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0: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第一篇: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部主任唐见茂

记者:北国老剑

个人履历:

唐见茂,高技术新材料教授级工程师,在美斯坦福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工作近十年。具有较强的新材料专业理论背景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多年来参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决策咨询和定位研究,对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掌握。

曾参予并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国家“十五”新材料产业专项实施总结评估》,《国家“十一五”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研究及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国家“十二五”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规划定位研究》。

负责完成由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联合编辑出版的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年度系列报告(2007-2013),先后独立完成各种咨询文献编写数十万字。

【导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其中新材料产业名列其中。

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国家提出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质量认证和保证体系,推动传统材料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

新材料作为基础性产业,历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了了解国内材料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QC检测仪器》专程采访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部主任唐见茂教授。

新材料: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先导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材料,在各个行业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作为基础性和支柱性战略产业,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在正在来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新材料将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从目前来看,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新材料的发展是巨大的机遇。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部主任唐见茂说:“新材料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按照材料的属性划分,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类;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唐主任表示,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影响将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材料技术本身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又是其它高新技术突破的前提。如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对于航空工业的变革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如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会与新材料相结合,互相影响。

第三,新材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资源、能源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其中新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新能源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医用材料对有效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与材料强国相比仍有差距

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材料大国。唐主任介绍说:“我国的钢产量十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已突破6亿吨;我国的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以及高分子材料产量多年居世界前列,由中国材料支撑的“中国制造”遍布全球。”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每年都以10%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在一些重点材料方面,如电子信息材料增长速度达20%-30%,生物医用材料达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全国范围内从事新材料开发的企业超过12000家。

然而,我国虽然已成为材料大国,但还是材料强国,我国新材料目前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唐主任表示,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总体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如何实现我国新材料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经济密集型的跨越,成为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

我国新材料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我国在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很多关键产品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整个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研发投入较少,新材料推广应用方面困难;整个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新材料发展三要素:融合、跨越、可持续

对于新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唐主任表示,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国际材料产业的发展态势,我们可以将新材料的发展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第一,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深度的融合,并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发展趋势。

第二,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交通、建筑等产业结合更加紧密,成集约化发展趋势。

第三,未来新材料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高效、低能耗、可回收再用的新材料以及发展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新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唐主任表示,新材料产业作为基础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对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和新通常汽车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将会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新材料带来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遇。材料检测高端应用不足

材料检测是新材料技术的重要方面之一,按照技术手段通常分为物理检测、化学检测以及无损检测,具体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X射线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热分析以及力学性能试验设备等,通过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热、光、电、磁、声等物理性能的分析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能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化学成分以及性能和质量,对新材料的在研发和应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谈到材料的检测问题时,唐主任表示,在中低端领域,我国的材料检测设备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对于高端应用领域,国产检测设备与进口产品相比,从精度到性能仍有很大差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仍需突破,目前国产检测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高端应用领域的检测需求。如何实现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从财政支持、税收激烈、信贷和融资、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于未来新材料的发展,唐主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

第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材料产业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二,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支持产学研发展模式等各种创新联盟。第三,健全和完善新材料产品国家标准体系。第四,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投融资体系。

第五,营造一个利于新材料产业研发及应用的环境和机制。第六,争取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内企业健康发展。

第七,加大新材料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机制。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具有完善政策体系、创新能力较强、规模化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在各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与技术。对于这个目标,《QC检测仪器》与大家一同期待!

第二篇: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阿里巴巴钢材2012-11-27专题:钢材打印

27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12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国内服装行业进行了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10.0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674.7元,比2010年提高15.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5%;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29.5%,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17.5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2.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1年从服装制造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价格上涨和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虽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着生产继续趋冷、出口增长乏力、订单萎缩、库存持续走高、亏损企业增亏加重等问题。同时,汇率问题、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用工问题等,都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显著加快,品牌服装将更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服装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服装行业政策

①出口退税政策

2005年-2007年,为了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压力,以及促进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多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至5%。

2008年下半年,为缓冲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对国内纺织产业的冲击,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分别于8月、11月和2009年2月和4月四次提高出口退税比例。从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较2007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在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比例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②国内其他相关政策

2009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研发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加强知识产保护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将自身定位于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2011年1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纺织行业唯一的一部国家强制性标准法规,该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适用于我国境内市场的所有纺织产品,其目的在于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健康,引导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逐步以产品质量为主,提升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以便从容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1休闲服装博览会表示: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中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整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向纺织强国迈进,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纺织品服装价值量年均增长7%左右。

③国际相关政策

欧盟发布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该规定在原有的13种与纺织品有关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又新增8种,这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规的申报和测试将增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很大阻力。我国相关企业应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新加坡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量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要求)法草案2011》,将管制消费品范围从原有的45种增加到了15,000种。其中,婴儿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服装饰物等都属于受安全管制的消费品。法案要求,商品供应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的ASTM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安全标准。若消费品被认定为不安全,或者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会(SPRING)可对产品进行撤柜或禁止销售的处理,零售商和供应商也将受到罚款或最多两年刑期的处罚。

(3)服装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规模趋于萎缩,但由于掌握着品牌和销售渠道,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目前国内服装市场来看,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服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而国内服装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档产品生产和服装加工,出口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网络、人工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在发展中逐渐从规模、产量转变为品牌、品质以及产品个性化方面的竞争,涌现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如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报喜鸟等。

(4)服装行业前景

在经历10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出口增速有所缓慢,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迅速淘汰了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为我国服装产业奠定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将从规模扩张走上价值扩张道路。

在国际市场,中国低档纺织服装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但在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问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是以来样来料加工、OEM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的档次低,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想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在品牌、质量、特色等方面重力出击。

2009年4月《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把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作为重点,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纺织服装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纺织服装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服装纺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体上来讲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第三篇: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中两个最伟大的里程碑是1953年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和20年后实现了DNA重组和转化。1982年美国EliLily公司宣布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生物技术向着产业化大踏步地前进。1993年另一项重大生物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明者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些基本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奠定了生物技术的基础,也推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从DNA的重组与转化成功到现在,生物技术的崛起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已深入到医、农、工等许多领域。(曙光乍现的中国生物医药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以基因工程为首要标志。本文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近一、二十年来发展极为神速。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医药卫生、食品轻工、农牧渔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其应用的主要方面是:

一、作物的改良。包括优质高产的粮食新品种,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抗逆脱毒植物,以培育出一批抗寒、抗旱、抗病、抗虫、抗盐碱,以及抗除草剂的新品种;可望发展的植物制药厂,运用遗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来生产药物,一株植物就是一个小小的制药厂。

二、饲养业的革命。包括动物改良,繁殖技术、激素、疫苗、抗体等运用。

三、生物农药,包括杀灭剂、绝育剂、性诱剂、拒食剂、激素剂等多种。传统的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几乎都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而生物化学反应中微生物酶的催化,可以常温、常压下生产,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化学工业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工业酶、工程菌的生产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产门类;原材料工业新的生物化学产品层出不穷;节能降耗给传统工业的发展与改造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如在食品工业中,主要原料均来源于生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使食品工业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重新组建工程菌、工程细胞,使其具有能生产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能力。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生产、开发优质保健品、新甜料的开发及酿造工业的应用。

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现在生物技术实际应用的60%都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包括:

一、解决了过去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

二、研制出了一批灵敏高、性能专

一、实用性强的临床诊断试剂,并找到了某些疑难病症的发病原理和医治的崭新方法;三是有了确保优生优育的得力手段,也为人类健康长寿展示了美好前景。

生物技术在医药业行的应用

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详见表1。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据美国PHRMA协会生物技术组织1996年的报告,1995年16种主要生物药销售额详见表1。据预测,2000年药品市场上将有100种生物技术药品(1994年为18种),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美国是生物技术制药工业的发祥地,发展也最快,现在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数目基本稳定在1300家的水平,其中20%的公司已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生物工程公司200多家,截止1997年6月,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13个,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其中仅干扰素一项,中国市场销售就从1994年的6000万人民币增加到1997年的36000万元。我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化状况

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得到了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我国的生物技术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取得了令人嘱目的进展。在组织管理上,1983年在北京建立我国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功能是组织协调、规划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该领域的研究给予财政支持,联系国际间合作。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都设立了相应的生物技术领导小组或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许多省市也设立了协调机构,并将生物技术与产业定为本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将生物技术产业为其中需要加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国有11个省(市)把医药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迄今,我国已有近40多个基因工程医物处于不同的研制阶段,并形成了一支近万名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科技队伍;现代化的生物技术试验室在各地建立,迄今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效益使人们看到现代生物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国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课题分属三个方面管理:

1、国家的五年计划;

2、国家高科技-“863”计划;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其中国家五年计划(如:“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管理的课题属攻关性课题,多是涉及国民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费由国家有关部门拨出,如卫生部、农业部、轻工部等。研究范围常常涉及基础遗传工程、植物遗传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下游处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每个五年计划的研究互相延续又依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略有变化。

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课题多属于高科技领域前沿课题,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增加后劲。研究经费由国家科委拨出,国家生物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支持基础项目。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是主要资助项目之一(当然还有其它学科的基础研究)。

根据我国“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导战略目标的要求,到本世纪末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奋斗目标是:

1、生产力争50%的医药成果投入应用;10个以上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投放市场,基本形成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约达50亿元;另外,5-6种基因治疗方案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2、防治肝炎和恶性肿瘤的新型药物和疫苗,形成我国的特色,其中有些项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形成7-8个生物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中心;培养3000名跨世纪的生物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的生物工程药物品种有:白介素(IL-

2、3)、干扰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集落刺激因子(CS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长激素(GH)、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据不完全统计,表2是我国开发已批准生产的主要生物工程药品及上市时间。

正确认识生物医药业的地位

在经济上,将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产业叫支柱产业。生物制药所在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看出,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比较小的产业,反映其规模轮廓的指标如产值、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等,均占不到全国的2%,这些指标在全部39个产业中的排名基本上在20位以后,因此医药行业还谈不上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医药行业中的生物医药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只有2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其余各公司销售额在几百万至几千万不等,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因此生物医药仍处于弱小成长期,需要细心培育,扶持。

从医药行业产出效益的指标却令人刮目相看,医药行业只有全国1.87%的资产,却实现了全国2.47%的利税与4.42%利润。从这两个指标看,医药在各行业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尤其是利润,名列39个行业的第7位。这一方面说明医药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说明从总体上看,医药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其它行业强,发展后劲足。

我国生物医药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进口药将冲击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近五年来,我国每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3年为54.17元,1994年为66.67元,1995年为88.33元,1996年为100.12元,1997年为116.86元,每年以16%的幅度增长。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日本的1.6%,为美国的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医药商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国外发达国家制药商和药品经销商正是看准了这点,许多国际一流的制药公司纷纷通过向我国直接出口药品、独资办厂、合资控股等方式,“进军”我国医药市场。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大幅度上升。1993年为11%,1994年为14%,1995年为22%,1996年为33%,1997年为40%。而随着关税的降低和WTO加入的临近,进口药品品种和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国外的研究报告有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成熟品种少,而开发公司多,高水平重复开发日渐严重

据统计,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药要花费7-10年时间,耗资数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仅需几百万人民币,大约5-8年时间。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几乎全是仿制而来,投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造成同一产品多家生产的现象。干扰素生产企业有20家,EPO有10多家,另外还有不少厂家准备投入,白介素2有9家,与G-CSF疗效相似的GM-CSF也有8家生产。随着厂家销量的增加,产品种类重复生产过度,最终将会导致压价竞争,产品利润下降。很可能重蹈当年青霉素、维生素C低水平重复带来的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覆辙。

上、下游技术开发研究不协调

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角度看,下游工程的发展尚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化要求。现代生物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能把众多的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却廖廖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下游工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品工业生产的需要。我国在这方面特别突出。不仅在下游工程设备、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研制开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较大,而且在投资与下游工程人员配置方面急需加强。生物技术基础较好的上海为例,近年来工业系统中有21种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改造;有20种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纯化装置需要更新。在科研系统12种中试生物技术产品中有7种需要开发新工艺。上海一企业的科研经费只占总产值的1%,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科研经费占销售额的10%~20%。在人员配置上,上游和下游工程科技人员比例同样不合理。某研究所近160名一线科技人员中,微生物专业26人,生化55人,发酵69人,电气7人。下游工程及其设备上的专业人员极少。

