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地方校本课程开设汇报材料[本站推荐]
学校地方、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材料
柏井中心小学
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足开全了各门课程,特别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是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根据地方、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这些不被重视的课程终于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大大活跃了学习氛围,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为:写字。
一、二年级硬笔;三、四、五、六年级硬笔和软笔间周进行。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张芝明辅助各班语文教师对软笔书法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还定期开展与写字课程有关一系列活动,如: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学校书法大赛等。经过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为: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三年来,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以经典诗文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似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为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定期开展与校本课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古诗文诵读大赛》以及《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等活动。
虽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遇到不少困难,但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将通过不断建设、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使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从不太成熟,走向多样化,走向高质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在文化上找得到“回家”的路,使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发展家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完善!
第二篇:学校地方校本课程开设汇报材料 (最终版)
沙堽小学地方、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汇报材料
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足开全了各门课程,特别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更是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根据地方、校本学校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这些不被重视的课程终于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大大活跃了学习氛围,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为:写字。
一、二年级硬笔;三、四、五、六年级硬笔和软笔间周进行。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李江老师辅助各班语文教师对软笔书法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还定期开展与写字课程有关一系列活动,如: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学校书法大赛等。经过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校开设的学校课程为: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三年来,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以经典诗文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似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为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定期开展与学校课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古诗文诵读大赛》以及《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等活动。
虽然在地方课程和校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遇到不少困难,但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将通过不断建设、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使学校课程和地方课程从不太成熟,走向多样化,走向高质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在文化上找得到“回家”的路,使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发展家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完善!
沙堽小学 2016.03
第三篇: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汇报
关于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
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当前学校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仅由考试分数、升学率、硬件设施等指标来体现,其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品性。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学校生活中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亦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我们必须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抓好学校德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深入宣传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增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到了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儿童养成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围绕二七区提出的“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二七人”,在小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而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内容主要是结合各科教学、德育工作和少先队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书法、小刻刀,大天地、疯狂英语、民族乐器等方面,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
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和传统文化教育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抓好典型。
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切实加强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领导。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有效的工作经验,使学校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2、讲求方法,注重实效。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激发儿童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坚持多方面渗透,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文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古代文化经典;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古典音乐欣赏;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国画、篆刻、传统工艺;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中华武术等。三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普遍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对于兴趣高、进步快的学生,可以组成特长班,单独指导,努力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造诣。四是坚持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长的支持。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为调动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各地可组织学校通过表演、竞赛、少先队争章活动等多种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实行多元化评价手段,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有声有色地组织起来。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各地要努力将弘扬传统文化与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实施新课程加强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特色学校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第四篇: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介绍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介绍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现将我校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我们把了解本土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环境保护(课程名称:热爱家乡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目的是既对学生进行了民风民俗的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同时我校还在1——6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校本课程,每门课程每周各一节。由班主任或专职教师授课。
二、困难问题
我校校本课程虽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师资力量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的深度、方向和范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该如何授课。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
三、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为了确保我校的校本课程定时开展,学校在编排课表时,便编排好三到六年级上校本课程的具体时间,确保了一周六课时的校本课程。同时希望上级部门给安排专业老师,对老师进行培训,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农村和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要义在于它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2、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校及农村拥有的课程资源优势。在做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与活动等多因素的整合,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可少。
3、要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甚至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关键是行动,不会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比如课程目标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创造的执行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究才能够逐步形成。当然,我校曾经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经验,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合乎规律的校本课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校要加强校本课程的专题研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树品牌办名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第五篇:开设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下团城小学开设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2015-2016第一学年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工作,围绕省市教研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教研,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品质;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为深化课改服务,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全面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促进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师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地方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地方课程认真开设,着力研究解决学校发展在开设地方梨程中的不足问题
1、继续加强对中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沟通,帮助课程实施相对薄弱的年级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3、充分发挥样本学校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4、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正常开展教研活动,以降低教研重心,丰富教研形式,为推动地方课程的开展服务。
5、在原有课程开展的基础上,开展好课题研究与项目设计活动。使学校课程开展找到实实在在的项目,另一方面以课程的理念规范地方课程的开展。
(二)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增强教师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案例研究为抓手,结合实践,与教师一起就地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对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
2、以“小课题”研究形式推进地方课程的开展,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缩小研究切口,加大研究深度,以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为课题,重视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应用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按计划推进地方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关注中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情况,引导和组织学校、教师就地方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性研讨和学习。
4、适时举办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地方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5、加强学习与地方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获得最新信息,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搭建平台,以评促研,落实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做好学校地方课新秀评比工作。
2、做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工作。
3、通过地方课程优质课评比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地方课程的实施,并探索地方课程有效性实施的策略。
4、以优秀地方课程开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校本课程开发,扩大优秀校本课程的影响力,促使课程开发向多样化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发挥教师课程开发的热情和能力,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提供条件。
三、具体活动安排
日期工作安排
9月
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地方课程实施计划
10月
地方课程教坛新秀准备、评比工作
11月
地方课程教材分析、优质课评比
12月
地方课程优秀案例评比
1月
学期工作总结
下团城小学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