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与雪松”新材料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精)

时间:2019-05-13 10:1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松与雪松”新材料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松与雪松”新材料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精)》。

第一篇:“红松与雪松”新材料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精)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红松与雪松”新材料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材料设计】: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 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 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 宁折不弯的 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 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 甚 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生活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无论面对着什么的困难,我们都不能没有自己的 “坚持”。山上的红松,虽然数量少,但它却以伟岸的身躯,成为山上独特的风 景。人,真的该有宁折不弯的红松精神。【点评】:修改后的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古到今,从中 到外,举屈原、苏武、文天祥、圣女贞德、布鲁诺等例论证“做人就是要像红松 一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宁死不屈。”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第二篇:红松与雪松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曲与直”导写及例文

【作文题目】: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根据材料“曲与直”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材料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红松宁折不弯,数量少却笔直粗壮高大;第二层,雪松枝干较韧数量多却矮小枝干如虬。对红松与雪松,命题者并未有明确的褒贬倾向,可围绕材料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即可。

从红松角度立意:①红松宁折不弯,虽然有许多幼树被淘汰,留下的是笔直而粗壮高大的红松树。由此可以肯定那种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这也是人所需要的,尤其是特殊时代更是需要。

从雪松角度立意:雪松的“数量多,却又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②关键词“虬”、“韧“提示了它坚韧顽强的品质(忍耐)让它战胜严寒,这正是人生遭遇挫折时需要的精神品质。

③从“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辱方能负重)”的角度立意也不错。④也可否定雪松苟且偷生的人生态度。

⑤还可以综合两者互为补充,写它们都是生命的两种姿态,就象是屈原与司马迁,我们该坚守时坚守,该忍耐时忍耐。

【正确立意】:

1、《生命的精彩》“人生应该怎样才叫精彩呢?是活得傲骨凛然,还是苟且偷生呢?”

“人生真的要经历很多事,但我们要像红松一样宁折不弯,要像雪松一样刚强坚韧,要像飞蛾一样敢拼敢搏,生命会随之精彩,人会随之成熟,路也会随之越好走。但我相信,有坚韧的精神,有敢搏的勇气,人生就会精彩。”(点评:直奔主题,将自己文章的立意定位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观点鲜明。)

2、《学会弯腰》

“学会弯腰,是对外界环境的暂时顺服,是在弯腰的过程中思索翻身,是对世故的变通,是在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只有忍耐艰难困顿才能劫后重生。”

(点评:从一个形象的角度来阐述了观点,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说得形象生动。)【错误立意】:①因为执著,所以成功。②坚持就是胜利。(只是单纯谈“坚持”的作用)③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命运。(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④适应环境,(适者生存)。⑤面对困难,后退一步海阔天空。⑥经历逆境,才能成就辉煌。(成功之路多磨难)⑦弱小却有强大的生命力。⑧失去小于得到(舍才能得)(学会舍弃,换取成功)⑨长处与短处。(红松以最高傲的屹立姿态示人,所以人应以最完美的一面展现。)⑩只有牺牲才能锻造更伟大的成功。

【精彩例文】1:

宁折不弯方为人中豪杰

粗壮高大的红松,昂首挺胸;矮小如虬的雪松,俯首哆嗦。红松,有火热的外貌,热情的心境,而雪松,却只有那苍白的皮肤,冷漠忍受的不振之风。

翻开历史的画卷,有多少豪杰志士,宁折不弯,就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北方寒风凛冽,一望无际的荒野上,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每天挺胸昂首,手上紧紧地握着一个符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符节上的装饰已被岁月的流光冲刷去了,而他还是站在那儿,远眺南方中原大地,怀念着他的故土;他曾被劝降,他曾被逼降,但他宁死不屈,在那个荒野上,食草饮雪;他忍受着各种屈辱,无奈地服从那个荒诞的命令:“公羊生下羊羔,你就可以归国!”他凭着一个信念,坚持;他凭着一个符节,爱国;他凭着一个身份,汉朝官员,使他忍受屈辱,十多年后,宁折不弯的他最终光荣归国,成为后世传颂的人物。

他是谁?他是爱国主义者苏武。他有如荒野上的一棵红松,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永不屈服,宁折不弯。

红松挺拔于高山上,那里寒泠,险峻;但他仍能挺拔,只因它有宁折不弯的精神。再次回首,我们不难发现,巾帼英雄的英姿飒爽,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带领军队,冲锋,陷阵;敌军的到来,她更为激动,激昂的热血使战士们士气高涨,一次一次地战胜敌军,一场一场的战斗大捷,战士们都封她为圣女;一处一处的伤口,一条一条的刀伤,战士们以她为榜样。然而,在敌军的呐喊声中,她被捉了,被绑在十字架上,在她脚下,柴草如山,敌人手执火把,准备着。但可恶的敌人在行刑前对她和她的部下进行辱骂,皮鞭的抽打„„但她仍然昂望,泰然自若,宁折不弯的她在熊熊大火中牺牲,但她见到了真理——也是她的信念——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她是谁?她是英法战争中的巾帼英雄——圣女贞德。她,有如高山宁折不屈的红松,站在火堆上,怒视敌人,憧憬着和平。她凭着战胜敌人,争取和平的信念,成为一代女英雄,女豪杰!

人生虽有百味,但只要我们有着桑兰的不屈,海伦·凯勒的勇敢,和奥斯特洛斯基的坚强,寒风凛冽的高山,白雪皑皑的冰封天地我们也不怕;只要有红松的宁折不弯,坚韧不拔,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请相信,宁折不弯方为人中之杰。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考场应试作文。开篇即提出“宁折不弯方为人中之杰”的观点,鲜明而有力。论述部分运用了“苏武”与“圣女贞德”的事例,一中一外,一男一女,充分证明观点。语言流畅,句式上有变化,中间过渡自然。在用例后不忘扣题进行抒情。结尾干净利索。思考的深度略为不够,缺乏独特而具有个性的解读。

【精彩例文】2:

宁折不弯的红松

在遥远的加拿大的魁北克的山上,红松虽少,却株株笔直高大,是因为他们宁折不弯;雪松虽多,却普遍矮小,是因为他们宁弯不折。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成就两种不同的人生。但我认为,做人就是要像红松一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宁死不屈。

古往今来,不屈不挠的红松精神不乏典型的例子。时空折转,我们来到汩罗江边。一个瘦弱的身躯在江边徘徊。他就是楚国大夫屈原。为什么“世人皆醉”只有他独醒,为什么他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那些奸臣叛国者一样,把理想的花朵埋没。因为,他也有着红松“宁折不弯”的品质,宁死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高洁的身躯。浩浩江水,可以洗濯双脚,洗净世间一切的污垢。屈原,毅然抱着石头沉入江水中,让自己的清白永留人间。红松“宁折不弯”的精神,在那一瞬间,化成了永恒。

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苏武持着国家交托给他的旌节,把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看得一文不值,把那段不起眼的旌节化为一段不朽的历史。他拉着羊群在大漠黄河中且行且歌,把忠诚于祖国的信念铭记于心,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个不屈的象征。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始终双手紧握节杖,没有让自己高大的身躯倒伏在大漠漫漫的黄沙中。是什么在支持着他,支持着这个充满力量的身躯呢?是那“宁折不屈”的红松精神。对,就是这“宁死”也“弯曲”的红松精神,才让他为后世所颂扬。

清代的文天祥,面对战败的耻辱与被俘虏的现实,他果断地选择了对国家的忠诚,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对敌人的不屈。他像红松一样,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宁断头,也不弯下腰。是的,大丈夫生当不屈,死又何惧?

