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2: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第一篇: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李博 12级海资 学号:12060011009 指导老师:周丽教授 摘要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环境发生变化,水产动物重大疾病的暴发频率越来越高。水产疫苗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也是目前解决病毒病问题的唯一特效手段。在查阅大量养殖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水产疫苗的的研究现状,包括水产疫苗的分类、接种方式及我国常见的水产疫苗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水产疫苗 现状 前景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其中养殖品种多种多样,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养殖观念落后和鱼病研究相对滞后,大多数疫苗处于空白状态,治疗上仍以化学疗法为主。其中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滥用已导致病原菌的严重耐药,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我国加入W T O后,以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品面临极大的技术壁垒。要解决目前现状根本措施是在引进国外适用疫苗的同时,尽快研制适合我国养殖品种流行疾病的疫苗,开发新的接种技术,提高免疫接种的可操作性。本文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渔用疫苗的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1.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水产疫苗研究上的差距

国际上对鱼类免疫的研究始于2O世纪30 ~40年代,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普遍开展鱼用疫苗的研制。至 2006 年,据不完全统计,针对 24 种不同的水产病原,一些国家或地区准发许可证的疫苗已超过 10多种,在鱼类病害的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抗菌素等化学药物在养殖鱼类方面的使用量。其中欧、美国家占大多数。亚洲已有几种疫苗在临床使用,但仅有3 种商品化的疫苗 :虾副溶血弧菌疫苗(V ibrogen —S),对虾多价菌苗(简称 P.M.B.疫苗)和鳗弧菌菌苗。日本有 3 种疫苗获得许可证,澳大利亚仅一种疫苗获得许可证。

我国在鱼病防治方面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渔用疫苗普及率很低。而欧洲是使用鱼类疫苗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 1990 年英国和挪威就用疖疮病的疫苗,目前由于90 %以上的养殖鱼类注射了疫苗,大量减少了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养殖鱼类的商品价值。以挪威虹鳟鱼养殖为例,1984 年虹鳟鱼产量 5.5万t,用药量为48.8t,到了 1994 年虹鳟鱼产量达到24.9万t,而当年用药量 1.4t,基本达到健康养殖的要求,这种进步很大程度归功于渔用疫苗的开发和应用。从目前世界各国养殖情况及面临的问题来看,亚洲急需疫苗有嗜水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柱状菌病、虹彩病毒病、单殖吸虫病毒、粘细菌感染、原虫病、伪结核病、海虱感染侵袭、链球菌感染、河纯弧菌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鱼类病毒感染病等十多种病的疫苗。美国急需对虾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肾病、冷水鱼疫苗、柱状菌病、爱德华氏菌、原虫病、立克次氏体、水霉病、海虱感染侵袭等病害疫苗。而澳洲及欧洲目前未出现急需疫苗。疫苗种类

2.1活疫苗

在兽医临床中有强毒苗、弱毒苗和异源苗三种,目前水产活疫苗中应用较多的是弱毒疫苗,用致病性已大为减弱的病毒减毒株或变异的弱毒株制备的疫苗,称为弱毒疫苗。弱毒苗是目前临床中使用的最广泛的疫苗种类,尽管其毒力已经减弱,但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抗原性,能够有效的刺激鱼体免疫体系的细胞免疫,并能在体内繁殖,因而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产生很强的免疫力,且不必需添加佐剂,免疫期长,不影响动物产品(肉类)的品质。甚至有些弱毒苗可以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对抵抗其他野毒的感染也有很大帮助。虽然弱毒苗有上述优点,但贮存运输不方便,且保存期短。将其制成冻干苗可延长保存期,但需要在液氮中保存,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该类疫苗有C C V减毒疫苗、疖疮病减毒菌苗、I—H N V 减毒疫苗以及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弱毒疫苗等。珠江水产研究所在“ 草鱼细胞灭活疫苗” 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中草药处理,使病毒致弱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预防草鱼出血病的疫苗。该疫苗的特点是用量少、效价高、保护力强、免疫产生期快、免疫期长、使用安全方便,克服了组织苗(土法疫苗)效果不稳定和细胞灭活疫苗免疫期较短的缺点。主要应用于养殖草鱼的免疫防病,使用浓度为 10,注射剂量 0.2毫升,免疫时效为1年,免疫保护率可达 90%以上。目前该疫苗已完成区域性临床试验,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部分地区进行了田间和区域试验,成活率普遍在7 0%-9 0%。

2.2灭活疫苗

病原微生物经过理化方法灭活烈性野生型病原的感染性,却仍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称为灭活疫苗或死疫苗。灭活疫苗研制周期短,使用安全,易于保存,但由于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因此需要接种剂量较大,免疫周期短,需要加入适当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1969 年,珠江所最早研制成功了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的组织浆灭活疫苗,也是我国水产第一个水产疫苗——草鱼土法疫苗,从根本上解决了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等几种危害极大的草鱼暴发性流行病,使草鱼池塘养殖成活率提高到 85%以上。此后,我国又发展了多种水产组织浆灭活疫苗。组织浆灭活疫苗的最大缺点是受病鱼供应数量的限制,即用于发病本场,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此类疫苗一般未经注册,只能在非常情况下,经有关部门批准使用。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大批量的灭活疫苗产品上市,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日本的真鲷虹彩病毒灭活苗、蛳鱼仪溶血眭链球菌和弧菌病灭活疫苗,欧美鲑鳟养殖中常用的冷水病疫苗、V H S 疫苗、PH V疫苗以及所有的弧菌苗、爱德华氏菌苗等都属于灭活疫苗。

2.3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亚单位疫苗较全病毒疫苗除去了产生不良反应的物质,副作用减少。同时,由于除了去病毒核酸,也消 除了潜在致癌性及回复突变的可能性。此外,疫苗以直接被合成或通过重组 D N A技术生产。但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以确定保护性抗原,即确定该 目标抗原是否为适合于基因克隆的蛋白质,并确定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能否被克隆和遗传操作,以生产商业化疫苗。且亚单位疫苗在实验室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提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在国家“ 863”计划的资助下,珠江所近年来分离并确认了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菌株病原弧菌 400 余株,获得了主要代表性菌株 10 余株的 4 种亚单位成份、克隆 3 种亚单位基因并表达,对提取和表达的亚单位成分进行了免疫特性等分析,获取的各亚单位成份制备疫苗并进行了免疫保护陛测定,浸泡免疫保护率为 50%~86.7%。生产性应用示范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比对照组提高成活率5%~37.1%,免疫鱼养殖呈生长稳定、发病少等特点。

2.4生物技术疫苗

生物技术疫苗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D N A疫苗以及转基因菌蜕疫苗等。其中基因T 程亚单位疫苗和D N A 疫苗研究较多,其他种类的生物技术疫苗在水产方面的研究进展鲜有报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指利用重组DN A技术克隆病原蛋白质基因,在不同的基因表达系统中表达,产生能诱生中和抗体的蛋白质,再经过分离纯化而制备的疫苗。目前水产养殖上在研究应用的基因工程疫苗有IH N V、IPN V、FR V、鳗鱼病毒和文蛤病毒等疫苗,其中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 V)V P2 重组亚单位疫苗是目前唯一一个商品化的鱼用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尚不能在组织培养细咆中生产的病毒疫苗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多价疫苗具有生产成本低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但存在研究成本高和周期长等缺点。目前,欧美各国盛行鱼类 D N A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与蛋白质疫苗相比,D N A 疫苗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目的抗原,蛋白表达的时间持久,不仅可以诱导体液免疫,还可以诱导细胞免疫 ;较少受温度的影响 ;D N A 疫苗生产成本低。并且其免疫原性单一,即只有编码所需抗原的基因被导人细胞中表达,载体本身没有免疫原性。因此单~剂量的 D N A 疫苗可激发长时间的免疫,但 D N A 疫苗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还需许多改进的地方 :免疫剂量问题 ;其免疫效力不够强 ;质粒 D N A 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是否整合,是否诱导宿主产生免疫耐受陛及是否诱导宿主产生抗 D N A 抗体等问题,现在仍然不很清楚。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是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突出优点是安全、稳定,针对性较强,无副作用。但免疫应答太单一,也是它明显的缺陷。我国的海水鱼类细菌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和北京卓越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2004 年 2 月拿到了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并取得 了国家新 兽药证 书,该 疫苗对 海水 养殖鱼类保护率可达 20%~50%。应当注意,由不同的方法生产的疫苗,或者由不同病原体制备的疫苗,或者同一种疫苗使用时的途径、剂量、佐剂的使用及鱼本身的生理状况与所处的环境等不同,疫苗所产生的效果及维持这一效果的时间也不同。目前水产疫苗的发展方向.1免疫新技术的应用.1.1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是一个抗体产生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 细胞融合而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无性繁殖而形成的细胞群,同时这些细胞将合成一种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优点是这些杂交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的特性,它既具有抗体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且永存的特性。.1.2 荧光抗体技术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以荧光色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抗体结合(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鉴定未知的抗原,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呈现荧光的抗原。特点是特异性强、速度快、敏感度高。

