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0:3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第一篇: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马东红

【摘要】内部审计如果要在企业内部保持现有的地位或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只针对管理、规章制度的监督职责,将内部审计的资源和技能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结合,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为此,价值增值型审计是内部审计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企业为何要培育价值增值型审计观念、增值型审计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内审的价值最大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事业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越来越多的审计部门已经认识到,要维持审计部门在企业的地位,仅仅靠向企业管理层或董事会提供合规性的检查报告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内审职能的延伸以满足更高的要求。再者,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错误和舞弊会越来越少,内审部门应该凭着对企业控制管理深入了解的优势,在企业管理控制协调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普华永道的合伙人魏宝星指出,内部审计职能必须进行自我提升,向公司管理者提供可执行的商业风险解决方案。他的结论有可靠的数据支持,来源于普华永道《2010年内部审计行业现状调研报告》(对遍布55个国家的2000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该报告所探讨的主题是:内部审计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可以对风险管理工作重心的转移及时作出反应。同时,很多公司也意识到,内审部门如果将自己定位于服务全公司,积极地协助识别并防范组织风险,绝对有利于为企业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因此,我们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变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该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及评价方面转变,为企业增加价值。我们内部审计如果要在企业内部得到发展、生存下去,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仅对管理和规章制度的监督职责,将内部审计的资源和技能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相结合,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价值增值型审计是内部审计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 而是一种新的内审理念。价值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经营, 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企业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企业获利机会等业务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价值增值性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精髓, 它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增值性内部审计有别于传统内部审计:

传统的内部审计不注重增加企业价值,它开展的业务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说多是不增值的, 或者虽然增值, 因为耗费的成本大于增值所带来的收益,从整体上来说也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不增值的审计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消耗者、费用中心, 不直接给企业增加价值,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致力于价值增值, 通过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审计结果建议, 直接给企业增加价值。

传统的内部审计为组织间接增加价值的事实往往受到忽视,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位是一个利润中心, 成本的耗费有记录, 为组织增加的价值也有衡量和记录。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事后的监督和评价, 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 具有及时性、主动性、预防性的特点, 有利于揭示风险、及时规避。

二、要做好增值型审计,首先要转变固有的传统观念

改变过去固有的传统观念,正确处理好控制与服务的关系,是做好价值增值型审计的前提。

首先,审计人员要摆正自身位置,清楚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分子,不能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企业整体利益之上。审计工作既要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又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在思想上认识到审计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控制要考虑到投入的成本,既不能出现控制盲点,也不要控制过度,不能因控制过度而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再者,服务不能局限于企业其中某一部分,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操作的全方位进行服务,它既包括对企业各控制点和所有风险的防范,又包括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三、实现增值型审计,最大的挑战是人力资源的匮乏

随着审计职能的延伸,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性服务,很多企业的审计部门面临预算编制内人力资源匮乏,现有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行动习惯不完全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的困境。人是第一生产力, 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了, 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要实现能够向管理层或董事会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的审计成果信息,改变内审部门的能力和技能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快内审人员队伍职能的转变:

第一,重视新进成员的来源和部门的人员结构。内审人员的来源直接决定了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可塑性。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不仅与内审人员的个人素质相关,更与其所组成团队发挥的整体效能有关。

第二,重视内审人员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内审人员自身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学习最新的内审理论、审计技术方法,并在审计实践中有目的地进行尝试和运用,不断丰富审计经验,通过学习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求;以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建立适当的激励、奖惩制度。以适当的激励和奖惩措施促使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审计项目的管理中去,优化人员结构,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健全审计人员选拔、使用和培训机制。鼓励内审人员与外部进行交流。每年以适当的比例与企业内业务部门人员进行交流,不断更新人才知识结构。通过审计人员交流,吸收一批精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信息系统等业务的专业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的战斗力。

第五,实施以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为主的职业生涯制度。围绕“提高履行岗位能力、发展职业生涯”进行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使审计人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为审计人员的业务进步、价值承认提供空间, 以适应高层次审计业务的需要。

