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时间:2019-05-15 06: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第一篇: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作者:孙晓洋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

蚕桑生产曾经是我镇的一项传统副业,从桑园面积到蚕茧产量、总产值、亩产量、亩产值曾一度领先全区,曾经在地方农业经济中占领过主要地位,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我镇桑园面积、产量、产值均急剧下降,蚕桑这个曾经占领农业龙头经济地位的产业几乎陷入绝境。到了二十世纪末,桑园面积濒临灭绝,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精神,我们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镇的实情,在蚕桑重点村培植重点组、重点户,创建蚕业合作社,以茧站加蚕农的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探索和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拟创建的模式为:

一、宣传发动

组建蚕业合作社是我镇蚕桑生产中的新生事物,为让广大干群在思想上认识蚕业合作社,镇组织分管领导、业务负责人,重点村支书、主任及养蚕重点户赴省内养蚕先进县市参观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之后利用媒体和座谈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干群统一认识到创建蚕业合作社是产业化经营道路,是今后蚕桑摆脱困境,进入恢复、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再创辉煌的发展方向。

二、建立机制

蚕业合作社本着人社自愿,合同交售,二次分配,利益共享,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原则,制定蚕业合作章程,细化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责权,确保蚕业合作社的运行有章可行。按照章程建立合作社组织,设立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合作社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代表由社员推荐或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可选连任,每年召开两次社员大会,管委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般由7~9人组成,镇分管领导、农技站长、茧站负责人、重点村村委会主任、养蚕大户,做好以上基础工作后,蚕业合作社就可以召开成立大会了。

三、新建合作社的工作

建立蚕业合作社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一种经济形式,其发展方向是确立以蚕桑为主导产业基础,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它是千变万化的市场,是千家万户的桥梁纽带。蚕业合作社是蚕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和手段,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达到提高蚕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蚕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防止茧丝绸市场不稳定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蚕桑生产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蚕农是否掌握管桑养蚕科学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关键,蚕业合作社要定期给社员进行技术培训,传授规范化的管桑养蚕技术,并发放技术资料,还要定期走村串户,深入桑园、蚕室,做好面对面技术指导,有效地使蚕农管桑养蚕水平有所提高。

五、加大力度,推广实用新技术

蚕桑生产是传统骨干副业,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制约发展,蚕桑生产要上台阶,就要实施农业三大攻尖工程。首先要选择优良桑蚕品种,要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桑树品种,选用优质、好养、抗递性强、产量高的蚕种。其次要以省力化养蚕为重点,依靠科技提高竞争力,要全面推广大棚养蚕技术,努力减少劳动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六、利用产调机遇,培植养蚕大户

蚕桑的产业化离不开蚕桑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所以我镇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宣传蚕桑生产的新机遇,引导农民发展蚕桑。镇政府要出台鼓励政策,凡栽植一定规模桑园的蚕农免费提供桑苗,养蚕达规模的农户免费提供蚕种,并以规模户为示范户,以示范户带动全镇的蚕桑生产。

七、严格考核机制,实行二次分配

对入社农户要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规定,从桑园管理到小蚕共育,桑树摘芯和蔬菜、大蚕期管理及簇中管理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以考核的结果作为二次分配的依据,对合作社管理工作人员也要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是服务和管理工作,考核结果与报酬挂钩。合作社二次分配资金来源于干茧销售利润,鲜茧交售结束后,合作社农户核对售茧卡和发票,根据社员交训蚕茧的质量和平时考核结果分档确定分配标准,分配金额张榜公布,召开现场大会,当场兑现到社员手中,从而提高蚕农管好桑、养好蚕的积极性。

八、创建蚕业合作社产生的效果

新建的蚕业合作社是我镇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蚕桑生产经营机制的一个创新举措,蚕业合作社的建立可以较好地解决蚕农与茧站的利益分配,蚕农与茧站实行约期交售,缓解收购高峰期磅口和仪检的压力,使蚕农待售时间短,前场矛盾减少,杜绝了“人情茧”、“毛脚茧”、“潮茧”,使社员自觉抵制违章收购,这样,既能保护蚕茧资源,又能保住蚕茧质量,促进了收购秩序的稳定,使蚕农与茧站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蚕农的收入有了较大的增加,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

