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肉羊发展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3 10: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密市肉羊发展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密市肉羊发展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

第一篇:哈密市肉羊发展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

发展产业化经营,提升跨越式水平

---哈密市肉羊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哈密市始终将发展肉羊产业化发展作为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村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和抓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2009年-2013年通过参与自治区畜牧活体优质种畜良补项目,引进萨福克、陶塞克、杜波等国外肉羊种羊及阿勒泰、麦盖提、湖羊和小尾寒羊等国内良种肉羊种羊开展农牧区良种肉羊的杂交繁育,项目受益户覆盖全市15个乡镇的1100多个农牧民养殖户,牧区肉羊良种率达到85%以上,实现我市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参与实施了《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地区加快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项目》,《2012年第二批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促进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污粪无害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建成2座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成3座多胎良种肉羊繁育场,建成9座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示范场,建成165个存栏规模50只以上的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示范户。多胎肉羊存栏达6.77万只,全年累计出栏达到5.28万只,占农区出栏的16%。肉羊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引领哈密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近年来,随着哈密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和人

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养羊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肉食供应的需求。从我市肉羊产业发展情况看,肉羊生产方式落后、产业体系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市肉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但从肉羊产业发展形势看,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自治区、地区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给肉羊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市积极构建新型肉羊生产体系的成功范例,为发展肉羊产业提供了实践基础;我市12个养殖小区的建成,为肉羊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2012年通过参与自治区畜牧活体优质种畜良补项目,引进阿勒泰种公,麦盖提种公羊,开展农牧区良种肉羊的杂交繁育,项目受益户覆盖全市15个乡镇的1100多个农牧民养殖户,牧区肉羊良种率达到85%以上。

2012年借助参与实施《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地区加快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项目》,《2012年第二批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促进了“肉羊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污粪无害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建成2座国家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哈密长河集团长青公司羊场和沁城乡白岩养殖合作社羊场),建成3座多胎良种肉羊繁育场,建成9座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示范场,建成165个存栏规模50只以上的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示范户。多胎肉羊存栏达6.77万只,全年累计出栏达到5.28万只,占农区出栏的16%。肉羊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引领哈密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二、靠科技,全面落实肉羊产业规划

1、强化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撑,实现了服务体系与产业有效对接:健全了市级站所5个和15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完善了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有市级科技推广干部 人,乡镇级科技推广干部321人,在职职工219人,公益性岗位102人,工资全部纳入财政社保预算,构建了强有力的畜牧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搭建动物疫病监控、草地管理、品种改良畜牧业综合技术服务推广平台,确保了我市畜牧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升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为改变农牧民传统养殖粗放管理的观念,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畜牧业的发展,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用请自治区地区专家进来和送技术骨干出去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方式加强技术培训学习,示范场和示范户示范引领,构建“专家骨干培训农牧民”、“农牧民示范户带动农牧民”农牧业科技技术推广示范新体系。通过科技之冬活动,组织畜牧技术人员深入镇村开展科技培训,印制各种畜牧养殖及防疫灭病宣传资料、技术书刊,发放到广大农民养殖户手中。达到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

3、科技入户,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围绕农业部确定的“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主题,科技人员通过参与实施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地区肉羊产业发展项目,广大畜牧科技人员进场、进村、进户。调

查研究,进场入户签订包场包户技术服务合同,进行全方位科技服务对接,实现一对

一、面对面、零距离跟踪技术服务。

4、制定良种补贴以奖代补优惠政策,促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本着提质增效的原则,根据畜牧业生产实际,制定了哈密地区肉羊产业发展项目和黄牛整乡推进改良项目,全面开展良种补贴,尤其加大规模养殖场户的良种母畜补贴力度,加快推进牛羊生产良种化规模养殖,实现增效增收的发展目标。