此外,内审部门必须采取一种比过去更为大胆创新的方式进行变革,重新思考和定义其所需技能及工作方式,如:扩展部门的专业技能结构,为担当领导者的角色而做好准备,促进公司战略和对风险识别、控制和缓解的协调一致上,从而成为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得力支持。同时,内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和提高以下几个领域:支持公司治理过程、持续提升风险评估能力、继续整合非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向更有价值的方向延伸审计范围、缩短专业技能差距、应对持续的成本压力,以及更有效地借助技术手段等。

四、通过实现内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内审价值增值 随着国内和国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经营模式的改变,数据信息实现高度电子化,要适应这种新形势, 内部审计必须不断探索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提高审计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

(1)积极推进风险导向审计, 把审计重心向纵深推进。

风险导向审计可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模型,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指导和辅助现场测试的进行, 从而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审计重心要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渗透, 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审计、激励机制审计、市场营销审计、网络安全审计等新题材的审计, 提出管理审计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并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 使所有重大的风险事项得到优先审计, 使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能实现审计价值的领域。(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大力推广计算机远程审计和网络审计。

推动内部审计向非现场审计、实时审计方向发展。改进审计手段, 提高电子化运用水平, 适应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需要, 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 紧跟业务发展步伐。企业经济业务信息的巨大数据量和数据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 在很大程度上给现场审计、传统手工审计带来诸多限制。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和抽样取证的局限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而现场审计和传统手工审计的不足正是应用计算机进行非现场审计的优势, 特别是实施数据集中工程后, 为应用计算机开展非现场审计提供了用武之地。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 通过建立经营数据查询系统、实时监测系统、业务目标测试系统、分析性复核系统、经营状况监测系统、风险分析和监控系统等建立一套完备的非现场审计体系, 实现内部审计的实时监控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

技术进步能够带来的巨大便利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是效率提高的最有效的措施。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很大程度上内审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向企业管理层解释清楚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为企业带来的裨益。因为上文提到的报告显示,全球55%的企业参与者或者亲身体验过采用技术手段并不是一定会产生效益的经历,或者无法计算出技术项目的投资收益。这提醒企业高层要慎重引进先进内审技术手段,考虑成本收益比。

五、通过加强内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来实现增值型审计 只有指定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行为、审计程序和工作目标, 才能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实现内审价值最大化。

1、建立完善的审计计划体系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各项业务和机构的风险水平, 按照风险导向的原则, 确定审计项目和审计周期, 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 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能实现审计价值的领域, 使所有重大的风险事项得到优先审计。

2、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信息库

实现审计信息渠道的畅通, 通过信息资料的整合达到审计信息的资源共享, 改善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料交流, 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3、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流程

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审计实务规范, 从战略规划到审计计划、记录、评估、测试、报告这一循环的每一环节、每一层面都做出详尽的规定, 对常规审计项目制定审计方案标准模板、审计报告标准文书格式。

4、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 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硬约束, 坚决实行奖优罚劣。要以审计计划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培训管理、技术和工具支持、信息与档案管理为核心, 加强对审计机构的全面考核。要以人员安排、审计指引、审计复核、遵循审计方案、审计发现确认率、审计建议认可率、遵循职业道德为核心, 加强对项目质量的跟踪考核, 建立对审计机构负责人、项目经理、主审、一般审计人员的分级业绩考核指标, 形成具有审计特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最大程度地满足独立行使审计职能需要, 保障审计成果的客观公正性。

六、结语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参加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来实现内审价值增值,通过开展内控评价, 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来实现企业内审价值的最大化。

随着企业对于关键业务风险的全面洞悉与管理控制需求的与日俱增,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与期望亦呈现出空前高涨的态势。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内审职能在一些重要属性方面,与企业的期望值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内部审计面临新的需求和期望时,如果能够主动采取上述一系列行动,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提升扩展其技术能力,就能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挑战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晓颖,2011: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许晓颖[J]会计之友(1),P91-92。

[2] 贾梅,2012: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途径探讨[J] 审计月刊(1),P43-44。

[3] 杨艳,2011: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J]财税统计(6),P16。[4] 魏宝星,2011: 实现企业内审价值最大化[J]公司理财(1),P82-83。

[5] 孙琪,2010: 内部审计促进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9),P12-14。