不仅是中国人有着“宁折不弯”的精神,放眼神州之外,我们也可以看见有着红松般身躯的外国人。

圣女贞德面对死亡,毫不退却,宁愿在熊熊的烈火中化成美丽的天使,也决不向敌人低头。布鲁诺面对死亡,面对教会的死刑,他没有屈服,因为他相信真理,他在自己的“坚持”中,也走向了熊熊的烈火。„„这一个又一个不屈的身躯,都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红松精神。

生活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无论面对着什么的困难,我们都不能没有自己的“坚持”。山上的红松,虽然数量少,但它却以伟岸的身躯,成为山上独特的风景。

人,真的该有宁折不弯的红松精神。

【点评】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举屈原、苏武、文天祥、圣女贞德、布鲁诺等例论证“做人就是要像红松一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宁死不屈。”

第三篇:优秀作文写作指导

优秀作文写作指导:理清思路 合理结构

 知识要点:

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考试说明:

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5—1]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要求:①写成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②篇幅在600字左右。

导思:妈妈经常给你讲过去的事情,在这些故事中哪一个故事最能触动你的心灵?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迪?把这些写下来,就是好文章。

1、写本文时要注意叙述的角度。可以***口吻直接叙述,也可以用写作者的口气转述,还可以二者兼用。2、要选择好人称。写作本文最好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3、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叙。可用顺叙,也可用倒叙,中间还可以用插叙,都要注意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5—2]

请以“挫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导思:同学们正处在花季的年龄,有许多美好簇拥着你们。然而,生活的道路并非总是铺满鲜花,生命的里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和你“过不去”的事情。一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一回做好事后被人误解;或是个人抱负受到障碍,家长、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或者是独自外出办事时走迷了路,家庭成员发生了突然变故„„对花季人生都是一次小小的挫折。

1、“挫折”决定了文章的内容,题目限制仅此一点,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均可。这个题目,给学生留的选材余地是极宽的。

2、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人的一生谁能不经受挫折?挫折有大有小,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可能遇到困难,生活中可能遇到麻烦,这都是很好的素材。遭受挫折不要紧。挫折总会过去,要学会正视挫折,重新上路。这一主题可以通过叙事表现,也可作为论点,展开论证。选择哪一种文体,请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定。

3、关于结构,记叙文要注意自然。每一件事都有前因后果,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考生必须正确合理地布局谋篇,使文章内容有条理。议论文要注意严谨,根据论证的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如:因果式、递进式、总分式等,总之,你的论证思路要在结构上明显体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第四篇:高二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

高二月考作文写作指导学案

刘序伟设计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 “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简要审题】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1.目的针对性

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方的辩论。2.角色定位性

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行文思维就会飘忽不定,从而导致游离中心。不过,本文较好定位:要么选正方,要么选反方。3.隐形比较性

作文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写着“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比较”这样的字眼,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把话说透的。这就叫做“隐形比较”。关于“比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2015年的全国两套试卷来看,分“权衡比较”类和“不用比较”类。而“权衡比较”类中有包含“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两种,深二模作文就是后一种。解开了这些“套子”,文章写起来才得心应手。4.文体明确性

可以写成发言稿、辩论词、演讲词甚至给校方的书信。

因此,这道作文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包含着很大的信息量。是的,就内容上而言,如果从押中今年的全国高考题的角度看,似乎命中率低了,但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命题有这种神功呢?当然,将命题视野放眼一些,能俯瞰全国,顾及城市、农村的考生的认知程度,那也是今后命题的一种思路,作为模拟题,可以考虑。【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试题。国家考试中心张开博士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社会时事型。包括“社会新闻型”(如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第Ⅰ卷和第Ⅱ卷)和“校园生活型”(如2015年安徽卷 “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其二,文学作品型(如2015年湖南卷寓言故事“飞禽、走兽和大树”)。其三,理论观点型(如2015年福建卷有关 “路”的不同理解)。

这道试题的材料属于“校园生活型”——某高中学校校方和学生对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内车祸现场图片的不同看法。写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应明确命卷人的指令。

具体说来,要明确以下四个方面的指令。

(一)体式指令,即写什么样的文体。从“你的立场是什么”“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 “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可知,此次作文应写成议论文。

(二)内容指令,即写作内容是什么。从材料看,内容为如何看待校园安全宣传“温馨提示”与“触 目惊心”各自的效果。如果只谈“宣传目的(效果)”或者“宣传手段(方法)”不关注“安全教育”,则是某种程度的偏题。如果针对校长处理事情的态度、小王 进言的方式来谈,也是属于偏题。

(三)思维指令,即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能只关注某一点,某一方,要准确把握双方争论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具体 地说,学生可以同意校长或小王同学一方的主张建议,无论赞成哪方观点,都应呼应“他说”,在比较中确立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综合两人的看法,进行辩证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要设立必要的前提条件。如“温馨提示”或“触目惊心”的安全宣传图片各自适用的范围、对象、场景,不能出现顾此失彼、前后矛盾的观点。

(四)对象指令,对写作者身份的要求。根据指令,考生写作时应假设自己“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谈出自己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具体要求是:

① 形成像样的可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取向;

② 向读者(倾听者、不明白者、走神者、铁石心肠者、怀疑者、期待者、欣赏者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自 己的话语方式;

③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尽力吸引他、打动他、说服他,让他愿意倾听,容易明白、理解,乐意接受、信从,体现自己的学养、理性和 沟通能力。【立意角度例举】

(一)赞同校长观点1.真相的力量2.交通安全:要正视淋漓的鲜血

3.致命与受伤:谁更可怕?

(二)反对校长观点1.“触目” 才能“惊心”吗?2.安全教育不妨“温馨提示”

(三)赞同小王观点1.忠言“温馨”岂不更好?2.漫画宣传:让交通安全教育更温馨

3.对“触目惊心”的宣 传画说再见

(四)反对小王观点1.不惧“触目惊心”享受安全人生2.一时的“温馨”潜在的隐患

3.有视觉冲击力才有心灵的震撼

(五)综合角度1.安全教育:“触目惊心”与“温馨提示”的结合

2.看清温馨背后残酷的真相 3.安全教育方式:因人而异

【从“为什么”的角度拓展思路例举】

1.学生角度:学生心理、人生的经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区别。

2.(生命)教育方式:强刺激的效果、诸多残酷真相教育或者温馨画面的效果及原因。3.生命角度:生命的宝贵与重要。

4.图文宣传的方式:或认为原始真实的效果佳,或认为过于暴力残酷令人生厌。5.人类面临痛苦的心理和文化角度:现场和非现场的区别,人类回避痛苦 画面的心理和文化结构。

6.教育角度: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的责任。

7.交通安全角度:交通发展,违规事故等的相关资料与现象原因 分析,如醉驾、超速、变道、停车、行人安全教育。

8.说话者自身角度:小王同学和校长因为身份角色不一样,个人阅历、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也 就不一样,所以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宣传的主张也不一样。【从“怎么办”的角度拓展思路例举】

(一)宣传对象高

一、高

二、高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可自选活动主题,男生、女生可按性别不同确定教育内容和形式。

(二)宣传渠道或平台

1.外请交通警察、检察院、法院人员,事故人员或者遭遇类似情形的家长现身说法。2.电视媒体、网络报道资料展示。

3.举行或参与校内外相关活动,如图片绘画漫画展,主题演讲、主题班会、社团主题活动、征文活动、标语竞选活动 等。

(三)对校长和小王同学的争论解决方式

1.学校或年级、班级层面举办相应的活动讨论会,辩论赛。2.政治或语文课话题讨论。

3.举办“焦点访谈”活 动,校长与同学面对面对话。4.小王同学组织讨论会。

除此以外,同学们还可以从“二者的区别有哪些”“他说的缺憾是什么”“危害是什么”等角度拓展。

【他山之石】

1.风乎舞雩,润物无声

2.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该血淋惨厉般“触目惊心”,还是应描图写意般“温馨提示”?众说纷纭中,我以为,校园乃传播文明之场所,洵应和风细雨,风乎舞雩般润物无声,“温馨提示”为佳。

诚然,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有时确需呈现血淋淋的场景才足以触动人心,让人动容,尤其是一些社会公共场合、危险频发之地。不过,如果在书声琅琅的校园橱窗内张贴血淋淋的事故现场图片恐不妥当。一则影响校容校貌,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二则实非教育宣传之高明手段。

不可否认,无论何时何地,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都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每天学生往来学校看见那张张惨烈的图片挂于橱窗内,心情难免受影响,至少不是愉悦轻松的。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容校貌呢?又或许配上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当即会触动一些学生的心,但是长期沐浴在血淋淋场景中恐怕对学生身心教育不利。校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素养的地方,教育也是一个长期润物教化的过程,安全教育不应该操之过急,简单粗暴。《论语·先进》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是我们教育中追求的至高境界。交通安全宣传也是一种教育,应讲究润物写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将安全警钟长鸣在心中。

当下中国教育中存在形式化、急躁化的倾向,或许为了安全宣传,只是直接拿现场图片配上说明教化的文字罢了,以为这样便会触动学生的心。殊不知这或许只是校方的“一厢

情愿”。实际有意义的安全教育要紧跟时代,有趣有用,学生参与并付诸行动,内化为习惯和素养。

日本地震中校园撤离现场异常地井然有序,这不禁让地球人都赞叹。个中原因是他们的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如将各种防灾洲练、安全讲座、安全演习都常规例行化。或者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安全,比如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实地调查,观察哪里是交通隐患处,回家自己绘制一幅“倒吸一口凉气”地图,以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这些岂不比血淋淋的图片来的更有趣、有味、有意义?此实为我国校园安全教育之借鉴,润物无声胜有声。

