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0:5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篇: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名词解释:

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2.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蔡邕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这些采集、保存而流下来的歌辞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文选》,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留下作者姓名。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5.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映社会**、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在诗歌技巧方面,追求“繁缛”的艺术风貌,这也是太康诗风的重要特征。它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是有贡献的。

7.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8.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9.宫体诗: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它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萧纲,徐擒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简答:

1.汉代文学基本态势:①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今古通的艺术追求;②汉代文人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③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④批判与赞颂的更迭;⑤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⑥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2.贾谊散文风格: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纵横捭阖。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过秦论》。抱有改革政治的热情,又受到压抑,因而笔端常带感情,议论说理毫无顾忌,行文畅达而不浮浅,语言犀利激切,富于文采。忧时济世的感情溢于言表,富于鼓动性。

3.汉赋的意义:①表现了一种昂扬旺盛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丰富了汉字和词汇,锻炼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功能。

③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形成 4.两汉赋的发展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汉初到武帝时汉赋的形成时期,主要在藩国发展。继承楚辞传统,形式是骚体赋。优秀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淮南小山的《招士隐》。同时三体大赋开始出现。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三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2)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兴盛时期。形式上主要是散体大赋。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的代表作家是扬雄等。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模拟班固的《两都赋》作有《二京赋》。

(3)东汉中后期到汉末是三体大赋的衰落时期,讥讽时事、言志抒情的小赋兴起。张衡的《归田赋》开先河,之后有蔡邕、赵壹等人。5.汉大赋的艺术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结尾。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6.乐府诗的艺术手法:

基本艺术手法是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①生活镜头的诗意选取②故事情节完整曲折③人物形象各具特色④叙事详略得当⑤语言是的创作(例子见第一卷P19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7.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

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③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8.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

①生死主题 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人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如《短歌行》。

②游仙主题 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如郭璞的游仙诗。③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潘岳的《闲居赋》。9.门阀制度对文学的影响:

①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心怀不平。这些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如左思的《咏史》。

②门阀制度也与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有直接关系,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

③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中海表现问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如曹植的《责躬》。10.曹植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征:

① “骨气奇高”的体现:强烈的抒情化色彩。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无论是前期的任侠使气,还是后期诗中的满腔悲愤,都体现了他的个性特色。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特征,激越感人。

②“辞彩华茂”的体现:1)语言绮丽自然,韵律色调和谐,注重对偶、炼字和声色之美。2)善于以警句开篇, 如《野田黄雀行》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开头。11.阮籍诗歌的风格特征:阮籍诗的风格是“隐约曲折”。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表达方式比较曲折隐晦,再加上阮诗的比兴在意念是往往不是很切近,而是比较悠远、旷放,增强了诗歌的含蓄效果。如《咏怀》其一,作者面对“黑暗世界”在清风明月中弹琴徘徊,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思。阮籍之文长于论着,多发惊世骇俗之论,行文奇偶相生,意蕴深沉。12.南北朝民歌的风格区别: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风格。

①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以抒情为主。既明快,又含蓄,语短情长。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大量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②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习性。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13.谢灵运山水诗的新风:①从写意到摹象。谢诗不想陶渊明的诗那样一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之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谢诗语言更注重写实性,云再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

14.为什么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前期作品主要是奉和之作,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宫廷趣味浓厚。但由于这些诗在诗歌形式上的多方面探索,为庾信积累了美感形式上和美感内容上的经验,他的诗已经有了“流连哀思”的审美趣味,以绮艳之辞抒哀怨之情。这些经验结合后期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后期诗歌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其后期作品主要抒写乡关之思,包括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和叹恨羁旅忧嗟身世两方面。内容丰富,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更为成熟。因此说庾信文章老更成。15.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志怪小说①地理博物:如托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博物志》 ②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

③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志人小说①笑话:邯郸淳《笑林》

②野史: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

③逸闻轶事: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沈约《俗说》、殷芸《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大问题

一、《史记》

(一)体例: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种体例,共130篇,526500字 “本纪”,历代帝王的政迹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是专门史,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世家”写历代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是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包括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二)断限:《史记》记事,上起黄帝,下至何年主要有三说

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说

武帝元守元年(前122)说

武帝天汉年间(前100——前97)说

(三)创作宗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确立以人物为中心的述史体系,为“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立传

(四)注本:最著名的有三家,号称“三家注”,即南宋裴骃的《书籍集解》、唐司马员的《史记索引》和张守节《史记正义》。

(五)思想内容(1)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残暴罪行1.揭露汉代帝王的丑恶面目 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 3.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

(2)热情歌颂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3)颂扬品质优良的中下层人物(4)歌颂了一系列爱国人物

(六)文学成就

(1)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 2.主义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的未来3.运用“互见法”(2)善于将历史故事化,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1.描述细致入微 2.场面扣人心弦(3)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1.人物语言颇具个性化,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叙述的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力3.引用民谣和谚语,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富表现力

二、两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与艺术手法 两汉乐府(1)内容:1.平民百姓的痛苦与挣扎 2.士卒役人的控诉与呼叫 3.男女两性的哀怨与情仇 4.权贵势要的骄奢与清廉 5.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 6.少壮游子的努力与操守7.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 8.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2)艺术手法:1.注重叙事 2.长于写人 3.语言朴实 4.体制多样 5.浪漫色彩 《古诗十九首》(1)内容:第一类,游子之歌 1.思乡情结 2.立功扬名 3.人情淡薄 4.及时行乐

第二类,思妇之词 1.珍惜婚姻 2.自我宽慰 3.相隔愁苦

(2)艺术手法:1.长于抒情2.善于运用比兴与写景来抒发感情 3.语言精炼工整,朴素自然,保持了乐府民歌的特色

三、陶渊明及其诗歌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活早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由于家庭关系,在政治上处境相当尴尬。其思想受孟嘉和陶侃的影响,导致后来的“三仕三隐”。辞彭泽令是陶渊明医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其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陶的典型意义①中国士大夫精神归宿②不为五斗米这要的精神③酒和菊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歌体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诗:①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②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③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咏怀诗、咏史诗: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人物,如“三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行役诗:宦游期间的作品,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答庞参军》是最深沉的一首。

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①情、景、事、理的浑融。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对形式美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作家们对文学形式美的追求达到了执著甚至狂热的地步。虽然东汉散文就出现了骈偶现象,但只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作家才自觉进行骈文创作,西晋时骈文才开始成熟和定型,并逐渐在文坛上取得统治地位,不管文学创作还是应用文写作都用骈体,到了南朝可以说是骈文的一统天下。诗歌创作也同样出现排偶化现象,曹丕、曹植比乃父更加华美,陆机、潘岳等人的诗歌中就有大量的偶句,至谢灵运、颜延之更是踵事增华,到齐代的沈约、谢脁更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自觉地追求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出现了后世常说的“永明体”。过去的诗人对诗歌声律还只是“暗与理合”,还没有达到一种自觉的追求。如果没有南朝诗人们对诗歌对偶、音韵进行艰苦的探索,就不可能有唐代成熟的律诗和绝句。总的来说,曹丕“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都是对审美的追求。主张诗赋要讲究文辞华丽之形式美,它引领了魏晋南北朝重形式美的文学风尚。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又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二篇: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 曹操,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短歌行》。

2、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英”。

4、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 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5、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

6、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 蔡琰,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7、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阮籍 和嵇康。

8、阮籍,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部兵。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9、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二陆”即陆机和 陆云,“两潘”即潘岳 和 潘尼,“一左”即左思。

10、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11、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潘岳的《 悼言诗》影响。

12、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郭璞。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抒怀。

13、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

孙绰和许询。

14、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15、最为杰出的北朝民歌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16、北朝民歌中有一首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描绘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的诗篇是《敕勒歌》。

17、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谢灵运。他的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18、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颜延年和 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 和 谢灵运、谢眺。

19、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 记游

写景

说理”这种章法。

20、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21、庾信的生活与文学创作以羁留北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2、庾信的代表作是《拟咏怀》。

2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陶渊明。

24、受散文骈体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辞赋叫骈赋。

2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即山涛。

26、诸葛亮的散文名作是《出师表》。

27、王羲之的散文名作是《兰亭集序》。

28、《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颜之推。

29、曹植的《高唐赋》在构思与手法上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影响。30、代表庾信骈体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哀江南赋》。

二、选择

1、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的专著是A

A、[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B、[南朝梁]钟嵘的《诗品》 C、[魏]曹丕的《典论•论文》 D、[西晋]陆机的《文赋》

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A

A、[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B、[魏]曹丕的《典论•论文》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3、曹操诗歌创作的风格是A

A、古直悲凉 B、便娟婉约 C、文采气骨兼备 D、以上都对

4、中国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是D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D、阮籍

5、阮籍的诗歌创作的主要体制是A

A、五言诗 B、七言诗 C、四言诗 D、杂言诗

6、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的是A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

7、开创中国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新路的诗人是A A、左思 B、陆机 C、潘岳 D、刘琨

8、现存南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保存在A

A、[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B、[南朝梁]沈约的《宋书乐志》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9、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诗人是A A、谢灵运 B、曹操 C、陶渊明 D、谢朓

10、在世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B A、鲍照 B、谢灵运 C、颜延之 D、11、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是A

A、鲍照 B、谢灵运 C、谢朓 D、庾信

12、南朝创作新体诗最有成就的诗人是A

A、谢朓 B、沈约 C、王融 D、何逊

13、提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理论的是A A、萧纲 B、萧子良 C、萧衍 D、萧统