知识产权的分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的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一方面产品不可能出口,只能内销;另一方面,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GM-CSF、TPA、EGF等。我国总有一天会加入关贸总协定,迟早要承认国家专利,目前大量仿制基因工程药物会引发大量的诉讼。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早已虎视眈眈,瞄准国内大的企业下后手,如果败诉,则损失最大的是生产企业。如某药业投资约1亿,发展分泌型人生长激素,产品还没有上市就被美国列为起诉的黑名单。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展望

今后30年将以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为主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同时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特别是加强那些我国具有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均力敌的项目,增强技术革新、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逐步形成一些我国的优势技术和优势产品。到2000年的主要战略目标:

生产数十种现代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一批新兴生物技术工业将初具规模,新兴产业的产值将由现在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发展到占20%。

抗生素、生物制品等传统技术工业将有重点地得到改造,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提高质量。

本世纪末,物质技术产值达到50亿元左右(按1985年价),约占2000年预计国民生产总值的2.5%,是1995年生物技术产值的4倍。

初步形成一支包括多种学科、结构合理、技术配套的科技力量。

从高科技的发展方向来看,以下几个领域里应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导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治疗肿瘤药物确实存在一个所谓“敌我不分”的问题。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导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所谓导向治疗就是利用抗体寻找靶标,如导弹的导航器,把药物准确引入病灶,而不伤及其他组织和细胞。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1998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

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抗体可以对抗各种病原体,亦可作为导向器,但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已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需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仍然占重要地位

血液制品是采用大批混合的人体血浆制成的,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将导致许多新药的开发

人体疾病的发生不外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病原体的侵入,二是生物功能的失调。能否抵抗病原体,人体是否具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理状态都与基因调节有关,对人体基因的研究,必将发现新的致病或抗病基因,基因的密码是可以人工构建的,某些基因产物就可以开发为一种药物。

人体约有10万个基因,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1991年起准备用15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已克隆的基因还不到4000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3-4%。1998年2月,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公司的控股公司-上海新黄浦集团投资1亿元与复旦大学携手,在人类基因克隆功能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复旦大学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资金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预计21世纪从人体基因组中寻找各种开发的新药物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壮举。(曙光乍现的中国生物医药业)2 生物制药的综述

生物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制造领域的应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2001年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的总数已经达到4284家,其中622家为上市公司,占全部生物制药公司的14.5%,具体数据见表2-1。2002年美国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总数为342家,而2001年时为344家,总的从业人员2002年为约19万人。多数美国股市分析师都认为,美国上市公司中的生物制药板块已经见底,2003年可能重新启动。在2002年内,美国生物制药企业融资额达到100亿美元,其中风险投资为26亿美元,而2001年,只有24亿美元。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已经批准14类,19种生物工程药物上市,(生物制药的现状与展望,孙大柠)

生物技术在医药业行的应用

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详见表1。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据美国PHRMA协会生物技术组织1996年的报告,1995年16种主要生物药销售额详见表1。据预测,2000年药品市场上将有100种生物技术药品(1994年为18种),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美国是生物技术制药工业的发祥地,发展也最快,现在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数目基本稳定在1300家的水平,其中20%的公司已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生物工程公司200多家,截止1997年6月,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13个,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其中仅干扰素一项,中国市场销售就从1994年的6000万人民币增加到1997年的36000万元。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制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发展余地,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专利保护措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并投入了大笔的科研经费以鼓励、支持此类药物的研究生产。同时,生物技术药物的上市也能给制药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全球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一些著名的化学制药企业纷纷投资研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品,生物制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研制开发热潮。近年来,已有约70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陆续开始了Ⅰ—Ⅲ期临床实验研究(含同种药物不同制剂)。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和生产出来的疫苗、可溶性蛋白质药物、单克隆抗体、反义药物、基因治疗药大举进入临床。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①抗肿瘤疫苗、抗体、肿瘤抑制剂;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单克隆抗体;③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④治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活性因子;⑤抗感染、抗病毒的抗体和疫苗;⑥基因治疗剂。如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癌的融合蛋白Ontak;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达到抗癌目的的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TNMPs),预防巨细胞感染的免疫球蛋白CytoGam;抗病毒的反义核酸药物Vitravene、Vistide;抗HIV的逆转录酶抑制剂Preveon;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的TNKase(tenecteplase);用转基因绵羊生产的治疗肺气肿的蛋白酶抑制剂ATT;流感疫苗Nasalflu、FluMist,黑色素瘤疫苗Melacine,抗爱滋病病毒(HIV)近期感染的疫苗VIR201,预防婴儿侵入性肺炎球菌病的疫苗revnar;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预防血友病A患者大出血的重组抗血友病因子ReFacto;用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hIGF-

1、胶质细胞原神经营养因子;用于减肥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抗甲状腺癌的重组人促甲状腺素激素hyrogen;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抗体ARX-CBL;用于抗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单克隆抗体Zenapex、OrthoOKT-3;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克隆抗体Remicade、etanercept;治疗红斑狼疮的LJP349;抗血栓的单克隆抗体ReoPro;用于中风患者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etavase;P53肿瘤抑制基因;心血管病基因治疗剂VMDA3601;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用于疾病诊断的试剂也相继问世。五年后,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规模有可能扩大到320亿美元。其中,基因治疗剂将成为发展最快的生物技术药物。21世纪,生物技术药物有望解决许多遗传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治疗问题。

