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女双学双比能手个人事迹材料
妇女双学双比能手个人事迹材料
妇女双学双比能手个人事迹材料 谈起村的县人大代表,当地群众都赞不绝口,个子小,头脑活,很能干,爱学习,爱帮人。人们都称她是“女能人、活菩萨”。
1986年至1993年在城区小学任教,任教期间,她关心集体、爱护学生、能歌善舞,乐观开朗,由她组织排练的“儿童韵律操”表演比赛荣获全县小学组第三名;同志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代课期间她参加思南县电大学习两年,一边学习,一边代课,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提高了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后来没有从事教育工作以后,多次主动参加地区、县、镇各级组织举办的“农村妇女实用的技能技术培训班”学习;曾三
次被思南县妇联、县农业局、县农业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培训中被评为“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优秀学员。身为农村妇女的,她爱动脑筋,勤劳勇敢,敢想敢做,1993年3月开始经营用自己夫妻名字中最后一个字组成的“茂娟酒楼”,由于地处思南县城较远,加上这里常年缺水,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全村文化落后,自己独自经营的酒楼一直处于负债状态,于是绞尽脑汁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她想:为什么老人们常说:“货卖堆山”的深刻道理,于是利用本村是公路沿线的这一优势,带领全村妇女都来发展农家乐餐饮,把全村的家庭妇女组织起来,开展思想动员工作。为了增强妇女群众开展农家乐餐饮的信心,亲自为5名想从事农家乐餐饮的妇女租赁房屋、设计装修等,同时经常交流经验,倾听群众意见,集大家的智慧,还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妇女贷款。通过的帮助和带动,在1994年就有十多家同时开业,不到两年时间,村公路两旁
全是饮食餐馆,而自己经营的“梦君酒楼”确实大有成效,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除了还清所有债务,还能长期解决6——10名妇女的就业问题,以来一直被县委政府评为“文明经营户”;
现在的富了,但她并没有忘记党和人民,她非常知道: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没有自己今天生意爆满的场面,于是她想到了还在贫困线上拼搏的困难群众,从1995年开始,每年都要拿出几万元来救助因病致贫的农民群众家庭,资助村没有父母的3个孤儿的学习生活用费问题,直到他们完成毕业离开学校能自立为止。她除了自己投资外,还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了村沿遵思公路32家“农家乐”餐馆、110户群众、9家砖瓦厂、石厂的生产生活用水的历史遗留问题;让本村的饮食业真正发展成为现在的“文化饮食一条街”。现在的村不仅饮食业发展良好,而且不断增加了“石材加工厂”、“彩瓦加工厂”、“废旧收购公司”等小型企
业,“加油站”正在修建中,相信将来的村会成为全县乃至全地区的新农村典型。
同志任村妇联主任以来,支助了思南县第五中学的贫困生冯丹丹完成大学学业,支助石院坝小学6个贫困学生的书学费,利用“六一”儿童节为山星小学全体学生换上了新校服以及书包、笔、本子、字典等学习用具,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子等体育用品。
又为全镇30名孤残儿童送去了棉衣、毛衣、内衣、棉鞋等,解决了这些困难儿童过冬难的问题。她还表态将继续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完成学业,帮助需要修建公路的农村集资修路。一定会尽全力帮助那些贫穷的农村改变落后的面貌。
在第三次人口普查中由于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被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普查员。任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平凡的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妇女姐妹的楷模,是广大妇女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双学双比女能手主要事迹
双学双比女能手主要事迹
黄剪香,是兴化市开发区开创村赵何五组人,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提起她谁都知道是村里的大能人,好干部。
在赵何村担任副支部书记一职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主要负责村妇女主任和村庄环境整治的工作。她是一个为农服务意思很强的女性。黄剪香同志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妇女生活和家庭实际困难的情况,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妇女,还成立了困难帮扶中心,对本村的妇女因家庭困难的实施大病扶助、子女读书扶助等制度,减轻她们负担,为她们办实事,让她们都能够安心工作。提到村里哪家要生孩子了,哪家妇女是做什么工作的,哪家有什么样的实际困难,她都一清二楚。正是由于重视基层妇女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村里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在村庄的环境整治方面,黄剪香同志更是一马当先,起早贪黑组织村民仔仔细细地打扫村里的每一条道路,清理村里的每一条河面。一次,制定村卫生计划,具体事情落实到个人,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第三篇: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文章标题: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巧手编织致富路
——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原本是河北省玉田县窝洛沽镇东大街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来,她凭着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成为玉田县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服装行业的名人。2003年,***被推选为河北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会员。
2005年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从小就喜欢服装裁剪,爱美和不服输的天性,决定她在服装行业里能够干出点名堂来。94年,初中毕业的她,开始实施第一步“服装梦想”计划。花了500元钱购置了一台缝纫机以及剪刀、画笔和纸张等用具。凭着她以往从别人那里的学习和观察,她拿起了画笔和剪刀,然而却显得力不从心。***陷入了沉思,心想:看着别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起来却那么笨拙费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她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技能和实践。于是她除了购买一些服装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外,还去唐山的一个服装裁剪学校拜师学艺。经过刻苦的学习、实践、揣摩,半年以后,她已经练就了一手娴熟的裁剪技术。95年1月5日,“景营成衣铺”在节日的氛围中开张了。