14、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A

A、庾信 B、王褒 C、张皋 D、徐陵

15、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A A、陶渊明 B、支遁 C、慧远 D、谢灵运

16、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A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行役诗

17、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改革文章的祖师”是指A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孔融

18、《与吴质书》的作者是A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孔融

19、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A

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 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 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 20、王粲《登楼赋D

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 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 D、以上都对

21、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

A、庾信 B、鲍照 C、孔稚珪 D、江淹

22、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A

A、《芜城赋》 B、《哀江南赋》 C、《恨赋》 D、《别赋》

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的目的是D

A、发明神道之不诬 B、意在自神其教 C、人鬼乃皆实有 D、以上都对

2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一部是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25、《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26、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志人小说是A A、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C、东晋裴启的《语林》 D、南朝宋沈约的《俗说》

1建安七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列举了七位当时领导文坛的人物: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称为建安七子。

2.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世称竹林七贤。3.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A A、庾信 B、王褒 C、张皋 D、徐陵

4.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A A、陶渊明 B、支遁 C、慧远 D、谢灵运 5„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 A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行役诗

6、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改革文章的祖师”是指 B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孔融

7、《与吴质书》的作者是 A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孔融

8、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A 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 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 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

9、王粲《登楼赋>>D 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 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 D、以上都对

10、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 A、庾信 B、鲍照 C、孔稚珪 D、江淹

11、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A A、《芜城赋》 B、《哀江南赋》 C、《恨赋》 D、《别赋》

1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的目的是 D A、发明神道之不诬 B、意在自神其教 C、人鬼乃皆实有 D、以上都对

1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一部是 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14、《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 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15、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志人小说是 A A、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C、东晋裴启的《语林》 D、南朝宋沈约的《俗说》

16、“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出自(A); a.《饮马長城窟行》 b.《兵车行》 c.《古诗十九首》 d.《七哀诗》 此诗作者是()。

a.陈琳 b.杜甫 c.无名氏 d.王粲 17•“采缛於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B)。

a.永明体 b.太康诗風 c.元嘉诗歌 d.宮体詩 18•“元嘉三大家”指(D)。

a.谢混、谢灵运、谢朓 b.谢灵运、谢朓、谢庄 c.左思、陶渊明、鲍照 d.顔延之、谢灵运、鲍照

19以下成語中,出自《世说新語》的是(A)。

a.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b.三人行,必有我師 c.青出於篮而胜于蓝 d.好读书不求甚解 20。曹丕的《 燕歌行 》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所作七言诗。21“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的典故出处是(A)。a.晋陶侃武昌种柳事 b.唐人灞桥折柳习俗

c.乐府《折楊柳》曲名 d.“羌笛何須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門关” 22•“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中“空林色”应理解为(C)。

a.林中空空,什么花草也沒有 b.林中花草的顔色很单调 c.兰若的秀色空绝群芳 d.树林內很空旷

23.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1 ①孟德 ② 孟起 ③子桓 ④ 子 建 24.《咏怀诗》的作者是:1 ①阮籍 ② 嵇康 ③何晏 ④山涛 25.建安诗风的特点是1 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 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④ 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26.《洛神赋》的作者是3 ①曹操 ②曹丕 ③曹植 ④曹彰 27.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3 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 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28.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2 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 ③〈咏怀诗〉 ④〈游仙诗〉 29.下列作品作者为刘义庆的是1 ①〈世说新语〉 ②〈搜神记〉 ③〈笑林〉 ④〈郭子〉 30.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3 ①曹操的〈短歌行〉 ②曹操的〈蒿里行〉 ③ 曹丕的〈燕歌行〉31.左思的代表作是1 ①〈咏史诗〉 ②〈咏怀诗〉 ③〈游仙诗〉 ④〈赠妇诗〉 32.郭璞的代表作是3 ①〈咏史诗〉 ②〈咏怀诗〉 ③〈游仙诗〉 ④〈赠妇诗〉 33.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1 ①左思 ②刘琨 ③ 陆机 ④ 潘岳 34.干宝的志怪小说是2 ①〈世说新语〉 ②〈搜神记〉 ③〈笑林〉 ④〈郭子〉

④曹植的〈升天行〉

35.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2 ①〈五柳先生传〉 ②〈桃花源记〉 ③〈归园田居〉 ④〈饮酒〉 36.下列小说属于志人小说的有4 ①〈拾遗记〉 ②〈搜神记〉 ③〈西京杂记〉 ④〈郭子〉 ⑤〈笑林〉 37.南朝民歌大多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2 ①郊庙歌辞 ② 清商杂曲 ③杂曲歌辞 ④杂歌谣辞 ⑤梁鼓角横吹曲 38.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论文〉的作者是——————。曹丕 39.〈哀江南赋〉的作者是————————。庾信 40.〈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阮籍 41.“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嵇康 42.北朝诗人庾信的字是——————。子山

43.建安“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44.西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嵇康。45.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发生在——————。晋宋

46.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鲍照。4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是————庾信。

基 本 知 识

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刘桢)和女诗人蔡琰。5.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11.曹植(192—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14.《白马篇》名句: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5.曹植后期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其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此外还有《野田黄雀行》、《吁嗟篇》。

16.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17.谢灵运称誉曹植诗“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18.“建安七子”之说出自曹丕《典论•论文》。

19.建安七子中散文成就较高者为孔融,诗歌成就高者为王粲。20.王粲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2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句出刘桢《赠从弟》诗。

22.陈琳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其名句为“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23.阮蠫的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24.被钟惺《古诗归》评为“婉笃有十九首风骨”的是徐干的《室思》。

25.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作《悲愤诗》反映汉末苦难的**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悲惨的人生经历。其史诗般的效果,后人如杜甫的《北征》等诗均受其影响。26.玄言诗表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27.阮籍诗歌的成就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28.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蠫之子。

29.阮籍以才高自居,登广武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30.阮籍的诗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

31.阮籍的《咏怀》诗,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32.嵇康,字叔夜,“人以为龙章凤姿”,“拜中散大夫”。33.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遂正直招祸。34.嵇康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

35.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36.潘岳的《悼亡诗》,婉转?恻,悲不自胜。

37.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38.陆机,字士衡。祖父陆逊是东吴名将。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39.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

40.左思,字太冲。曾构思十年,成《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41.左思《咏史》其二以比兴手法对门阀制度进行了极其强烈的批判。42.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43.刘琨今存诗以《扶风歌》与《重赠卢谌》最为优秀。

44.沈德潜评刘琨诗:“越石英雄失路,万绪悲凉。”(《古诗源》)。45.元好问评刘琨诗“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论诗绝句》)。46.郭璞十首《游仙诗》最为著名。

47.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

48.陶渊明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开千古平淡之宗”。

49.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又号靖节先生。四十一岁那年,彻底结束了时宦时隐的生涯,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50.陶渊明《归园田居》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51.建安诗歌具有慷慨悲凉之美,西晋诗歌有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以冲淡为美的天地。52.《五柳先生传》传神地写了一个高洁脱俗安贫乐道的隐者,乃陶渊明夫子自道。53.《归去来兮辞》为陶渊明彭泽桂冠时所作。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高唱“归去来”而归隐田园。54.自刘裕代晋,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南朝诗歌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

55.元嘉诗歌包括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56.元嘉诗风的变化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57.“元嘉三大家”在艺术上各有追求:谢灵运追求清水芙蓉之美,颜延之追求典丽华赡之美,鲍照追求热烈浓艳之美。

58.谢灵运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59.谢灵运(385—433),小字客儿,袭封康乐公。

60.杜甫赞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鲍参军即鲍照。61.“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

62.谢罣追求诗歌的清新明丽之美,所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63.谢罣的诗歌之美,李白称为“清发”,沈德潜评为“清俊”,黄子云评为“清丽”。64.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即指谢罣诗。65.徐陵编《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66.“北地三才”为温子升、邢劭和魏收。

67.庾信(513—581),字子山。其诗歌创作依四十二岁留仕西魏为界分前后期。

68.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其中“吴歌”三百余首,“西曲”一百多首。

69.吴歌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南京)一带江南地区,西曲产生于荆郢樊邓一带。70.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西洲曲》,采用“钩句”手法。71.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72.北朝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是《敕勒川》。

73.北朝民歌具有“天然”的质朴和苍凉豪迈的“英雄气”。

74.北朝民歌中叙事长诗为《木兰诗》。它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75.建安赋作由曹丕提出“诗赋欲丽”的创作原则。76.王粲的《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77.曹植的《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冷。78.“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为《洛神赋》中描写神女之名句。

79.两晋赋家艺术形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用事、辞藻和音律三个方面。80.用事又叫用典,即采取引用典故的手法,使文章简练而更有说服力。81.左思《白发赋》:“甘罗乘轸,子奇剖符。英英终贾,高论云衢。”十六个字连用四典,即年少得志的甘罗、子奇、终军、贾谊四人。

82.鲁褒《钱神论》对社会上拜金主义的浇薄世俗予以抨击。83.晋代山水赋作家郭璞作《江赋》,被称为“辞赋为中兴之冠”。84.鲍照《芜城赋》写广陵城的盛衰兴废之变。

85.表现南朝骈赋的美文丰采的是江淹的《恨赋》和《别赋》。

86.由南入北的北朝赋作家庾信,留下了赋史上的千古绝唱《哀江南赋》。87.经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已臻极致。88.北朝创作了如《水经注》、《洛阳伽兰记》这样的散文名著。

89.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有“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他还“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意”。

