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10:1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总结经验

超前安排部署 全力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2年2月2日)

同志们:

2011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应对频发多发连发并发的洪涝干旱灾害,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今天,我们在重庆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回顾总结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经验,分析研究新时期防汛抗旱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刚才,黄奇帆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用朴素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全面阐述了重庆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大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水务水投集团、广辟资金渠道、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的举措、做法、经验和成效,描绘了重庆更好更快发展的美好蓝图,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汪洪总工程师宣读了国家防总关于2011年全国先进省级防办的通报,与会领导向受到表彰的单位颁发了奖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防汛抗旱工作十分重视,有关负责同志专程莅临会议指导。一会儿,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同志和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同志还要讲话,张志彤同志还要代表国家防办作工作报告。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汛情旱情形势复杂,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2011年我国降雨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汛情旱情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是大江大河平稳,局地洪涝频发。2011年大江大河水势平稳,但湖北、贵州、北京、广西、浙江、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发生了强降雨,其中湖北省通城县和贵州省望谟县超过200年一遇。受其影响,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北京、武汉、成都等多个大城市发生了严重内涝,136个城市受淹,全国有50多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大洪水,1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特大洪水。

二是旱涝快速转换,洪水涨势迅猛。

4、5月份长江中下游5省旱情严重,江河湖泊水位严重偏低。进入6月份,南方地区不到20天连续发生4次强降雨过程,湘鄂赣浙等省旱涝急转,苏皖等地南涝北旱,湖北陆水、江西乐安河、湖南湘江支流涓水等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浙江钱塘江、安徽水阳江、贵州望谟河等24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的大洪水,其中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最大洪水。

三是秋汛范围较广,洪水量级偏大。9月上中旬,12天内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以及伊洛河流域发生3次强降雨过程,四川、重庆、湖北、陕西、河南等地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四川渠江发生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20年一遇的大洪水,陕西渭河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秋汛范围之广、洪水量级之大,在历年“华西秋雨”过程中都非常罕见。

四是台风结对活动,登陆接近常年。西北太平洋、南海共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21个,其中有16个在活动期内结对出现,比常年偏多1倍以上,并有7个在我国登陆,登陆个数接近常年。但登陆台风仅有1个达到强台风量级,且均未深入内陆,影响相对较小。

五是干旱过程偏多,受旱区域较大。2011年我国从北向南连续发生了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3次严重干旱过程,波及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累计达到4.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7%,北方冬麦区的旱情贯穿了整个冬麦生产关键期,南方地区的旱情贯穿了整个主汛期。旱情过程之长、范围之广、时间之久、程度之重历史少有。

六是人饮困难突出,分布区域集中。2011年全国有2800多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甘肃等地,其中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9月上旬旱情高峰时有1405万人发生饮水困难,是全国多年同期人数的2倍,部分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群众饮水困难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面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各流域防总、各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旱区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 防灾抗灾减灾。

一是领导重视,超前作出安排部署。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做出重要指示,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国务院三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两次在旱区一线召开抗旱工作座谈会,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扶持政策,对抗旱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是多年来少有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的决策部署,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亲自安排,亲赴现场检查指导,有力推动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汛前,国家防总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和全国防台风工作视频会议,对重点工作提前安排部署,组织10个检查组分赴各地开展汛前检查,会同监察部通报了重要防洪工程和重点抗旱地区的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人,组织各地编制修订了方案预案,举行了2011年黄河防汛指挥调度演习。各地严格落实责任,提前做好汛前检查、水毁修复、物资储备、预案修订、抢险演练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夺取防汛抗旱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统筹兼顾,科学调度正确决策。国家防总科学研判汛情旱情灾情形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14次,发出紧急部署和调度命令80多个,派出150多个督察组、工作组和专家组协助指导地方开展工作,商财政部下达了80.6亿元防汛抗旱经费,调拨了2246万元防汛抗旱物资。各地根据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有效应对了各类灾害。国家防总和流域、地方各级防指精心组织、优化比选、果断决策、科学调度,通过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适时加大下泄流量向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调度三峡、丹江口、小浪底等水库和杜家台分洪道拦洪削峰、分流减压,成功应对了“两江一河”严重秋汛;实施河北向北京输水、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等应急调水,确保了重要城市供水安全,改善了白洋淀和向海湿地的水生态环境。

