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10:2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第一篇: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永尚印刷,成熟的一站式经济印刷:http://www.xiexiebang.com

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

玻璃做为包装材料有着长远的历史,从埃及人首先制造出玻璃容器开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其具有高阻隔、光亮透明、化学稳定性好、易成型等特点,用量占包装材料总量的10%左右。

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

(1)玻璃是硅酸盐、金属氧化物等的熔融物,是一种惰性材料,无毒无害。但是熔炼不好的玻璃制品可能发生来自玻璃原料的有毒物质溶出问题。所以,对玻璃制品应作水浸泡处理或加稀酸加热处理。对包装有严格要求的食品药品可改钠钙玻璃为硼硅玻璃,同时应注意玻璃熔炼和成型加工质量。

上海永尚印刷多年一日坚持质优价廉和诚信服务

拥有诸多高新全套工艺设备轻松应对大批量生产任务

永尚印刷,成熟的一站式经济印刷:http://www.xiexiebang.com

(2)为了防止有害光线对内容物的损害,加色玻璃中着色剂溶出的迁移物是玻璃器皿中较突出的问题。如,添加的铅化合物可能迁移到酒或饮料中,二氧化硅也可溶出。

(3)玻璃的高度透明性可能对某些内容食品是不利的,容易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有毒物质。

但是相对来说,玻璃包装容器的有毒物质较为单一,主要是,铅、砷、锑而且通常其向食品中迁移量很低,对人类危害比较小。

上海永尚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辐射全国的品牌传播及广告设计的印刷公司,具有国际创新视野的设计之路和出色的创意表现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客户群,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升品牌价值!公司是从印品、包装、打样一直到后道深加工,制作到生产一站式的服务供应商,一直努力为您提供优秀而合理的经济印刷成品方案。公司拥有德国海德堡对开4色,德国海德堡4开5色和全套后道设备,只求为您的宣传品增光添彩。

上海永尚印刷多年一日坚持质优价廉和诚信服务

拥有诸多高新全套工艺设备轻松应对大批量生产任务

第二篇: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

我国的塑料包装材料,特别是软性的食品、药品用复合包装材料,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生产厂家多,产品品种多,质量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包装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规模、产量、物理机械性能、耐高低温要求、抗介质侵蚀这些方面,而对包装材料本身的卫生安全性能却还不够重视。所以,不少复合包装材料的生产厂家,对原辅材料的采购、使用,到生产条件的完善,直到产成品的检测,都存在着一些不卫生、不安全的隐患;许多食品药品生产厂家,在采用包装材料时对内容物和人体的卫生安全影响方面考虑不周,只注重牢度、强度、外观和价格,最多关心一下有无异味。总体上讲,过去大家很少关注包装材料对食品药品卫生安全以及包装材料对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因此,我国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自前两、三年开始,国家对食品本身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了监督检查,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实行了QS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今年六月开始,又对食品包装材料本身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监管和检测,媒体曝光了一些食品包装袋中的苯类超标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是我国政府实行以人为本、保护消费者安全健康的重要举措,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目前职能部门的检测和媒体曝光的内容,只限于大多数人都闻得到、嗅得出的苯类溶剂超标这一表面现象,对更潜在的、一般人无法觉察到的重金属(铅、镉、汞、铬)、致癌物(芳香胺、卤化联苯、稠环化合物、醛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却还未涉及到。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加强,今后,我国食品药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要求,肯定不会停留在现阶段的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到跟美国或欧州一样的标准,不仅对人体的健康安全无害,同时也对地球环境安全无害。

国家已经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不少地方都是由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担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表明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正提倡放心食品工程,主张从田地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把关和检测。包装材料是最后一关,如果它卫生安全了,我们放入嘴里的食品才能卫生安全,否则,再好的食品也会被污染,变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

一、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没有好的包装,就没有好的食品,没有放心的包装,就没有放心的食品,包装材料成为最后一道关。那么,食品药品包装材料对被包装的内容物为什么

会有影响?它与人体的健康安全又有什么关系?

这要从我国的国家标准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的卫生标准》、复合包材的原材料和生产环境去考察。

GB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的卫生标准》的卫生指标如下表(其中“数据主要来源”是作者个人观点): 项目 指标 数据主要来源 甲苯二胺(4%乙酸),mg/L < 0.004 胶粘剂 蒸发残渣,mg/L 4%乙酸 < 30 内膜 正已烷,常温,2h < 30 内膜 65%乙醇,常温,2h < 30 内膜(指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内层的复合袋)高锰酸钾消耗量(水),mg/L < 10 内膜 重金属(以Pb计),4%乙酸 mg/L < 1 内膜、油墨

