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寺庙消防安全现状
浅析寺庙消防安全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寺庙对外开放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已成为人们观光、朝佛的胜地,在寺庙内开展佛事活动已成为经常,为此,寺庙以成为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有可能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还会在群众中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寺庙的消防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形势还不容乐观。做好寺庙的消防安全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为此,我们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寺庙的消防工作。
一、寺庙消防安全现状
1、寺庙建筑耐火等级低,易、可燃物多。由于寺庙建筑的修建年代非常早,大多为土木或石木结构,其梁、板、柱、屋架、地面、隔墙等主要构件都是木料,耐火极限都非常低,加之寺庙内有大量的唐卡、经幡、幔帐、哈达等都是易燃织物,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和火势的蔓延扩大,给扑救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寺庙建筑的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布局不合理。由于僧尼的吃、住及佛事活动的需要,寺庙内有大量的殿堂、经堂、僧舍等建筑,而这些建筑的修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布局,多数为成片修建,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着火,势必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多数殿堂跨度大、空间大且高位窗口多,火灾情况下,易形成“烟囱效应”,僧舍虽多为单层,但楼层低矮、门窗洞口小,易形成闷燃,不利于扑救。
3、用火、用电频繁,电气线路陈旧老化。寺庙内的用火主要是僧尼们的生活用火和宗教用火,僧尼们在自己的僧舍内用柴禾、牛粪、煤油、液化气等烧火煮饭,方式繁多;多数寺庙的经堂、殿堂内都点有数
十、数百甚至上千盏长明灯,这些灯又距佛像及佛像上的哈达和其它易燃织物非常近;僧人及游客随处烧香的现象也很普遍。用电主要是电器及照明之用,多数寺庙的电气线路为自行敷设且年代很早,有的是建寺以来从未更换过,线路陈旧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私拉乱接、接头裸露现象十分突出,线路犹如蜘蛛网,有的还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且靠近可燃物。尤为严重的是寺庙对用火用电缺乏严格的管理,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4、主管部门多,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据调查,寺庙普遍存在行政管理归口不统一的问题,有的属宗教部门管、有的属文物部门管、有的属统战部门管,形式多样,还有的根本无人管,尤其是这些主管部门对寺庙的消防工作职责不明确。这种多头管理,职能交叉,使寺庙的消防安全管理从源头上就出现无人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寺庙内部,有的设有寺管会,有的没有,而这些机构它又不具备法律责任主体资格,不易确定它的法律责任及义务,导致寺庙内部消防安全制度、措施不落实,管理松懈,加之,寺庙消防安全意识淡漠,容易引发火灾。
二、寺庙消防安全对策
1、加强政府领导,部门管理,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应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藏区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建小康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寺庙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部门实行归口管理,避免多头管其实无人管的现象,并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指导和管理。寺庙内部成立专门的消防组织机构,尤其是义务消防组织,负责寺庙消防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防火措施,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为此,笔者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关的一些地方性法规,如寺庙消防安全管理方法等,使寺庙的消防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着力提高寺庙建筑的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低是寺庙最大的火灾隐患之一,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宣传动员、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寺庙对其建筑结构进行改造,特别是对主要沉重构件采用砖混、钢筋混凝土材料,对采用的木材、装饰织物等易可、燃材料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提高其耐火极限,防止在火灾情况下,火势迅速蔓延和在短时间内出现房屋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3、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禁止在寺庙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在非规定区域内点灯、烧香、烧纸等动用明火,在规定区域内要有专人守护,在僧舍内严禁堆放柴草,必须严格火源管理,做到人走火灭。用电安全方面必须严格按着国家有关规程进行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严禁私拉乱接,对陈旧老化的线路必须立即进行改造,严禁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用电设备,照明灯具应与可燃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用电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
