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12:0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第一篇: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

践和思考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发展和稳定是企业生存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单靠粗放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而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部风险,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才能不断的适应和超越。职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灵魂,如何促进职工与企业共融、共进、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共同课题。现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浅谈:

一、企业文化产生的向心力

企业的向心力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激昂的口号。它是无形的存在,遍布于企业的每个角落,呵护着企业和职工的成长。使职工能产生归属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弱小的个体,而是拥有团体强大的力量作支撑。我觉得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企业不必刻意的要让员工感激,员工也不必刻意的做出样子给企业看。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一分子,不管身处什么位置,都自觉的为企业做贡献。职工与职工、职工与企业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影响,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职工都能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翁,在企业发展受到危难侵袭的时候有奋进之心;在企业形象受到损害的时候有荣辱之心;在企业成果得到丰收的时候有欣慰之心;向心力把所有的人紧紧的凝聚在一起。

二、企业考核制度的公正公平

企业考核制度的公平公正,直接影响职工心态。人与人之间都会相互比较,从而产生各种心态。三国演义中有一次讲到曹操领军出征,军法威严。但曹操的马偶然受惊踩踏了老百姓的麦子,为了以示惩戒,自己割须代首。

同样的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的考核制度中不徇私、不滥用。职工从内心深处重视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违反制度受到考核时真心改正,而不是心有不甘。每个人都自觉的捍卫制度的尊严,不会让它受到侵犯和玷污。

三、企业优厚薪酬的激励

每个人都不光只是思想家,也需要物质基础做支撑。职工要靠薪酬生存,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价值。对职工进行各种各样薪酬激励,从而使职工更加的珍惜工作,感恩企业,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来。优厚的待遇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职工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来源之一。

总之,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无数人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企业要相信职工、职工要相信企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促进“邮政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 共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促进“邮政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 共同发

展”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的形势下,职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相融共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不断前进的要求,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一、不断加强学习使职工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

企业要鼓励员工不断地学习,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进而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将个人理想追求与企业愿景有机结合、自我价值实现与企业目标融为一体,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要将学习活动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学习,使职工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只有职工明确了肩负的历史使命,懂得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仍然是最先进的队伍,仍然是企业的主人,才能促进企业员工队伍整体进步,并在市场经济中增长才干,走一条提高员工能力、推行卓越管理、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创新之路,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职工与企业建立共同愿景,是学习的核心内容,它对统一职工价值观,凝聚员工向心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内容要与企业制度、管理、文化、创新相结合,在充分调动 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和员工的学习力、创造力、文化力、成长力,使职工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系统辩证的思维模式、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的团队精神,企业成为不断突破成长极限、持续创新、快速发展的企业。特别是我们刚入局的职工,要把“四敢”(敢于争先、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敢于承担责任),“四关爱”(关爱社会、关爱客户、关爱职工、关爱邮政事业),“六意识”作为我们最近一段时期的学习内容,这将达成职工与企业愿景的一致。

3.学习的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力、发展力和创造力。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部门、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家庭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脱产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结对互学与竞赛促学相结合、网上助学与员工自学相结合。依据“会干、会说、会写”的要求,按经营管理型、技术技能型的特点和适合的发展方向,帮助员工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强化训练”达到“强制提高”。像老职工中涌现的一大批揽储能手、业务标兵,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就是由于平时认真学习的结果。

二、宏扬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中体现员工的地位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管 理哲学,它是企业精神的体现,并为企业的实践活动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1.在企业文化中要体现员工的地位。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在其中不断发展,企业员工的地位也在同步提高,而员工的价值和利益在此中自然而然得到了维护和保障。为此,企业在倡导员工奉献时,就要用企业文化去进一步引领他们,熏陶他们,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滋润下,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共进才有保障。邮政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是十分重视员工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的,特别是长邮在数十年的企业文化的不断实践中,始终是将“用关爱的精神缔造人,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以创新活动培育人,寓教于乐吸引人,以先进的意识武装人,为职工办实事感化人,构建服务沟通文化凝聚人”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