注:浸泡条件:a.使用温度(包括杀菌)在60~120℃的复合袋为120℃,40min;b.使用温度低于60℃的复合袋为60℃,2h。关 键 词:食品安全 影响 包装材料 目前,大多数食品药品复合包装材料,都是用塑料薄膜(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玻璃纸、镀铝膜)与铝箔或纸张,以有机溶剂型的凹印油墨印刷、以有机溶剂型的双组份PU胶复合起来的,还有少量是用水性油墨印刷和用水性胶粘剂复合起来的。其中,与被包装的内容物(食品药品)直接接触的内膜,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粒子料经吹膜或流延加工做成的。当然,这种基本的粒子料必须首先要无毒、无味、安全、卫生,要符合食品用的卫生标准,但在用它们加工制膜时,往往要加入不少助剂,如抗氧剂、热稳定剂、爽滑剂等,这些低分子量的助剂不能超出GB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具体品种限制和最大使用量限制,在该标准中未被可的物质,往往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不允许使用,而被许可使用的物质,也不能超过最大使用量界限,否则会造成蒸发残渣或高锰酸钾消耗量指标不合格。残渣太多或高锰酸钾消耗量太大,就表明能被抽提、渗透到内容物中的易被氧化的不稳定物质太多,如果渗透迁移到食品药品中来,有产生异味的可能;若被人体吸收,就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在制膜的加工过程中,若温度太高,就会造成原料的裂解氧化变质,除了产生焦糊难闻的气味外,裂解降解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同样会使蒸发残渣增加或高锰酸酸钾消耗量超标。所以,采用的薄膜本身必须严格检测,所有指标都应符合成型品的卫生标准才可使用。

1、包装袋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在复合包装袋上印刷的油墨,大多是含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型凹印油墨,其中,有二个方面会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或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是苯类溶剂早就不在GB9685

标准中被许可使用,但实际情况却仍被大量使用,这是十分不应该的。甲苯、二甲苯的沸点都超过110℃,在印刷工艺过程中,干燥温度只有七八十度,很少超过90℃的,而且车速很快,每分钟高达150m甚至250m,溶剂不能被彻底清除,总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墨层中。如果被人体吸收,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破坏人体的造血功能,会引起呕吐、失眠、厌食、乏力、白血球降低、抵抗力下降等典型的永久性苯中毒症状,在职业病(如:制鞋业、箱包业、油漆业、装修业等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早已引起人们的反对。目前引起关注的,就是残留的苯类溶剂超标的问题。

第二个是油墨中所使用的颜料、染料中,存在着重金属(铅、镉、汞、铬等、苯胺或稠环化合物等物质。重金属中的铅会阻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汞对人体的神经、消化、内分泌系统和肾脏会产生危害作用,特别是对胎儿和婴儿危害更大,它还会损害人脑导致死亡。镉会造成骨骼损害,产生“痛痛病”,而苯胺类或稠环类染料则是明显的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威胁很大。所以,包装袋印刷油墨中的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卫生影响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明显和严重的

2、复合用胶粘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除了基膜和油墨,复合用胶粘剂的卫生安全性也同样重要。在GB9685标准中,只允许马酸酐改性聚丙烯和聚氨酯胶粘剂这二个大类用在食品包装之中,而以苯类为溶剂的单组份压敏胶是不允许使用的。

溶剂型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卫生安全性,在三个方面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第一方面,是胶粘剂中的游离单体以及该产品在高温时裂解下来的低分子量物质问题。因为现在使用的聚氨酯胶粘剂,绝大部分是用芳香族异氰酸酯这种单体做成的,它水解后生成的芳香胺是致癌物质。所以,我国的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中规定,经加热抽提处理后,包装袋的芳香胺(包括游离单体和裂解的碎片,以甲苯二胺计)含量不得大于0.004mg/l,换算成食品中的含量,大致是不得大于十亿分之五,在这么低微量前提下,被包装的食品是卫生安全的。

第二方面,是胶粘剂中的溶剂种类问题。溶剂型PU胶的溶剂应该是高纯度的单一溶剂即醋酸乙酯,但个别生产供应商也可能使用回收的不纯净的醋酸乙酯,其中杂质(不明物)含量多,有异味臭味,当然不好,更有个别的生产供应商会掺和一些甲苯进去,甚至一些包材生产厂还采用以甲苯、二甲苯为溶剂的单组份压敏胶,这就更具潜在危害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胶粘剂中的重金属含量问题。它跟油墨

中的这个问题一样,若重金属含量超标,同样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会造成危害。我国目前还没有食品包装用胶粘剂的行业、部颁或国家标准,各个生产供应商的企业标准中也没有重金属含量这个项目和指标,但欧共体的94/62/EC或90/128/EEC指令中,已对制造复合包装材料用胶和包装袋成品中铅、汞、镉、铬的含量规定了严格的指标要求。

作为胶粘剂,由于各个生产供应商的原料、配方、设备和工艺不尽相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性能各异的产品,它的卫生安全性也会各不相同。所以,除了上述问题外,对胶粘剂本身应按GB1519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程序和方法》,去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测,确认为“实际无毒”或更安全的“无毒”级物质后,再用到食品药品包装之中来为好。