“勿以恶小而为之”。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牵连着家庭、学校、社会与国家。如果不重视内化修养的提升,只是简单挂上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图片,恐怕难以解决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管是校园群殴事件、春游外出交通事件、口角之争酿成投毒悲剧事件等,都反映了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的漏洞。“温馨提示”的功效不在一时,而是在和风细雨中长久培养学生的内在德行。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教育学生不是粗暴地再现现场,而是提炼升华之后,或漫画、或广告、或板报等形式去解读安全,重视生命;参与各种安全活动,去体验生命的美好。运用各种灵活有用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将安全内化为文明修养,这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多种形式的“温馨提示”比“触目惊心”来得更艺术、更内化、更文明些。

敢于直面“惨烈真相”图固然好,但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更需要“风乎舞雩”般的温馨体验的方式去教化。安全教育大于天,任重道远,不能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应将文明礼让之风长期吹拂,才能使学生心灵得到熏染,警醒之钟长鸣心中。“风乎舞雩,咏而归”,秉承着礼让之传统,希望我们的校园里处处充盈的是文明之风,融洽之意,并能化解社会的戾气,减少悲剧的发生,而不是弥漫着血腥与眼泪。(1381字)

2.触目惊心的宣传,更有含金量

毋庸置疑,校园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防患未然,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宣传效果上,相比和风细雨的温馨提示,触目惊心更具含金量。

唯有触目,方能惊心。宣传想要深入人心,必先能引发触动。因触动而警觉,由警觉到自觉。如果宣传不能触发学生去关注、去体味、去思考,就很容易让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遑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人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吗?其实,大家都知道。但知道之力有限,安全事故频现。新华社报道,我国30%的伤害来自交通事故,每年死于交通事故超过20万人。而这些事故中,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不够注意、不够谨慎是引发事故的顽疾。每每发生事故,当事人无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他们何曾没有收到过来自路标、亲友乃至自己的“温馨提示”?可见,温馨提示的力度远远不够。要想避免重蹈覆辙,教育者需要“触目惊心”。

之所以要触目惊心,是因为理性的“知道”常常在却熟睡。“知道”要走进内心、融入血液、深入灵魂,则需感性认知来做引擎。诚然,漫画等方式也可以表现安全的重要,但正如狄德罗所说,“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将最坏的结果呈现出来,告诉我们悲剧不是尚未发生的一种可能,而是已然存在的无数事实。一张张真切而具体的图片比任何文字都更具冲击性,直视它们,人们想必更具代入感,更易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进而有所顾忌、加倍珍惜。

而这些,不正是安全教育的目的吗?

也许有人说,触目惊心的宣传会引起一些学生的不适。但这种不适,恰恰是宣传的意义和精髓。让人直面痛点、无从回避,甚至为过去的痛点而痛,才是避免下一个痛点的开端。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实不会因提示的温馨就变得含情脉脉。如果惨痛的事故不曾因宣传的委婉而减轻、消弭,就不要屏蔽掉外界的真实和残酷。毕竟,“本真地理解和直面死亡”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他们的年龄和认知,也足以面对和理解这种“不适”。在想抢红灯时,那个提起脚又放下的犹豫瞬间,正是这种“不适”形成的条件反射。

在生死攸关的安全教育面前,下一剂猛药,变不痛不痒为触目惊心,显然更具含金量。学校的做法正是宁可当时闻议论,不要事后闻哭声。在学生们热切地关注、讨论、建议中,这次安全教育已因“触目惊心”而完美谢幕。(996字)

3.人命关天,莫拒图片

校园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里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使人见之凋朱颜。诚然,这种血淋林的场面,我想每个人都不愿看见,但你见或者不见,惨案就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日夜上演!与其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倒不如像材料中“校长”说的那样,去直面它们,“触目”方能“惊心”,以之为戒,方能敬畏生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带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是其他宣传手段无法替代的。当我们看到钢铁筋骨的汽车在车祸中变得面目全非;可爱鲜活的生命在血泊中支离玻碎;精美华丽的房屋在烈火中化为灰烬„„我想,每一个站在画面前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被这些直观的图片所震撼。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能感受到上天的公平与吝啬——它公平地给每个人仅且只有一次的生命。

面对全国每年几十万起大大小小的车祸,数以万计的生命惨遭横祸,无数的家庭支离玻碎,我们怎能不发出警示?尽管哪些图片有些“可怕”,但它们确实能对我们挽救珍贵而脆弱的生命起到作用。那个中缘由孰轻孰重?我想,聪明的您自有定论!

鲁迅先生曾这样定义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些令人心痛的“毁灭”会深入到我们的灵魂中去。“毁灭”的意义,我想就是给人们以告诫,让人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且不说那血淋淋支离玻碎的车祸尸体,就单从中国·香港、韩国等地的香烟盒子上哪些图画——包括病变的肺、穿孔的咽喉、烂掉的牙齿等来看,那些将美好事物“毁灭”后的画面已足以让人痛彻心扉。我想这种图画带来的教育力量是要远远超过那一句“吸烟有害健康”的。

不可否认,那些警醒人们的血腥的画面直接呈献给少年儿童的确有些不妥,但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已经成年,就要敢于面对。我们只有学着敢于正视这些让人害怕图片,才能更直观地体味生命的脆弱与渺小,才会真正的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看看图片中的惨剧,为自己的安全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这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 的一种有效途径,当然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生命如夏花般美丽,但又如蝼蚁般脆弱,更像朝露般短暂。面对那些残酷的图片,无论是逃避还是叹惋,都不如直面那些惨痛的画面,痛定思痛,学会敬畏生命,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928字)

4.用真相教育最有力

某高中学校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其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照片,引来个别同学的担忧,认为照片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这种“温馨提示”可能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以为在高中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还是直接放真实的照片为好。

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看似“惨烈”的车祸现场应该有较强的接受和面对能力。不仅如此,许许多多高中生极有可能亲自见过车祸的现场,何况是照片呢?如果不痛不痒地改成漫画等“温馨提示”的方式,高中生不仅难以产生兴趣,而且会嗤之以鼻,也达不到宣传的目的。

因此,还是用真实的照片为好。不要以为一些漫画就可以解决问题,漫画只是虚构的情景,很难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人难以感受到鲜活生命被猛于虎的车祸夺走的强大冲击力。马克﹒吐温曾经慎重地警告世界:真实比虚构更陌生。许多同学交通观念冷漠,平日里闯红灯也是家常便饭,如果不亲眼见到惨烈的车祸场面,遑论从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交通安全意识呢?也许这些高中生就会成为将来的“中国式过马路”群体中的一员!高中生对漫画式的车祸场景的确难以真正产生心理触动,为何不直接使用真实的车祸场面照片呢?让学生走近真实场景,加深印象,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保证自己在以后的交通行驶过程中规规矩矩距地按照交通规章制度进行。

另一方面,交通安全问题在高中校园进行宣传背后的反映的事实让人揪心,透露出目前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堪忧。对比国外,瑞典幼儿2周岁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们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丹麦孩子8岁时,就具备了相当强的安全意识,知晓安全过马路等常识。然而,中国高中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仅仅是挂了一幅真实的车祸照片,就引来个别人的担忧,难道中国的高中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就真的那么脆弱吗?连高中生都还要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不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国家其实处于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吗?如果不放一张真实的车祸照片来惊醒更多的人,让他们认识到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难能可贵,暂时接受一点点刺激的可能性与保全可贵生命的必然性相比,那一个更重要?不言而喻。

的确,那张真实的照片已经包含着一个甚至好几个家庭惨剧了,真实的照片用真实告诉读者:请惊醒!这是真的!请你注意交通安全!回过头来看,该校校长肯定是懂得教育理论的人,他挂出真实的车祸照片,他的内心又多么无奈,对高中生的安全问题又是多么重视!寓言家伊索认为:灾难能证明真实。我认为,灾难的照片不仅能证明灾难的真实,还能惊醒更多忽视灾难的人!(1077字)

5.面对残酷的现实,让现实不再残酷

小王的提议似乎颇具人情味,可能也获得了不少师生的赞许。但每当我亲眼见到那些若无其事擅闯红灯的少男少女时,每当我想起那些专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接打电话时,我忍不住恳请校方:请果断张贴这些图片,让我们直面惨淡的真实吧!

诚然,漫画是温馨的,他有柔美的线条和略显惊恐的面部勾勒,还有交警亲切耐心的提示,和小朋友诚挚的歉意和悔改。也许言情剧培育了我们的敏感与脆弱,使得我们掩面漠视那血肉横飞的场景。其实,与真正的交通事故那一瞬的飞来横祸和车毁人亡相比,几张图片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不再是内心脆弱的小学生,我们有对社会现实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这图片定格的画面,不是电影虚构的情节,也不是在彼国上演的与我无关的逸闻趣事,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伤痛未愈的事件。

更何况,我们仅仅是校园的学生吗?