4、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由于大部分寺庙都远离城镇、远离公安消防队,火灾扑救只有立足于自救,因此,各寺庙要立足实际,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沙、水缸、水桶等设施,有市政给水的地方还应安装消火栓系统,没有市镇给水的地方应修建消防水池、配置消防手抬泵等设施,同时,笔者认为,一些价值高、影响大的大、中型寺庙还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提高寺庙火灾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5、加强消防宣传、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是做好寺庙消防工作的关键,藏区要把“四进”工作拓展为“五进”即要针对寺庙特点和实际,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灭火基本知识带进寺庙,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僧尼遵守消防法规的自觉性,同时,要定期组织开展寺庙义务消防组织的灭火演练,不断增强自防自救的能力。
第二篇:宗教寺庙消防安全
宗教寺庙消防安全
一、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形势
我国是一个宗教自由,多种宗教共存的国家,宗教信仰在我国文化长河中拥有极其丰富深远的历史传承与沿袭,这种传承与沿袭决定了宗教信仰在我国各地分布的广泛性、普遍性与多样性,而宗教场所,作为一种心灵信仰与精神世界的寄托,同样的,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宗教场所消防安全问题。随着宗教寺庙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宗教寺庙已成为人们观光、朝佛的胜地,在寺庙内开展佛事活动已成为经常,因此,寺庙已成为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有可能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势必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寺庙的消防安全还存在许多问题,形势还不容乐观。做好寺庙的消防安全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为此,我们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寺庙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宗教寺庙火灾事故
2005年12月7日上午,温州市瓯海区吹台山上的无量寺发生火灾,造成寺内一座建筑被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寺内存放的200多吨蜡烛被引燃,消防人员于下午4时许才将大火扑灭。据介绍,火灾是由寺内一对点着的蜡烛引发的。
2007年8月13日,镇江京口区谏壁镇李华村东侧的“龙兴禅寺”发生火灾,大殿屋顶(木结构)及殿内三尊塑像均烧毁,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推断,火灾可能系电气线路故障所致。
2005年4月5日,韩国襄阳一座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古寺庙发生火灾,大火蔓延到邻近的民居,1800多名居民被迫疏散。此次大火将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古寺庙毁于一旦,所幸未出现人员伤亡。据调查,此次火灾原因可能是由于游客用火不慎引发的。
总结宗教寺庙火灾特点:损失大,影响深,易造成恶性亡人事件。
三、宗教寺庙类建筑的特点:
1.建筑耐火等级低,燃烧条件丰富
宗教寺庙大多数修建年代长久,多为砖木甚至土木结构体系。其梁、板、柱、屋架、地面、隔墙等主要构件都是木料,耐火极限都非常低,加之寺庙内有大量的唐卡、经幡、幔帐、哈达等可燃装饰品,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和火势的蔓延扩大,给扑救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严重不足
由于寺庙在建设之前没有经过科学周密的统一规划设计与总体布局,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多数为成片区建设,建筑之间紧密相连,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无防火隔区,一旦有火灾发生,很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并且多数殿堂跨度大、空间大且高位窗口多,火灾情况下,易形成“烟囱效应”,僧舍虽多为单层,但楼层低矮、门窗洞口小,易形成闷燃,不利于扑救。
同时,大多数寺庙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消防部队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火场,在初起阶段对火灾进行有效扑救;并且寺庙内建筑布局没有考虑到诸如消防车等现代消防装备的应用,预留消防通道狭窄,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灭火战斗难以有效展开。
3.用火用电频繁且不规范,电气线路陈旧老化
寺庙内普遍存在“四多”现象,即
1、使用明火多;
2、电气线路多;
3、可燃物品多;
4、寺庙老人多。
寺庙内的用火主要是僧尼们的生活用火和宗教用火,僧尼们在自己的僧舍内用柴禾、牛粪、煤油、液化气等烧火煮饭,方式繁多;多数寺庙的经堂、殿堂内都点有数
十、数百甚至上千盏长明灯,这些灯又距佛像及佛像上的哈达和其它易燃织物非常近;僧人及游客随处烧香的现象也很普遍。用电主要是电器及照明之用,多数寺庙的电气线路为自行铺设且年代很早,有的是建寺以来从未更换过,线路陈旧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私拉乱接、接头裸露现象十分突出,线路犹如蜘蛛网,有的还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且靠近可燃物。尤为严重的是寺庙对用火用电缺乏严格的管理规定,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4.人员流动大,管理缺乏
寺庙游客人流量大且不易管理,部分游客消防安全意识淡泊,未对消防安全形成足够重视,普遍存在着不在规定位置燃香祭拜,随地乱扔烟头等陋习,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部分管理人员的宗教意识形态与现代消防安全要求冲突不断,譬如在消防安全提示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的设置上,责任落实不到位。
