第一篇:隋唐史研究的若干代表作
隋唐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说与隋唐历史一样久长。唐朝人、五代人和宋朝人就很重视隋唐历史的研究,特别注重资料的收集保存和总结其治乱得失。唐朝温大雅撰《大唐创业起居注》,魏征等撰《隋书》,吴兢撰《贞观政要》,姚汝能撰《安禄山事迹》,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李林甫等撰《唐六典》,杜佑撰《通典》隋唐部分,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五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王定保撰《唐摭言》,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王溥撰《唐会要》,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范祖禹撰《唐鉴》,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隋唐部分,以及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隋纪唐纪部分,为其代表作。元朝胡三省为《资治通鉴》系统作注,其中对隋纪唐纪部分所作的注,以及马端临《文献通考》关于隋唐各项制度和经籍、舆地等的系统整理,无疑是元朝人的代表作。这些文献,今日多被视为研究隋唐历史的基本史料,实际上它们也是各时代隋唐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隋唐诸帝部分和顾炎武《日知录》隋唐部分,对隋唐历史多有精审评论和考证。清代的隋唐史研究成就巨大,注重史实考证和史料辑补。代表作有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隋唐部分,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隋唐部分,赵翼《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隋唐部分,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罗振常《新唐书斠义》,赵绍祖《新旧唐书互证》,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讹》,徐松《登科记考》和《唐两京城坊考》,劳经原、劳格《唐折冲府考》,赵钺《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和《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王先谦《新旧唐书合钞补注》和《新旧唐书魏征列传合注》,吴廷燮《唐方镇年表》等。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化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传播,隋唐史研究有了比历史循环论更加先进和科学的历史哲学作为指导,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更保证了研究的科学路径和正确方向,从而呈现出新气象和新水平。20世纪以来,隋唐史研究取得了更大成就,涌现出更多的代表作。以下大致从若干方面,对有关代表作试作列举。由于见闻学识所限,遗漏粗疏在所难免,只是希望能对初学隋唐史者有所借鉴而已。
隋唐断代史: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再版),是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撰写的第一部隋唐五代史通史,意义重大。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1957年版,中华书局1982年版),属札记著作,按照专题撰写,特点鲜明。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史料扎实,具有研究综合融会贯通的特点。吴枫《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体例得当,论述简明。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年版,其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多次重印),体系完整,扼要详明。章群《唐史》(香港龙门书店1978年版),以叙事详细著称。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史料丰富,论说严密,对文化方面的阐述尤多,成为特色。(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按照专题深入探讨,在研究思路、方法、观点上均富有启发。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以作者在北京大学历年讲授隋唐史的讲义为基础写成,特点突出,便于初学。
综合性专著和论文集:李树桐《唐史考辨》(台湾中华书局1965年版)和《唐史新论》(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版)。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版)。岑仲勉《唐史余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1979年版)。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和《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汪篯《汪篯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金宝祥《唐史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唐长孺《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版)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胡如雷《抛引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池田温《唐研究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黄永年《文史探微》(中华书局2000年版)和《文史存稿》(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吴枫《吴枫学术文存》(中华书局2002年版)。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等。这些著作持论甚高,很具学术风格。
政治史专著: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和1997版唐振常导读本,三联书店2001年版)。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台湾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9年版)和《唐代政治史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其增订本2004年版)。岑仲勉《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中华书局1986年据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影印本)。谢保成《中国隋唐五代政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胡如雷《隋唐政治史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等。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影响最大,阐述了一些重要见解:一是“种族文化说”,认为种族和文化问题,是理解唐代史事的关键;二是“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说,认为西魏北周迄于隋唐的统治集团,都是宇文泰入关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关陇集团”,有唐一代统治阶级的政治纷争即是这一集团的兴衰及分化;三是“党派分野”说,认为唐代党派以社会背景来划分,关陇集团为士族阶层,长期把持政柄,科举出身者多为新兴庶族阶层,两个阶层之间不断勾心斗角,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后的牛李党争。这些见解以及对这些见解的进一步的申论和商榷,至今仍是学术热点之一,表明了该书持久的学术生命力。
制度史专著: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三联书店2001年版)。薛作云《唐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李季平《唐代奴婢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中华书局1987年版)。张国刚《唐代政治制度论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王永兴《唐勾检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甘怀真《唐代家庙礼制研究》(台湾商务1991年版)。刘海峰《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袁刚《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雷家骥《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宁欣《唐代选官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宋大川《唐代教育体制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任爽《唐代礼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胡沧泽《唐代御史制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版)。李方《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吴丽娱《唐礼摭遗》(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郁贤皓、胡可先《唐九卿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陈志坚《唐代州郡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等。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分叙论、礼仪(附都城建筑)、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附论等八个部分,对隋唐制度的渊源演变做了系统研究。在叙论中提出了隋唐之制度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北)周,而以前二源为主。在礼仪诸章中详细论说这一总观点,叙其发展演变概况。陈先生的观点为研究隋唐制度史提出了重要线索,具有重要学术启发。其它著作大都是各自领域的奠基之作或整合之作。雷家骥的《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试图从行政学的角度探讨问题,值得重视。