2.要把“员工奉献企业,企业报效国家”作为宗旨,强调员工只有以维护企业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个人才能通过企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天心区邮政副局长卢芳,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广受好评。她从一个普通的营业员,到所主任,再到专业局的管理人员,短短的五年时间,进步很快,已经成长为区局副局长,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另外,要把员工作为企业首位,在处理涉及员工切身利 益如处罚、辞退、开除等事项时,可尝试引入听政会制度,给当事人以辩白,给其他员工以评判的机会,表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呵护。这种“你敬我爱”式的文化理念为建立职工与企业和谐的的关系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3.支局、班组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和谐班组”活动,促进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众所周之,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创建“和谐班组”活动为契机,努力抓好支局、班组建设,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拿我们新港支局来说,全局十人都投入到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中,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业务量有所增长,管理更上一层楼,职工文化活动室越办越好。

4.建设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环境。企业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大中型文艺汇演、职工趣味运动会、职工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创新发展,和谐共进”、“我与企业同发展”为主题的职工演讲比赛,使文化育人、文化塑人、文化养性、文化修德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要以企业文化为支撑,企业精神为载体,为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宽松良好的成才环境

“企业以人为本,人以企业为家”。企业要在竞争中取 胜,归根到底要提高每一个职工的素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职工的发展基础之上,职工发展本身就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是广大职工的主观愿望。

1.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员工的能力既是个人的资本也是企业的资产。对职工来说,企业给职工的最大福利不是票子、房子、车子,而是培训;对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投资方式。因此,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使人力资源不断保值增值,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价值双赢”,这是员工和企业共同利益得以保障、和谐劳资关系和人企关系的重要切入点。

2.“在创新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健,也是员工成长的必然,在管理上创新,在业务上创新,在人才培育上创新,各个方面的创新显示了企业勃勃的生机。如:在人才培育上创新,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把员工培训当作回报率最高的长远风险投资项目,为保证骨干员工能够接受到高层次、高质量、高频度的培训,总部和各级企业可以开展奖励性培训,选派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赴高等院校深造。可以专门在企业为基层员工建立了技能培训基地,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拓展。高投入的员工培训,将有力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价 值,实现员工价值的增值,也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价值的融合。

3.建设宽松良好的成才环境。按照“人人都是人才,胜任本职岗位的就是人才”的理念,企业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并通过宣传推广使典型人物的先进经验转化为大家的共同行动,形成浓厚的尊才、重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员工队伍的素质会得到显著提升,如:在培训时,听了盛斌、卢芳等人介绍的先进事迹,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4.建设充满关爱的暖人环境。企业把“送温暖”作为工作的一件大事,按政策为职工缴纳住房基金,购买基养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同时在许可的情况下,每年为员工做一次体检,并将女员工专项检查列入体检范围,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员工的感恩意识、忠诚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环境。

5.长邮“用关爱的精神缔造人,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以创新活动培育人,寓教于乐吸引人,以先进的意识武装人,为职工办实事感化人,构建服务沟通文化凝聚人”的企业文化,着眼于每一个职工的发展,着眼于每一个职工在每一件事上的最佳表现,从以往突出关注先进人物到现在同时关注普通职工,从以往突出关注职工的某一面到同时关注职工的 每一个闪光点,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通过参与岗位交流,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员工的整体水平将得到大大提升。

四、培育职业人共识 力求企业与个人“愿景同创”

为使职工做到敬业、勤业、专业、职业、乐业五业,企业要培育职工具有职业人的意识,即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使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

1.对企业而言,从各个方面关心员工的成长,使员工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而主动将自已融入企业,愿意终生为企业工作,就可以促进企业的稳定。培养员工的职业人意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体现了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和利益的共同愿景。通过规划,使每一个员工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实现个人与岗位的高度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2.对员工而言,职业人意识有助于员工确定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员工通过分析,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智慧,找出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有助于发挥尽可能大的潜力,为企业工作,企业实现了持续发展,员工最终实现成功。职业人意识还能帮助员工确定未来成才目标,解决员工在理想、信念和自我实现中的困惑,如自我迷失、对未来不确定、对生存缺乏安 全感等,使员工能放眼未来并立足当前,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取得更好的成就。