3.1.3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对DNA分子上的遗传单元(基因)进行操作,把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重新构成新的基因组合,再把它引入到细胞中的一种技术,从而构成具有新遗传特性的生物。其主要的优点是保证DNA小片段在新的寄主中进行扩增。

3.1.4 酶联免疫吸附法(简称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抗原与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与酶结合,并在适当底物参与下,使基质水解而呈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呈色反应显示了酶的存在,从而证明发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所以这是一种特异而敏感的技术,可在微克或纳克水平上测定抗原或抗体。它始于1971年E ngvall的用碱性磷酸脂酶标记的 IgG 测定 IgG 的方法,随后这种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主要的优点是E LISA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判断客观准确。

3.1.5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形成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目前出现了纳米胶囊、脂质体、微生物以及无机材料壁材的微胶囊等微囊。特点是囊心与外界隔绝具有保护功能并且利于囊心的贮存运输。.2 佐剂的应用

免疫佐剂是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应用,能增强机体针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的物质。佐剂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增强抗体应答;增强疫苗的粘膜传递,增进免疫接触;增强弱免疫原的免疫原性,如高度纯化的抗原或重组抗原;减少抗原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促进疫苗在免疫应答能力弱的人群中的免疫效果;加快免疫应答的速度和延长持续时间;改变抗原的构型;改变体液抗体的种类和亲和性。张吉红、陆承平(2003)研究发现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免疫银鲫,佐剂组抗体效价达1:64,相对保护率为67%;而不加佐剂免疫组抗体效价为1 :32,相对保护率达56%,两者差异显著。.3 口服疫苗的应用

水产口服疫苗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抗原的保护问题,核心是如何使抗原在载体和水体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如何在鱼体内保持抗原的完整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抗原处理方式、合理的有效剂量、适当的免疫时间、免疫程序和免疫次数等都是口服疫苗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注射型疫苗在疫苗市场中仍占主要位置,但因其在使用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动物受伤引起感染甚至死亡等不利因素的存在,研发具有低刺激性、高敏感性、使用简便和低成本的口服疫苗是未来鱼用疫苗发展的趋势。.4新型疫苗的研究推广.4.1 DNA疫苗研究

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是编码免疫抗原或与免疫抗原相关因子的真核表达质粒D N A(有时也可是 R N A)。基因疫苗被宿主细胞摄取并经过转录和翻译产生抗原蛋白。抗原蛋白被注入动物体后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基因疫苗安全无副作用,它是纯化的目的基因DNA或RNA,比传统疫苗安全;免疫效果好;免疫应答持久;基因疫苗稳定,可以加工成干燥的小粒,使用时在盐溶液中可恢复原有活性,因而便于运输和保存,且接种方法简易;D N A接种载体的结构简单,提纯 D N A的工艺简便,因而生产成本较低且适于大批量生产。.4.2 多价和多联疫苗的应用

一种疫苗包含几个不同抗原成分的制品叫多联疫苗;包括同一抗原的不同群、型者叫多价疫苗。目前,普遍认为鱼类的免疫系统在分化程度上不及哺乳动物。然而在鱼类多价疫苗通常与单价疫苗一样是相当有效的。如用鳗弧菌、杀鲑弧菌和杀鲑气单胞菌这三种菌的抗原所组成的多价疫苗能引起机体对疖点病产生更有效的免疫保护。许多水产动物在发病高峰期往往为多种疾病综合症。通过注射或口服一种多价和多联疫苗起到预防多种疾 病的作用,这样即可以减少鱼体的伤害又可以节约抗原及载体的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疫苗接种方式

水产疫苗之所以推广缓慢,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跟接种方式有关。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接种方式有以下几种。

4.1 浸泡免疫

该方法是将待接种的动物放人一定浓度的疫苗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抗原进入动物体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一种免疫方式。为了提高浸泡免疫的效果,可以采用延长免疫时间,增加动物体表的通透 I 生等方法。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杨广智等用尼龙袋充氧,延长浸泡时间免疫草鱼夏花的试验,获得一定效果,认为疫苗浓度为0.5%时,浸泡24 h有很好的效果。4.2 注射免疫 注射免疫是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能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方式有用量少、免疫效果好等特点;但是,由于水产动物的特殊性,对每一尾鱼进行注射免疫,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对注射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对鱼种的接种,可行性不大。而且注射免疫会造成鱼体的伤害,免疫前后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最好能使用麻醉药物,减少鱼体的活动量。在国外已有机器进行注射免疫,但国内还未见报道,不过在疫苗推广比较好的广东等地区有专门从事鱼类注射免疫的队伍。

4.3 口服免疫 该方法是比较省事的一种免疫方式,主要是通过投喂含有免疫制剂的饵料使抗原进人鱼体,刺激机体产生抗原,达到免疫的目的。虽然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各阶段的鱼都可以使用,但其免疫效果是3种免疫方式中最差的。因为拌在饲料中的免疫制剂,可能会在投喂时溶解在水中,也可能在鱼体摄人后被消化而失去免疫原性。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开始尝试用微胶囊包裹疫苗进行免疫,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余俊红等做过鳗弧菌微胶囊疫苗免疫鲈鱼的试验,证明微胶囊疫苗确实可以提高鱼体对抗原的吸收。上述 3 种免疫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免疫效果最好的是注射免疫,其次是浸泡免疫,最差的是口服免疫。但是注射免疫的劳动量大,操作不便,尤其对大水面的养殖,很难推广;比较省时省力的是浸泡免疫和口服免疫,但免疫效果很差。使用何种免疫方式,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决定。

鱼用疫苗的免疫接种途径主要有四种:注射法、浸泡法、口服法和喷雾法。可以把喷雾归结到浸泡免疫中。目前国内外鱼用疫苗以注射方式免疫接种为主,如我国广泛使用的草鱼出血病疫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苗、日本的虹彩病毒灭活苗、鲕鱼α溶血性链球菌和弧菌病灭活疫苗等。从免疫效果、副反应、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考虑,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此外,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技术要求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动其中的关键操作。对疫苗的联合使用必须经过试验验证,两种不能连用的疫苗要间隔1周以上接种。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产疫苗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5.1 给苗不便 在我国使用较多的 3 种免疫方式中,浸泡免疫和口服免疫的操作性比较强,但是其免疫效果不高,一般只有50%左右,且对疫苗的需要量很大;而注射免疫的效果好,使用量少,却费时费力,对养殖动物的刺激大。5.2 疫苗研究基础薄弱 鱼类的免疫系统的研究不够完善,很多重大疾病的病原菌还没有分离到,给全菌苗、灭活苗的制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多已知致病菌的保护性抗原的研究也不够,限制了基因工程苗,核酸疫苗的发展;很多已经很成熟的疫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投入实际生产中,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

5.3 疫苗相关知识普及不够 很多渔民对疫苗的认可程度不高,对疫苗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对鱼病的防治存在侥幸心理,等鱼发病了才去治疗,对化学药物的依耐性很强。水产疫苗的发展建议

我国的水产疫苗在近几十年的推广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在养殖生产中的优越性也已越来越被重视。水产疫苗的推广可以减少养殖生产中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药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水产品的品质的影响,避免养殖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符合生态养殖的模式,使渔业生产向着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为促进水产疫苗的发展,科技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加强基础领域的研究。只有深人研究鱼类的免疫系统和免疫机理,才能更好地指导疫苗的研发。(2)开展对某些病原菌的保护性抗原的研究。由于病原菌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水产疫苗难以在全国进行推广,而且效果不佳,因此应研发出能大面积推广的水产疫苗。(3)加大多价疫苗、偶联苗的研发力度。由于水产动物的病害较多,免疫次数频繁对鱼类产生危害,应用多价疫苗、偶联苗可以达到一次免疫预防多种疾病的目的。如我国草鱼“三病”的三联苗结合出血病细胞疫苗的使用,取得一定的效果。(4)开展针对寄生虫疾病的疫苗的研发工作。国外已经有了小瓜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我国应该对国内常见的寄生虫,如小瓜虫、车轮虫、单殖吸虫等寄生虫疾病开展疫苗的研发。(5)疫苗接种方式的研究也应该跟上。疫苗的接种方式一直限制着水产疫苗的推广,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微胶囊制剂的研发,但仍然不能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现在 急需一种高效、简便、可行的免疫接种方式。如果这个难题可以解决,我国的水产疫苗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6)加强技术推广工作。应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推广培训步伐,使渔民转变观念,接受并积极使用水产疫苗。这项工作可以借鉴微生物制剂的推广经验,由研究机构、高校、各级推广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 耿晓修.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河北渔业,2005,6 [2] 陈振明.可持续发展——福建水产业面向2l世纪的战略选择.海洋渔业,1998。20(1):5~6.