90.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令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91.阮籍《大人先生传》中,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中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92.骈文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9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有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刘义庆《幽明记》等。

94.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有刘义庆《世说新语》,葛洪《西京杂记》等。95.《博物志》十卷,是在《山海经》的系统上发展出来的。

96.《世说新语》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各门类共三十八篇。

97.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标志了我国文学批评的繁荣和成就。

98.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99.《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100.从曹丕开始,才把“气”引入文论中。

101.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102.陆机是研究我国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之人,他认为文学创造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103.曹丕将文体分为四科:奏议、书论、铭诔、诗赋。陆机却分为诗、赋、碑、诔、铭等十项。

104.缘情绮靡说是在传统的诗教“温柔敦厚”说后由陆机提出的另一重要诗论。105.《文心雕龙》为作文论文制定了情、风、事、义、体、文的辨别法则,即六义。106.《文心雕龙》中《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是“文之枢纽”。107.钟嵘《诗品》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

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出现了魏曹丕《典论·论文》、晋陆机《_____________》、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_____________》等论著以及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_______________》等文学总集。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名篇《_______________》。曹操《蒿里行》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比较曹丕与曹植说:“文帝以__________________,思王以________________。”

4.女诗人蔡琰的《_______________》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长篇

叙事诗的“双璧”。

5.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___________》。6.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_____________,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7.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__》三首。8.___________,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____________《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__________、魏文帝______和明帝。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__________。11.“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____________的。

1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_____________》。13.南朝出现的新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14.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______________》。

15.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_____________。16.“诗缘情而绮靡”是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观点。17.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_____________,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______________》。19.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20.骈文文体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敷藻、裁对、隶事。

21.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22.南朝文学以新变为主要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_________的格律化与_____________的盛行。

23.在南朝后期,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24.南朝诗歌发展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________________诗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6.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____。27.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

28.《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____________。29.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0.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陆”,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1.“七子”之称出于曹丕《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被称为“七子之冠冕”,____________被曹丕称“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32.阮籍的《______________》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左思的《_____________》八首,被评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郭璞的《______________》被评为“乖远玄宗,坎壈咏怀”。

33.锺嵘《诗品序》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其中最著名的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谢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永明体”的创始人。

35.谢惠连的《________》与谢庄的《________》被称为南朝小赋“双璧”。3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隋书·文学传序》总结南北朝文风的不同说:“江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40.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_______________》。

44.志人小说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46.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47.“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___________》中有大量记载。48.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9.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0.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1.《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____________。52.《_____________》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53.“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54.“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是指______________的诗歌清新明丽之美。55.__________________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56.《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

57.龚自珍诗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___________的评价。

58.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特色。59.被朱熹评论为“盖魏之赋极此矣”的赋是《______________》。60.《______________》是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61.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初唐前50年,宫体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_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期诗风的代表。

63.初唐诗人“沈宋”齐名,所谓“沈宋”即______________与宋之问。64.“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诗是杜甫的《______________》其二,充分肯定了初唐四杰的历史地位。65.张若虚的《______________》,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全唐”。66.初唐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67.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38首。

68.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是__________,其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69.盛唐______________诗派的两位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70.“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______________对王维山水诗画的经典评价。

71.王昌龄的《______________》,被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72.“古文”的提出始于韩愈,是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________相对立的概念。7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白居易在《______________》一文中提出来的。

7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愈《______________》一文中的名句。

75.韩愈的杂文《______________》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寄寓了作者心中的不平。76._______________是唐代第一个努力作词的词人,后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77.清代康熙年间,由彭定求、曹寅编纂而成的_____________,收录了作家23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

78.《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___________。

79.杜甫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_》。李白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王维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

80.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提出_____________的主张,对宋诗“尚议论”影响很大。81.在“花间词”人中,地位与温庭筠相当的一位作家是____________。

82.“花间派”是因_____________的《花间集》而得名。

83.清代嘉庆年间,由董浩等人编纂而成的_______,收录了作家3035人,作品20025篇。

84.在中国文学史上,___________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85.高适的《________》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元代陈绎《诗谱》评其边塞诗“_________”,同时指出岑参边塞诗特点是“________”。86.唐代近体五律的定型,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完成的。87.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称为唐代的“一代之奇”。

88.盛唐__________诗名较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以七绝称胜,号“__________”。

89.________长于五言诗,自许“五言长城”,与________并称“钱刘”。90.中唐以描写音乐著名的诗篇有韩愈的《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李贺的《_______________》。91.“李长吉体”是指___________的诗风。

92.韩愈诗歌艺术特征是以___________见长,以___________著称。93.《论佛骨表》的作者是__________;《封建论》的作者是_________。94.柳宗元的散文精品是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之美的特色。95.元明戏曲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如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_____________》,石君宝《曲江池》取材于《___________》,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___________》等。

96.唐代描写洞庭湖气象壮阔、气势磅礴的名句有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唐传奇发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8.中唐讽世小说中,沈既济的《_______________》写“黄粱美梦”的故事,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写“_____________”的故事。

99.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其中最重要的写本是《______________》。

100.__________是晚唐第一个大量填作词的作家,被后人推为花间派鼻祖。南唐词有影响的只有____________和李璟、李煜父子。

三、简答题

1.建安文学发生的时代背景 2.简述曹操诗歌艺术成就 3.简述曹丕诗的新变

4.简述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5.简论曹操《观沧海》的艺术性及其意义 6.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 7.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8.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9.晋末宋初时期山水诗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10.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 11.简述鲍照《芜城赋》的思想、艺术性 12.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 13.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4.简述《别赋》的艺术特点 15.简析左思《咏史》诗的文学史意义 16.骈体文及其基本特征

17.简述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18.南曲与北歌的比较

19.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20.“沈宋”在唐代近体诗形成过程中的贡献

2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23.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24.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的不同 25.李白诗歌的想象有什么特点? 26.简述李白歌行的价值

27.杜甫的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8.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9.杜诗的诗史性质 30.大历诗歌有何特征? 31.白居易新乐府诗论的要点 32.韩愈诗歌的艺术特点 33.简述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色 34.韩柳古文理论主张 35.韩愈文章的艺术特征 36.柳宗元传记文学有何特点 37.简说李商隐无题诗的一般特征 38.简说杜牧咏史诗的主要特点

39.唐传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0.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小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2.试论“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3.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诗歌的?怎样理解? 4.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5.试比较大小谢的山水诗创作。

6.萧纲云:“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请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7.山水诗缘何勃兴于刘宋?

8.骈文历来多受指责,请谈谈你的看法。9.时代政局与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10.宫体诗历来受到非议,请谈谈你的看法。11.“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评议。12.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题材内容 13.分析陶诗艺术特征。

14.从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比较,说明诗风的转变。15.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16.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17.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8.试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19.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在内容、风格、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20.试述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21.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22.试述从汉到唐乐府诗的发展过程。23.试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24.试论杜诗的集大成特征。

25.试述白居易讽谕诗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26.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贡献。27.晚唐五代诗歌题材与风格走向

28.为什么说中唐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29.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30.综述唐诗发展流变史。

(附:魏晋至隋唐五代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2.3.4.5.6.7.8.9.文赋,诗品,玉台新咏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位尊减才,势窘益价 悲愤诗 《诗经》 孔融 《七哀诗》 曹丕、七言诗 曹操、曹丕

10.曹植 11.陆机

12.《与陈伯之书》 13.永明体

14.《典论·论文》 15.左思风力 16.陆机、《文赋》 17.萧统、《文选》

18.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9.《归去来兮辞》 20.调声

21.孔稚圭《北山移文》 22.赋、新体诗 23.萧纲、宫体诗 24.山水诗 25.七言歌行 26.庾信 27.庾信 28.左思 29.五言诗 30.潘岳、陆机

31.典论·论文,王粲,刘桢 32.咏怀诗,咏史,游仙诗 33.陆机,潘岳,左思。34.沈约、王融

35.雪赋,月赋

36.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37.宫商发越,贵于清绮,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38.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9.建安诗风

40.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4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4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43.《庄子·外物》 44.笑话、野史、逸闻轶事 45.《咏荆轲》

46.《西洲曲》《木兰诗》 47.《世说新语》 48.曹操 49.曹丕 50.左思 51.郭璞

52.《哀江南赋》 53.鲍照 54.谢朓 55.谢脁 56.颜延之 57.陶渊明 58.谢灵运 59.《登楼赋》 60.《玉台新咏》 61.曹植 62.上官体 63.沈佺期

64.《戏为六绝句 》 65.《春江花月夜》 66.陈子昂 67.《感遇诗》

68.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69.山水田园

70.苏轼 71.《出塞》 72.骈文

73.《与元九书》 74.《进学解 》 75.《马说》 76.温庭筠 77.《全唐诗》 78.殷璠

79.《杜工部集》《李太白集》《白氏长庆集》《王右丞集》《李义山诗集》 80.以文为诗 81.韦庄 82.赵崇祚 83.《全唐文》 84.柳宗元

85.燕歌行,尚质主理,尚秀主景 86.沈佺期,宋之问 87.唐传奇,唐诗 88.王昌龄,七绝圣手 89.刘长卿,钱起

90.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91.李贺

92.雄大的气势,怪奇的意象 93.韩愈,柳宗元 94.山水游记,凄神寒骨 95.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9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7.初盛唐发轫期,中唐繁盛期,晚唐衰落期 98.枕中记,南柯一梦 99.云谣集杂曲子 100.温庭筠,冯延巳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这种风格特色人们也称之为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指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作家主要是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刘伶等“竹林七贤”,其中阮籍、嵇康成就最高,所谓“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即是他们创作的主要特色。