第二篇:内部审计在税务系统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税务系统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以分析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评价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改善税收业务活动的安全性、提高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最后从观念、地位、环境、人员、技术等五个方面提出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税务系统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说明以价值增值为引导的内部审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内部治理审计活动,考虑到了最高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认为其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内部治理机制,应和组织目标相一致,充分发挥其职能,展现其提高运作效率和增加企业价值的功能。以价值增值为引导的内部审计,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它确立了内部审计的新目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为内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其内部审计增加价值主要体现为让组织机构提高的效益大于内部审计的成本,具体表现是产品销售额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费用的节省等,可直观的量化。而地税系统作为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不易量化体现,以致存在内审无效,即审与不审一个样等负面观点。基于此,文章以分析地税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地税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提出了内部审计实现地税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二、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处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沿,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加强征管双重动力下,税收收入近年来大幅增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收入下支出的合理性越来越重视,因而监督的主动性越来越大,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更大挑战。近年来,税务系统各级内审部门进一部加深财务审计力度,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有机结合,同时稳步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政府采购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此外,不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其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

税务系统各级内审部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领导干部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规范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纠正违纪违规、防范内部风险,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使税务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作用和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化解了管理风险,摸清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通过开展大宗物品采购专项审计,有效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税务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审计署的高度肯定。总而言之,税务系统内审部门为各级税务机关依法、合规、有效履行职责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 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是无论审计是否发现问题,但因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经常性监督部门的存在,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客观上会对他们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增强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自觉性,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督促职能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改进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工作规范;促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间接的促进了税务系统职责的有效履行。

三、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

税收是共和国的血脉,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税收。税务机关作为政府职能单位,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使命。其内部管理是否规范、风险管理有无疏漏、业务操作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税务机关职责能否有效履行。因此,结合税务机关业务特点和内部审计最新定义,税务机关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和改善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来实现价值增值。

(一)评价和改善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作为税务系统重要的监督手段,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程序、效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检查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促进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确保各职能部门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办法。同时,内部审计还适时对税务机关的管理制度、岗位设置、会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计划财务管理和基建控制、计算机征管信息系统等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以评价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并且针对内部管理的缺陷,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并为上级领导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支持,为构建和谐税收环境奠定基础,间接实现了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二)评价和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税收执法活动的安全性,即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否存在疏漏,其目的是为实现税务机关履职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目前在税收法治理念还没有完全普及,税收法治环境还不十分优良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的一些正常职务行为都会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甚至引起误解,如果发生执法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则更容易被诟病。而当前税务系统在税收执法和内部管理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纳税人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内审部门通过对各项税收执法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识别和归类,建立清晰的风险轮廓图,然后评估、衡量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客观合理地划分风险等级,为各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依据,最后对执法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其充分性、恰当性和针对性,对风险管理存在疏漏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回避、转移、降低风险的目的,避免损失的发生,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的具体表现。

(三)评价和改善职责履行的效果性

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果性,就是要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职能——咨询服务,它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监督确认服务的补充。要求内部审计在完成“管理层的耳目”任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总结以往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再以“顾问”、“参谋”的身份,对领导制定的工作计划、目标、决策、内控制度以及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其职责履行的效果性,以此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四、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一)观念保障: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工作重心。税务机关内部审计要发挥其价值增值功能,应该更新审计理念,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和业务审计拓展到绩效审计、风险管理等领域,清楚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财务报表的复核者、现实资产的守护者、会计核算的稽核者,更是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强化管理的促进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是为税务机关履职保驾护航,最终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确保税收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地位保障:确保内审部门相对独立性、增强审计客观性。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审计的客观性是实现审计目标,开展审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权威才能充分体现,审计质量才能充分保障,只有审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和评价。税务机关应该赋予内审部门充分的组织地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和理智,尊重事实依据,有效的完成审计职责,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三)环境保障:领导重视支持、部门积极配合。税务系统内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与沟通,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取得领导的重视支持和被审计部门的配合,这是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关键。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评价事实,并提出改进建议,而是否需要落实和执行则要取决于税务机关领导的决策,同时,被审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才使得内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四)人员保障:培养复合型内审人才、打造多元化素质结构审计队伍。税务机关的内部审计对象涵盖系统内各部门、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要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就要求内审人员既要会操作懂管理,既要熟知税收业务,又要具备相关的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税务机关应该通过培训等多种渠道,提升内审队伍的素质,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培养复合型的内审人才,打在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

