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暂行规定[1992]
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暂行规定[1992] 【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发 文 号】[92]中油企字61号 【颁布日期】1992-02-02 【实施日期】1992-02-02 【标
题】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暂行规定
(1992年2月2日 [92]中油企字61号文颁发)
第—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职工在各项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工业生产建设的发展,根据劳动部(63)中劳护字第170号文《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劳人护(1984)27号文《关于改革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的通知》,以及劳人护(1988)10号文《关于禁止滥发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所属各企业单位。
第二章 劳动防护用品及技术要求
第三条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集体防护用品(如安全网、排风库、绝缘胶板等)和个人防防用品(如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等)两类。
第四条 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或减轻各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而配发给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以下简称护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预防性重要措施。
第五条 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性危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环境和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具有不同防护能力的护品。
第六条 为职工个人所配发护品的选定,必须符合GBll651-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规定。
第七条 对于从事特种生产作业和在特种生产作业环境中工作的职工,企业应根据生产作业环境、性质特点及需要,为职工个人配发具有特种防护功能的护品。
第八条 对在易燃、易爆、易烧灼及有静电的生产作业场所工作的职工、禁止发给或使用化纤织物的个人护品。
第九条 为职工配发的防护服款式,应当以符合安全要求为主,兼顾穿戴方便、合体美观、色泽明显、不影响职工上岗操作。
第十条 防护服应在上衣左前胸和裤子右后臀部印有本企业简称、发放年度。
第十一条 凡购置(含本企业自制)护品,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并印有“产品合格”字样。
第三章 护品发放
第十二条 各企业要认真按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掌握职工个人护品的发放,不是随意提高发放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第十三条 职工个人防护服(具)发放范围:
(一)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作业人员;
(二)有强烈辐射热、烧灼危险的作业人员;
(三)有刺割、绞碾危险或严重磨损而可能引起外伤的作业人员;
(四)接触有毒、有害、粉尘、有放射物质、对皮肤有感染的作业人员;
(五)接触有腐蚀物质的作业人员;
(六)在严寒地区冬季经常从事野外、露天作业及经常从事低温作业的人员;
(七)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根据需要发给必要护品。
第十四条 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将护品折合为现金发给职工或由职工个人自行购买护品。
第十五条 企业单位配发给职工的护品,不得职工的福利待遇,每个职工应爱护,正确穿戴使用,不准用护品换取其他物品或转让亲属穿戴,更不准转卖。
第四章 护品采购与检验
第十六条 企业职工个人护品,由企业按批准计划统一订购,分级发放。下属单位远离企业不便统一订购的,可由该单位申报护品需用计划,批准后按规定采购、发放。基层单位不准自行采购护品。
第十七条 特殊作业需用的护品(如容器检修、油库泵站抢修、事故抢险等),要由需用单位提出申请,经安全科审批并报上级安全部门备案,由物资供应站发给。
第十八条 各企业物资供应部门与护品生产厂或商店订购护品,要严格执行物价规定和合同法,对所订购护品质量技术等提出明确要求,签订必要的协议。
第十九条 采购特种护品(包括企业自制产品),须由购买单位部门按照劳动人事部印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进行质量抽检。
第二十条 本企业生产的特种护品,必须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条件进行制造。其护品产品须经国家劳动保护监察机构设置(或委托)的产品安全质量检验站检验,取得“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后,方可生产。不合格护品,不准发给职工。
第二十一条 各企业应设护品检验监测专门管理人员和设备,并做好安全、物资供应部门护品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第五章 护品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二十二条 分工与职责。
(一)安全部门是劳动防护用品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护品的政策规定,制定本企业护品发放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
2、审查本企业年度护品计划;
3、按国家规定对本单位发放的各类护品抽样检验监测;
4、会同工会、物资供应部门对本企业护品的采购、发放、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
5、协同物资供应部门选定护品生产厂点。
(二)物资供应部门:
1、正确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对护品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及质量标准;
2、及时做好本单位所需护品年度计划汇总,并报送安全部门审定;
3、及时组织护品采购、入库保管和下拨、发放等工件;
4、组织制定护品发放管理办法。
(三)财务部门:
1、负责本企业单位年度护品计划费用审核,保证资金支出;
2、按护品年度计划检查本单位物资供应部门护品费用管理支出情况。
(四)工会:
1、监督检查本企业护品质量、发放、使用情况,保护职工使用护品的权利;
2、参与本企业所需护品的选定、检验工作;
3、参与制定本企业护品的管理制度。
第六章 护品使用
第二十三条 加强对职工个人配发护品目的、意义的教育,使职工正确穿(佩)戴护品,增强生产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十四条 职工按规定时间领取新护品,上岗工作时必须穿(佩)戴。不准穿(佩)戴超期或功能失效的护品。
第二十五条 凡未经国家指定生产、监测部门认可或检测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准做为护品穿(佩)戴使用。