[3] 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等.中国海洋年鉴1999~2000.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85~94。316~330。385~401.

[4] 中国渔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渔业年鉴200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l73~178.

[5] 韩仍.关于我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远洋渔业。1998,(2):1~4. [6] 巩华,黄志斌.水产疫苗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海洋与渔业,2010,1.[7] 黄辉,齐振雄,余露军,吴勤超.我国水产疫苗的研究现状.湖南农业科学2010,(21):136~138。14 [8] 许淑英,李焕林.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弱毒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m.水产学报,1994,18(2):110-117.

[9] 潘燕华,马悦,赵东玲.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研究们.食品与药品,2009,1l(3):l2一l5.

[10]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嗜水气单胞菌瘴苗的研究现状叨.渔业致富指南,2009,(20):61—62.

[11] 程顺峰.溶藻弧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124-127.

[12] 余晓丽,陈明,李莉萍.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疫苗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L玎.淡水渔业.2008,38(6):31—37.

[13] 康俊生.我国与欧盟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对比分析研究田.农业质量标准,2005,(2):44-48.

[14] 姚春花.欧盟技术性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6.

[15] 马宁,张秋明,曾地刚.中国和CAC、欧盟、日本水产品鱼药残留限量标准比较分析.中国水产,2008,(9):2l一22.

[16] 袁久尧.常见水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在相关标准间的矛盾分析 [1].中国渔业经济,2009,4(27):67—73.

[17] 石军,陈安国,洪奇华.DNA疫苗在鱼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兽药杂志,2002,36(5):4l一45.

[18] 苏小风 邵庆均.DNA疫苗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叽.齐鲁渔业,2002,19(8):10—13.

[19] 杨广智,张念慈.草鱼出血病浸泡免疫试验初报IjJ.淡水渔业,1983。(2):4-6 [20] 余俊红,纪伟尚,徐怀恕.鲈鱼El服生物胶囊疫苗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1,(3):l5一l8.

[21] 孙建和,陈怀青.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研制[JJ.畜牧与兽医,1995,27(5):202—205. [22] 孙玉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试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8,7(1):75—78. [23] 龚新勇,欧阳岁东,主性.鱼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04,28(3):l9—20.

[24] 秦启伟,潘金培.创伤弧菌疫苗对青石斑鱼的免疫学效应和安全性[J].热带海洋,1996,(2):7-12.

[25] 曹剑香,简纪常,吴灶和.注射溶藻弧菌疫苗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6,25(7):330-333.

[26] 曹剑香,简纪常,吴灶和.溶藻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6):11—17.

[27] 陶保华,胡超群.弧菌疫苗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免疫预防的作用 [J].水产学报,2000,24(6):564—569.

[28] 高冬梅,李健,王群.鳗弧菌灭活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研究 [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1):34-4O.

[29] 肖慧,李军.鲈鱼鳗弧菌病疫苗的制备及免疫防治效果叨.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2):226-232.

[30] 莫照兰,徐永立.养殖牙鲆鳗弧菌疫苗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2,26(4):63—66,[31] 王明俊.兽医生物制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36-708. [32] D.C.B Duf,The oral immunization of trout against Bacterium salmonicida.J. Immuno1.44(1942),PP.87—94.

[33] R.A.Busch,Enteric redmouth disease(Yersinia ruckeri).In:D.P.Anderson,M. Dorson and P.Dubo urget,Editom,FishDiseases,I1liId COPRAQ Session,Springer,Berlin(1980),PP.45-52.

[34] G.L.Tebbit and T.D.Goodrich,Vibrio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ns for its contro1.In: D.P.Anderson。M.Dorsonan d P.Dubourget,Editors,Les Antigbnes des Micro—organ —ismes Pathogbnes des PoissonsCollection Fondation MOl-cel Merieux(1982),PP.225—248.

[35] M.Dorson,Vaccination trials of rainbow trout fry against infec—tious pancreatic neelx)sis.Bul1.Of.Int.Epiz.87(1997),PP.2O4—2l5.

[36] L.M.Bootlans,P.Dobos and R.M.W.Stevenson,Fry age and size efects on immersion immunization of brook trout,Salveli—nus fontinalis Mitchel,ag ainst infectious pan creatic necrosisvirus.J.Fish Dis.13(1990),PP.113—125.

[37] T.Nishimura,H.Sasaki,M.Ushiyama,K.Inoue,Y.Suzuki。F.Ikeya,M.Tanaka,H.Suzuki,M.Kohara,M.Aria,N.Shima an d T.San o,A trial of vaccination ag ainst rainbow troutfry with formalin-killed IHN virus.Fish Path.20(1985),PP.435-4 3.

[38] E.Egidius and K.Anderson,Batch immunization—a practicalan d non-stressing methodof vaccinating sea farmed rainbo wtrout Salmo gairdneri Richardson against vibriosis.J.Fish Dis.2(1979)。PP.405—410.

[39] Y.Fukuda and R.Kusuda,Eficacy of vaccination for pseudotuberculosis in cultured yellowtail by VariOUS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Bul1.Jpn.Soc.Sei.Fish.47(1981),PP.147—150.

[40] Takuya Irie,Shinobu Watarai,eta 1.Protection against ex—perimental Aerom on as salm onici d a i nf ecti on in car p by orali m m un i sati on w it h b acter ial a n ti gen en t rappe d l iposom es[J].Fish&Shel lf ish Im m unology,2005,18(3):235—242.2005,18(3):235—242 9

第二篇: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阿里巴巴钢材2012-11-27专题:钢材打印

27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12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国内服装行业进行了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10.0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674.7元,比2010年提高15.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5%;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29.5%,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17.5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2.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1年从服装制造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价格上涨和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虽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着生产继续趋冷、出口增长乏力、订单萎缩、库存持续走高、亏损企业增亏加重等问题。同时,汇率问题、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用工问题等,都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显著加快,品牌服装将更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服装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服装行业政策

①出口退税政策

2005年-2007年,为了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压力,以及促进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多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至5%。

2008年下半年,为缓冲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对国内纺织产业的冲击,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分别于8月、11月和2009年2月和4月四次提高出口退税比例。从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较2007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在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比例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②国内其他相关政策

2009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研发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加强知识产保护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将自身定位于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2011年1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纺织行业唯一的一部国家强制性标准法规,该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适用于我国境内市场的所有纺织产品,其目的在于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健康,引导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逐步以产品质量为主,提升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以便从容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1休闲服装博览会表示: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中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整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向纺织强国迈进,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纺织品服装价值量年均增长7%左右。

③国际相关政策

欧盟发布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该规定在原有的13种与纺织品有关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又新增8种,这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规的申报和测试将增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很大阻力。我国相关企业应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新加坡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量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要求)法草案2011》,将管制消费品范围从原有的45种增加到了15,000种。其中,婴儿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服装饰物等都属于受安全管制的消费品。法案要求,商品供应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的ASTM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安全标准。若消费品被认定为不安全,或者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会(SPRING)可对产品进行撤柜或禁止销售的处理,零售商和供应商也将受到罚款或最多两年刑期的处罚。

(3)服装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规模趋于萎缩,但由于掌握着品牌和销售渠道,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目前国内服装市场来看,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服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而国内服装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档产品生产和服装加工,出口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网络、人工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在发展中逐渐从规模、产量转变为品牌、品质以及产品个性化方面的竞争,涌现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如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报喜鸟等。

(4)服装行业前景

在经历10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出口增速有所缓慢,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迅速淘汰了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为我国服装产业奠定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将从规模扩张走上价值扩张道路。

在国际市场,中国低档纺织服装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但在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问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是以来样来料加工、OEM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的档次低,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想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在品牌、质量、特色等方面重力出击。