(五)技术保障:创新审计技术、应用审计软件。电子技术的支撑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利器。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金税三期“马上要全面建成。相应的,内部审计也应改进审计方式,通过引进、开发审计软件,运用电子审计技术、OA审计模板、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审计软件,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垒.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 [2]袁文英,王红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J].西部金融.2011(11)[3]冯惠敏.增强使命感找准着力点、努力实现督察内审工作新突破——在2012年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内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情况通报.2012(09)

[4]冯光泽.夯实基础稳步推进、确保督察内审工作再上新台阶——光泽同志在2012年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内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网站.2012

第三篇:浅析如何实现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

浅析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与提升自身价值的“双增值”

摘要:内部审计的目标由“查错与纠弊”转变为“增值和改善”,其核心是增值。增值的内涵有两个,可称为“双增值”:一是增加组织价值;二是提升内部审计自身价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关键词:内部审计 增值 组织价值 自身价值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 “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提出,使内部审计的目标增加组织价值与企业目标创造价值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使得这一职业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也标明内部审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内部审计工作应从风险管理、控制、公司治理入手,通过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中的效果,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有效果、效率、经济地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目的。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已经扩展为融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审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新功能。这个价值增值包括组织增值和自身增值的“双增值”,一是在实现全面提升组织价值过程中,审计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二是将审计结果转化为组织价值的增加。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获得管理层的认可,提升了内部审计地位与价值,拓宽了职业晋升渠道,从而使这一职业充满活力,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高效精干的内部审计团队,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一、提升审计自身价值,更好地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一个部门的存在、发展和所处的地位,都与它所起的作用和作为息息相关。内部审计要在组织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升格,离不开制度保障,离不开领导重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自身做起,积极作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用业绩改变现状,提升自身价值。

(一)转变审计观念,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自1941年成立以来,已发表的内部审计定义有7次。内部审计定义的不断更新,其实是内部审计观念的不断跨越。这种跨越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控制系统的认识的转变,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的特性从独立性向客观性的转变;二是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与评价向确认与咨询的转变;三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转变;四是内部审计对象从审查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活动向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转变;五是审计主体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内部审计从准则的制定、人员培训、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等一系列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拓宽内部审计领域,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力

随着组织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财务软件的普及,以及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和单纯的事后审计已经不能适应组织科学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将内部审计的重心由“查错纠弊”转向“增加价值”。目前,国外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非常深入,涵盖了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生产工艺和流程、研究与开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资源有效利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安全运行、产品价格、HSE管理、薪酬、企业发展战略、道德环境、绩效、合规性、后勤服务系统的效率等方方面面。其核心是为组织内部管理服务和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宽,使内部审计工作渗透到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扩大了内部审计的影响力。

(三)从幕后走向前台,提升内部审计战略地位

传统的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活动并对审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来为组织提供服务。这种纯事务性的工作使内部审计在组织内保持一种低姿态,处在幕后的位置。但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出台,促使内部审计从幕后走向了前台。IIA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意见陈述中指出: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外部审计师的相互合作,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内部审计基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及专业优势,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参与者和独立观察者的作用。而内部审计一旦被赋予了公司治理的职能,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的治理环境,使内部审计服务于高层治理机构从而扩大其在组织中的独立和权威性地位,就能有效地开展公司治理审计,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谁对监督者进行在监督”的困扰,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投资者因为不了解组织日常经营情况而使得监督流于形式。因此,内部审计的角色,也由传统的“为管理进行审计”转变为“对管理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由作为管理者的“耳目”转变为组织治理的“守 3 门员”。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突出了内部审计在组织权力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四)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战略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不仅是高级人才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其50%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曾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过。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何种素质?2003年IIA全球信息网络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应该是:调查人员(44.6%);指导顾问(57%);咨询专家(45.6%);管理层的有益助手(34.7%);其他人士(32.1%)。未来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多面手(Versatile):拥有大局观,对整个组织的价值具有前瞻性考虑;(2)置身其中(Involvement):要参与和了解组织各项业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不搞秋后算账;(3)精通技术(Technology):应用专业技术知识来预防和减少组织风险,改进治理过程和提高效率;(4)顾问(Advisor):提供保证、培训和咨询服务;(5)领导人(Leader):在风险控制和改进组织的效果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借鉴IIA的调研成果,结合我国内部审计发展阶段,组织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内部审计已经被置于组织中更加重要的地位,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内部审计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战略体系,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激发了内部审计职业的活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升了内部审计的自身价值。