第二十六条 各企业单位依照本《规定》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各企业单位对职工上岗穿(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情况要经常组织检查,对不认真执行管理规定和制度者,要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各企业安全部门监督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总公司企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160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暂行规定
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暂行规定
(一)事故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依照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制定,适用于石化总公司系统内各企业。
第三条
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
事故的分类和性质
第四条
事故的分类
1、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物资财产损失的事故。
2、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施工、使用、检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电讯、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管道及建(构)筑物等损坏的事故。
4、生产事故: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规定、岗位操作法、指挥错误,以及停电、停水、停汽(气)、停风造成停(减)产、跑料、串料的事故。
5、交通事故:车辆、船舶在行驶航运中,由于违反交通航运规则及机械设备故障等造成人员伤亡,车辆、船舶损坏和物资财产损失的事故。
6、人身事故:在生产岗位劳动过程中,除上述五类事故外,企业在册职工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伤亡或急性中毒事故。
第五条
事故的性质按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性质划分为:
1、企业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企业级事故:
⑴事故造成人员轻伤,无重伤、无死亡。
⑵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
⑶一次事故造成跑损油(料)在10吨以下(不含10吨),无论回收多少,均以跑损数量为准(以下同)。
⑷一次事故造成1-2套生产装置停产,影响日产量50%及以上。
2、上报总公司一般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上报总公司一般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2人,无死亡。
⑵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万元及以上,15万元以下(不含15万元)。
⑶一次事故造成跑损油(料)在10吨以上,50吨以下(不含50吨)。
⑷一人事故造成3套及以上生产装置停产,影响日产量的50%及以上。
3、上报总公司重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上报总公司重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重伤3-9人。
⑵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⑶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
⑷一次事故造成跑损油(料)50吨以上。
4、上报总公司恶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上报总公司恶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0人及以上。
⑵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9人。
⑶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
5、上报总公司特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上报总公司特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0人及以上。
⑵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及以上。
第三章
事故报告
第六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火灾事故应先报告火警。
第七条
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的性质,凡属上报总公司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的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电报或传真方式(用《事故快报》)上报总公司主管部门。涉及到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应立即报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八条
发生伤亡事故或中毒事故,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受伤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第九条
凡发生上报总公司事故,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写出正式事故报告,报总公司主管部门。企业在上报事故报告时,应将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登记表》一并上报。
第十条
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每月1日应将本单位上月事故简况,用电报或传真方式报总公司主管部门。
每月6日前将事故月报(月报内容包括《企业事故概况汇总表》和《企业事故情况综合统计表》)报总公司主管部门。
第四章
事故调查
第十一条
发生企业级事故、上报总公司一般事故和上报总公司重大事故,由企业组织调查;发生上报总公司恶性事故,总公司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发生上报总公司特大事故,由总公司会同地方有关部门调查。
第十二条
企业的安全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为各类事故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各类事故的调查主管部门划分如下:
1、人身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的调查由安全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2、设备事故的调查由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当发生设备损坏导致停产事故,应以设备主管部门为主调查,其它部门配合。当发生涉及人身伤亡的设备事故时,应以安全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为主调查,设备主管部门配合。
3、生产事故的调查由生产主管部门负责。
4、交通事故的调查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三条
外委工程乙方发生的事故,由乙方负责组织调查、处理。涉及死亡1人及以上、重伤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及以上的事故,应报总公司备案。
第十四条