综述生物制药今后的发展速度将取决于制药企业对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如基因组学、组合化学、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随着基因治疗日渐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有关基因定位、核酸测序技术、基因转移系统、目的基因体内表达、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也会有较快的进展。而近来在国外医药界又开始关注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它研究的是因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病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的药物或新的用药方法。如果对不同个体的病人分别根据其个体的遗传差异,尤其是药物效应相关基因上的差异用药,药物的作用和功效就可能会出现更好的结果。这对新药筛选、研制开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生物制药的现状与展望,孙大柠)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经过1995年以来年均30%的高速增长后,在新世纪之初步入调整时期,投资出现衰退。受此大气候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陷入一定的停顿,上市公司生物制药投资额从1999年的近7亿,下降到2001年的5.96亿元,生物医药企业备受产品开发阻滞,利润下滑,资金紧张之苦。(2002~2003年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研究报告,2003)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克隆羊“比利”的诞生都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特征,融入了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生物制药也已成为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不断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的生物技术药品和诊断试剂在为人们诊病、治病的同时,更给人们带来了攻克和治愈各种疑难疾病的希望。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业虽已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就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值仅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1999年全国生物制药业的盈利约为12亿元,2000年盈利达到25亿元。进步虽快,但比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仍然很小。

目前我国涉足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已达120余家,其中70多家投资生物技术领域,通过资本市场流入生物技术板块的资金超过30亿元。据统计,到2000年6月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涉足生物工程的有45家,这些公司可划分两类,一类是开始上市时便从事业生物工程,主营业务是生物医药或在该领域投资额较大,这类公司有12家。另一类为主营业务不是生物制药,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进入生物工程产业。从1151家上市公司公布的中期报告看,这1151家上市公司的指数平均每股收益为0.1025元,其中涉足生物制药业的12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43元,尽管其主营收入,净利润增幅有所下降,但盈利水平仍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体现生物制药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尤其是那些拥有强大科研实力,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表现更加突出。例如海王生物,因主营业务突出,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2001年上半年取得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同比增长53%的业绩。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虽然年初生物制药板块有一轮飙升行情,但今年上半年生物制药板块的整体表现并不尽人意,其平均涨幅仅为8%,小于深沪两市3.5%的平均增幅。在近期大盘的连续下跌中,生物制药板块令投资者失望。然而反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其综合指数虽由去年的5000余点降至现在的1800点。但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股票整体跌幅远小于纳指跌幅,有些公司甚至创出了新高。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给了战略性的指。药物分类管理办法及大力推广跨省市开办连锁药店的鼓励政策等等,生物制药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真正立足于生物制药业并有一定高技术产品支持的医药企业已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预计在今后几年,我国生物制药业将会保持20-30%的年增长率,到2005年生物制药业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30-150亿元,利润将达到40-48亿元。虽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生物医药技术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但生物医药业无疑正处在加速上升阶段,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潜力巨大)

解放日报消息:近日,有关专家结合国内生物技术的医药产品开发情况,指出今后我国生物医药发展将有以下6个重点: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发酵生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技术医药工业。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毒素。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重抗体诊断试剂。

(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长激素等。

(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6)发展氨基酸工业,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为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我国今后生物医药发展6个重点,摘自《解放日报》)生物制药非典药物成为唯一亮点

曾经因为高增长高盈利能力而受到股市热烈追棒的生物制药公司,在2003年一季度陷入尴尬状态,与其它子行业相比,其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板块整体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仍属于传统的生物制品企业,主要生产疫苗、提取血清抗体等,与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关联度不大,生物制品本身适用范围窄、使用量较为稳定,而产品销售又受到政策管制、地域管制等诸多因素影响,这决定了我国的生物制品企业难以获取较高的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的非典疫情,使得生物制药板块重新得到市场关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典病原作是一种冠状病毒,而历史上化学药对病毒引起的疾病就无能为力,因此,未来防治非典的药物预计出自于疫苗或生物技术术药物。疫苗的研制从药理到临床试验必需的试验阶段需花费2—3年,而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批准了两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分别为a-2b干扰素、w干扰素,若能通过临床审批,相关的上市公司,如西南药业、中新药业等将获益。(2003年一季度医药板块综述研发中心 冯泽旺,2003)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生物制药)

趁着今年这股“科教兴国”带来的“高新技术”风潮,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告进军生物制药。究竟有多少企业真的在从事生物药物的生产和开发呢?参与生物制药的效益如何呢?或许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分析:

现在还不是秋天。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从“六五”到“九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有长足发展,涌现出深圳科兴、沈阳三生、杭州九源、安徽安科、厦门特宝、深圳康泰等少数生产已上一定规模的生物制药专业生产企业,大部门已步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进入投资回报期。客观地讲,目前时期的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还远没有到谈收获的时候。从掌握的情况看,国内专业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企业产量还谈不上规模,1997年仅沈阳三生和深圳科兴销售过1亿元,杭州九源1998年1-9月销售收入不过2271万元;从效益上看,几乎还谈不上利润贡献,对于深圳科兴这样成熟的企业来说,经历多年的市场开拓,不断降低成本,才刚刚开始盈利。因此对于目前热衷参与生物制药的企业来说,一、两年内我们似乎先不必太关注其生产努力和效益情况,这样的话在未来也不会因其业绩没有预期的增长而懊恼,在其利润出现异常变化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被迷惑。现在也不是冬天。虽然笔者认为现在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及专业开发和生产企业不能抱过高期望,但也不必太悲观;虽然东阿阿胶等这些被市场追捧为生物制药杰出代表1998年的财务又让人失望,但它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踏实而坚定的;虽然这个新兴产业已涌现出重复生产、混乱竞争等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举很多例证说明现在也不是数九隆冬。比如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进展,干扰素a-1b、a-2b、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重组人胰岛素和EPO、C-CSF等国外相当成熟、市场前景比较好的几种主要基因工程药物相继在国内上市,等等。

正是春暖花开时。沉寂的市场10月下旬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众人翘首以待的东阿阿胶的EPO和通化东宝的重组人胰岛素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批文。这两家企业随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报价审批等工作,为产品上市作最后的准备。为宣传产品,拓展市场,通化东宝决定于近日举行专门的新闻发布会,而类似的产品推介会东阿阿胶已悄悄进行完毕。尽管没有像人们预期的在1998年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财务数字,但我们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新药品为公司创造巨大的利润。这两个上市公司的例子可以说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未来10年内应该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理性看待“生物制药”,邹志新)3生物制药的现在问题

就在各大媒体全力关注空调降价、汽车降价之时,一场价格革命也悄然在医药行业展开,而且根据记者观察,这场价格革命有可能演化成中国医药行业的第一次“产业风暴”。

自跨入新千年以来饱受关注,却未能实现很大突破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新近杀出一匹“黑马”,较早进入生物制药产业、并在生物制药方面国内领先的深阳三生制药公司率先将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干扰素产品“因特芬”价格,从原来的每支100万单位、300万单位和500万单位的零售价格分别从原来的56.8元、160元和285元降到22元、66元和99元,相当于国产同类产品的三分之

一、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此举不仅一刀捅破了医药行业的“虚定高价”,也给沉醉于以药养医再养药的医药企业以当头一棒。有人说三生是“低价倾销”,有人说三生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有人甚至指责三生结束了“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果真如此吗?

