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研究》(1979—2004)
《近代史研究》(1979—2004)刊物所发中日关系及抗日战争文章目录:
蒋 杰:百团大战问题探讨,1979—1。
章伯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几次妥协投降活动,1979—2。编辑部:朱德、吴玉章致李根源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信,1980—2。王晓秋: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1980—3。
董必武: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1980—3。索世晖:百团大战应充分肯定,1980—3。
易显石:略论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1980—3。潘国琪:关于秋瑾两次东渡日本的时间,1980—4。
沈 予:日本东方会议和田中义一内阁对华政策——评《田中奏折》伪造说,1981—1。余绳武: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1981—4。
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1981—4 黄纪莲:沙俄在日本对华“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1982—1。谭译、王驹:一九二七年东北临江官民的拒日设领斗争,1982—1。编辑部:周恩来的一篇重要佚文《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1982—1。张 涛: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的说明,1982—1。陈 廉:抗战初期华北我军战略方针探讨,1982—1。吕万和:甲午海城之役与日本的军事冒险主义,1982—2。董谦、林谷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经济背景初探,1982—2。刘伯承:一二九师参加百团大战第一战役的总结报告,1982—2。李 达:磨擦与反磨擦的斗争,1982—2。余子道:日伪在沦陷区的“清乡”活动,1982—2。
戚其章:英人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质疑,1982—3。吴根梁:日本土肥原机关的“吴佩孚工作”及其破产,1982—3。邵云瑞、李文荣:关于“何梅协定”的几个问题,1982—3。
米庆余:对《袁世凯的帝制计划与二十一条》一文的质疑,1983—1。沈 予:评九一八事变起因的“外部压力”说,1983—1。傅 曾:南京大屠杀与日本军国主义,1983—2。蔡德金: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前前后后,1983—2。刘凤珠: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死因质疑,1983—2。何 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1983—3。
郑新如: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写作情况的调查,1983—3。孙克复:论甲午牛庄之战,1983—4。沈 寂: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1983—4。袁 旭:关于平型关战斗的评价问题,1983—4。
张 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1983—4。陈 廉:抗战时期我军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部署,1984—1。黄慰慈、许肖生: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1984—2。何 理:论抗日游击战争及其历史地位,1984—3。戚其章:建国以来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述评,1984—4。王 益:一九三五年德国对“调解”中日关系的态度,1984—5。夏良才: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起“倒清拥李”的密谋事件,1984—6。孟繁宗、高景生、谢文:九一八事变时的沈阳东大营,1984—6。陈 廉:北方局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84—6。石源华:汪伪时期的“东亚联盟运动”,1984—6。井上清: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1985—1。许德珩:回忆抗战,1985—2。
徐向前:开展河北的游击战,1985—3。
管文蔚:抗日战争时期的苏中根据地,1985—3。
缪楚黄:论运动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985—3。李家振、郭墨兰:济南惨案述论,1985—5。
李廷江:孙中山委托日本人建立中央银行一事的考察,1985—5。童志强:论项英对皖南新四军北移方针的态度,1985—3。熊达云:七七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经济扩张,1985—5。刘大可:山东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建立,1985—5。郭传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985—5。袁旭、李兴仁:论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1985—5。江抗美:武汉保卫战述评,1985—5。
薄一波: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发展情况,1985—6。曾瑞炎: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贡献,1985—6。
郑会欣:日本帝国主义对1935年中国币制改革的破坏,1986—1。金再及:关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几个问题,1986—1。冯承柏、黄振华:卡尔逊与八路军的敌后游击战,1986—1。冯正宝: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宗方小太郎,1986—2。刘国新: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内蒙工作”及其失败,1986—2。陈崇桥:试论“杨常事件”,1986—2。
王晓秋:鸦片战争在日本的反响,1986—3。
吴国安:论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的活动及其历史意义,1986—3。徐 焰: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1986—4。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1986—4。龚炳南:“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时限,1986—5。
马振犊:八一三淞沪战役起因辨正,1986—5。
刘敬坤:抗日战争中被击毙的日军军阶最高的将领是谁,1986—5。魏宏运: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货币的统一,1987—2。
陈建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伪的货币金融战,1987—2。
谭继和、徐学初、周永章: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的抗战与败退问题探析,1987—3。李鸿文:东北抗日游击区与游击根据地概述,1987—3。崔 丕:中日《马关条约》形成问题研究,1987—4。郭学旺、孟国祥:中条山会战述评,1987—4。
丁则勤: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侵华政策及其演变,1987—4。黄如桐: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外汇政策概述及评价,1987—4。刘大年: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1987—5。任贵祥: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1987—5。章伯锋:直皖战争与日本,1987—6。
吴 明:中国现代史学会“七七”抗战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1987—6。杨志本、许华:论丁汝昌海上战役指挥失误问题,1988—1。
沈 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与日本在华新角逐与日本侵华策略的演变,1988—1。杨玉文、杨玉生:中日战争初期纳粹德国“调停”活动内幕及其结局,1988—1。高晓星:在华毙命的日军最高将领是大角岑生,1988—1。
姜义华:日本右翼的侵华权谋与孙中山对日观的变迁——孙中山与内田良平关系述评,1988—2。石 楠:美国与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第二次日俄密约的签订,1988—2。杨奎松: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我党对日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1988—2。刘恩格:试论甲午战争期间沙俄对日本的基本态度,1988—3。李金枝: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华侨汇款及其作用,1988—3。荣维木、赵刚:中共“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形成,1988—3。李嘉谷: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贷款与军火物资援助,1988—3。汪梅琪:抗战时期少数民族的英勇斗争,1988—3。张振鹍:《日本侵华七十年》序,1988—4。刘洪莹:“纪念七七事变”的提法不准确,1988—4。常 城:评伊东六十郎的《满洲问题的历史》,1988—5。朱培民: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特点,1988—5。金光耀:试论陈纳德的空中战略,1988—5。杨天石: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1988—6。徐万民:八年抗战时期的中苏贸易,1988—6。
冯 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管制述评,1988—6。朱玉湘:再谈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田赋征实问题,1988—6。曾 明:评叶志超甲午平壤溃围,1989—1。
杨奎松: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989—1。徐永久:陈毅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活动初探,1989—1。戚其章:论北洋海军战役指挥问题,1989—3。吕良海:丁汝昌甲午援旅问题探讨,1989—3。康沛竹:日俄战争后的清廷东北防务,1989—3。
张力、陈廷湘: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盟国战略的复杂关系,1989—3。石岛纪之:日本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动向,1989—3。郭曦晓:评蒋介石1927年秋访日,1989—4。
姚 勇:发展苏北战略方针的提出及其实现——刘少奇在发展华中斗争中的历史贡献,1989—4。李义彬:关于“逼蒋抗日”方针形成问题,1989—4。刘国新:《塘沽协定》与“华北自治运动”,1989—4。赵延庆:评卢沟桥事变“偶发论”的几个论据,1989—4。朱敏彦:抗战时期的“工合”运动,1989—4。
张会民:中国我党与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89—5。肖 前:塘沽协定签订前后的中日谈判,1990—1。孙金科:国统区日本人民反战同盟,1990—1。
金安平:近代留日学生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1990—2。
王贤知:抗战期间国民党组织建设与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1990—2,武月星:日本华北驻屯军及其侵华行径,1990—4。杨卫敏:国民政府与一二八淞沪抗战,1990—4。王 泓:论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判断,1990—5。
王续添:试论抗战时期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斗争,1990—6。吴伟荣:论抗战期间后方农业的发展,1991—1。
王延中:抗战时期山东解放区农村经济关系的变迁,1991—1。谢本书、吴显明:论滇西抗战,1991—1。孟国祥:关于国民党政权向日本索赔问题,1991—2。
曲家源:对“一士兵失踪”的考证——卢沟桥事变起因研究之一,1991—3。张设华:抗日战争中被击毙的日军中将补遗,1991—3。鹿锡俊: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对蒋政策的演变,1991—4。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与日本明治维新,1991—5。
章百家:抗日战争前期中共对美政策的起源与确立,1991—5。宋 进:再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我党对三民主义的研究,1991—5。刘望龄:日本在汉的舆论宣传与思想近代化,1992—1。徐辉琪:九一八事变与李烈钧“开放政权”,1992—1。
王建朗:失败的外交记录——抗战初期的日本外交综论,1992—1。曾业英:略论日伪新民会,1992—1。
杨雨青:中日关于设领问题的早期交涉,1992—2。袁小伦:中国我党与省港抗战文化活动,1992—3。叶昌纲:战后日军残留山西始末,1992—3。
张国镛:关于中国战时生产局的几个问题,1992—4。森悦子:《大正日日新闻》与孙中山,1992—4。高乐才:满铁调查课的性质及其侵华活动,1992—4。车维汉:张作霖与郑家屯事件,1992—5。
习五一:“满蒙铁路交涉”与日奉矛盾的激化,1992—5。王 真:抗战时期苏共与中共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1992—6。
伊原则周:《日本国志》编写的探讨——以黄遵宪初次东渡为中心,1993—1。
村田雄二郎:康有为的日本研究及其特点——《日本变政考》、《日本书目志》管见,1993—1。贺跃夫:清末士大夫留学日本热透视——论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1993—1。陈小冲: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1993—1。
