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共5篇]

时间:2019-05-13 10:2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

司发通[200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的精神,适应入世后法律服务业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积极开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的试点,完善律师队伍结构。随着我国入世,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不仅数量增加且日趋多样化,单纯发展社会律师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要积极开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的试点,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要认真总结公职律师试点的经验,积极推广。要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公司律师的试点。

二、认真搞好律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制定律师继续教育的中长期计划,对继续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各律师学院及高校教育机构,开展律师继续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律师学院。要开辟更多渠道,选派优秀律师到国外学习培训,实地考察学习国外律师的先进经验,培养一批能够熟练办理涉外法律业务的律师人才。同时,大力开展短期集中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各种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培训活动。要继续开展学历教育培训,通过与有关学校联合开办专升本课程,力争到2006年底除个别地区外,使45岁以下的律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

三、完善实习制度,严把律师队伍的入门关。要以全国司法考试为契机,完善实习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知识测试为知识测试与实务培训并重。取得资格的人 1 员,在申领执业证书前,必须要在符合要求的律师事务所中完成一年的实习。要制订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的内容、要求、标准,保证实习人员见习刑事、民事、仲裁及各类非诉讼业务,学习、掌握律师的各项基本功,并要接受律师协会组织的不少于5日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集中培训。要加强对申领执业证书人员的品行审查,把品行不良的人挡在门外。

四、完善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律师事务所的建设。要大胆借鉴国外律师执业组织形式,学习和引进国外律 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先进做法。要打破地域限制,鼓励律师事务所跨地区进行强强联合,扶持和培养一批高层次、规模化、综合实力强的律师事务所,同时要抓中小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发展专业特色,在专利、商标;金融、证券;海商海事、房地产等专业强的领域,发展一批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要进行律师事务所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引进、推广以执业质量、资历、专业水平、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确定工资的分配办法。

五、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要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修改、完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同时要加紧制订各类业务规程和标准,力争尽快建立起律师行为规范体系。要在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评查活动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执业公示制度,将律师收费、职业道德、执业规程和标准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向当事人公开,将律师执业活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员等制度,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要对投诉受理、调查取证、处罚等环节进行规范,保证投诉受理渠道畅通,做到有足够的人手开展调查取证。对调查属实的,要坚决依法严惩,不手软,不袒护,处罚结果要在行业内部公开通报,并通知当事人、投诉人。要建立违法违纪记录制度。

六、建立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从今年起要在全行业强制推行律师执业赔偿保险制度。力争在今年7月前,律师公证司、全国律师协会向各律师事务所推荐保险公司及保险合同样本。各省(区、市)根据当地情况,确定每名律师的最低保险金额,以律师事务所为单位投保。律师事务所可以在推荐的保险公司投保,也可选择别的保险公司。各地也可以根据律师的意愿,统一投保。今后,年检注册要对当年度律师事务所的保险合同进行检查,以保证该制度的有效实施。

七、加强对律师事务所收费、税收和财务管理活动的管理。各省(区、市)要积极与当地物价部门协商,抓紧制订律师服务费标准,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出台。要配合新的会计制度的施行,推动律师事务所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的检查。要开展律师纳税的教育和检查,强化律师依法纳税的意识。

八、进一步整顿、规范法律服务秩序。随着司法行政机关在律师管理方面的职能转变,法律服务监管的任务将日益突出,因此要尽快制定法律服务市场的整体发展规划,明确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划分各支队伍的业务分工,建立统一的执止规则,完善竞争机制。目前,要集中打击假冒律师执业的行为,清理非法机构,要力口大反不正当竞争的力度,规范竞争秩序。

九、履行入世的承诺,积极稳妥推进法律服务业的开放。要依据《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配套的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的审批管理制度,加强对外国驻华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要建立配套的港澳律师事务所在内地设立代表机构的审批管理制度。稳妥地开展我国律师事务所聘用 外国律师、港澳律师的试点工作。

十、加强律师工作宣传和律师文化建设。要加强对律师工作、律师的宣传,3 继续开展“十佳律师”、文明律师事务所等评比活动,宣传律师队伍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律师的作用,让社会了解和认识律师。要加强律师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律师宣誓、统一律师出庭着装、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增强律师对律师职业认知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熏陶、教育律师。

二00二年一月三十日

第二篇: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证工作的意见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证工作的意见

司发〔201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为推动公证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要求,切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证服务的需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公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证工作的重要性

1.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具有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等功能,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民商事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职能优势和重要作用。