四是以人为本,妥善转移安臵群众。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人员转移和安臵避险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了人员伤亡。湖南、云南、江西、四川等省利用刚建成的山洪灾害防治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90多万人。在台风防御过程中,各地分层次、按区域组织渔船回港避风、海上养殖人员上岸和危险区域群众转移,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亡。

五是强化基础,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夯实防汛抗旱基础。《全国抗旱规划》编制完成并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建立了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出台了黄河滩区淹没补偿政策,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和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可研已经批复,中央抗旱物资储备实现了零的突破,大大增强了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

六是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提高了防灾抗灾的整体能力。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气象部门及时提供和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充分发挥抗洪抢险、抗旱减灾的突击队和中流砥柱作用,攻坚克难、化险为夷,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全年防洪减淹耕地2217万亩,减免城市进水91座,防洪减灾效益达506亿元,洪涝灾害死亡人数降至519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亡人数最少的年份。解决了2055万城乡居民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地3.2亿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八连增”。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关心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常年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二、深刻认识国情民情水情,准确把握防汛抗旱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水利跨越发展、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防汛抗旱任务越来越艰巨。

从经济形势看,当前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但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面临着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资源约束强等新形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对稳定物价和宏观经济全局至关重要。

从气候变化看,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气候形势愈发复杂多变,反常 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局地突发强降雨、超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以及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往往是多灾并发、重灾频发,时空异常、旱涝急转,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和经验,防御难度极大,安全威胁与日俱增。

从保障民生看,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实施了一揽子保障措施,夯实民生水利基础,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这些措施既顺应了民意、满足了群众的期盼,也赋予我们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为重大的责任。

与面临的形势、要求和任务相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五个差距”。

第一,与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地位相比,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尚有差距。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大江大河防洪体系逐步完善,但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程设施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小型水库病险率之高已成为防洪保安的突出隐患,山洪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之多已成为防洪减灾的紧迫问题,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之弱已成为我国防洪体系的明显短板,一些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之低已成为城市正常运行的最大隐忧,一些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之低已成为抗旱保供水的突出瓶颈。

第二,与应对极端天气多发局面相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尚有差距。当前,我国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短历时、突发性暴雨的预测预报水平不高,无法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测预报。台风预报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致灾规律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旱情监测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土壤墒情监测站点稀少、精度不高,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严重滞后。预警发布机制尚不健全,网络平台建设不够完善,边远地区覆盖率和时效性难以保证。

第三,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相比,防汛抗旱保障水平尚有差距。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一方面城市防洪设施跟不上,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一些地区群众性防汛抗旱队伍有名无实,难以发挥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作用;专业抢险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装备落后、能力不强等问题;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数量、品种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需求;水旱灾害保险机制尚未建立,社会救助补偿体系还不完善,防汛抗旱投入机制尚不健全。

第四,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相比,防汛抗旱社会管理尚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忽视洪水风险和水资源条件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市工矿企业向 洪水高风险区盲目扩张,干旱缺水地区盲目上马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等现象依然存在。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无序开发建设还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比较薄弱,全民水患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一些社区和乡镇等基层组织防汛抗旱机构不健全,预案不落实,管理不到位。

第五,与水利信息化现代化要求相比,防汛抗旱科技应用尚有差距。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应用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尚未覆盖到基层,利用遥感、遥测等高新技术开展灾情调查和评估刚刚起步,抗洪抢险现代技术和装备水平建设相对滞后,抗旱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手段不完善,高效节水等抗旱措施应用不足,这些都表明防汛抗旱科技研究和应用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防汛抗旱科技应用水平还不能满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的要求。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立足国情民情水情,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搞好统筹谋划,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全面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对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防治水旱灾害提出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加强防汛抗旱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要全面贯彻、狠抓落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规律、人水和谐,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构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防灾减灾安全保障。