各单位所属集体企业发生的事故,应由集体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参加全民企业劳动的集体企业职工发生的伤亡事故,由全民企业组织调查、处理;临时工、民工发生的伤亡事故,由发生事故所在企业组织调查、处理,上述事故应报安全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并另列表统计上报。
第十五条
职工乘坐本企业交通工具在企业外执行本企业任务或乘坐本企业通勤车、船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由交通部门组织调查,按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
第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3、具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品德。
第十七条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清晰、准确、明了。
第十八条
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善后费用及财产损失价值。
职工因工负伤损失,按当地劳动部门规定统计方法方法计算;火灾损失按公安部关于火灾损失额计算方法计算;车辆、船舶损失按当地保险公司损失补偿计算。
设备损坏无法修复使用的,应按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计算;设备能修复使用的,应按实际损坏的修复费用计算。
材料损失应按企业材料计划价格计算为准。
产品(半成品)损失,致使废品应按企业计划成本计算;返工的应按返工后的实际损失以及加工后材料(包括水、电、气)损失计算;降低标准出厂的应按实际差额计算。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停产期限计算从事故发生起至完全恢复正式生产止。
多系统停产损失应按各企业计划成本计算。
第五章
事故处理
第十九条
事故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第二十条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积极处理以至造成事故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和事故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下列情况,必须严肃处理:
1、对工作不负责任,违反劳动纪律,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2、对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3、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劝阻不听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4、对忽视劳动条件,削减安全保护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5、对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6、发生事故后,不按“三不放过”原则处理,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整改措施,造成事故重复发生的主要责任者。
处分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进行。
第二十三条
处分审批权限
1、发生企业级事故及上报总公司一般事故,由企业处理。
2、发生上报总公司重大事故,由企业处理,报总公司处理。
3、发生上报总公司恶性和特大事故,由企业提出处理意见,报总公司处理。
4、事故情节严重者,上级部门有权直接处理。
第六章
事故汇报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企业凡发生上报总公司重大、恶性、特大事故,应按规定到总公司汇报。
第二十五条
汇报人员发生上报总公司重大、恶性、特大事故:直属企业主管领导、安全处长及事故所在地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发生特大事故:直属企业的经理(厂长)、安全处长及事故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六条
时间要求
在对事故主要原因基本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尽快来总公司汇报,但时间不得超过15天。
第二十七条
汇报材料准备
事故报告(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原因、责任分析、防范措施、事故处理意见及有关调查材料等),事故现场照片及事故现场录像。
第二十八条
听取汇报的单位、人员
1、涉及生产、设备事故,请生产部派员参加。涉及施工企业事故,请工程部派员参加。涉及销售系统事故,请销售公司派员参加。
2、恶性事故、特大事故:向总公司领导汇报,除上述相关人员参加外,请人事部和纪检监察局派员参加。
第二十九
汇报程序
1、发生事故的企业汇报事故情况。
2、与会人员共同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
3、领导提出意见和要求。
第三十条
总公司建立重大、恶性、特大事故汇报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各企业应根据本制度的规定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的解释权属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附件(略)
(二)安全检查制度
第一条
安全检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环境和生产秩序、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普遍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条
开展安全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建立由各级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
第三条
安全检查的内容是查领导、查思想、查纪律(包括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工作纪律、施工纪律)、查制度、查违章、查事故隐患。
第四条
总公司对直属企业的安全工作,每年组织检查或抽查。以安全检查为重要内容的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公司(总厂)每半年组织一次;厂每季组织一次;车间每月组织一次。
第五条
安全检查采取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四种检查方式。专业检查时,以各主管部门为主,组织有关单位参加。
第六条
日常安全检查按如下方式进行:
1、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2、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根据本岗位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中进行检查;
3、各级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第七条
定期安全检查包括季节检查和节日前检查。
1、季节性检查
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
夏季安全大检查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
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
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煤气中毒、防冻防凝防滑为重点。
2、节日前检查
节日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等进行检查。
第八条