第二篇:我镇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

文章标题:我镇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

__镇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__镇党委、政府为认真贯彻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

落实我县农业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思路,以2007年我镇农村工作“三篇文章”中的“突出重点”为核心,把蚕桑产业化发展作为全年工作的“第一要务”。镇党委、政府于4月4号上午在和平村二组召开了镇村组干部和蚕桑育苗大户参加的2007年蚕桑生产动员誓师会和育苗现场会,会上全面安排部署了我镇蚕桑生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规划建制、措施办法、体制机制和保障手段,并与各村签订了蚕桑生产目标责任书,详细讲解当前蚕桑生产关键基础性工作即当前桑树育苗的环节、技术、和管护责任,会议研究制定出以铁的纪律、铁的制度、铁的措施强力推进2007年蚕桑产业化发展战略,正式打响了我镇恢复性发展蚕桑生产的第一枪。为确保本蚕桑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该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一、宣传发动引导,促干群认识到位

为确保全镇栽桑养蚕工作顺利开展,消除群众对丢掉该产业多年后的一些顾虑,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当前蚕桑生产的战略机遇和市场前境,宣传县上的优惠鼓励政策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使相关政策、市场信息、科技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二、规划育苗落实,促发展任务到位

我们根据各村地形、地貌、土质及水利条件,普查落实各村有栽桑养蚕潜力和经验的栽养能手,实行区域布局和以点带面。2007年我镇蚕桑育苗任务27亩,新栽1500亩,其中一步成园1000亩,要求各村要有50亩的示范片一个,各组要有10亩以上的示范片1个,培养业主大户12户。要全面完成发展任务,狠抓育苗是关键。我们通过镇上的育苗现场会,要求各村层层分阶段召开现场会,技术员实地指导,育苗中实行精细化育苗,目前已签订育苗协议23户,已育19亩,全部采用方格和肥团育苗,保证12号前育苗工作全部结束。政府对育苗成功与否提出各村要坚持做到“育得下、管得好、能保栽、选准育苗户是关键”的指导要求,并从13号开始逐块丈量考核到田地块。为确保育苗质量和效果,技术员随时负责技术指导,保证栽植时有壮苗。

三、大户业主带动,促示范推广到位

一是所有领导都分别各抓一片,在同坝、安山、友爱、和平、高山等村打造蚕桑生产一步成园示范片,主动引进示范片经营业主,切实为他们服好务,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具体问题。二是提早着手普查统计过去的栽桑养蚕大户,以他们为带动,积极培育业主典型,并制定一系列的大户业主优惠鼓励扶持政策。三是村组党员干部必需示范带头,栽植桑树要在3亩以上。

四、“公司 技术”保障,促预期收益到位

根据县松林公司承诺,我们大力推广“公司 业主(农户)基地”的产业链发展经营模式,并逐步建立蚕桑生产专业协会来指导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由松林公司作后盾,对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对栽桑养蚕提供全程技术跟踪服务,要求各村栽桑要做到相对集中成片,栽植规格主要以密植桑为主,每亩在1500—2000株,一步成园全部栽植密植桑。经营方式上以业主大户示范、分户经营或栽养分离等多种形式,在桑树栽植上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栽得下、保得住、能见效、合理规划建制是关键”的指导要求。

五、严格目标管理,促逗硬考核到位

在年初目标责任书中镇党委、政府拿出350分的分值单项考核各村蚕桑生产,按照育苗、栽桑、田管、发种、产茧等各环节实行阶段性量化考核打分,实行村组干部误工报酬全额与目标考核分值挂钩,镇干部政策性补贴和奖金与挂联村的蚕桑产业发展任务全额考核,并与干部的管理、考核、奖惩、选拔、任用挂钩,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效果较差的村组和干部要进行及时通报处理,对成绩突出的前三个村及镇村干部将进行大力表彰奖励。