3.员工与企业具有职业人意识,就能使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职业人目标两者统一,最终使劳资、人企关系长期和谐,从而实现“愿景共创”。要在系统分析员工的业绩、管理能力、道德水平、综合素质和潜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员工介绍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体制和岗位设置,以此作为员工进行职业人的前提。根据公司需要、员工潜能和发展需求,通过上下结合的方法对员工的职业人达成共识,帮助员工实施多的责任、设置更高的目标、调整到更高的岗位以及职务晋升等多种发展战略。职业人活动为实现企业远景与员工长远利益的联动和互动搭建了新平台,人企和劳资关系长期和谐也有了基础。

五、深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只有不断深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的民主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和谐发展才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1.职工民主管理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完善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二是完善完备的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三是完善有效的企业劳 动关系协调机制。

2.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主要方式。现代意义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多年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借鉴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做法而形成的。企业要注意把职代会作为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发扬民主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渠道,不断加强和完善职代会的职能,重大的决策、重大的改革事项都必须通过职代会进行审议和通过。日常工作中,要开展好职工代表巡视、职工代表提案、局务公开、外来劳务工加入工会等工作。

3.集体协商制度是职工代表大会就劳动关系的若干问题,如工资、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与企业进行协商的一项制度,也是企业劳动关系专门领域实行民主对话、民主协约的一项制度,是职工民主管理重要形式之一。这一制度的关键是协商,既然职工是企业的主体,那么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就是企业主体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工资、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标准条件更需要相互协商确定。

总之,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与职工双方努力。我想、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创建学习型企业 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人是社会的根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邮政作为服务型企业,人的问题就更加倍受重视,人的素质的高低、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狠抓队伍思想建设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社会的大发展,必须把解放思想臵于万事之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而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者要坚持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动力,为职工谋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教育。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行政的工作部署,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加强企业发展的形势任务教育,正面宣传邮政企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员工用发展的目光看企业、看问题,消除员工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顾虑,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提高员工面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以组织开展各种 具有时代特色、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广大员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保证企业改革和经营服务的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表彰活动、内部信息、宣传栏广泛宣传榜样的事迹,营造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氛围。

二、完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打造优秀服务团队 面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岗位的激烈竞争,每位员工都有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愿望。邮政企业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以增强员工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中心,建立以岗位培训为基础、目标培训为重点、自我学习为补充的培训制度,创建学习型企业。其次,注意结合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分层次有步骤抓好员工的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使其及时掌握邮政新知识、营销与管理新方法,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的新举措。三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坚持培训和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由单一讲解转变为激发业务员学习积极性的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现场抽查、现场模拟。通过一系列服务创新活动,增强邮政广大职工真诚的服务理念、热情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服务及业务技能、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永葆了邮政企业的生命长青。

三、扎实推进团组织工作,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在企业转型和精确化管理的新形势下,能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员工思想状况,及时掌握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及相应的员工思想变化情况,不断加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应企业发展形势、服务生产经营需要,在培养教育员工的健康成长的同时,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眼下,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只驱动轮。对于企业什么最重要――现代化的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职工素质的高低不仅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兴衰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职工自身利益的实现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提高职工素质已成为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近两年,我局自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下简称“创争”活动)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

(一)目标明确,使“创争”活动顺利推进。我们的创建目标是:(1)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使新安县邮政局成为既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又有不断创新、持续变革,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的学习团队;(2)通过创建活动,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制度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3)通过创建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企业作风和“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企业宗旨,实现“创建学习型、经营型、服务型邮政企业”的宏伟目标,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真正做大做强企业,积极为新安经济及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同时获得了企业的经济效益。(4)通过创建活动,在全局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争”活动方法,培养一支学习团队骨干,初步建成具有更强学习力、竞争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学习型企业,建设具有邮政特色的学习型企业。