三、出政策,营造肉羊产业规模发展氛围

四、建基地,夯实发展基础

一、建成专用肉羊种羊场2个,长河集团长青羊场和白岩合作社共完成种公羊生产397只,给自治区和哈密地区良补项目提供种公羊66只。

二、建成多胎羊良种繁育场3个,长河集团长青羊场基础母羊存栏9942只;白岩合作社基础母羊存栏 982只;布拉克养殖合作社基础母羊496只。

三、建成9个标准化肉羊生产杂交示范场

1、大泉湾乡科富养殖场基础母羊存栏880只。

2、大泉湾全盛养殖合作社(朱传龙养殖场)基础母羊存栏1200只。

3、二堡镇马合木提〃司马义肉羊生产示范场基础母羊存栏660只。

4、二堡镇杨德志肉羊生产示范场基础母羊存栏690只。

5、二堡镇力且木肉羊生产示范场基础母羊存栏560只。

6、西山乡依迪力斯〃阿布都肉羊生产示范场基础母羊存栏120只。

7、陶家宫镇阿不都热合曼养殖合作社肉羊生产示范场基础母羊存栏700只。

8、花园乡雪峰和天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完成标准化圈舍建设,正在购入多胎肉羊投入使用。

四、建成100户多胎肉羊生产示范户,每个个多胎肉羊生产示范户基础母羊存栏全部达到50只以上,合计存栏4.9万只。

四、育龙头,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集中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畜牧产品加工业、畜禽良种繁育基地、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工业化水平。二是要支持现有畜牧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设备,加快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特别要在畜产品深加工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三是要

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一农民的集团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四是要做实、做大、做强各乡镇(场)的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营销组织,着力提升营销水平,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

五、创机制,挖掘发展活力

健全畜牧业发展激励机制。要通过工作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提高落实畜牧业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对畜牧业发展的调控能力。要实行乡镇行政领导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和技术业务部门服务责任合同制。每年要对发展畜牧业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养殖能手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企业发展情况】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红军四渡赤水河畔川南名镇二郎镇,与国酒茅台,中国名酒郎酒共享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资源。公司成立于1980年,2007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组建为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建设成为一个集酱香、浓香、五粮兼香型白酒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古蔺县继郎酒、仙潭之后的第三大酱酒生产酒类企业。

公司(二郎)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拥有资产1.96亿元,年产白酒4000余吨,其中酱香型白酒2000余吨,浓香型及五粮型白酒2000余吨;(永乐酱酒园区)为积极响应四川省“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助推中国美酒之乡古蔺县的开发进程,扩大红军杯酒业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目前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2010年投资在永乐镇酱酒工业园区征地200余亩,分两期就本企业的产能、安全、技术、设备、环保等方面的需要分两期进行扩能改造,争取公司年产量达到10000余吨生产能力。

【原料生产基地情况】

为助推泸州酒业发展,加大力度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我公司已申报成功由县政府农业部门组织建立的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本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小麦生产基地6万亩,高粱生产基地3万亩,确保了我们企业的原材料质量,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产品质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情况】

我们企业实行“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互动能力,引导农民调优粮食结构,种植市场适销的高粱产品,极大地提高了高粱的商品率,集中连片订单种植,实现规模效益,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情况】

我公司通过合约确定农户为原料生产户,速度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了加工原料供给,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五统方式。对加工原料实行定价收购,通过定价保障农民利益,我们对加工原料实行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低迷时保护农民利益,从而实现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我们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保障了生产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当订单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按订单价格收购,当订单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企业就按市场价格收购,使农民即有了最低保障又得到即得利益,大大

提高了粮食订单的履约率。我公司发展的9万亩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了农户约7万户,使得农户增收3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就业率。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我公司一直坚持“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打造品牌、服务客户”的方针,生产上紧紧围绕质量为中心工作。

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公司加大了对安全方面的考核力度;加大了对违规违章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现场开取“违规罚款单”制度;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班组,做到了领导强化,任务细化,措施硬化,工作深化,促进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我们把安全工作切实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每个车间设臵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奖惩与安全责任人的考核结果直接挂勾,凡是安全工作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参加年终个人评先,安全责任的落实保障了本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生产上我们坚持进行了每月三至四次的安全检查,对安全生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整改,提高了各部门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的预防风险,消除隐患,确保了安全形势稳定。

公司始终坚持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体系,注重管理团队的优化培育,管理能力的训练。科学的管理体系,优秀的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为红军杯酒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业态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经营管理保障。努力营造有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公司的整个制度体系得到进一

步健全完善,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制约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8月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过制度的强力推行,员工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护环境情况】

为保护环境,我公司永乐酱酒基地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储存量1200立方米,处理量5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投资2000万元建设完成了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并且具有清洁燃煤技术的2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

