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时间:2019-05-13 10:2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第一篇: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人是社会的根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邮政作为服务型企业,人的问题就更加倍受重视,人的素质的高低、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狠抓队伍思想建设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社会的大发展,必须把解放思想臵于万事之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而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者要坚持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动力,为职工谋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教育。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行政的工作部署,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加强企业发展的形势任务教育,正面宣传邮政企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员工用发展的目光看企业、看问题,消除员工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顾虑,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提高员工面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以组织开展各种 具有时代特色、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广大员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保证企业改革和经营服务的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表彰活动、内部信息、宣传栏广泛宣传榜样的事迹,营造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氛围。

二、完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打造优秀服务团队 面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岗位的激烈竞争,每位员工都有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愿望。邮政企业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以增强员工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中心,建立以岗位培训为基础、目标培训为重点、自我学习为补充的培训制度,创建学习型企业。其次,注意结合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分层次有步骤抓好员工的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使其及时掌握邮政新知识、营销与管理新方法,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的新举措。三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坚持培训和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由单一讲解转变为激发业务员学习积极性的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现场抽查、现场模拟。通过一系列服务创新活动,增强邮政广大职工真诚的服务理念、热情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服务及业务技能、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永葆了邮政企业的生命长青。

三、扎实推进团组织工作,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在企业转型和精确化管理的新形势下,能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员工思想状况,及时掌握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及相应的员工思想变化情况,不断加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应企业发展形势、服务生产经营需要,在培养教育员工的健康成长的同时,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眼下,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只驱动轮。对于企业什么最重要――现代化的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职工素质的高低不仅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兴衰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职工自身利益的实现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提高职工素质已成为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近两年,我局自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下简称“创争”活动)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

(一)目标明确,使“创争”活动顺利推进。我们的创建目标是:(1)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使新安县邮政局成为既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又有不断创新、持续变革,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的学习团队;(2)通过创建活动,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制度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3)通过创建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企业作风和“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企业宗旨,实现“创建学习型、经营型、服务型邮政企业”的宏伟目标,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真正做大做强企业,积极为新安经济及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同时获得了企业的经济效益。(4)通过创建活动,在全局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争”活动方法,培养一支学习团队骨干,初步建成具有更强学习力、竞争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学习型企业,建设具有邮政特色的学习型企业。

(二)更新学习理念,创新学习方法。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关健是企业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在班子中做学习的模范,带头倡导学习,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学习的新理念。局领导明确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学习是提高职工素质甚至生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创新的力量源泉,也是每位职工肩负的社会责任。在这新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每一名职工都崇尚知识,追求知识,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学习力,激发每一个职工的学习热情,形成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是 企业的政治核心,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才能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使党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科学技术、遵纪守法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在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模范;党组织成为带领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科学技术、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政治核心,主要是坚持党支部、党小组学习制度,原则上每月各支部、小组集中学习二到三次,由各支部书记、小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并做好学习笔记。其次是每季度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一次以上(党课),由党委组织实施。再次是坚持党员自学制度,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由各支部书记督促落实。作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评先表彰结合起来,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整合资源,对内注重服务意识,对外加强公关意识。

资源的优化利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产品,培养好员工的关键,都在于整合资源。对内就是要服务生产,服务与各专业公司的发展大局。所以领导干部要将各部门的资源优化整合、充分利用,服务于生产的各个方面,以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整合资源的对外工作是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不断扩大市场。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始终和用户在一起,始终与社会资源紧密相连,不断发现新的机遇,占领新的市场。领导干部要将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和好,抓住点滴机会,点滴可能,促成邮政各项业务发展的机遇。

五、专业化经营,重视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想做好各项业务是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想要达到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环套一环连接而成的,所以过程犹为重要,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很可能会导致整体的失败,决不能有任何的粗心大意。只有每一步都走得塌实才能安稳地走到最后,所以好的业务,是一个把阶段控制好,把方法控制好,把员工培养好,把标准制定好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好的结果,但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去掌握,最终才能有好的结果。近年来新安邮政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政策,从经营管理模式,考核激励机制,专业营销体系,专业公司与营业窗口的衔接一系列进行了专业化改革。实现了专业组织架构的良性转变,实现对全局专业市场的精耕细作,推动了各专业的更快发展,职责划分明确了市场部和各专业公司之间的权力关系。