第一,要提高认识,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要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优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需求。在防抗方略上,要坚持人水和谐、科学防控,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需求,既着力防治水旱灾害又规范人类活动,做到流域区域协调、防汛抗旱 齐抓、城市农村共管。在应对措施上,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手段,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着力构建有利于防汛抗旱新发展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支撑体系。

第二,要突出重点,在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上拿真金。要牢牢抓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继续实施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推进海堤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强化水资源配臵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程保障能力。要加快以监测预警为主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已安排38亿元用于1100个县的项目建设,2012年度736个县的中央补助资金计划也即将下达,要加强组织管理,落实配套资金,强化技术指导,力争2013年汛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全面提高我国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要加快推进《全国抗旱规划》的组织实施,抓紧编制全国和省级抗旱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落实编制经费,切实加大抗旱减灾工作的资金投入。

第三,要科学防御,在提高防汛抗旱管理水平上见实效。要加强雨情、水情和台风的监测预报,完善监测网络,优化站网布局,强化应急机动监测,提高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要加快旱情监测预警和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测报系统和站网体系,研发旱情分析、评估和预警平台,建立干旱综合分析会商机制,构建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要继续开展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和试点,组织研究大江大河、重要跨省河流的水库群、河道、蓄滞洪区、取水枢纽等防汛抗旱联合调度方案,进一步提高调度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成果,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平,做好二期工程全面启动的各项工作,抓紧组织实施。

第四,要依法防控,在完善防汛抗旱法规体系上下气力。要强化防汛抗旱督察工作,抓紧制订出台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各流域和省级防指要配齐配好督察专员,逐步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抗旱条例、台风防御工作意见等法规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各地抓紧制订配套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文件。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意见征询工作,做好颁布实施的有关准备。要按照水利部最近印发的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意见,督促各地适时修订城市防洪规划,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防洪能力。要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优化修订,提高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要创新机制,在完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上求突破。要明确和落实政府及各部门、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责任,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防汛抗旱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各级财政预算内投入。要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要加快编制主要江河洪水风险图,开展干旱风险区划研究和水旱灾害保险研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旱灾害保险制度和灾后补偿机制。要加强防汛抗旱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

第六,要立足服务,在强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上出实招。要将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延伸到乡镇村组,在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建立乡镇、社区等基层防汛抗旱组织。要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地方与军队武警相结合、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成包括国家级、省级(流域)、地市级、县级和乡镇及以下5个层次的防汛抗旱应急队伍体系。要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广湖南、江苏、山西等省的经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防汛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物资仓库“两队一库”建设。要切实加强各级防办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在机构规格、干部配备、设备配臵、资金保障等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防汛抗旱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处臵防汛抗旱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超前部署狠抓落实,着力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总的目标是:坚持稳字当头,早谋划,早部署,早动员,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洪涝干旱灾害损失,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为此,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当前西南部分地区水利工程蓄水不足,人饮困难依然突出,要充分考虑冬春持续连旱的最不利情况,倒排人饮解困计划,落实应急供水保障措施,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损毁设施修复,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北方地区去冬雨雪偏少,春季抗旱形势不容乐观。要强化旱 情监测预报,科学调配抗旱水源,提前做好春灌春耕等各项抗旱准备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着力做好河北向北京输水、引江济太、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低枯水位应对等工作,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重点地区生态安全。

二要切实抓好北方河流防凌工作。当前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北方河流正处于防凌的关键时期,要强化防汛防凌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密凌情监测,优化防凌调度,加强巡查值守,备足防凌物资,强化军民联防,全面落实各项防凌部署和措施,按照“上控、中分、下泄”的原则,综合采取水库调度、堤防守护、破冰疏凌、人员转移等措施,确保防凌安全。