5.相关主管部门多,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
寺庙普遍存在行政管理归口不统一的问题,有的属宗教部门管,有的属文物部门管,有的属统战部门管,形式多样,还有的无人管辖,尤其是这些主管部门对寺庙的消防工作职责不明确。这种多头管理,职能交叉,使寺庙的消防安全管理从源头上就出现无人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寺庙内部,有的设有寺管会,有的没有,而这些机构它又不具备法律责任主体资格,不易确定它的法律责任及义务,导致寺庙内部消防安全制度、措施不落实,管理松懈。
四、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对策与举措
1.加强政府领导,部门管理,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对宗教寺庙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文化部、公安部颁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明确古建筑的消防工作负责单位,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指导和管理,民间民族宗教组织积极协调、组织、参与寺庙的消防管理工作。
2.着力提高寺庙建筑的耐火等级,消除隐患。
耐火等级低是寺庙最大的火灾隐患之一,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宣传动员、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寺庙对其建筑结构进行改造,特别是对主要沉重构件采用砖混、钢筋混凝土材料,对采用的木材、装饰织物等易可、燃材料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提高其耐火极限,防止在火灾情况下,火势迅速蔓延和在短时间内出现房屋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3.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禁止在寺庙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在非规定区域内点灯、烧香、烧纸等动用明火,在规定区域内要有专人守护,在僧舍内严禁堆放柴草,必须严格火源管理,做到人走火灭。周围有树林、草木的寺庙周围应设置防火隔离带。寺庙内禁止悬挂帐幔、伞盖等易燃织物。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
用电安全方面必须严格按着国家有关规程进行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严禁私拉乱接,对陈旧老化的线路必须立即进行改造,严禁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用电设备,照明灯具应与可燃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用电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
4.加强消防培训,建立更全面的寺庙防火安全规范。
由于大部分寺庙都远离城镇、远离公安消防队,火灾扑救宜立足于自救,因此,各寺庙要立足实际,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沙、水缸、水桶等设消防施设备,有市政给水的地方还应安装消火栓系统,没有市镇给水的地方应修建消防水池、配置消防手抬泵等设施。另外,应建立专职消防队,实地进行火灾预案演练。
5.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建立消防宣传长效机制。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火宣传教育,通过火灾避险演习等各种方式增强寺庙内外居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第三篇:社区消防安全现状
中小型城市的社区建设受到资金和观念的限制,火灾隐患存在严重,并且整改难度大,具体表现有建筑物耐火等级低、缺少消防水源、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电气火灾隐患突出、“三合一”场所普遍存在、非法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现象突出、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突出和老龄化问题严重等方面。做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社区消防建设投入,从源头抓起,搞好消防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而且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搞好协调,根据消防监督“三级制”原则,派出所要具体抓管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消防安全职责,住宅小区要明确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立章建制,使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关键词】中小型城市;社区消防;火灾隐患;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人们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却相对滞后,集中表观在社区建设比较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城市,由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与观念的限制,火灾隐患存在严重,,并且整改难度大。近年来,城市社区火灾、居民家庭火灾起数及伤亡人数明显增多,火灾形势十分严峻,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中小型城市仍占我国城市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做好这些城市的社区消防工作已迫在眉睫。
二、社区内火灾隐患的集中表观
社区内火灾隐患分布较广,在建筑结构、防火间距、消防水源、消防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集中表现有: 一是建筑物耐火等级低。社区内存在着大量的砖木结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它们的耐火等级都很低,尤其是一些以木柱承重的建筑物,梁和柱的耐火极限只有30分钟,耐火等级只能达到四级,一旦发生火灾,不但燃烧迅速、倒塌快,而且对毗邻建筑的威胁也很。