法律史专著:倪正茂《隋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乔伟《唐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版)。王立民《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版)。钱大群《唐律论析》(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和《唐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和《唐代法制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杨廷福、刘俊文侧重以历史学的方法考释唐律,乔伟、王立民、钱大群侧重以现代法律思想分析唐律,各有专长和风格。
军事制度和军事史专著:唐长孺《唐书兵志笺证》(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岑仲勉《府兵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章群《唐代蕃将研究》和《唐代蕃将研究续编》(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6年,1990年版)。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昆仑出版社2003年版)和《唐代后期军事史略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孙继民《唐代行军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和《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马俊民、王世平《唐代马政》(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李鸿宾《唐朝朔方军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艾冲《唐代都督府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版)等。陈寅恪、岑仲勉、谷霁光在府兵制起源、性质、是否兵农合一等问题上存有分歧。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认为,府兵制兼采鲜卑部落兵制和汉族城郭之制建立起来,在开始时府兵与农民迥然不同,到隋文帝时始大体上兵农合一;岑仲勉认同府兵制由鲜卑兵制而来,但不同意兵农合一,认为府兵制原则上为世兵制,为游牧社会的落后兵制;谷霁光认为封建兵制应是府兵制的主要来源与内涵,府兵制是封建社会的兵制,隋文帝开皇十年后,总的趋向是兵农合一,虽然并不绝对,但不是世兵制。
经济史专著:鞠清远《唐宋官私工业》(上海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陶希圣、鞠清远《唐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册(香港新亚研究所1976年版)。贺昌群《汉唐间封建的国有土地制与均田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和《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吴杰译,商务印书馆1959版)。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三联出版社1959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版)。吴章铨《唐代农民问题研究》(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3年版)。黄毓枝《唐代寺院经济的研究》(台湾大学文学院1971年版)。杨远《唐代的矿产》(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日)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龚泽铣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张弓《唐代仓廪制度初探》(中华书局1985年版)。(法)谢和耐《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耿昇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宋家钰《唐朝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牟发松《唐代长江中游的经济与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翁俊雄《唐初政区与人口》(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唐朝鼎盛时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唐后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葛承雍《唐代国库制度》(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陈衍德、杨权《唐代盐政》(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卢华语《唐代蚕桑丝绸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张泽咸《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隋唐时期农业》(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韩国磐《唐代社会经济诸问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邱添生《唐宋变革期的政经与社会》(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魏明孔《隋唐手工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卢向前《唐代西州土地关系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刘玉峰《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齐鲁书社2002年版)。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2003年修订版)。杨际平《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年版)。杜瑜《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唐宋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等。陶希圣、鞠清远《唐代经济史》是奠基之作。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册所收论文尤其是《中古自然经济》一文极具水准。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所收论文多具开创性。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擅长宏观考察,是高水平的综合之作。贺昌群的两本著作是以唯物史观作指导研究汉唐间土地所有制问题的典范之作。其他论著多为深入的专题之作,或在理论方法上有所创新。
财政史专著:鞠清远《唐代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陈明光《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1999年第2次印刷)。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鞠清远的著作是奠基之作,张泽咸的著作论说精审,陈明光的著作以国家预算的视角分析研究,李锦绣的著作论述综合,系统全面。
社会史和阶级关系史专著: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谢海平《唐代留华外国人生活考述》(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高世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臧嵘等《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徐庭云《隋唐五代社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郭锋《唐代士族个案研究:以吴郡,清河,范阳,敦煌张氏为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贾二强《神界鬼蜮——唐代民间信仰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牛志平《唐代社会生活丛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胡如雷《唐末农民战争》(中华书局1979年版)。方积六《黄巢起义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张泽咸《唐代阶级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等。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篇幅不长,却是开山之作,徐庭云《隋唐五代社会史》,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和张泽咸《唐代阶级结构研究》,均是综合之作。