(二)更新学习理念,创新学习方法。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关健是企业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在班子中做学习的模范,带头倡导学习,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学习的新理念。局领导明确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学习是提高职工素质甚至生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创新的力量源泉,也是每位职工肩负的社会责任。在这新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每一名职工都崇尚知识,追求知识,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学习力,激发每一个职工的学习热情,形成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是 企业的政治核心,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才能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使党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科学技术、遵纪守法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在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模范;党组织成为带领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科学技术、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政治核心,主要是坚持党支部、党小组学习制度,原则上每月各支部、小组集中学习二到三次,由各支部书记、小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并做好学习笔记。其次是每季度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一次以上(党课),由党委组织实施。再次是坚持党员自学制度,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由各支部书记督促落实。作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评先表彰结合起来,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整合资源,对内注重服务意识,对外加强公关意识。

资源的优化利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产品,培养好员工的关键,都在于整合资源。对内就是要服务生产,服务与各专业公司的发展大局。所以领导干部要将各部门的资源优化整合、充分利用,服务于生产的各个方面,以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整合资源的对外工作是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不断扩大市场。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始终和用户在一起,始终与社会资源紧密相连,不断发现新的机遇,占领新的市场。领导干部要将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和好,抓住点滴机会,点滴可能,促成邮政各项业务发展的机遇。

五、专业化经营,重视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想做好各项业务是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想要达到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环套一环连接而成的,所以过程犹为重要,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很可能会导致整体的失败,决不能有任何的粗心大意。只有每一步都走得塌实才能安稳地走到最后,所以好的业务,是一个把阶段控制好,把方法控制好,把员工培养好,把标准制定好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好的结果,但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去掌握,最终才能有好的结果。近年来新安邮政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政策,从经营管理模式,考核激励机制,专业营销体系,专业公司与营业窗口的衔接一系列进行了专业化改革。实现了专业组织架构的良性转变,实现对全局专业市场的精耕细作,推动了各专业的更快发展,职责划分明确了市场部和各专业公司之间的权力关系。

总之,加强学习是基础工作。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前,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没有普遍适用的发展经验。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无论是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还是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都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意义,在邮政事业发展中起着引领航向的作用。服务百姓是根本目的,把服务作为根本目的,全体员工要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邮政各项业务的高速发展与广大员工密切相连,邮政事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维护好、发展好、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篇:宝钢:岗位创新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宝钢:岗位创新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宝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33年发展,已建成特大型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是我国完全竞争性行业及制造产业企业首批进入全球500强的两家企业之一。2010年,宝钢连续第8年进入世界500强,位列第212位。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宝钢实现了保持同行业绩最优的目标,利润总额在全球钢铁企业排第二位。

宝钢的发展,是与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宝钢平均每天产生专利4件,48%由一线职工创造;平均每天产生企业技术秘密6件,40%由一线职工完成。在全国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10名工人中,宝钢有3位;有两位宝钢职工荣获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宝钢股份运输部技能专家孔利明拥有个人职务发明超过200项。在不久前举行的第63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宝钢获得3项金奖,占中国参展团获金奖项目的50%,其中两项是宝钢一线职工的发明。

一、职工岗位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需

岗位创新是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行为特征,职工立足岗位、对标找差,实现产品质量、制造成本、用户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的过程。岗位创新不仅能揭示和解决工艺、装备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创造实用性技术,为企业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

30多年来,宝钢职工的岗位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和消化阶段(1978-1990年)

宝钢建设与投产初期,实施了成套新装备、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为了使职工掌握新技术,尽快胜任岗位要求,宝钢把职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先导。1984年,宝钢启动标准化作业活动,形成了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职工自主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基层管理制度。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为宝钢的投产达产献计献策,逐步增强岗位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缩短我国钢铁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作出了贡献。

2.吸收和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90年8月,宝钢首次提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宝钢以自主管理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职工岗位创新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4728515”自主管理模式(注:4:PDCA四个阶段;7:七种工具;2:二级目标;8:八个步骤;51:5W1H;5: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宝钢秉承“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激励职工学技术、学业务,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操作法。1991年11月,宝钢命名了热轧厂“刘利卷形控制法”等20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宝钢运用知识产权的奖励导向,促进专利申请和技术秘密认定数量不断上升,涌现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宝钢注重职工岗位创新团队建设,1999年底,宝钢成立了第一个职工创新小组——“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