三要不断增强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各地要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公共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种涉水资金,形成投资合力,推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要抓紧修复水毁堤防、水库、闸坝和渠道,尽快恢复防洪和抗旱能力。要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提高抗旱供水能力。

四要超前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要根据工程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抓紧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确保科学合理、实用高效。要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减大灾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演练,提高队伍实战水平和应急能力。要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加强防洪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物资储备。要认真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汛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及早消除隐患。

五要突出抓好水库堤防安全度汛。重要江河堤防和水库防洪保安始终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存在病险或正在施工的水库,要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避免垮坝失事。要组织辖区内堤防、水库管理单位制定完善抢险预案,严格执行突发险情灾情报告制度。要认真执行国家防总巡堤查险工作规定,防汛关键时期要加派人手、加密频次,特别是险工险段和重要部位要落实专人24小时值守。发生险情后,行政责任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专家研究制订应急处臵方案,调派人力物力全力抢护。

六要有效防范台风、山洪和城市内涝。防御台风、山洪和城市内涝工作涉及部门多,防御难度大,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强化统一指挥,搞好协调配合,合力防灾减灾。沿海地区在防台风工作中,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落实各类防台风预案,及时组织海上船只回港、近海养殖人员上岸、灾害易发区和低洼易涝区群众转移,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山洪灾害易发区要强化基层防御组织,细 化防避方案,落实责任措施,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成果,加强预警,及时组织转移避险,确保人员安全。各地要大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加强防洪排涝应急能力建设,搞好防洪排涝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及时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网,落实地下公共空间防护和低洼地带应急排涝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市正常运转。

七要全面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要高度重视气象预报和汛情、旱情监测工作,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确保信息测得出、报得准、传输快。一旦发现异常天气和重大汛情征兆,要及时通报,为防汛抢险争取更多时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完善预报方案,强化会商分析,搞好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多种传统和现代化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避险准备。

八要科学调度各类防洪供水工程。要根据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变化,做好水库、湖泊、闸坝和分洪河道、蓄滞洪区等骨干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加强水库群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综合采取河湖联调、湖库联调、库闸联调等手段,统筹安排“拦、分、蓄、滞、排”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调蓄作用和防洪减灾效益,确保防洪安全。同时要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工程蓄水,保障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九要着力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度。各地要深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公布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最近一个时期,地方各级政府陆续换届,要及时对新上岗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进行培训,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平。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面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十要健全防汛抗旱信息发布机制。要加强防汛抗旱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加大防汛抗旱宣传力度,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媒体舆论,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要积极探索防汛抗旱宣传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及时发布重要汛情旱情灾情,有计划组织策划专题报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防汛抗洪和抗旱减灾工作,提高防汛抗旱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社会各界了解水旱灾情、关注灾区、支援抗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凝心聚力、尽职履责,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防汛抗旱任务,努力开 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02-01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强化措施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在2010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联席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刚才,江西省吴新雄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对2009年全国先进省级防办进行了表彰,向国家防总聘任的防汛抗旱专家颁发了聘书。国务院应急办严鹏程副主任、财政部曹广生副司长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端义宏主任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张志彤同志代表国家防办做了2009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切实强化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中央领导对防汛抗旱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温家宝总理要求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提高抵御灾害性气候的能力。最近,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联席会议,研究分析当前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的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刚刚过去的2009年,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虽是大旱之年,但粮食继续增产,总产创出历史新高;虽是自然灾害多发并发,但灾害损失降到历史最低,因灾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虽是灾害点多面广,但妥善安臵了受灾群众,灾区社会和谐稳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良玉副总理强调,要全面分析今年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形势,充分认识气候变化条件下极端天气形势的严峻性;充分认识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减灾能力薄弱、防汛抗旱和防灾救灾任务的艰巨性;充分认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和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认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完善、灾害救助工作的新特点、新挑战;充分认识面对农业连续6年丰收和防灾减灾取得的巨大成就、放松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的倾向。