总之,加强学习是基础工作。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前,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没有普遍适用的发展经验。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无论是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还是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都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意义,在邮政事业发展中起着引领航向的作用。服务百姓是根本目的,把服务作为根本目的,全体员工要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邮政各项业务的高速发展与广大员工密切相连,邮政事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维护好、发展好、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篇:促进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情 况 通 报

第 15 期

中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编者按: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召开了中央企业加强农民工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民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总结了中央企业农民工工作,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股份公司总裁白中仁代表公司作了题为《全面实施“五同”管理,促进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经验交流。现将经验交流材料予以转发,请各单位结合企业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面实施“五同”管理 促进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白中仁

(2011年2月25日)

农民工是当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工作关系国家建设、关系社会稳定、关系人民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稳定。做好农民工工作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重要决策的政治责任,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

中国中铁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每年使用农民工超过180万人。多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将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005年以来,中国中铁大力创新农民工工作,在全公司鲜明提出并探索推行了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先后三次对中国中铁农民工工作经验作出重要批示。铁道部专门在中国中铁召开了全路加强农民工工作专题会议。在2008年全国农民工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国中铁被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五同”管理的做法也被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栏目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

2010年,为适应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深入推进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工在国家基本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促进了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营业额、新签合同额、实现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我们在农民工“五同”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在观念上倡导“五同”。中国中铁与农民工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是农民工离不开我们,后来是我们和农民工谁也离不开谁,现在是我们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们建筑行业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的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中铁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五破五立”的宣传教育,即破除农民工是“打工仔”的旧思想,树立农民工是工人阶级新成员的新观念;破除农民工是“附属劳动力”的旧思想,树立农民工是企业财富共同创造者的新观念;破除维护农民工权益是“照顾”的旧思想,树立维护农民工权益是依法办事的新观念;破除农民工是“临时工”的旧思想,树立农民工和职工是一家人的新观念;破除保障农民工权益“无关紧要”的旧思想,树立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关系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新观念。从而逐步在全公司形成了农民工是企业员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的共识。公司还先后三次在重点工程项目召开现场会推进农民工“五同”管理,隆重表彰“中国中铁十大新型农民工”,营造了重视农民工、尊重农民工、依靠农民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2、在制度上保障“五同”。中国中铁及所属单位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意见》,不断健全农民工工作运行机制和维权机制,把农民工工作列入企业管理重要内容,作为评比考核的重要依据;制定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办法》和《应急预案》,不断完善信息沟通、群体性事件报告和重大隐患报告制度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组建专业劳务公司,实行“架子队”管理,把农民工直接吸纳到作业层实体共同管理;与农民工全面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内容,为实行“五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坚持做到“五纳入”,即把加强农民工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来考核,纳入企业日常工作来管理,纳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纳入员工队伍建设来加强,纳入工地生活、工地文化、工地卫生“三工建设”来保障,做到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建立起上下互动、齐抓共管、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五同”管理在全公司得到扎实推进、深入落实。

3、在政治上体现“五同”。公司党委把推动农民工享有与职工平等的政治待遇作为农民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破除农民工在加入党、团、工会组织和教育培训、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参与决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先后有8万余名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370多人被选为各级职代会代表,3600多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3人当选为全国劳模,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2人当选为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15000多人被提拔到生产管理和技术岗位,三年多来,有960多名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优秀的农民工被转为企业正式职工。特别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农民工巨晓林同志自强不息,奋发进取,23年来先后参加12条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建设,研发革新43项工艺工法,他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铁路电气化施工的教科书,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多万元。2010年,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李长春、刘云山、李源潮、王兆国等中央领导和国资委、铁道部的领导同志都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称赞巨晓林是“农民工楷模”,要求大力宣传学习他的事迹。去年6月,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国资委和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等五部委组织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对巨晓林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和宣传报道,巨晓林先后在国资委、北京市作了事迹报告,并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片头人物,其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

4、在权益上维护“五同”。中国中铁认真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认真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力度,切实落实农民工和职工同工同酬。对比较固定的农民工实行计件定额工资制和工费承包;对季节性农民工实行高于当地最低保障工资的协议工资;对成建制的农民工,采取工程项目部从工费中直接扣除发放或打入工资卡的方式,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组织农民工广泛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切实落实劳动保护措施,积极预防职业危害,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选聘11000多名农民工兼职担任“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高度重视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定期在生产一线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今年春节前,我们还配合中华全国总工会、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地铁十号线工地举行了“2011年春节在京农民工平安返乡欢送仪式”,组织北京工人疗养院医务人员为农民工兄弟免费体检,请专业书法家为农民工写春联,组织全总文工团为农民工演出,还安排大巴和专列送在京农民工回乡过年。