黄金时代,从未到来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虚高定价以及以获养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肿瘤,政府下大力量、坚定决心进行医药体制改革已不是一天半日,现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由于改革涉及面之广、触及各方面利益之多改革进入尤其很难。从某种程度上说,医药市场已经由于长期的社会、历史、体制方面的原因形成一种“定局”,全国6000多家医药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在用着同一个思路、同一种手段抢占市场,回扣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市场越做越小,站到高处看,不过是一潭浑人养了一群小鱼!一旦中国入关,这群小鱼的命运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了。

基因工程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肿瘤、性病等顽症的有效药物,也有少数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之一。干扰素的全国市场有多大呢?据介绍,全国有10.5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两千万肝炎病人,还有一千万种瘤病人。而由于干扰素价格过高,我国需要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几千万病人中,能用得起干扰素的人还不足1%。有人计算过。全国有十几家制药企业生产干扰素,如果所有企业都加足马力生产,都不能满足整个国内市场需要的1%。然而,这十几家制药企业却在这1%的市场上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从何说起呢?如果说这就是英金时代的话,那也只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黄金时代,不是消费者和企业的黄金时代,更不是一个行业的黄金时代。

虚定高价,害人害己

“老百姓用不起干扰素,因为干扰素太贵了”。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娄丹向记者说,贵到什么程度呢?作个比较,我国的国民收入只相当于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而我国的干扰素产品价格竟然比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上要高。经济水平决定市场容量。

中国市场上的干扰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国内市场本身的原因,也有进口产品的影响。娄总说:“进口产品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深谙'入乡随俗'的道理,他们很快就'本地化'了,学会了'以药养医',用高定价、高回扣抢占市场,像EPO(重组人工细胞生成素),美国卖18美元,到中国竟然卖325元人民币。国内产品为了表明自己的品质并不比进口产品差,盲目跟从,结果就是99%的病人买不起EPO。在这种利益格局下,企业、消费者都不会真正受益,受益的是中间人,而我们真正的市场在于终端消费者,让老百姓用得起才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这1%的市场让出去,我们去做那99%。” 从另一角度也能说明问题,三生制药干扰素的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00万支,而现在年生产量却只有200万支,制药车间处于半歇工状态!“我们就是要把市场这块饼做大。我们的确会失去一部分老客户,失去一部分市场,但我们会拥有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市场。”娄总很坚定地说。

打破坚冰,勇气何来

据了解,三生制药在中国医药行业中并非老大老二,但因其拥有多项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而在生物制药领域独树一帜。在此之前,其干扰素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并不理想,车间开工率严重不足,可三生没有贸然降价,而是在做另外的打算。1998年初,三生制药的EPO市场的半壁江山已是非三生莫属。EPO一旦成功,三生便转回头来收拾旧山河,将干扰素产品全面降价,此举显然是意在必得。

早在三生制药的EPO以低价入市之日起,三生制药的价格问题就成为全行业的焦点。为了EPO的另类价格,娄总几次参加由计委主持召开的药品价格听证会,娄总的讲话常常被反对的声音打断,但娄总自称有些“偏执”的坚持为EPO的价格赢得了认识,也为EPO迎来了市场。

三生的最大勇气还是来自于对企业技术力量的自信。生物制药属于高科技领域,在吸取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后,三生把实验室设在了美国。凭借着多年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直觉判断,娄总精心选择项目,使三生在技术方面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先锋。生物制药,路要怎么走

从全球的发展来看,基因工程将在未来的两大领域内大放异彩,一个是农业,一个就是生物制药。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一物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时,娄总说:“很不幸,和IT一样,现有的绝大部分生物技术专利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实验室设在美国的主要原因。但是生物技术与IT又有所不同,还有许多可供施展的余地。在美国生物研究领域,有许多卓有成就的华人,他们就是我们很大的资源和财富。和他们合作,方能保持我们长盛不衰。” “中国生物制药要想有突破,科研机制首先要有突破,现在是企业着急,科研界不着急,因为科研单位没有真正面向市场。”娄总说,“其次是国家支持。国家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不到点子上。太多的生物基地、园区,很可能是一无所获。” 从国际范围来看,由于生物制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而投资回报期很长的特点,目前能够赢利的企业很少。全美国上千家生物制药企业,能够赢利的只有几家。据娄总讲,要想在生物制药行业有突破性的发展,一落千丈要上规模,二是发展速度要快。单纯追求规模、盲目投资也不行,没有相匹配的市场容量,同样活不下去。全球经济500强中的25家跨国制药集团已有21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民族药业的概念自然需要重新理解,但中国市场不能全让外国人来做。娄总透露,三生制药正在等待中国的高科技板,一旦时机成熟,三生制药将会运用资本的力量再展宏图。(生物制药开演勇敢者游戏

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223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企业只有97家,其中已向上级部门申报基因药物、并登记立项的企业只有76家左右,而已经取得生产生物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仅为52家。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G-CSF(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

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I、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到2006年总产值可达83-92亿元人民币,利润可达38-46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PCR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200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30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1、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20%;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2010年内将减到6.5%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2、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3、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1997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50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1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100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4、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5、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2001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GM-CSF、TPA、EGF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还应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这方面的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T-PA等。

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1998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