除了GB9683标准之外,我国许多包装材料的单个产品标准中,还有一项残留溶剂不得大于10mg/㎡这项指标。残留的溶剂中,除了苯类,还有醋酸乙酯、酒精、异丙醇、酮类等。其中的异丙醇是致癌物质(对鼻腔明显),酮类则臭味很重,酒精对肝有严重破坏作用,会产生脂肪肝、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毒性很大,而醋酸乙酯则异味较大,且会刺激粘膜。所以,作为整个包装袋而言,应该选择适合的工艺,不但不用苯类原料,总残留溶剂量也应该控制得越低越好。

二、制造卫生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

首先,要按GB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去制造各种基材基膜、印刷油墨和复合用胶。在GB9685这个标准中,允许十七类五十八种物质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之中,同时又规定了它们的最高使用量。薄膜制造厂选用的基本粒子料要符合GB9691、GB9692和GB9693的标准,不要乱用或滥用各种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制造出来的薄膜要符合GB9687、GB9688和GB9689的标准;印刷油墨制造厂在生产食品包装用油墨时,不要再用甲苯、二甲苯、异丙醇等有毒有害溶剂,在选用颜料染料时,不要采用含重金属(铅、镉、铬、汞等)和致癌性强的苯胺类或稠环类物质。产品出厂前最好按GB1519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规定,去做多项目的全面严格的检测,确认其为“基本无毒”或更安全的“无毒”后,再提供给食品包装行业使用;复合胶粘剂制造商要严格执行GB9685的规定,不向包材生产者供应含甲苯、二甲苯的单组份压敏胶或双组份PU胶,制造双组份PU胶的原材料应符合FDA 21 CFR§175·105的要求,胶中的游

离单体要达到小于0.5%这个国际标准,最好能向市场提供脂肪族PU胶,胶粘剂成品要由国家级实验室按GB15193的规定,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性

毒理学评价试验,确认其达到“实际无毒”或更安全的“无毒”级物质后,或者由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如SGS——CSTC食品实验室)按94/62/EC、90/128/EEC或75/572/EEC等欧共体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再供食品包装行业使用。

其次,凡是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不是仅做一个急性试验、得出一个LD50或MTD数据就够了的,因为急性毒性试验只知道在短期引起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的剂量,却无法知道长期的慢性中毒情况,无法知道潜在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情况,无法知道潜在的遗传缺陷和基因变异的情况,也无法知道潜在的血液学、生化学、组织学和解剖学上的变化情况。急性无毒不等于慢性无毒,不等于累积无毒,也就是不等于潜在无毒。所以,凡是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的原辅材料,除了必须做急性毒性试验,最起码要知道它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或最大耐受剂量(MTD)为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升(毫克)之外,还应该按GB15193的程序和方法,去做全面的、多项目的检测。如果经过这样全面严格的检测后,确认为安全卫生,那我们就更有把握说,用这些原辅材料做成的包装材料,就是卫生、安全、放心的包装材料了。

第三,作为包装材料的生产厂家,除了严格选用合格的、卫生、安全的全部原辅材料之外,还应注重生产车间的环境,注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车间应无传染病菌存在,应符合GMP的要求,操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健康状况,不能让携带病毒、病菌的人员去生产包装材料,出厂前的成品要进行细菌项目的检查。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能最后做成完全令人放心的、卫生安全的食品包装袋

第三篇: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初探(推荐)

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初探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社会最敏感的话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工商及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践,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头管理,工商、食品卫生、质监,你管、我管、他也管,好处大家拿,出现问题相互推、扯皮、抱怨。谁负主要责任,责任不明确,使监管工作出现盲区,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完善。笔者现提出如下调研探讨意见。

一、当前工商质监体制下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存在监管界限模糊,部门协调配合及履职尽责不够。

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具有监管职能的有工商、质监等部门,相互之间有的职能界限模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容易发生监管交叉,又可能存在监管盲区,相互间有时断链脱节,资源未能共享,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有限的监管资源浪费。工作中存在渎职失职、走马观花现象,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疏于防范,问题屡屡发生,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一是食品中间品的监管问题。较典型的是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事件中的鲜牛奶、生猪其实就是中间品。这些中间产品,既可以直接流向市场,也可以供给大企业加工后再销售,不同的流通方式意味着监管的责任分属不同的监管部门,包括农业、质检、商务、工商等,职能彼此交叉,因此,食品中间品的监管难以界定清晰的责任部门。

二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小摊贩问题。诸如豆腐生产作坊、粮油加工作坊等,这些小作坊既从事食品生产也直接销售,而《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领域由质监部门管理,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监管,涉及餐饮的由食药监局监管,那么,对于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到底是应该由哪个部门监管?似乎都可以管,也都可以不管,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三是预包装食品问题。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农村集贸市场上,都可以看到不少经营者自己分装后进行销售的食品,如果脯、糖果、饼干等,实际上属于经营者预先装入容器,再向消费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很多都没有生产者、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涉及的部门有质监、工商、食药监等,但真正行动起来却少有部门监管。

四是食品辅料添加问题。如一滴香变浓汤、“杂牌米+香精”熏出“五常香米”、滥用牛肉膏、地沟油加工销售等,涵盖到生产、流通和餐饮等领域,涉及到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等多个部门。而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虽然政府对此屡次高调打击,但仍然问题不断。一旦问责,就很容易出现推诿的情况。