【社会公益】

红军杯酒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多年来先后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600余人就业,永乐建成以后将解决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供应酒糟和曲草给当地养牛场,扶助了农民致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帮扶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等各类弱势群体,支持贫困学生上学,捐助栋梁工程,救济冰雪、地震灾区等公益事业中共计捐款80余万元。

【存在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我们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二、产业的链条不长,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

三、龙头企业资金,仍然紧张,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编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为此我公司建议:

一、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

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要在继续落实对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贴息等政策的同时,尽快研究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增加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二、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

目前,金融部门都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专门政策,并安排了专门的扶持资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还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要积极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运作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化经营的合力。

三、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开展合作,创新研发的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龙头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予加大。

四、搭建形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基地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深入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贯机制

现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在规范定单形式,稳定合同形式,鼓励合作与服从形式的同时,对那些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5月15日

第三篇: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汇报

我公司全名为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恩施炜丰富硒茶叶有限公司,是县人民政府的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茶饮料、茶食品研发生产。2014年1月,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在对原恩施炜丰富硒茶叶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成立了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58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人,管理人员35人,茶厂工人90余人。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美丽湖北.一县一品”示范企业、民族贸易企业主规模以上企业。2013年,公司被评为恩施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一、产业化经营情况

1、基地建设情况

2011年10月,建始县人民政府与我公司签订了《建始县乌龙茶种植加工生产项目投资协议》。近年来,我公司认真履行《协议》中的义务,积极探索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子,组建了建始县奇盛茶叶专业合作社,公司按照“五个”统一(即统一提供茶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提供产前投入预借、统一免费提供茶叶专用肥、统一提供最低保护价格)在官店、高坪、三里、长梁、业州等乡镇发展乌龙茶基地15000亩以上,并建立了乌龙茶管理体系和技术跟踪服务团队,建设包括猪耳河、赤沙地、小水田、奇羊坝等8个标准化示范园。猪耳河村五组茶农邓云清种植一亩乌龙茶,2014年出售鲜叶收入超过1万元。

2、茶厂建设情况

按照乌龙茶基地原材料的加工需求,公司规划在5个茶叶主产区修建5个茶厂。其中投资2000余万元的官店茶厂已经于2013年6月19日建成,当年加工乌龙茶干茶35吨,实现产值1800多万元;投资4000多万元的业州茶叶加工厂位于业州镇工业园125号,该厂引进安装了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红茶生产线和乌龙茶生产线各一条,并已投入生产。三里、高坪、天生茶叶加工厂前期手续正在报批过程中,机械设备购置合同已经签订,可在2015年秋季茶叶加工中投入使用。

为了将茶产业推向深入,延长茶产业链条,2014年初,炜丰茶业购买了建始富硒矿泉水的开发权。不仅可以生产富硒矿泉水,还可以为将公司茶叶生产的末级茶、茶梗和茶末(每年约50万斤以上)等附产品得到有效利用,开发茶饮料。目前,采购了一条由德国生产的清洁化、智能化、自动化茶饮料生产线,该生产线所有设备已全部运抵建始厂内,正在安装调试中。

3、销售体系建设情况

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构建了强有力的销售体系,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是组建庞大的销售队伍,实行区域代理、连锁加盟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建设一定数量的连锁直营店,目前,恩施、建始、宜昌旗舰店相继开张营业,北京直营店正在装修中,另外我司的红茶在东北地区辽宁、沈阳等地销售发展态势利好,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三是拓展销售渠道,完成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四是积极申报通过了卫生注册及基地备案,打通国际市场的通道,为出口创汇奠定了基础。

4、品牌创建及质量安全控管情况

近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富硒”和“有机”这二张名片。申请注册了“早雾青”(乌龙茶)、“贡蕊”(红茶)和“炜丰”3个商标,做大做强“寒杉天露”绿茶商标。公司开发的富硒乌龙茶和红茶先后在第十届、第十一届武汉农博会和第一届、第二届硒博会上获奖;几年来,先后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信息报、中华民族画报、湖北卫视、湖北经视、湖北垄上频道等媒体都相继推介报道了建始县乌龙茶产业。2014年4月21日,央视二套节目专题宣传推介了炜丰茶业有机茶生产。从2014年10月6日开始中,央视七套节目起开始播出炜丰茶业的广告,其广告词为“好山好水出好茶,富硒有机炜丰茶”。目前,公司正在