不,不是。我们还是周末放学走在十字路口的行人。当我们边走边低头刷着朋友圈,或者用摇滚震颤我们的耳腔时,可有一个人想起他曾经接触过的交通死亡数据?我们明天还会成为驾校学员和高速路上的驾驶者。当我们一边开车一边接打电话,甚至超速行驶时,我们是否记起安全教育时老师的苦口婆心?要知道,每一个在交通事故中丧命的人,曾经可都是接受过不止一次安全教育的。

溺水而亡者实多,蹈火丧生者盖寡。大概正与水的温柔易与和火的残酷震慑有关吧。

小王的出发点又何尝不好?赏心悦目的校园,温馨和谐的社会是我们共同期待的。然而,既是交通安全宣传,就必须承担他的责任,以期教育的实效。而正值高中阶段、具有了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我们,其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就远在小学生之上。更何况,今天看似惨烈的图片宣传,不正是为了明天家庭的美满和社会的温馨吗?

校方的宣传方式或许显得惨烈,但对那些目睹了惨烈车祸的路人来说,乃至那些经历车祸、侥幸免死的人来说,他们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宣传还不够真实和震慑,因为,对幸存者来说,吸取多深刻的教训都是不为过的。

不要让悲剧铸成时再去反省,让我们今天面临尽可能真的真实,去避免明天的残酷现实吧。(857字)

6.惊心才会警醒

每年4月份都是我们学校的安全教育月,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我们学校的安全教育主题是“交通安全教育——用惊心换来警醒”。其中“给图给真相”栏目贴出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车祸现场图片。这引来的不少同学和家长的异议,甚至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这不,连深二模考试的作文题都选用了这一素材。无论是谁参与这场讨论,我都会坚定地站在我们高校长的一边,坚持认为惊心才会换来警醒,有了警醒才会产生教育效果。

反对者多会认为,这种惨烈的现场图片视觉冲击力太强,可能会给同学们造成某种心理伤害。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想当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初,我们的媒体就没有顾及到这一问题。

他们把各种血淋淋的灾后现场图片直接展示在镜头之前,其实是给国民造成了某种心理伤害的。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旁观者,那都是不妥当的。作为学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我参与了这次宣传的整个策划和实施过程。在策划之初,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一问题。

因此,我们在作图片筛选的过程中,是征求了心理专家和摄影家多个方面的意见的。对每一张图片都从心理影响的层面和摄影艺术的层面做了双重价值评估。在整体效果合成之后,我们又邀请了不同专业机构给出了独立的评估意见。要知道,我们最终展出的方案是从12个不同方案中筛选出来的最佳方案。“给图给真相”这个栏目是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栏目,因为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在各栏目中它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我们不能保证这个图片展出不会在心理上伤害所有的同学,但是我们可以保证它不会伤害绝大多数同学,我们可以保证这个展出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小王同学的看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和家长的意见。他们认为,这“不太适宜”,不如使用漫画之类的生动活泼的样式。他们的出发点是简单的观看过程中的轻松愉悦的体验。我们在策划过程中这也不是没有考虑的。大家轻轻松松走过橱窗,开开心心观赏展览,这个过程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何乐而不为?然而,车祸的到来从来都是以“轻轻松松走过,开开心心观赏”作为前奏的,并且车祸的发生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历程。如果我们连基本的生活真相都不能直视、不愿直视、不敢直视,那么即使教育产生了效果又当如何?那样,我们只能教育出来一些温室的花朵。

必须有一部分人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愿意“直面淋漓的鲜血”。只有敢于直面惨烈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民族未来的脊梁。我们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学校,但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不应该都是“普通”的人。如果我们是一所小学,那么,在这里,我,相信还有我们的高校长,我们,都不会就这一件事进行讨论。因为,所有的反对者都不会得到讨论的机会。因为,我们会直接用一种“卡通”的形式反映交通安全这一问题。

我们是一所高中,我们的同学正在走向成年。我们所渴望的是给同学们带来心灵的警醒,而不仅是视觉带造成的惊心。生活的常态是安全,交通事故属于非常态的部分。常态往往会让我们变得麻木,虽然我们都知道安全重于泰山。但是,打破常态需要触目惊心的方案。有人边开车边打手机,有人不停地变道,有人违规超车,也有人飙车,甚至有香港人跑到大陆来飙车。难道这些人不懂得安全吗?理解力不等于执行力。“懂得”是小学生都能做到的事情。然而,难点在于如何督促行动。

因此,我们渴望通过这次宣传能够带来执行力。这也是循循善诱的方式被我们排除的原因。惊心是我们宣传的起点,警醒是我们希望产生的心理过程,行动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并且,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宣传,同学们不仅能够积极行动,比如像“女大学生小陈那样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我们更希望我们同学成为交通安全传播的种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警策那些在交通安全上掉以轻心的人。

我们绝不会说这个宣传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建议,反对者批评之前可以做些调查和了解。(1558字)

第五篇:高考作文优秀及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及写作指导五篇

【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稍微有心,你便会发现对于服务业的人来说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对客户过于谦卑,要么对自己的手艺过于骄傲。如果是前者,那就失去了自我价值的根基;后者呢,又缺少了慈悲的心肠。当然,这样的现象同样普遍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

那怎么调和呢?这让我想到了哲学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句话:“我是河边的栏杆,谁能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们的拐杖。”原来,做一根“栏杆”就好了。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解题】

这是一篇现象类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呈现现象:展示了服务业的两种现象——“过于谦卑”和“过于骄傲”;第二句分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第三句暗示学生这两种心态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针对这两种现象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角度·素材】

我们从材料作文几个重要的审题立意方法的角度,跟学生具体分析如何准确地立意。

方法一:由果溯因法

即分析列举的现象或事件结果推知其产生的原因。从原因切入立意,这是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审题立意步骤:仔细通读材料,明确(概括)内容(人+事+果);抓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剖析这些信息的因果联系;深入剖析这些原因的实质(内涵:追问是什么)。

就本材料而言,可从不同侧面运用“由果溯因法”。首先,抓住句子“要么客户过于谦卑”以及“对自己的手艺过于骄傲”,运用“由果溯因法”追究根源可知,之所以谦卑,是因为失去了自我价值,没有正确地估量自己;之所以过于骄傲,是因为过于自我,而且缺少慈悲心肠。

综合两个角度,无论是失去了自我价值还是过于高估自身价值,都是不能客观地定位自己。由此得出立意:要客观定位自己、学会换位思考。

方法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审题立意步骤:通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往往就是材料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确定关键词;分析关键词的寓意(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等等),进而得出准确立意。

就材料而言,关键句应该是第二段尼采的话:“我是河边的栏杆,谁能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们的拐杖。”从关键句子,我们可抓关键词“河边的栏杆”“拐杖”,两个关键词显然是取其比喻义。我们分析可知,“栏杆”立在那儿,不拒绝帮助任何有需要的人,但是它在自己该在的地方,它的价值建立在自身位置上,之所以对他人有价值,是因为在自己根基上成长,而不是刻意地迁就和迎合。而“拐杖”可随人到处跑,因人的需要而迎合。两个关键词告诉我们:不因需要而刻意迎合,也不妄自尊大,把自己抬到一个不该有的高度,动不得就藐视这个世界。

由此得出立意:努力做好本职,以实现自身价值。

角度引导:无论是“由果溯因法”还是“找关键句法”,考生在审题时都需要透过材料展现给我们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现象,去触及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就本则材料得出的两个立意看,第二个立意相较于第一个立意而言,能够更深层地挖掘材料的本质,属进阶角度。材料中的“栏杆”和“拐杖”,考生可根据其功用和特征来把握其深层意义,并由此及彼、由物及人,作大胆联想,不能狭隘地停留在字面上理解。

选材指导:根据进阶角度,建议考生由“栏杆”进一步联想,选取那些在自己岗位上踏实工作取得大的成绩却淡泊名利、不迎合他人的人为写作素材,以高度契合主题。

推荐素材一:

公司现在的问题是赚钱太多,因为我们不能把价格降低,降低以后,就把所有下面的公司全挤死了,就成为西楚霸王,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所以我们不能在产业中这样做。苹果是榜样,永远是做一把大伞,让下面小厂家都能活。如果苹果卖萝卜白菜价,全世界就没有其他手机了。我们钱多,用一部分投入战略,但是不横向扩张,就给大学和科学家给予支持。

—任正非在中国媒体圆桌会上的讲话

素材点拨:“公司的问题是赚钱太多”,很傲娇。但这种傲娇是在客观审视自己之后的底气。我们很有钱,但得势不猖狂,不恃强凌弱,不赶尽杀绝,“给比自己弱小的竞争对手留活路”。这第一需要境界,知道多元的生态才健康,才对自己发展最有利;第二需要善意,知道每个企业都不容易。任正非是个对世界充满善意的人。这样的人遇到困境,也必将收到世界反赠的善意。所以,他才能历艰难而不倒。

推荐素材二:

山东大学“学伴”项目,7月6日被微博网友曝出后引发争议。该博文称,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从**年的一对一配对,改革为**年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健康学伴,形成三人学伴小组,落选学伴则列入学伴库。学伴报名表以及学伴管理规定中,并不规避异性学伴问题。在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另外,一个津巴布韦留学生骨折了住院,山东大学给他配了25个陪护志愿者轮班照顧。

素材点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留学生已极为常见,不管是中国学生到外国,还是外国学生到中国,每年不计其数。中国已习近平视世界,许多“特别待遇”不见了,更多“一视同仁”在诞生。唯山东大学如此厚爱外国留学生,这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要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尊重。

推荐素材三:

职业人士的风范和标准做派,即是不卑不亢。当今时代,我们所缺乏的,正是笃诚敬业、职业专注的精神。

有人担心,过分褊狭地强调所谓职业主义,会导致对民众、社区和国家公共利益的漠视和侵蚀。这也许不无道理。然而,放眼望去,时下到处泛滥的是学无专精的业余人士,在诸多行业以及我们的公共空间里做非常业余的事情。无论凭借什么貌似高尚的旗号和华美的声名,如果业余主义甚嚣尘上,常识注定会显得灰头土脸。

诸位同学,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自己的专注敬业去提升自我,嘉惠社会。跟通达靠谱的人在一起,你自然会更加沉静、平和、踏实、本真。

——北京大学国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浩老师的毕业典礼发言

素材点拨:不卑不亢并不是简单地平视前方,而是真正的专业主义。只有你专业能力够强,才能发自内心地做到不卑不亢。在业余主义充斥公共空间的今天,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鞭策自己,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看清周围的人,身边那些对权钱过于奴化或傲慢的人,早一点坚决地离之弃之,多跟通达靠谱的伙伴在一起,真正活出一个不卑不亢的人生。

【素材演练】

莫让修芦碍月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乏看见两种人:将自己的个人价值放于过低或过高的位置。对于前者来说,他们或许正是像老舍所说:“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谦虚固然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而事实上,过于谦虚的态度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成为别人手中的拐杖,迁就他人,失去自我的根基。他们看似秉承一种谦逊允恭的态度生活,实际上已经陷入他人的牢笼。我想,真正的谦虚一定是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对他人正确意见的虚心接受,是对自我的永不满足,和拥有不停歇前进的脚步。

而于后者而言,他们容易自负,失去慈悲的心怀。对自我价值的过于自信,使得这一类人总喜欢将自己的个人作用强加于别人身上,造成需求与服务的失衡,给他人带来不便和困惑。马良曾在《坦白书》中说到,我所有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软弱。这种复杂的心理正宣告着个人价值定位的偏颇。正如海底捞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出名,服务员虽要尽职,可是很多时候他们将“客人即为上帝”过于推崇,往往带来客人的反感。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曾提到过:“我是一根栏杆,你们想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们的拐杖。”是啊!原来做一根栏杆就好了。它既不卑微,也不骄傲,总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在坚守自我的同时,也为世人带来“凭栏望远”的便利,满足疲惫的行人倚靠的需要。以栏杆喻人,便是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一心做好本职工作的生活态度。栏杆之所以成为有用之物,是因为它在自我的根基上成长,而不是到处跑的拐杖。当人们需要它时,他在那里;当人们离去,它依然在那里。而这恰恰值得我们大部分人学习。这可以是一份职业素养,亦能成为自我成长的规范。

当把这种抽象的意义贴近生活现实,放眼浩瀚的长空,我们会发现这种态度在无数文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言道:“文人有傲骨而无傲气。”亦如汪曾祺先生,他的身上无时无刻不闪耀着这种人性的光辉。他去往西南联大学习知识研究学问时,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位学者。在那个知识分子倍受推崇的年代,却学在简陋铁皮棚,住在破旧茅草屋,和无数同仁一起衍生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天可感的西南联大精神,共同成就了一代青史留名的西南聯大知识分子。他也钟爱昆明的美食,留下“正义路边养正气,小西门外试撩青,人间至味干巴菌,世上馋人大学生”的句子。如此在炮火的催逼下日复一日,我想,他便如这栏杆一样。当你走进他的作品细细品味,你会品咂到字里行间满溢着的温润随和,也能深刻体悟到警醒和促使人前进的力量。

莫让修芦碍月生,正如月的光辉不需要被任何东西遮蔽,我们的自我价值也不要被过于谦卑和自大的心态所掩盖和扭曲。去做一根栏杆吧,让自我的光辉照耀那些前行中处于黑暗之中的人。

【教师评点】

文章结构清晰,符合议论文写作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一般模式。开篇就材料中提到的两种不同生活态度——“将自己的个人价值放于过低或过高的位置”展开论述,对其形成根源作深入分析,紧接着,作者由尼采的话引出解决措施,既不应卑微,也不能骄傲,并由物及人,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人。文章议论至此并未搁笔,而是列举汪曾祺先生的事例,增加了议论的深度,并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最后回扣观点,总结号召。

【篇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校一高三学生认为父母应让孩子自主自立,不宜过多干预孩子的事情。一次,学校举行文化研学活动,他向父亲借用一架价格不菲的照相机,父亲当即和他立下字据。后来他在活动中不小心损坏了照相机,父亲要他按照约定赔偿,没钱可以劳动抵偿。此事一经公开,立即引发激烈的争论。有人说不必赔偿,父亲未免太认真;有人说应该赔偿,契约不应视同儿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本则材料贴近生活,一个要求父母让自己自主自立的高三学生,在向父亲借用高档相机。父亲尊重他的想法,立下字据,孰料相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损坏了,父亲根据约定要求赔偿,从而引发的争论。在材料中的高三学生,他认为父母要让孩子自立,不宜过多干预孩子,而父亲是沿着儿子的想法立下字据。相机损坏了,父亲要求按约赔偿,并且没有要求必须是现金支付,可以劳动抵偿,这说明父亲的做法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写作要求上,是撰写发言稿,在讨论会上发言。它与书信体、演讲稿、倡议书一样,都属于应用文体。在格式上,必须要遵循发言稿的格式。一般而言,要有发言的题目,文章开头有称谓、问候语,写作内容的正文,要叙议结合,表明观点态度,文末有祝福语或结语,致谢,名字和日期。

【构思导引】

重视契约,言而有信。此高三学生既然与父亲签订了字据,是因他自己使用不当导致损坏,就应该给与赔偿。做为父母,教育子女成长过程中,一样要讲诚信。为此,可以从“做人必须讲诚信守契约”“

尊重规则,履行承诺”“

教育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角度立意。

重视过程,宽严有度。对子女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高三学生损坏了相机,但因此要求赔偿,是难以实现的。做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注重的是过程,不能一昧强调规则。可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育要宽严相济”“理性地看待情理关系”“做事要灵活”等角度立意。

勇于担当,敢于独立。做为时代青年,既然追求自立自主,在为人处世时就要敢于担当,自己敢于面对。做为家长,要鼓励子女正视现实,培养子女独立精神。为此,可从“新青年要自主自立,勇于担当”“重视平等教育,培养独立精神”等角度立意。

【原文呈现】

立安身,信安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中国作为文化大国,自古就重视以德治天下,认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那么今天就来说说中国新时期的教育。

前几日看了一篇文章,一个学生向学父亲借了一台价值不菲的相机,并立下了字据,在不幸弄坏之后,通过劳动来偿还父亲相机的钱。我为他点个赞。这才是真正的德教,让孩子学会以利安身,以信安运,来帮助孩子的成长。

立即独立,自立,身及生存,生活。再幼稚的孩子终究也会长大,父母也终会老去,在父母的荫蔽之后,而有自立独立的人,才能闯出一番作为,在社会上拼搏。居里夫人曾言: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在荒芜的土地上开疆阔土终究是自己的事。待人之道,以刚建自己之基。有些重担是要自己挑的,这样才能不断的成长,在心理上长大成人。

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曾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本想在父亲的公司里大展宏图,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李嘉诚却将他们“驱赶”出公司:“公司不需要你们,既然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去打江山吧。”于是年轻气盛的他们立马飞往了加拿大,一个专注于地产开发,一个投资银行,多年之后成了加拿大商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成功的背后,与父亲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有脱不了的干系,是李嘉诚的狠促成了他们的成功。

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中国青少年,实在是太随性,太娇气了。有时候非得咬牙一狠才能将他们逼上绝路,让他们体会到想要获得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尊重,就必须用自己的双手来拼命的工作,在物质上获得更多的保障,更好的安身立命。

做人要守信,方能以信服人,拓展人脉关系,在事业的路上多一些阶梯。智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必果。要以身作则,内外相立,言行相称。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特别喜欢踢足球,一日在足球赛中玩心大发,没有把控住,一个飞旋梯将足球踢到了邻居的玻璃窗上,玻璃瞬间碎了一地,里根没有逃避,反而向邻居道歉,并承诺会赔偿他的损失。他没有向家人报销账单,而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赚钱,一个月之后终于还清了心里那份负担。这也为里根之后的性格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走上政治舞台之后,他的以信服人拉拢了很多党派的人心。为他日后当上总统奠定了基石。