(二)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不健全及手段落后。

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高,实际操作易受外在环境影响。《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由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四个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的监管,但工商部门没有检测权。虽然基层部门也配备了一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但由于检测局限性很强,又无法律效力,没有很强的实用性。各部门的检测工作缺少协调,检测力量缺乏整合,检测资源不能共享,快速检测的技术手段落后。例如,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的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设备,出结果最快也得30分钟左右;无公害

肉类三、四十个指标全套检测完,则需要几天时间,这样的检测速度必然降低流通环节“把关”的效率。人员技术不过关,设备陈旧简陋以及检测人员疏漏,造成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食品出现问题,难以查处。虽然现在基层工商分局(所)基本都配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可以对怀疑存在安全的食品检测,但此项检测不具备权威性,仍需通过专门的质检中心核实。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质检中心大多设在较大的城市,而大多农村基层工商所远离城市,有些甚至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而有些食品在其运输、存贮、时间长短上有特定要求,往往从送检到反馈需要好几天,可能造成样品失效;就算经营户对检测存在疑问,原有样品也无法使用,会让经营户服法不服理,对监管产生抵触情绪,同样也加重了工商部门负担的检测成本。

二、食品安全监管界限模糊造成的监管困境分析

(一)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监管责任难认定。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现,在对企业与商家进行法律追究的同时,也直接剑指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而在监管界限不清的情形下,相关部门确实存在难以确定监管领域和权限的情况。例如农户自产自销的鲜奶,是由工商部门还是由农业部门监管?是属于流通环节还是隶属生产环节?这都是有争议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后,监管责任的难认定,就很容易出现媒体所报道的“推责任、踢皮球”现象。“地沟油”事件,在生产环节属于质监部门管理;进入餐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而工商部门可依法查处生产地沟油的小作坊、小企业的无证经营问题。“有毒豆芽”,是属于食品生产领域,还是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亦或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这两个影响甚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均牵涉到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认定问题,但到底谁负责却难以定论。而这既使食品安全事件的及时迅速处理受到影响,又令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受到质疑。

(二)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变高,市场监管工作难进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经营者需要按照不同的生产经营范围,申请不同的行政许可。从事食品生产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流通应当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而餐饮服务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但对于一些界限模糊的经营行为,就产生了无法确定许可权限的问题。如“前店后厂”、“现做现卖”等经营方式,到底是需要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还是食品流通许可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因而这类经营者往往就难以取得前置许可。拿不到前置审批,工商部门就无法为其登记注册、颁发营业执照。而这样的情况一是会令部分原本希望从事经营行为的申请者被拒之门外,放弃经营,二是会使得无证无照经营户增多,增加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和风险。正是部门职能界限模糊造成的许可权限争议问题,导致经营户前置审批的难以获取,无形中令市场的准入门槛变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稳定,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

(三)部分市场经营领域监管缺失。“监管缝隙”往往导致没人管,也管不好。对于界限模糊的监管领域,容易出现“有利抢着管无利都不管”的情况。因而对于监管难度大、风险大、责任重的监管领域,就会形成监管“真空”地带,导致监管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权限的不确定,导致“无人管”。如“地沟油”、“毒豆芽”,正是事发之前的近乎无人监管状态使不法经营者毫无顾忌地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法规尚未完善,而导致“不敢管”。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每一个职责和权限都是由法律赋予的,部门依法行政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部门职能模糊的边界区域,虽然法律、法规都有原则性规定,但在具体的监管细则和责任指定方面却仍是空白。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相关部门往往宁可采取观望的态度。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商品的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商品的监督管理。而食品包装标签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标签,产品质量无从谈起。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的检查主要是看商品标识,产品质量是否合格需要经过质监部门的鉴定。事实上,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的当前,分段监管也不断地显现出其弊端,质监管生产,而工商管流通。“看似非常明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总有灰色地带,搞得质监无法插手,工商也不管,这是常有的事情。而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要求地方政府负责,但是质监和工商的管理体制又是省级垂直管理,让地方政府也没有权力去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从事食品安全执法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协调不到位,市场监管乏力,这些都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先把食品安全执法的部门职责划分清楚,多方协调,落实政策到位,然后从监管者的角度出发,稳定物价,控制一切可能发生的因素,运用平衡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的老百姓吃到放心的食品。

三、工商质监实行属地监管,划归地方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利好 2011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11]48号文(下称“文件”),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检行政管理体制,由垂直管理改为地方管理。文件称,将工商、质检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

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工商、质检部门的指导和监管,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所属技术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这份涉及到工商质监体系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文件的诞生,是当前食品安全现状的一种必然。

工商部门划归地方管理最直接的原因是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的需要。工商部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1998年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以来,在促进依法独立行使行政执法权力、减少地方干预、打破市场封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跟着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的不断发展、责任不断加重,食品安全监管确实存在权责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在县一级显得尤为突出。工商、质监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职能部门,但人和财的管理权限不在地方,地方追责的力度势必大打折扣,对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从体制上解决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变工商质监等食品监管部门的管理体制确实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