5、在措施上落实“五同”。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制定了农民工培训管理规划,建立了1000余个“窦铁成学习型班组”和100余所“巨晓林农民工业校”,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全公司农民工岗前培训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仅中铁四局就在安徽巢湖、阜阳、安庆、亳州等地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7个农民工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对生产一线人员按专业统一编组作业,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技能大赛等活动,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劳动;各单位和工程项目部坚持职工和农民工统一工作服装、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工作标准、统一纪律要求,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管理;大力加强工地生活、工地文化、工地卫生“三工”建设,统一住宿标准、统一生活设施、统一文化活动、统一医疗保障,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生活;在薪酬原则上实行以岗定薪,在工资标准上实行同工同酬,在单价核定上不搞双重标准,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报酬。我们还在全公司广泛开展对困难农民工帮困救助活动,广泛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先后筹措送温暖资金4260余万元,慰问一线农民工达28万余人次,通过开展助学、助医、助困等活动,使广大农民工深切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近年来,我们还在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把协作队伍中的农民工纳入“五同”管理范围,使农民工“五同”管理得到进一步延伸,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更加深入,效果更加明显。中铁九局二公司有一个“铁军”作业队,农民工占80%。15年来,他们以严格管理打造铁的纪律,以亲情管理凝聚人心,不仅出色完成了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也使进入作业队的农民工兄弟逐步转变为优秀的产业工人,得到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连续宣传报道。

中国中铁对农民工实行“五同”管理的做法已经推行了5年多,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和规范。当前,我们的农民工工作正在从精神上鼓励、人格上尊重、权益上维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向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自我民主管理、自我权益维护、自我培训教育、自我竞赛争先、自我生活娱乐方向发展,即从“五同”向“五自”发展。致力于引导数以万计的农民工逐步实现从“社会边缘型”到“主人地位型”转变,从“流动务工型”到“扎根企业型”转变,从“体力打拼型”到“知识技能型”转变,从“干活挣钱型”到“爱岗敬业型”转变,从“生活单调型”到“情趣高雅型”转变,使农民工队伍真正成为新型产业工人。

农民工工作的不断加强和“五同”管理的扎实推进,既惠及了180万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也激发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广大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中,积极投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出色完成了青藏铁路、京津城际、武广客专、京沪高速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推动中国中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在ENR全球最大承包商排名第2位,在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137位, 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9位,在中央企业排名第6位。中国中铁先后荣获全国最佳诚信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中央企业业绩考核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在农民工工作中,我们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还有很多不足,和其他中央企业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领导的重要讲话和《中央企业做好农名工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全面实施“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不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将中国中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责任编辑:余金平

联系电话:(010)51878106 送: 公司领导、机关各部门,总公司所属各单位并党委

第三篇:宝钢:岗位创新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宝钢:岗位创新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宝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33年发展,已建成特大型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是我国完全竞争性行业及制造产业企业首批进入全球500强的两家企业之一。2010年,宝钢连续第8年进入世界500强,位列第212位。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宝钢实现了保持同行业绩最优的目标,利润总额在全球钢铁企业排第二位。

宝钢的发展,是与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宝钢平均每天产生专利4件,48%由一线职工创造;平均每天产生企业技术秘密6件,40%由一线职工完成。在全国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10名工人中,宝钢有3位;有两位宝钢职工荣获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宝钢股份运输部技能专家孔利明拥有个人职务发明超过200项。在不久前举行的第63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宝钢获得3项金奖,占中国参展团获金奖项目的50%,其中两项是宝钢一线职工的发明。

一、职工岗位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需

岗位创新是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行为特征,职工立足岗位、对标找差,实现产品质量、制造成本、用户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的过程。岗位创新不仅能揭示和解决工艺、装备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创造实用性技术,为企业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

30多年来,宝钢职工的岗位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和消化阶段(1978-1990年)

宝钢建设与投产初期,实施了成套新装备、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为了使职工掌握新技术,尽快胜任岗位要求,宝钢把职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先导。1984年,宝钢启动标准化作业活动,形成了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职工自主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基层管理制度。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为宝钢的投产达产献计献策,逐步增强岗位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缩短我国钢铁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作出了贡献。