2.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公证工作,近年来,对深化公证工作改革、健全公证制度、发挥公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公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地公证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公证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实施《公证法》,大力拓展和规范公证法律服务,健全完善公证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公证工作管理,实现公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公证工作提出新要求;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公证工作新使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公证工作提出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证服务需求,对公证工作提出新挑战。公证工作要积极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的要求,根据公证服务需求新特点新趋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公证工作的总体要求

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执业为民,依法履行公证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公证执业行为,切实加强公证

—1—

工作管理,大力加强公证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推进公证事业全面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5.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公证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公证工作中,努力推动公证工作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公证工作正确方向,坚持公证制度作为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的基本定位,坚持公证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价值取向,按照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公证工作规律的要求,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

——坚持依法规范,树立正确的公证执业理念,推进公证执业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完善公证执业准入、考核、监督机制,加强公证质量监管,确保公证活动依法、客观、公正。

——坚持改革创新,着眼于拓展服务领域、发挥职能作用,完善制度设计、大胆探索实践,积极推动公证工作创新,以创新思维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动公证工作实现新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公证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根据公证机构不同管理模式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依法履行公证工作职责

6.认真办理涉及经济活动的公证事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公证服务,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科学合理配置,推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紧紧围绕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公证服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证服务,规范交易行为,预防经营风险、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做好涉及经济活动的公证服务,认真办理合同协议、招标投标、拍卖、提存、抵押登记、电子商务、公司事务等公证业务,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7.认真办理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的公证事项,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执业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公证工作的每一

—2—

个环节,为人民群众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积极做好涉及公民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家庭关系的公证服务,认真办理婚姻、收养、遗嘱、继承、抚养、赡养、监护、劳务、财产分割等公证业务,为公民个人处置财产、确认权利、维护权益等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完善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措施,推动建立为老、残、病、弱等当事人服务的绿色通道,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减免公证收费政策,推动公证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基层的公证法律服务体系。

8.认真办理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公证事项,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公证工作预防在先的特点和方便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围绕土地承包、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关系、环境保护等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领域,贴近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利益诉求,提供及时、有效的公证服务,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认真办理拆迁补偿安置、入学派位、彩票发行、保障房分配、医疗纠纷赔偿、小汽车摇号等公证业务,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9.认真办理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事项,促进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努力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公证服务。认真办理合同协议、公司章程、营业执照、知识产权、法人资格、股权证书、票据拒绝、不可抗力、海损事故等公证业务,为我国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招标投标、对外贸易、诉讼仲裁、承揽工程、劳务合作等提供服务。认真办理自由贸易区建设、密切内地(大陆)与港澳台经贸关系、内陆沿边开放涉及的各类公证业务,为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积极为人员往来提供公证服务,认真办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亲属关系、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公证业务,为公民个人出国出境考察学习、就业谋职、旅游探亲、继承财产提供服务。

四、规范公证执业行为

10.树立正确的公证执业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公证员和公证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依法执业的理念,严格履行法定的公证职责,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理公证事务,严格遵守执业规范和标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牢固树立执业为民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公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公证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全

—3—

心全意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全面、准确把握提高公证质量和信誉的内涵和要求,将公证质量意识真正融入公证执业理念中,体现到公证服务和公证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诚信执业的理念,自觉加强以公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公证公信、促进社会诚信,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11.推进公证执业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执业技能,提高办证效率,改善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公证服务品质,真正把优质高效的要求落到实处。规范服务秩序,鼓励和倡导公证机构通过提高公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公平竞争,严禁以贬损其他公证机构及公证员或者支付回扣、佣金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揽公证业务,形成良性竞争的执业秩序。规范和细化办证标准,进一步健全公证受理、审查核实、出证审批、立卷归档、争议处理、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完善操作规程,提高公证执业标准化水平。建立完善公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办证信息录入、办证流程控制、办证质量监管等在公证信息平台上统一操作、规范运行,对办证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不断提高公证质量和工作效率。

12.完善公证执业准入、考核、监督机制。强化对公证执业活动全过程监督,建立涵盖执业准入、日常监管、考核评价、奖励处罚等方面公证执业监管体系。健全执业准入制度,严把公证员队伍“入口关”。完善公证机构和公证员执业考核制度,对于考核连续不合格的公证员,探索淘汰退出机制。建立科学的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公证执业水平评价机制,实现有效监督。建立健全公证不良执业记录披露制度,及时在公证行业内并面向社会公布公证违法违规执业信息,形成重质量、讲公信的公证执业导向,使公证工作进一步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完善执业奖惩机制,健全公证执业惩戒的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细化处罚依据,完善惩戒程序,依法依规惩处各类公证违法违纪行为。