2009年4月《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把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作为重点,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纺织服装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纺织服装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服装纺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体上来讲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第三篇:疫苗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疫苗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疫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我国于1978年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当时叫计划免疫。随后,疫苗研发取得很大进展,先后研究开发了针对乙肝、甲肝、风疹、流腮、出血热、流感、水痘、轮状病毒、流脑、痢疾、伤寒、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等13种疾病的疫苗以及麻风腮联合疫苗等6种多联多价疫苗。

疫苗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使用国。虽然中国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但在某些疫苗品种的产能、关键生产工艺、部分疫苗的质量上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国许多疫苗品种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急需提升。目前,中国正在相关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努力迈向疫苗研发和生产强国。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规划称,将着力实现疫情监控及疫苗研发、生产、流通、接种、储备、监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重点建设5类项目,并对疫苗重点项目安排了约94亿元的中央财政支持。规划的发布,将进一步打开我国疫苗市场的上升空间。

疫苗市场前景趋势分析:

疫苗市场之所以会呈现如此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全球疫苗需求的不断增加、生物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以及新型疫苗市场利好的强势促进是主要的驱动因素。而看好了疫苗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许多制药公司也纷纷选择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开发,以期未来能够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未来5年内,疫苗将成为促进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对于国内市场来说,由于需求量稳定增长、公众的免疫观念加强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疫苗市场亦将在良好的土壤中得以高速发展和增长。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疫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疫苗的概念、特性和分类,接着分析了国内外疫苗市场的发展现状。随后报告详细介绍了流感疫苗、动物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疫苗、艾滋病疫苗、癌症疫苗等市场的发展状况,紧接着分析了国内外疫苗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分析了疫苗的投资和未来发展前景。

第四篇:乳制品包装现状及应用前景[模版]

乳制品包装现状及应用前景

王海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食品学院 食工064班 10106097)

【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乳制品包装的现状,存在的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盒和解决的方法。及乳制品包装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的了PET瓶包装乳制品发展趋势和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高质量的包装是实现乳品食用安全、功能、环保的保证, 包装材料的应用在于提高乳品包装的杭渗、杭漏及杭溶解性, 塑料被广泛应用是不可回避的趋势。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乳制品包装 纸质包装 塑料 PET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on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China's dairy packaging, some of the issues to be resolved boxes and solutions.And dairy products packaging applications, mainly introduced by the PET bottle packaging dairy development trends and some of the issues to be resolved solution.Packaging i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airy food safety, function, to ens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ackaging materials is to improve the dairy packaging Hang seepage, leakage and Hang solubility, plastics are widely used is an unavoidable trend.Keyword: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dairy products packaging, paper packaging, plastics, PET

一、乳制品的包装及简介

根据国家标准GB4122-83 对包装明确定义:“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 方便储存, 促进销售, 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乳制品包装, 就是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 把乳制品灌充、装载或包裹起来, 以使乳制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乳品包装作为乳品生产的最后工序, 是乳品流通销售的保障, 直接影响着乳品业的发展。

乳制品的包装, 可以是复合纸盒、玻璃瓶、复合塑料袋、金属盒包装等, 玻璃由于重而易碎等因素, 不适合工业生产, 铁盒也主要用外包装, 实际使用塑

料瓶、袋, 如纸盒等奶制品和其它食品包装一样, 基本是以塑料作为内包装, 或者以塑料作为内层的复合包装。常见乳制品包括:

液体乳类(LiquitMilk), 如杀菌乳GB5408.1;灭菌乳GB5408.2;酸牛乳GB2746;配方乳等。

乳粉类(MilkPowders), 如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GB5410;婴幼儿乳粉GB10765、GB10766、GB10767;其他配方乳粉。

炼乳类(CondensedMilk), 如全脂无糖炼乳(淡炼乳)。全脂加糖炼乳GB5417;调味炼乳;配方炼乳等。

乳脂肪类(MilkFats), 如稀奶油GB5414;奶油GB5415;无水奶油等。含乳制品的焙烤食品, 如糕饼点心, 也需要对其中的乳制品保鲜。

因为牛奶特别易变质, 因此无论是长效奶(UHT)还是保鲜奶, 都对包装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 此外, 便于携带和饮用方便, 也是对乳品包装的基本要求。

乳业近年来一直围绕在价格、奶源、资本、圈地、广告等方面竞争, 2007 年竞争的已转移到产品和工艺创新方向, 国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从“有奶喝”转为“喝好奶”的需求日益强烈, 竞争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高质量的包装是乳品生产企业实现本地市场渗透和外地市场扩张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当前液体乳制品的包装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液体乳产业是在过去10 年中逐渐发展起来,但发展速度是一年胜于一年,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推动了乳业的发展。早期由于冷藏手段的不完善,需要保存期长的包装形式,如无菌砖和无菌枕等,但随着主要城市的零售市场快速发展,保鲜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包装形式也向巴氏塑袋、奶杯以及屋顶包过渡。

由于保鲜奶的生产、包装、运输和贮藏的复杂性,鲜奶的销售增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原奶的微生物数量同国际水平比较相对较高,则要求加工的温度必须提高,而且存货周期受到限制;乳业及其配套包装供应企业,对屋顶包纸合等新包装形式的制造和灌装还处于学习摸索阶段;野蛮装卸,长途和条件恶劣的运输仍然比较常见;冷链不完善,而且冷藏温度在某些环节还

不够低;零售商和消费者对如何保证鲜奶的新鲜还不太了解。

保鲜牛奶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冷藏控制和运输条件问题都是暂时的,它们都会得到解决,这一点丛亚洲市场保鲜奶的包装形式的发展历史可以预见。

乳制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目前液体乳占整个饮料市场的12%,并且这个份额正在不断扩大。政府部门制定的的消费目标是:2010 年:每人每年18kg2028 年:每人每年28kg2040 年:每人每年41kg

牛奶和其制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钙、维生素以及锌、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牛奶的营养保全最佳的是巴氏杀菌形态,无菌包装是一种好的包装形式,但是一般来说无菌包装牛奶从生产到饮用的时间间隔要大于屋顶包装。牛奶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在透光包装中,牛奶的维生素丧失和口感改变很快。牛奶加工受热时间越短,贮藏温度越低,贮藏时间越短,受紫外线照射越少,其口感就越好。在大多数崇尚鲜奶的市场,保鲜奶都享有较高的售价,在这些市场,保鲜风味奶的市场在逐渐扩大。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非常重要,而纯度高的原奶需要的杀菌温度相对较低,对营养和口感的保全也就更加充分。牛奶在灌装后的正确贮藏,运输过程的条件改善,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可以帮助确保鲜奶的质量。

卫生 灌装机设备调整和良好的维护是保证灌装质量的重要条件,不同纸盒生产商提供的纸盒在上机前,需要在机器上作适当微调,使纸盒和灌装机更加贴合。保证低温恒定也非常重要。保鲜牛奶的最佳贮藏温度是4℃,避免顶封温度过高可以帮助改善涨包问题。

搬运 粗野的搬运会导致屋顶包的破损,必须在整个灌装,装卸和堆放过程中避免突然坠落或其他不合理的操作。

运输 虽然路况在改善,但是运输过程仍然具有挑战性,纸盒包装箱应当受到良好保护和支持,避免翻落损伤里面的装满牛奶的纸盒。

除了这些举措外,采用加厚的液体面PE 淋膜厚度、选用挺度更高的原纸、增加尼龙阻氧隔离淋膜等都可以提高运输过程耐久性。

零售商对品质的影响很大,货架温度是具有决定性的,垂直排放纸盒既能防止渗漏,而且有助于向消费者展示纸盒表面的印刷宣传图案。保持纸盒之间互相接触和固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涨包的影响,而且可以提高纸盒的握度舒适程

度。

消费者对牛奶的营养和新鲜的好处有较好的一般认知程度,但是还有提高的空间,另外,需要增加对保鲜牛奶包装的贮藏和饮用知识的积累。屋顶包侧立面的广告展示是向消费者传播信息的最佳方式。除了介绍品牌以外,还可以增加营养成分,饮用方法,贮藏方法的经验介绍。

我们相信保鲜牛奶在克服了短期出现的问题之后,会成为中国液体乳市场的主导力量,因为新鲜和营养是人们选择食品的首要原则。

三、现代的新型包装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使用PET 瓶包装乳制品是目前乳制品包装市场的一大趋向。消费者喜爱透明的包装,他们想看到自己关注的食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今很多乳制品公司不仅提供经典的PET 瓶装pH 值小于4 的小麦乳制品、酸奶或透明PET 瓶装中性乳制品的微生物检测安全,尤其是当制品被拿到冰箱以外的地方销售时,这是一个成功的技术突破。与pH 值小于4 的乳饮料相比,中性pH 值的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敏感度高。当然,目前使用的加工过程是趋近无菌操作的。十多年来PET酸性软饮料的无菌瓶装技术证明,其得益于发展中的技术革新。