3.自主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末,宝钢提出用15年时间,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宝钢鼓励职工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学习,立足岗位、对标找差,持续改进、不断创新。2002年起,宝钢将自主管理活动纳入新开发的技术创新业务系统(BES),使职工岗位创新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和体系化运作。2004年,宝钢以“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号召广大职工向

1孔利明学习,并以“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命名职工创新小组。2006年,宝钢股份炼铁厂技能专家韩明明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两名工人之一。广大职工学习韩明明,又一次掀起岗位创新的热潮,出现了一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2008年下半年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宝钢广泛开展了发现、培养、宣传和推广最佳实践者活动。梅山公司驾驶员任国友,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节油经”,车辆只要排队等候3分钟以上,他就熄火;夏天有机会就把车停在阴凉的地方,不开空调;凌晨4时30分出车,为的是路况好,刹车少,油耗小。同样的车型,同样的运输任务,他每天节油10升左右。最佳实践者活动,引导职工在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宝钢现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7985个、自主管理小组14728个,完成课题19902项,实现成果12446项,获得宝钢之外奖项304个。近三年来,职工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48.9万条,形成技术秘密6991项,申报专利4178件、授权专利2841件。

二、制度体系是职工岗位创新之基

30多年来,宝钢建立了一套由研究开发、工程集成、持续改进三部分组成的全员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了较完备的运行机制。岗位创新重点聚焦于持续改进,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1.丰富的活动形式与载体

宝钢建立了以开放性岗位责任制为基础,职工创新小组为团队组成的基层创新活动组织,使职工在标准化作业基础上留有创新的空间。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建创新小组,实施跨专业、跨岗位、跨区域的联合攻关。建立了子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以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开展团队创新,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炼铁厂高级点检员卢江海创新工作室,一年内提出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被同事誉为“金点子大王”。宝钢股份冷轧厂设备点检员高玉强创新工作室,一年内帮助51位职工实现岗位创新“零突破”。建立了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活动基地,为职工岗位创新搭建平台,为开展跨厂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成果推介与转化提供支撑。

2.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为规范和促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建立了配套的职工创新制度。先后制定了《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及技术改进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等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纳入专业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钢推出了职工岗位创新累计里程制(俗称“铁马制”),将专利、技术秘密及其在内部实施和技术贸易中创造的价值,按照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积分排序,使知识产权成为衡量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的一把尺子。宝钢还建立了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从物质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分类设立奖励渠道。创新奖励从奖额为10元的“合理化建议提出奖”至奖额为50~100万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形成了由低到高的系列。每年评选“十佳合理化建议、十佳个人”和“曾乐创新奖”,每两年评选“宝钢工人发明家”,组织职工创新成果参加国内外发明展,发现和宣传职工创新的最佳实践,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的光荣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3.多层次的组织运行网络

宝钢建立了层级制、矩阵式的岗位创新运作体系,按照“统筹规划、体系运作,系统管理、分层实施,立足岗位、协同共享”的原则,推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每年制定

2技术创新计划,将目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到生产单元,指标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公司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评价职工创新发展规划、相关制度和活动绩效,各单位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职工创新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基层管理者负责带好队伍,具体帮助和指导职工岗位创新。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创新,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职工创新活动基地既是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的纵向推动者,又是横向保障者。各职能管理和技术部门则发挥管理、技术优势,支撑职工岗位创新。

三、文化认同是职工岗位创新之魂

宝钢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为主线,以“诚信、协同”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成为凝聚职工的共同理念,为职工岗位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文基础。