二、内部审计帮助组织增加组织价值,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要让组织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价值,就必须创造价值。有为才能有位,没有作为,有了地位也不会长久。毫无疑问,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内部审计如何增加组织价值。

(一)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积极应对风险,为企业增加价值。

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损失。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和规避等,控制和降低风险,防止风险显化为损失。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组织的损失,增加组织的价值。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5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参与风险应对、风险防范和监控等方面参与风险管理,报告企业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在此方面不乏成功的实例,如某外贸集团公司下属10多家子公司,集团内部审计师对这些子公司2002年下半年业务合同签订与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发现在1000万元以上大金额进口商品合同中仅豆粕一个商品就占16%,涉及金额5亿元。按照国际惯例,购买豆粕须提前半年签订期货合同。各子公司不约而同地进口豆粕,对整个集团来说占压在某个商品上的资金过多,势必会增大经营风险。内部审计部门立即向集团管理层提出建议,豆粕进口须做套期保值以避免价格下降造成的经营风险。果然2002年南美洲豆粕大丰收,豆粕国 5 际市场价格一路狂跌。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使集团避免了近2亿元的损失。

1.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摸排风险点。

内部审计在组织内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在充分了解组织经营与管理的基础上,更能从组织的全局角度,客观地对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监督与评价,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及时性、科学性进行评估,找出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采用专门设计的风险概率表和缺陷认定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按风险的高低或重要性进行排序。

2.把风险管理审计融合到一般审计项目中,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方法。

主动出击,推动内部审计由管理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在对风险点进行排序的时候,要注意将包括风险暴露项目在内的所有审计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将风险管理审计融合到一般审计项目中。注重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收集,在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生产与存货、工资薪金、固定资产、投资、筹资、货币资金等八个循环中查找管理漏洞。通常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有:信息量不足或不真实导致决策错误;资金管理和控制系统存在缺陷;随意对外担保,存在或有负债;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对客户信用了解不充分,发生坏账损失或未及时对所有的应收款项进行询证;大宗采购业务未按程序招标,合同鉴定、付款审批、验收保管未做到职责分离等。为了避免排序靠后的审计项目的不到审计机会,审计人员须有意识的在一定期限内,对相对不重要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

3.制定应对策略,加强对风险应对措施落实的跟踪。应对风险,体现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价值,也是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管理建议书的形式直接提出风险建议,或向管理层提交专题报告,提出自已的措施和意见,赢得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同时,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工作,确认对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的整改效果。

(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主动防御风险,增加组织价值

银广夏事件可以说是公司内部控制不严,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典型。银广夏造假手法十分简单,主要是在财务报告中虚构收入、虚列资产,其中在1999年的财务报告中共虚增利润17778.66万元。这个事件中,表面上有关会计凭证审核、批准等控制“完美无缺”,背地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造假链,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应该说只要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应有的职能,这样简单的造假行为根本是行不通的。

风险管理审计基于风险已存在,从而发现风险,应对风险,规避很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这是一种杀毒程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控制风险,对组织内的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会促使他们严格管理,落实控制措施,从而预防风险,减少损失,这是一种安全程序。两者相互配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共同抵御风险,减少损失,增加组织价值。

1、拓宽内部控制审计领域,服务组织目标

随着目标的转变,内部控制审计领域也必须从财务会计扩展到组织整体。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对最高管理层关注的四个方面(1)提供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2)先进的生产工艺或服务活动;(3)以人为本,防止出现安全事故;(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施产品研究开发专项审计、生产工艺与流程专项审计、安全生产专项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等。