与央视《奋斗》栏目组合作,拍摄专题片推介建始茶产业。

为了提高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成立了品管部,建立了一套从基地到茶杯的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是以户为单位,建立了生产档案,二是茶厂建立了加工记录,有专门的质检员负责产品质量,三是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官店猪耳河茶场及官店茶厂、高坪赤沙地茶场于2014年6月分别通过国家和欧盟有机茶转换证书。四是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通过了HACCP质量体系认证,官店猪耳河基地获得了出口基地备案证书。

5、科技研发与成果应用情况

(1)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科研团队,提供了科研平台。2013年,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果茶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以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茶学博士周继荣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成立了建始县名优茶研发中心。2013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80万元,2014年增加到96万元。

(2)根据生产技术需求,研发新设备,开创了茶叶加工自动化的先河。长期以来,茶叶加工中的很多技术参数是凭人工经验和感观把握的,要求加工人员要有相当丰富的制茶经验,且不利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了解决这一技术瓶颈,炜丰茶业专家团队与福建佳友茶叶机械公司的技术人员

联合攻关,开发出了一条集清洁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红茶生产线。实践证明,在该生产线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消除了较传统生产线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了保护该设备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已取得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该生产已经正式投产,运行良好。

(3)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新产品,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

2014年春夏,炜丰茶业专家团队结合市场需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研发了一种使用渥堆工艺的条状乌龙茶,这种茶叶改善了条状乌龙茶外形品质,通过采用“三步揉捻法”和瓶式炒干工艺,使条索紧结,且利于操作人员操作,确保各批次茶叶外形条索品质稳定一致;改善了条状乌龙茶滋味品质,传统条状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揉捻后直接干燥,内含成分转化不充分,常出现涩味;引入渥堆工艺,使茶叶在湿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一部分酚类物质,使滋味更加醇和。本发明改善了条状乌龙茶香气品质,通过控制摇青工艺,优化提香工艺,使所制乌龙茶花香浓郁持久,且利于操作,各批次香气稳定,避免传统条状乌龙茶常出现的香气不足、高火、老火等问题。目前,公司已经将这种茶叶制作方法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发明专利。

(4)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申报

2014年,公司先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1个发明专利(一种使用渥堆工艺的条状乌龙茶生产方法),获得了3个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带气动泵的揉茶机、一种加装护栏的揉茶机和一种加装塑料软板的红茶发酵池中的输送板),目前,公司正在筹备申报若干个产品外观发明专利。6、2014年经营情况

2014年,公司春、夏、秋三季收购鲜叶120万多斤,加工乌龙茶、红茶、绿茶100多吨,产品销售遍二十多个省市地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0万元,带动茶农增收5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二、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公司近5年发展思路:是以打造富硒有机茶为抓手,建设标准化乌龙茶基地,形成“南有安溪,北有建始”的乌龙茶产业格局;以茶文化为平台,做大做强炜丰、早雾青、贡蕊、寒杉等茶叶品牌,打造省级著名商标;以开发富硒矿泉水、茶饮料、茶食品为突破口,延长茶产业链,走集团化经营之路;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抓手,强化企业管理,争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一是着力打造乌龙茶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未来五年,公司将在建始县境内适宜乌龙茶生长的乡(镇)建设标准化茶园8-10万亩,带动茶农增收5亿元以上,公司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二是着力打造企业成为就业的聚集平台。乌龙茶产业依托农村,依靠农民,全县建成5-8万亩的乌龙茶基地进入丰产期后,为满足鲜叶的加工需求。建成高标准茶厂5个,达到年产1000吨干茶的生产能力,茶叶在采摘季节需要大量的采摘工人,茶农既可获得出售鲜叶的收入,又可获得采摘鲜叶的工资,加之,每年将有末级茶、茶梗、茶末50万斤以上,公司计划用这些附产品开发茶饮料和茶食品延伸产业链,也需大量工人,可以真正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三是着力打造建始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建始县气候温润,土壤天然富硒,适宜于乌龙茶生产。我公司将依托建始县的地理优势和优质资源,争创中国著名商标,加强高端广告营销,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建始县域形象和企业形象共同提升,推进以茶惠民、茶和社会、茶和天下,弘扬茶文化,加强茶资源研发,开发茶饮料、茶食品,延伸茶产业链条。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生产基地,力争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015年4月25日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座落于黄平县新州西门口,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在册职工119人,现有2400绪自动缫丝生产设备四套,复摇机四组,质检设备一套,剥、选、煮设备一套,年生产能力为:加工桑蚕干茧400吨,年生产4A级以上的生丝120吨。