二是缺少消防水源,特别是北方城市一些中小型城市的社区表现突出。有的是根本没有消防水源,有的是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市政消火栓被圈占或埋压,有的则是虽然有水源,但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缺少取水设施,无法为消防所用。
三是缺少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由于缺少统一管理,社区内的建筑随意性非常大。旧建筑群中,建筑物之间没有任何防火间距,人们在消防通道或回车场搭建棚户、摆摊设点、堆放车辆和废旧物,甚至在道路上增设“挡车柱”, 不仅影响安全疏散和消防车通行,还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后果。新建的住宅小区由于处于黄金地带,开发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减防火间距,在消防通道上种植大型树木、塔建各种构筑物,严重影响了安全疏散与火灾扑救。
四是电气火灾隐患突出。社区内虽然进行了“两网”改造,但居民家中的电线老化严重。加之家用电器使用率增多,乱接乱拉电线的现象日益普遍,遇到用电高峰期,电压降低,电流过大,电路超负荷运行,极易造成过载而引发火灾。
五是“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普遍存在。随着经济发展和下岗工人增加, 大批私营个体和工商企业进入社区,进入居民家中,使社区出现了大量集生产、储存、生活于一体的“三合一”场所,这些场所不但火灾隐患多,危险性大、而且十分隐蔽,给社区的消防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六是非法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现象突出。社区内许多液化气供应点、油墨厂、印刷厂、皮革制造及木器加工厂的仓库内放着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有的甚至存在在居民家中,既没有专人看护,也没有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火灾隐患极为严重。另外还有日前广为盛行的涮锅城,不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数量多、分散广,而且人员密集,流动快,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七是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突出。社区内的公共娱乐场所大都设置在人员密集地带,特别是一些小型网吧、录像厅、歌舞厅,完全附设在居民住宅区内,虽然方便了群众,但却存在着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例如安全出口数量不够、疏散通道不畅、缺少疏散指示标志及防排烟设施等,加之许多场所在夜间营业时,完全封锁安全出口,使得人员根本无法疏散。
八是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滞后,住宅火灾增多。由于以前的消防工作偏重于工矿企业等重点单位,消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抓住保卫部门或有关责任部门。对社区的消防工作比较薄弱,消防投入也相对很少,致使社区的消防工作出现滞后。据统计近几年单位火灾在下降,居民火灾在上升;厂房火灾下降,住房火灾上升。近几年,虽然消防部门通过实施消防警务区、落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等措施,不断扩大了消防监督管理覆盖面,但由于警力有限,面对众多的社会单位和社区居户,仅仅依靠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有更多的警力,也不可能把消防工作做到每家每户。
三、社区火灾隐患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一是建国初期至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低,加之受建筑材料及建筑理念的限制,便保留了大量原有的木结构建筑,并兴建了大批砖木结构,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型市尤为普遍。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区道路不断拓宽,但由于资金及观念的限制,市政消防设施,如消防管网、室外消火栓、消防通道等无论是设置范围还是设置位置,都已无法满足要求。
(二)人为原因。一是领导不重视。很多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在城市规划及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或是追求工程进度,或是节省资金投入,完成忽视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少将建立城市消防队(站)、保持防火间距、设置消防通道和配备消防设施纳入总体规划及建设之中,导致了很多先天性的、整改难度极大的火灾隐患的形成。二是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首先是根本不知道要注意防火,对其进行危险操作的后果缺少基本认识;其次是为了经济利益铤而走险,或是不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或是擅自降低材料耐火等级,或是雇用非专业人员进行危险品操作,或是建设“三合一”场所;还有的人侥幸心理严重,认为不会发生火灾,为了防盗和便于管理,封堵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三)制度原因。一是奖惩制度不到位。消防安全追究制度坚持终身制原则,一旦发生问题,无论你目前是否在职在岗,都将坚决予以追究。但目前几乎没人受到过此类惩罚,并不是消防工作做得好,而是奖惩落实不到位,因此也就滋生了很多干部得过且过的想法。二是宣传制度不健全。宣传是调动全社会参与消防、关心消防以及开展消防工作的关键,而且重在经常性和全面性的开展,但我们目前只是在发生重特大火灾、颁布新消防法规、消防站开放以及“119”期间才搞一些阶段性的宣传教育,而且参加的人员非常有限,根本达不到宣传消防、扫除“消防文盲”的目的。三是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管理制度混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是不明确,或是流于形式,致使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调动不起来,消防工作开展不下去。