在恢复性发展蚕桑产业工作中,政府要着力解决蚕桑发展进程中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排解产业发展障碍,要求利用农业项目、财政民政资金、产业政策以及“一事一议”等多种有效手段来支持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土地合理流转的有效机制,走土地集中经营的业主大户之路。目前镇村组各级干部对蚕桑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士气高涨,斗志昴扬,决心抓住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倾斜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以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按照“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三用心”活动要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找项目,相信一定能把蚕桑产业恢复到昔日的最好水平,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的目标也就一定能实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企业发展情况】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红军四渡赤水河畔川南名镇二郎镇,与国酒茅台,中国名酒郎酒共享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资源。公司成立于1980年,2007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组建为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建设成为一个集酱香、浓香、五粮兼香型白酒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古蔺县继郎酒、仙潭之后的第三大酱酒生产酒类企业。

公司(二郎)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拥有资产1.96亿元,年产白酒4000余吨,其中酱香型白酒2000余吨,浓香型及五粮型白酒2000余吨;(永乐酱酒园区)为积极响应四川省“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助推中国美酒之乡古蔺县的开发进程,扩大红军杯酒业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目前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2010年投资在永乐镇酱酒工业园区征地200余亩,分两期就本企业的产能、安全、技术、设备、环保等方面的需要分两期进行扩能改造,争取公司年产量达到10000余吨生产能力。

【原料生产基地情况】

为助推泸州酒业发展,加大力度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我公司已申报成功由县政府农业部门组织建立的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本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小麦生产基地6万亩,高粱生产基地3万亩,确保了我们企业的原材料质量,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产品质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情况】

我们企业实行“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互动能力,引导农民调优粮食结构,种植市场适销的高粱产品,极大地提高了高粱的商品率,集中连片订单种植,实现规模效益,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情况】

我公司通过合约确定农户为原料生产户,速度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了加工原料供给,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五统方式。对加工原料实行定价收购,通过定价保障农民利益,我们对加工原料实行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低迷时保护农民利益,从而实现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我们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保障了生产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当订单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按订单价格收购,当订单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企业就按市场价格收购,使农民即有了最低保障又得到即得利益,大大

提高了粮食订单的履约率。我公司发展的9万亩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了农户约7万户,使得农户增收3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就业率。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我公司一直坚持“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打造品牌、服务客户”的方针,生产上紧紧围绕质量为中心工作。

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公司加大了对安全方面的考核力度;加大了对违规违章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现场开取“违规罚款单”制度;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班组,做到了领导强化,任务细化,措施硬化,工作深化,促进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我们把安全工作切实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每个车间设臵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奖惩与安全责任人的考核结果直接挂勾,凡是安全工作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参加年终个人评先,安全责任的落实保障了本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生产上我们坚持进行了每月三至四次的安全检查,对安全生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整改,提高了各部门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的预防风险,消除隐患,确保了安全形势稳定。

公司始终坚持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体系,注重管理团队的优化培育,管理能力的训练。科学的管理体系,优秀的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为红军杯酒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业态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经营管理保障。努力营造有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公司的整个制度体系得到进一

步健全完善,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制约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8月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过制度的强力推行,员工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护环境情况】

为保护环境,我公司永乐酱酒基地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储存量1200立方米,处理量5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投资2000万元建设完成了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并且具有清洁燃煤技术的2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

【社会公益】

红军杯酒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多年来先后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600余人就业,永乐建成以后将解决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供应酒糟和曲草给当地养牛场,扶助了农民致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帮扶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等各类弱势群体,支持贫困学生上学,捐助栋梁工程,救济冰雪、地震灾区等公益事业中共计捐款80余万元。

【存在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我们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二、产业的链条不长,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

三、龙头企业资金,仍然紧张,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编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为此我公司建议:

一、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

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要在继续落实对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贴息等政策的同时,尽快研究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增加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二、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

目前,金融部门都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专门政策,并安排了专门的扶持资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还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要积极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运作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化经营的合力。

三、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开展合作,创新研发的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龙头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予加大。

四、搭建形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基地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深入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贯机制

现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在规范定单形式,稳定合同形式,鼓励合作与服从形式的同时,对那些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5月15日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座落于黄平县新州西门口,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在册职工119人,现有2400绪自动缫丝生产设备四套,复摇机四组,质检设备一套,剥、选、煮设备一套,年生产能力为:加工桑蚕干茧400吨,年生产4A级以上的生丝120吨。