3太康体--指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出现的一种诗体,这种诗歌重模拟、重词彩,讲究对偶、用典,诗风靡丽,代表作家是“三张”、“二陆”、“两潘”,其中陆机、潘岳影响最大。

4玄言诗--以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西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孙绰、徐询,他们的作品“理过其词,淡乎寡味”,成就不高。

5永明体--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新体诗,也称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肪、萧衍、陆垂等“竟陵八友”。当时,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诗歌创作注重声律,谢眺创作成绩较为突出。新体诗促进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为唐代近体诗繁荣奠定了基础。

6宫体诗--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以梁简文帝萧纲为首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主要是宫廷生活特别是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反映,形式则追求绮艳。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徐陵、庾肩吾、庾信,故人又称“徐庾体”。《梁史·简文纪》:“帝辞藻艳发,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7田园诗--指以描写田园景色、反映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田园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丰富,诗风平淡淳美,打破了玄言诗一统的局面,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8骈文--文体名称。这种诗体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其特点是:

一、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

二、语音上讲究平仄;

三、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9志怪小说--魏锦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晋干宝的《搜神记》。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早,但某些优秀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10《搜神记》--志怪小说集。共二十卷,晋干宝撰。其中一些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比较有艺术价值,艺术上初具小说格局,对后代系小说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1志人小说--魏锦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人物的逸闻琐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2《世说新语》--笔迹小说集,宋刘义庆撰,今本三卷,分36篇。内容为汉末至东晋名士们的奇闻逸事,、清谈玄理、疏放举动的记录。在刻画人物和语言使用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小说和小品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3建安七子——据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杨、刘桢七人。他们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和人民苦难,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

14竹林七贤——西晋时期阮籍、嵇康、向秀、阮咸、山涛、王戎、刘伶等文人。他们不满司马氏的高压政治和门阀制度,反对礼教,崇尚老庄,常在竹林下喝酒清谈。但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并不一致: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都反对礼教,不满司马氏统治。阮咸则流于纵欲主义,山涛、王戎最终成为司马氏的拥护者,只是口头上谈谈虚无了。

15元嘉三大家——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统治时期的年号,从公元424-453,共30年之久,占刘宋王朝一半。其间文学成就较高者是时人所称的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在当时颜谢名气大于鲍,其实颜之诗才远不如谢。而鲍照的实际成就超过谢灵运。

16游仙诗——写遨游仙境的诗歌。梁萧统编的《文选》把“游仙”列为诗歌的一类。秦始皇《仙真人诗》后,汉张衡、魏曹操父子有作,晋代盛行,以郭璞的16首为代表。郭璞用形象化的仙境来抒情,“坎廪咏怀”,“词多慷慨,乖远玄宗”。游仙诗有统治者追求仙术和老庄思想的背景。

17嵇阮——正始作家阮籍、嵇康。其诗反对司马氏政权的残暴统治。嵇康的抨击比较直露,诗风清俊。阮籍则虚与周旋,消极不合作,82首《咏怀诗》多用比兴含蓄地表现了孤苦愤懑。

18潘陆——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即以潘陆为代表的两晋诗风。

19吴歌、西曲——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里,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吴歌产生的地点在长江下游,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东晋和宋居多。西曲产生在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西曲产生的时代比吴歌较晚,以齐梁居多。

20《桃花源记》——陶渊明归隐后,用诗文创造的一个没有战乱剥削的和乐平等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愿望,但在当时条件下只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21新体诗、永明体、四声八病——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四声用于做诗,提出此说。四声指中古时期语调平上去入。八病指做诗时字声运用上的一些忌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见《文镜秘府论》)。要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谢灵运传论》),实际上是务求一种只对不粘的格律诗。它充分发挥的汉字一字一声的特点,展示的诗歌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使声情并茂,对后代诗文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直接开启了唐代的格律诗。一方面又开启了宫体诗过于追求形式美之弊。

22《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召集文人主持编撰的文学作品集《文选》30卷,世称《昭明文选》。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700多篇,分37类。其中主要是赋、诗、应用文、论说文。

二·填空、选择、判断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其理论形态是玄学,并出现玄佛合流的倾向。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魏和西晋(又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三段),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东晋南北朝文学仍以诗歌为主,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3.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乐府,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只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有魏末的嵇康和阮籍、西晋的左思、宋代的鲍照。4.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还有齐代的谢眺。5.齐梁时代是我国诗体重大变革的时期。周发现了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于诗歌的声律,提出“八病”之说,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永明体”(又叫“新体诗”),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时代。

6.西晋末年,在世族清谈玄理的风气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代表作家有东晋的孙绰、许询。梁代,宫廷贵族不再满足于山水清音,而寻求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萧纲及徐、徐陵、庾肩吾、庾信,故人又称“徐庾体”。

7.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其代表作有表现统一壮志、积极进取的《短歌行》,和《步出夏门行》的《龟虽寿》、《观沧海》;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蒿里行》、《苦寒行》等。8.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9.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公元220年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其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借思妇寄托失意苦闷的《七哀》、(“明月照高楼”)、以美人喻君臣的《美女篇》等。

10.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炀、刘桢。七子诗歌中反映社会**和民生疾苦的 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其

一、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禹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赠从弟》三首等。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共三篇。其中最可信为她所作的是五言《悲愤诗》。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嵇康的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代表作是《赠秀才从军》十八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散文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阮籍的咏怀诗在运用五言诗抒情和讽喻方面有较高的成就,给黑暗统治下诗人的政治抒情开辟了道路,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陶渊明的《咏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莫不受其影响。

12.太康时期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与之齐名的作家是潘岳,此外还有张华、张协等。陆机的代表作有摹仿《古诗十九首》的《拟古诗》十二首,描写行旅生活的《拟明月何皎皎》、《赴洛道中作》。潘岳的名作是《悼亡诗》三首。

13.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是左思,其代表作有《咏史》八首,主要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此外其名作还有《招隐》、《娇女诗》、《三都赋》。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十四首。14.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生卒年是365-427,谥号“靖节征士”。因为他曾作过彭泽令,后人又称之“陶彭泽”。陶诗可分为两类: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他的散文辞赋的名篇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内容可分为三方面: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的悠然自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歌颂农业劳动及与农民的友谊,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与西田获早稻》等。农村凋敝何一己的穷困,如《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正始诗人阮籍和西晋诗人左思的传统,代表作有《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鲁迅先生评其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出现大破了玄言诗的统治。他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精神。田园诗是他的独创。陶诗的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学陶的有王孟韦柳等。

15.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神弦歌18首。吴歌产生的地点在长江下游,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东晋和宋居多。吴歌中数量最多的是《子夜歌》共42首、《子夜四时歌》75首、《读曲》89首。16.据《乐府诗集》,西曲出于今(今湖北江陵)、郢(今湖北宜昌)、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之间。由此可知,西曲产生的地点,是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而以江陵为中心。西曲产生的时代比吴歌较晚,以齐梁居多。17.南朝乐府民歌,除吴歌、西曲外,还有一首长篇抒情诗《西洲曲》,属于《乐府诗集》的《杂曲歌辞》。

18.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主要是五言四句,从而为绝句奠定了基础。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19.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在《杂曲歌辞》、《杂谣歌辞》中也有小部分,共约60多首。

20.《横吹曲》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中有鼓有角,故称“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这些军乐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陆续传到南方,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北朝乐府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创作,今所见除汉人的作品外,还有羌、氐、鲜卑人之作。21.北朝民歌在体裁上,除五言四句的形式外,还有七言四句的形式,从而促进了七绝形成。

22.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木兰诗》,其作不会晚于陈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23.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由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其山水诗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入彭蠡湖口》、《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

24.鲍照诗歌直接继承着建安文学的传统,与曹植颇多相似之处。其代表作有《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拟古》其三(“幽并重骑射”)、其六(“束薪幽篁里”)、《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等。

25.齐永明年间,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八种声律上应该避免的毛病,叫做“八病”。声律和对仗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这种新的诗体因为是永明年间由沈约等人开创的,又叫“永明体”。所谓八病,包括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作诗时应避免的八种声律上的毛病。新体诗作家除沈约外,成就较高的还有齐谢眺、梁何逊、陈阴铿。

26.文学史上把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和谢眺分别称为“大谢”和“小谢”。谢眺因为任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谢眺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篇是《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

望长安”)。他有些五言四句的小诗有南朝民歌气息,凝练隽永,如《玉阶怨》、《王孙游》。

27.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指阴铿、何逊两位诗人。其代表作有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28集南朝诗歌之大成并融合了南北诗风的诗人是庾信。他早年是梁朝有名的宫体诗人。后来出使北魏遂终身羁留北方。庾信诗歌代表作是《拟咏怀》二十七首,赋的代表作有叙述梁亡和身世的《哀江南赋》。五言小诗的名作有《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

29.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它有三个特点:1讲究对仗。又多用四六句。2语音方面讲究平仄。3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30.和汉赋比较,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赋的题材更加广泛。除描写帝京山川风物之外,登临、游览、怀人、伤别等都是赋家吟咏的对象。二是抒情成分加强了。怀恋乡土友人、感慨兴衰变化、壮志难酬的苦衷等都有强烈的抒发。三是受骈俪之风的影响,更加讲究语言技巧,古赋渐变为骈赋。31.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名作:魏晋有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祢衡《鹦鹉赋》、左思《三都赋》、祢衡的《鹦鹉赋》。南北朝有庾信《哀江南赋》、鲍照《芜城赋》、孔稚圭《北山移文》、江淹《恨赋》、《别赋》、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与宋元思书》。