1.宝钢文化主线是职工岗位创新的推动力

宝钢把“严格苛求的精神”列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要素,引导职工把认真的工作态度作为职业发展的立足点。在宝钢,“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职工的自觉追求。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宝钢的成功是与职工的学习密切相关的。早在宝钢建厂初期,就出现了职工学习热。“宝钢第一炉”的主人公王增亚,原来只有初中文化,为了驾驭现代化程度很高的300吨转炉,一天16小时扑在学习上,连吃饭和上厕所都带着课本。一年半后,他以数理化成绩全班第一、电脑操作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被派往新日铁实习,两个月就通过了考核。宝钢“85·9”投产时,他一次冶炼成功300吨转炉第一炉钢。在宝钢,学习创新已成为职工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宝钢坚持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业绩。在宝钢,争创一流已经内化为许多职工矢志不渝的信念。近年来,宝钢先后有1100多项职工创新项目在国内外发明展中参赛获奖。除了两位职工荣获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外,还有11位“上海工人发明家”、15位“宝钢工人发明家”。

2.宝钢核心价值观是职工岗位创新的坚实基础

“诚信、协同”是宝钢的核心价值观。在职工职业发展中,诚信是道德,协同是基础。

取向硅钢被誉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创新难度极高。十年磨一剑,宝钢自主开发取向硅钢成功,是宝钢上下协同,众志成城的生动体现。取向硅钢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工序关联度大、生产要求高。为了实现批量、稳定、合理成本制造取向硅钢的目标,硅钢团队牢牢抓住“协同”这一关键,使各单元从“个体的最强”凝结成“整体的最强”,从“部门业绩的最优”上升为“整体业绩的最优”,获得1+1>2的效应。而职工岗位创新,在取向硅钢研发制造中,也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宝钢期望让每个职工立足岗位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最大价值。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为激发职工岗位创新活力,大力推进雁式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由领头雁、成雁、雏雁组成的“阶梯式”雁阵。在技能专家储滨的带领和指导下,团队成员不断成长。2008年进厂的大学毕业生霍增瑞,加入雁式团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共申报了5项专利,从岗位创新的“门外汉”变成年轻人中的“专利达人”。

3.宝钢文化提升了战略发展软实力

近年来,宝钢先后重组了新疆八钢、宁波钢铁和福建德盛不锈钢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宝钢强调在坚持与弘扬宝钢文化的前提下,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地域企业

3的多元文化,进行文化融合。一方面,不断提升宝钢科学发展、做强做优的“硬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培育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实力”。职工的技能素质对岗位创新起决定性作用,但支撑技能素质的是人文素质,创新作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已得到宝钢广大职工的价值认同,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体现在广大职工的职业行为和岗位规范中。宝钢从企业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岗位创新,使职工感受到岗位创新既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又是一种人生乐趣和境界。

四、共同发展是宝钢二次创业之本

以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为标志,宝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宝钢2010~2015年发展规划以“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为愿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为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1.职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在带来企业劳动效率极大提升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局限性,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如何按照马克思提出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逐步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从根本上说,企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首先是广大职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长期以来,宝钢坚持以人为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宝钢就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近两年来,更是明确提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宝钢建立健全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职工的工作机制,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了解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2.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宝钢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相比,无论是市场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市场环境看,我国钢铁行业已从总体上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宝钢大部分重要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已从“一枝独秀”转变为“几家争妍”。从社会环境看,对钢铁企业环保节能的要求更高了。宝钢高度重视环保节能,宝钢股份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然而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差距。“十二五”期间,面对中国钢铁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发展新形势,宝钢要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实现要“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三个转变,不断提升“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数字化宝钢、环境经营和产融结合”五方面的能力,唯有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岗位创新,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创新的力量来自基层,来自广大职工。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不仅是技术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掌握丰富劳动经验和技能的广大职工,更应该成为创新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工队伍中的创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每个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和抱负的内在需求。宝钢多年的实践证明,蓬勃开展的职工岗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有职工创新的清晰定位。通过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每一个职工都可能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成为掌握技能绝活的精英。对于企业来说,现场的持续改善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面广量大的岗位持续改进,只有靠不断深入的形成机制的职工岗位创新才能实现。

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为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更多机会。宝钢深化职工岗位创新,要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坚持服务与引导,激发职工岗位创新活力,优化职工岗位创新环境。通过加大职工岗位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深化最佳实践者活动和自主型职工队伍建设,推动职工岗位创新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结果。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宝钢的“蓝领创新”作出重要批示:一线工人开展蓝领创新好。不仅提高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而且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宝钢的经验可以推广。这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尊重和发扬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使宝钢职工队伍始终充满着向上和创新的活力。要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宝钢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宝钢从优秀走向卓越!