四、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后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影响与建议

(一)明确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各方职能。工商质监体制若能改革成属地监管,那么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能动性,根据当地的特有情况初步界定各部门监管职能。一方面,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各个部门在界限模糊的监管领域进行具体的规定,使其明确职能,充分履行监管职责,消除“可管可不管”、“想管不敢管”的心态。另一方面,在面对具体的个案时,也必须把责任分配到各个部门,明确主次,强调协调沟通,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多头监管等于无人监管,监管界限的模糊与法不责众的心态,往往容易引发行政不作为。职能明确,后续问责到位,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职能部门的推诿心态。

(二)强化部门协调,提高联动合作意识。划归地方后,由政府起领导作用,上级部门作出指导。既然在职能监管领域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那么相关部门之间就有合作协调监管的可能性存在。一是在信息资料的沟通协调方面。比如,在食品的上游--生产领域发现了问题,质监部门可以及时通知工商部门,在对应的领域进行及时的查处,防止事故的扩大。相关部门之间通过互通有无,提高监管的精确性和针对性。二是在许可审批的前置证明文件方面。如上文中提到的食品小作坊、前店后厂等的监管问题,到底由哪个部门进行前置审批,可以由当地的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联系实际确定审批权限和监管职责。三是在实际的监管执法行动中。遇到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涉及几个部门时,可以联合行动,加强配合,提高监管执法的有效性。

(三)加强长效建设,提升队伍监管能力。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也接连出现,各种违法手段层出不穷。因此,更需要加强“缝隙监管”。一是要创新监管手段。要针对新的形势,及时更新监管的方式方法。如采用新的检测手段、新的的检测标准等。二是要提升监管能力。对监管薄弱、职能界限模糊的领域,要及时明确职责,确定职能;对相关部门的监管人员要加强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消除观望心态。三是要加强长效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在短期内是绝对无法杜绝食品问题的,因此要树立食品监管的长远目标。对相关监管部门,可以从制度、问责、考核等方面进行长期把关;对公众,可以从维权意识、鼓励举报等方面进行宣

传教育,严惩违法行为,防微杜渐,逐渐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政府形象,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何监管才能使食品安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截至目前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讲,还是有较多问题的,固然这些问题的背后与我国的具体国情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是每一个监管者意识层次上的问题。要实现食品安全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监管者需要培养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即瞄准目标,控制一切有利于目标的因素,避免失衡,然后将每个因素进行分解,个个击破,并加以持续更新,同时不断传播这些思想,将其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这样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才会更加完善。

笔者相信,通过工商质监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执法与监管主体能够切实依法维护食品生产、销售市场的秩序;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最终实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第四篇: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初探

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影响初探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社会最敏感的话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工商及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践,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头管理,工商、食品卫生、质监,你管、我管、他也管,好处大家拿,出现问题相互推、扯皮、抱怨。谁负主要责任,责任不明确,使监管工作出现盲区,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完善。笔者现提出如下调研探讨意见。

一、当前工商质监体制下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存在监管界限模糊,部门协调配合及履职尽责不够。

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具有监管职能的有工商、质监等部门,相互之间有的职能界限模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容易发生监管交叉,又可能存在监管盲区,相互间有时断链脱节,资源未能共享,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有限的监管资源浪费。工作中存在渎职失职、走马观花现象,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疏于防范,问题屡屡发生,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一是食品中间品的监管问题。较典型的是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事件中的鲜牛奶、生猪其实就是中间品。这些中间产品,既可以直接流向市场,也可以供给大企业加工后再销售,不同的流通方式意味着监管的责任分属不同的监管部门,包括农业、质检、商务、工商等,职能彼此交叉,因此,食品中间品的监管难以界定清晰的责任部门。二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小摊贩问题。诸如豆腐生产作坊、粮油加工作坊等,这些小作坊既从事食品生产也直接销售,而《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领域由质监部门管理,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监管,涉及餐饮的由食药监局监管,那么,对于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到底是应该由哪个部门监管?似乎都可以管,也都可以不管,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三是预包装食品问题。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农村集贸市场上,都可以看到不少经营者自己分装后进行销售的食品,如果脯、糖果、饼干等,实际上属于经营者预先装入容器,再向消费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很多都没有生产者、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涉及的部门有质监、工商、食药监等,但真正行动起来却少有部门监管。

四是食品辅料添加问题。如一滴香变浓汤、“杂牌米+香精”熏出“五常香米”、滥用牛肉膏、地沟油加工销售等,涵盖到生产、流通和餐饮等领域,涉及到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等多个部门。而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虽然政府对此屡次高调打击,但仍然问题不断。一旦问责,就很容易出现推诿的情况。