6、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7、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己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8、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9、人体基因组的研究。人体约有10万个基因,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1991年起准备用15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巴克隆的基因还不到4000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3-4%。对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将导致许多新药的开发。可以预计,21世纪从人体基因组中寻找开发各种新药物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壮举。

来源:医药经济信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令该行业目前仍是概念多于实际 2001年的中国生物制药并没有红火起来,去年基因生物制药在深圳高交会的火爆场面今年已经荡然无存。事实告诉我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革命刚刚开始,而且正处于艰难的市场商业化的前夜。生物制药受青睐

生物制药作为今后医药业发展的新方向已经为大家所认同,因此2001年拥有巨大资本力量的上市公司对生物制药热情不减,今年就有东盛科技、四环药业等七家公司向生物制药进军,有些企业像东盛科技原来主营铝加工,现在居然向生物制药转移,长春高新原来主营高科技产品,现在生产与销售也一下转移到生物制药。这些公司产业180度的转型是看中了生物制药行业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部分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海王生物主营业务突出,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2001年上半年取得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同比增长53%极佳的经营业绩。东盛科技主营高科技生物制药产品后创造的利润同比增长292%。概念多于实际?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生物制药概念多于实际,认为与媒体和市场炒作的火爆场面相比,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远不如人们想象的乐观。18家勉强称做生物制药的公司,其平均净利润仅微增2.12%,而平均每股收益则大幅下降22.89%,仅0.132元/股。该行业固有的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使投资者不得不谨慎行事。可以说生物制药仍处在萌芽状态,比较适合风险资本的胃口,而上市公司进军该行业的成功机率则很低。上市公司方面,行业内目前只有天坛生物一家主要收入来自生物制品,其他公司这方面业务占的比例普遍较小,而且所有公司投资业务多元化的趋势很明显。这一方面与生物技术的投资周期长,而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现实的收益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大多缺乏核心技术有很大关系。爆发残酷价格战

生物药品在制药界曾经掀起热潮,但因市场还处于启动阶段,过多企业加入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北京大学陈章良领军的深圳科兴生物公司、沈阳三生制药公司、北京的三元基因公司和沃华生物公司等很多公司都在这个领域野心勃勃,都想做生物制药业的龙头。然而,这个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生物制药业却过早地在2001年上演异常残酷 的价格大战。降价先锋沈阳三生公司延续了去年的做法,2月就开始举起价格的战刀,但到了9月,却发现自己的EPO(一种红细胞生成素)价格竟然成为国产同类产品的最高价,于是再次下调35%。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北京军队系统的一次药品招标采购会上,成都地奥集团喊出了一个令业界哗然的低价:2000单位的EPO每支19元!而仅仅在此前两个月,这个规格的EPO还是90元。更绝的是,地奥竟然公开表示:“19元,我们仍有利润空间。” 尽管如此,在惨烈价格战的另一方面,却不断还有公司宣布进军生物制药,山东东阿阿胶的董事长刘维志分析认为,目前不能指望生物制药给公司带来利润,至少要五年之后

才有希望。“现在的生物制药市场很乱,我个人认为国家主管部门在生物制药方面有一个失控的过程,国内的基因类药物都是在国家的保护下具有一定的仿制成份,国家一共批了十四、十五家,批得太多,现在一个厂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国的需求。” 不管对生物制药的现状如何理解,它的美好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生物制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会继续成为行业热点。4 中国生物制药正面临挑战

在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舞台上,美国一直稳居榜首,从1982年第一个基因组药物(人胰岛素)诞生以来,至今已经上市了110多种基因药物,去年美国BIO(Biotechnol Organization)在纽约开会,公布了一系列资料,资料显示,近四年美国批准的药物总数是前15年的总和,这说明美国的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发展速度异常迅猛。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和法国都已经形成了“研发型”生物技术产业群,其中大部分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而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起步较晚,2000年以前以仿制为主,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方式必然受到挑战,中国制药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

原创性专利少

从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情况,国外在中国注册的比重非常大,占87%,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申请专利注册的比重很小。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报告中,对生物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谈到:“国外和国内专利申请是有重大区别的,国外申请大多涉及开创性的发明,例如获得新的功能基因、基因治疗的研究占较大的比例,对于国内申请,导致申请量上升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有政策方面的倾斜,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人类新基因和基因芯片两个领域申请量的急剧增加,这类发明在国内申请量中处于第一的位置...”,国内专利申请中涉及“人类新基因”的发明,对该基因的功能方面的研究普遍较弱,大多数基因的功能仅仅是推测的,没有经过可靠的实验证实或者没有实质性的功能,从而导致这类专利申请从市场获利的前途非常渺茫。

资金、时间、人力 一个都不能少

从经济学角度说,总是谁领先开发一项独到的技术,就可以赚取超额利润。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已经认识到,技术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是生物技术制药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在新技术的研发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上面的投入,一般占GDP的3%-5%以上,国际上一些中等水平的国家都在2%以上,而2001年我国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此外,新药的研发成功到正式上市之间还需要5~10年的时间用于检验,我国药物的检测水平也有待提高。我国政府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十分重视,近几年培养了一支生物技术研究队伍,但是由于研究经费、实验条件、产业环境的限制,我国目前存在生物技术方面人员大量流失到国外的问题。看来,我国基因制药水平要步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资金的支持下,也在经受着人力资源和时间的考验。

第四篇: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和规模也日益扩大,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逐渐突显出来。本文从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促进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消费水平的提高,二手车流通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不论从交易数量,还是从交易金额看,都正以两位数的速度迅速成长。二十一世纪初,我国二手车流通行业进入一个高速度、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二手车市场的功能还比较单一,同时,二手车市场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对二手车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诚信的问题、没有准入的问题、税收的问题、信息不透明的问题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二手车市场才会真正迎来“井喷”元年。

一、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现状

2009年,我国二手车市场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的区域性特点愈发明显。当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到334万辆,同比增长21.97%以上,累计交易金额1488.32亿元,同比增长25.85%,同期新车销量达到838万辆,增长47.2%。

目前,我国二手车交易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二手车交易除了集中在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上海、北京、广东等城市和地区,2009年珠海、西安、乌鲁木齐、沈阳、长春、成都等地区二手乘用车交易量同比增长都超过3成以上,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由于新车频繁上市,不断降价,2009年成交的二手车60-80%是4-6年以内的车型,二手车选择空间明显增大。