光不稳定呈味物质对制品造成危害在克服了微生物障碍后,技术突破点聚焦在不同贮藏环境下的终产品的稳定性。要求终产品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最重要的是口感稳定,尤其是如果它们在冷链之外的环境下分配和贮藏。贮藏试验和感官鉴评显示,即使是在一个有颜色的PET 瓶中,由于它没有一个特殊的光保护系统,在几天以后,制品口感也被检测出有所损坏。口感的损坏通常与乳制品组分的变化有关。例如Vb2,牛奶中的重要组分,对光照极其敏感,见光分解,使牛奶口感变坏。

具有光保护作用的PET 塑料瓶处理这个包装技术缺陷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在PET塑料瓶中加入特殊的光保护系统。标准PET 瓶上不可视,在最大波长为380nm的紫外线范围内具有光保护活性的光线。而牛奶中光敏物质的感受波长是300~500nm,所以在包装中形成完全保护是不可能的。如果以保护光敏度波长在380nm 以外的制品为目的,包装将呈现从黄到红的颜色变化。

HDPE 包装高氧渗透性,但不透明另一个常用的包材是HDPE,与PET 相比,这种材料具有高氧渗透性,通常为白色,不透明。

解决光照问题在使用透明塑料包材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氧气和光线的相互作用。光照激活氧分子,使制品质量加速下降。

当代乳制品制造商将在加工中使用低氧灌装,这是塑料包装更需要的。为乳制品加工提供的利用基材和水果制备相结合的特殊技术帮助确定制品免于有害光线的照射和高穿透力氧分子的渗入。

尽管在技术上仍然要有很大突破,PET 瓶装乳制品的包装趋势是确定的。这种包材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材料透明、不易碎、能够再次使用并且样式新颖。然而,对于乳制品,优势是包装材料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设计范围并且是技术改革中最理想的包材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阳,.乳制品包装保鲜技术[J].广东奶业,2007,(3).[2]吴艳,.乳制品包装迎接环保新时代的到来[J].食品安全导刊,2008,(5).[3]焦宇知,.乳制品包装的“多元化时代”[J].食品安全导刊,2008,(4).[4]陈易一,.PET:乳制品包装的革命[J].中国乳业,2007,(9).[5]董莲祥,迮桂春,.液体乳制品包装[J].企业标准化,2007,(5).[6]齐银玲,.无菌包装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包装工业,2006,(6).[7]肖媛媛,.包装透明化 塑料包装的乳制品要保持其口味的稳定性需要应用新技术[J].中外食品,2006,(2).[8]王莉莉.PET乳制品包装:色彩是流行发展趋势 更是保护产品需要[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4,(12).[9]程玉来,岳喜庆.纸、塑包装材料及其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4,(10).[10]我国乳制品包装有待发展的几个方面[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4,(6).[11]李为国.怎样解决乳制品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J].乳品与人类,2004,(5).[12]刘宝龙.BOPP瓶为乳制品打造个性包装[J].塑料包装,2004,(1).[13]蔡永吉.乳制品的包装[J].今日印刷,2003,(9).

第五篇: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中两个最伟大的里程碑是1953年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和20年后实现了DNA重组和转化。1982年美国EliLily公司宣布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生物技术向着产业化大踏步地前进。1993年另一项重大生物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明者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些基本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奠定了生物技术的基础,也推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从DNA的重组与转化成功到现在,生物技术的崛起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已深入到医、农、工等许多领域。(曙光乍现的中国生物医药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以基因工程为首要标志。本文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近一、二十年来发展极为神速。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医药卫生、食品轻工、农牧渔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其应用的主要方面是:

一、作物的改良。包括优质高产的粮食新品种,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抗逆脱毒植物,以培育出一批抗寒、抗旱、抗病、抗虫、抗盐碱,以及抗除草剂的新品种;可望发展的植物制药厂,运用遗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来生产药物,一株植物就是一个小小的制药厂。

二、饲养业的革命。包括动物改良,繁殖技术、激素、疫苗、抗体等运用。

三、生物农药,包括杀灭剂、绝育剂、性诱剂、拒食剂、激素剂等多种。传统的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几乎都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而生物化学反应中微生物酶的催化,可以常温、常压下生产,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化学工业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工业酶、工程菌的生产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产门类;原材料工业新的生物化学产品层出不穷;节能降耗给传统工业的发展与改造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如在食品工业中,主要原料均来源于生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使食品工业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重新组建工程菌、工程细胞,使其具有能生产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能力。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生产、开发优质保健品、新甜料的开发及酿造工业的应用。

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现在生物技术实际应用的60%都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包括:

一、解决了过去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

二、研制出了一批灵敏高、性能专

一、实用性强的临床诊断试剂,并找到了某些疑难病症的发病原理和医治的崭新方法;三是有了确保优生优育的得力手段,也为人类健康长寿展示了美好前景。

生物技术在医药业行的应用

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详见表1。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据美国PHRMA协会生物技术组织1996年的报告,1995年16种主要生物药销售额详见表1。据预测,2000年药品市场上将有100种生物技术药品(1994年为18种),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美国是生物技术制药工业的发祥地,发展也最快,现在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数目基本稳定在1300家的水平,其中20%的公司已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生物工程公司200多家,截止1997年6月,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13个,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其中仅干扰素一项,中国市场销售就从1994年的6000万人民币增加到1997年的36000万元。我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化状况

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得到了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我国的生物技术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取得了令人嘱目的进展。在组织管理上,1983年在北京建立我国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功能是组织协调、规划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该领域的研究给予财政支持,联系国际间合作。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都设立了相应的生物技术领导小组或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许多省市也设立了协调机构,并将生物技术与产业定为本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将生物技术产业为其中需要加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国有11个省(市)把医药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迄今,我国已有近40多个基因工程医物处于不同的研制阶段,并形成了一支近万名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科技队伍;现代化的生物技术试验室在各地建立,迄今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效益使人们看到现代生物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国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课题分属三个方面管理:

1、国家的五年计划;

2、国家高科技-“863”计划;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其中国家五年计划(如:“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管理的课题属攻关性课题,多是涉及国民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费由国家有关部门拨出,如卫生部、农业部、轻工部等。研究范围常常涉及基础遗传工程、植物遗传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下游处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每个五年计划的研究互相延续又依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略有变化。

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课题多属于高科技领域前沿课题,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增加后劲。研究经费由国家科委拨出,国家生物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支持基础项目。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是主要资助项目之一(当然还有其它学科的基础研究)。

根据我国“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导战略目标的要求,到本世纪末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奋斗目标是:

1、生产力争50%的医药成果投入应用;10个以上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投放市场,基本形成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约达50亿元;另外,5-6种基因治疗方案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2、防治肝炎和恶性肿瘤的新型药物和疫苗,形成我国的特色,其中有些项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形成7-8个生物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中心;培养3000名跨世纪的生物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的生物工程药物品种有:白介素(IL-

2、3)、干扰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集落刺激因子(CS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长激素(GH)、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据不完全统计,表2是我国开发已批准生产的主要生物工程药品及上市时间。

正确认识生物医药业的地位

在经济上,将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产业叫支柱产业。生物制药所在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看出,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比较小的产业,反映其规模轮廓的指标如产值、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等,均占不到全国的2%,这些指标在全部39个产业中的排名基本上在20位以后,因此医药行业还谈不上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医药行业中的生物医药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只有2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其余各公司销售额在几百万至几千万不等,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因此生物医药仍处于弱小成长期,需要细心培育,扶持。

从医药行业产出效益的指标却令人刮目相看,医药行业只有全国1.87%的资产,却实现了全国2.47%的利税与4.42%利润。从这两个指标看,医药在各行业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尤其是利润,名列39个行业的第7位。这一方面说明医药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说明从总体上看,医药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其它行业强,发展后劲足。

我国生物医药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进口药将冲击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近五年来,我国每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3年为54.17元,1994年为66.67元,1995年为88.33元,1996年为100.12元,1997年为116.86元,每年以16%的幅度增长。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日本的1.6%,为美国的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医药商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国外发达国家制药商和药品经销商正是看准了这点,许多国际一流的制药公司纷纷通过向我国直接出口药品、独资办厂、合资控股等方式,“进军”我国医药市场。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大幅度上升。1993年为11%,1994年为14%,1995年为22%,1996年为33%,1997年为40%。而随着关税的降低和WTO加入的临近,进口药品品种和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国外的研究报告有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成熟品种少,而开发公司多,高水平重复开发日渐严重