第五篇:促进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情 况 通 报

第 15 期

中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编者按: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召开了中央企业加强农民工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民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总结了中央企业农民工工作,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股份公司总裁白中仁代表公司作了题为《全面实施“五同”管理,促进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经验交流。现将经验交流材料予以转发,请各单位结合企业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面实施“五同”管理 促进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白中仁

(2011年2月25日)

农民工是当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工作关系国家建设、关系社会稳定、关系人民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稳定。做好农民工工作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重要决策的政治责任,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

中国中铁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每年使用农民工超过180万人。多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将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005年以来,中国中铁大力创新农民工工作,在全公司鲜明提出并探索推行了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先后三次对中国中铁农民工工作经验作出重要批示。铁道部专门在中国中铁召开了全路加强农民工工作专题会议。在2008年全国农民工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国中铁被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五同”管理的做法也被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栏目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

2010年,为适应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深入推进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工在国家基本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促进了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营业额、新签合同额、实现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我们在农民工“五同”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在观念上倡导“五同”。中国中铁与农民工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是农民工离不开我们,后来是我们和农民工谁也离不开谁,现在是我们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们建筑行业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的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中铁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五破五立”的宣传教育,即破除农民工是“打工仔”的旧思想,树立农民工是工人阶级新成员的新观念;破除农民工是“附属劳动力”的旧思想,树立农民工是企业财富共同创造者的新观念;破除维护农民工权益是“照顾”的旧思想,树立维护农民工权益是依法办事的新观念;破除农民工是“临时工”的旧思想,树立农民工和职工是一家人的新观念;破除保障农民工权益“无关紧要”的旧思想,树立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关系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新观念。从而逐步在全公司形成了农民工是企业员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的共识。公司还先后三次在重点工程项目召开现场会推进农民工“五同”管理,隆重表彰“中国中铁十大新型农民工”,营造了重视农民工、尊重农民工、依靠农民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2、在制度上保障“五同”。中国中铁及所属单位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意见》,不断健全农民工工作运行机制和维权机制,把农民工工作列入企业管理重要内容,作为评比考核的重要依据;制定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办法》和《应急预案》,不断完善信息沟通、群体性事件报告和重大隐患报告制度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组建专业劳务公司,实行“架子队”管理,把农民工直接吸纳到作业层实体共同管理;与农民工全面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内容,为实行“五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坚持做到“五纳入”,即把加强农民工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来考核,纳入企业日常工作来管理,纳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纳入员工队伍建设来加强,纳入工地生活、工地文化、工地卫生“三工建设”来保障,做到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建立起上下互动、齐抓共管、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五同”管理在全公司得到扎实推进、深入落实。

3、在政治上体现“五同”。公司党委把推动农民工享有与职工平等的政治待遇作为农民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破除农民工在加入党、团、工会组织和教育培训、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参与决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先后有8万余名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370多人被选为各级职代会代表,3600多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3人当选为全国劳模,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2人当选为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15000多人被提拔到生产管理和技术岗位,三年多来,有960多名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优秀的农民工被转为企业正式职工。特别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农民工巨晓林同志自强不息,奋发进取,23年来先后参加12条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建设,研发革新43项工艺工法,他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铁路电气化施工的教科书,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多万元。2010年,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李长春、刘云山、李源潮、王兆国等中央领导和国资委、铁道部的领导同志都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称赞巨晓林是“农民工楷模”,要求大力宣传学习他的事迹。去年6月,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国资委和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等五部委组织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对巨晓林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和宣传报道,巨晓林先后在国资委、北京市作了事迹报告,并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片头人物,其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