企业每年应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装备、监测仪器、危险物品、防护器具、消防设施、运输车辆、防尘防毒、液化气系统等分别进行专业检查。
第九条
企业应在装置开、停工前、检修中、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转时,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
第十条
各级检查组织,对查出的隐患要逐项研究编制整改方案,做到“三定”、“三不交”。(三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期限。“三不交”: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厂,厂能整改的不交上级)。
第十一条
暂时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分别纳入技措、安措或检修计划、限期整改。
第十二条
对各级检查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各单位要实行《隐患整改通知单》管理。《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有隐患项目、整改意见和解决期限。通知单由安全技术监察部门办理,必要时经主管安全的厂长签署后发出,隐患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签收并负责处理。否则造成事故,按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通知单要存档、备查。
(三)安全生产保证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石化工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搞好安全生产是事关保护国家财产,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大事。为了加强防灾防损工作,以减少和避免灾害事故发生,并对企业在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时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迅速恢复生产,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石油化工部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内部设立安全生产保证基金(以下简称基金)。
第二条
总公司安保基金的管理、使用由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以下简称总公司安监办)负责。安惠实业公司在总公司安监办领导下负责安保基金收缴和保值增值,并通过开发安技产业,提高总公司系统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装备水平。
第三条
总公司内部设立安保基金,是经国务院特批的行业内部保险形式。总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均应按照本管理办法的规定向总公司安监办管理的安惠实业公司缴纳安保基金,不得再向其他保险公司投保。
第四条
总公司委托中石化华夏审计公司,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上缴安保基金情况和对安保基金返回情况和对安保基金返回部分以及各种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各企业必须足额上缴,专款专用,接受审计。
第二章
安保基金的缴纳
第五条
总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以下各项财产均在缴纳安保基金的范围内:
1、固定资产和存货。
2、基本建设项目中引进的成套设备。
3、新装置建成投料试车,但尚未上报投产的固定资产。
4、其它可保的财产。
第六条
下列财产不属缴纳安保基金的范围:
1、固定资产中的土地、公路(不包括厂内公路)、运输车辆(不包括施工机具)、船舶(不包括趸船)。
2、在运输过程中的物资、委托加工料。
3、临时暂设工程。
第七条
总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或中外合资的项目,在总公司直属企事业持股比例(或投资金额)超过50%或控股(含50%)的情况下,应全额向安惠实业公司投保。若上述比例不足50%或不控股的情况下,总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除确保按自身持股比例或投资金额比例上缴安保基金外,还应从有利于安全管理,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引导股份制企业或合资项目全额向安惠实业公司投保。
第八条
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组建的集体企业原则上应向总公司投保。
第九条
安保基金的提取标准和保险期限。
1、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原值(扣降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存货按最近12个月帐面平均余额(扣除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在途物资、委托加工料)的3‰提取。存货平均余额是:上按上一年1月到12月每个月期末余额减去扣除额的平均值为缴纳依据。
下按上一年7月到本年6月每个月期末余额减去扣除额的平均值为依据。每个分两次缴纳:第一次在本3月1日前,按提取标准缴50%,保险期限自3月1日零时起至8月31日24时止;第二次在本8月15日前,按提取标准缴纳50%,保险期限自9月1日零时起至下一2月28日24时止。
2、新装置建成投料试车,在尚未上报投产(即固定资产未转帐)之前,应以调整概算投资扣除投保范围以外和待转出、待摊销的项目之后的85%作为基数,按照基数的3‰,每个分两次缴,缴纳时间同上。保险期限自投料试车之日起至转帐之日止。保险到期后,按实际保险天数计算,多退少补。国家验收后,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3、基本建设项目中引进的成套设备应以设备到岸价为基数,按照年费率的1.5‰投保,每个分两次缴纳,缴纳时间同上。保险期限可从购买之日,也可从运抵工地起至新装置建成投料试车止。保险到期后,按实际保险天数计算,多退少补。新装置建成试车后,按本条第二款规定执行。
4、本条前三款涉及到的其他财产的保险办法,可参照前三款,由企业和总公司安监办协商,另行制定。
第十条
安保基金一次性进入成本费用时,若导致成本波动,可分期摊销。
第十一条
为了解投保财产的详细情况,便于费率厘定和理赔清算,各投保企业每年应根据上一12月底固定资产原值和存货平均余额的帐面数字填制一份安保基金台帐,于每年3月1日之前报总公司安监办,同时抄送安惠实业公司。
第十二条
企业每次缴纳安保基金时,均填制一份安保基金缴纳情况表,随款寄往安惠实业公司。安惠实业公司根据汇款凭证、缴纳情况表和台帐,审核确认后,返回安保基金收据,以此作为企业参加内部保险的正式凭证。
第三章
安保基金的使用
第十三条
在企业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保险财产损失时,安惠实业公司按照总公司有关规定负责理赔工作。赔偿金额100万元以上,由安惠实业公司调查核实,提出赔偿意见,报总公司安监办审查后,提交总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审批。
第十四条
为了实现安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对全年按期足额缴纳安保基金的直属企业,即凡每年在3月1日和8月15日前足额缴纳安保基金的直属企业,总公司按缴纳安保基金的17%返回企业,对未按期足额上缴的企业,总公司按缴纳安保基金的15%返回。所返回的基金由直属企业的安全部门负责管理,用于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
第十五条
安保基金使用要保证为安全生产而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经费。
第十六条
总公司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奖励费用,可根据总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的有关奖励安保基金中支出。