尽管发展迅速,我国二手车现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每年二手车的交易量仅是新车交易量的25%。虽然近7年间,二手车交易量与新车销量的比例已由1:6上升到1:4,但是对比国外成熟的二手车市场二手车与新车销售比例的2:

1、3:1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制约二手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结构以及二手车市场的规模普及和规范经营。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过去10年中国二手车市场增长变化的定量分析,认为未来二手车市场将保持在平均20%以上的较高水平上,其中,在2010年到2013年间,中国二手车市场有望迎来一次“牛市”行情,进而将中国二手车市场带到一个与新车市场相当的新高度。

二、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还处于成长期,二手车资源有限。同时新车市场价格不断下滑,二手车价值体系不稳定,更不利于二手车市场的发展。由于二手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政策、税制、标准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手车市场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准入门槛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二手车市场监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二手车市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不需要对行业设定门槛,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我国在体制还不完善,二手车市场还不成熟的条件下,过早放开二手车经营的准入限制,会导致二手车经营企业数量迅速膨胀,经营秩序混乱,欺瞒和不规范经营问题严重,第二,税收政策不配套。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二手车经销为销售额的2%,拍卖为成交额的4%,二手车交易市场由于不直接参与经营,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在新车价格不稳定及相关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目前的增值税政策给二手车经营企业和拍卖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也加重了二手车的成本,不利于市场发展。

第三,缺少二手车鉴定评估科学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是二手车交易中的核心环节。目前,由于没有一套完整、严谨、科学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造成评估随意性大,手段不科学,评估结果偏离车辆的实际价值等到问题。

第四,厂家授权经销商二手车业务发展缓慢。厂家认证二手车虽可以提供质量担保及售后服务,但仍然发展缓慢。原因有五:一是现阶段新车需求仍以新增需求为主,置换比例低。二是整修后的二手车价格没有优势。三是开发时间短,缺乏经验和人才,为规避风险,很多经销商与经纪公司合作。四是消费者选择余地小。五是增值税税赋过重。

第五,交易市场收费不合理,根据规定进行二手车直接交易和通过二手车经纪机构进行交易的,应当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内进行交易,并由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向买方开具税务机关监制的统一发票。二手车交易市场收取的服务费性质为中介服务收费,各地收费标准存在很大差异,收费标准过高,标准不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购车者的负担,制约了二手车的发展。

三、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一)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这是由于4 大趋势刺激着换车需求。首先是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富裕人群增加。其次是新车竞争刺激换车,汽车厂家的激烈竞争给市场带来了更多、更好的车型。第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手车也正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第四是二手车诚信和售后服务改善。品牌二手车经营将带动二手车交易更加诚信,质量担保和售后服务明显改善,大大增加了二手车的信赖度,有效刺激了二手车交易。

(二)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随着政策的放开,新车销售店、汽车拍卖公司和二手车销售店将在未来几年纷纷进入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并将长期存在。

(三)二手车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健全的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将促进二手车交易良好秩序的形成,形成保证二手车市场良性运行的法律和道德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二手车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四、加强治理,促进二手车交易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我国二手市场高速发展的趋势,规范二手车市场已是当务之急。二手车交易需要有公平诚信的环境、科学公正的认证程序,如果没有规则加以约束,消费者对二手车市场交易就会失去安全感,降低对二手车市场的信任,最终将制约二手车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的消费趋向理性化,二手车交易也不再仅仅以价格为中心,人们开始关注二手车的车况、保值率、售后服务等问题,消费观念趋于成熟。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二手车市场的管理,使其向规范、公正、诚信、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建立诚信监督体系。二手车市场的培育和逐步成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培育。对于二手交易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即企业诚信问题,应引入目前工商局系统已开始实行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并将二手车经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向社会公布,对信用差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和行为限制,促使二手车经营者提高信用等级,增强竞争能力,维护市场秩序,从而促进二手车市场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要通过加大行业规则约束力度,逐步构建和谐的二手车市场交易环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外表示,该协会正在进行机动车鉴定评估规范,修订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职业标准,制定机动车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以健全二手车市场管理。

(三)严格质量检验。同购买新车时关注品牌、价格、外观等不同,购买二手车时消费者最关注的是车况,其次是价格、车型、使用年限。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二手车整套的检验标准,并让客户公开了解检验标准,以增加购买者对商家的信任。所有二手车售出之前,必须按照权威部门制定的机动车鉴定评估技术标准,对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零部件,按照标准进行一系列彻底检验,并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达到客户可以接受的程度,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正式进入市场。

(四)搞好保修服务。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将保修服务、售后服务看作是二手车市场发展的关键环节,保修服务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保修服务是和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国外一些二手车销售商,确定了车辆的延长保修和置换保修的具体时限,延长保修的主要提供商都有自己的保险服务公司,比如克莱斯勒、奥迪、奔驰、宝马,也有很多独立保险公司支付二手车的售后服务,每一辆二手车都必须经过二手车体系认证,证明车况,这是保险公司延长保修的条件。国内要促进二手车市场,保修服务理应受到行业内的重视。

(五)创新管理模式。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国内二手车经销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二手车市场拥有的庞大经营渠道和信息资源,建立自己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合理的收购价格、售后服务的保障、服务商的可靠信誉、便捷的交易手续,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品牌二手车,促进品牌在二手车市场中的繁荣。

五、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而汽车将作为代步工具出现在我们每个普通家庭中。然而二手车市场的兴起,正应对了人们对车的期望,使人们早日拥有汽车。二手车市场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占据汽车一半市场的时候在我国即将到来。评估体系的逐步完善,二手车信息将更加透明化,诚信二手会成为日后的主流,消费者可以享受和新车一样的短时间质保服务,这将有效地推动二手车市场更加有序、规范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二手车的销售将大有可为来。

第五篇: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摘要: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截至2006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真正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探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发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相关对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体制、对策