2.吸收和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90年8月,宝钢首次提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宝钢以自主管理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职工岗位创新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4728515”自主管理模式(注:4:PDCA四个阶段;7:七种工具;2:二级目标;8:八个步骤;51:5W1H;5: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宝钢秉承“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激励职工学技术、学业务,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操作法。1991年11月,宝钢命名了热轧厂“刘利卷形控制法”等20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宝钢运用知识产权的奖励导向,促进专利申请和技术秘密认定数量不断上升,涌现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宝钢注重职工岗位创新团队建设,1999年底,宝钢成立了第一个职工创新小组——“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

3.自主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末,宝钢提出用15年时间,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宝钢鼓励职工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学习,立足岗位、对标找差,持续改进、不断创新。2002年起,宝钢将自主管理活动纳入新开发的技术创新业务系统(BES),使职工岗位创新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和体系化运作。2004年,宝钢以“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号召广大职工向

1孔利明学习,并以“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命名职工创新小组。2006年,宝钢股份炼铁厂技能专家韩明明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两名工人之一。广大职工学习韩明明,又一次掀起岗位创新的热潮,出现了一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2008年下半年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宝钢广泛开展了发现、培养、宣传和推广最佳实践者活动。梅山公司驾驶员任国友,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节油经”,车辆只要排队等候3分钟以上,他就熄火;夏天有机会就把车停在阴凉的地方,不开空调;凌晨4时30分出车,为的是路况好,刹车少,油耗小。同样的车型,同样的运输任务,他每天节油10升左右。最佳实践者活动,引导职工在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宝钢现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7985个、自主管理小组14728个,完成课题19902项,实现成果12446项,获得宝钢之外奖项304个。近三年来,职工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48.9万条,形成技术秘密6991项,申报专利4178件、授权专利2841件。

二、制度体系是职工岗位创新之基

30多年来,宝钢建立了一套由研究开发、工程集成、持续改进三部分组成的全员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了较完备的运行机制。岗位创新重点聚焦于持续改进,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1.丰富的活动形式与载体

宝钢建立了以开放性岗位责任制为基础,职工创新小组为团队组成的基层创新活动组织,使职工在标准化作业基础上留有创新的空间。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建创新小组,实施跨专业、跨岗位、跨区域的联合攻关。建立了子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以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开展团队创新,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炼铁厂高级点检员卢江海创新工作室,一年内提出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被同事誉为“金点子大王”。宝钢股份冷轧厂设备点检员高玉强创新工作室,一年内帮助51位职工实现岗位创新“零突破”。建立了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活动基地,为职工岗位创新搭建平台,为开展跨厂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成果推介与转化提供支撑。

2.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为规范和促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建立了配套的职工创新制度。先后制定了《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及技术改进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等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纳入专业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钢推出了职工岗位创新累计里程制(俗称“铁马制”),将专利、技术秘密及其在内部实施和技术贸易中创造的价值,按照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积分排序,使知识产权成为衡量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的一把尺子。宝钢还建立了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从物质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分类设立奖励渠道。创新奖励从奖额为10元的“合理化建议提出奖”至奖额为50~100万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形成了由低到高的系列。每年评选“十佳合理化建议、十佳个人”和“曾乐创新奖”,每两年评选“宝钢工人发明家”,组织职工创新成果参加国内外发明展,发现和宣传职工创新的最佳实践,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的光荣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3.多层次的组织运行网络

宝钢建立了层级制、矩阵式的岗位创新运作体系,按照“统筹规划、体系运作,系统管理、分层实施,立足岗位、协同共享”的原则,推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每年制定

2技术创新计划,将目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到生产单元,指标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公司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评价职工创新发展规划、相关制度和活动绩效,各单位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职工创新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基层管理者负责带好队伍,具体帮助和指导职工岗位创新。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创新,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职工创新活动基地既是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的纵向推动者,又是横向保障者。各职能管理和技术部门则发挥管理、技术优势,支撑职工岗位创新。

三、文化认同是职工岗位创新之魂

宝钢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为主线,以“诚信、协同”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成为凝聚职工的共同理念,为职工岗位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文基础。