杨天石: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读黄郛档之一,1993—1。张学继:论留日学生在立宪运动中的作用,1993—2。
居之芬、毕杰:日本“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的经济活动及其掠夺,1993—3。杜春和:1935年日本驻华领事会议述评,1993—4。张振鹍:关于中国在台湾主权的一场严重斗争,1993—6。杨雨青:20世纪初中国人对日本的考察,1993—6。
李嘉谷:抗战时期苏联援华飞机等军火物资数量问题的探讨,1993—6。韩信夫:台儿庄战役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1994—2。陈东辉:张元济与中日文化交流,1994—2。齐福霖:“广田三原则”与国民政府的对策,1994—3。苏小东:李鸿章对日海军威慑战略与甲午海战,1994—5。
闻黎明:论抗日战争时期教授群体转变的几个因素——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例的个案研究,1994—5。任 松:从“满蒙铁路交涉”看日奉关系,1994—5。钟安西: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制度述评,1994—6。曾景忠:蒋介石与徐州会战,1994—6。
傅玉能:论甲午战争前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1995—1。谢长法:清末的留日女学生,1995—2。
贾天运、刘爱英:李大钊赴日本留学时间考,1995—2。乔宪金:苏联对日宣战与出兵东北是同一时间,1995—2。俞辛焞:孙日关系与矛盾论,1995—2。唐 凌:抗战时间的特矿走私,1995—3。曾业英:日本侵占华北海关及其后果,1995—4。马 沈:新四军五师与美国十四航空队,1995—4。
王中江:中日文化关系的一个侧面——从严译术语到日译术语的转换及其缘由,1995—4。刘民山:李大钊与幸德秋水,1994—4。丁守和:论抗日战争的思想文化,1995—5。
杨天石: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1995—5。
习五一:1895—1931年台湾食糖贸易研究——台湾、日本、大陆三角贸易考察,1995—5。余子侠:抗战时间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1995—6。
马 敏: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士商”——张謇与涩泽荣一之比较观,1996—1。焦润明:梁启超的日本观,1996—1。
赵大为:有贺长雄及其《共和宪法持久策》,1996—2。朱文通:李大钊赴日本时间辨析,1996—2。杨奎松: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关系,1996—3。
沈 予:关于《田中奏折》抄取人蔡智堪及其自述的评价问题,1996—4。王庆成: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1996—4。莫世祥:盟友与对手——香港对日作战中的中英关系,1996—4。唐 凌:抗战时期中国的煤矿市场,1996—5。
孙克复、张立真:甲午黄海海战“西战场”说质疑,1997—1。沈 予:国民革命与日蒋关系,1997—1。俞辛焞:孙中山的中日盟约问题辨析,1997—2。陈连红:国民政府战时外交决策机制初探,1997—2。杨圣清:中条山战役研究述论,1997—3。
王建朗:1941年美日谈判美国草案中有无停止援华条款——兼述美方两个提案的演变,1997—3。李恩涵:本世纪30年代前后日本对华北的毒化政策,1997—4。吴景平:美国和抗战时期中国的平准基金,1997—5。
闻黎明:黄炎培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宪政运动,1997—5。黄立人:论战时国统区的农贷,1997—6。
沈 予:论日本近卫文麿内阁的对华政策,1998—1。张 瑾:抗战时期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述论,1998—2。曾业英:日伪统治下的华北农村经济,1998—3。
李学智:1923年中国人对日本震灾的赈救行动,1998—3。沈 智:日本的中国女性史研究,1998—4。
刘卫东: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印支通道的经营,1998—5。王建朗: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和点抉择,1998—5。刘卫东:印支通道的战时功能述论,1999—2。
黄正林:边钞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金融事业——边钞问题研究之一,1999—2。忻平: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派在华传教述论,1999—2。
张振鹍:“二十一条”不是条约——评《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1999—3。桑 兵:近代日本留华学生,1999—3。
冯天瑜: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1999—3。王建朗、郦永庆:50年来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1999—5。左双文: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收回澳门的谋划与流产,1999—6。敖文蔚: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思想,1999—6。魏宏运:抗战时期的华侨捐输与救亡运动,1999—6。
郑则民:关于不平等条约的若干问题——与张振鹍先生商榷,2000—1。张振鹍:再说“二十一条”不是条约——答郑则民先生,2000—1。李金铮:论1938—1949年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农贷,2000—4。王晓荣:吉鸿昌与察哈尔抗日的几个史实问题,2002—4。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2001—1。
杨天石: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的对日谋略——以蒋氏日记为中心所做的考察,2001—2。刘卫东:论抗战时期法国关于中国借道越南运输的政策,2001—2。闫庆生、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研究,2001—3。张连红: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2001—3。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2001—4。李少军: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2001—4。
程兆奇:拉贝日记是无根的编造么?——对《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的检证,2002—2。伊原则周:日本学人的黄遵宪研究,2003—1。
左双文: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特种外交委员会,2003—1。杨奎松:皖南事变的发生、善后及结果,2003—3。臧运祜: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日本的华南政策,2003—3。余子侠:抗战时期国立中学的创办及其意义,2003—3。
吴景平、王晶:九一八事变至一二八事变期间的上海银行公会,2002—3。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是无根的编造么?2002—6。
鹿锡俊: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构想——兼论蒋汪分歧的一个重要侧面(1933—1934),2003—4。
解学诗:日本对战时中国的认识——满铁的若干对华调查及其观点,2003—4。齐春风: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法币流动,2003—5。程兆奇:谁在制造“谎言”——《日本南京学会年报》辨析,2003—6。周 斌:1928至1929年的反日会,2004—2。
程兆奇:侵华日军军风纪研究——以第十军为中心,2004—3。
陈 峰:清末民国年间日本对华调查报告中的财政与经济资料,2004—3。崔志海:梁启超与日本——评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2004—4。罗福惠,袁咏红:《日文档案中的清末革命者和流亡者,2004—4。
文章出处:近代中国研究网
第二篇:近代史研究——历史学者
一、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中国通史》,第11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作者之一
《戊戌变法史事考》(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5年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5年;2005年新版
《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6年新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年中文繁体字版
《清代全史》,第7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方志出版社,2007年新版;作者之一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传》,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二、张海鹏,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编着有《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中国近代史研究》等。
三、戚其章(1925年3月—2012年10月7日),山东省威海市人。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
1990年《甲午战争史》出版后,他开始致力于把甲午战争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2009年,戚其章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了《甲午战争新讲》,2011年,出版了《中国近代史新讲》。
著有:《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北洋舰队》等。
四、桑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日关系(以民间团体和学者为中心)等领域。尤其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为重点。
桑兵教授长期从事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近代中
日关系以及清代以来的史学与学术研究。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特别是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他着重于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近代学术与学人以及庚子勤王运动的研究,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11工程第1、第2期建设项目和985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如“晚清至民国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庚子勤王运动与近代政治变革的转换”、“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清史·典志·教育志》”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出版了《国学与汉学》、《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等四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了多篇既有创新性、开拓性,又有实证性、科学性的高质量学术论文。
五、朱英,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赴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担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8部,主要代表作有《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等。
专著目录
1.《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与马敏合作),巴蜀书社1993年版
4.《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商业革命中的文化变迁--近代上海商人与海派文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与石柏林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六、马敏,2011年8月起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首任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教育部首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主要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历史)评审组成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博览会史、教会大学史等。自1985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重点和一般社科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六部,主编学术著作七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
七、陈旭麓(1918-1988),历史学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师大教授、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务长等职,是华东师大创始人之一。1951年参加民主同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 著作书目
1.《初中本国史》,贵阳文通书局(1942年)
2.《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