第十七条
企业申报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项目,经总公司安监办组织专家或指定的咨询公司正式评估后,由总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审核批准。所需总公司补助的资金在核定的金额内从安保基金中提取。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企业财产内部保险条款》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企业财产内部保险理赔细则》是本办法的补充。
第十九条
本办法和上述条款、细则的解释权归总公司安监办。如有未尽事宜,除按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总公司的有关文件精神办理外,由总公司安监办负责修改补充,并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4年6月1日起执行。旧办法自即日起废除。过去总公司下达的文件中关于安保基金的内容若于本办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四)生产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护国家财产和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总公司范围内石化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及科研开发的工业试验装置。
第三条
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的有关法规、标准、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从国外引进装置、设备时,应同时引进或在国内补充配套职业安全卫生设施。
第四条
本管理规定的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督,是指建设单位安全卫生监督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监督。
第五条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分为五个阶段,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审查、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竣工验收。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在总公司统一或授权下,由建设单位的安全、卫生、消防等部门组织或参加,并按国家有关规定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参加,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第七条
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监督实行分级管理
1、投资额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由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参加全过程监督(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也可由安全监督办公室委托有关部门参加具体的监督工作),安全监督办公室代表在初步设计审查表和验收审查表签署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和建设单位上级部门验收意见。
2、投资额在5千万元人民币以上,2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建设项目,由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委托直属企业职业安全卫生部门参加全过程监督,直属企业要分阶段及时向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汇报。直属企业职业安全卫生部门代表签署审查意见和验收意见,并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备案。
3、投资额在5千万元人民币以下,直属企业批准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审查,建设单位有关部门参加全过程监督。职业安全卫生部门代表签署审查意见和验收意见。
4、科研开发的工业试验装置,投资额在3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火灾危险属甲类装置的项目由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参加全过程监督。安全监督办公室代表签署审查意见和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验收意见。在此条件之外的科研感到恐惧物工业试验装置,由直属企业自行组织监督、审查、签署意见。
第三章
监督程序 第八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对拟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内容同时作出论证和评价,按本规定的分级管理条款要求,委托有资格的咨询单位提出评估意见,经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
第九条
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包括消防和防灾内容)。初步设计审查时,由审查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审查,由建设单位填写《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在上一级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审查后,报地方劳动部门审批。
第十条
建设单位按照总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和投料试车工作制度》,编制的《总体开工方案》中必须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的内容,并将《总体开工方案》中职业安全卫生部分报上级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审查。
第十一条
在建设项目投料试车前,在总公司统一组织或授权下,建设单位应进行《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检查《职业安全卫生篇》中安全卫生设施、措施是否已施工完成,是否具备安全投料条件,经上级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同意后,方可投料试车。
第十二条
大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向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送交《竣工验收报告》,经审查后,报送地方劳动部门审批。报告中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篇》、《职业安全卫生验收审查表》及安全、卫生、消防设施试生产中的标定记录,不符合要求者不予验收。
第四章
工作方法
第十三条
在职业安全卫生过程监督时,由各级监督部门按分级管理的规定采用“三同时”检查表实施监督。
第十四条
中国石化总公司《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检查表》是依据国家和总公司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规范、标准、制度、规定等编制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技术文件。
第十五条