五、加强公证工作管理

13.完善公证工作管理体制。完善司法行政机关行政管理、公证协会行业管理、公证机构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公证管理体系。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加强对公证工作的监督、指导,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执业监管和改善执业环境等职责;公证协会要强化行业自律管理,依法、依章程履行指导业务、规范执业、维护权益、—4—

行业惩戒等职责。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工作管理机构与公证协会之间的重要决策会商、重要情况沟通、重要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提高公证管理工作水平。

14.科学合理配置公证资源。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继续依法做好公证机构设置、布局调整工作。以满足公证服务需求为导向,完善公证机构设置和公证员配备制度,形成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公证资源不足地区政策扶持,通过考试、考核任职、选派公证员驻点执业、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公证行业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解决欠发达地区公证机构人员短缺问题。

15.完善公证机构管理运行机制。继续贯彻落实2000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和《公证法》,坚持行政体制公证机构改为事业体制的方向,坚持公证机构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属性定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要求,积极做好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分类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公证行业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公证机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16.加强公证机构建设和管理。加强公证机构组织建设,做好对选任公证机构负责人的监督指导工作,强化公证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本机构公证人员的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公证机构岗位责任制,明确和落实公证机构内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加强公证机构业务建设,建立健全公证机构内部学习培训制度,严格公证业务受理、审批、出证管理,加强公证业务质量监督,建立完善重大疑难公证事项会商机制,加强公证文书档案管理。加强公证机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公证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收入分配、资产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公证机构场所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便民服务措施,更好满足公证工作发展需要和群众办证需求。

17.加强公证工作管理力量建设。健全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公证管理机构,选配公证管理人员,为依法全面履行指导监督职责提供有力保证。加强地方公证协会建设,充实办事机构人员力量,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议事规则,提高自律管理能力。加强公证管理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职的能力。

六、加强公证队伍建设

18.提高公证队伍综合素质。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过硬、业

—5—

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大力加强公证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业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公证队伍。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公证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公证员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业务素质建设,结合实际,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加强重点和新兴公证业务研究及经验交流,全面提高公证队伍的业务素质、岗位技能和执业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引导广大公证员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在执业活动中切实做到忠于法律、客观公正、诚信为民、勤勉尽责。

19.充实和发展公证员队伍。坚持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人员中选拔、任命公证员,依法有序充实和发展公证员队伍。欠发达地区公证机构无法招录到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人员的,可以按有关法律规定通过依法考核任职的方式补充公证员。建立健全申请公证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登记、培训管理、考核监督,确保新任公证员具备合格的品行操守、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

20.加强公证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公证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把公证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作为执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记入执业档案。将公证人员教育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公证员教育中长期培训规划,统筹做好任职前培训、职业培训、专项培训等工作。完善全国公证员教育培训大纲,规范培训内容。实施公证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公证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公证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21.加强公证行风建设。积极培育和弘扬公信为民的良好行业风尚,做到尽职履责、廉洁执业、热情服务。积极开展公证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大力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公证行业良好社会形象。针对群众反映的公证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公证行业服务窗口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公证行业行风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证执业活动的社会监督。

七、加强公证工作领导

22.完善公证业发展的保障政策。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

—6—

动出台促进公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公证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力度。探索建立公证机构更为灵活的人员和编制管理政策,实现公证员配备方案与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相互衔接。结合公证行业特点制定公证机构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符合公证服务属性、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绩效工资制度。推动建立符合公证服务公益属性的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公证机构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和落实公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公证业发展的要求,改革完善公证收费制度。

23.改善公证执业环境。抓住国家立法及有关部门制定行政规章的契机,积极提出立法建议,推动确立法定公证事项,强化公证法律效力。会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公证机构在核实证明材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公证执业权利保障。会同有关部门打击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证书违法行为,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健全和规范公证赔偿基金制度,完善公证执业保障机制。

24.加强公证理论研究。着眼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加强事关顶层制度设计和公证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着力解决公证工作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公证工作指导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工作发展。

25.加强公证宣传工作。加大公证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国公证制度和公证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公证法律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民商事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运用公证手段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为公证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八、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6.加强领导。加强和改进公证工作事关公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精心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7.稳步推进。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细化工作要求,明确任务分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7—

司法部 2014年8月6日

—8—

第三篇: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

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经费保障的意见

财行〔2007〕1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司法局:

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发扬我国民间调解的传统并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确保人民调解工作正常开展,调动广大调解员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开支范围