3.《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4.《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5.《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6.《邹容》,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7.《近代史思辩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8.《宋教仁》(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9.《邹容与陈天华》(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陈旭麓学术文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1.《浮想录》,重庆出版社(1991年)
1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3.《陈旭麓文集》(4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八、冯天瑜,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证书。2010年11月16日,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首批“荆楚社科名家”,冯先生名列其中。
代表性著作
《上古神话纵横谈》、《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中国古文化的奥秘》。
第三篇:超星尔雅通识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考试答案
/ 66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一)已完成 1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哪一年发生的? A、1868年 B、1854年 C、1842年 D、1840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后,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日本国志》作者是魏源。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日本国志》的作者是康有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近代日本什么时候开国? A、1854年 B、1855年 C、1856年 D、1857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 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 66
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集大成著作是《日本人》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喊出了的口号 A、A以日本为师 B、B求富 C、C求强
D、D中体西用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 中国近代史而言,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国家关系是: A、A中美 B、B中日 C、C中俄 D、D中印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 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 A、A《日本国志》 B、B《劝学篇》
C、C《日本变政考》
D、D《康南海自编年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 A、1840年 B、1846年 C、1940年 D、1946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43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 日本是哪一年被美国打开大门的? A、1852年 B、1854年 C、1860年
/ 66
D、1864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二)已完成 1 《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维新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中国最早去日本的文人是罗森。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通过史料研究可以看出,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观光游记》的作者是谁? A、冈千仞 B、山县有朋 C、丸山真男 D、福泽渝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千岁丸”访华是在1862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 A、王晓秋 B、康有为 C、黄遵宪 D、李大钊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近代日本第一艘官方的访华贸易船的名字是什么? A、千岁丸 B、麒麟丸 C、皇帝丸 D、政府丸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最早去日本交流的文人 A、A魏源 B、B罗森 C、C黄遵宪 D、D李鸿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 66
近代日本第一艘官方的访华贸易船是“千岁贡”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日本民间作家以太平天国为题材写作的军谈小说是《云南新话》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 A、A室町时代
B、B幕末和明治初年 C、C大正时期 D、D战国时代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 日本访华旅行记《观光游记》的作者 A、A川端康成 B、B佐久间象山 C、C冈千仞 D、D吉野作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3 “千岁丸”访问上海的时间是()A、1840年 B、1842年 C、1860年 D、1862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千岁丸”访华的日本人不包括()A、高杉晋作
B、中牟田仓之助 C、伊藤博文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5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A、林则徐 B、魏源 C、黄遵宪 D、洪秀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三)已完成 1 日本比中国更早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 66
戊戌维新在明治维新之前。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日本的广大有志之士是支援和同情辛亥革命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辛亥革命鼓舞了日本人追求自由民主运动。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甲午战争的时间是? A、1894-1895年 B、1894-1896年 C、1895-1896年 D、1894-1896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日本被哪个国家侵略,被迫开国?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西班牙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作者是谁? A、王芸生 B、王晓秋 C、陈布雷 D、张立生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辛亥革命间接推动了日本大正初年的护宪运动和大正政变。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中日关系史是介于中国史和日本史之间的边缘学科。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中日交流方面对日本产生影响的书籍 A、A《海国图志》 B、B《瀛环志略》 C、C《天演论》 D、D《变法通议》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
6/1876,与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围绕制度和服装等方面变革进行辩论的日本公使 A、A伊藤博文 B、B西乡隆盛 C、C福泽谕吉 D、D森有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东瀛诗选》的作者 A、A大江健三郎 B、B夏目漱石 C、C余樾 D、D德永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3 《东瀛诗选》的作者是()A、黄遵宪 B、董其昌 C、委员 D、俞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东瀛诗纪》的作者是()A、黄遵宪 B、董其昌 C、委员 D、俞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四)已完成 1 “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的作者是()A、黄遵宪 B、魏源 C、林则徐 D、徐际畬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以下属于明代的著作的是()A、日本考 B、瀛寰志略 C、日本游记 D、海国图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中国最早对日本有明确记载的朝代是()
/ 66
A、周 B、春秋 C、汉 D、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研究历史要开拓自己的领域,研究前人留下空白的领域。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研究日本史要切忌空话,从实际做起。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历史研究用从什么开始? A、研究史的调查 B、人物研究 C、实践研究 D、思想研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历史研究的基本功是什么? A、发表议论
B、搜集、研究史料 C、思想研究 D、史学史研究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以下著作不是王晓秋的是? A、《近代中日启示录》 B、《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C、《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 D、《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海外拾遗》是日本江户时代描写鸦片战争的小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广泛阅读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
A、A从史料和史实出发得出观点和结论 B、B对史料存疑
C、C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D、D还原历史真相
/ 66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 历史研究在确定课题之前的首要工作 A、A收集史料 B、B实证研究 C、C田野调查 D、D史的研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小方壶舆地丛钞》里日本游记的作者 A、A佐藤三郎 B、B源桂阁 C、C李筱圃 D、D鲁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明治维新后日本于1870年派遣使节来华。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中国是最早认识日本和记录日本历史的国家。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一)已完成 1 明治维新后,中日两国建交的时间是()。A、1871年 B、1872年 C、1874年 D、1875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海国图志》有几个版本? A、2.0 B、3.0 C、4.0 D、5.0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中国是最早认识日本的国家。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一部《中日关系史》就是中日两国相互认识的历史。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古代中国对日本的认识进展是十分缓慢的。
/ 66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中日通商条约》签订于哪一年? A、1871年 B、1870年 C、1872年 D、1873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中国著作最早对日本有明确记载的是? A、《汉书》 B、《后汉书》 C、《三国志》 D、《后唐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王晓秋教授所讲的中日认识观变化的时间范围是多少? A、1840-1919年 B、1840-1914年 C、1840-1915年 D、1840-1912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称日本由对马岛、萨摩和()组成 A、A长崎 B、B北海道 C、C广岛 D、D九州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中国华夷意识之下,士大夫对日本存有轻视之心,将日本成为 A、日出之国 B、倭国
C、蕞尔小国 D、蓬莱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宽永通宝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货币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中国是最早认识和记载日本历史的国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日本由几个较大的岛屿组成?