企业前身为黄平县缫丝厂,黄平县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2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广西省柳州汇利丰有限公司到黄平成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公司租用原黄平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生活设备,通过注入投改资金和流动资金,改善生产经营理念,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使企业逐年不断发展壮大,现已花80万元从浙江引进最新生产设备两套,自动制棉机的设备两套,它是全省唯一的大型缫丝生产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元,属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法人韦汇丰,总资产3500万元,固定资产规模1800万元,流动资产1700万元。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00多万元,销售收入6500万元,利润收入达280多万元。

二、生产经营现状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汇丰,具有较高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他在贵州、广西仍至全国,茧丝行业中,都具有盛名。他对公司内部管理日趋完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加上企业利用当地水、电、煤人工较发达地区便宜,企业法人来源于丝绸大省,具有较广的销售渠道和丰富营销经验两大优势,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蒸蒸日上,一跃成为近年来全省第一的、唯一的缫丝生产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公司自2008年5月份在黄平注资以来,积极配合黄平的蚕茧收购工作,特别是国际金额危机后茧丝绸行业一直走亏本道路,但是,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还按照蚕茧收购全同的保护价每公斤18元的统茧在进行收购。这样,没有影响我县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反而还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黄平县汇利茧丝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原料为桑蚕茧,生产一吨生丝需鲜蚕茧8.75吨,按现行市场价算每生产一吨生丝要付给蚕农茧子收购款17.5万元。企业属于典型的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企业收购鲜蚕茧46吨,付收购款828万元。使农民从中受益,虽然黄平县及周边地区蚕茧原料严重不足,而

有大部分是从广西等地调进,但企业的带动使黄平的茧价从原来的4-5元/斤提高到9-12元/斤,使农民得到了实惠,黄平县的桑蚕生产开始走出低谷,焕发生机,截止2009年底全县现有桑园12300亩。2009年共计发放蚕种4500张,已收鲜茧64吨,付收购资金1280000元,带动9820户参与种桑养蚕,一些种桑养蚕专业户、专业村、寨正在掘起。如旧州的波洞村的波洞组有50户,50户全部都是种桑养蚕户,09年种桑养蚕户均收入达4400元,么罗组共有23户,有18户是种桑养蚕户,户均收入4800元,种桑养蚕收入最高的是杨再军,蚕收入是23000多元。

(二)积极探讨产业化经营模式

1、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配合机关部门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力度,做好产业“龙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实行蚕农贷款政府贴息。每交售一公斤鲜茧给予6.00元补贴。共育户每共育1张财政补助 6.00 元。政府还安排50万元作为桑蚕产业发展风险基金。

2、企业通过以物放货形式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即:企业通过签合同的形式先偿为困难蚕农提供蚕种、蚕药、蚕具及桑园管护的肥料等生产物资,待蚕农交售茧子时再从蚕茧收购款中扣抵,解决部分蚕农没有生产投放的困难,从而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3、企业为了蚕农的利益最大化。在2010年在广西聘请5名优秀的技术员来黄平做技术指导。通过引进优良的蚕种,推广“小蚕共育”、“加温饲养”、“消毒防病”等养蚕新技术,让蚕农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一是做给农民看,二是带着农民干,以促进黄平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明析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农民增收大幅提高。公司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制,即公司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承诺实行保护价收购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010至2012年这三年的保底价均为20元/公斤。如市场价高于20元/公斤,就按市场价收购。如市场价低于20元/斤,就按保底价20元/公斤进行收购。并由县桑蚕忆作监督机关,从而打消了蚕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和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了我县的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四)专业村寨与示范点的幅射带动作用

公司在农业产业就经营的参与中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主要体现在桑蚕产业村寨和示范点。