1.宝钢文化主线是职工岗位创新的推动力

宝钢把“严格苛求的精神”列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要素,引导职工把认真的工作态度作为职业发展的立足点。在宝钢,“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职工的自觉追求。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宝钢的成功是与职工的学习密切相关的。早在宝钢建厂初期,就出现了职工学习热。“宝钢第一炉”的主人公王增亚,原来只有初中文化,为了驾驭现代化程度很高的300吨转炉,一天16小时扑在学习上,连吃饭和上厕所都带着课本。一年半后,他以数理化成绩全班第一、电脑操作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被派往新日铁实习,两个月就通过了考核。宝钢“85·9”投产时,他一次冶炼成功300吨转炉第一炉钢。在宝钢,学习创新已成为职工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宝钢坚持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业绩。在宝钢,争创一流已经内化为许多职工矢志不渝的信念。近年来,宝钢先后有1100多项职工创新项目在国内外发明展中参赛获奖。除了两位职工荣获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外,还有11位“上海工人发明家”、15位“宝钢工人发明家”。

2.宝钢核心价值观是职工岗位创新的坚实基础

“诚信、协同”是宝钢的核心价值观。在职工职业发展中,诚信是道德,协同是基础。

取向硅钢被誉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创新难度极高。十年磨一剑,宝钢自主开发取向硅钢成功,是宝钢上下协同,众志成城的生动体现。取向硅钢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工序关联度大、生产要求高。为了实现批量、稳定、合理成本制造取向硅钢的目标,硅钢团队牢牢抓住“协同”这一关键,使各单元从“个体的最强”凝结成“整体的最强”,从“部门业绩的最优”上升为“整体业绩的最优”,获得1+1>2的效应。而职工岗位创新,在取向硅钢研发制造中,也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宝钢期望让每个职工立足岗位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最大价值。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为激发职工岗位创新活力,大力推进雁式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由领头雁、成雁、雏雁组成的“阶梯式”雁阵。在技能专家储滨的带领和指导下,团队成员不断成长。2008年进厂的大学毕业生霍增瑞,加入雁式团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共申报了5项专利,从岗位创新的“门外汉”变成年轻人中的“专利达人”。

3.宝钢文化提升了战略发展软实力

近年来,宝钢先后重组了新疆八钢、宁波钢铁和福建德盛不锈钢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宝钢强调在坚持与弘扬宝钢文化的前提下,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地域企业

3的多元文化,进行文化融合。一方面,不断提升宝钢科学发展、做强做优的“硬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培育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实力”。职工的技能素质对岗位创新起决定性作用,但支撑技能素质的是人文素质,创新作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已得到宝钢广大职工的价值认同,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体现在广大职工的职业行为和岗位规范中。宝钢从企业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岗位创新,使职工感受到岗位创新既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又是一种人生乐趣和境界。

四、共同发展是宝钢二次创业之本

以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为标志,宝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宝钢2010~2015年发展规划以“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为愿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为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1.职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在带来企业劳动效率极大提升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局限性,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如何按照马克思提出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逐步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从根本上说,企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首先是广大职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长期以来,宝钢坚持以人为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宝钢就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近两年来,更是明确提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宝钢建立健全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职工的工作机制,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了解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2.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宝钢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相比,无论是市场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市场环境看,我国钢铁行业已从总体上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宝钢大部分重要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已从“一枝独秀”转变为“几家争妍”。从社会环境看,对钢铁企业环保节能的要求更高了。宝钢高度重视环保节能,宝钢股份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然而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差距。“十二五”期间,面对中国钢铁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发展新形势,宝钢要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实现要“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三个转变,不断提升“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数字化宝钢、环境经营和产融结合”五方面的能力,唯有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岗位创新,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创新的力量来自基层,来自广大职工。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不仅是技术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掌握丰富劳动经验和技能的广大职工,更应该成为创新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工队伍中的创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每个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和抱负的内在需求。宝钢多年的实践证明,蓬勃开展的职工岗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有职工创新的清晰定位。通过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每一个职工都可能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成为掌握技能绝活的精英。对于企业来说,现场的持续改善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面广量大的岗位持续改进,只有靠不断深入的形成机制的职工岗位创新才能实现。

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为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更多机会。宝钢深化职工岗位创新,要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坚持服务与引导,激发职工岗位创新活力,优化职工岗位创新环境。通过加大职工岗位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深化最佳实践者活动和自主型职工队伍建设,推动职工岗位创新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结果。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宝钢的“蓝领创新”作出重要批示:一线工人开展蓝领创新好。不仅提高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而且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宝钢的经验可以推广。这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尊重和发扬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使宝钢职工队伍始终充满着向上和创新的活力。要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宝钢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宝钢从优秀走向卓越!