32.散文是一种句式自由、不重对偶声律,不押韵的文体。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与汉代散文比较有四个特点:1叙事言情的书信和山水散文兴盛,用书信形 式写自然山水是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独创。2历史传记逐渐独立于史书之外,成为文学传记。3抒情成分增多。4文章趋向骈俪,南朝时骈文盛极一时。魏晋散文作家和代表作品有七人七作: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密《陈情表》、陈寿《诸葛亮传》、王羲之《兰亭集序》。南北朝的散文代表作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33.南北朝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南北朝小说现存比较完整、并能代表这一时期志怪小说面貌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此外比较重要的志怪小说还有托名晋陶潜的《搜神后记》、题晋陇西王嘉撰·梁萧绮录的《拾遗记》等。

34.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现在能见到的,只有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刘义庆《世说新语》共36篇,为之作注的是梁代的 35.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典论·论文》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类:奏议(公文)、书论(书信和文牍)、铭诔、诗赋。之后文学批评史上另一篇重要的作品是西晋陆机的《文赋》。

36.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5篇、文体论20篇、创作论19篇、批评论5篇,最后一篇《序志》是总结全书的自序。

37.成书于梁代的专门评论五言诗的著作是钟嵘《诗品》,它品评了汉代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及古诗十九首,分为上中下三品。

三·问答题

1.试论建安风骨* 2.略论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曹植诗歌艺术特色及其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4.试论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5.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6.左思对建安风骨的继承。7.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8.比较南北歌的不同* 9.《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0.简述山水诗代替玄言诗的过程 11.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2.举例说明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13.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14.庾信早期晚期诗风的变化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5.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特点

16.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及其骈俪化倾向 17.魏晋南北朝小说发展的原因

18.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发展的主要原因* 19.《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文学理论代表作及其主要内容 21.《文心雕龙》对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第四篇: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 论

[教学目标]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魏晋南北朝文学,了解当时的文化思潮及其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作家的社会地位、命运及其风尚,掌握该时期文学发展的轨迹。

[教学重难点]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魏晋南北朝文学鸟瞰:

文学走向自觉,文学个性化鲜明;文学集团涌现,出现群体性风格,文学发展的阶段性明显;五七言的古体、近体诗兴盛。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十分繁荣。文学的自觉表现在: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独立出来;讨论“文”、笔”之分。

2.深细研究各种文体,尤其是《文心雕龙》、《文选》从理论和实践上深细研究了各种文体。

3.重文学的审美特色,从多方面研究文学的形式美和创作技巧。《文心雕龙》标志着我国文学理论批评有了完整体系,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自序组成,深入讨论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总结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文选》作为文学总集,收录先秦至梁130余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古诗十九首,共收诗文七百余篇。编排上先把文体归为37大类,大类下依题材再分小类。选编者对作品比较宽容,有文学眼光,后世形成“文选”学。

第二节 **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战乱和分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根本特征。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走马灯式地更换,且相互杀伐不息,混战连天。与之相连的是饥馑,瘟疫以及人口大规模迁移,使无数生命就此终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乱世,其文学也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属于前后两三个朝代,且多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敏感的作家们深感生命短促无常,祸福难料,危机四伏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的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

二、**朝代文人的风尚

魏晋南北期时期,文学的共同主题有: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游仙主题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和反招隐诗。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门阀制度早在东汉末年就已形成,魏文帝的九品中正制则是推波助澜,进入东晋、门阀势力则更加强盛,至南朝士族势力衰微,才又回到皇权政治。在该制度下,形成士族与庶族的对立。前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占据了特殊的地位。而后者则几乎无仕进之路。因而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它反映在文学中其哀叹,呼号,愤激和不平都形成该阶段文学的特色。

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另一现象是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如三曹、阮氏父子、三张兄弟、谢氏家族等。这一现象与门阀制度相始终。门弟风气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还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如王粲《为潘文则作思亲诗》等。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从西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玄学的主要命题是: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辩,形神之辨,名理之辨。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

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及文学是确立了以“自然”和“真”为上的审美理想;言不尽意理论指出言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及言辞在表达意旨时的局限;得意忘言理论对鉴赏论则有所启发,认为作者的思想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要读者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自己的联想来体味,那字句之外隽永深

魏晋新的社会思潮下,士大夫的人生追求,生活习尚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就是魏晋风流。所谓的魏晋风流表现出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真率,也可以说成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或者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其对当时和后

魏晋玄学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例子是玄言诗。玄言诗对文学的意义是积淀了理趣,而它借助山水风景参悟玄理的形式则直接导致了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汉译对文学的影响

佛教传入、佛经汉译对文化各领域、各社会阶层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文士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丰富了想象世界,拓宽了思维的时间、空间。2.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趣味。

3.促成了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自觉分析汉语言在声、韵、调上的美。4.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言词汇的积累。5.使文学观呈多样化倾向。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建安文学:跨汉末和魏初,以三曹为中心,聚集了建安七子,共同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影响后世深远。

正始文学:魏晋易代,政治险恶,玄学开始形成。嵇康、阮籍以诗文揭露礼教的虚伪,抒写苦闷与抗争。

太康文学:潘陆诗风繁缛。左思《咏史》写寒士的不平,上承建安风骨。东晋玄言诗居诗坛达百年之久。

晋宋易代之时,伟大诗人陶渊明开田园诗天地,以“自然”为美的至境。宋初谢灵运大力写作山水诗,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宋代鲍照在七言乐府上有了突破,南北朝民歌带来了清新诗风。

齐梁文学:在声韵、辞藻、用事、对偶多方面探索,为唐近体诗奠基;萧氏三个文学集团的形成。梁陈文学以宫体诗为诗歌主流。

北朝文学质朴,模仿南朝诗明显。庾信北上促进了南北文风交流,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北朝散文成就杰出。

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文学史上看,新变色彩明显,表现在文学走向自觉,个性化鲜明;玄学、佛教为文学带来新的意趣;重语言的形式美。

从文体上看:五古鼎盛。诗化散文即骈文、骈赋臻于完美。七古确立。南北朝清新的民歌在唐代衍生出绝句小诗。志人志怪小说初具规模,奠定中国小说的基础。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教学目标]了解建安文学及正始文学的概貌;熟悉三曹、建安七子及阮籍等作家的作品及创作风格。

[教学重难点]掌握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的内涵;理解曹植、阮籍诗风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教学时间]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以三曹为中心,建安七子各逞风采,共同确立“建安风骨”,文学个性鲜明。正始时期,阮籍《咏怀》组诗,以比兴手法隐晦曲折抒写复杂情怀。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曹操是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存诗二十多首,全为乐府诗。写战乱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抒政治抱负;《观沧海》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操诗借乐府旧题写时事,感慨深沉,语言古直,风格悲凉慷慨,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曹操还是建安文学的领袖,网罗文士,共同开创文学繁荣的局面。曹丕存诗约40首,主要有:宴游诗,抒情言志诗,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诗。燕歌行》是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诗有大影响。

曹丕诗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文士气浓;追求语言的绮丽,音韵和谐,抒情纤细,形式上诸体齐备。曹丕与文士诗酒唱和,开文人雅集的先河。

第二节 曹植

曹植的生平,创作以建安25(公元220)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有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后期遭受曹丕父子的迫害,主要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1.写遭受迫害而产生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主题复杂浑成,情、事、景交触,是著名的抒情长诗。

2.借思妇弃妇来抒怀,如《美女篇》、《七哀诗》。3.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

4.游仙诗,如《远游》,渴望在游仙中超脱现实。曹植诗“骨气奇变,辞采华茂”,气骨文采兼备。他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整合了前代诗的优秀传统,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他在当时和后代有着崇高的地位。

曹植诗歌受到后人推崇的原因有三:一是其诗文采富艳,二是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第三节 王粲、刘桢以及蔡琰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把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称为“七子”。

王粲诗写战乱现实,抒写漂泊之感和壮志难酬,如《七哀诗》之一。王诗多“自伤”,感情深沉悲壮,诗为“七子之冠冕”。刘桢诗有赠答、游乐诗两类。

刘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凛霜,高风跨俗”,以气势取胜。如《赠从弟》之二 蔡琰五言《悲愤诗》,写汉末**中人民尤其是女子的苦难,叙事抒情完美组合,重细节和心理刻画,是著名的抒情味儿浓的叙事长诗,对后世叙事诗有影响。

第四节 建安诗的时代特征

一、建安文人政治理想的高扬:

时代的战乱,一方面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一方面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立功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因而,建安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反映在诗中则是“悲凉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精神特色。

二、生短暂的哀叹。

建安社会之乱离,使生灵涂炭,无数人死于非命,加之疾疫流行,人多短寿。这对文人刺激很大,他们或单纯哀叹生命短暂或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或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尤其是后两种态度,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

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鲜明的个性色彩,也就成为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

正始时政治险恶,玄风弥漫,诗风走向词旨渊永、寄托遥深。阮籍82首《咏怀》组诗,开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影响深远。

组诗多苦闷孤独情怀,深广写出对时光、生命、世事等的复杂感受,情意忧愤深广;也有写游仙、隐居出世情怀的;在关注现实方面,指斥曹魏政权荒淫腐败,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

