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开发“礼仪”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开发《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培养素质人才,弘扬学校文化,突出特色,我校在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要求下,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赋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主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各班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度等。
二、认真分析研究,确立校本课程目标。组织教师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使教师知道校本开发是大家的责任。通过研究学习,我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体验、参与、创造现实生活,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根据当前独生子女多,在家长的溺爱下,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较差,意志力较薄弱等实际情况,我校做出决定开发一本《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校本课程。同时组织各方力量首先进行了课程需求方面的分析,大家认为:人类 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人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学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政教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
学生礼仪现状分析和校情分析更能说明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家务,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
现实的意义。我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当地农村。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差而且文化底蕴不足,多又忙于生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也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们还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方面做了分析,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也正由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其价值是无限的,于是就着手制定了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个人常规礼仪,加强个人仪表、言谈、仪态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修养,提升文明素质。
2、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与上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4、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组织骨干教师,收集整理编写教材。校本课程《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一书分别介绍了中学生礼仪常规、如何使用好礼貌用语及体态语言、学生礼仪规范细则、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内容。文字精炼简洁,内容深入浅出。每章配以知识链接、小资料、想一想、思考与练习、讨论与实践等栏目,使本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同学们定能尽快掌握礼仪规范知识的要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赢得优势,获得成功。课程内容包括五个单元:“中学生礼仪常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礼貌用语与体态语言的使用”。具体如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中学生礼仪常规”
课程内容: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注重仪容仪表,仪态举止,知道保持服装整洁、爱清洁、讲卫生。
课程目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加强个人修养。
2、“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进校礼仪、上课礼仪、同学相处的礼仪、师生之间的礼仪、集会礼仪、办公室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学生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家庭成员之间的礼仪、亲友间的礼仪、待客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上下代人之间的沟通,消除代沟,知晓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交际礼仪、做客礼仪、与邻居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通讯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5、“礼貌用语与体态语言的使用”
课程内容:礼貌用语的使用、体态语言的使用。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学到的社会常规礼仪,会使用礼貌用语、体态语言等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以上内容均来自我校骨干教师之手,由他们担任教材整理编写工作,收集有关故事和资料。教师编写好后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评并整理成册的。通过认真选择和修改按照五个主题编为四个单元共十六课时。
四、认真实施,做好校本课程的试用和改进。根据校本教材,我校安排了地方课,利用地方课程进行授课。在实践中认真修改,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编写详实的课时计划,使校本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拓展和延伸。同时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本课程在七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四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礼仪常规”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家庭、社区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还把校本课程纳入了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一分单双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疏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 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与德育结合,开发文明礼仪操,与体育大课间结合。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注重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公民”、“我是服务员”“今天我当家”、“我的家乡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五、建立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并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称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机构,指导督查校本课程实施运行情况,不断完善。
六、狠抓落实,努力做好校本课程评价工作。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事务中。在常规管理中规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事项,并把这项工作纳入教师的期末工作考评中。通过考评,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落到实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在评价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成绩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学校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要求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3、学校将文明礼仪课程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通过评选“三好学生”、“礼仪标兵”等活动,激发了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常规的参与意识。