4、在权益上维护“五同”。中国中铁认真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认真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力度,切实落实农民工和职工同工同酬。对比较固定的农民工实行计件定额工资制和工费承包;对季节性农民工实行高于当地最低保障工资的协议工资;对成建制的农民工,采取工程项目部从工费中直接扣除发放或打入工资卡的方式,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组织农民工广泛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切实落实劳动保护措施,积极预防职业危害,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选聘11000多名农民工兼职担任“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高度重视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定期在生产一线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今年春节前,我们还配合中华全国总工会、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地铁十号线工地举行了“2011年春节在京农民工平安返乡欢送仪式”,组织北京工人疗养院医务人员为农民工兄弟免费体检,请专业书法家为农民工写春联,组织全总文工团为农民工演出,还安排大巴和专列送在京农民工回乡过年。

5、在措施上落实“五同”。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制定了农民工培训管理规划,建立了1000余个“窦铁成学习型班组”和100余所“巨晓林农民工业校”,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全公司农民工岗前培训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仅中铁四局就在安徽巢湖、阜阳、安庆、亳州等地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7个农民工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对生产一线人员按专业统一编组作业,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技能大赛等活动,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劳动;各单位和工程项目部坚持职工和农民工统一工作服装、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工作标准、统一纪律要求,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管理;大力加强工地生活、工地文化、工地卫生“三工”建设,统一住宿标准、统一生活设施、统一文化活动、统一医疗保障,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生活;在薪酬原则上实行以岗定薪,在工资标准上实行同工同酬,在单价核定上不搞双重标准,做到农民工与职工同报酬。我们还在全公司广泛开展对困难农民工帮困救助活动,广泛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先后筹措送温暖资金4260余万元,慰问一线农民工达28万余人次,通过开展助学、助医、助困等活动,使广大农民工深切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近年来,我们还在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把协作队伍中的农民工纳入“五同”管理范围,使农民工“五同”管理得到进一步延伸,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更加深入,效果更加明显。中铁九局二公司有一个“铁军”作业队,农民工占80%。15年来,他们以严格管理打造铁的纪律,以亲情管理凝聚人心,不仅出色完成了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也使进入作业队的农民工兄弟逐步转变为优秀的产业工人,得到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连续宣传报道。

中国中铁对农民工实行“五同”管理的做法已经推行了5年多,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和规范。当前,我们的农民工工作正在从精神上鼓励、人格上尊重、权益上维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向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自我民主管理、自我权益维护、自我培训教育、自我竞赛争先、自我生活娱乐方向发展,即从“五同”向“五自”发展。致力于引导数以万计的农民工逐步实现从“社会边缘型”到“主人地位型”转变,从“流动务工型”到“扎根企业型”转变,从“体力打拼型”到“知识技能型”转变,从“干活挣钱型”到“爱岗敬业型”转变,从“生活单调型”到“情趣高雅型”转变,使农民工队伍真正成为新型产业工人。

农民工工作的不断加强和“五同”管理的扎实推进,既惠及了180万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也激发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广大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中,积极投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出色完成了青藏铁路、京津城际、武广客专、京沪高速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推动中国中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在ENR全球最大承包商排名第2位,在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137位, 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9位,在中央企业排名第6位。中国中铁先后荣获全国最佳诚信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中央企业业绩考核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在农民工工作中,我们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还有很多不足,和其他中央企业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领导的重要讲话和《中央企业做好农名工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全面实施“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不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将中国中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责任编辑:余金平

联系电话:(010)51878106 送: 公司领导、机关各部门,总公司所属各单位并党委

下载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的实践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与人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浅析与思考(最终定稿)

    【摘要】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这个人性解放和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应该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紧密相连,构建一种重视企业员工、以人为本的......

    融入党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融入党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农村“融入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东风区积极适应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不断深化“融入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行以......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互促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互促发展的思考 筠连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 萍 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辨证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新形势下如何把党建工......

    职工之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职工之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职工之家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是企业工会当前和......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张兆刚编辑:studa20【摘 要】当前,企业面对的环境竞争激烈。说到底,是人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因此,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对......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可参考二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刘树祥2011-5-26 22:31:24一个企业要想立足市场,经久不衰,成为常青之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关键所在。企业高素质职工队伍从何而来——加......

    关于推进公司职工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进公司职工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根据集团工会、总公司工会的调研课题要求,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就分公司如何推进和提高职工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分公......

    关于开展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开展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如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