“景营成衣铺”刚开张时,找她做衣服的人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她刚开始干,没人相信她。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她一方面购买了许多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不断提高自身服装制作水平,另一方面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作模特,按照服装杂志上新颖的款式,免费精心为她们制作服装。她的亲戚、朋友穿出去后,别人都说比从大商店买的还好,还合身,还漂亮,价格还便宜。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个月,她的成衣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来她的成衣铺做衣服。渐渐的成衣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只好又雇了两名小工。她负责设计服装款式、裁剪,小工专门负责缝纫。
干了几年的成衣制作,***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名剪”,每年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已有了几万元的存款,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的创业热情,她看到很多姐妹们致富无门,决心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把自己的裁剪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让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之路。1993年,她冲破重重阻力,在窝洛沽镇创建了富联裁剪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揣摩服装裁剪技术,并多次赴天津、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多学员都是慕名而来。对参训学员,她手把手地教技术,耐心细致,从不厌烦。10余年来,她根据学员数量及构成特点,每年安排学员培训4—12期,每期1—3个月。她还利用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召开年会的机会,和其他女能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从93年至今,富联裁剪学校共培训了4000余名学员,学成的学员有的开了服装店,有的进了服装厂,都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开办裁剪学校,***决定实行以企养校。2003年5月,经过精心谋划,她投资80万元建起了玉田县富联布艺商城,地址设在窝洛沽镇区唐通公路东侧。这座商城集服装设计、制衣、制作、教学、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商城。该商城依靠“以信义求发展,以质量保顾客”的经营理念,打造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牌商城。该商城拥有员工20多人,店面整洁、典雅、分工条理清楚,工作紧张有序。在这里顾客可以学习裁剪,可以定做服装,可以免费干洗衣服,享受一条龙服务。2003年,县妇联依托富联布艺商城,建起了“双学双比”活动示范基地,按照“基地 农户”的模式,形成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链。近两年,通过招标,***承揽了本县大部分中小学校定做校服的业务,为带动附近姐妹共同致富,***把加工校服的活分发给有一定裁剪基础的姐妹们,姐妹们不出家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现在经常给她做服装的姐妹就有30多人,每人一年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今年一年来,***支付姐妹们加工服装费用就达20多万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妇女共同致富。
***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到***裁剪学校学习的学员,如果是残疾人或者家庭贫困的免收培训费,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或者下岗女工的半价收费。十几年来,为学员减免学费可达3万余元。每年的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她都捐款捐物,亲自慰问。她还先后与10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扶持,使她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现在,***的布艺商城已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100多万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精品名店,她本人也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幸福生活。
《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第四篇: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最终版]
文 章来
——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xxx
xxx原本是河北省玉田县窝洛沽镇东大街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来,她凭着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成为玉田县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服装行业的名人。2003年,xxx被推选为河北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会员。2005年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xxx从小就喜欢服装裁剪,爱美和不服输的天性,决定她在服装行业里能够干出点名堂来。94年,初中毕业的她,开始实施第一步“服装梦想”计划。花了500元钱购置了一台缝纫机以及剪刀、画笔和纸张等用具。凭着她以往从别人那里的学习和观察,她拿起了画笔和剪刀,然而却显得力不从心。xxx陷入了沉思,心想:看着别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起来却那么笨拙费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她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技能和实践。于是她除了购买一些服装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外,还去唐山的一个服装裁剪学校拜师学艺。经过刻苦的学习、实践、揣摩,半年以后,她已经练就了一手娴熟的裁剪技术。95年1月5日,“景营成衣铺”在节日的氛围中开张了。
“景营成衣铺”刚开张时,找她做衣服的人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她刚开始干,没人相信她。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她一方面购买了许多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不断提高自身服装制作水平,另一方面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作模特,按照服装杂志上新颖的款式,免费精心为她们制作服装。她的亲戚、朋友穿出去后,别人都说比从大商店买的还好,还合身,还漂亮,价格还便宜。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个月,她的成衣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来她的成衣铺做衣服。渐渐的成衣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只好又雇了两名小工。她负责设计服装款式、裁剪,小工专门负责缝纫。