4、学校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经常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对校本课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学校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七、不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片段,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化,校本课程的网络化。逐步建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适合学生特点,得到师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体系,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大担探索,敢于开拓,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提升校本课程水平,校本课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果
实,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临夏市第二中学
2013年10月10日
第二篇: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我是一年级校本课程教师xxx。我校一年级校本课程的名称叫《快乐成长》。下面我将自己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授课时所选用的方法、授课后的体会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
一、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授课的实效性
《快乐成长》是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需求创编的教材。我校是一所农村校,一年级的生源比较复杂,有的来自于学校附属园,他们在幼儿园受过正规的教育,部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个别学生特长优势明显。有的来自私立幼儿园,相对而言,他们中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表现欲不强。本着学校“尊重差异,关注未来”的办学理念,我在每个活动初都设置一个测试学生个性差异的环节,力求准确把握差异,以便在活动中给每个学生创设可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机智应对陌生人’,这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和生活实际安排的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课的教学,我设计一个“听故事,保平安”的活动,我讲一个叫聪聪的小男孩被人拐走的故事。教学中我没有把故事讲完,而是讲到号称妈妈朋友的陌生妇女邀请聪聪跟她上车时停下来,在此设置一个“大家猜一猜”的小活动,猜一猜聪聪是否上车。学生自由发言,我不做任何点评,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我边听边看,意在把握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的差异,进而明确下面的教学环节重点该培养哪些学生的安全意识,使“教”有明确的方向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二、让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在“玩”中明事理,在“乐”中健康成长的理想授课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差,有效注意时间较短,这是一年级课堂难以驾驭的原因。我在授课时避难就易,充分利用学生好表现,无顾忌的特点,让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的课力求让他们在“玩”中明事理,在“乐”中健康成长。
“作息制度要遵守”是根据一年级学生自由、散漫的具体情况而创编的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这课我设计“认一认(钟表)”、“读一读(作息时间表)”、“说一说(你怎么知道上下课)”、评一评(谁最遵守作息时间)” 四个活动。首先我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辨认教具钟表所指的时间,重点关注不发言的学生,因为如果学生不认识钟表,就不能参加以下活动了。在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个活动——“读作息时间表”,我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拨动钟表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认读,进而让他们知道表中标出的具体时间自己该干什么。接着通过大家“说一说”明确学校的作息时间是以铃声为媒介的,知道在校活动该听从铃声的命令。“评一评”谁做得最好。整堂课,我没有一句强令学生该怎么做的言语,而是通过四个活动让他们明白了在校行动“该听从铃声的命令”,并在监督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已成为遵守学校作息制度的模范。
三、重视鲜活的“生活文本”的形成,做到课有“尽”而学生的“行”无止
任何教育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达到使一年级小学生“快乐成长”的目的,仅凭每周一节学校课程是不行,它需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为了让一年级小学生尽快地、健康地成长起来,我设计的最后一个活动都是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打破了只有学校才受教育的传统观念,将校本课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穿戴要整齐”,目的是培养学生讲卫生、爱干净、重仪表的好习惯。课后我布置一个课程外延活动:同学们相互观察、小组内成员互相提醒,下节课我们评选“仪容仪表”模范小组。“认真做操好处多”一课授课后,我根据学生做操的质量,将他们分成两组,“一帮一,结对子”,让做操动作规范的学生负责纠正做操不规范学生的动作,下节课课上检查。一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表现欲很强,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好评都争着做到最好。这样,学生的生活处处留下了校本课的影子。我的校本课课已“尽”而学生在课上学到的“行”未止,促进了学生好习惯的形成,好品质的培养。
《校本课程》虽然在我校已实施多年,但由于教材的可拓展空间较大,也由于教师的个性差异的存在,今后有必要加大教研力度,使我校校本课的实效性发挥到极致,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谢谢大家!
第三篇:校本课程汇报材料(精选)
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尚庄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共开发了《安全校本教材》、《德育校本教材》、乒乓球、篮球、足球、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七本校本课程。
课程的开发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骨干教师开发编著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由我校的骨干教师担任教材整理编写工作,教师编写好后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评并整理成册。通过认真选择和修改确定授课时间。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的兴趣,让儿童了解、体验、参与、创造现实生活,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设必修和选修:《安全校本教材》、《德育校本教材》为必修。其余的五门课程为选修课程。
学校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对每一科校本教材的实施都制定了实施计划和方案,从实施原则、目标、途径、方法、课时、进度都做了详细计划,明确授课教师及时间,利用地方课程进行授课,必修课1—6年级全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实际有选择的进行,如球类的3—6年级中开设,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并做到与兴趣小组相结合。任课教师做到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做到有计划有备课。
课程评价
我校建立了评价、培训、自学、面授制度和评价标准及办法。分别对课程、教师、学生建立了评价表,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事务中。在常规管理中校本课程并把这项工作纳入教师的业务检查期末工作考评中。通过考评,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落到实处。
实施效果
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以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练习方法,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交往、互相影响,增强学生间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带来的快乐,体现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在2012年区运动会中我校女子队荣获全区第一名,男子荣获第四名的好成绩。
第四篇: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立足本校实际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东户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经验汇报材料