据统计,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药要花费7-10年时间,耗资数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仅需几百万人民币,大约5-8年时间。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几乎全是仿制而来,投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造成同一产品多家生产的现象。干扰素生产企业有20家,EPO有10多家,另外还有不少厂家准备投入,白介素2有9家,与G-CSF疗效相似的GM-CSF也有8家生产。随着厂家销量的增加,产品种类重复生产过度,最终将会导致压价竞争,产品利润下降。很可能重蹈当年青霉素、维生素C低水平重复带来的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覆辙。

上、下游技术开发研究不协调

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角度看,下游工程的发展尚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化要求。现代生物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能把众多的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却廖廖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下游工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品工业生产的需要。我国在这方面特别突出。不仅在下游工程设备、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研制开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较大,而且在投资与下游工程人员配置方面急需加强。生物技术基础较好的上海为例,近年来工业系统中有21种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改造;有20种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纯化装置需要更新。在科研系统12种中试生物技术产品中有7种需要开发新工艺。上海一企业的科研经费只占总产值的1%,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科研经费占销售额的10%~20%。在人员配置上,上游和下游工程科技人员比例同样不合理。某研究所近160名一线科技人员中,微生物专业26人,生化55人,发酵69人,电气7人。下游工程及其设备上的专业人员极少。

知识产权的分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的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一方面产品不可能出口,只能内销;另一方面,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GM-CSF、TPA、EGF等。我国总有一天会加入关贸总协定,迟早要承认国家专利,目前大量仿制基因工程药物会引发大量的诉讼。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早已虎视眈眈,瞄准国内大的企业下后手,如果败诉,则损失最大的是生产企业。如某药业投资约1亿,发展分泌型人生长激素,产品还没有上市就被美国列为起诉的黑名单。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展望

今后30年将以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为主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同时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特别是加强那些我国具有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均力敌的项目,增强技术革新、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逐步形成一些我国的优势技术和优势产品。到2000年的主要战略目标:

生产数十种现代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一批新兴生物技术工业将初具规模,新兴产业的产值将由现在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发展到占20%。

抗生素、生物制品等传统技术工业将有重点地得到改造,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提高质量。

本世纪末,物质技术产值达到50亿元左右(按1985年价),约占2000年预计国民生产总值的2.5%,是1995年生物技术产值的4倍。

初步形成一支包括多种学科、结构合理、技术配套的科技力量。

从高科技的发展方向来看,以下几个领域里应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导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治疗肿瘤药物确实存在一个所谓“敌我不分”的问题。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导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所谓导向治疗就是利用抗体寻找靶标,如导弹的导航器,把药物准确引入病灶,而不伤及其他组织和细胞。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1998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

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抗体可以对抗各种病原体,亦可作为导向器,但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已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需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仍然占重要地位

血液制品是采用大批混合的人体血浆制成的,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将导致许多新药的开发

人体疾病的发生不外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病原体的侵入,二是生物功能的失调。能否抵抗病原体,人体是否具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理状态都与基因调节有关,对人体基因的研究,必将发现新的致病或抗病基因,基因的密码是可以人工构建的,某些基因产物就可以开发为一种药物。

人体约有10万个基因,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1991年起准备用15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已克隆的基因还不到4000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3-4%。1998年2月,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公司的控股公司-上海新黄浦集团投资1亿元与复旦大学携手,在人类基因克隆功能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复旦大学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资金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预计21世纪从人体基因组中寻找各种开发的新药物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壮举。(曙光乍现的中国生物医药业)2 生物制药的综述

生物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制造领域的应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2001年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的总数已经达到4284家,其中622家为上市公司,占全部生物制药公司的14.5%,具体数据见表2-1。2002年美国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总数为342家,而2001年时为344家,总的从业人员2002年为约19万人。多数美国股市分析师都认为,美国上市公司中的生物制药板块已经见底,2003年可能重新启动。在2002年内,美国生物制药企业融资额达到100亿美元,其中风险投资为26亿美元,而2001年,只有24亿美元。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已经批准14类,19种生物工程药物上市,(生物制药的现状与展望,孙大柠)

生物技术在医药业行的应用

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详见表1。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据美国PHRMA协会生物技术组织1996年的报告,1995年16种主要生物药销售额详见表1。据预测,2000年药品市场上将有100种生物技术药品(1994年为18种),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美国是生物技术制药工业的发祥地,发展也最快,现在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数目基本稳定在1300家的水平,其中20%的公司已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生物工程公司200多家,截止1997年6月,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13个,1997年产值达30亿元,其中仅干扰素一项,中国市场销售就从1994年的6000万人民币增加到1997年的36000万元。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制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发展余地,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专利保护措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并投入了大笔的科研经费以鼓励、支持此类药物的研究生产。同时,生物技术药物的上市也能给制药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全球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一些著名的化学制药企业纷纷投资研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品,生物制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研制开发热潮。近年来,已有约70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陆续开始了Ⅰ—Ⅲ期临床实验研究(含同种药物不同制剂)。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和生产出来的疫苗、可溶性蛋白质药物、单克隆抗体、反义药物、基因治疗药大举进入临床。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①抗肿瘤疫苗、抗体、肿瘤抑制剂;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单克隆抗体;③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④治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活性因子;⑤抗感染、抗病毒的抗体和疫苗;⑥基因治疗剂。如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癌的融合蛋白Ontak;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达到抗癌目的的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TNMPs),预防巨细胞感染的免疫球蛋白CytoGam;抗病毒的反义核酸药物Vitravene、Vistide;抗HIV的逆转录酶抑制剂Preveon;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的TNKase(tenecteplase);用转基因绵羊生产的治疗肺气肿的蛋白酶抑制剂ATT;流感疫苗Nasalflu、FluMist,黑色素瘤疫苗Melacine,抗爱滋病病毒(HIV)近期感染的疫苗VIR201,预防婴儿侵入性肺炎球菌病的疫苗revnar;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预防血友病A患者大出血的重组抗血友病因子ReFacto;用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hIGF-

1、胶质细胞原神经营养因子;用于减肥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抗甲状腺癌的重组人促甲状腺素激素hyrogen;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抗体ARX-CBL;用于抗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单克隆抗体Zenapex、OrthoOKT-3;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克隆抗体Remicade、etanercept;治疗红斑狼疮的LJP349;抗血栓的单克隆抗体ReoPro;用于中风患者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etavase;P53肿瘤抑制基因;心血管病基因治疗剂VMDA3601;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用于疾病诊断的试剂也相继问世。五年后,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规模有可能扩大到320亿美元。其中,基因治疗剂将成为发展最快的生物技术药物。21世纪,生物技术药物有望解决许多遗传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治疗问题。

综述生物制药今后的发展速度将取决于制药企业对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如基因组学、组合化学、基因治疗和转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随着基因治疗日渐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有关基因定位、核酸测序技术、基因转移系统、目的基因体内表达、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也会有较快的进展。而近来在国外医药界又开始关注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它研究的是因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病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的药物或新的用药方法。如果对不同个体的病人分别根据其个体的遗传差异,尤其是药物效应相关基因上的差异用药,药物的作用和功效就可能会出现更好的结果。这对新药筛选、研制开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生物制药的现状与展望,孙大柠)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经过1995年以来年均30%的高速增长后,在新世纪之初步入调整时期,投资出现衰退。受此大气候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陷入一定的停顿,上市公司生物制药投资额从1999年的近7亿,下降到2001年的5.96亿元,生物医药企业备受产品开发阻滞,利润下滑,资金紧张之苦。(2002~2003年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研究报告,2003)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克隆羊“比利”的诞生都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特征,融入了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生物制药也已成为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不断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的生物技术药品和诊断试剂在为人们诊病、治病的同时,更给人们带来了攻克和治愈各种疑难疾病的希望。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业虽已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就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值仅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1999年全国生物制药业的盈利约为12亿元,2000年盈利达到25亿元。进步虽快,但比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仍然很小。