/ 66
A、3.0 B、4.0 C、5.0 D、6.0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 以下那部史书中有最早对日本的记载? A、汉书 B、三国志 C、魏书 D、唐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二)已完成 1 《东倭考》的作者是()A、林则徐 B、魏源 C、金安清 D、陈其元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日本近事记》对明治维新持反对态度。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东倭考》的作者是谁? A、金安清 B、陈启元 C、陈布雷 D、张立生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近代中国最早对明治维新的评论中,肯定的是以下哪本著作? A、《日本近事记》 B、《东倭考》 C、《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 D、《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李鸿章对明治维新的看法是什么? A、颂扬 B、赞成 C、反对
D、赞成,但是对其藐视中国担忧 正确答案: D 11/《日本近事记》写于1874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陈其元的《日本近事记》中把日本的明治维新看成是推翻国王,篡权夺位的行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中国首任驻日大臣是何如璋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东游日记》的作者是()。A、王之春 B、王韬 C、李筱圃 D、龚自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金安清对日本明治维新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明治维新后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的第一位中国官员 A、A魏源 B、B罗森 C、C李圭 D、D李鸿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中国人对日本明治维新最早评论的两本书是《日本近事记》和()A、A《日本事纪》 B、B《东倭考》 C、C《维新评论》 D、D《明治维新考》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 《日本近事记》的作者是()A、林则徐 B、魏源 C、黄遵宪 D、陈其元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东倭考》对明治维新持正面态度。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 66
淮军的创始人是()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国藩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三)已完成 1 《日本地理兵要》的作者是()A、姚文栋 B、魏源 C、黄遵宪 D、徐际畬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中国近代出版的第一本详细的日本地理书籍是()A、《日本琐志》 B、《日本近代纪事》 C、《日本地理兵要》 D、《东倭考》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日本琐志》的成书时间是()A、1879年 B、1881年 C、1885年 D、1889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日本地理兵要》的作者是谁? A、姚文栋 B、陈家麟 C、金安清 D、陈启元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以下著作是近代中国人对日本认识的里程碑的是? A、《日本国志》 B、《日本近事记》 C、《东倭考》 D、《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明治维新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 66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中国人对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文化赞成,而对改革政治制度不赞成。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清国兵要地理志》讲的是什么内容? A、地理形势 B、文化 C、政治
D、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一部详细的日本地理书 A、日本地理兵要 B、清国兵要地理志 C、东夷地理 D、海国图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日本国志》的作者是戴季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诗句“国法纷纷日逐更,究依何国没权衡”出自四明浮槎客的《竹枝词》。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东槎闻见录》的作者 A、姚文栋 B、张相文 C、陈家麟 D、谢觉民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3 海外游历史傅云龙关于日本的调查研究报告 A、游历日本图经 B、东夷调查 C、日本新政考 D、日本琐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4 《东槎见闻录》的作者是陈家麟。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日本国志》的作者是黄遵宪。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 66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四)已完成 1 《日本变政考》的作者是康有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是()A、1868年 B、1875年 C、1894年 D、1905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签订的条约是()A、虎门条约 B、马关条约 C、望厦条约 D、神奈川条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扶桑两月记》的作者是罗振玉。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东游日记》的作者是谁? A、黄庆澄 B、姚文栋 C、陈家麟 D、金安清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以下著作赞颂明治维新的是? A、《日本近事记》 B、《东倭考》 C、《东游日记》 D、《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青岛条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近代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加快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过程。
/ 66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考察东瀛农工记》的作者 A、刘学洵 B、潘学祖 C、李宗棠 D、黄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梁启超《记东侠》中的“东侠”是指日本的倒幕派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以下不是关于中国人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书籍 A、《东游日记》 B、《日本变法由游侠义愤考》 C、《东游从录》 D、《日本安政以来大事略述》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近代19世纪末中国人日本观变化的关键 A、明治维新的成功
B、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
C、两次烟片战争中国的落败
D、中国近代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3 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罗振玉在1901年考察日本时写下《扶桑两月记》一书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明治维新后,中国个阶层都对明治维新持肯定看法。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日本书目志》的作者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魏源 D、黄遵宪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五)已完成 1 《我的日本观》的作者 A、戴季陶 B、胡适 C、黄遵宪
16/D、刘师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刘师培执笔写作的关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亚洲现势论》刊登在 A、天义报 B、申报 C、大公报 D、民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刘师培是近代较早批判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警告全国父老书》是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发表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开始不断升华。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二十一条》提出于哪一年?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3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亚洲现势论》的作者是谁? A、刘师培 B、黄庆澄 C、姚文栋 D、陈家麟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光绪进行变革的蓝本是什么? A、《日本变政考》 B、《日本近事记》 C、《东倭考》 D、《东游日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中国维新运动的启蒙读物是梁启超的《日本国志》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在文集中提出“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的作者是李大钊
/ 66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我九天西京炎凉饱看”出自周恩来的 A、春日偶成 B、雨中岚山
C、四次游圆山公园
D、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
(一)已完成 1 “千岁丸”访华的时间是()A、1862年 B、1952年 C、1848年 D、1842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幕末时代是指明治维新前德川幕末的末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国是三论》的作者是()A、横井小楠
B、中牟田仓之助 C、峰源藏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幕府时期日本实行的是幕藩体制。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美国强迫日本开国后,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A、《神奈川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长崎是幕末日本与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1862年日本的年号是什么? A、文久 B、明治 C、万延
/ 66
D、元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德川幕府时代又称为什么时代? A、江户时代 B、维新时代 C、镰仓时代 D、奈良时代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1862年是清朝的同治元年,在日本是 A、文久二年 B、大正元年 C、平成四年 D、昭和十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日本的幕末是指江户时代末年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游清五录》不包括 A、航海日录
B、上海淹留日录 C、外情探索录 D、东夷行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日本的东行先生是指日本的伊藤博文。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德川幕府实行幕藩体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东行先生遗文》的作者是()A、高杉晋作 B、五代友厚 C、中牟田之助 D、伊藤博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以下是“千岁丸”成员的是()A、高杉晋作 B、五代友厚 C、中牟田之助
/ 66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6 日本骑兵队创建人 A、中牟田仓之助 B、高杉晋作 C、五代才助 D、西泽广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
(二)已完成 1 “千岁丸”上有()位翻译。A、6.0 B、7.0 C、8.0 D、9.0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千岁丸”访问上海时挂了三个国家的旗帜。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日本闭关锁国时期只跟中国通商。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千岁丸”到达中国的地方时哪里?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千岁丸”上随行的藩士,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A、高杉晋作 B、五代才助 C、林三郎 D、桂小五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昆布”即是中国的海带。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千岁丸”上的西文翻译叫做“兰翻译”。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 66
“千岁丸”是日本从哪个国家购买的?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松本卯吉来日与日本的 A、尾张高须藩 B、熊本藩 C、德岛藩
D、肥前大村藩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访华“千岁丸”上的幕府官员有 A、吟味役根立助六郎 B、吟味役根立助五郎 C、沼间平五郎 D、沼间平六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 “千岁丸”上有52名日本人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日本西文翻译叫做兰通词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1862年日本幕府在长崎购买的名叫阿米斯得号的商船来自 A、英国 B、美国 C、荷兰 D、德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4 “千岁丸”上有()位日本幕府官员。A、7.0 B、8.0 C、9.0 D、10.0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5 “千岁丸”原本是一艘()制造的商船。A、美国 B、德国 21/C、法国 D、英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6 “千岁丸”访问中国的港口是()A、大连 B、广州 C、上海 D、青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
(三)已完成 1 “千岁丸”在上海停留了大概2个月左右。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健顺丸”访问中国的时间是()A、1863年 B、1864年 C、1865年 D、1866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3 “千岁丸”在中国的贸易并不理想。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以下不是“千岁丸”成员的是()A、日比野辉宽 B、高杉晋作 C、伊藤博文 D、五代友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跟随千岁丸来中国的藩士,怎样与中国人交流? A、语言交流 B、肢体交流 C、笔谈 D、辩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纳富介次郎是哪个藩的藩士? A、佐贺藩 B、萨摩藩 C、长州藩 D、土佐藩