阮籍诗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多比兴、象征寄托,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嵇康诗以四言成就最为杰出,多表现诗人高蹈独立,鄙弃功名的形象。嵇康诗语言天成,风格清峻。[阅读书目]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59

[思考题] 1.解释名词

①建安风骨 ②正始之音

2.3.4.简析正始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 两晋诗坛

[教学目标]了解两晋诗坛概貌,熟悉并掌握太康名家的创作及艺术成就。[教学重难点]太康诗风的特征;左思与刘琨诗的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 自读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西晋诗人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诗风繁缛。左思诗为寒士鸣不平,郭璞以游仙来抒怀。东晋以孙绰、许询玄言诗为代表,玄风大畅。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天地,达到“自然”的至高境界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西晋太康诗创作主要致力于拟古和探索诗的形式技巧的完美,诗风繁缛。拟古方面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摹拟中,文辞风格趋于华美,文人气渐浓,如陆机的创作。

诗风繁缛,繁指繁复详尽,缛指华丽,表现为: 1.语言重华丽藻饰,如陆机、张华的诗。2.描写繁复,如潘岳《悼亡诗》。

3.句式骈偶,如陆机《赴洛道中作诗》。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左思8首《咏史》,借咏史来抒怀,富创新精神。《咏史》写寒士的不平、对士族的蔑视抗争。

钟嵘评左思《咏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典指征引史实,怨指借古讽今,精切指借古讽今又深刻恰当,讽谕之致指能发挥讽谕的社会功能,“左思风力”与建安风骨是一致的。

刘琨诗仅剩三首。其诗感情深厚,风格慷慨悲壮,寓于感染力,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风格雄峻,以《扶风歌》最为著名。

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的源头:

1.源自《楚辞·远游》,多写因不得志于时而兴起的复杂感受。2.源自秦汉时,多写求仙访药,追求长生。

郭璞游仙诗,今存19首,其中有9首为残篇。他持论以儒家经典为本,《游仙诗》所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映,而非如道家之鄙弃仕途;他所抒发的不是庄子的那种消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他的游仙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

在西晋后期至东晋初年,诗道不振,玄理渐多,平淡寡味的诗风中,郭璞《游仙诗》则是以文采富丽见称于时,可谓高出侪辈,独领风骚。

第四节 兰亭唱和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文士,为人率直、洒脱,他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流,以山水吟咏为乐。在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沿“修契”习俗,在兰亭聚会。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吟酒赋诗,结集为《兰亭诗》。王羲之为之序,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饮酒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其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兰亭诗》虽艺术水平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特别是文人雅集唱和,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东晋玄言诗代表作家孙绰、许询。东晋玄学的新气象是玄佛合流,对文士思想趣味和生活方式上有显著影响。东晋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以写老庄玄理为主,亦有借山水来抒情的形象性强的作品。

玄言诗成就不高,但是对后代影响却深远,如影响谢灵运、白居易和宋诗。[阅读书目]

《陆士衡诗注》,陆机撰,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思考题] 1.2.3.4.第三章 陶渊明

[教学目标]了解陶渊明的人生道路、思想性格及其文学创作概貌。熟悉并掌握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陶渊明的思想与田园诗的思想内蕴及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内容]

在东晋玄言诗把持诗坛达到百年之久的背景下,陶渊明其人其作出现的意义:把“自然”提升为美的极至;变玄言诗的老庄玄理为亲切而深邃的日常生活哲理;密切了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开创田园诗新天地。

陶渊明以其人格魅力和杰出作品为后代士人构筑起精神家园。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以公元405年辞彭泽令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在仕与隐两难选择中徘徊;后期隐居躬耕,伴随他的既有隐居之乐,也有生活的艰辛。陶渊明思想组成比较复杂: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重道德操守;又深受老庄思想影响;佛教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还是一个务实重实践的人。

陶渊明把生活诗化,又将诗生活化,是魏晋风流的真正代表,他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找得“真我”。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一、田园诗: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农村风物、农村生活和农夫形象的诗人。

有写田园恬淡美好景象,质朴的农村生活和诗人悠然自得的诗,如《归园田居》其一。写自己躬耕的生活体验。描画自己的贫困和农村的凋敝。

二、咏史、咏怀诗: 陶渊明也借咏史来咏怀,其咏怀诗多为组诗。诗中继承阮籍、左思诗的优秀传统,又真切道出自己在仕与隐之间徘徊的感受。

三、行役诗:

作于宦游期间,把行役之苦、对仕宦的厌倦与思念田园、渴望归隐对举着来写,富有感染力。

四、赠答诗:

写真情和日常生活。意蕴淡而厚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表现在诗中为: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等。陶诗的一大特点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陶诗的艺术特色具体地可概括为两点:

一、理、景、事、理浑融

陶诗把寻常习见的景,普普通通的事,诗人的真情深情,深邃独到的理趣完美结合在一起,言浅而意深。

二、平淡中见奇警,素朴中见绮丽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把似乎是对立的风格组合在一起,也实陶诗“自然”臻于极至的表现。

关于陶诗的艺术渊源: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新的高峰。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在自传的叙事框架下,以简洁洒脱的文笔写自己的情趣,结构上以叙事为骨架,以抒怀来立心。传主洒脱自然而安贫乐道的形象成为后代士人心目中理想的隐士形象。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所写归途,抵家团聚,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无不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对于后人来说,一切回归,一切解放,都可以借着这篇文章来抒发,因此它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安宁而真切自然的世外桃源,既有幻想中的美好奇异,又有浓厚的朴实真切色彩。

第五节

陶渊明初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经萧统,尤其是苏轼、朱熹的褒扬,逐渐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是古典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阐释学个案。陶渊明其人成为后代士人的精神家园,他的平淡自然成为文艺中至高的境界。

陶渊明所代表的人格精神正是中国士大夫从道的精神。他所走的归隐之路,为追求心灵宁静的中国士大夫开辟了一条通住灵魂安顿之地的先路,也为士大夫筑造了一座精神堡垒。他的诗歌平淡自然的风格也就成为士大夫心中高尚的艺术品格。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尤其是菊,不仅成了他的化身,也

[阅读书目]

《陶渊明集》,陶渊明撰,王瑶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陶渊明论集》,钟优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思考题] 1.2.3.4.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教学目标]了解现存南北朝民歌的情况及代表作品。[教学重难点]掌握南北朝民歌的艺术差异及其代表作品《木兰诗》、《西洲曲》的艺术成就[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多写爱情。南北朝民歌的比较: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写**现实和北方风习。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南北朝民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

吴歌:三百多首,产生于建业一带,多创作于东晋、宋时,多写女性对爱 比较: 情的感受,清丽缠绵。

西曲:百余首,产生于江陵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汉水流域,多作于南朝。能把爱情与劳作结合起来,开朗明快。

南朝民歌多为清丽缠绵的情歌的探因:采诗者为声色之乐,幽美的南方风物;南方生活充裕;多出自城市平民。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篇什小巧,多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多用活泼含蓄的双关语。

抒情长诗《西洲曲》以江南女子四季相思为线,穿插四季景物变化,点染女子活动、妆饰,婉细传达了江南女儿的相思情。

《西洲曲》艺术:四句一换韵,为一小节;多顶真,有回环婉转的情味儿、韵味儿。清人沈德潜评为“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是南朝民歌最精美的作品。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风习

北朝民歌多为军乐,流传至南方,多为北方少数民族所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1.写北方风物和游牧、流浪生活,如《敕勒歌》《陇头歌辞》 2.展现北方人豪迈个性和尚武精神。3.写战争及其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4.写爱情婚姻,多快人快语,耿直坦荡。

《木兰诗》,原为民间叙事长诗,流传中可能经过文人润色。塑造了木兰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集闺中儿女和巾帼英雄为一身,在她身上,凝集了华夏民族尤其是古代女子多方面美德,是中国人民深爱的理想人物。《木兰诗》艺术特色:

1.描写繁简得当,剪裁得当,结构严谨。

2.借行动、气氛渲染来写人物内心,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3.语言形式上,多复沓、排比、对偶,设为问答;多用叠字;以活泼口语为主,兼精美的近体诗语。[阅读书目]

[思考题]

比较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艺术特征。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教学目标]学习谢灵运、鲍照的诗歌,了解其对诗歌的创新,掌握其对后世诗风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鲍照乐府诗的艺术创新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内容]

南朝为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关键时期,“性情大隐,声色大开”,尚形式完美。谢灵运以山水入诗,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强诗的技巧和表现力。鲍照写乐府诗,多写寒士的不平,艺术上创新。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开启诗国新天地,创造新的诗歌风貌。

回顾:先秦诗,山水仅仅作为背景点染或比兴出现;后有曹操《观沧海》,可视为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左思、郭璞也写到山水。山水诗兴起的背景:魏晋隐逸风气大炽,山水为乐土;南渡江南,那里山水优美;士人在山水中阐发玄理、抒情;晋宋山水画、画论出现,对山水逐渐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五言诗成熟,南朝民歌写山水,都为山水诗提供了借鉴。谢灵运:大力写作山水诗并产生巨大影响。

出身士族,才华杰出,却生逢乱世,被贬愤懑,在山水、佛理中获得安慰。他的山水诗多作于被贬永嘉太守后,基本特点是鲜丽清新,如芙蓉出水,雕琢而自然,求新求俊,变魏晋以来的古朴为追求声色,要人工锤炼雕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古典诗呈现重要变化: 1.从写意到描摹