目前我国涉足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已达120余家,其中70多家投资生物技术领域,通过资本市场流入生物技术板块的资金超过30亿元。据统计,到2000年6月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涉足生物工程的有45家,这些公司可划分两类,一类是开始上市时便从事业生物工程,主营业务是生物医药或在该领域投资额较大,这类公司有12家。另一类为主营业务不是生物制药,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进入生物工程产业。从1151家上市公司公布的中期报告看,这1151家上市公司的指数平均每股收益为0.1025元,其中涉足生物制药业的12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43元,尽管其主营收入,净利润增幅有所下降,但盈利水平仍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体现生物制药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尤其是那些拥有强大科研实力,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表现更加突出。例如海王生物,因主营业务突出,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2001年上半年取得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同比增长53%的业绩。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虽然年初生物制药板块有一轮飙升行情,但今年上半年生物制药板块的整体表现并不尽人意,其平均涨幅仅为8%,小于深沪两市3.5%的平均增幅。在近期大盘的连续下跌中,生物制药板块令投资者失望。然而反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其综合指数虽由去年的5000余点降至现在的1800点。但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股票整体跌幅远小于纳指跌幅,有些公司甚至创出了新高。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给了战略性的指。药物分类管理办法及大力推广跨省市开办连锁药店的鼓励政策等等,生物制药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真正立足于生物制药业并有一定高技术产品支持的医药企业已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预计在今后几年,我国生物制药业将会保持20-30%的年增长率,到2005年生物制药业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30-150亿元,利润将达到40-48亿元。虽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生物医药技术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但生物医药业无疑正处在加速上升阶段,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潜力巨大)

解放日报消息:近日,有关专家结合国内生物技术的医药产品开发情况,指出今后我国生物医药发展将有以下6个重点: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发酵生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技术医药工业。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毒素。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重抗体诊断试剂。

(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长激素等。

(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6)发展氨基酸工业,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为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我国今后生物医药发展6个重点,摘自《解放日报》)生物制药非典药物成为唯一亮点

曾经因为高增长高盈利能力而受到股市热烈追棒的生物制药公司,在2003年一季度陷入尴尬状态,与其它子行业相比,其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板块整体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仍属于传统的生物制品企业,主要生产疫苗、提取血清抗体等,与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关联度不大,生物制品本身适用范围窄、使用量较为稳定,而产品销售又受到政策管制、地域管制等诸多因素影响,这决定了我国的生物制品企业难以获取较高的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的非典疫情,使得生物制药板块重新得到市场关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典病原作是一种冠状病毒,而历史上化学药对病毒引起的疾病就无能为力,因此,未来防治非典的药物预计出自于疫苗或生物技术术药物。疫苗的研制从药理到临床试验必需的试验阶段需花费2—3年,而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批准了两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分别为a-2b干扰素、w干扰素,若能通过临床审批,相关的上市公司,如西南药业、中新药业等将获益。(2003年一季度医药板块综述研发中心 冯泽旺,2003)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成立(1971)到1996年,生物技术制造工业已走完25年的路程,已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药物,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美元。生物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已经上市的生物药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重组的治疗用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Mabs)(生物制药)

趁着今年这股“科教兴国”带来的“高新技术”风潮,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告进军生物制药。究竟有多少企业真的在从事生物药物的生产和开发呢?参与生物制药的效益如何呢?或许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分析:

现在还不是秋天。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从“六五”到“九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有长足发展,涌现出深圳科兴、沈阳三生、杭州九源、安徽安科、厦门特宝、深圳康泰等少数生产已上一定规模的生物制药专业生产企业,大部门已步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进入投资回报期。客观地讲,目前时期的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还远没有到谈收获的时候。从掌握的情况看,国内专业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企业产量还谈不上规模,1997年仅沈阳三生和深圳科兴销售过1亿元,杭州九源1998年1-9月销售收入不过2271万元;从效益上看,几乎还谈不上利润贡献,对于深圳科兴这样成熟的企业来说,经历多年的市场开拓,不断降低成本,才刚刚开始盈利。因此对于目前热衷参与生物制药的企业来说,一、两年内我们似乎先不必太关注其生产努力和效益情况,这样的话在未来也不会因其业绩没有预期的增长而懊恼,在其利润出现异常变化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被迷惑。现在也不是冬天。虽然笔者认为现在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及专业开发和生产企业不能抱过高期望,但也不必太悲观;虽然东阿阿胶等这些被市场追捧为生物制药杰出代表1998年的财务又让人失望,但它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踏实而坚定的;虽然这个新兴产业已涌现出重复生产、混乱竞争等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举很多例证说明现在也不是数九隆冬。比如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进展,干扰素a-1b、a-2b、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重组人胰岛素和EPO、C-CSF等国外相当成熟、市场前景比较好的几种主要基因工程药物相继在国内上市,等等。

正是春暖花开时。沉寂的市场10月下旬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众人翘首以待的东阿阿胶的EPO和通化东宝的重组人胰岛素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批文。这两家企业随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报价审批等工作,为产品上市作最后的准备。为宣传产品,拓展市场,通化东宝决定于近日举行专门的新闻发布会,而类似的产品推介会东阿阿胶已悄悄进行完毕。尽管没有像人们预期的在1998年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财务数字,但我们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新药品为公司创造巨大的利润。这两个上市公司的例子可以说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未来10年内应该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理性看待“生物制药”,邹志新)3生物制药的现在问题

就在各大媒体全力关注空调降价、汽车降价之时,一场价格革命也悄然在医药行业展开,而且根据记者观察,这场价格革命有可能演化成中国医药行业的第一次“产业风暴”。

自跨入新千年以来饱受关注,却未能实现很大突破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新近杀出一匹“黑马”,较早进入生物制药产业、并在生物制药方面国内领先的深阳三生制药公司率先将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干扰素产品“因特芬”价格,从原来的每支100万单位、300万单位和500万单位的零售价格分别从原来的56.8元、160元和285元降到22元、66元和99元,相当于国产同类产品的三分之

一、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此举不仅一刀捅破了医药行业的“虚定高价”,也给沉醉于以药养医再养药的医药企业以当头一棒。有人说三生是“低价倾销”,有人说三生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有人甚至指责三生结束了“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果真如此吗?

黄金时代,从未到来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虚高定价以及以获养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肿瘤,政府下大力量、坚定决心进行医药体制改革已不是一天半日,现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由于改革涉及面之广、触及各方面利益之多改革进入尤其很难。从某种程度上说,医药市场已经由于长期的社会、历史、体制方面的原因形成一种“定局”,全国6000多家医药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在用着同一个思路、同一种手段抢占市场,回扣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市场越做越小,站到高处看,不过是一潭浑人养了一群小鱼!一旦中国入关,这群小鱼的命运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了。

基因工程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肿瘤、性病等顽症的有效药物,也有少数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之一。干扰素的全国市场有多大呢?据介绍,全国有10.5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两千万肝炎病人,还有一千万种瘤病人。而由于干扰素价格过高,我国需要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几千万病人中,能用得起干扰素的人还不足1%。有人计算过。全国有十几家制药企业生产干扰素,如果所有企业都加足马力生产,都不能满足整个国内市场需要的1%。然而,这十几家制药企业却在这1%的市场上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从何说起呢?如果说这就是英金时代的话,那也只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黄金时代,不是消费者和企业的黄金时代,更不是一个行业的黄金时代。

虚定高价,害人害己

“老百姓用不起干扰素,因为干扰素太贵了”。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娄丹向记者说,贵到什么程度呢?作个比较,我国的国民收入只相当于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而我国的干扰素产品价格竟然比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上要高。经济水平决定市场容量。

中国市场上的干扰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国内市场本身的原因,也有进口产品的影响。娄总说:“进口产品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深谙'入乡随俗'的道理,他们很快就'本地化'了,学会了'以药养医',用高定价、高回扣抢占市场,像EPO(重组人工细胞生成素),美国卖18美元,到中国竟然卖325元人民币。国内产品为了表明自己的品质并不比进口产品差,盲目跟从,结果就是99%的病人买不起EPO。在这种利益格局下,企业、消费者都不会真正受益,受益的是中间人,而我们真正的市场在于终端消费者,让老百姓用得起才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这1%的市场让出去,我们去做那99%。” 从另一角度也能说明问题,三生制药干扰素的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00万支,而现在年生产量却只有200万支,制药车间处于半歇工状态!“我们就是要把市场这块饼做大。我们的确会失去一部分老客户,失去一部分市场,但我们会拥有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市场。”娄总很坚定地说。

打破坚冰,勇气何来

据了解,三生制药在中国医药行业中并非老大老二,但因其拥有多项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而在生物制药领域独树一帜。在此之前,其干扰素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并不理想,车间开工率严重不足,可三生没有贸然降价,而是在做另外的打算。1998年初,三生制药的EPO市场的半壁江山已是非三生莫属。EPO一旦成功,三生便转回头来收拾旧山河,将干扰素产品全面降价,此举显然是意在必得。