以信服人还要遵守规则。人们都向往自由,可必须知道,这段性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失去了,飞翔的权利。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无论在什么场合,做该做的事才不会早早的被踢出局。

道路的兴衰,是由人的行动而决定的,以利安生,以信安运,才能走得更远。

【失误点评】

1、对称标题,看似精练,抓住“立”“信”,但过于简单,读之费解,难以看到观点表达。

2、首段不太符合发言稿的文体形式,且没有抓住标题关键词来扣题,直接进入“教育”过快,显得仓促。

3、从材料引入主题,表述时用词不恰当,导致过度不自然,显得生硬,影响阅读的兴趣。

4、李嘉诚父子和里根总统的例子较好,在语言上可以精练些,引用内容较多,影响全文。

5、文中有多处表述不理想,在语言的提炼和表达上,有着明显的不通顺。

【升格建议】

题好文一半,标题的拟写讲究简明生动,给读者清晰的第一印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注意发言稿文体的基本格式,首段语言要精练,给人流畅生动之感,直接点名主旨。

对作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提炼,必须恰当选用关键词,做到开头呼应标题,引人入胜。

引用做论据的事件,要做到言简意赅,意思表达明了即可,侧重对材料的论证分析。

注意文章引用的正确性,词语使用简明流畅,尽量避免表述不明的语句。

【修改升格】

以立安身,守信安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立安身,守信安运》,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德治天下”,认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今天就来说说当今时代,应该有的教育。众所周知,那高三学生向父亲借高档相机时,立下损坏赔偿的字据。结果,真遇到事,父亲希望他可通过劳动来抵偿。我为这父亲点个赞,这才是真正的德教。这是教育子女学会以利安身,守信安运,将来才能健康成长。

立即独立、自立,身是生存、生活。再幼稚的孩子终究也会长大,再年轻的父母也终会老去。没有父母荫蔽,能够独立自主,才能闯出一番作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居里夫人言:“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在荒芜的土地上开疆拓土,终究是自己的事。交往之道,以守信奠定交往的基础。前行的道路上,有的重担是要自己挑的,这样才能不断的磨砺,在心理上不断成熟。

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他们本想在父亲的公司里大展宏图,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李嘉诚却将他们“驱赶”出公司:“公司不需要你们,既然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去打江山吧。”年轻气盛的兄弟俩立马飞往了加拿大,一个专注于地产开发,一个投资银行。多年之后,成了加拿大、香港商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成功的背后,与父亲的冷酷无情有脱不了的干系,是父亲的狠促成了他们的成功。

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中国青少年,有者实在是太随性,太娇气。有时候非得咬牙才能将他们逼上绝路,使之体会到要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尊重,就必须用自己的双手来拼命,争取获得更多的保障,更好地置身时代。

信是守信、诚信,“言必信,行必果”,方能服人,守信才能安运,获得好的运气,才可不断拓展人脉关系,在事业的路上多一些阶梯。智不强者,智不达;言无信者,行无果。孔子说:“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做为一个时代青年,要敢于担当,严以律己,言行相称。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特别喜欢踢足球。一日在足球赛中玩心大发,没有把控住,一个飞旋,将足球踢到了邻居的玻璃窗上,玻璃瞬间碎了一地。里根没有逃避,向邻居诚恳道歉,并承诺赔偿损失。他没有向家人报销账单,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赚钱,一个月之后终于还清了那份债务。这件事,对里根成长很有影响,他在走上政治舞台之后,以信服人,获得党派里了很多人的支持,为他日后登上总统之位奠定基石。

以信服人,还要遵守规则。人们向往自由,必须知道,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失去高高翱翔的权利。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无论在什么场合,做该做的事才不会早早的被踢出局。

前途兴衰,由人的行动而决定的。以利安生,守信安运,我们才会走得更远。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升格点评】

标题对称,把“自立”和“守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直接点明文章观点。在首段中,以“德治天下”入文,开门见山提出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值得点赞。在论述过程中,引用李嘉诚教育子女,严格要求;里根犯错敢于承担,得到自信。全文围绕“自立”“诚信”展开,做到叙议结合,文末点题,升华全文。

【篇三】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湖北省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被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确认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与该市场非法销售的野味存在关联。——中国疾控中心

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告诉了你,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听它的,然后改正,那它自然就会走掉。——钟南山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

——联合国《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79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命题。写作任务要求较为简单,既没有文体限制,也没有交际语境的安排,所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与思考”。因此,扣题任务较为集中,无非理解清楚四则材料的含意及其之间的关联。

第一则材料说的是2020年肆虐神州的这场新冠疫情,包含的是人与病毒的关系。疫情汹汹,可能是人们饕餮野味所致。这说明人类在自然面前不知节制,不计后果。

第二则材料说的是疾病与人类的关系。钟南山院士认为,疾病对我们而言是友人而非敌人,疾病不是来害我们的,而是来提醒我们的。这种说法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意思明确了,可以适当做一些经验联想,譬如:“痛苦是自然的警讯。”人感到痛苦时,其实是自然在向人发出警讯,警示人应该换一种方式了,以前的方式错了才会导致痛苦。

第三则材料说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征服自然之日即我们遭受惩罚之时。黑格尔的话告诉我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人类永远不可能征服自然。人类与自然搏斗,从没有赢过,至多输得不太惨罢了。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应该节制,应该收起自己的狂妄自大与勃勃野心。

第四则材料说的是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也即人类与自然的關系。人类利用自然应该要节制,要有可持续性,不能把地球踢成一个破球再交给后世子孙玩。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得为子孙的命运负责,不能占尽自然资源。

归结起来,不难发现,四则材料涉及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的关键词应该有“敬畏”“节制”“和谐”“平衡”“可持续性”等。命题要求谈的“感悟与思考”,便可从这些词语入手。和谐、平衡是目的,节制、可持续性发展是手段,而敬畏是人心应有的底色。

在写作时,尤其要注意扣题。所谓扣题,一是全文要围绕自己既定的论点展开,不能游离,所谓“立意集中”是也。二是要扣住命题所提供的四则材料,不可抛却四则材料来言说。这是作文入格的要求,不可不慎。若连入格都做不到,考场作文是很难达到高分区域的。

【佳作展评】

心怀至诚敬畏,倾听自然警讯

面对人类不知节制的恶,自然的惩罚哪怕只是“拈花一笑”,那显微镜下美如罂粟的病毒粒子便企图吞噬整个华夏大地。2020年发生的这场新冠疫情让我明白:生而为人,当为君子;君子之心,当存敬畏。

人源于自然且寄居于自然。清代曾国藩言:“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诚然,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而人卑微,不过万物其一,能不思珍惜?“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发出的警告,我们是否听到?我们要有对自然给予我们生命的感恩与敬畏。

这场新冠疫情便是不敬畏自然的结果。饕餮野味者露出狂徒的放肆与偏狭,以为自己已成为主宰万物的胜利者。可我们胜利了吗?在自然面前我们从来不会胜利,至多是输得不太惨罢了。对此,先哲黑格尔早已警告:“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回想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漫天雾霾,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哀鸿遍野,东非蝗虫的持续肆虐……所谓科技、权力,在自然面前,不过是人类自导自演的儿戏。“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科学中愚昧,在叛逆自然中自掘坟墓。”核物理学家兼散文作家詹克明敲响的这记警钟,不知又有多少人听进耳里、记在心里?

当然,病毒是自然敲响的警钟,而非丧钟。加缪在《鼠疫》中有言:“鼠疫就是生活。”“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告诉了你,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钟南山院士亦这么说。自然本是慈悲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但自然又是最铁面无私的,会降下不容置疑的审判。警钟过后便是丧钟,丧钟为谁而鸣?为不知节制与敬畏者而鸣!

武汉封城,国人告危,这便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最严重的警告。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武汉会过关。”然而“过关”之后呢?我们结伴从病毒的刀口艰难走过,在病毒的荆棘林中开辟出一条生路,然后欢呼胜利?时间依旧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倘使这条生路上仅留下淡红的血色与微漠的悲哀,那么下一场灾难又有多远?想想2020年的新冠疫情,距离**年“非典”肆虐,不过17年!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生命之网并非人类编制……”是呀,人类不是造物主,人类只是造物主所造万物之一,怎能不对自然心存敬畏?