陶诗把心物合一,将诗意与生活打成一片,重整体;谢诗极物写貌,重形似,细节描摹,多名句,较少情景交融,构思往往有模式化倾向:叙述出游,写见闻,结尾写感悟。

2.从重启示暗示到重写实

陶诗重言外之意,想象联想;谢诗重细致观察,语言准确,要精细描写,把山水作为独立客观的对象,注重描写方法、技巧和新词汇,缺点是生涩。

陶谢的不同,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变,“性情大隐,声色大开”,极貌写物,穷力追新,成为南朝诗的主流,影响到唐代。谢惠连,诗作仿谢灵运,诗写得轻灵绮丽。

颜延之:尚巧似,多雕饰和典故,辞藻富丽繁缛,被称为“错彩镂金”。

第二节

鲍照才秀人微,个性却奇崛昻藏,为元嘉三大家之一。鲍诗内容有:

1.为寒士鸣不平,对门阀社会抗争,如《拟行路难》之四、六; 2.写边塞戍卒,如《代出蓟北门行》;

3.哀婉凄怆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尤为感人,如《代白头吟》; 4.写统治者暴敛与人民疾苦; 5.富于雕琢意味的山水诗。

鲍诗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有险俗、险急的特点,个性十分鲜明,表现在诗中多流露激越情、不平气;形式上多得力于汉魏乐府、南朝民歌,自由而淋漓尽致的抒情,洋溢着跳荡雄肆之气,个性张扬,从而赢得杜甫等的推崇。

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押韵灵活自由,为七言诗开拓了道路。

[阅读书目]

《谢灵运集校注》,谢灵运撰,顾绍伯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鲍参军集注》,鲍照撰,钟仲联增补集说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思考题] 1.2.简谈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教学目标]学习本章,熟悉并把握永明体的兴起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掌握沈约、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了解宫体诗的特点和成就。[教学重难点]永明体、谢朓山水诗、宫体诗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此时诗人自觉追求诗歌的语言形式美、音乐美,为唐律诗奠基,先后形成几大诗人集团的群体风格。宫廷诗人把南朝民歌带入宫廷,写女子及其相关物象,以艳辞写声色,在技巧方面积累经验,为唐诗奠基。

第一节 沈约、谢朓和永明体

齐梁诗讲究声律对偶,是新体诗形成发展期。

汉字声有高下长短,把声调有规则的组合,可构成铿锵和谐的音乐美,对其进行探讨,是有着复杂的原因的。沈约等积极研究声、韵、调的组合,在消极意义上提出了诗歌创作要避免的八种毛病,在积极意义上明确了"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的基本原则。早期苛细,影响了自然表达,但自觉运用声律,可增加诗的形象美,加强表达效果,为古典诗的完美作出了贡献,有积极的意义。

沈约诗清怨。或写山水,或抒离别愁,言浅情深。

谢朓诗:写山水的作品,继承谢灵运诗的细致清新,又情景交融,摆脱玄言诗的尾巴,形成清新流丽的风格,他追求"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语言清新流畅,声韵铿锵婉转,耐人回味,"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谢朓的诗,警句对仗工整。短诗清新含蓄,富民歌意味,为五绝作出贡献。他对唐诗繁荣作出了贡献,从而赢得李白杜甫的推崇。王融的诗构思含蓄有韵致,写景细腻清丽,语言华美平易流畅,近于谢朓,所谓"词美英净"。

受永明体影响的诗人:

1.何逊:写对游宦的厌倦,羁旅相思;诗语平易晓畅,隽美清幽,又长于酬答伤别,状物鲜丽,语言省净,重审音练字,对偶精工,近于唐律精美的写景对句。2.阴铿:写离别、思乡。风格清丽,以写江景见长,画面优美,情意流贯,不少作品可视为唐五律的滥觞。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

东晋有王、谢等家族中心式的文学集团。

刘宋时有以宫廷、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如临川王刘义庆。齐梁几个文人集团:

1.南齐萧子良:有竟陵八友,创作永明体诗,群体创造,富竞争氛围。

2.梁萧衍:以帝王之尊倡导文学。

3.萧统:重诗文创作和学术,与人编选《文选》。

4.萧纲:倡新变,为诗清靡,聚集文人,创作宫体诗,"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曼藻,思极闺闱之内",有徐庾父子相随,时称“徐庾体”。此一集团诗歌创作繁荣,影响深远。

第三节 从市井到宫庭

南朝皇室皆行伍出身,来自社会下层。他们入主皇宫后,仍留恋,学习市井之风习。而南朝以来流行的市井歌词及文人歌诗,尤多侧艳之风,这又正合纵情声色的统治者的口味。南朝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的民歌配乐演唱,从而使南朝市井民歌进行入宫庭。加之汉魏之世雅乐散亡,江南自东晋以后,流行被视为“郑卫淫俗”之乐的清商曲。南朝民歌与清商曲在宫庭中相结合,便产生了宫体诗。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至梁陈之世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宫体诗就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庭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其风格比较柔

尽管宫体诗内容贫乏,它在艺术上为唐诗格律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书目]

《谢宣城集校注》,谢脁撰,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沈约集校笺》,沈约撰,陈庆元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①永明体

2.3.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教学目标]了解北朝文化与文学,掌握南北文风融合的过程及庾信诗歌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庾信诗歌成就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 讲授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迁都洛阳,厉行汉化,使中原文化得以沿续,北朝文坛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不久,东魏为北齐所替代,西魏为北周所替代,双方在文化

东魏、北齐以邺都为中心,占居当时文化最为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文荟萃,聚集了一批文人才士。北齐后主高纬设立文林馆为一时盛事。当时名士有来自南朝的颜之推,萧悫等,有本土成长起来的邢邵、魏收等人。北齐文人自觉学习南

西魏建都长安,占据关陇地区。因政治需要,西魏政权的实际操纵者宇文泰托古改制,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反映在文学观上,就是去华存朴,师法上古。西魏

西魏攻陷江陵,庾信滞留北方,王褒等一批江左文士被迁入关,成为北周文坛的主力,齐梁文风也随之北传。其中北迁文士中,庾信、王褒的影响力最大,王褒以撰写应用性骈文著名,也有颇具抒情性的诗文。如《渡河北》《赠周处士》等。

第二节 南北文风的交融 南北分裂,东西割据,政治上的对峙,地域习俗差异以及人才的多寡导致南北朝文化的多元化。概括而言,文学差异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但是,在南北之间,文化并未隔绝,通过使臣往来等途径,第三节 庾信文章老更成

庾信的一生,以42 庾信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安静的阶段。他与父亲庾肩吾,徐陵父子同为文学侍臣,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徐庾体”。其前期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但在艺术上争奇斗巧,打破陈规,开启了唐

庾信后期作品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其“乡关之思”主要有以下内容: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他由南入北的经历,使他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他汲取了齐梁文学的修辞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

[阅读书目]

《庾子山集注》,庾信撰,(清)倪璠注,《四库备要本》。[思考题] 1.2.3.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教学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坛的新格局;熟悉其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发展规律;掌握名家名作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魏晋散文名家名作;骈文的形成;《水经注》的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 自读 讨论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文章重个性化、美文化。骈赋讲究对偶、声律、词藻。北朝散体文杰出。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魏晋文重个性,气爽才丽。曹操为文通脱大胆;曹丕婉丽抒情,曹植任气而华美。魏晋赋:抒情,小品化。王粲的《登楼赋》情景交融,曹植的《洛神赋》曲折写理想的破灭,向秀的《思旧赋》欲吐还忍,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尖锐锋芒毕露,其余有鲁褒《钱神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也各具特色;当时大赋多重大题材,且融入个人生活情意;思辨色彩浓,如嵇康的论辩文。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总体上日趋华美。

谢灵运的山水赋清新,重巧似。颜延之的骈文典故繁博,修辞巧丽。鲍照的《芜城赋》把昔盛与今衰构成强烈对比,抒情味儿浓。陈寿的《三国志》骈丽而自然,范晔的《后汉书》的论赞用骈体,刘勰的《文心雕龙》为骈体的文论巨著。齐梁新变的表现:四声协调,走向格律化;细分文体为有韵的叫文,无韵的叫笔。江淹的《别赋》写七种分别,自觉追求新变,既重空间布局,又以情为主线;《恨赋》写六类人的憾恨。任昉的应用文得体而高超,孔稚圭的《北山移文》充满俳谐嘲弄的趣味。

此时的赋诗化色彩浓,如丘迟、吴均、陶弘景的山水文字,清新优美。

第三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优美而富情味儿,洋溢着对祖国山水的爱,文字清朗疏朴。

《洛阳伽蓝记》记洛阳寺塔,结构上采佛书合本子注,内容博洽而条理井然,笔底含情,极有感染力,文化意味浓。语言:四言兼参用四六骈句,又有自由灵活的散句,典丽清拔,吸取了京都大赋的气势与技巧,从而秾丽动人。[阅读书目]

《文选》,萧统编,中华书局1974 《水经注》,郦道元,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洛阳伽蓝记校释》,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

[思考题] 1.2.3.分析《洛阳伽蓝记》的文学个性。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小说的起源;掌握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其对后世小说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中国小说的起源;《搜神记》;《世说新语》 [教学方法]讲授 自读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一、关于“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小说见于史家著录始于班固的《汉书》;最早对小说所作权威解释和评价的是《七略·辑略》。他们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它虽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这一评价一直影响着中国文人的小说观。

二、小说的起源:

小说起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二)是寓言故事。(三)是史传。

三、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小说结集及后人辑本,共约五十种,重要的作品有邯郸淳《笑林》,张华《博物志》等十余种。