文化、艺术、宗教、考古、教育等方面专著:罗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范文澜《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郭朋《隋唐佛教》(齐鲁书社1980年版)。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版)。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程蔷等《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李斌城主编《唐代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牛致功《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高明士《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宿白《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等。李斌城主编《唐代文化》是最为整合的研究成果,其他著作均为名作。
人物研究专著:萧涤非《杜甫研究》(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1956、1957年版)。韩升《隋文帝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袁刚《隋炀帝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牛致功《唐高祖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胡如雷《李世民传》(中华书局1984年版)。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袁英光、王界云《唐太宗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袁英光、王界云《唐明皇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阎守诚、吴宗国《唐玄宗》(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胡戟《武则天本传》(三秦出版社1986年版)。罗元贞《武则天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丁鼎《牛僧孺年谱》(辽海出版社1997年版)。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雷家骥《武则天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杨廷福《玄奘论集》(齐鲁书社1986年版)等。
民族关系专著: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岑仲勉《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版)和《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版)。(法)沙畹《西突厥史料》(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58年版)。林干《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辽海丛书》本,1931 年)。马长寿《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周伟洲《吐谷浑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和《唐代党项》(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段连勤《隋唐时期的薛延陀》(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卢勋等《隋唐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等。岑仲勉对突厥史研究,金毓黻对渤海国史研究,都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贡献。
中外关系专著:余又荪《隋唐五代中日关系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法)阿里·玛海扎《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耿升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林悟殊《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方亚光《唐代对外开放初探》(黄山书社1998年版)。(日)堀敏一《隋唐帝国与东亚》(韩昇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拜根兴《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
历史地理专著: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1986年版)。程志、韩滨娜《唐代的州和道》(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陈小平《唐蕃古道》(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刘希为《隋唐交通》(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版)。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费省《唐代人口地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和《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辛德勇《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2006年第2版)。程存洁《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中华书局2002年版)。(日)足六喜六《长安史迹研究》(王双怀等译,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等。严耕望的著作是划时代巨著,史念海是历史地理学名家,所著均达到了很高水平。
史料学和学术史专著:吴枫《隋唐历史文献集释》(中州古籍出版1987年版)。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初稿是黄永年、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
以上列举,难免遗珠,或许可以反映隋唐历史研究学术史的大体脉络。从事学术研究,无疑应当重视学术史,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既可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积累,又可看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把握学术发展的源流及趋势,以选择继续研究的方向和领域。要达此目的,又无疑应高度重视学术发展史中的代表作,尤其是其中的名作。
第二篇:毛泽东代表作
1、萌芽阶段——“国民党分析运动”
2、形成阶段——“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3、成熟阶段——“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这三句话还可以这样联想记忆:“国民党拿着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就称自己是共产党了!”
详细解释:
★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1921——1928年(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记忆法——“国
民党分析运动”
详细解释: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的影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运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标志: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1928——1935年(土地革命中前期),记忆法——“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详细解释:井冈山——《井冈山的斗争》;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本本——《反对本本主义》;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
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1935——1945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记忆法——“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详细解释: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
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改造我们的学习》。
提示:记住了这三句话基本上就可以把毛泽东各阶段的代表著作记住了,你只需要根据著作
名所含的是哪句话的关键字,就可以判断该著作是属于哪个阶段的!.