干了几年的成衣制作,xxx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名剪”,每年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xxx已有了几万元的存款,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xxx的创业热情,她看到很多姐妹们致富无门,决心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把自己的裁剪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让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之路。1993年,她冲破重重阻力,在窝洛沽镇创建了富联裁剪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xxx不断揣摩服装裁剪技术,并多次赴天津、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多学员都是慕名而来。对参训学员,她手把手地教技术,耐心细致,从不厌烦。10余年来,她根据学员数量及构成特点,每年安排学员培训4—12期,每期1—3个月。她还利用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召开年会的机会,和其他女能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从93年至今,富联裁剪学校共培训了4000余名学员,学成的学员有的开了服装店,有的进了服装厂,都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开办裁剪学校,xxx决定实行以企养校。2003年5月,经过精心谋划,她投资80万元建起了玉田县富联布艺商城,地址设在窝洛沽镇区唐通公路东侧。这座商城集服装设计、制衣、制作、教学、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商城。该商城依靠“以信义求发展,以质量保顾客”的经营理念,打造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牌商城。该商城拥有员工20多人,店面整洁、典雅、分工条理清楚,工作紧张有序。在这里顾客可以学习裁剪,可以定做服装,可以免费干洗衣服,享受一条龙服务。2003年,县妇联依托富联布艺商城,建起了“双学双比”活动示范基地,按照“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链。近两年,通过招标,xxx承揽了本县大部分中小学校定做校服的业务,为带动附近姐妹共同致富,xxx把加工校服的活分发给有一定裁剪基础的姐妹们,姐妹们不出家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现在经常给她做服装的姐妹就有30多人,每人一年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今年一年来,xxx支付姐妹们加工服装费用就达20多万元。xxx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妇女共同致富。
xxx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到xxx裁剪学校学习的学员,如果是残疾人或者家庭贫困的免收培训费,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或者下岗女工的半价收费。十几年来,为学员减免学费可达3万余元。每年的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她都捐款捐物,亲自慰问。她还先后与10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扶持,使她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现在,xxx的布艺商城已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100多万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精品名店,她本人也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xxx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幸福生活。
第五篇:双学双比女能手个人事迹材料
风言风语,她置若罔闻;左邻右舍以为办不成的事,她恰恰迎难而上。经过不懈努力,终究养殖生猪取得成功,她就是六里坪镇江家沟村农民***。之前,***跟随丈夫在外地打工,到过山东、广东、上海等地。多年的打工生涯,夫妻俩总结起来就是辛劳、奔走、顾不了家。虽能挣点儿钱,但受的累和气也很多,失往的也很多,何不在家创业呢?萌发了创业想法的夫妻俩没有资金和经验,他们就要白手起家,就得尽可能规避风险,而他们觉得养猪相对保险。2006年,***买回两头母猪开始喂养,第二年,两头母猪一次产下29头猪崽,夫妻俩兴奋得合不拢嘴,他们决定一头也不卖,全部用来自己养。那几年,江家沟村常常遭到猪传染病的困扰,加上传统方法养猪本钱高,当地农户对养猪致富其实不抱甚么希看,而且此前,历来没有养猪超过10头的养殖户。对***大范围养猪,更不被人看好。钱没地方赔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风言风语不断传到她耳朵里。一些亲戚朋友更是好心肠劝她趁早把猪崽卖了,捞点儿本算了。大家的一致反对使她很苦恼,也很矛盾。但质疑声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心,她要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2007年,***开始建造猪舍,为了节省本钱,从设计到备料,乃至施工,她和丈夫都亲力亲为。猪舍距公路有近百米的田埂路,买来建筑材料后,两人就在这田埂上不分白入夜夜地肩扛背驮。一些不用花钱的材料,像沙石等,两人就推着板车到河里、山上往拉,俨然成了最卖力的小工。眼看猪舍就快建成,这时候资金不够了。家里能拿的钱都拿了,能借的也都借了,***万分着急。为了不影响施工,她四周打听,多方求助,终究了解到农行有一项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的小额农贷政策,利率低,手续简单。她迅速写申请,办手续,有时一天要往镇上跑七八趟。借到银行的贷款,她又向外家一名亲戚借了2万元,才解决了迫在眉睫。猪舍建起后,***精心饲养这20多头小猪,随着小猪一每天长大,工作强度也愈来愈大。她一天要用大锅煮三四锅猪食,再用水桶提到水泥槽里。喂猪的间隙,***还要到四周的豆腐坊搜集豆腐渣,再拉回来做饲料。这样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疲惫不堪。不怕劳累吃苦,就怕卫生防疫弄不好。为了预防猪病,***买来很多养猪的书籍,刻苦学习科学喂养和病害防治知识。一旦碰到电视上有关养猪技术,养猪典型的节目,她也决不放过学习的机会。平时碰到猪有甚么异常反应,她都及时向畜牧兽医部分求助。通过仔细观察和努力学习,养猪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猪病大面积爆发的现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猪舍面积到达了600多平米,年出栏生猪达500多头,成了全村最大的养猪专业户,还带动周边很多农民,使全村的养猪范围超过1000头。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心无旁骛。***正是靠着执着和韧劲实现了第一次创业。她说,今后,她将更加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