一是利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35万元,自筹20万元,分别在旧州的波洞、重安的黄金村、野洞河乡的桑场建立定点基地三个,新建桑园500亩,参与农户89户,在谷陇的岩门寺村,一碗水的董院村管护老桑园1000亩,公司派专

人汇同县桑蚕局对基地进行技术上、物资上的重点持,通过推广“小蚕共育”、“消毒防病”、“添食防病治病”等实用技术和免费提供方格簇,补助重点户修建养蚕大棚等措施,使基地建设已见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据统计,参与基地建设农户养蚕收入户均在5000左右户,均税收3000元以上,至少带动了1000多户周边群众参与到种桑养蚕业中来。

(五)公司通过示范点的技术帮扶,提高单产,和亩产值。公司从广西聘请了三名技术员来负责各个乡镇的示范点的技术指导,每个示范点参与户数是10户,这130个示范户中均张种收入达950元,亩产值均达2300元以上。户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09年带动1113户来参与种桑养蚕,新种桑面积达3500多亩。公司还对优秀示范户实奖励,对亩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几个示范户,每户奖励1000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黄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村经济相当薄弱,要培育一个产业还需要上级部门长期关心和支持。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光靠企业是不够的,需要有关业务部搞好中介服务,让企业和农拖得更近。

(三)蚕区建设规划区出现个别农户故意刁难时,当地政府或部门不能及时帮助处理。

五、下步打算

(一)提高对农民兄弟是本产业链一员的认识,在保证企业一定利润空间的同时,尽量让利给蚕农。

(二)继续加大对示范户、重点户的技术,物资上的帮扶,让示范户、重点户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间学校”,不断增强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促进我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第五篇:XX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XX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15.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13.07万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进XX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紧密结合县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七届五次、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为立足点,以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创新农业经营理念,进一步整合现有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做大龙头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一、围绕以农兴工,调优产业结构,打造大农业发展格局。XX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解决好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乡一业、几村一品”的形成。首先,要优化三大区域布局。一是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着重巩固“三子”(果子、莲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推进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比重。二是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以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畜牧业作为新增后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到200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是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培育林业资源,提高笋竹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的效益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其次,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抓好无公害水果和绿色莲子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农业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第三,要大力突破创汇农业。坚持外向型农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绿色食品品牌和原产地注册保护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作用,着重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建莲、速冻鲜莲、孟宗笋系列等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对台农业合作,以应德公司4000亩黄花菜示范项目带动,促进以商招商,吸引台湾资金和技术投入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养鳗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里心、黄坊、溪源等乡(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产量达500吨。第四,要夯实农业生产基地。立足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建好生产基地,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重点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当前,重点是建好七大生产基地。一是果子基地。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基地面积力争达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以上。二是莲子基地。随着文鑫万吨莲系列、鑫达10万吨系列饮品等项目的投产,种植面积2005年要力争达到8万亩以上。三是种子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量5000吨。四是烟叶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确保烟叶收购达6万担以上。五是笋竹基地。高标准建好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建成10个毛竹5000亩生产大村。六是食用菌基地。以茶树菇、竹荪、反季节香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种植突破2000万袋。七是畜禽基地。重点建设万头仔猪基地、百万羽养鹅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二、立足强工促农,做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引进。改变山区县无法发展工业的旧思维模式,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破区位、资金、能源等劣势,在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活动中,通过资源开发、资产重组、技术对接、嫁接改造、租赁经营等形式加快区外资金、技术、设备等引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成长,促进原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当前重点是要通过引进,盘活县猕猴桃厂、胶合板厂等一批老企业。二是加强帮扶。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确定扶持的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至少安排一名处级领导帮扶。每年择优选调10名以上科技人员到龙头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当前,要重点帮助鑫达、文鑫、孟宗加快10万吨“闽江源”绿色饮品系列、万吨莲系列、100万箱笋系列项目实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县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40万元资金作为县级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和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补助和奖励。此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税费减免和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服务,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租赁、购并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壮大自己。三是突出重点。围绕莲子、果子、种子、笋竹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当年产值或营销额在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年上交税收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600户以上,农户从中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带动型”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产业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龙头企业的管理,严格考核、评审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关于县级龙头企业考核评审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新模式,使企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三、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造名优品牌,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是宣传品牌。全县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共有59个,其中获福建名优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2个、绿色食品使用权3个、原产地产品标志3个。要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宣传面;对于已被认定和获奖的“闽江源”、“山雪”、“文鑫”、“孟宗笋”等优质特色名牌农产品,鼓励和扶持企业筹集资金在中央、省级媒体上投放宣传广告,并多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声讯服务、邮政广告等新式宣传手段,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二是创新品牌。大力营造争创品牌氛围,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注册商标、条形码、绿色食品标志权,不断创立新的市级优势品牌、省级著名商标等。今年,要着重做好申报进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前期工作,大力支持孟宗笋制品和猕猴桃汁争创省名优产品,力争莲子、水果、笋制品系列产品中再有2-3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三是保护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统一标识包装,分级包装等;严格产品生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加强对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地产品品牌。四是建好产地市场。以边贸重点县为依托,进一步完善边贸交易市场、莲子专业市场、果子交易市场、种苗交易市场等19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培育2-3个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的闽赣边贸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五是培育营销组织。积极鼓励和扶持地产品销售行业协会、黄花梨协会、莲子协会、食用菌协会、笋竹协会、农副产品信息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加快“农民经纪人”培训并进行资格认证,扩大民间营销队伍规模,充分发挥营销中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要大力培育一批参加人数100人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营销额1000万元以上并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的“带动型”营销龙头中介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协调运作。六是拓展营销方式。一方面,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类农产品订货会、推介会、交易会等,加强上海、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窗口建设,推动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商场,牢牢把握住销售主渠道。另一方面,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以县政府信息中心为基础,开设XX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网站,积极推行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式营销手段,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销售等信息。同时,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帮助龙头企业申报产品自营出口权,在巩固美国、日本、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出口业务,把产品做向海外,走向全球。