/ 66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幕末时期,日本的知识分子基本都可写汉字。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外情探索录》是谁的著作? A、高杉晋作 B、五代才助 C、林三郎 D、桂小五郎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高山晋作写作的“临敌勉强武与文,他年应有建功勋”是送给中国陈钦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中国人马全向高山晋作推荐的书是 A、《世说新语》 B、《海国图志》 C、《佩文韵府》 D、《天演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纳富介次郎在()中说中国人对日本人“可能是由于笔语谈论,意味相通之故”较西人和善 A、《上海杂记》 B、《笔谈外交》 C、《海外日录》 D、《沪上笔语》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 近代上海人把艺人说书的地方叫做“书场”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高山晋作在上海买的书籍报刊不包括 A、联邦志略 B、上海新报 C、几何学 D、数学启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游清五录》的作者是()A、高杉晋作 B、伊藤博文 C、日比野辉宽
/ 66
D、五代友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没鼻笔语》的作者是()A、高杉晋作 B、伊藤博文 C、日比野辉宽 D、五代友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
(四)已完成 1 以下属于长州藩的藩士是()A、高杉晋作
B、中牟田仓之助 C、纳富介次郎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以下属于尾张藩的藩士是()A、高杉晋作
B、中牟田仓之助 C、纳富介次郎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沪上笔语》的作者是名仓予何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民间把太平军成为长毛。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高杉晋作创立了以下什么? A、齐兵队 B、快援队 C、真选组 D、新选组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高杉晋作是谁的学生? A、吉田松阴 B、五代才助 C、林三郎 D、桂小五郎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4/7 日本藩士在上海之行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军事的虚弱。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以下著作不是高杉晋作的是? A、《航海日录》 B、《内情探索录》 C、《外情探索录》 D、《东游日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以下不是中牟田仓之助写作的作品是 A、《上海行日记》 B、《唐国上海道台应接书》 C、《上海滞在杂录》 D、《从长崎到吴淞航行日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 《没鼻笔记》的作者 A、日比野辉宽 B、吉田松阴 C、名仓何予人 D、德永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 峰源藏是日本的贺前藩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将上海称之为“支那第一繁盛海港”的是高山晋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清国上海见闻录》的作者是峰源藏。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
(五)已完成 1 奇兵队的组织者是()。A、高杉晋作
B、中牟田仓之助 C、纳富介次郎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奇兵队的组织者是高杉晋作。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 66
日本藩士不赞成太平天国对孔孟之道的批判。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幕末时期,日本严禁天主教。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赘疣录》的作者是谁? A、日比野辉宽 B、吉田松阴 C、五代才助 D、林三郎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以下人物指出,太平军被镇压,英法会侵犯日本的是? A、久坂玄瑞 B、日比野辉宽 C、吉田松阴 D、五代才助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上海滞在中杂录》的作者是谁? A、中牟田仓之助 B、日比野辉宽 C、吉田松阴 D、五代才助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有 A、20卷 B、30卷 C、15卷 D、40卷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高山晋作对太平天国持反对态度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外有洋夷猖獗,内有贼匪煽乱”出自日比野辉宽的《没鼻笔记》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日本人将太平军称为: A、乱贼 B、发毛贼
/ 66
C、长毛贼 D、长发贼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解腕痴言》的作者 A、谷崎润一郎 B、大江健三郎 C、芥川龙之介 D、久阪玄瑞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赘疣录》的作者是()A、高杉晋作
B、中牟田仓之助 C、纳富介次郎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清国上海见闻录》的作者是()A、高杉晋作
B、中牟田仓之助 C、峰源藏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一)已完成 1 日本通过风说书得知中国鸦片战争的消息。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日本在锁国时期开放的港口是()A、江户 B、大阪 C、名古屋 D、长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日本在德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鸦片战争对世界局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日本关于中国鸦片真正最早的消息记录是哪一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幕末长崎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对外交流的唯一地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日本幕末对外采取什么政策? A、开放政策 B、锁国政策 C、吸收学习
D、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西南战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1839年的“和兰风说书”是最早提供中国()消息给日本的风说书 A、鸦片战争 B、禁烟运动
C、第二次烟片战争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蒙问今为阿片一件》的作者 A、沈耕谷 B、周蔼亭 C、顾子英 D、王云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不是关于鸦片战争风说书的日本书籍 A、阿片类集 B、清商风说书 C、唐风风说书 D、和兰阿片单报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中国商人的报告《唐风说书》又称为《清商口单》。
/ 66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中国和日本的民间把鸦片叫做阿荷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二十一条》提出的时间是()年。A、1915 B、1935 C、1905 D、1925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日本在德川时期通商的国家有()A、法国 B、荷兰 C、英国 D、美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二)已完成 1 鸦片战争后,日本幕府是通过风说书得知鸦片战争的消息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海外新话拾遗》的出版时间是()A、1849年 B、1859年 C、1869年 D、1879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海外新话》是日本江户时代描写鸦片战争的书籍。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以下是日本人描述鸦片战争著作的是? A、《海外新话》 B、《内情探索录》 C、《外情探索录》 D、《东游日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以下选项不属于《海外新话》卷首内容的是? A、《英吉利纪略》 B、《坤舆略图》 C、《清国沿海略图》
/ 66
D、《东游日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外新话拾遗》增加了的内容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台湾抗英
B、三元里人民抗英布告 C、英王女儿被擒 D、《东游日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鸦片始末》的作者是斋藤竹唐。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海外新话》的作者是赞颂陈化成的壮举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鸦片始末》的作者 A、斋藤竹堂 B、种菜翁 C、岛崎藤村 D、三岛由纪夫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海外新话拾遗》分为几卷 A、四卷 B、五卷 C、六卷 D、七卷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佐藤信渊在《海陆站防录》歌颂的中国爱国将领是关天培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海外余话》1851年初刊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我的日本观》的作者是()A、李大钊 B、周恩来 C、鲁迅 D、戴季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海陆战防录》的作者是()A、佐藤信渊 B、斋藤竹堂
C、中牟田仓之助 D、峰源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鸦片始末》的作者是()A、斋藤竹堂
B、中牟田仓之助 C、峰源藏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6 以下不是《海外新话》的参考资料的是 A、《侵犯事略》 B、《因由录》 C、《经世文编》 D、《华夷犯境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三)已完成 1 以下是佐久间象山的作品 A、《海陆站防录》 B、《海防九策》 C、《省愆录》 D、《金阁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大陆政策是日本军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政策。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幕末的日本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日本的前车之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鸦片战争后,日本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以中国为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以下不属于向政府上书,以鸦片战争为鉴的是? A、武士阶层 B、官员 C、市民 D、农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 66
德川齐昭给幕府的上书,针对的是哪个方面? A、海防 B、路防 C、商业 D、农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铁盒中的信”是谁写的? A、威廉二世 B、威廉一世 C、维多利亚 D、乔治一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国事三论》的作者是横井小楠。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今清国大乱,难保何时波及日本!”出自《大日本古文书》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盐谷宕阴是《翻刊东国图志序》的作者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德川齐昭的()藩主 A、肥前藩 B、水户藩 C、萨摩藩 D、土佐藩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 《履霜录》的作者 A、狩野深藏 B、山田方谷 C、渡边淳一 D、紫式部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四)已完成 1 《海国图志》第一版出版于()A、1842年 B、1847年 C、1852年 D、1857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 66
以下不属于日本近代加强海防的是()A、佐久间象山 B、高岛秋帆 C、佐藤信渊 D、德川庆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徐继畲的著作是《瀛环志略》。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日本的武士从鸦片战争中借鉴战略战术,了解英国的伎俩。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以下人物是火器专家的是? A、高岛秋帆 B、久坂玄瑞 C、日比野辉宽 D、吉田松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海陆战防录》的作者是谁? A、佐藤信渊 B、高岛秋帆 C、久坂玄瑞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徐继畲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兰仑偶说》是介绍()历史 A、荷兰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鸟居跃藏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由枪炮落后,要靠儒家思想来致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四洲志》讲述了近代四大洲的历史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日本变政考》的作者是()A、梁启超 B、康有为 C、黄遵宪 D、魏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 《履霜录》的作者是()A、狩野深藏 B、斋藤竹堂
C、中牟田仓之助 D、峰源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4 《圣武记》的作者是魏源。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瀛寰志略》的作者是()A、林则徐 B、魏源 C、徐际畬 D、黄遵宪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 《四洲志》是由()编译的。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张之洞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7 《世界地理大全》的作者 A、慕瑞 B、姚莹 C、林则徐 D、徐继畲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 66