企业前身为黄平县缫丝厂,黄平县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2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广西省柳州汇利丰有限公司到黄平成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公司租用原黄平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生活设备,通过注入投改资金和流动资金,改善生产经营理念,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使企业逐年不断发展壮大,现已花80万元从浙江引进最新生产设备两套,自动制棉机的设备两套,它是全省唯一的大型缫丝生产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元,属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法人韦汇丰,总资产3500万元,固定资产规模1800万元,流动资产1700万元。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00多万元,销售收入6500万元,利润收入达280多万元。

二、生产经营现状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汇丰,具有较高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他在贵州、广西仍至全国,茧丝行业中,都具有盛名。他对公司内部管理日趋完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加上企业利用当地水、电、煤人工较发达地区便宜,企业法人来源于丝绸大省,具有较广的销售渠道和丰富营销经验两大优势,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蒸蒸日上,一跃成为近年来全省第一的、唯一的缫丝生产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公司自2008年5月份在黄平注资以来,积极配合黄平的蚕茧收购工作,特别是国际金额危机后茧丝绸行业一直走亏本道路,但是,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还按照蚕茧收购全同的保护价每公斤18元的统茧在进行收购。这样,没有影响我县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反而还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黄平县汇利茧丝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原料为桑蚕茧,生产一吨生丝需鲜蚕茧8.75吨,按现行市场价算每生产一吨生丝要付给蚕农茧子收购款17.5万元。企业属于典型的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企业收购鲜蚕茧46吨,付收购款828万元。使农民从中受益,虽然黄平县及周边地区蚕茧原料严重不足,而

有大部分是从广西等地调进,但企业的带动使黄平的茧价从原来的4-5元/斤提高到9-12元/斤,使农民得到了实惠,黄平县的桑蚕生产开始走出低谷,焕发生机,截止2009年底全县现有桑园12300亩。2009年共计发放蚕种4500张,已收鲜茧64吨,付收购资金1280000元,带动9820户参与种桑养蚕,一些种桑养蚕专业户、专业村、寨正在掘起。如旧州的波洞村的波洞组有50户,50户全部都是种桑养蚕户,09年种桑养蚕户均收入达4400元,么罗组共有23户,有18户是种桑养蚕户,户均收入4800元,种桑养蚕收入最高的是杨再军,蚕收入是23000多元。

(二)积极探讨产业化经营模式

1、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配合机关部门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力度,做好产业“龙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实行蚕农贷款政府贴息。每交售一公斤鲜茧给予6.00元补贴。共育户每共育1张财政补助 6.00 元。政府还安排50万元作为桑蚕产业发展风险基金。

2、企业通过以物放货形式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即:企业通过签合同的形式先偿为困难蚕农提供蚕种、蚕药、蚕具及桑园管护的肥料等生产物资,待蚕农交售茧子时再从蚕茧收购款中扣抵,解决部分蚕农没有生产投放的困难,从而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3、企业为了蚕农的利益最大化。在2010年在广西聘请5名优秀的技术员来黄平做技术指导。通过引进优良的蚕种,推广“小蚕共育”、“加温饲养”、“消毒防病”等养蚕新技术,让蚕农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一是做给农民看,二是带着农民干,以促进黄平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明析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农民增收大幅提高。公司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制,即公司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承诺实行保护价收购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010至2012年这三年的保底价均为20元/公斤。如市场价高于20元/公斤,就按市场价收购。如市场价低于20元/斤,就按保底价20元/公斤进行收购。并由县桑蚕忆作监督机关,从而打消了蚕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和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了我县的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四)专业村寨与示范点的幅射带动作用

公司在农业产业就经营的参与中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主要体现在桑蚕产业村寨和示范点。

一是利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35万元,自筹20万元,分别在旧州的波洞、重安的黄金村、野洞河乡的桑场建立定点基地三个,新建桑园500亩,参与农户89户,在谷陇的岩门寺村,一碗水的董院村管护老桑园1000亩,公司派专