四、坚持科技兴农,做优发展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首先,坚持科技兴农。在抓好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农业技术和人员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品种改良。充分利用“福建猕猴桃、梨优良品种选育与基地建设”项目课题和“建莲产业关键配套技术研究”成果,认真做好翠冠早熟梨、建选17号、金魁猕猴桃等新品种及水稻杂交“两系法”的推广工作,着力解决“三子”品种退化、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同时,加大对毛竹山扩鞭垦复改造力度,培育笋竹丰产林;积极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加大畜牧业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果树点花授粉、养蜂授粉、果实套袋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抓产品升级。发挥莲科所、果树研究所、食用菌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作用,对产品的高产优质组织技术攻关,重点抓好与省农大联合开发优质莲种单细胞培育,与省轻工食品研究所联合开发鲜莲保鲜和鲜莲加工技术。抓紧莲叶莲梗成份提取及速溶茶系列产品开发,加快猕猴桃、黄花梨加工储运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及“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签约项目的实施,使产品提档升级。三是抓人才使用。立足乡土人才的培养、贮备,完善留用人才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业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承包或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生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采取借地生“才”、租赁人才、乡情引智等办法,加大“借脑引智”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引进人才、智力的自觉意识,提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保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其次,做优发展环境。着重在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政策方面抓好落实。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职能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处级领导联系龙头企业、部门服务承诺等制度,切实兑现扶持发展政策;创新“一线工作法”,规范干部驻村服务,加快县、乡、村农业“155”服务队伍建设。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水毁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恢复进度,扎实开展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为重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当前,着重做好创建国家生态县、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金溪流域防洪一期工程实施、建泰公路改建、农村道路硬化和金溪工业园区的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出台的简化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土地使用优惠、户口迁移、引资奖励等鼓励项目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土地经营集约化,促进特色农业由分散、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转变。同时,抓住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下载哈密市肉羊发展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密市肉羊发展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

    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作者:孙晓洋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 蚕桑生产曾经是我镇的一项传统副业,从桑园面积到蚕茧产量、总产值、亩产量、亩产......

    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专题材料

    寿光市吉润兔业有限公司情况介绍寿光市吉润兔业有限公司-恒益獭兔专业合作社位于寿光市南环路胡营西1800米,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注册资本500万,现有总资......

    发展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我国仍属于农业国家,要解决21世纪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提高8亿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改变我国农业“弱智”的面貌,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仍属于农业国家,要解决21世纪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提高8亿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改变我国农业“弱智”的面貌,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必要......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