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生产发展,更加注重加强基础建设,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构,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要有序防御当前的寒潮冰雪,加强预警预报,搞好交通流通,保证市场供应。二要认真做好抗旱和调水工作,保障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三要抓住冬春农闲时机,抓紧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四要积极应对凌汛险情,科学调度水库,确保黄河防凌安全。五要继续扎实推进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六要大力开 展冬春生活救助,统筹做好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治病等救助保障工作。

中央领导的指示,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防汛抗旱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狠抓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国家防总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二、全面总结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充分肯定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水旱灾害频发多发,具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旱情影响十分突出。年初冬小麦主产区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和华北北部的夏伏旱、南方部分地区的夏秋旱,程度之重历史罕见。二是台风影响十分突出。去年共有9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比常年多2个,其中7个从南海登陆,路径怪异,影响集中,防御难度大。三是山洪灾害十分突出。去年全国多次发生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局部暴雨山洪灾害造成430人死亡,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八成。四是饮水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水位偏低,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全年累计有1751万农村人口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五是水库保安压力十分突出。全国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等地3295座水库水电站严重损毁,还有6000多座水库在建或正在进行除险加固,水库保安任务艰巨。六是城市供水问题十分突出。天津、珠海、长沙、南昌等大城市和澳门等地受干旱或咸潮影响,一度出现供水困难,白洋淀、洞庭湖、鄱阳湖等出现生态供水危机,长江、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支流发生历史最低水位。

虽然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艰巨,由于各项工作扎实得力,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最大程度保障了防洪安全。全国没有一座水库因洪水垮坝,没有一处重要堤防决口。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减少八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二是全力保障了用水安全。国家防总组织实施的珠江压咸补淡、引黄济津济淀、三峡水库和长江上中游骨干工程应急调度,确保了珠海、澳门、天津、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的供水安全。各地通过抗旱应急措施,解决了1979万城乡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三是充分发挥了减灾效益。全年防洪减淹耕地4041万亩,减免城市进水214座,防洪减灾效益达627亿元;完成抗旱浇地面积4.5亿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499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405亿元,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四是有效缓解了生态用水紧张。通过实施水量应急调度,在确保供水安全的同时,改善了太湖、白洋淀、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黄河河口和珠江三角州地区生态环境,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枯水期提前带来的水环境问题。

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是在2008年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难、防灾减灾能力相对减弱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多发、防汛抗旱工程隐患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水利建设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

第一,得益于领导重视、责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赴一线检查指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汛前国家防总会同监察部通报了全国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会同中组部举办了第四届地市级行政首长培训班。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主要领导认真履 行职责,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全力组织抗洪抢险,为夺取防汛抗旱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二,得益于超前部署、提前转移。汛前,国家防总召开了2009年全体成员会议和全国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组织10个组检查七大流域和重点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防台风的关键时刻,国家防总先后召开13次异地视频会商会。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超前部署、科学应对,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汛期提前转移并妥善安臵群众767万人次,在抗御第8号台风“莫拉克”过程中,紧急转移160多万人,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第三,得益于科学调度、有效管理。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根据水旱灾害特点,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对水旱灾害实施有效管理。针对太湖发生的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充分利用上游水库拦洪,提前调度下游排洪通道泄洪,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科学调度三峡水库,有效应对长江上游发生的2004年以来最大洪水。先后组织实施松花江、黄河应急调水以及引黄济津济淀、珠江水量统一调度、长江应急调水等工作,跨流域跨地区调配抗旱水量,确保了旱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第四,得益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去年我国旱涝交替、旱涝并重特征显著,多次遭遇防汛、抗旱、防台“三碰头”不利状况。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根据汛情旱情灾情发展,统筹兼顾,科学调配,突出重点,及时安排部署防御工作,既注重大江大河的防洪安全,又强化中小河流安全度汛;既注重沿海台风防御,又强化受威胁地区次生灾害防范;既注重防汛抗洪保安,又强化抗旱保灌减灾;既注重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又强化农业、生态抗旱用水保障,将洪涝干旱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第五,得益于完善预案、强化应急。汛前,国家防总组织各地修订完善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抗旱预案,组织制定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及实施意见,一些地区还组织防洪抗旱预案演练。国家防总根据汛情旱情灾情,先后启动应急响应22次,及时派出工作组161个,并在“七下八上”关键期派出常驻四川工作组,指导地方开展防汛抗灾工作。各地按照防汛抗旱预案及时组织开展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第六,得益于密切配合、合力抗灾。国家防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密切监视汛情旱情灾情,及时组织会商,加强工程调度,妥善安臵群众,及时组织抢险,迅速调拨物资,尽力减少灾害损失。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有力协作,有效提高了水旱灾害管理处臵能力。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承担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减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在去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各级水利和防汛部门同志始终坚守在防汛抗旱工作一线,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涌现出一大批防汛抗旱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常年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参加防汛抗旱斗争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切实做好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