一、残疾人事业及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阶段来说,它都是回避不了的、不容忽视的,是涉及相当数量人群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法律规定,为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这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权、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身有残疾的社会成员,在失业、失学、失去抚养人或赡养人、年老、疾病、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的援助制度,属于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在社会保障对象中,他们又是一种特定的保障对象,需要采取特定的保障措施。从具体内容上看,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象,其范围已由城市残疾人扩展到农村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项目,其内容已由单一的生活救济逐渐拓宽为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医疗康复等综合保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1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近4万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温饱;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进展,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场、医院、宾馆、影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及居民住宅设置和改建了一大批坡道、盲道、扶手、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无障碍设施,12个城市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不少电视台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加配了字幕。全国已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5万余个,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环境逐渐形成。

综观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发展现状,可以看到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残疾人社会的地位、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价值观上,也已经由收养救济残疾人向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转化,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已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虽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广大残疾人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且保障的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这些情况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欠账过多,体系不完整,现有残疾人社会保障犹如杯水车薪,导致残疾人社会保障在供给与需求上的矛盾突出。

2、缺乏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中,我国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调查表明,大多数残疾人生活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比例高,残疾人口多。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严重落后于城市。目前全国农村残疾人群体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大,绝大多数残疾人在农村;二是贫困残疾人比重高,我国贫困残疾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三是向城镇转移困难,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障碍,农村残疾人很难象其他人一样进城务工,改变其生活状态。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严重缺失,这样情况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3、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我国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的力度不够,残疾人保障过分依赖。社会支持体系由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政府的直接性干预行为。非正式社会支持包括以慈善组织、残疾人组织、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志愿服务构成的群体支持和以血缘、亲缘、业缘、地缘和友情缘为基础的个体支持。对残疾人来说,政府支持、群体支持和个体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提供的个体支持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力量,而政府支持和群体支持力量较弱,效果不显著。目前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收入太低,其次是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匮乏,还有看病及子女上学的花费太大。不论是经济困难还是劳动力短缺,农村残疾人的首选求助对象都是亲戚。我国农村残疾人家庭掌握的社会资源极少,获取财富的机会远远小于健全人家庭,其经济能力往往非常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残疾人家庭往往是当地农村经济条件最差或较差的家庭,长期缺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有力支持,家庭支持系统独木难支,难以应付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这也成为我国农村残疾人长期沦为社会底层,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仍然存在,人道主义基础还相对薄弱。

4、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健全,实际成效不明显。

我国目前已经建有一套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它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律,包括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扶助残疾人的规定等近四十部法律法规,涉及残疾人生活、劳动、教育婚姻、权益保护、收养、继承、保险等诸多领域。虽然这些法律条款中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但很多法律原则性太强,并没有系统有效的实施办法;而且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足,只是停留在人道主义帮助的层面上,仅仅在道德和舆论上受到社会的监督,并没有严格的实施制度来保证。因此,要使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必须完善残疾人保障法制建设,保证实施成效。

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我国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由此可见,我国残疾人事业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是由多方因素引起:政府责任缺失,家庭承担残疾人保障的主要责任;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起步晚、水平低;政府和社会缺乏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公众的观念陈腐。要完善各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与组织,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响应与积极参与。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要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的政府补贴,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尤其是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将残疾人急需的康复医疗项目纳入社会保障支付范围。要大力发展残疾人福利,逐步将残疾人特殊的迫切需求纳入福利保障范围,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要逐步提高对低收入残疾人的专项生活救助,大力开展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的抢救性康复;对重度残疾人配备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与居家托养给予政府补贴。要着力发展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

2、是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更加公平、更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加快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享有服务的覆盖面,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带动残 疾人服务业加快发展。

3、是要建立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经费通过各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同时,通过社会捐助及个人与单位负担等多渠道筹集经费。要加强机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严格行业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是要统筹城乡和区域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优先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就学、就医等迫切服务与保障需求;中部地区要加快建设与发展,缩小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东部地区要全面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保障和服务的能力、水平与残疾人的需求相适应,并率先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

规范化。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服务设施,构建以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危房改造政策和其他救助为基础,以农村残疾人就业与扶贫服务为重点,统筹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住房、文化、权益维护等内容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格局,推进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一体化和 服务均等化。

5、是要加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要加强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学习各社会发展领域以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探索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和服务模式,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既融于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大局,又能真正惠及有特殊困难和需要的残疾人,最终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带来更多和更长久的福祉。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新残疾人观,残疾人社会保障才能更好发展,达到社会保障的公平、正义、共享。

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前景展望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近日已经国务院同意并批转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共分四个部分: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纲要的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纲要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1、1300万残疾人将得到不同程度康复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将实施0至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2、1000万农村残疾人将受到扶持

“十二五”时期,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我国将完善贫困残疾人口的识别机制,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同时,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培训,为1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增收技术。3、200万人次将获托养服务补助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免费教育

我国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1、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3、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J]中国残疾人,2008(6)

5、张琪 吴江等著.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下载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会计职业现状及前景规划

    一会儿是人才市场上财会人员过剩、求职难的消息,一会儿是四大会计师事. 务所中高级会计紧缺的消息,真可谓“冰火两重天”,那么,财会人员在市场上到底吃不吃香?用人单位的需求集中......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日期: 2005年10月22日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以至于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奶业也是节粮、高效、行业关连度高的产业。奶业持续健康发......

    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学院:XXXX班级:XXXX姓名:XXXX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无公害农业已成为国民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国家需求,并介绍了我国无公害农业的缘起,发展现状,前......

    我国水产品市场现状及前景预测

    我国水产品市场现状及前景预测全面分析和准确评估国内外的水产品市场,建立健全我国的水产品市场体系,促进我国的水产品流通,对促进我国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1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

    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自育为电竞网 进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我国最初的电子竞技处于一种民间自发状态,只是由一些非官方团体组织起来的小型赛事。伴随着电子竞技......

    我国零售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前景

    一、我国零售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前景 (一)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我国传统零售业采用商场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我国砂石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四川砂石企业管理专家【三顾咨询】 我国砂石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据悉,全国骨料机制砂石加工行业的现状和产能,在短时期内,还不能适应目前市场上对砂石需求的形势。 当前,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