人汇同县桑蚕局对基地进行技术上、物资上的重点持,通过推广“小蚕共育”、“消毒防病”、“添食防病治病”等实用技术和免费提供方格簇,补助重点户修建养蚕大棚等措施,使基地建设已见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据统计,参与基地建设农户养蚕收入户均在5000左右户,均税收3000元以上,至少带动了1000多户周边群众参与到种桑养蚕业中来。

(五)公司通过示范点的技术帮扶,提高单产,和亩产值。公司从广西聘请了三名技术员来负责各个乡镇的示范点的技术指导,每个示范点参与户数是10户,这130个示范户中均张种收入达950元,亩产值均达2300元以上。户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09年带动1113户来参与种桑养蚕,新种桑面积达3500多亩。公司还对优秀示范户实奖励,对亩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几个示范户,每户奖励1000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黄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村经济相当薄弱,要培育一个产业还需要上级部门长期关心和支持。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光靠企业是不够的,需要有关业务部搞好中介服务,让企业和农拖得更近。

(三)蚕区建设规划区出现个别农户故意刁难时,当地政府或部门不能及时帮助处理。

五、下步打算

(一)提高对农民兄弟是本产业链一员的认识,在保证企业一定利润空间的同时,尽量让利给蚕农。

(二)继续加大对示范户、重点户的技术,物资上的帮扶,让示范户、重点户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间学校”,不断增强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促进我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

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14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2014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六)订单农业开始起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企业与农户的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有所紧密,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契约、合同方式,采取保护价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我省今年粮食市场化改革之后,订单农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一大新亮点。据统计,全省粮食、经济作物订单面积达到531.3万亩,总量252.75万吨;畜牧业生猪订单184.3万头,家禽订单1670万羽。如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承诺,对全省种植的“双低”油菜籽,按每50公斤到厂价95元保护价收购,并通过乡镇、村经济合作社、农民等多种形式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共发展订单农业基地118万亩,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双低”油菜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难点。

一是总体规模小。经过近年发展,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与其它行业、兄弟省份相比还相对落后,与经济发达省份不相符。受自然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全省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十多家,至今还没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也仅有三家。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科技进步与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随着加入wto日趋临近,农业产业、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省企业如何应对、增强竞争能力应引起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二是加工能力弱。适宜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少,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相对薄弱。以柑桔为例,全省柑桔总产量达200万吨左右,但经过加工的仅17万吨,占7%,与世界柑桔鲜果与加工比例的65∶35相比,差距很大。加工环节薄弱,不仅限制了对初级农产品的消化吸收,同时也造成了农业产业链不长,难以实现拉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和加工增值。初级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成本高。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主体分散,力量不集中,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份额的知名品牌更少。

三是利益联结松。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3/4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普遍存在订单好下,兑现难问题,纠纷较多,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是政策到位难。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诸多部门,一些地方、部门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现有的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虽好,但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如税收、信贷、绿色通道等,落实起来更加难。二是一些政策本身存在不科学性,如很多扶持政策往往限定特定的对象,忽视面上情况。三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环节税赋过高,粗、精加工标准界定不清,税率设定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进程不快。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化组织的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按照大发展、大提高的思路,着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坚持以发展效益农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

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建立生产基地,能够带动农户,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根据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及建立基地情况进行扶持,逐步把目前由政府和部门建的示范基地转变成在政府规划引导下由龙头企业作为运作主体实施的农产品基地。省重点扶持50家带动农户1万户、建立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与当地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县要对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产品有特色,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二是把培育、催生农业龙头企业与“扶强、扶优、扶大、扶特”结合起来。鼓励国有企业、工商业主、个私经济等多种成份通过多种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推广万向集团通过控股临安人长久投资开发农业的经验,引导有品牌、有实力的知名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如蛙哈哈、旺旺食品、农夫山泉等。

四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应对我国加入wto,引导同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商会、协会等途径组建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今年开展以蜂产品、茶叶、出口蔬菜加工经营为主的行业协会试点工作。重点在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要在用人制度、产品品牌、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今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领导轮训一遍。