根据司法部、财政部修订的《司法业务费开支范围的规定》[(85)司发计字第384号]和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需要,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

1.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包括:人民调解工作宣传经费、培训经费、表彰奖励费等;

2.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是指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购置办公文具、文书档案和纸张等的补助费;

3.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是指发放给被司法行政部门正式聘请的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的生活补贴费。

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办法

1.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2.为支持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机构应继续在各方面对其提供支持。

3.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的安排和发放应考虑每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调解纠纷的数量、质量、纠纷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以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度。补助和补贴标准可由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三、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管理

1.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司法行政部门要每年编报经费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杜绝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现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的监督检查。

2.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落到实处,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七年七月九日

第四篇:县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县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省、市委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相关精神,按照县委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针对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增强狠抓工作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

“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紧紧围绕更快更好发展主题,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县经济社会在跨越式发展征程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好形势。这些成绩,是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工作落实的结果。实践证明,我县各级各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总体上工作作风较好、工作扎实有效。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了“十一五”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的必然要求。立足于**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在认真总结工作、重新审视县情、客观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工作主题和奋斗目标,描绘了“十一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更加明确,接下来的关键是狠抓工作落实。在这样一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我们就不能有效地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会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严重影响**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因此,落实问题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必须看到,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十一五”的繁重任务,按照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推动工作上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上,个别党员干部满足于当前成绩,缺乏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干劲,进一步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激情不够,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自满倾向;一些党员干部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缺乏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奋发进取的闯劲,懒于学习、视野不宽,观念滞后,等上级给政策,出思路,个别党员干部还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上,个别党员干部工作思路不清,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多,推动落实的措施不硬;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甚至方法简单,激化矛盾;会议多、文件多、安排部署多,必要的指导帮助少、督导检查少、深入实际少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落实机制和服务环境上,有些工作责任主体不明、职责不清,执行制度不够严格,落实环节衔接不紧,在协调督导、跟踪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有些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个别地方还存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影响了工作成效,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站在推进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肩负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狠抓工作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解决不落实的关键问题入手,下大力予以研究和解决。

二、准确把握推动工作落实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推动工作落实的总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突出发展的主题,完善落实制度,提高落实本领,营造落实环境,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推动工作落实要牢牢把握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纪律上,要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续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坚决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坚持突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大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进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推广群众的实践经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坚决破除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善于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落实。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注意把握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统筹兼顾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防止盲目蛮干、顾此失彼;既要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工作,又要努力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奠定基础,不能只顾眼前、不管长远,防止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

三、健全和完善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机制

1、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对全局工作落实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落实负主要责任。对全县确定的重要决策、重点工作和主要指标,各乡镇、部门要及时进行立项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任务目标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使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由县委、县政府明确领导和牵头

单位“抓总”的责任;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每年确定并分包若干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大疑难问题,组织力量,研究措施,强力推进,确保落实。

2、完善督促检查制度。要建立完善领导督导制,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由党政领导负责,进行重点督查、全程督查、跟踪问效,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要切

实发挥督查部门的作用,县委督查室每年要根据县委确定的重点工作,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检查结果和具体工作建议要及时向县委常委会或县委有关领导报告,同时向有关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通报反馈。要积极构建督查工作体系。乡镇党委和县直部门党委(党组)要有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督查工作,并明确专(兼)职督查干部,切实加强督查队伍的政治、业务建设,不断提高督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为督查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积极探索督考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督促检查工作与年终考核的有机结合。

3、完善矛盾问题反馈、办理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或通过其它形式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及时答复。对要求合理、符合政策、有条件解决的,要快速解决,绝不允许一拖再拖。因条件限制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及时说明原因,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重大、复杂、疑难问题,要严格实行领导包案制和挂帐督办制,亲自协调,亲自督促,全程跟踪,限时解决。对本级解决不了、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要及时逐级向上报告。

4、完善监督制度。充分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各级领导班子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查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人大机关要认真组织开展法律监督,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政协机关要充分运用民主监督形式,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重点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报道。充分发挥老干部、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作用,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全方位促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狠抓工作落实。

5、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坚持分类指导与分类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平时考核与考核、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把考核的重点放在重要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的落实上来,提高考核实效;要切实把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选优、晋职晋级、选拔任用挂钩,对抓落实有力、工作实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工作不落实,甚至失职渎职造成工作损失和不良影响的,根据责任轻重,分别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引咎辞职以及党纪政纪等处理。