2、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提交改善内部控制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根据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并以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等形式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3、保证审计质量,增加组织价值,树立内部审计权威,增强威慑力

质量是审计的生命,是内部审计形象和地位的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致力于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实现增值服务,才能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在组织内部产生潜在的威慑力。对审出的问题进行处理,是内部审计监督的必然结果,是完善内部控制的的重要措施。不能“重审计,轻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丧失审计权威,降低内部审计地位。必要时应 对审计结果进行后续审计。

(三)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改善治理程序,增加组织价值

治理在组织中是投资人如何授权给管理层,并针对管理层履行职务行为行使监督职能的科学。讲究的是科学地向管理层授权,以及科学地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根据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130中定义:治理程序是指组织的投资人代表所遵循的程序,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而内部审计的职能恰好与治理程序目标趁于一致,所以内部审计在改善治理程序中大有可为。

1、提升内部审计地位,本身就是改善治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末,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世通公司舞弊案,引发了美国国会自1934年证券法案颁布以来对公司最为彻底的一次调整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探询公司治理的作用就变得很重要,鉴于内部审计在确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转及管理和控制风险等方面的独特作用,2002年7月23日,IIA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治理体系的四个主要条件的协同之上的,这主要四个条件是: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司法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监管下,这四个部分是有效治理赖以存在的基石。可见,增补内部审计成为四基石之一,本身就是改善治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在改善治理程序中发挥的作用

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过程,为组织的治理作贡献。公司治理有助于:(1)制定、传达目标和价值;(2)监控目标的实现情况;(3)确保责任制 的落实;(4)维护价值。内部审计师应对经营和管理项目进行评价,以确保经营管理活动与组织的价值保持一致,应该为改进公司的治理过程提出建议,为公司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公司治理的内容和目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身职能参与公司治理的保障所有者权益、风险控制、绩效管理等关键方面,形成公司治理的有机支撑、组成模块。

3、内部审计在改善治理程序,增加组织价值的方式。(1)开展财务审计与监督,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有效利用。(2)开展内控管理审计,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3)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协助企业实现风险受控。(4)开展责任审计,促进各层职责的高效履行。(5)开展绩效审计,支持绩效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误区,内部审计人员参差不齐,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还未被各界所重视,内部审计的“双增值”目标还难以实现。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日臻完善,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日趁显现,“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观念日渐形成,必将迎来内部审计职业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

袁文英 王红莉

(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中心支行)

摘要:文章以分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途径:评价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提高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最后从观念、地位、环境、人员、技术等五个方面提出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率。”标志着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再仅仅是监督、复核等简单的确认活动,还补充了咨询服务,意味着内部审计的核心已经由查错纠弊审计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审计转变,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新目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为内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其内部审计增加价值主要体现为让组织机构提高的效益大于内部审计的成本,具体表现是产品销售额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费用的节省等,可直观的量化。而人民银行作为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不易量化体现,以致存在内审无效,即审与不审一个样等负面观点。基于此,文章以分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 作者简介:袁文英:(1960.10-),男,陕西商洛人,经济师,现供职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中心支行。

王红莉(1984.1-),女,陕西商洛人,金融学硕士,现供职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中心支行。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途径,提出了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13年来,各级内审部门以货币政策的执行、资金安全、财务管理、金融服务等为重点,以有效防范风险、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为基础,深入开展着对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情况的监督审计,保证了人民银行各项职能的依法、合理、公正、有效履行。其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规范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纠正违纪违规、防范内部风险,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贴近业务、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业务操作、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专项审计为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对内控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以建立健全合理的内控体系,改善业务运行的效率和效果。顺应内审转型,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等审计模式对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控制和履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发挥保证作用。总而言之,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为各级行依法、合规、有效履行履行央行职责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是无论审计是否发现问题,但因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经常性监督部门的存在,各级行的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客观上会对他们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增强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自觉性,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督促职能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改进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工作规范;促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间接的促进了人民银行职责的有效履行。

三、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途径

人民银行做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分支机构担负着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其存在的核心价值是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社会公众满意的金融服务,而其内部管理是否规范、风险管理有无疏漏、业务操作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人民银行职责能否有效履行。因此,结合人民银行业务特点和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和改善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来实现价值增值。