第三篇:顾城代表作
顾城代表作——
我是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 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作者: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阳光中的向日葵
芒克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把头转向身后 就好象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会发现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请别哭泣】
席慕容
我已无诗
世间也再无飞花 无细雨
尘封的四季啊
请别哭泣
万般 万般的无奈
爱的馀烬已熄
重回人间
猛然醒觉那千条百条 都是
已知的路 已了然的轨迹
跟著人群走下去吧
就这样微笑地走到尽头
我柔弱的心啊
请试著去忘记 请千万千万
别再哭泣 徐志摩的让人心疼的经典语录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做爱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第四篇:作家及其代表作
1、雨果-法国-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巴尔扎克-法国-邦斯舅舅/人间喜剧(欧也妮·葛郎台/高老头等)
3、普希金-上尉的女儿-俄国
4、莎士比亚-英国-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莉叶等
5、拉伯雷-法国-巨人传
6、弥尔顿-英国-失乐园
7、荷马-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
8、莫里哀-法国-伪君子
9、契诃夫-俄国-套中人
10、海明威-美国-老人与海/乞利马扎罗的雪
11、卡夫卡-奥地利-变形记
12、博尔赫斯-阿根廷-死亡与罗盘
13、易卜生-挪威-人民公敌
14、惠特曼-美国-草叶集
15、歌德-德国-哀格蒙特/少年维特之烦恼
16、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
17、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18、孟德斯鸠-法国-波斯人信札
19、狄德罗-法国-拉摩的侄子20、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21、罗曼·罗兰-法国-三巨人传(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22、左拉-法国-萌芽/陪衬人
23、卢梭(画家)-法国-忏悔录
24、霍桑-美国-红字
25、马克·吐温-美国-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26、杰克伦敦-美国-马丁·伊登
27、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被缚着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和 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28、彼特拉克-意大利-十四行《歌集》
29、莫泊桑-法国-羊脂球
30、梅里美-法国-高龙巴/嘉尔曼/卡门
31、笛福-英国-鲁滨逊漂流记
32、萧伯纳-英国-苹果车
33、斯各特-英国-艾凡赫
34、狄更斯-英国-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35、伏尼契-爱尔兰女作家-牛虻
36、海涅-德国-(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7、格林兄弟-德国-格林童话
38、安徒生-丹麦-安徒生童话
39、席勒-德国-强盗/欢乐颂(被贝多芬谱成第九交响曲)
40、莱蒙托夫-俄国-短诗:帆/长篇:当代英雄
41、屠格涅夫-俄国-父与子/猎人笔记
42、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罪与罚
4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
44、高尔基-俄国-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母亲
45、法捷耶夫-前苏联-毁灭/青年近卫军
46、肖洛霍夫-俄国-静静的顿河
47、索尔仁尼琴-前苏联-癌症楼
48、夏目漱石-日本-我是猫
49、井上靖-日本-猎枪/斗牛等50、德永直-日本-没有太阳的街
第五篇:边塞诗代表作
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
代表诗人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从《少年行》、《长歌行》等作品中可看出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纵酒长歌的性情中人。他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少年天纵,却因避家讳而与科举无缘,致使一生落魄,只活了27岁。诗人虽短命,然写作有专攻,诗写富于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表现方式也暗合意象化手法,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极高。诗人思维奇特,且多用逆思维,达到反常规处理意象,让人一新耳目。他还能跳跃性诗写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凄美爱情,不仅接近现代诗的形式感与节奏感,而且很凝缩,却不会产生任何板结。“诗鬼”之于李贺,可谓实至名归。
代表作品:
1、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注释】
1.烟尘:代指战争。
2.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3.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4.摐:撞击。
5.金:指钲一类铜臸打击乐器。6.伐:敲击。
7.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臶。8.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9.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10.绝域:更遥远的边陲。11.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12.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13.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译文】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赏析】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3.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4.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5.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6.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7.惨淡:昏暗无光。
8.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赏析】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臸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1.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2.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3.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4.五花:即五花马。连钱:一种宝马名。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5.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6.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赏析】
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6、出塞 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7、出塞 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
1.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2.沙场:指战场。3.震: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用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还没有干。诗人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8、从军行七首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青海:青海湖 2.穿 : 磨穿
3.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短,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金甲,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赏析】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首联“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达到了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效果。
9、从军行 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1.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2.新声:新的歌曲。
3.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4.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5.听不尽:一作“弹不尽”。6.关城:指边关的守城。7.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8.表:上表,上书。
9.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赏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后来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10、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0.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11.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12.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13.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14.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5.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臷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诗的三四两句,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臵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大军饮酒出征的场景,反映出战士乐观豪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作者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虽然诗的内容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是并不伤感。相反,全诗充满了乐观豪迈的情调。醇浓的“葡萄美酒”,精致的“夜光杯”,悦耳的“马上琵琶声”,“醉卧沙场”的酣态,“君莫笑”的戏谑,这些优美的词句冲淡了残酷的战争阴云,奠定了这首诗健康、乐观、悲壮的基调,表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加之它的语言明快流畅,铿锵激越,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失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