四、全面提高各级干部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1、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各级干部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内在动力。各级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务实精神,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始终保持不怕吃苦、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把全部心智放在“干事、创业、为民”上,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2、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成果,进一步打牢理论根底、拓宽战略思维;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系统地学习研究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多岗位实践,特别是到基层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事关更快更好发展的全局任务和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3、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抓落实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勇担风险的创新意识,做到大胆地闯、大胆地干;牢固树立敢于较真、敢于碰硬的拼搏意识,做到不畏惧困难、不回避矛盾;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落实。

五、大力营造推动工作落实的良好环境

1、强化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贯彻“提速、提质、为人民”的要求,下大力解决一些机关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要着眼于方便基层、方便群众,进一步规范公务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要抓住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窗口”单位,积极实行权力运行公开、民主评议、“一站式”服务、“即办制”、公示践诺等措施,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服务新机制。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根本,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体制、政务、政策、法制环境明显改善,增强全县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吸引力,真正把项目引进来、把客商留下来、让人民富起来。

2、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工作落实关键在人、关键在用好干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标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和使用干部,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要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对那些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的干部,予以支持和保护;对在干事创业中有失误的干部,要分清原因,实事求是地对待,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的干部,要果断予以调整。要大力培树一批坚持原则、勤奋敬业、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让实干精神真正成为干部队伍的追求和风尚。

3、改进文风、会风,控制不必要的检查评比,确保抓落实的足够精力。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委改进文风、会风的有关规定,坚决摆脱“文山会海”的束缚。要控制会议规模、规格和数量,做到没有实质性内容、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坚决不开;内容相近可合并召开的会议,不单独召开;能通过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召开的会议,不集中召开;职能部门召开的会议,县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一般不再参加;只需分管领导出席的会议,不安排多名领导陪会;提倡有计划地召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办公会和专题调度会。要严格控制文件发放,做到少发文、发短文,能不发文坚决不发,必须发文的也要控制发文层次,不随意提高。要建立检查评比活动申报制度,对检查评比活动进行集中清理。要按照《**县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减少领导事务性应酬活动。

4、进一步严格制度、严明纪律,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格地、一以贯之地执行。要严明政治纪律,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凡县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和事项,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绝不能推诿扯皮。要切实加大督查、纠错力度,凡无视制度规定、无视组织纪律、我行我素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政令畅通。

《县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意见

(2005年3月24日)

中办发〔2005〕12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推行政务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

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行政务公开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务公开。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0〕25号),对乡(镇)政务公开作出部署,对县(市)级以上政务公开提出了要求。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把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2005年1月,党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发〔2005〕3号),明确提出“健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稳步推行,发展势头良好。政务公开的推行,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加强了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推进了依法行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当前,政务公开工作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在一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主要是:有的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不够;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政务公开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地区和部门政务公开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工作不落实,甚至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妨碍了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对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对进一步推

行政务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把政务公开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推行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推行政务公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推行政务公开要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外,都要如实公开。要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应该公开的事项,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

推行政务公开的工作目标,要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进程相一致。经过不懈努力,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形式

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稳步实施。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主要任务。乡(镇)要继续贯彻中办发〔2000〕25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县(市)和市(地)级行政机关要规范和完善政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监督保障措施,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国务院各部门要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并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规划和指导。

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围绕行政主体基本情况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乡(镇)要重点公开其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政策,以及财政、财务收支,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县(市)、市(地)要重点公开本地区城乡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报告,重大项目审批和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政府采购,征地拆迁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税费征收和减免政策的执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重点公开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总体规划,财政预决算报告,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调整、取消以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等情况。国务院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公开的重点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本地区本系统政务公开内容的详细目录,分类向社会或在单位内部公开。

要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定期发布政务信息;继续通过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和其他形式公开政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挥其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通过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以及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形式,对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予以公开;通过各类综合或专项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电子政务,逐步扩大网上审批、查询、交费、办证、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项目的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四、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法规制度

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保障政务公开规范运行。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政务公开的立法工作,抓紧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要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逐步把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对于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要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案。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或终止,要及时公布并做出说明。对于只涉及部分人和事的事项,要按照规定程序,向申请人公开,确实不能公开的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评议制度。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组织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

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政务公开工作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五、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设立政务公开工作领

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指导、协调政务公开的各项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依法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是实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实行垂直领导和双重领导的部门,要按照本系统的要求,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为推行政务公开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推行政务公开的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务公开的实践活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团体和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的层级监督。监察、审计等机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实行专门监督。要把政务公开作为行政机关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定期考评检查,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下载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