2010年是实施水利“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从经济发展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但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农业发展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凸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每年洪涝灾害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干旱缺水造成数千万人饮水困难,水旱灾害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减少洪涝干旱等灾害损失,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气象形势看。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区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现象;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突发、多发、并发的趋势。据气象部门预测,2010年春季我国北方和华南等地可能出现春旱,夏季全国大部气温可能偏高,一些流域和地区可能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目前,南方地区主要河流湖泊仍处于低水位,城市供水紧张形势还没有彻底缓解,山丘区仍有七百多万人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冬春抗旱形势严峻。同时,黄河宁蒙河段槽蓄水量偏大,偎水长度偏长,加之上游水库蓄水多,河道淤积严重、河床不断抬高、堤身矮小单薄,防凌形势不容乐观。

从工作基础看。近年来,虽然我国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大江大河整体防洪标准还不高,流域防洪体系还不完善,蓄滞洪区安全设施还不健全,建设与管理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小河流防洪能力较弱,病险水库点多面广,抗旱基础设施不足,多数旱区灌排设施不配套,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防汛抗旱预案体系不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物资、装备、队伍等保障体系有待健全,防汛抗旱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等。

总之,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任务之艰巨、形势之严峻务必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要把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些,牢牢把握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权。

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损失,维护良好生态,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要着力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做好大江大河防汛工作。各流域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要在加强气象水情监测预报、完善防洪预案和调度方案的基础上,科学调度防洪工程,落实“拦、调、分、疏、滞、泄、守”各项措施,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确保防洪安全。当前,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有防凌汛任务的地区,要加强凌情监测预报,备足防凌物资,落实抢险队伍,及时启动预案,确保防凌安全。

第二,着力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当前我国病险水库多、震损水库多、在建水库多,水库安全度汛难度之大前所未有,确保这些水库的防洪安全,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地要认真汲取近年来个别水库垮坝的深刻教训,处理好水库施工与安全度汛的关系,严格执行调度运用方案,不得随意超汛限水位蓄水,有重大险情的水库,要空库迎汛,千方百计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第三,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山洪灾害分布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重,是近年来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水利部各有关司局和流域机构要配合国家防办做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各地要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进一步推进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大力督促基层完善责任体系和预案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和基层的应急处臵能力。要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四,着力做好台风灾害防御工作。近几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偏多偏强,对防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台风防御能力总体偏弱,一些重要海堤尚未达到设计标准,许多病险水库存在重大隐患,避风港建设相对滞后,大量民房防御台风能力不强。各地要充分认识台风的危害性和做好防台风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台风预测预报水平,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完善防台风预案,健全统一指挥、部门分工协作的防台风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防台风能力和水平。