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的各个阶段,负责职业安全卫生“三大同时”监督的部门要按各个阶段的“三同时”检查表逐项检查,并认真填写每个阶段的“三同时”检查通知单,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地方政府劳动部门。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按“三同时”检查通知单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三同时”监督部门,在下一阶段“三同时”监督检查时,一并检查。
第五章
否
决
第十七条
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职业安全卫生监督中具有否决权。
第十八条
未按本办法的监督程序进行各阶段安全卫生监督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建设项目,不可上报立项、开工、试生产和验收。
第十九条
未经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审查,强行建设、投产的建设项目发生事故或造成严重职业危害的,要追究批准建设和投产的领导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检查表包括:
1、A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表》(略);
2、B表:《初步设计审查表》(略);
3、C表:《投料试车检查表》(略);
4、D表:《竣工验收检查表》(略)。
第二十一条
每个检查表包括检查重点、检查表格和检查通知单三项内容。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负责解释。
(五)事故隐患治理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中国石化总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的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增强抵御重大恶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总公司范围内石化企业事故隐患治理项目。
第二章
事故隐患的范围
第三条
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第四条
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第五条
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
第三章
事故隐患的评估方法
第六条
LEC评估法:
石化系统的隐患评估现阶段采用LEC法,该评估法综合考虑生产系统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E)和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的严重性(C)三个方面因素。每个因素规定不同的分值(见附录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以LEC的乘积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LEC值越大,隐患的危险程度也越大。
第七条
隐患评估办法:
1、企业应首先进行自评。由企业主管领导,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组成评估小组,深入现场实地考察,实事求是地按LEC评估法进行打分评级,评定后的项目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内容包括评估报告、评审意见、经自评小组做出的技术结论、隐患治理方案和概算等。
2、企业安全部门根据自评结果,征求计划、财务、生产、机动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本企业下事故隐患治理计划表,经企业主管经理(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上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
3、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对企业上报的事故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本规定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分级,安全监督办公室对国家级和总公司级隐患组织有关专家或有资格的安全咨询公司进行复查,提出复查评估报告。
4、根据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复查评估报告,做出总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计划,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审批。
第四章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计划编制程序
第八条
凡形成固定资产的隐患治理项目,由企业主管技术改造部门按《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改造暂行管理办法》,将安全技术措施纳入投资规模统一管理,限额以上项目由总公司计划部审批,如需总公司安保基金补助的国家级、总公司级隐患项目,需同时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审批;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需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
凡属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范围或申请补助的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应先办报批手续,再列入计划。撤消或调整已经上报批准的治理项目或计划,应按同样手续办理。
第十条
每年七月底前,企业安全部门与技术部门协商,将下的隐患治理项目列入企业的技措建议计划,参加总公司计划部的技术改造计划预安排。
第十一条
企业每年十月底前报批下隐患治理计划表。
第十二条
计划外新增隐患治理项目,按本规定另行申报。
第五章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分级
第十三条
根据石化行业的特点和事故隐患治理经验,按照危险性的程度,将隐患分为五级。
第六章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管理、实施、验收 第十四条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管理
1、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由企业安全部门管理,并建立隐患评估、治理完成情况和效果考核验收等管理档案。
2、对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要做到“四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限期)、“三不推”(班组和工段能解决的不推给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给厂,厂能解决的不推给公司、总厂)。
3、对一时不能整改的事故隐患,企业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加强监护。
4、企业主要领导须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整改负首要责任,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负责。
第十五条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实施:
1、企业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的组织实施,按进度完成年计划。
2、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负责国家级和总公司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与协调。
第十六条
事故隐患项目的验收
1、国家级和总公司级隐患治理项目由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验收。
2、公司(总厂、厂)级及以下级别事故隐患项目竣工验收由公司(总厂、厂)组织。
3、已竣工的隐患治理项目经试运转基本正常后的二个月内,由工程主管部门或单位报请企业安全技术部门,按事故隐患管理权限组织考核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填写竣工验收表,连同补助项目的财务决算一并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
4、项目验收合格后,应由车间(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操作人员学习,转入正常维护管理。
5、企业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完成情况要按季、年上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季报为下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年报为下年1月底前。
第七章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资金的补助
第十七条
补助的范围:
经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或有资格的安全咨询公司评审,由总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批准的国家级、总公司级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可提出补助申请,报安全监督办公室审查平衡,按规定给予补助。
第十八条
补助标准:
1、国家级隐患项目,按项目预算总投资的30%补助;
2、总公司级隐患项目,按项目预算总投资的20%补助。
第十九条
补助资金的使用
隐患治理项目,应先投用自筹资金,总公司补助资金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分期拨款,跨项目补助资金分安排。
第二十条
不属于补助范围:
1、没有在安惠实业公司投保的设施(设备)隐患;
2、没有按规定数额交纳安保基金的单位的隐患项目;
3、办公设施、生活福利设施、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设施;
4、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正式投产3年内发现的隐患;
5、属于大修、更新、扩建项目(无论成套装置、单体设备或建构筑物)。
第八章
附
则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暂行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暂行)规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分公司的现场文明管理水平,确保全分公司一线工人防护到位,着装统一,保障生产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经分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管理依据
《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山西省企业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二分公司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附后
二、质量控制
劳动防护用品关乎职工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把好质量
关至关重要,根据建质[2007]255号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及“三标一体”程序要求,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按《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第五、六、七、八条规定执行,并对供应商必须进行购前评价。
三、项目部职责
1、项目部负责进入现场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
2、项目部负责《分公司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中指定的安全防护用品的统一采购,统一建立台帐,统一发放。
四、发放管理
根据目前项目管理结构不同及劳务人员的结构情况,分公司
范围内劳动防护用品依据以下办法发放。
(一)、公司在册职工发放办法
1.安全帽、工作服、工作帽等防护用品,各项目部按《分公司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发放,在规定有效期内由于人为原因故意损坏或丢失的,其费用在其工资中扣除,并及时补发防护用品。
2、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由班组或个人借领,并填写《劳动防护用品借领登记表》(后附)。该项工程完工或人员调动时应及时将借领的防护用品退回,若由于使用者人为损坏或完工后不退回的根据采购价格从班组施工费或个人工资中扣除。
(二)、公司非在册职工发放办法
为确保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使用,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非在册职工,在领取安全帽、工作服等防护用品后,由项目部劳资人员在该职工的第一月工资中预扣 100元,项目部根据该职工的在岗情况在工资中逐月返还10%。
(三)、其它易损易耗防护用品由班组自行配备。
(四)、具有法人资质的分包单位必须依据《分公司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配备防护用品,其费用由分包单位承担。不配备或配备不全者不允许进入我单位现场施工。
五、检查考核
1、分公司至少每季度对项目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情况检查一次。
2、分公司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实行网上动态管理,各项目
部劳动防护用品保管员必须根据实际发放情况填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表》(附后),并与每月25日将该报表上报至分公司论坛“材设科-劳保用品” 版块。
3、项目材料负责人负责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的评价。
4、项目经理是项目部对具有法人资质的分包单位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责任人。
5、分公司对项目部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依据《工程项目抵押经营管理实施细则》进行考核。
六、说明
该规定为分公司试行规定,希望各项目部在试行期间,总结其不足之处,并以各种形式报分公司材设科,为分公司现场职工健康安全、文明施工献言献策,尽职尽责。
七、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2009年2月1日
第四篇:公司关于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的暂行规定
山西忻州市神达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
关于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暂行规定