四、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中小型城市的社区消防工作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的甚至是空白,因此必须制定出符合中小型城市实际的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社区消防投入。一是以社区为平台,建立社区消防建设保障基金;二是政府设立社区消防建设扶持资金。具体做法是:一方面由政府设立的社区消防建设扶持资金中支持一部分,主要用于社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由社区消防重点单位和对消防工作重视、支持的单位、企业、个体工商户捐赠一部分;三是社区居民集资一部分;四是社区自筹一部分;五是消防部门与消防器材厂家照顾一部分等办法,确保社区消防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从源头抓起,首先是搞好消防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避免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零敲碎打、朝令夕改、名自为政等弊端,必须科学、有效地抓好城市消防规划这个源头和龙头工程,并严格组织实施,促进社区从一开始建立就具备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其次是政府要充分重视,搞好公安、消防、社会综合治理、民政、工商及城建等部门的协调工作,督促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靠城市社区整体力量,坚持以人为本,以物为基,共驻共建,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城市社区消防工作。
(三)根据消防监督“三级制”原则,派出所要具体抓管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特别是消防通道与消防水源建设、外来人口管理、“三合一”场所整顿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治理等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兼)职防火干部和片警熟悉社区基本情况及“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特点,帮助指导社区建立消防安全制度,完善消防监督档案,处置辖区内有关消防安全的举报,查处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四)根据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消防安全职责,确定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召开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及驻社区单位参加的消防安全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进行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指导消防组织开展消防服务活动,协调解决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消防器材配备、居民楼道可燃杂物的清理整治、疏通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问题。
(五)各住宅小区要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成立一个消防工作组或志愿消防服务队,实行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共同负责制,成员由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小组长担任,每个居民单元设置一至两名志愿消防员,其职责是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楼内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与居民家庭签订《居民防火公约》;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对居民电器设备的使用、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
(六)立章建制,使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区是属于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近些年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全国各城市都在极力推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些城市开始在社区内建立社区居委会,形成社区管理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加大社区建设的同时,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也必须要同步进行。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制定《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通过公安部规章或行政法规来明确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消防组织、消防宣传、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管理等内容。加快消防进社区的进程,从而使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尽快步入正轨,以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推进社区消防工作,就是要在社区居民防灾、救灾的意识,消防宣传教育,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置和组织等方面形成体系和机制。社区服务和保障问题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管理及制定公共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社区消防则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寺庙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寺庙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尊敬的各位评委:
前言:今天我授课的题目是宗教场所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授课对象是桑披岭寺寺管会负责人、寺庙僧人。桑披岭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与乡城的“白色藏房”、“疯装”并称“香巴拉三绝”。因诞生了第九世**喇叭经师赤江**向秋曲披而文明于康巴.。该寺现有大量及其珍贵的壁画、法器、经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披岭寺共有三座大殿,均为土木结构建筑,大殿用直径长达1米的原木柱承重,耐火等级为四级。(换)近年来,当地消防部门紧紧抓住桑披寺打造国家5A级景区的有力时机,争取协调200多万专项资金,为寺庙修建了环形消防车道、900立方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大殿内所有电线线路进行了穿管保护,配置了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等器材。是甘孜州寺庙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规范的寺庙之一。现在我正式开始授课。
桑披岭寺寺管会的各位管家、大师,我是甘孜州消防支队防火处监督指导科参谋黎祯。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学.有关怎么做好桑批岭寺火灾防范工作的有关问题。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我们甘孜州寺庙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甘孜州寺庙消防工作现状。
据统计,全州不通水的寺庙有424座,占82%;有B、C、D级危房的寺庙400座,占77%,距县城100公里以上的有176座,占34.2%。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州寺庙火灾隐患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那么,有个问题了,为什么我们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一)加强消防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加强消防管理?(四个需要)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我曾经在乡城县工作两年时间,很多次到桑披岭寺来参观。每一次,我都深深被寺庙独特、绝美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彩绘艺术所折服。桑披岭寺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唐卡、壁画。这不仅是我们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大家应该还记得,2021年桑披岭寺在建的僧人住房发生了火灾,因为扑救及时,没有造成火势蔓延。但是如果是我们大殿发生火灾,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2.推进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全域旅游已被定为甘孜州发展战略。甘孜州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是四川乃至21世界中国西部旅游发展的后劲所在。我们乡城县正好位于大香格里拉核心区。近年来,我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桑披岭寺的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桑披岭寺也成为了全州第六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的消防安全工作是否达到要求,对于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宗教人士参禅礼拜继而发展当地旅游行业起着重要作用。也与我们寺庙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景点到处都是火灾隐患,你是游客你会不会去?如果游客不来我们寺庙,那大家都懂的啊……
3.避免发生亡人事故的需要。每年我们寺庙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信众来参拜。遇到寺庙做法会,人更多。如有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亡人火灾事故。加之,我们寺庙大部分都是土木结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酿成大火。我曾经与一位高僧大德在说这个寺庙消防安全问题的时候。那位高僧大德说了一句很让我记忆深刻的话:他说:“小黎,我们修佛的讲的是普度众生,如果他们来我们寺庙参拜因为我们的原因造成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是我们这些修佛的人最大的罪过。所以,我是很支持你们的。”当时我听完这句话,很感动,也很惊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高僧大德。在位的各位大师,大家也可以好好想想刚才这位高僧大德说的这话,是不是和我们佛教教义相吻合。
4.现阶段防止火灾发生的需要。我们寺庙修建时间较早,同时受当时经济、文化的影响,建成的大殿、经堂等建筑耐火等级很低,基本一点火就可能燃成一片。(点)而且,寺庙以木柴为主要取火方式,在法会、庙会、点灯节等活动时候,寺庙经堂、殿堂点有数十、数百甚至上千盏长明灯。同时,部分寺庙内电力电线设施老化,布线随意、大多未做穿管保护直接敷设在木质构件上,极易引发火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加大一些基础消防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多的还需要加强我们的消防安全管理,杜绝火源进大殿、进经堂,加强僧人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到位等等,来确保寺庙消防安全。
(二)我州发生的部分寺庙典型火灾事故。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火灾事故是怎么发生的。1.2021年10月22日,甘孜道孚县惠远寺经学院大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207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294.64万元。