(二)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不健全及手段落后。

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高,实际操作易受外在环境影响。《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由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四个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的监管,但工商部门没有检测权。虽然基层部门也配备了一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但由于检测局限性很强,又无法律效力,没有很强的实用性。各部门的检测工作缺少协调,检测力量缺乏整合,检测资源不能共享,快速检测的技术手段落后。例如,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的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设备,出结果最快也得30分钟左右;无公害肉类三、四十个指标全套检测完,则需要几天时间,这样的检测速度必然降低流通环节“把关”的效率。人员技术不过关,设备陈旧简陋以及检测人员疏漏,造成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食品出现问题,难以查处。虽然现在基层工商分局(所)基本都配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可以对怀疑存在安全的食品检测,但此项检测不具备权威性,仍需通过专门的质检中心核实。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质检中心大多设在较大的城市,而大多农村基层工商所远离城市,有些甚至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而有些食品在其运输、存贮、时间长短上有特定要求,往往从送检到反馈需要好几天,可能造成样品失效;就算经营户对检测存在疑问,原有样品也无法使用,会让经营户服法不服理,对监管产生抵触情绪,同样也加重了工商部门负担的检测成本。

二、食品安全监管界限模糊造成的监管困境分析

(一)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监管责任难认定。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现,在对企业与商家进行法律追究的同时,也直接剑指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而在监管界限不清的情形下,相关部门确实存在难以确定监管领域和权限的情况。例如农户自产自销的鲜奶,是由工商部门还是由农业部门监管?是属于流通环节还是隶属生产环节?这都是有争议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后,监管责任的难认定,就很容易出现媒体所报道的“推责任、踢皮球”现象。“地沟油”事件,在生产环节属于质监部门管理;进入餐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而工商部门可依法查处生产地沟油的小作坊、小企业的无证经营问题。“有毒豆芽”,是属于食品生产领域,还是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亦或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这两个影响甚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均牵涉到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认定问题,但到底谁负责却难以定论。而这既使食品安全事件的及时迅速处理受到影响,又令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受到质疑。

(二)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变高,市场监管工作难进行。

《食品安全法》规定,经营者需要按照不同的生产经营范围,申请不同的行政许可。从事食品生产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流通应当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而餐饮服务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但对于一些界限模糊的经营行为,就产生了无法确定许可权限的问题。如“前店后厂”、“现做现卖”等经营方式,到底是需要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还是食品流通许可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因而这类经营者往往就难以取得前置许可。拿不到前置审批,工商部门就无法为其登记注册、颁发营业执照。而这样的情况一是会令部分原本希望从事经营行为的申请者被拒之门外,放弃经营,二是会使得无证无照经营户增多,增加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和风险。正是部门职能界限模糊造成的许可权限争议问题,导致经营户前置审批的难以获取,无形中令市场的准入门槛变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稳定,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

(三)部分市场经营领域监管缺失。

“监管缝隙”往往导致没人管,也管不好。对于界限模糊的监管领域,容易出现“有利抢着管无利都不管”的情况。因而对于监管难度大、风险大、责任重的监管领域,就会形成监管“真空”地带,导致监管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权限的不确定,导致“无人管”。如“地沟油”、“毒豆芽”,正是事发之前的近乎无人监管状态使不法经营者毫无顾忌地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法规尚未完善,而导致“不敢管”。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每一个职责和权限都是由法律赋予的,部门依法行政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部门职能模糊的边界区域,虽然法律、法规都有原则性规定,但在具体的监管细则和责任指定方面却仍是空白。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相关部门往往宁可采取观望的态度。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商品的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商品的监督管理。而食品包装标签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标签,产品质量无从谈起。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的检查主要是看商品标识,产品质量是否合格需要经过质监部门的鉴定。事实上,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的当前,分段监管也不断地显现出其弊端,质监管生产,而工商管流通。“看似非常明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总有灰色地带,搞得质监无法插手,工商也不管,这是常有的事情。而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要求地方政府负责,但是质监和工商的管理体制又是省级垂直管理,让地方政府也没有权力去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从事食品安全执法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协调不到位,市场监管乏力,这些都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先把食品安全执法的部门职责划分清楚,多方协调,落实政策到位,然后从监管者的角度出发,稳定物价,控制一切可能发生的因素,运用平衡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的老百姓吃到放心的食品。

三、工商质监实行属地监管,划归地方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利好

2011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11]48号文(下称“文件”),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检行政管理体制,由垂直管理改为地方管理。文件称,将工商、质检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工商、质检部门的指导和监管,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所属技术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这份涉及到工商质监体系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文件的诞生,是当前食品安全现状的一种必然。

工商部门划归地方管理最直接的原因是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的需要。工商部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1998年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以来,在促进依法独立行使行政执法权力、减少地方干预、打破市场封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跟着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的不断发展、责任不断加重,食品安全监管确实存在权责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在县一级显得尤为突出。工商、质监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职能部门,但人和财的管理权限不在地方,地方追责的力度势必大打折扣,对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从体制上解决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变工商质监等食品监管部门的管理体制确实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

四、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后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影响与建议