(一)评价和改善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作为人民银行重要的监督部门,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程序、效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检查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促进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确保各职能部门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办法。同时,内部审计还适时对人民银行的管理制度、岗位设置、会计管理、授权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计划管理和督办、财务和基建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以评价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并且针对内部管理的缺陷,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活动,为金融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间接实现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二)评价和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即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否存在疏漏,其目的是为实现人民银行履职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目前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财务会计、支付结算、国库、外汇、科技、保卫等均为高风险业务,内审部门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识别和归类,建立清晰的风险轮廓图,然后评估、衡量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客观合理地划分风险等级,为各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依据,最后对业务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其充分性、恰当性和针对性,对风险管理存在疏漏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回避、转移、降低风险的目的,避免损失的发生,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的具体表现。

(三)评价和改善职责履行的效果性

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果性,就是要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职能——咨询服务,它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监督确认服务的补充。要求内部审计在完成“管理层的耳目”任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总结以往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再以“顾问”、“参谋”的身份,对行领导制定的工作计划、目标、决策、内控制度以及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其职责履行的效果性,以此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四、内部审计实现人民银行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一)观念保障: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工作重心。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发挥其价值增值功能,应该更新审计理念,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和业务审计拓展到绩效审计、风险管理等领域,清楚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财务报表的复核者、现实资产的守护者、会计核算的稽核者,更是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强化管理的促进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是为人民银行履职保驾护航,最终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确保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

(二)地位保障:确保内审部门相对独立性、增强审计客观性。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审计的客观性是实现审计目标,开展审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权威才能充分体现,审计质量才能充分保障,只有审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和评价。人民银行应该赋予内审部门充分的组织地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和理智,尊重事实依据,有效的完成审计职责,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三)环境保障:领导重视支持、部门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与沟通,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取得领导的重视支持和被审计部门的配合,这是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关键。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评价事实,并提出改进建议,而是否需要落实和执行则要取决于行领导的决策,同时,被审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才使得内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四)人员保障:培养复合型内审人才、打造多元化素质结构审计队伍。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对象涵盖全行各部门、各项业务,要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又要就要求内审人员既要会操作懂管理,既要熟知金融业务,又要具备相关的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知识。人民银行应该通过培训等多种渠道,提升内审队伍的素质,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培养复合型的内审人才,打在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

(五)技术保障:创新审计技术、应用审计软件。电子技术的支撑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利器。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发行、会计、国库等基础业务均完成了网络化、电算化改造。相应的,内部审计也应改进审计方式,通过引进、开发审计软件,运用电子审计技术、OA审计模板、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审计软件,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提供技术保障。参考文献:

[1] 汪莉萍.浅谈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J].金融纵横,2010(12)。[2] 孙秋生,缪典林.浅析内部审计在央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金融发展研究,2010(11)。

[3] 李 群.全面发挥人民银行内审确认、咨询作用的有效途径[J].西部金融,2010(12)。

[4] 胡晓雁.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与转型[J].西部金融,2010(12)。[5] 接贵锋.深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0(3)。

第五篇:论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l墨 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本,以下简称<标准》)对内部审计作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这一定义标志着当代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的发展。那么,怎样理解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实现“增加价值”呢?本文就这两个问题浅谈个人看法。

一、对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1年修订的<标准》中,对“增加价值”一词作了如下解释:“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其所有者、其他利益关系方、顾客和客户创造价值或谋取利益”部审计师在收集资料、认识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经营与改良时机产生了深刻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会对机构带来诸多利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传达给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对于这一解释,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建立企业的目的— — 建立企业是为其所有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创造价值和谋取利益。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创造出超过自身投入口孟建军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价值的价值,即实现增加价值,为利益关系人谋求利益,同时也维系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增加价值的目标应由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来共同完成,内部审计部门也不例外。

第二、内部审计价值信息的产生— —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开展保证审计和咨询审计活动,在收集资料、识别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可能产生比企业管理层及其他职能部门更为深刻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是富有价值的。

第三、内部审计价值信息的利用— — 内部审计部门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企业经营决策部门及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帮助。