2.2021年12月29日新龙县则热寺因为电器故障发生火灾,此次火灾共烧毁木结构扎空房(僧侣宿舍)63间,其内的家具、家电等生活用品全部烧毁,过火面积1026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313.38万元。
3.2021年5月4日,甘孜州白玉县噶陀寺因为生活用火不慎导致一房屋发生火灾,过火面积65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75.29万元。
4.2021年11月16日,甘孜州理塘县长青春科尔寺因为电器线路原因发生火灾,火灾造成长青春科尔寺中心大殿土石木结构建筑被烧毁,过火面积4241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120余万元。
5.2021年1月9日,甘孜州色达县五明佛学院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798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230万元。
6.2021年1月19日晚,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上突发大火,有500多年历史的遇真宫大殿三间房屋化为灰烬。该起火灾由于遇真宫大殿原住人员杨峡林搭设照明线路和灯具不规范,埋下了事故隐患,现居住人员周晋波疏忽大意,使用电灯不当,导致电灯烤燃他物而引发。武当山特区文物局局长、宗教局局长罗治教被开除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武当山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尹守杰、撤销武当山特区文物管理所保卫部门科长龚尚德等6人被党纪政纪处分。
从我们事后的调查来看,大部分还是电器线路原因,僧人消防意识淡薄。(说到这里我们要来说一下,桑披岭寺存不存在火灾隐患)
(三)桑披岭寺存在的火灾隐患。
为什么要讲这个?中国古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前段时间,我们和安监、宗教等部门一起对全州重点寺庙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涉及到桑披岭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平时有没有注意)1、长明灯、酥油灯、香炉随意设置,离经幡、哈达等可燃物过近。建议大殿使用电长明灯代替油灯,长明灯、酥油灯、香炉要放在不燃材料桌面或在供桌上铺盖金属薄板。
2、在寺庙内点烛、烧香、焚纸没有固定的场所。应该在室外固定位置进行,并有专人看管。
3、火炉离衣服、家具、木材等可燃物过近。要注意远离。并安排人看守,做到人走火灭。
4、做饭的烟囱离木头、柴垛等可燃物过近。容易因为高温或火星飞溅引发火灾。僧人房内电烤炉、电热毯、电蚊香等大功率电器与书本、衣服、木材等可燃物过近,人走电未断。
这些问题我们也和寺管会的负责人交换了意见,最近几次的检查应该说整改比较到位。
二、寺庙消防安全管理。
(一)建立单位消防组织架构
按照县委政府印发了《寺庙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明确了寺管会主任为我们寺庙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其实桑披岭寺在我们寺庙消防安全管理上一直是比较规范的(用以前举例)。
消防安全责任人:更登
消防安全管理人:少地张追
消防联防大队:则曲迪迪、郎麦莫、格绒土登、达洼战争
(二)消防工作主要任务
1、消防安全责任人
寺管会主任是寺庙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寺庙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主要承担消防安全工作上的第一责任和事故追究顺序上的第一责任。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在年初的时候,这个报告我们已经收到了,是更登。
(1)确立消防安全管理人,授权并督促消防安全管理人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抓好寺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少地张追)
(2)争取必要的经费和保障。
①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将消防经费纳入寺庙经费统筹安排,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
②日常消防经费用于单位灭火器材的配置、维修、更新,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备用设施、材料,以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保证消防工作正常开展。
③争取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火灾隐患,维修、检测、改造消防专用给水管网、消防专用供水系统等消防设施。近年来,政府对寺庙火灾隐患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这与大家自身消防意识的提升分不开的,大家有这个需要了,我们消防部门在配合大家一起去呼吁,应该说只有这样,办起事来才事半功倍。
(3)全面掌握寺庙的消防安全情况。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认真听取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工作情况报告,掌握单位消防基本情况及管理情况,对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寺庙自身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统战、宗教、消防等部门报告。
2、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是指寺庙中负有一定领导职务和权限的人员,受消防安全责任人委任,向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是寺庙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者,是寺庙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桥梁与纽带。
听取大家对寺庙消防工作的汇报,分析寺庙消防安全形势,提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部署下一阶段消防安全工作。
定期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责任人、管理人变更,建筑物改、扩建、准备组织法会、庙会的情况,并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抓好寺庙的消防安全管理。