(一)明确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各方职能。工商质监体制若能改革成属地监管,那么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能动性,根据当地的特有情况初步界定各部门监管职能。一方面,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各个部门在界限模糊的监管领域进行具体的规定,使其明确职能,充分履行监管职责,消除“可管可不管”、“想管不敢管”的心态。另一方面,在面对具体的个案时,也必须把责任分配到各个部门,明确主次,强调协调沟通,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多头监管等于无人监管,监管界限的模糊与法不责众的心态,往往容易引发行政不作为。职能明确,后续问责到位,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职能部门的推诿心态。

(二)强化部门协调,提高联动合作意识。划归地方后,由政府起领导作用,上级部门作出指导。既然在职能监管领域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那么相关部门之间就有合作协调监管的可能性存在。一是在信息资料的沟通协调方面。比如,在食品的上游--生产领域发现了问题,质监部门可以及时通知工商部门,在对应的领域进行及时的查处,防止事故的扩大。相关部门之间通过互通有无,提高监管的精确性和针对性。二是在许可审批的前置证明文件方面。如上文中提到的食品小作坊、前店后厂等的监管问题,到底由哪个部门进行前置审批,可以由当地的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联系实际确定审批权限和监管职责。三是在实际的监管执法行动中。遇到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涉及几个部门时,可以联合行动,加强配合,提高监管执法的有效性。

(三)加强长效建设,提升队伍监管能力。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也接连出现,各种违法手段层出不穷。因此,更需要加强“缝隙监管”。一是要创新监管手段。要针对新的形势,及时更新监管的方式方法。如采用新的检测手段、新的的检测标准等。二是要提升监管能力。对监管薄弱、职能界限模糊的领域,要及时明确职责,确定职能;对相关部门的监管人员要加强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消除观望心态。三是要加强长效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在短期内是绝对无法杜绝食品问题的,因此要树立食品监管的长远目标。对相关监管部门,可以从制度、问责、考核等方面进行长期把关;对公众,可以从维权意识、鼓励举报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严惩违法行为,防微杜渐,逐渐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政府形象,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何监管才能使食品安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截至目前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讲,还是有较多问题的,固然这些问题的背后与我国的具体国情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是每一个监管者意识层次上的问题。要实现食品安全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监管者需要培养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即瞄准目标,控制一切有利于目标的因素,避免失衡,然后将每个因素进行分解,个个击破,并加以持续更新,同时不断传播这些思想,将其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这样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才会更加完善。

笔者相信,通过工商质监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执法与监管主体能够切实依法维护食品生产、销售市场的秩序;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最终实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第五篇: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摘要:当前,随着食品种类的众多,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出现在市场,这些包装对食品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在食品包装分类的基础上,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让食品包装材料对人体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食品安全

包装材料 措施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各类食品层出不穷,这时候,为了提高销量,各种五花八门的食品包装出现了,但是,由于食品包装的材质是不同的,因此,各种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导致人们对食品包装格外重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包装对食品的影响,从而避免吃那些包装对身体有害的食品。1.食品包装材料概念

为了了解食品包装对食品的影响,那么,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什么是食品包装材料,因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食品包装都是食品所必需的,所以,了解食品如何,首先要了解包装袋。所谓包装袋,就是指为了食品运输的安全和方便,以及保存的必要,在食品加工后对食品进行封存的各种材料的总称。食品包装包含包装材料和技术两个方面,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指的是前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包装材料的定义:包装材料指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便于携带的各种材料的总称,包括陶瓷、塑料、橡胶等。2.食品包装材料的历史发展

食品包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对食物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早在3500年前的埃及,人民就开始用陶器罐来盛放啤酒,希腊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经掌握运输啤酒的技术,他们把木材制成筒子,然后运送啤酒。甚至连动物的胃,都成了装载食品的容器,古老的事物起司就是源于此。公元十八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研究食品保存技术,十九世纪初,法国人研究出高温杀菌技术,随后,德国制造出罐头,并将其用来供应军队。到了二十世纪,食品保存技术更加先进,1977年,美国FDA通过了高温杀菌软袋。这些都是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历史。

3.食品包装材料的分类及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双重影响

从分类上来看,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包装材料有:纸质、塑料、金属、陶瓷等等,这些材料在方便事物保存和运输的同时,还对食品的各种性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

3.1纸包装材料

纸质材料作为食品的包装物由来已久,因为,纸质材料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制造简单,成本较低等等,因此,在食品的包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纸质包装也具有不足之处。首先,用于食品包装的用纸的来源大都是一些废纸,在处理时往往很难做到进行完全的消毒,因此,其中残留的细菌容易污染食物。其次,由于处理前的纸张往往带有一些颜色,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影响美观,为了达到增白的效果,往往会使用增白剂,但是增白剂中含有的大量化学成分,会影响食物的口感,一旦化学成分超标,还会对食物的性质产生变化,从而危害人的健康。再次,多环芳径化合物的存在,也是纸张中一个很不利的因素。最后,为了美观的需要,商家也会对纸张进行油印,这些油印中也含有化学成分,对人体也不利。3.2塑料包装材料