“师夷长技以制夷”来自 A、《圣武记》 B、《瀛环志略》 C、《海国图志》 D、《四洲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五)已完成 1 《海国图志》在日本产生很大影响。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海国图志》最早是在()传到日本的。A、1854年 B、1856年 C、1860年 D、1872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海国图志》第三部有()卷。A、50.0 B、60.0 C、80.0 D、100.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海国图志》帮助日本人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翻译到日本的《海国图志》把中国的年号换成了日本的年号。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1854-1856年间《海国图志》在日本各种版本的总数是多少? A、20种 B、21种 C、22种 D、23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澳门月报和解》是哪本著作部分的翻译? A、《海国图志》 B、《坤舆略图》 C、《清国沿海略图》 D、《东游日记》
/ 66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以下不属于《海国图志》中美国部分翻译的是? A、《海国图志墨加洲部》 B、《亚米利加总记》 C、《续亚米利加总记 D、《澳门月报和解》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英吉利广述序》的作者 A、内藤湖南 B、横山湖山 C、小野元济 D、广濑旭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以下不是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关于美国的著作 A、《西洋新墨志》 B、《亚米利加总记》 C、《墨利加州沿革总记补辑和解》 D、《美理哥国广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 推崇魏源《海国图志》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的是日本的南洋梯谦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1853到1854年两次远征日本的美国舰队是霍尔舰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正木笃翻译的《海国图志》中的《夷情备采》称为 A、《澳门月报和解》 B、《海国图说》 C、《华夷演绎》 D、《新话月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4 鸦片又叫阿芙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打开日本大门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荷兰 D、法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六)已完成 1 吉田松阴尝试偷渡美国的时间是()A、1854年 B、1856年 C、1857年 D、1858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省愆录》的作者是()A、佐久间象山 B、横井小楠 C、佐藤信渊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A、1842年 B、1844年 C、1846年 D、1850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佐久间象山在海防上要求主动出击,这与魏源不同。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圣武记》是魏源的著作。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吉田松阴的主张是什么? A、尊皇攘夷论 B、尊皇开国论 C、尊皇不攘夷 D、尊皇闭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以下著作是佐久间象山的是? A、《省侃录》 B、《海国图志》 C、《坤舆略图》 D、《清国沿海略图》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7/以下是佐久间象山的主张的是? A、尊皇开国论 B、尊皇攘夷 C、尊皇闭国 D、倒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饮冰室文集》的作者 A、吉田松阴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江川英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提出“海防之要,在炮与舰,而炮最居首”的是 A、魏源
B、佐久间象山 C、山县有朋 D、福泽谕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佐久间象山是日本尊皇开国论的倡导者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日本盐谷宕阴在()中感叹《海国图志》未受重视,“吾不独为魏默深悲,亦为清帝悲” A、《宕阴全集》 B、《九桂草堂随笔》 C、《合省图说》 D、《翻刊海国图志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3 吉田松阴尝试偷渡的船只是属于()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荷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4 吉田松阴是佐久间象山的弟子。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佐久间象山和魏源的观念是一样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6
/ 66
吉田松阴关在野山狱中时写了《狱中读书笔记》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
(一)已完成 1 古代中日交流最紧密的时期是()A、汉朝
B、三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朝时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几次? A、4.0 B、5.0 C、6.0 D、7.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以下在中国做官的日本人是()A、阿倍仲麻吕 B、安倍晴明 C、吉田松阴 D、佐久间象山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世界上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是鼓励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文化的交流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以下不属于近代中日交流的特点的是? A、广泛性 B、群众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以下不属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范围的是? A、遣隋使 B、遣唐使 C、入宋僧 D、甲午战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徐福东渡在哪个时代?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商朝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中日修好条规》签订于 A、1871年 B、1872年 C、1870年 D、1874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劝学篇》的作者 A、张骞 B、张之洞 C、李鸿章 D、左宗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阿倍仲麻吕在()为官 A、隋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近代中国在日本长崎设有公使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近代中国留学日本的最高潮出现在1905、1906年间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近代中国人访日游记数量很少。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
(二)已完成 1 以下不属于岩仓使节团的日本人是()A、西乡隆盛40/B、大久保利通 C、岩仓具视 D、伊藤博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古代是中国向日本输出文化。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近代是日本向中国输出文化。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把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作用比喻成点豆腐时的卤水的是谁? A、内藤湖南 B、高岛秋帆 C、久坂玄瑞 D、日比野辉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源桂阁的著作是什么? A、《大河内文书》 B、《省侃录》 C、《海国图志》 D、《坤舆略图》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以下不属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便利条件的是? A、地理相近B、文字相近C、路费便宜 D、不可走陆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日本文字是假名和汉字混用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中国风俗和语言相近,有利于两国的交流。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以下不是中日文人交往方式的是 A、笔谈
B、唱和汉诗 C、携带翻译 D、朝贡贸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 66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提到的“不放逸强敌为师资也”中的“强敌”是指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 内藤湖南是日本中国学东京学派创始人之一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东征绘传》主要是讲()的故事 A、空海 B、玄奘 C、鉴真 D、最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3 大河内辉声即源桂阁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的口号有()A、文明开化 B、殖产兴业 C、富国强兵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
(三)已完成 1 以下哪本书详细记录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 A、《日本琐志》 B、《日本近代纪事》 C、《日本地理兵要》 D、《日本变政考》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是().A、1895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黄遵宪是中国馆驻日使馆的公使。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近代中日两国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同盟会成立于哪里?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科举八股文制度也阻碍了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进程。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明治维新发生的时间是?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初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8 中国的维新派主张向哪个国家学习?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社会主义神髓》是陈独秀受幸德秋水启发所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日本新政考》的作者是顾厚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中国同盟会的总部 A、京都 B、长崎 C、檀香山 D、东京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黄遵宪描述中日关系“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的诗句出自 A、《人境庐诗草自序》43 / 66
B、《近世爱国志士歌》 C、《饮冰室诗话》 D、《己亥杂诗》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 《雨中岚山》的作者是幸德秋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社会主义神髓》的作者是幸德秋水。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5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成立。A、日本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6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总部设在()A、东京 B、巴黎 C、伦敦 D、洛杉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7 《清英战记》的作者 A、长山贯 B、佐藤信渊 C、高岛秋帆 D、水上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
(四)已完成 1 《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是何人所写? A、黄遵宪 B、戴季陶 C、鲁迅 D、魏源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吉野作造支持中国的五四运动。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医学学校在东京。
/ 66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三十三天落花梦》中有对孙中山的描述。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吉田作造是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的发起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 王韬访问日本多少天? A、128天 B、127天 C、129天 D、130天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以下人物支持孙中山的革命的是? A、宫崎滔天 B、黄遵宪 C、内藤湖南 D、高岛秋帆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一卷诗兮一掊土,诗与土兮共千古”是谁的诗? A、黄遵宪 B、内藤湖南 C、高岛秋帆 D、久坂玄瑞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1884年,日本学者岗千仞访华时间 A、450天 B、405天 C、350天 D、501天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黄遵宪埋藏在大河内辉声家里的书稿叫做“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后,日本进步记者青柳猛写作的《义和团赞论》发表在 A、《读书》 B、《朝日新闻》 C、《近代映画》 D、《女学杂志》
/ 66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1879年应日本《报知新闻》主编栗木锄云等人邀请赴日128天的中国人是 A、严复 B、王韬 C、顾天 D、姚莹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 日本宫崎滔天极力反对“支那革命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观光纪游》的作者是()A、冈千刃 B、吉田松阴 C、佐久间象山 D、横井小楠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扶桑游记》的作者是()A、魏源 B、黄遵宪 C、王韬 D、姚文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6 王韬访问日本是在()A、1868年 B、1869年 C、1878年 D、1879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