第二节 志怪与志人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

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2.鬼神怪异。3.佛法灵异。代表作分别为:张华的《博物志》、干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志人小说按内容可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类。代表作品有邯郸淳《笑林》、葛

在艺术上,魏晋南北朝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单,往往只是粗陈梗概,而且基本上是按照传闻加以直录,没有艺术的想象和细节的描写。它只是中国小说的雏形阶段,没有成熟作品。但它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小说艺术方面为后世小说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第三节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所刻三卷本,共36门。《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该书及注涉及人物一千五百多个,不仅数量多,而且面广,魏晋两朝主要人物几乎无所不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其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总之,该书成就显著,影响十分深远。[阅读书目]

《世说新语校笺》,刘义庆撰,徐震,校笺,中华书局1984 《古小说钩沉》,鲁迅校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思考题] 1.2.3.简评六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第五篇: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部分)名词解释

二、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

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

阮籍所作。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非作于一时,反映了他的各种感受,因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诗意较为曲折隐晦,钟荣《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继承了“小雅”和“楚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但也有词旨隐晦的缺点。它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景生情,睹物兴怀,不事雕琢,形式较为自由,给后代文人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怀诗》,车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这些成组的咏怀之作,显然都继承了阮籍的《咏怀》风格。

5、玄言诗

是指以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两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他们“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作者“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诗风行的百年间,对文人山水审美体验的启发,山水诗的继而兴盛很有影响。

6、游仙诗

往往假托神游仙境来抒写诗人的怀抱,或表达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或表达对现实的鄙弃,诗人往往在仙境中寄托自己对时代社会的体验,最早以游仙作诗的是曹植,郭璞的游仙诗虽沿袭前人,但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水准较高,成就较大。

7、宫体诗(或徐庾体)

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8、太康体

指晋武帝太康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重模拟,重辞采,讲究对偶、用典,诗风靡丽,内容繁缛。严羽的《沧浪诗话 诗体》中有“太康体”之称,举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其代表人物。

9、永明体(新体诗)

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被称为“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萧衍、陆X等“竟陵八友”。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诗歌创作注重声律,其中谢朓的成就较高。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竟陵八友: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倾意宾客,故一时天下文士,纷纷归附其鸡笼山西邸,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局面,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梁书 武帝本纪》中称为“八友”。

四声八病:自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同时的著名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漆、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虽然八病的具体规定相当琐细苛刻,写作时难以一一遵循,但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10、骈文

文体名称。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其特点是:

一、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

二、语音上讲究平仄;

三、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12、文赋

陆机所著,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创作的文章,用赋写成。陆机在序文中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也就是文、意、物三者的矛盾,《文赋》全篇围绕这这个中心讨论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强调作家要博览群书、充实自己,这属于创作前的准备,提出“瞻万物而思纷”,只有广泛深入地观察万物,才能产生创作冲动。这属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问题。初步忽悠了生活是创作源泉的认识。探讨了创作构思的全过程,强调精神专注,充分发挥想象力,要准确反映“万物”,达到“意称物”,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做到“文逮意”;

探讨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理扶质以立竿,文垂条而结繁”形象地说明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特点。;

提出文章体貌风格的多样性,将文体分为十类,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是对文学特征的新认识;(1、认识到由于作者个性、审美、爱好不同,造成作品风貌的多样

2、说明不同的体裁,其体貌风格各异)

论文章的审美标准,《文赋》中以不少篇幅,讨论文章利病,指出作文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从中也可见出陆机关于文章怎样才美的观念。还强调新颖独创,“谢朝华于己披,启文秀于未振”。

故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 文德》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文赋》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3、文心雕龙

梁代刘勰所著,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总结了南齐以前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全书涉及了不少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诸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标准,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及文体的关系,文学作品优良风格的建立,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刘勰对我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面貌,对许多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中国文学史研究,古代文章学和修辞学研究方面,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局限,如在征圣、宗经方面,由于刘勰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要求,对某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就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如《辨骚》篇,对楚辞的艺术特征不能充分理解,评价之不合经典。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刘勰强调要有益于政治教化和道德修养。他对于一些缺乏这种内容的供娱乐用的通俗性文学十分鄙视。在艺术方面,刘勰虽然大力批判当时“习华随移,流遁忘反”的不健康风气,但毕竟又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时候表现得过于重视形式美。另一方面,刘勰对于后代文学在艺术上的创新变化,有时不觉贬责过多,如他对刘宋时代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创新,就嫌贬斥过多。但毕竟《文心雕龙》论述比较全面,体系比较完整,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纪元,章学诚说:“文心体大而思精”“笼罩群言”(《文史通义 诗话篇》),诚不为过。

《文心雕龙》的理论对唐以后的作家批评家有相当大的影响。陈子昂革新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论文学古人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都是直接或间接接受到他的理论的启发。

(《文心雕龙》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总论五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二十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问题都做到“原始以表未,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其分体的详细,论述的系统周密,远远超过曹丕和陆机。创作论十九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类的问题。其详密深刻,也远远超过了陆机。批评论分五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分虽分为四个方面,但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其体大思精,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14、诗品

齐梁时代钟荣所著,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它对汉魏至南朝齐梁时代的五言诗作了系统的论述,很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代的诗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诗品》与《文心雕龙》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称为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两大专门著作。章学诚评价“《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诗品》评述了古代文化学术传统与时代风气的影响。钟荣概况了诗人的风格特点,探寻了诗人间的承传关系,尽管有的地方不太确切,但初步建立起了五言诗发展简史的框架。他主张:

一、倡导“建安风力”主张文质并重;

二、反对声病说,主张诗要有自然和谐的韵律;

三、反对过多用典,主张赋比兴并用,做到既“直寻”又有滋味。钟荣作《诗品》目的在于纠正岁时文坛严重的形式主义诗风,但不能不受到时风的熏染,因此存在评价作品偏重辞采,对内容重视不足的倾向,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司空图,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等人在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16、志人志怪

志怪小说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有些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唐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源于刘义庆《幽明录》的《焦湖庙视》。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于这时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志人小说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完

1、沈宋

指沈佺期与宋之问。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2、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

4、初唐四杰

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5、初唐体

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6、吴中四士

张若虚、张旭、包融、贺知章

7、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他们虽无明确的共同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近学张九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在创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方面作出了贡献。

8、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由于其二人成就最高,也称“高岑诗派”。唐代各民族间交往频繁,战事不断,成为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盛唐边塞诗人,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题材,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表现民族融合。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10、大历十才子

根据《新唐书 卢纶传》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和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和应制之作。歌颂太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在艺术方面都有一定修养,擅长五言律诗,但大都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其中钱起、卢纶、韩翃较有成就。

11、韩孟诗派

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夹到、姚合、卢仝等人。

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煊才、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风格深险怪僻,又称“险怪诗派”。

(主张“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12、新乐府

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自创新题,抒写时事,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14、元和体

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因昌盛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故名。《旧唐书 元稹传》:“稹聪慧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妆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宫阁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元白体包括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其中也有元稹的艳体诗。)

15、元、白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又《新唐书 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也相同,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16、古文运动

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经历了从两晋到隋的萌芽期,初唐到盛唐的准备期,中唐的高潮期,晚唐的衰落期等四个阶段。它以儒学复古为号召,以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文体的目的。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提出了以“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文理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把它推向高潮,一时追随者云起响应,终于确立了古文的统治地位。(文风文体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而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古文:文体名,是散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用文言写的散体文,与骈文相对而言。【韩愈提出】)

17、韩柳

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他俩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和领袖,以其理论主张和实际创作的突出建树而被视为当时文坛的旗帜。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统一,文质并重,指导了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们的古文较前人有新的创造与突破,韩愈精于论说文,柳宗元善作山水游记和寓言。两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韩文雄健奔放,柳文峭拔精悍,两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18、唐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代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成熟。“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后来人们即用“传奇”这一名称作为这一类小说的通称。唐传奇虽是六朝小说的发展而来,但它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在艺术上已有了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它情节更加曲折丰富,结构上更加完整,文字上更加华丽生动,而且在人物刻画上更加形象生动。更为重要的是,传奇作者是有意的写小说,著有白行简的《李娃传》、陈玄祐的《离魂记》等,后来一些改编成戏曲,可见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花间词派

因《花间集》而得名。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他们当中有十五人是西蜀人。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却都以温庭筠为宗。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唐 名词解释 完

下载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题 1、秦代文学的唯一优秀作家是__李斯____ ,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_______ 》。2、西汉初期的著名散文家有__贾谊____ 和晁错等,代表作品有《_过......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专题复习题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 一、选择题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作者是。 A、杨炯 B、卢照邻 C、王勃 D、骆宾王 2、《从军行》是一首( )。 A、咏物诗 五律 B、......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讲稿)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课时计划:30课时 使用教材: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教程》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 一、填空题: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复习资料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曹丕的父亲(曹操)是开一代文风的大作家 2. (曹植)的诗歌慷慨而激愤 3. 诗人(鲍照)的诗曾遭“险俗”之讥 4. 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34课时)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34课时)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重要的文学体式诗歌、辞赋、骈文及其他重要体裁和文学题材、......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大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意识的自觉。文学脱离哲学、史学而成为独立的学科。 从品评山水到文学品评。 文学意识的自觉和文学创作......

    魏晋南北朝5则范文

    魏晋南北朝 74:“天下才共一石,子建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这句话是谁说的?(谢灵运) 75,标志着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完整体系的著作是?(《文心雕龙》) 76,《广陵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