3、消防联防大队
开展防火检查。
防火检查是指寺管会组织的对本寺庙消防安全状况进行的检查,是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主要形式。
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
灭火器检查
灭火器保险销和铅封是否完好,压力是否正常(压力表指示处于绿区),并有防雨、防晒、防潮、防强辐射热和防腐蚀等防护措施。
喷嘴没有变形、开裂、损伤等缺陷,压把、阀体等不得有损伤、变形、锈蚀等影响使用的缺陷,否则必须更换。
放置位置不影响疏散且明显、便于取用,摆放稳固,不应被挪作它用、埋压或将灭火器箱锁闭。
室外消火栓系统管理要求
1、用专用扳手转动消火栓启动杆,检查其灵活性,必要时加注润滑油。
2、检查出水口闷盖是否密封,有无缺损。
3、检查栓体外表油漆有无剥落,有无锈蚀,如有应及时修补。
4、有无遮挡消火栓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
5、出水检查管网供水情况是否正常。
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理要求
1、消火栓不应被遮挡、圈占、埋压。
2、消火栓箱应有明显标识。
3、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4、消火栓箱内配器材配置齐全,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消防安全标志、疏散指示标志与应急照明管理要求
1、消防安全标志、疏散指示标志与应急照明应齐全完好有效,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
2、不应遮挡、覆盖消防安全标志、疏散指示标志与应急照明。
3、内部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重点部位:.场所
(1)内部燃灯、点烛、烧香、焚纸等.用火,应当在室外固定位置,并由专人看管。
(2)神佛像前的长明灯应设固定的灯座,并把灯放置在瓷缸或玻璃罩内。
(3)蜡烛应有固定的烛台,提倡使用低压电仿制蜡烛。
(4)香炉应当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放置香烛的木制供桌上应当铺盖隔热的不燃材料。
(5)所有的香烛、灯火严禁靠近帐幔、幡幢、伞盖等可燃物。
(6)长明灯在夜间应有人巡查,香烛必须在人员离开前熄灭。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关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看视频
如何报警与火场逃生。
1、火警电话是:1192、清楚扼要说明起火地点,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
3、将自己的姓名、联系电话告诉报警台,以便随时联系。
4、报警完毕,派人在寺庙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灾现场。
5、在寺庙发生火情,除报119外,还应向寺庙义务消防队报告
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应该沉着镇静,设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
火灾初起时,除立即报警外,应设法逃生。
在逃生过程中,要分秒必争,不要浪费时间去穿衣戴帽,或者去寻找贵重的物品,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地抢救物品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来不及抢救,应当尽快地逃生,不要因为寻找物品而受到伤亡,特别是当跑到室外以后又因牵挂室内的贵重物品,重返火场,这样就有出不来的危险。火场中因贪财而丧命者是不乏其例的。
思考题:发现寺庙的电表正在燃烧,应该使用什么物质进行扑救。
第五篇:寺庙管理制度
芦花镇寺庙管理制度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的领导和各级政府民宗、文物、园林、卫生、消防等部门的指导。
2.寺庙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僧众自己管理;在教内,寺庙受佛教协会的领导。
3.寺庙是僧人修学、寺管会主任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寺庙须保持清净庄严,树立纯正的学风,正常开展法务活动,运用其多方面职能,庄严国土,以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4.寺管会主任,须根据选贤任能原则,由当地或上级佛教协会主持,经本寺两序大众民主协商推举礼请之;寺管会成员每届任期三年,连选可连任。除特殊情况外,寺管会成员一般不宜兼任。
5.寺庙适当安排讲经说法,提高信众的佛教基本教义水平及广学力行、爱国利民的积极性。
6.佛教活动须在寺庙举行,寺庙举行重大的宗教活动,须向上级宗教事务部门及佛教协会汇报。寺庙不得进行不属佛教的迷信活动。
7.寺庙应安排时间,建立制度,组织僧人学习宪法和法律,学习时事政策,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爱国守法观念。
8.寺庙可以接受信徒自愿的布施(包括佛事收入),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义向信徒勒捐。寺庙应在量力自愿的原则下,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但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方式或名义向寺庙摊派财物。
9.寺庙在涉外活动中坚持爱国爱教、独立自主的原则。寺庙原则上不聘请外国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中的佛教界人士担任职务或名誉职务。
10.寺庙文物,包括经像、法器、供具、古建、碑碣、灵塔、壁画以及字画古玩等,均应登记造册,确定级别,建立档案,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对有重大价值的文物,应采取特殊措施,避免香火薰染和人为损坏。
11.寺庙的文物、树木等属寺庙经管,不接受任何单位占用。
12.寺庙实行民主理财,凡大宗开支,必须经由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向常住 大众公布帐目,接受大众监督。13.寺庙根据国家治安条例,建立治保小组,制定具体措施,接受公安部门指导,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14.寺庙根据消防部门要求,建立消防组织,配置消防器材,落实消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消除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