邢台市桥西区东户小学 申艳伟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新设课程,这门课程的实施对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校自2009年划归桥西区管理四年来,在区教育局、东户学区的正确指导下,学校实际出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现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顺利推进。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刚划归桥西管理时,发现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与整个桥西差距甚大,师资配备不合理、教材编写不全面、排课授课不规范等,使得校本课程开设成了有名无实的现象。为了促进校本课程提高,学区多次召开校本课程专题会议,委派学校骨干教师赴育红小学、黄家屯小学等校本课程实施先进单位实地观摩;另一方面,学校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有关理论,提高了全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依据学校师资优势,事关学生个性发展大事的课程。外出参观学习使教师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及教学方式,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加强领导,提高管理保障。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能高效有序的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务主任——科任教师三个层面组成,负责制定开发与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与评估方案。各层面各负其职,其中校长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对
课程等工作负责,教务主任对各科任教师承包的任务进行全面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承包科目进行具体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都有明确责任,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这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必要保障。
奖惩分明,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艰辛、严谨的工作,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科目关系到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优劣,为增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激励措施,对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所编订教材经学校审核通过的教师,学期末的绩效量化评估中给予适当加分。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程的授课过程决定了该项工作的成败,为此,校本课程实施优秀的教师在评优中优先考虑;反之,校本课程检查中出现问题的教师,评优、评模一票否决。这些措施的制定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力度。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
(一)校本课程的编写情况
依据我校师资实际,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调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已经开发出校本课程7门,分别是必修课《三字经》、《弟子规》、《地方文化》,选修课《小足球》、《中国象棋》、《演讲》、《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的课程结构。
(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1、课程实施办法
学校校本课程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必修课以经典诵读、地方文
化为主,一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四年级学习《弟子规》,五六年级学习《地方文化》。选修课以学生自愿参加、定时定点活动的原则,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成立了小足球队、演讲社、中国象棋小组、书法小组。
课程时间:校本课程安排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按教学历每单周星期三时,学生在班内上必修课;双周时,学生根据参加项目,在指定地点上选修课的形式。
2、校本课程的上课管理情况
校本课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检查、协调均衡学生选择选修科目、监督学生上课情况。学期初,各班主任负责统计本班学生选修课参加情况,名单报到教务处,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学生上课情况。为保障授课质量,日常校本课程检查结果与教师学期末的绩效量化考核挂钩。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小足球队于2010年、2011年取得了桥西区小足球赛第六名、第三名的成绩,学校现在正以小足球活动为主体进行特色学校建设。演讲社尤蕊萌、闫芳辉在桥西区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第三名的成绩。在今年5月份学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校校长就学校开展的“课前5分钟演讲”经验做了典型发言。经典诵读开展,规范了学生的文明礼仪。
四、反思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1、个别教材不够全面,学校的演讲教材、书法教材正在修订中。
2、要充分调动更多教师参加校本教材开发,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不断挖掘新资源,持续地研究并不断扩充校本课程内容。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校本课程会更加完善。篇二:校本课程汇报材料(修改稿)有序开发,有效实施,科学评价
——多巴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我校以创建青海省农村示范性高中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以 “质量立校,全面育人”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着重点,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逐年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并在3—5年内构建学校创新型、开放性、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长;以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细化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从宏观上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予以了调控和指导,并细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体制。
1、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资源分析评估,课程规划与审议、课程实施的管理与执行、评价以及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2、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构建校本课题开发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督查与考评,使之与教师的学期考核、评先晋职相结合。
(二)确立并执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五项原则。
1、科学创新的原则
我校关注了校本课程结构体系上的科学性,使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构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共分三大类,即学科类,如《高中物理思维方法培养》、《英语俱乐部》,实践生活类,如《物理与生活》、《化学与生活》,兴趣类,如《青海民间小调赏析及演奏》、《围棋》。这些课程一定程度上既充实了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紧贴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联系实际的原则
我校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并结合学校实际,从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场地、学生兴趣爱好等来考虑开发实施课程。如利用吕学清、李宝仓、苏明贵三位教师书法家会员的身份开发出了《写好钢笔字》的课程,充分发挥朱成刚老师擅长电器维修的特点,开发了《电子基础和简单维修》的课程等。
3、促进发展的原则
学校对每门课程的开设建立了课程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定、实施的要求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实现了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目的。
4、开放实践的原则
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 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际做事能力。如山忠香老师开发的《我们身边的美术》课程就关注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体验、创作美的过程,创造了开放、宽松、平等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教学环境。
5、常态管理的原则
首先,保证了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1-2节,并写进了课表。其次,制定管理制度,实施校本课程的制度化管理。第三,学校领导经常带领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一起探讨关于校本课程方面的理念,召开座谈会积极探索有关校本课程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并及时给予指导。第四,教务处定期了解老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开发,一边实施,一边反思,一边改进完善,每学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真正把校本课程当作了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来抓。最后,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