(一)已完成 1 德川幕府的将军处于()A、京都 B、江户 C、大阪 D、镰仓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梁启超是最早研究中日两国维新异同点的人。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6 / 66
戊戌维新是在哪一年发生的? A、1868年 B、1875年 C、1894年 D、1898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戊戌变法时期的日本首相是大隈重信。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近代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哪个?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朝鲜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中国的维新没有拯救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以下不属于中日两次维新相似之处的是? A、历史背景相似 B、时间相隔不远 C、成效不同 D、目标相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中日两次维新的目标是什么? A、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国家 B、民主共和制 C、军事统治 D、宗教国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以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为目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在颐和园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新党某君上日本政府政党论中国政变书》的作者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 66
D、林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新党某君上日本政府政党论中国政变书》收录于《日本外交文书》哪一卷 A、31卷 B、32卷 C、41卷 D、42卷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3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逃亡日本后向日本哪个首相求助营救光绪帝 A、山县有朋 B、大隈重信 C、松方正义 D、伊藤博文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 以下不属于戊戌维新领导人物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黄遵宪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 戊戌维新和明治维新结局不同。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
(二)已完成 1 以下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谭嗣同 B、康广仁 C、刘光第 D、梁启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以下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林旭 B、杨深秀 C、刘光第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日本王政复古发生在()A、1863年
/ 66
B、1865年 C、1867年 D、1868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戊戌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了哪里?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明治元年是哪一年? A、1868年 B、1867年 C、1869年 D、1870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什么? A、尊王攘夷 B、王政复古 C、尊皇开国 D、尊皇闭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明治维新也发生过激烈的战争。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康有为逃亡时第一个地方就是日本。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明治元年是公历哪一年 A、1864年 B、1868年 C、11898年 D、1886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写信给日本的依田百川即《复依田百川君书》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林旭 D、谭嗣同
/ 66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成败的关键是资产阶级和维新势力能否掌握军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梁启超是保皇派的代表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日本明治维新中奉还版籍是哪一年 A、19871年 B、1898年 C、1869年 D、1970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日本维新政府宣布废藩置县的时间是()A、1871年 B、1873年 C、1879年 D、1880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以下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谭嗣同 B、康广仁 C、刘光第 D、康有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
(三)已完成 1 德川幕府第一次发兵征讨长州藩的时间是()A、1864年 B、1865年 C、1867年 D、1868年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德川幕府第二次发兵征讨长洲藩的时间是()A、1864年 B、1865年 C、1867年 D、1868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 66
德川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洲藩。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守旧派人士不同意开设制度局。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以下属于丁人的是? A、商人
B、手工业者 C、富农 D、武士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中国的维新派总是希望通过皇帝掌握权力。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安政大狱的制造者是谁? A、井伊直弼 B、井伊直虎 C、德川嘉茂 D、德川庆喜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不正确的是? A、开制度局 B、广开言路 C、派留学生 D、废藩置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列宁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 维新派认为开设制度局选翰詹科道十二人,轮日召见,备顾问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倒幕派经过哪次战争取得了明治维新的胜利 A、戊辰战争 B、岛原战争 C、白村江之战 D、日露战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 “安政大狱”的制造者
/ 66
C、檀香山 D、东京
我的答案:D 43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 A、室町时代
B、幕末和明治初年 C、大正时期 D、战国时代 我的答案:B 44 以下不是中日文人交往方式的是 A、笔谈
B、唱和汉诗 C、携带翻译 D、朝贡贸易 我的答案:D 45 《没鼻笔语》的作者是()A、高杉晋作 B、伊藤博文 C、日比野辉宽 D、五代友厚 我的答案:C 46 以下是严复著作的是? A、《天演论》 B、《省侃录》 C、《海国图志》 D、《坤舆略图》 我的答案:A 47 《兰仑偶说》是介绍()历史 A、荷兰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我的答案:B 48 “师夷长技以制夷”来自 A、《圣武记》 B、《瀛环志略》 C、《海国图志》 D、《四洲志》
/ 66
我的答案:C 49 《东行先生遗文》的作者是()A、高杉晋作 B、五代友厚 C、中牟田之助 D、伊藤博文 我的答案:A 50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哪一年发生的? A1868年 B、1854年 C、1842年 D、1840年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 分)1 《日本新政考》的作者是顾厚焜 我的答案: √ 2 中国商人的报告唐风说书又称为清商口单 我的答案: √ 3 推崇魏源《海国图志》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的是日本的南洋梯谦 我的答案: √ 4 《四洲志》讲述了近代四大洲的历史 我的答案: × 5 近代中国在日本长崎设有公使馆 我的答案: × 6 高山晋作写作的“临敌勉强武与文,他年应有建功勋”是送给中国陈钦 我的答案: × 7 日本文字是假名和汉字混用的。我的答案: √ 8 中国和日本的民间把鸦片叫做阿荷蓉 我的答案: × 9 《海外新话》是日本江户时代描写鸦片战争的书籍。我的答案: √ 10
/ 66
黄遵宪是中国馆驻日使馆的公使。我的答案: × 11 列宁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我的答案: √ 12 研究日本史要切忌空话,从实际做起。我的答案: √ 13 古代中国对日本的认识进展是十分缓慢的。我的答案: √ 14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我的答案: √ 15 明治维新后,中国个阶层都对明治维新持肯定看法。我的答案: × 16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成败的关键是资产阶级和维新势力能否掌握军队 我的答案: × 17 中国清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的答案: √ 18 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集大成著作是《日本人》 我的答案: × 19 佐久间象山在海防上要求主动出击,这与魏源不同。我的答案: √ 20 鸟居跃藏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由枪炮落后,要靠儒家思想来致胜 我的答案: √ 21 辛亥革命鼓舞了日本人追求自由民主运动。我的答案: √ 22 文化的交流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的答案: √ 23 近代是日本向中国输出文化。我的答案: √ 24 “千岁丸”在中国的贸易并不理想。我的答案: √
/ 66
康有为逃亡时第一个地方就是日本。我的答案: × 26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开始不断升华。我的答案: √ 27 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后,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我的答案: √ 28 戊戌维新和明治维新结局不同。我的答案: √ 29 中国戊戌维新的领导人的策略不如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我的答案: √ 30 幕末的日本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日本的前车之鉴。我的答案: √ 31 《日本国志》作者是魏源。我的答案: × 32 《清国上海见闻录》的作者是峰源藏。我的答案: √ 33 明治维新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的答案: √ 34 近代中国人访日游记数量很少。我的答案: × 35 吉田松阴关在野山狱中时写了《狱中读书笔记》 我的答案: × 36 《雨中岚山》的作者是幸德秋水。我的答案: × 37 古代是中国向日本输出文化。我的答案: √ 38 日本藩士不赞成太平天国对孔孟之道的批判。我的答案: √ 39 日本西文翻译叫做兰通词
/ 66
我的答案: √ 40 幕末时代是指明治维新前德川幕末的末年。我的答案: √ 41 戊戌变法提出了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我的答案: √ 42 守旧派人士不同意开设制度局。我的答案: √ 43 日本的东行先生是指日本的伊藤博文。我的答案: × 44 中国是最早认识日本和记录日本历史的国家。我的答案: √ 45 在文集中提出“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的作者是李大钊 我的答案: √ 46 “千岁丸”访问上海时挂了三个国家的旗帜。我的答案: √ 47 鸦片又叫阿芙蓉。我的答案: √ 48 《日本近事记》写于1874年。()我的答案: √ 49 中国的资本主义是在外力的刺激下逐步产生的。我的答案: √ 50 日本通过风说书得知中国鸦片战争的消息。我的答案: √
第四篇:二战史研究综述
上海青浦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展之九
二战史
青浦高级中学 2005届
徐越卿、钱波、陈亮、朱旗宏、王佳斌、郑向博
摘要:二战后的5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还要特别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的另一层面,即是民族主义在西方恶性发展的结果。关键词:二战、中途岛、斯大林格勒、大炮、飞机、军舰、坦克、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全世界的独立国家几乎无一幸免,约600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规定了战争的动力和内容,也规定了战争的形式与规模。当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和资本的规模已遍布全球,资本主义列强已结成覆盖全球的利害关系网时,他们之间的竞争与争夺就必然会影响到全球,而为争夺霸权所引发的战争,也极易最终发展为世界大战。
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对二战的发动者德意志法西斯国家来说,它们都是把整个世界作为其争夺的自然边界。因此,列宁的垄断是世界大战最深厚的根源这一论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是正确的。
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于这种不平衡,使原来落后的或曾被打败的帝国主义国家能够迅速发展并追赶上来,从而使按照旧的实力对比瓜分世界的格局很快过时,并使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日益尖锐。还要特别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的另一层面,即是民族主义在西方恶性发展的结果。随着19世纪的逝去,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权力和利益的进步性,蜕变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利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并给人类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一战之后,这种蜕变的民族主义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进一步发展,并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除此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还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世界作出的安排---凡尔赛体系是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温床。它的骇人听闻的掠夺性,使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在德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成为纳粹党得以上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所定下的敌视苏联的基调,致使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未能在二战前建立,并因此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尖锐地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所做的蠢事,此话颇有见地。其次,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实行的绥靖政策,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所说,慕尼黑协定是西方国家的奇耻大辱,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无论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类终于依靠自身的理智、智慧和力量,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置于次要地位,以伟大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战胜了邪恶的法西斯集团,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也赢得了进步。重大战役