第四篇:创建学习型企业 推进搬迁调整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定稿)

创建学习型企业 推进搬迁调整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时间:2010年10月22日 16时58分来源:前线网作者:姜兴宏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首钢开始了系统的搬迁调整。3月,首钢党委作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决定,制定印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意见》。现将五年来首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适应形势,迎接挑战,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推进首钢搬迁调整的必然要求。

首钢在北京石景山地区经过90年的发展,形成了800万吨钢铁生产基地,今年要适应北京城市建设要今年年底全部停产。首钢将搬到曹妃甸,在沙滩上建设一个先进化的钢铁厂。

首钢搬迁不是简单的把石景山的厂区搬到外地,而是要通过搬迁完成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新钢厂要建设自主创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示范企业。

北京老厂区在钢铁停产之后,要适应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需要,要发展高端产业、都市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老城区还要打造年一千亿产值的新产业继续为北京做贡献,这样首钢搬迁一是要把老厂区按时停下来,二是是要把新钢厂按照标准建起来,三是要把十多万员工每个人员都要得到安置。

首钢搬迁表面上是设备、厂房、地理位置的转换,而实际上是产品结构的转换、发展方式转换、人文思想方式的转换。首钢搬迁表面上是资金、技术、管理的较量,实际上其背后是对人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的考验,所以面对挑战,首钢党委认识到必须建设学习型企业,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提速。所以,国务院刚刚批准《首钢搬迁标准方案》,一个月之后,党委就做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决定,围绕搬迁调整的目标提出了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随着搬迁调整的进行,首钢对学习型企业文件要求又不断的补充完善,所以创造学习型企业是推进首钢搬迁调整的必然要求。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围绕搬迁调整的重点、难点问题,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习创新发展一体化。

首钢要建设新的钢铁厂,首先要解决技术来源问题,所以首钢积极组织各种学习培训,广泛到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先后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联合成立电工钢研发中心、汽车用钢研发中心、宽厚板研发中心,集中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研发团队,成立了由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的首钢京唐钢铁厂专家委员会和国外专家小组,参加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研究”,学习获取先进技术。首钢京唐公司5500立方米大型高炉就是广泛学习、自主创新的典范。

精品板材的生产管理对首钢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首钢瞄准先进、追求卓越、适应新工艺、新设备的要求,既开展系统的学校培训,也积极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2007年以来,首钢分三批到国外学习,为首钢提供了关键技术。

首钢要在老厂区打造高端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隔行如隔山,首钢过去一直从事钢铁生产,这是新的思路,必须从头开始。首钢党委请文化部做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讲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来首钢做园区开发的讲座,举办新产业培训班,到德国鲁尔工业区学习老厂区学习,为石景山首钢开发做好积极准备。

富余人员的安置对首钢来说是一个避不开的难题,首钢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性发展,这些人没有简单的地被推到社会上,而是通过转岗培训、素质提升,使其就业的天地更宽,舞台更大,有的转移到新钢厂,有的转移到新产业,有的在社会上找到了用武之地,大多数职工都有了新的岗位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首钢的关键时刻,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所以首钢一边搬迁搬迁一边面对金融危机,对宝钢来讲是雪上加霜,但是首钢加强学习、开拓视野、全面系统的找查反思,追赶先进,与先进企业对比学习,不仅比经济技术指标,而且比指标背后的管理、体制与思想作风,深入开展了“五算清五精细”活动,实施成本、产品、市场三个倒推机制,推进精细化管理。使首钢在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中抗拒了风险能力。

三、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管理的新形式。

首钢搬迁任务复杂艰巨,创建学习型企业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只采取一种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的载体,打进不同层次的平台。首钢总公司每年召开创新创优创业经验交流会,几百名高管人员围绕全年全集团中心任务,抓住搬迁调整的关键问题,请内外部先进典型介绍经验,请专家点评,总公司领导与中层干部上下互动,深层会谈,对比找差,每年一个主题,每年都有新形式,为创新增添智慧,为创优注入动力,为创业点燃激情,这种形式也成为全公司推动工作的加油站,成为全公司学习的一个大课堂,也成为全公司创建学习好企业的品牌。