和教研活动帮助校本课程的老师,解决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常态化管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三)、有序开发,不断完善。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在原有16个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6个校本课程。如针对当前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的状况,组织专人开发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使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针对传统文化逐渐淡化的现状,开发出了《国学经典诵读》、《中国史话》等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片段,从爱国、立志、处事、学习等方面对学生品质进行引导,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生活中的数学的角度入手,开发出了《趣味数学》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些贴近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彰显出了学校特色。
二、细化管理,有效落实
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以教师分组开发教学资源----课程发布---学生选课-----组织实施-----学校考核为基本模式。为确保实施的有效,教务处制定了诸多细致的要求。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面呈现出了如下亮点。
1、课时进课表。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总课表和班级课程表,教师制定课时计划、按照课表运行学校课程。
2、培训提高。教师是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更是学校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课程的有效性。为此,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技能培训、观摩研讨等形式,使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得到了提升。
3、教学有场地。学校学生根据学段划分,打破班级界限实行走班制 授课,并将现有教学场地重新根据课程需要进行了调整,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应用,使学校开设的23个校本课程有专用场地。
4、资料有规范。制定出了23个校本课程的实施纲要,并装订成册,设计印制了校本课程选修目录、评价表、考勤表等,加强了对所有课程实施的整体化管理。
5、实施有督查。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督查小组,定期召开课程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具体事宜。定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检查指导,定期对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巡视督查,对教师备课,学生到位,课堂常规,资源利用等情况进行督导。
6、上课有教材。学校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编辑装订《写好钢笔字》、《足球》、《我们身边的美术》、《大美青海》、《高中生辩论技能培养》等23本校本教材,开发教师又根据课程实际,选用选编教学资料,或书籍、或电子文档、或音频视频、或卡片、或实物,极大丰富了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
7、教师有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教师对校本课程实现了很多的转变。思想理念由模糊守旧到清晰创新,实践操作由生疏单一到熟练多样,课程知识由课内局限向课外延伸,课程资源由闲置缺乏到发现、丰富,教师角色由管理组织到导演参与,师生关系由平淡敬畏到亲密无间。
8、学生有收获。在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实践中,学生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有的学生字迹端正秀气了,有的学会器乐演奏,有的学会了手工,有的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了等等。许多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在参与校本课程后性格变得活泼主动了,对课外视野更加关注感兴趣了,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
三、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初步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1、课程评价: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开发领导小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主要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并不断完善。课程方案评价的主要从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宗旨,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课程资源能否有效获取,课程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
2、课程实施评价:重点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采取以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和学生反馈意见为主的评价方式,对教师开发的项目,《课程纲要》、教案、课堂组织的效果和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激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
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建立以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结合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综合成绩来作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将评价结果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四、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反思
1、师资力量薄弱。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校在生物、体育、音乐、综合实践与通用技术等学科上师资不足,许多教师的工作量大,校本课程上投入的精力不够。这是学校的特色课程的开设、师生发展成长的不利因素。
2、教育资源不足。校本课程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课程,需要校内外教学资源的互渗开发,尽管我校在校内师资、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校外资源的开发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习惯于依岗据本教学的教师在教育资源的开发这方面目前相对较弱。
3、校本课程的管理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学校内部形成一套有力的制度保障,比如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激励机篇三: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一、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二、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
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 长:林建萍
成 员:王玖堂、李牧、王春连。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任课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禁止挪用着其他课。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d等级”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
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六、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步骤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七、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编辑、实施、活动、评价及奖励篇四: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开发“礼仪”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开发《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培养素质人才,弘扬学校文化,突出特色,我校在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要求下,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赋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主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
各班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度等。