一、中途岛海战 血色笼罩中途岛
中途岛为一个陆地面积仅4.7平方公里的圆礁,位于珍珠港西北 1000余海里处,是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西北门户和屏障。因其地处太平洋海路之中途,故称中途 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途岛成了美国的海军航空站及最遥远的前哨阵地。就是这小小的中途岛,一直是日本人的眼中钉。4月 18日,东京遭美机轰炸后,日本国民惶恐不安,天皇也十分忧虑。为了挽回面子,日军大本营盯上了中途岛。日本人可谓诡计多端。进攻中途岛,既可将这颗眼中钉拔掉,又可诱出美军的航空母舰,将其一举歼灭,可谓一箭双雕。
1942年5月27日,南云中将率领的第一机动部队悄悄出发,目标中途岛。日军几乎调集了全部的主力舰船。庞大的联合舰队共有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7艘,巡洋舰33艘,舰载飞机700架。尤其这700架舰载飞机,是山本五十六手里的一张王牌。只要飞机上的炸弹尽数倾泻在中途岛上,大功即可告成。
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确定的进攻中途岛的作战日期和计划的绝密电报,被美军情报部门破译。这一回,血的教训教会了美国人该怎么办,太平洋舰队紧急行动起来。为了打退日本人的进攻,太平洋舰队出动了它的几乎全部家当--3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和35艘潜艇。飞机,依然是这次决战制胜的筹码。美国海军航空队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一架架B-
17、B-25轰炸机改装成火力强大的鱼雷攻击机。还有一批刚到的歼击战斗机进入最后的检查,飞机呼啸着发出一阵阵轰鸣。日本航母全军覆灭 原来,南云准备对中途岛实施第二攻击波打击,将舰上原准备攻击美舰的飞机全部撤掉攻舰鱼雷而换装炸弹。现在,炸弹换得差不多了,南云又犹豫了。因为炸弹攻击军舰远没有鱼雷威力大。于是,他又命令,撤掉炸弹,再换鱼雷。南云反反复复地发布命令,气坏了航空母舰上的空军地勤人员,他们一边骂骂咧咧的拆换,一边漫不经心地把拆下的炸弹胡乱地堆在甲板上。B25从企业号起飞 这时,美国企业号和约克敦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两支俯冲轰炸机大队一前一后出现在日本舰队上空。深蓝色的俯冲轰炸机排成倾斜的两行,朝着南云所在的旗舰赤城号和加贺号俯冲而下。也许是太突然了,完全出乎南云的意料,几乎没有遭到日军地面炮火的攻击和舰载飞机的拦截,透过剧烈颤动的轰炸瞄准镜,印在航空母舰正中的太阳徽成了耀眼的靶标。先是赤城号在连续的爆炸声中慢慢沉下去。紧接着,3.8万余吨级的加贺号在两声天崩地裂的大爆炸后,舰体迅速倾斜,倒扣着沉入洋底。10时25分,伴随着加贺号下沉的同时,17架从美国约克敦号起飞的轰炸机将3颗重磅炸弹准确地击中了 1.59万吨级的苍龙号航空母舰。夜幕慢慢垂下,日本舰队拼命向北撤退。南云在仅存的飞龙号上给山本五十六大将发去的电报,击碎了山本引诱美军航空母舰决战的梦想。飞龙也没有能够跑掉,美军从企业号上起飞的24架轰炸机竭尽全力向日舰飞龙号发起最后攻击。有6枚重达半吨的炸弹击中了指挥台,浓烟烈火吞没了舰体。8时20分,飞龙号指挥官山口少将自己绑在舰桥上,一同沉入冰冷的大洋之中 中途岛之战以日本人的惨败告终。山本五十六大将看到败局已定,只好下令总退却,坐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大和号上,在茫茫黑夜中仓皇逃跑,从而把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美国。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次会战历时200天之久。德军在会战中被打死、打伤、被俘和失踪的官兵约150万人,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结局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这次会战,对争得苏德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战胜德军的一个最重要阶段。苏军展开总攻和把德国侵略者从沦陷的国土上大批驱逐出去的条件业已具备。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是进一步巩固反希特勒同盟的决定性因素。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失败,对整个德国是精神和政治上的严重震撼,动摇了它的国际政治地位,破坏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日本被迫暂时放弃了加紧反苏的计划。在土耳其统治集团中间,尽管受到德国的压力,但保持中立的愿望益趋强烈。
斯大林格勒的辉煌胜利,显示了苏军业已增强的威力及其高度军事学术水平。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为围歼德军重兵集团,先后出色地实施了方面军群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战争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战役。苏军的防御在斯大林格勒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防御的特点是:在大纵深预先建立数道构筑完善的防御地区,并以军队及时占领,具有高度积极性。斯大林格勒成了巷战学校。正确选定主要突击方向和军队转入反攻的时机,善于建立军队的进攻集团,隐蔽进行战役准备,军队在进攻过程中巧妙行动,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正面和对外正面,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等等,这些都决定了苏军反攻的胜利。在斯大林格勒反攻过程中,炮兵进攻在战争中第一次得到了充分运用,而航空兵行动则第一次采取了航空兵进攻样式。政治机关和党组织在夺取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中建立了巨大功勋,它们培养了军人具有在防御中坚忍不拔,在进攻中锐不可当的高度精神-战斗素质。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丰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侵华日军铁蹄下的淮南煤矿
淮南煤矿矿区地处华东腹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1938年6月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淮南煤矿,为实现以战养战的策略,立即开始了对淮南煤矿的疯狂掠夺。
1938年8月25日,日本铁道省调查团、三井和三菱调查班等对淮南煤矿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详细调查;9月21日,确定由三菱饭冢炭矿经营大通煤矿,由三井矿业公司经营淮南煤矿局(九龙岗矿)。1939年4月21日,日本兴亚院在华联络部将两矿合并改为日华合办淮南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受侵华日军军部控制。总公司设在上海,并在淮南设立淮南矿业所,所长川口忠,大通矿长井上诚,九龙岗矿长藤义魂。
为加速掠夺中国的煤炭资源以满足侵略战争的军事需要,淮南矿业所所长川口忠制定了增产计划,规定:淮南煤矿的煤炭生产要从1939年的年产21.5万吨,增加到1946年的235.2万吨。
为加强对淮南煤矿的控制和掠夺,日本侵略者在煤矿推行的是血腥的法西斯统治。日本侵略者处心积虑地想掠夺煤炭,却又不增加设备、改革开采技术,而是企图单凭增加工人数量和劳动强度来加大对煤炭的掠夺。
日本侵略者在淮南煤矿的罪行,是其在侵华期间掠夺中国煤炭资源、残酷奴役中国劳工的一个缩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欧洲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并处于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之下。19世纪欧洲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复返了。
与欧洲的不断衰落同步进行的是它所代表的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
与欧洲的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这一过程同样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使美苏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主宰全球的时代。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二战中后期由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反映了二战以后的世界现实,并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它对战后的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的宝贵遗产。
首先,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就在总体上制约了美、苏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因此,在二战后东西方紧张对峙,局部战争始终不断的情况下,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便形成了冷战的最基本特征:它既是战争,又是和平,从而使世界维持了整体的和平状态。
其次,雅尔塔体系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不仅如此,在雅尔塔体系演变而来的两极格局中,也蕴育着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在雅尔塔体系下,衰落的欧洲通过西欧的联合而走向复兴。这一联合进程使西欧成长为相对独立于美苏两极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级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在战败的日本逐渐发展为经济大国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国终于恢复了它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候,全世界也看到了一个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并成为国际事务中最不能被忽视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正是在雅尔塔体系实际运作而导致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蕴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蕴育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态度,蕴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特有现象。然而,50多年来世界无大战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这无疑引起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伴随着人类用世界大战的手段对自己生活家园的一遍又一遍洗劫,人类本身制约世界大战的能力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这种从至今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
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讨论书目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施坚雅:《中国农村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相及相关问题1368-195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岸本美绪:《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科大卫:《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
余英时:《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进一步扩大阅读的书目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
蔡鸿生:《俄罗斯馆记事》(增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
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与历史——海外文献的刊布和文献史事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吴相湘:《晚清宫廷实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
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4,台北,197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
林学忠:《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晚清国际法的传入、诠释与应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张启雄:《外蒙主权归属交涉1911-1916》,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77,台北,1995年
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年》,重庆出版社,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49,台北,1985年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98年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
郑振满:《明清福建家庭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
赖惠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从翰香编主编:《近代冀鲁豫农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李明珠:《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探讨丛书〉第六种,台北,1982年
森时彦:《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
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与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民国八年至十八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71,台北,1994年
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杨国强:《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
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艾恺:《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桑兵等编:《近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中华书局,2008年
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年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阎国栋:《俄国汉学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