矿业公司有50多年历史,有30多个生产厂,有上千个车间班组,一万多名职工在百里矿区每年为公司生产上千万吨的原料。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当中,矿业公司开展了“十小促十变”活动,也就是说小教员培训辅导,小问答解疑释惑,小论坛共同提高,小竞赛比学赶帮,小课题群策群力,小练兵切磋技能,小建议持续改进,小窍门开启智慧,小案例示范引路,小园地交流新的。通过“十小”,促进思想观念变、思维模式变、目标追求变、行为习惯变、知识技能变、管理水平变、作业环境变、产品质量变、工作效率变、文化氛围变。这种学习的平台和学习方式,让每个职工都是创新主体,让企业到处都有创新课题,把学习创新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调整每一名职工的潜能和积极性。

首钢机械厂“卫建平工作室”是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涌现出的又一种形式,卫建平等7名职工,平均年龄27岁,他们研究消化和引进切削加工前沿技术,组成攻关团队,使业务量持续改进,引发了连锁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生了规模效应,变革了管理模式。卫建平被评为北京市鉴定中心鉴定高级技师,全国数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他的工作室两培训数控技术人员、工作技师80多人。

窦振印,多年来坚持不懈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他只有初中文化,但是把学习当做第一需要,全面掌握了求团珠孔系统的电器维修技术,练就了过硬本领,晋升为电器专业工程师,成为一名首钢级技术能手和矿业公司级电器专业技术带头人。07年8月,首钢总公司做出了开展向窦振印同志学习,深入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决定,在公司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首钢运输部有一名电焊工叫刘宏,05年底获得电焊工高级技师资格,09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他获得第一名,今年又被评为企业劳动模范。我们认为企业管理核心是人的管理,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建学习型企业职工普遍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能够适应多种岗位,这样不仅增加了收入,更主要是有了稳定的岗位,减少了后顾之忧,为企业增添后劲。

通过大学习,企业的搬迁任务,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干部职工,人人在自己岗位上为实现全公司的任务恪尽职守。使领导方法由原来的一人说大家听,上下垂直管理变成了共同的任务,共同讨论、共同承担的扁平化管理,所以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是管理者领导方法的一种改变。

四、领导重视,建立机制,创建学习型企业为首钢带来实效。

首钢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之所以持续深入地进行,一个是领导重视,二是建立机制。总公司领导亲自率队到先进企业组织团队、带头攻关,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也都成为企业学习的带头人,总公司领导先后两次就创建学习型班子下发文件,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建立机制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持续有效的根本保证。集团党委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考评小组,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由于刘宏的学习成绩比较显著,总公司一次性奖励3万元,被聘为总公司技能操作专家,每月增加工资津贴3000元。卫建平工作学习突出,被聘为首钢机电公司首席工程师,每年根据学习效果,有30%的职工能够择优晋级加薪。

创建学习型企业首钢见到实效。石景山地区钢铁厂按时有序减产、限产、停产。发挥首钢优势,先后重组贵州水钢、山西长钢、新疆伊始钢,吉林通钢;辅业改制也顺利完成;石景山老厂区的土地开发、新产业开发正在积极准备,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都在起步当中,这些年首钢经历奥运会、60年大庆,应对金融危机的考验,人员稳定,队伍稳定,生产稳定,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搬迁提供了保证。

我们感觉到首钢搬迁是全员的事,所以我们学习型企业也是一种全员学习。每名职工在学习当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把学习变化自己的第一需要,不管别人是否让我们学,每个人都主动学,所以我们的学习也是一种自主学习。学习不只是个人通过培训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学习,通过交流探索,激发了潜力,调动了积极性,实现了自我超越,所以我们说的学习又是一个团队学习。通过学习员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个人的生命意义,我们的学习又是一种快乐学习。企业发展无止境,学习不能停止,就企业而言又是持续学习,对职工而言是终身学习。

我们认识到,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质是通过学习、创新、超越的不断循环,使在学习当中持续进行,并通过制度安排,使学习与企业的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各项层面相结合,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新的管理模式。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特点不是:有效激励和组织全员学习,激发思维活力,引导解放思想进入新境界;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发展取得新成果;激发人才资源活力,激发自主创新的自觉性,使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职工是活的生命体,企业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创建学习型企业同时是职工和企业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落实以人为本,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学习的主体也是职工,受益的同时还是我们企业的职工,所以学习的过程对于职工是参与管理,执行落实过程,对于管理者是布置工作,倾听民意,开发民智,发扬民主的过程。在学习中,管理者把自己的意图、想法、要求、和风细雨让,润物无声,向职工渗透,大家来接受,这样密切了干群关系,学习促进职工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职工的全面成长,使职工经济上更有保证,政治上更有尊严。