塑料具有轻便、成本低的特点,在使用范围上也是十分大。早在发明之处,塑料就被认为是人类重要的创造,但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塑料的负面作用一步步被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塑料由于自身成分的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经过加工容易导致成分变异,从而影响食物。另外,塑料的包装的时候,需要大量油墨,这些油墨的稀释需要甲苯,然而,由于对食品加工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一些无良商家容易使用连接的甲苯混合物,从而使得食品包装中有大量的残留物,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且油墨中含有大量种精神,容易对人体神经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胶黏剂的使用也是食品包装中所必需的,这些胶黏剂往往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这种物质在分解之后容易产生致癌物,尤其是当这种胶黏剂的质量不好的时候,或者参入了其他物质,如甲苯、乙酯等,这种致癌物的产生几率会大大增加,一旦含量超标,将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3.3金属包装材料

金属作为包装材料主要有铁、铝等等,但是金属材料在处理上,显得较为困难,且金属具有易氧化性,在酸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使用上不如前两者方便。在包装的时候,这些金属长期和食品接触,因此,人们在食用食品的时候,容易摄入这些金属,一旦摄入过多,则会对人体的骨骼、神经、肌肉等产生影响。因此,对于金属包装,中毒事件的几率较大。3.4木质陶瓷食品包装材料

木质和陶瓷包装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因为从材质上来说,陶瓷和木头都是属于对人体无害的食品,在原生态条件下进行包装,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在包装的时候,一旦木质和陶瓷和其他材料相结合,例如木头在进行染色之后,一旦和染料相结合,那么其成分就将出现变化,从而对人体产生影响。4.食品包装安全的防范措施

在了解到不同包装材质对食品的影响之后,很多人也许会感慨,如今的食品包装的风险性。但是,对此,我们不难抱以悲观的态度,其实,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制定措施,让食品包装对食物以及人本身的影响在安全标准之内;加强监督,对不良商家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防范意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首先,必须明确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不断制定和修改新的标准。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法律和标准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的食品包装技术的出现,但是,法律和法规却没有对此涉及,这种法律上的盲区使得很多企业容易打擦边球,寻找法律的空白。在国际上,如欧盟的90/128/EEC等标准对食品添加剂有着详细的规定,因此,我们国家也应该在立法上向其他国家进行学习,根据实际的发展,在法律上添加新的内容,对于新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规定,从而适应国家化的需要,这也是我国食品走向世界的必要措施之一,通过立法上的完善,可以让食品安全问题有法可依,也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了便利。

(2)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立科学、有针对性、实用的食品包装安全控制体系。积极建设食品包装安全的准入制度,在认证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大监督和执法工作,保证这一准入制度能够顺利开展。目前,市场准入制度在发达国家发展较为完善,这一制度强调从源头抓起,包括食品的生产到加工,再到包装,涉及到一整套流程,从而保证人体的安全。对于认证后的食品,也要做到及时的再检查,随时检查,定点检查,从而让食品加工商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规范,对于那些违反相关制度的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3)加大投入, 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了,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包装技术的改进,积极研发那些绿色环保的食品包装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对人体的危害,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包装的检测也会越来越严格,能够发现更多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从而在今后的包装中能够避免使用。

(4)提高企业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企业是食品的直接生产者,因此,有时候,往往自律比外部的监督更为有效,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以及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大力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体系(HACCP体系),该体系是世界范围内最具有影响力的食品安全体系,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通过该体系,企业可以发现生产中不利于食品安全的过程节点,从而对这些节点进行改进,这其中也包含食品的包装,通过对食品的包装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包装的全过程,从而对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包装方式和步骤进行改进。(5)消费者要加大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提高自身对食品包装的意识,尤其对于标签上的信息,应该有明确的判别能力,防止因为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对身体的损害,另外,相关部门可以加大食品包装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消费者的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而言之,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消费者在挑选食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认识,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食品的生产过程也要加大监督,对包装的材料进行检测,对比相关的生产标准,从而确保包装材料对人体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杨祖彬,戴佩华,戴宏民,周均.《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06):295-297-315.[2]刘扬.《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20):157-160.

下载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探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并具体探究事物本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养殖遗留......

    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的影响大小[5篇范例]

    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的影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 王亚军 56121301015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

    浅议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

    浅议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治措施 徐州工程学院广一郜斌[摘要]民以食为天,所以在这个日益污染的世界,怎样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在人民和政府的心中显得尤为重要,经济迅速的发展,人民生......

    食品安全影响中国国家形象

    食品安全影响中国国家形象 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似乎成了中国近年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规律”。公众的神经近日又被“轮番轰炸”了。 火锅店的小肥羊可能是浸泡了羊油的老鼠肉、......

    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影响

    金融危机对09年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始于2007年4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并最终到实体经济危机的蜕变。不仅如此,次贷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王素文吕中辉 本文从锻炼心理学的角度,就近年来国内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领域中的一些研究热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研究评述。 1、体......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环境、企业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的价值链视角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必须充分、有效地利......

    国企改革对A股影响

    从A股来看,目前,在钢铁、有色、船舶制造、水泥等行业的国企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这可能是一些国企重组或上市的好时机,并且其中有民资参与的机会,在以前的“好日子”里,鲜有国企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