第四、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 — 企业管理者采纳、利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届,一方面可以借此消除各种减值因素,包括风险因素、控制漏洞、治理缺陷等.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作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出超过预期价值的价值。

二、实现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目标的途径如前所述,内部审计通过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增值目标。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完善其自身管理机制、更新审计手段等改革措施,提高审计质量,节减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

(一)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为企业增加价值。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1)财务与经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2)财务与经营的效果与效率;(3)资产的维护;(4)法律、法规及合同的遵守情况。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这一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和报告,帮助企业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二)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包括企业管理、经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份。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范畴,主要评价企业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制定的经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回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制度执行评价蜃芋内部控制遵循性评价范畴,主要评价企业各部门执行内控制度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制度保障评价主要是对企业监管保障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治理程序,为企业增加价值。企业的治理程序是企业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它包括确定目标与战略的程序、监控目标实现情

况的程序、衡量业绩并定义为“责任机制”的程序和维护价值的程序。企业的上述治理实务反映了不断变化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内部审计人员以其公认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职业技术,通过对上述治理程序的定期评价,对治理程序的完整性、有效性、合法性等做出结论.并提请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和社会责任.推进企业依法管理经营,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从而实现“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还通过定期评价企业的道德环境及其战略、战术、信息流通和为了实现期望的遵纪守法水平而采取的其他过程的有效性,披露企业内部违反道德规范、政策和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嫌疑,规避道德和法律风险,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四)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为企业增加价值。就国内内部审计现状而言..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改革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内部审计隶属于谁,即受谁的领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般地说,内部审计所隶属的层次越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就越强。反之就越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大多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对内部审计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在公司制企业中,内部审计应由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未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

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总经理)直接领导,以改变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负责人领导下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对于“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的中央直属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可实行“统一领导、自成体系”体制下的逐级派驻制,以解决“检查难、报告难、处理难”的三难问题。

二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为此,企业应选拔、聘任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从事内审工作; 内审部门委派的审计人员应具有符合审计项目所要求的专业构成和胜任能力:实行审计项目负责制,具体规定项目负责人、主审及一般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审计项目的质量及审计项目创造或增加的价值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是建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审计工作制度、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有重大工作过错以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五)通过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降低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应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使其工作成本小于其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即所得大于所费。同时,内部审计还应遵循效率原则。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的内审人员数量与企业规模、业务量的非对称性矛盾和扁平化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内

在要求等诸多因素,客观上要求企业内审部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同时,电子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当前,非现场审计工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展开:一是落实专人,明确职责,为非现场审计进行组织上的准备;二是创新手段,设计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为非现场审计进行技术上的准备;三是定期地、连续地采集企业各经营单位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为非现场审计进行资料上的准备;四是利用审计软件,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检测企业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五是随机抽取非现场审计样本进行现场复核,以评估其准确性;六是向相关权力机构、管理层报告非现场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整改和处理意见。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靠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西方国家都在根据不断发生的新隋况完善和发展其有关规范,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如此,但这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

在实践中,公司在恰当委托外部从事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应重点向内部控制评审、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合约)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和管理舞弊审计等领域。

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

通过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有三项: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审计师协商,检查财务报告。审计委员会的建立,会保证审计质量。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发展,审计委员会将进一步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道德等众多方面。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一方面通过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协调,协助国家机关进行自查自评,大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另一方面领导内部审计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进而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工作效果。

下载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内部审计 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 报告范文一、导言日期:2003年10月26日接受者:公司总经理 *** 引言:经公司2003年度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我们对公司计划物控部业务 管理程序政策、采购计划及其价格......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为认真贯彻和落实《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财经法律法规,我局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

    企业内部审计 经典案例参考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与评价本企业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促进企业加强......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课后作业教师:陈老师 学生: 何敏 学号: 201108050326 一.请简述什么是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 答: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是进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围绕经营目......

    企业内部审计原则

    □ 总则 (一)根据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加强公司及所属公司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审计监督,规避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加企业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 内部审计制度 工作概述:加强本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国家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的要求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监督公司运营效率,防范舞弊风险,提升公......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姜勇(会于本011.58号)徐丽芬(导师) 摘要: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处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当前内部审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