创建学习型企业在党委领导下进行。创建学习型企业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强化企业思想则之工作的有效形式,创建学习型企业使党的领导在企业里更坚强,更科学,更有影响力。创建学习型企业使思想的政治工作更深、更活、更实,创建学习型企业可以和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另领导班子等其他各种党建载体有机结合,有效开展,有序推进。

(此文系首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姜兴宏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论坛上的发言)

第五篇:创建学习型企业

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快企业发展

学习是广大职工的终身任务,也是企业创新创效的源泉。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贯穿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俄国著名古典教育家乌中斯基曾说过“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中国古代先贤也告诫我们“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学习更是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新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企业更是如此。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靠有知识、有技能、有效率的人!企业和个人将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知识更多、更新。所以,学习,尤其是企业团体的共享式学习是更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修正错误、共享经验、突破个人乃至企业能力上限的佳途。因而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近几年一直呈现出持续、高效、健康、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年销售收入、完成竣工面积、利税等数据不断被刷新,正是深谙此点,在抓企业学习、职工培训方面走在了前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上的滞后是学习型企业难以建立的最大障碍。只有更新学习观念,才能加快学习型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企业本身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企业的发展速度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企业如何来谋求发展被提上了重要议程。而发展就必须要摒弃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只有厉行改革,实现整个企业不断学习创新的氛围,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一些企业简单地把“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划等号,凡

1是同学习有关的内容,如职工教育、培训、竞赛、技术练兵等都被称之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实际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决不仅仅是让每个员工都进行学习或单纯地开几次会、接受几次培训。“学习型组织”侧重强调的是整个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如果仅仅是吸收资讯、知识,那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必定要修正行为,也就是修行、修炼。传统企业不进行组织变革,所谓的学习只能是空洞的口号,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企业间的竞争之中,企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不可避免的成了竞争的核心要素,而科技创新和企业的科学管理又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作支撑,因此,竞争的实质就体现为学习力的竞争,要增强企业的学习力,就要依据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借鉴国际著名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经验,以及考虑自身的实际与特点来创建学习型企业。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这要求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科学去创建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中国式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人类今天正逐步地从主要满足物质需求的工业文明时代,向愈来愈关注精神需求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将是不断地超越自我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社会将是学习型的社会、企业将是学习型的企业、个人将是终身的学习者。国有企业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发挥着导向、调节及基础保障等特殊作用,它是国家调节经济除了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只手。我国加入WTO之后,国有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的严峻挑战,国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刻不容缓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整合自有资源和社会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能

力,显然这种能力的增强来自于学习型组织的机制。国有企业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中国式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过程,不仅是不断地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吸收现代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升华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过程。国有企业是建设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生力军,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市场性三个特征。

企业要想将自身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一般为“发现—发明—执行—推广—反馈——发现 ”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有的企业在“发明”环节缺乏组织保证,有的在“反馈”环节缺乏组织结构。通过对组织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分析,对照企业自身的现状,企业就可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讲,加强领导和管理、强化反馈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是目前我国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 ,不断提高了企业及其员工的素质,加快企业发展。

下载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学习型企业

    创建学习型企业,营造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摘要:在介绍学习型组织肉涵及特点的基础上,说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 关键词: 创建;"学习型企......

    创建学习型企业

    创建学习型企业 ——浅谈企业文化中的学习文化 提到学习大家自然会想到学校,想到学生,没错! 每个人都会在学校度过自己最主要的、最集中的学习时光,并获得了相当的基础科学知识......

    学习型企业创建材料

    企业名称:南通久艳服饰有限公司2010年销售额:2306万 企业法定代表人:杨文秀2010年利税:219.8万党组织名称:南通久艳服饰有限公司党组职工数:153人 党组织书记:张必华党员数:3人南通......

    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

    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调研报告范文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六位同志受印刷厂邀请,以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为题来厂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分别进行了专......

    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

    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经济组织,它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职工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

    我与企业共同发展

    我与企业共同发展 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那就是:我的企业我做主!古今企业兴亡之责任,不在他人,......

    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发展和稳定是企业生存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单靠粗放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复杂多变......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也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