早在三生制药的EPO以低价入市之日起,三生制药的价格问题就成为全行业的焦点。为了EPO的另类价格,娄总几次参加由计委主持召开的药品价格听证会,娄总的讲话常常被反对的声音打断,但娄总自称有些“偏执”的坚持为EPO的价格赢得了认识,也为EPO迎来了市场。

三生的最大勇气还是来自于对企业技术力量的自信。生物制药属于高科技领域,在吸取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后,三生把实验室设在了美国。凭借着多年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直觉判断,娄总精心选择项目,使三生在技术方面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先锋。生物制药,路要怎么走

从全球的发展来看,基因工程将在未来的两大领域内大放异彩,一个是农业,一个就是生物制药。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一物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时,娄总说:“很不幸,和IT一样,现有的绝大部分生物技术专利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实验室设在美国的主要原因。但是生物技术与IT又有所不同,还有许多可供施展的余地。在美国生物研究领域,有许多卓有成就的华人,他们就是我们很大的资源和财富。和他们合作,方能保持我们长盛不衰。” “中国生物制药要想有突破,科研机制首先要有突破,现在是企业着急,科研界不着急,因为科研单位没有真正面向市场。”娄总说,“其次是国家支持。国家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不到点子上。太多的生物基地、园区,很可能是一无所获。” 从国际范围来看,由于生物制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而投资回报期很长的特点,目前能够赢利的企业很少。全美国上千家生物制药企业,能够赢利的只有几家。据娄总讲,要想在生物制药行业有突破性的发展,一落千丈要上规模,二是发展速度要快。单纯追求规模、盲目投资也不行,没有相匹配的市场容量,同样活不下去。全球经济500强中的25家跨国制药集团已有21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民族药业的概念自然需要重新理解,但中国市场不能全让外国人来做。娄总透露,三生制药正在等待中国的高科技板,一旦时机成熟,三生制药将会运用资本的力量再展宏图。(生物制药开演勇敢者游戏

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223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企业只有97家,其中已向上级部门申报基因药物、并登记立项的企业只有76家左右,而已经取得生产生物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仅为52家。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G-CSF(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

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I、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到2006年总产值可达83-92亿元人民币,利润可达38-46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PCR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200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30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1、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20%;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2010年内将减到6.5%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2、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3、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1997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50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1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100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4、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5、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2001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GM-CSF、TPA、EGF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还应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这方面的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T-PA等。

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1998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

6、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7、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己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8、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9、人体基因组的研究。人体约有10万个基因,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1991年起准备用15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巴克隆的基因还不到4000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3-4%。对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将导致许多新药的开发。可以预计,21世纪从人体基因组中寻找开发各种新药物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壮举。

来源:医药经济信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令该行业目前仍是概念多于实际 2001年的中国生物制药并没有红火起来,去年基因生物制药在深圳高交会的火爆场面今年已经荡然无存。事实告诉我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革命刚刚开始,而且正处于艰难的市场商业化的前夜。生物制药受青睐

生物制药作为今后医药业发展的新方向已经为大家所认同,因此2001年拥有巨大资本力量的上市公司对生物制药热情不减,今年就有东盛科技、四环药业等七家公司向生物制药进军,有些企业像东盛科技原来主营铝加工,现在居然向生物制药转移,长春高新原来主营高科技产品,现在生产与销售也一下转移到生物制药。这些公司产业180度的转型是看中了生物制药行业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部分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海王生物主营业务突出,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2001年上半年取得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同比增长53%极佳的经营业绩。东盛科技主营高科技生物制药产品后创造的利润同比增长292%。概念多于实际?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生物制药概念多于实际,认为与媒体和市场炒作的火爆场面相比,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远不如人们想象的乐观。18家勉强称做生物制药的公司,其平均净利润仅微增2.12%,而平均每股收益则大幅下降22.89%,仅0.132元/股。该行业固有的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使投资者不得不谨慎行事。可以说生物制药仍处在萌芽状态,比较适合风险资本的胃口,而上市公司进军该行业的成功机率则很低。上市公司方面,行业内目前只有天坛生物一家主要收入来自生物制品,其他公司这方面业务占的比例普遍较小,而且所有公司投资业务多元化的趋势很明显。这一方面与生物技术的投资周期长,而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现实的收益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大多缺乏核心技术有很大关系。爆发残酷价格战

生物药品在制药界曾经掀起热潮,但因市场还处于启动阶段,过多企业加入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北京大学陈章良领军的深圳科兴生物公司、沈阳三生制药公司、北京的三元基因公司和沃华生物公司等很多公司都在这个领域野心勃勃,都想做生物制药业的龙头。然而,这个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生物制药业却过早地在2001年上演异常残酷 的价格大战。降价先锋沈阳三生公司延续了去年的做法,2月就开始举起价格的战刀,但到了9月,却发现自己的EPO(一种红细胞生成素)价格竟然成为国产同类产品的最高价,于是再次下调35%。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北京军队系统的一次药品招标采购会上,成都地奥集团喊出了一个令业界哗然的低价:2000单位的EPO每支19元!而仅仅在此前两个月,这个规格的EPO还是90元。更绝的是,地奥竟然公开表示:“19元,我们仍有利润空间。” 尽管如此,在惨烈价格战的另一方面,却不断还有公司宣布进军生物制药,山东东阿阿胶的董事长刘维志分析认为,目前不能指望生物制药给公司带来利润,至少要五年之后

才有希望。“现在的生物制药市场很乱,我个人认为国家主管部门在生物制药方面有一个失控的过程,国内的基因类药物都是在国家的保护下具有一定的仿制成份,国家一共批了十四、十五家,批得太多,现在一个厂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国的需求。” 不管对生物制药的现状如何理解,它的美好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生物制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会继续成为行业热点。4 中国生物制药正面临挑战

在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舞台上,美国一直稳居榜首,从1982年第一个基因组药物(人胰岛素)诞生以来,至今已经上市了110多种基因药物,去年美国BIO(Biotechnol Organization)在纽约开会,公布了一系列资料,资料显示,近四年美国批准的药物总数是前15年的总和,这说明美国的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发展速度异常迅猛。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和法国都已经形成了“研发型”生物技术产业群,其中大部分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而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起步较晚,2000年以前以仿制为主,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方式必然受到挑战,中国制药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

原创性专利少

从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情况,国外在中国注册的比重非常大,占87%,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申请专利注册的比重很小。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报告中,对生物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谈到:“国外和国内专利申请是有重大区别的,国外申请大多涉及开创性的发明,例如获得新的功能基因、基因治疗的研究占较大的比例,对于国内申请,导致申请量上升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有政策方面的倾斜,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人类新基因和基因芯片两个领域申请量的急剧增加,这类发明在国内申请量中处于第一的位置...”,国内专利申请中涉及“人类新基因”的发明,对该基因的功能方面的研究普遍较弱,大多数基因的功能仅仅是推测的,没有经过可靠的实验证实或者没有实质性的功能,从而导致这类专利申请从市场获利的前途非常渺茫。

资金、时间、人力 一个都不能少

从经济学角度说,总是谁领先开发一项独到的技术,就可以赚取超额利润。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已经认识到,技术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是生物技术制药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在新技术的研发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上面的投入,一般占GDP的3%-5%以上,国际上一些中等水平的国家都在2%以上,而2001年我国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此外,新药的研发成功到正式上市之间还需要5~10年的时间用于检验,我国药物的检测水平也有待提高。我国政府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十分重视,近几年培养了一支生物技术研究队伍,但是由于研究经费、实验条件、产业环境的限制,我国目前存在生物技术方面人员大量流失到国外的问题。看来,我国基因制药水平要步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资金的支持下,也在经受着人力资源和时间的考验。

下载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和规模也日益扩大,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逐渐突显出来。本文从我国二手车交易......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摘要: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截至2006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

    我国会计职业现状及前景规划

    一会儿是人才市场上财会人员过剩、求职难的消息,一会儿是四大会计师事. 务所中高级会计紧缺的消息,真可谓“冰火两重天”,那么,财会人员在市场上到底吃不吃香?用人单位的需求集中......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日期: 2005年10月22日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以至于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奶业也是节粮、高效、行业关连度高的产业。奶业持续健康发......

    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学院:XXXX班级:XXXX姓名:XXXX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无公害农业已成为国民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国家需求,并介绍了我国无公害农业的缘起,发展现状,前......

    我国水产品市场现状及前景预测

    我国水产品市场现状及前景预测全面分析和准确评估国内外的水产品市场,建立健全我国的水产品市场体系,促进我国的水产品流通,对促进我国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

    石墨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石墨烯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崔志强 (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近几年来, 石墨烯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