一. 矿灯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
二. 矿灯带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
A. 为期12个月的工种:采煤工、综采工、掘进工、爆破工、锚喷工、巷道井筒维修
工、电机车司机、皮带刮板机司机、运料搬运工、机电维修
工、瓦检员、通风密闭工、安全员、井下钻探工。
B. 为期18个月的工种:抽水工、井下信号工、井下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
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下井技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
三.自救器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在产品有效保存期限内依照自救器标准的规定。
四.安全帽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
A. 为期30个月的工种:采煤工、综采工、掘进工、爆破工、锚喷工、巷道井筒维修
工、电机车司机。
B. 为期36个月的工种:皮带刮板机司机、运料搬运工、机电维修工、瓦检员、通风
密闭工、安全员、井下钻探工、抽水工、井下信号工、井下
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下井技
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
五.工作服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
A. 为期12个月的工种:采煤工、综采工、掘进工、爆破工、锚喷工、巷道井筒维修
工、运料搬运工、机电维修工、通风密闭工、井下钻探工。
B. 为期18个月的工种:电机车司机、皮带刮板机司机、、瓦检员、安全员、抽水工、井下信号工、井下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工程技术
人员、其他下井技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
六.绒衣裤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12个月。
七.秋衣裤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12个月。
八.棉上衣
1.配备范围根据作业点配备。
2.使用期限36个月。
九.棉大衣、棉帽、棉鞋、棉手套
1.配备范围保安人员、煤场管理员、仓库管理员、火工巡守员。
2.使用期限36个月。
十.保安服(春、夏装)
1.配备范围保安人员、火工巡守员。
2.使用期限24个月。
十一.矿靴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
A. 为期6个月的工种: 井下所有作业人员。
B. 为期24个月的工种:井上相关人员。
十二.雨衣
1.配备范围部分工种。
2.使用期限24个月。
十三。浸胶手套
1.配备范围井下所有作业工种。
2.使用期限
A. 为期2个月的工种:采煤工、综采工、掘进工、爆破工、锚喷工、巷道井筒维修工、运料搬运工、机电维修工、通风密闭工、井下钻探工。
B. 为期4个月的工种:电机车司机、皮带刮板机司机、、瓦检员、安全员、抽水工、井下信号工、井下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工程技术人
员、其他下井技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
十四。电焊手套
1.配备范围机电维修工。
2.使用期限4个月。
十五。电焊目镜、电焊面罩
1.配备范围机电维修工。
2.使用期限24个月。
十六。防尘口罩
1.配备范围锚喷工及部分工种。
2.使用期限3个月(中间可更换过滤片)。
十七。毛巾
1.配备范围全矿所有人员。
2.使用期限
A. 3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下所有作业工种、井下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
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下井技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及
装载机司机。
B. 6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上其他有关部门。
十八。香皂(或浴液500ml)
1.配备范围全矿所有人员。
2.使用期限
A. 3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下所有作业工种、井下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
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下井技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及
装载机司机。
B. 6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上其他有关部门。
十九。洗发液(500ml)
1.配备范围全矿所有人员。
2.使用期限
A. 3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下所有作业工种、井下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
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下井技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及
装载机司机。
B. 6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上其他有关部门。
二十。洗衣粉
1.配备范围全矿所有人员。
A. 1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下所有作业工种、井下其他辅助工、采掘区队长、其他工
程技术人员、其他下井技术人员、其他下井管理干部及装载
机司机。
B. 2个月发放一次的工种:井上其他有关部门。
注:(1)技措队不在本规定范畴。
(2)本规定于2011年1月1日开始执行。
第五篇: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劳部发[19963138号,1996年4月2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防护用品研制、生产、经营、发放、使用和质量检验单位必须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全国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
第四章发放和使用
第十五条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应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单位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教育本单位劳动者按照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七条 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技术部门验收。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使用单位没有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按劳动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1994〕532号)有关条款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七年二月六日劳动人事部颁发的《特种劳动防护产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劳人护[1987]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