五是对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每年根据考核评价指标,对建立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十佳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对确已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取消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是统一规划,加强立项管理。逐步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产销结合、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农村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如台州、衢州、金华的果品市场,庆元、磐安的食用菌市场,舟山、象山、温州的海产品市场,新昌的茶叶市场、嘉兴的仔猪市场等。

二是要扶持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支持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管理系统,提高交易和管理效率。鼓励探索竞价拍卖、直供配送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引导优质、有品牌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发挥市场的信息发布窗口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系统,为农民、经营户、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三是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以果菜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在加强农业产前、产中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产后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确保居民吃上安全、卫生的农产品。

四是加强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以市场为依托,通过组建农产品贩销户行业协会的途径,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贩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以市场为中介,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牵头与大中城市市场建立业务关系等多种途径,扩大当地农产品对外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制定制度,加强规范,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首先要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条件。从我省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会员,会员数一般在5人以上。二是要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三是要有一定的经营基础,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等生产经营和服务要素。

其次要制定示范章程,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组织建设。示范《章程》应包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性质、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活动范围;会员的资格和会员的权利、义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股金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方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分配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变更、解散、清算等规定。

其三要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和确认部门,形成统一指导、多部门多形式兴办的格局,改变目前的多部门指导和确认混乱的状况。社团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由民政部门登记,专业合作社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确认后如需开展经营活动,应当允许进行工商登记。

其四要抓紧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办法,通过法规或规章形式,使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议省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除财政支持外,要明确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输社员的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免缴过路、过桥费。在用地、用水、用电方面要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四)努力提高产业化科技水平

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以省级五大种子种苗工程为龙头,加大新品种研究开发、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 品质,发展名特优新稀农产品。二是要加快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农业 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试验和示范的窗口及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三是加强农产品质 量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逐步把 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重点加强省级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建 设,逐步在全省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逐步把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成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生力军,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实行 产学研结合。五是鼓励农技人员、科研单位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重点培训50万户农业专业大户。六是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抓好“一库二网”建设,即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农业产业化信息网、农产品市场信息网建设。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针对我国加入wto的现状,着重发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是进一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外良种、技术、设备、资金、人才及经营管理经验,吸引国外客商到我省建基地、兴办加工企业,改造和提升我省的传统产业,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二是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比例,尽快改进我省加工、贮存、保鲜、包装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出口机制,重点扶持和发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出口产业。三是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营出口,建立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基地,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有条件的龙头组织到省外和跨国经营,开发农产品原料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通过国际性的农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加大我省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使我省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六)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一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户与企业之间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由企业提供销路,农户按订单发展生产,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最低保护价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二是鼓励和提倡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方向发展。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吸收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形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根据wto的有关规则,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扶持。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1)针对农产品季节性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缺的现状,建议每年召开银企座谈会,由各银行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确定授信额度。(2)对具备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安排发行债券,优先推荐股票上市。

四是建立风险基金及组建担保公司。(1)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允许按订单额度的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基金,在税前列支,用于抵御发展订单农业承受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资金来源让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省政府重点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2)鉴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建议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通过政府出一点,企业筹一点,运作公司拿一点组建担保公司,重点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五是开通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社运输本组织主营的农产品,常年开通“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过桥、过隧道费。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对我省生产的柑桔、西瓜、杨梅、草莓等不耐贮存的大宗鲜活农产品,按照上市季节开通“绿色通道”,除防疫检疫外禁止对农产品运销设卡检查收费,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畅通。

六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考核。农业产业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度大,涉及部门多。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和职能机构,各地要明确职责,加快落实。要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目标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对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要进行督查,确保及时落实到位,产生效益。省级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给予奖励。各级要加快制订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特别是县(市)按“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实施办法”的方式,扎扎实实抓落实。

下载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仍属于农业国家,要解决21世纪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提高8亿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改变我国农业“弱智”的面貌,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必要......

    发展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我国仍属于农业国家,要解决21世纪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提高8亿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改变我国农业“弱智”的面貌,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大全五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汇报 我公司全名为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恩施炜丰富硒茶叶有限公司,是县人民政府的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经营 浏览次数:112 发布时间:2012-12-21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夯实农业基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25 来源:《求是》期号:2006.2作者:林炎志 一、遵循发展规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吉林省是国家重点......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精选范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