二、认真分析研究,确立校本课程目标。组织教师学习,加大宣
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使教师知道校本开发是大家的责任。通过研究学习,我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体验、参与、创造现实生活,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根据当前独生子女多,在家长的溺爱下,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较差,意志力较薄弱等实际情况,我校做出决定开发一本《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校本课程。同时组织各方力量首先进行了课程需求方面的分析,大家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人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学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政教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
学生礼仪现状分析和校情分析更能说明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家务,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
现实的意义。我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当地农村。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差而且文化底蕴不足,多又忙于生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也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们还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方面做了分析,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也正由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其价值是无限的,于是就着手制定了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个人常规礼仪,加强个人仪表、言
谈、仪态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修养,提升文明素质。
2、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与上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4、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
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组织骨干教师,收集整理编写教材。校本课程《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一书分别介绍了中学生礼仪常规、如何使用好礼貌用语及体态语言、学生礼仪规范细则、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内容。文字精炼简洁,内容深入浅出。每章配以知识链接、小资料、想一想、思考与练习、讨论与实践等栏目,使本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同学们定能尽快掌握礼仪规范知识的要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赢得优势,获得成功。课程内容包括五个单元:“中学生礼仪常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礼貌用语与体态语言的使用”。具体如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1.“中学生礼仪常规”
课程内容: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势,养成良
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注重仪容仪表,仪态举止,知道保持服装整洁、爱清洁、讲卫生。课程目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加强个人修养。
2、“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进校礼仪、上课礼仪、同学相处的礼仪、师生之间的礼仪、集会礼仪、办公室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学生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家庭成员之间的礼仪、亲友间的礼仪、待客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上下代人之间的沟通,消除代沟,知晓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交际礼仪、做客礼仪、与邻居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通讯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5、“礼貌用语与体态语言的使用”篇五: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校本课程汇报材料 教师:冯永生
我叫冯永生,现任渔津庄小学二年级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下面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我的课堂教学实际向专家进行简要汇报。
为进一步践行我校校本课程,我在校本课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秉承着学校“快乐伴我每一天”办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快乐健康成长。
结合我校实际,遵照校本教材的有关要求,我们编写这套教材,其目的一是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服务,二是为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服务。内容安排,突出年级特点,低年级刚刚走进校园,开始学校生活,编排《习惯养成教育》,中年级在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增加责任教育,编排《环境保护教育》,高年级的学生,正值思想萌发阶段,编排《意志品质教育》。(出示教材幻灯片)
校本教材实施了三个结合(1)与学校“三点两线一中心”的德育特色相结合,教材的开设更好地为这一特色建设服务。我们每个年级段都有学期教育目标(这就是我们低年级的特色目标和安排,出示幻灯片)
低年级: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爱集体教育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三字经》、《学生十个好
习惯》、《小学生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
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2、认真开展好《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月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讲故事、观看礼仪教育片规范学生的言行。
4、组织学生清理学校课桌椅、楼道墙壁的污渍,培养他们爱劳动、爱
集体、爱校园的优秀品质。
(2)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楼道文化体现各年级段的教育重点,学校的六个年级按照低、中、高确定三个点。每个点都有两条德育主线。低年级重在习惯培养,进行爱集体的教育;中年级重在环保教育,进行爱家乡的教育;高年级重在意志品质培养,进行前途理想的教育。一个中心就是各点、各线都紧紧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中心。我们低年级的文化墙在一楼,教材与文化结合,开展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教学楼外的文化墙也是服务我们校本课程的学习园地,开展系列活动(出示幻灯片)
(3)与家庭社区相结合。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具有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等是我们校本教材的落脚点,光凭学校教育不行,必须结合学生生活的家庭、社区。
1、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在下午第三节课之后到社区进行卫生清洁,让学生通过通过社会实践,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利用家庭劳动基地,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关心爱护长辈的思 想,并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爱集体,爱家乡的美誉教育。
我们努力把校本课程上好,努力发挥本课程的辐射作用,实现快乐育人的目的。不妥之处请专家指导。谢谢。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一、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二、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 长:林建萍
成员:王玖堂、李牧、王春连。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任课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禁止挪用着其他课。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D等级”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六、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步骤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七、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编辑、实施、活动、评价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