当然,敬畏自然并非畏惧惩罚,而是认清人类在自然面前卑微与渺小的本质,在体会自然之伟力后待之以至诚与敬畏。

心怀至诚敬畏,倾听自然警讯。唯有至诚敬畏,方可换来天地万物与我们的和谐共处。

【点评】

这篇文章有两个突出的亮点。1.审题精准。全文围绕“敬畏”展开,枝不旁逸;四则命题材料也能自然镶嵌文中,扣题紧切,入格功夫做到了家。2.文脉清晰。文章由眼前的新冠疫情入笔,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阐发“敬畏”的理由,进而指出当下疫情汹汹即是不敬畏自然所致,一正一反,论证到位;最后再深入探讨这一场疫情带给我们的反思,进而归结于“敬畏”,可谓一气呵成,也体现了思考的深度。此外,名人名言的引用及化用、表达的文采,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20年1月中旬,当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即将过年的喜悦中,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几句话叫醒了所有人:“这个病毒肯定是人传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1月18日,84岁的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逆行”赶赴武汉防疫最前线。17年前抗击“非典”时,钟南山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他再次成为“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闫孝青和妻子娄绪英等四名湖北村民,2020年2月5日下午将自家菜地里采摘的花菜、白菜、生菜和菜薹等**0多斤时令蔬菜打包装车,支援在前线奋战的医护人员。闫孝青一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疫情发生后,他与妻子决定捐赠自家种的蔬菜,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张默斐是北京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她取消假期,退订机票,每天“全副武装”,行走在大街小巷,马不停蹄地排查情况、汇总数据、撰写材料,微信朋友圈里的运动步数总是居高不下。在这次疫情中,他们也是“逆行者”。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与思考,以中学生“李华”的名义给广大的“逆行者”写一封不少于800字的慰问信。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试题是典型的交际语境下的任务写作题。弄清命题人所给的语料及所发出的指令与要求是审题关键。

首先,应认真理解命题语料的内涵。这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疫情背景下的“逆行者”的,涉及不同层面、不同职业,他们各自表现出了“逆行者”的不同精神品质。如钟南山院士,叫醒所有人,敢于讲真话;84岁高龄依然奔赴前线,忠于职守,无惧无畏。村民闫孝青和妻子娄绪英,自家尚不宽裕,却主动为抗击疫情出力,尽一个社会公民的职责。张默斐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主动取消假期,退订机票,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其次,分解命题人发出的任务指令。指令包括:1.文体有要求,写一封慰问信;2.读者有指向,收信人为广大的“逆行者”;3.作者有规定,写信人为中学生“李华”;4.内容有限制,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与思考;5.字數有要求,不少于800字。这5项指令中,慰问信的具体体式又是关键。

慰问信属于公开信,首先得有书信体的一般格式;其次,内容是慰问广大“逆行者”,须涉及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对他们精神的认可,对他们行为的称赞。当然,内容还应涉及考生对“逆行者”所在的社会背景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对“逆行者”的行为与精神的价值判断。

此外,考生还应该厘清“逆行者”的内涵。何谓“逆行者”?灾难面前,有的人会因恐惧而怯懦后退,而有的人却将恐惧转化为力量,逆流前行。这样迎难而上的人便往往被人们温暖地称为“逆行者”。可见,“逆行者”是人们对灾难中济世救民、坚守岗位、乐于奉献的英雄的称呼。

一篇考场作文,只有完成了题目所设定的所有任务指令,才算入格。否则,得分就要受极大影响。因此,考生最好在草稿纸上分解清楚指令,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以免指令遗漏而导致失分。

最后,写作时要紧紧扣住命题语料信息展开,但也不能完全“就事论事”,而要进行相关的联想与拓展,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佳作展评】

致“逆行者”的慰问信

坚持奋战的“逆行者”们:

你们辛苦了!

风雨飘摇,疫情汹汹,这个新年是特殊的。宇内寂静无声,甚至能“听到时间摩擦天空的声音”。然而,时间的声音便是你们战斗的号角:白衣天使,救黎民于死亡的深渊;寻常百姓,亦有护众生于安宁的仁者。感谢你们,逆着生命之光行走,把影子般的黑暗留在身前,去拯救更多仍在黑暗中的人。在此,我要向心怀家国、无私奉献的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慰问,并向你们致敬!

致敬白衣战士,你们铭记医者仁心,一路前行。

前有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身先士卒,奔赴一线;后有无数的白衣战士“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全力驰援。在这条逆行路上,你们历经磨难:有的,白净清秀的脸颊上被口罩勒出一道道醒目的血痕;有的,家中传来亲人离世的噩耗唯有三鞠躬以表哀悼;有的,被病魔夺去生命,牺牲在一线……然而,你们深知,在生命的双行道上,你们的逆行能为芸芸众生打开更宽敞的生命通道。不论自己的前路是否会变成单行道,你们只管前行,绝不回头!林清玄“身着白衣,心有锦缎”一语,恰是对你们最好的注释。生命的赞歌,便是你们的赞歌!

感谢寻常百姓,你们常怀忧国之心,一路相伴。

逆行之路上总有星火点点、温暖阵阵。闫孝青的千斤蔬菜,是爱心的写照;张默斐的东奔西走,是责任的担负;无名“中国人”寄往疫区的数箱口罩,是家国的情怀。

金庸曾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若问中国的脊梁何在?那便是你们——隐于民间的侠者。太平之时兢兢业业,寂兮寥兮;危难之时当仁不让,陈力以出。鲁迅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已不仅是一句座右铭,更是刻在你们灵魂深处的彻悟。感谢你们选择逆行,让每一个人的丧钟停止哀鸣,让神州大地重归太平。

祈福泱泱华夏,凝聚众人之力,一路守护。

亲爱的“逆行者”们,请放心,你们的身后有亿万同胞守护。全国各地为你们献出“全村最硬的鳞”,痊愈的患者“不知道你的名字,却记住了你的样子”,待在家中的人以“静”向你们致敬。前路纵然是悬崖绝壁,我们为你们搭起人梯;纵然是万丈天堑,我们为你们架起桥梁;纵然是荆棘载途,我们为你们披荆斩棘。我们尽一份绵薄之力,筑起你们坚实的后盾;我们祈一次真诚的祝愿,换取你们灿烂的笑颜。只希望你们知道,我们所有人都在默默支持你们,泱泱华夏不会被轻易击垮。

亲爱的“逆行者”们,你们的品格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你们的大爱必将播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你们的壮举也必将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请相信,逆行之路的终点,是一束更耀眼的生命光华!

此致

敬礼!

支持着你们的中学生:**

【点评】

本文在任务指令的完成上做得很规范,符合慰问信体式,有清楚的作者及读者的角色意识。在完成指令的基础上,文章注重行文结构的清晰性,有设计感;语言表达颇有审美性,句式整散、长短结合,灵活而丰富,且金句频出。写与读的关系如同金字塔塔尖与底座之间的关系,写作的顶点有多高,取决于考生阅读的底座有多大。从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阅读积累是很丰富的,正是基于这样宽而厚的底座,作文才显得既符合章法而又灵动自如。

【篇四】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杜伽尔说:“不能与生活调和、与现实生活混融为一的思想,就不是思想。”

牛博士说:“不是思想?那是什么呢?思想不常常隐居在云遮雾绕的山顶洞里吗?不常常飞翔在青霄云层之上吗?”(戴逸如文并图——**年3月20日《今晚报》)

你对这副画有怎样的理解,请谈谈你的想法。

【名师题解】

材料图片中的人费力地仰望着头顶上空如真似幻的事物,那是他所认为的思想。在他看来,思想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也是他不拥有的东西,所以他才会有如此端正肃穆的表情,甚至说卑微也不为过。而思想真的是这样的东西吗?

【备考方向&选材】

方向一、有根有本,方为思想

思想是要有根源的,要给它一个“根”,无根之思想便不能称之为思想,那只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只能让自己沉浸在幻想之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长久游离在半空中,这样会让自己脱离实际,那样会做出无法估计的事情,只有源于实践的思想才是真正值得相信的。不要总觉得思想是高于一切的,真正的思想其实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

【选材进行时】

{人物类}

单霁翔是第一个走遍故宫的人,他用脚丈量故宫,走破20多双布鞋。正是有这份脚踏实地,才有了他对故宫文化的一个大改革:故宫许多被遗忘建筑的修复,故宫主题的商品热卖,残旧文物的重现天日……故宫的大美能够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得益于這种基于根本而产生的思想。

运用点拨:不要总是强迫自己凭空想出新的东西来,改变和创造都是要顺其自然的,强迫自己得来的东西免不了僵硬和不自然。比如文物,基于它最原本的样子才是最美的,思想同理,真正的思想也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从探索、发现、疑惑,再到思索、彻悟,最后解决。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用单霁翔的例子缓缓深入议论。

{名言类}

李白是天才,其实李白写的就是最平白的东西,比如《长干行》,特别简单: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可是这个境界,不会说到就到的。蒙在尘世里,这简单的倒是看不见了。

——《顾城哲思录》

运用点拨:

顾城把人间烟火融入到了看似遥不可及的哲学中,从他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思想就是源自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顾城最欣赏平白、日常却深情的东西,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类似的诗做简单赏析,自然过渡到思想的自然形成。

【示范片断】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游离漂浮,你需要做的是沉静下来,将思想融入大地。没有思想是高于生活的,最根本的即是最高的,因为万物终究要归一,天地本一体,思想从来不是生活的穹顶。无论是李白的“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还是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没有什么是凭空出现的,那些艺术家或者作家们,无论多么浪漫,多么天马行空,印象派或抽象派,毕加索或者莫奈,他们的作品都会有生活中的基础;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也是源于生活,马孔多多多少少都有哥伦比亚的影子,布恩迪家族总会有马尔克斯亲友的特质。空穴来风的前提是有一个“空穴”。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追溯它的根,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相同的道理。

脱离根的事物是没有发展空间的,它没有养分,没有栖息之地,只凭着一股莫名其妙的固执悬在半空中,终究会跌落云端。

方向二、认识自己,平视思想

在图片中的人看来,思想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也是他不拥有的东西。但思想真的是这样的东西吗?非也,不是思想家有的思想才叫思想,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想法也都是思想。相比之下,思想家们只是更善于观察、发现和总结,他们能够从普遍的思想中找出最精辟的规律,然后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选材进行时】

{事件类}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运用点拨:真理也是在不断被推翻、发展、重建的,风靡一时的三大思想也被后人发现其局限性和弊端。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有远瞻意识的马克思才能总结出完整的思想体系。而到如今,我们同样在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同学们可以想想有哪些事物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基于现实,不断延续发展,适应一个又一个时代。可以是思想、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

{名言类}

就在这时,和音乐一样,内外的黑暗向着合二为一蔓延,它们涌向对方、交融,不分彼此,差别消弭成一种纯粹。没有间隙,没有声响,这个相逢让万物归一。

——葛亮《七声》

运用点拨:

这句话很适合用于一些特定场景中。比如:当自己在读一本书,发现作者的思想和自己不谋而合;和不熟的朋友聊天,在某一件事情上,你们的看法一致,足以让你将他立刻引为知己……这种惊喜是无法言表的。这就是思想的碰撞,能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已经证明了你是拥有思想的。这类名言在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让思想这个概念更加深刻。

【示范片断】

距离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已经有两千年的光阴了,但我们还是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很难正视自己的想法。我们很容易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也很容易陷入自惭形秽、卑微仰望的境遇。我们尊敬、拥护先祖的智慧,但物极必反的道理永远适用:失去理智的过度崇拜即是盲目,我们会觉得自己和先人比起来一文不值。其实不必如此。从哲学的角度讲,真理是螺旋上升的,没有思想会一直正确下去,我们会对旧事物不断推翻、重建,就像我们不能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是一定错的,也不能说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绝对是对的,所谓“没有对不对,只有适不适合”,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思想的本质,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更加高贵,所以,无需把思想当作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时刻。

【素材演练】

不要让思想成为生活的穹顶

长久以来,我们认为思想属于天空,像一个拥有着翅膀和鱼尾的睡美人,她的翅膀和尾巴都是由羽毛构成,让人觉得她出生之地该是一片柔软的湖。但或许鲜有人知道,思想是源于大地的,思想一旦脱离了大地,它就要沉睡。行走在大地上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思想,而思想本身,是否曾经成为你生活的穹顶?

思想是超脱的,却来源于最朴实而厚重的大地。对于中华民族的先民而言,土地就是他们的一切,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肤色和土地相近,他们的思想也随着土地对他们气质和性格的塑造应运而生。那时我们的民族正处在一个“青春期”,土地的故事越讲越生动,也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最初的思想形态。土地意味着一种传承和沉淀,哪怕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也离不开“重农抑商”对其统治地位的维护。这与西方的海洋文明不同,中国的农耕文明正是在大地的眷顾之下形成的,这其中藏匿着一种必然性。

你或许会说,思想都是高深的,不高于生活的,只能叫做想法,但其实我们缺的并不是“空想”的脑袋,而是脚踏实地思考的“双腿”。曾经有一次乘坐大巴车,下车之际面对车厢中间走廊被打翻的饮料瓶,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跨越,选择了思考总有下一个人会捡起这个“可怜”的瓶子,所有人的想法如出一辙,却又滑稽至极。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丢失了“思想”的表现。我们的身边,真正“有思想”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喜爱空想的“道德家”。这样的“想法”只会让我们远离真正的思想。

没错,思想可以指导生产生活,但思想一旦成为生活的天空便是可怕的。希特勒的“纳粹”思想曾经笼罩了整个德国。可以说在当时的德国,只要是能听到广播的地方都可以听到希特勒的演讲。他以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宣扬着自己的思想,并让这种思想成为当时的德国人生活的穹顶。事实上,生活一旦被某种思想彻底笼罩,就会陷入一个可怕的漩涡,以一种可怕的方式高速運转。真正美好的思想,应当是以温柔的方式浸润于生活之中的,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影响着生活的。

如果说,思想是一条河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思想,我们的思想之河中也在不断汇入着其他思想。当越来越多的思想,以羽绒的材质漂浮在空中的时候,我们与其以仰望的姿态去观望,不如去试着让我们的思想学会“行走”的能力,让我们生活的穹顶洗练而宁静。

【教师评点】

作品以诗意的方式去探讨对一幅寓意深刻的画作的理解。作者以自己个性化的演绎,解释了一个普遍而被人们所忽略的道理。在叙述上,议论与实例自然而紧密地结合,并涉及到很多社科方面的素材,从多个维度探讨“思想”与“生活”的关系,从而衍生出要赋予思想“行走”的能力的道理。

【篇五】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个人需求,商家让会员独享优惠,生活中也有些趣味无法与人分享,诸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正如王维所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也有人提出: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与他人共享空间、资源、智慧、经验、快乐。正如森村诚一认为:“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

独享一个人的味道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着窗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引得三两行人在夏雨中匆匆……

喜欢一个人,没有吵闹,没有喧嚣,却别有一番宁谧、惬意、美好的滋味在心头。泡一杯香茗,品味苦涩之中夹杂的淡淡幽香;捧一本文集,让优美的辞句在耳边萦绕,让诗蕴和哲思开启久闭的心扉。原来,一个人的空间并不单调。

一个人,自有一个人的味道。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个人,可以无拘无束,远离浮躁,让从容与淡定根植心中,任世事变幻独守一方波澜不惊。

就像李太白,在一个空静闲适的早晨,轻轻踏上盘山道,面对沉默山石,“相看两不厌。”

就像王摩诘,在一个尘嚣弥漫的午后,缓步登上覆釜山,面对茫茫四野,“一悟寂为乐。”

就像苏东坡,在一个月色昏黄的夜晚,独自漫步江边路,面对水天一色,“倚仗听江声。”

他们远离世事浮华,官场倾轧,享受着独处的乐趣。洒脱超然,狂放不羁,体味着一个人的味道。

一个人,可以更深刻地感悟生死,更美好的生活。就像史铁生,在古老的地坛冥思15年,写出一篇篇美文来照亮幽暗的心。就像黄建明,在破败的老房中幽居三年,用半个身躯走出一条无足者的路。就像邰丽华,在无声世界里苦练技艺,演绎一场绝美的千手观音。他们是上帝偏爱的天使,独走的路上没有空虚,没有孤寂,只有解读人生的美丽。

一个人,可以更精确地感悟生活,全身心的投入。

一个人,可以在梦中自由飞翔,为理想而徜徉。

就像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独走却执着;就像杨利伟,在飞天旅途中,寂寞却幸福。

热闹自有热闹的妙处,一个人独有一个人的味道。都好!

下载“红松与雪松”新材料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松与雪松”新材料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指导与练习

    写作指导与练习 ---高三复习资料 要学会写以下文体 学会写问候卡、便条及简单信函(Greeting cards, notes and short messages) *写日记、书信与电子邮件 (Diaries, letters a......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题型特点 1.材料作文——就是命题人提供材料并根据材料提出一定要求的一种限制性作文。 2.主要特点 (1)材料文体多样 (2)文体形式开放 3.关键——读懂材料 把......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所列举之“材”只是现实社会中的“沧海一粟”。命题专家无非是想让大家通过对此材料的分析、思考、议论、探究后,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那么,如何......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材料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来源一段歌词、......

    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审题——→ 选材 ——→ 立意 ——→ 结构——→ 语言 ——→文面 高分作文注意事项: ●.字数要够,规定字数,必须要写到。(只写到一半的作......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

    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指导(一) ——凤头豹尾酿佳作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又称凤头,意思是要像凤凰的脑袋一样漂亮、优美。好的作文开头要充满吸引力。这样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 1、起兴......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是近几年来中高考中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训练得好,对此成竹在胸,多获得高分;而有些同学由于没能掌握这种作文的技法而束手无策,难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