第五,着力做好城市防洪工作。近几年,城市暴雨洪灾呈多发频发趋势,有的严重影响城市运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教训十分深刻。各地要重视和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统筹考虑城市外洪内涝问题,科学确定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要依法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健全城市洪水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灾害性信息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广泛开展城市防洪知识宣传教育,努力减少城市洪灾损失,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第六,着力做好抗旱和调水工作。各地要以抗旱条例宣贯为契机,推进抗旱立法进程,加强抗旱规划和抗旱预案编制。要将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密切监视旱情发展,统筹各方用水需求,加强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大力推进节约用水。要千方百计增辟抗旱水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应急抗旱设施,抓好工程维修加固、清淤扩容,搞好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要认真做好向北京应急供水、引黄济津济淀、三峡水库和长江上中游骨干工程应急调水、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等工作,确保重点地区供水需求。

要狠抓六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狠抓责任制落实。制订和落实责任制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核心,也是战胜洪涝、干旱、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重要保证。各地要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提高防汛抗旱整体效能。要不断健全完善防汛抗旱监督机制,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建立考核评估制度。要加强对行政责任人的培训,提高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臵能力。

二是狠抓工程措施落实。要加大江河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及河道治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要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臵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能力,大力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高城乡抗旱保障能力。要按照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要求,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确保蓄滞洪区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狠抓各类预案落实。近年来,在国家防总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各级防指积极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设,由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逐步健全,为规范应急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总体看,当前防汛抗旱预案体系还不完善,有的措施还不具体,可操作性还不强。下一步要继续完善预案,着力抓好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搞好预案的演练评估,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狠抓预报预警落实。预报、预警等工作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各地要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台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中小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为及时转移安臵群众提供支撑保障。同时,要加强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

五是狠抓抢险措施落实。长期防洪实践表明,防洪工程的隐患和险情只要早发现、早处臵,强化险情抢护措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因此,各地防指要高度重视工程巡查抢险工作,一旦发生险情,堤防、水库防汛责任人要及时上岗到位,组织抢险救灾,科学排除险情。同时,各级防指要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根据雨情汛情和险情灾情发展变化,及时转移台风影响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受洪涝灾害威胁区的群众,落实转移避险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六是狠抓保障措施落实。防汛抗旱队伍、物资、资金等保障措施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基础。各地要从实战要求出发,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落实专业抢险队伍和民防队伍,明确任务,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确保抢险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抢得住。要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加强军民联防。要抓紧补充储备防汛抢险物资,按要求备足到位。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投资体制,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切实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利系统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防汛抗旱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不仅对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加快民生水利发展、提升水利系统应急处臵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水利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采取措施,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水利部党组始终将防汛抗旱作为中心工作,重点部署、全面安排。各级水利部门,特别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和各流域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担负的重要职责,在组织领导、工作部署、队伍建设、保障措施上真正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一把 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在人员调配、资金安排、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切实强化管理。近几年,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水利部门的努力下,防办能力建设有了显著提高,但一些地区机构不健全、技术设备简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仍很突出。目前,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有12个省级防办已升格或高配,进一步增强了防汛抗旱组织协调能力,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各级防办在加强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强化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加强检查监督,确保防汛抗旱经费专款专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切实夯实基础。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基础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下大力气加强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特别要在山洪灾害防治、洪水风险图制作、防汛抗旱预案修订、防汛抗旱数据库建设、水情监测预报、旱情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取得实效。目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各地要在认真搞好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和及时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实施,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

第四,切实加强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和流域机构有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在前期工作经费安排、工程建设与管理、汛前检查、汛期督导检查、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积极支持、配合各级防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形成防汛抗旱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防办要加强与防指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形成在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的部门各负其职、分工协作机制。

第五,切实搞好宣传。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及时准确发布重特大突发水旱灾害信息,大力宣传防汛抗旱工作成效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实现上下联动、部门协调、信息共享,确保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第六,切实抓好队伍。做好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工作,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严谨务实、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防汛抗旱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防汛抗旱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和交流,注重在防汛抗旱实践中锻炼、考验和培养干部,更多地关心他们的成长。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好地履行防汛抗旱工作职责。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全体与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防汛抗旱战线的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安康,阖家幸福,事业顺达!

第三篇: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5日在2012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小编推荐]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谱写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篇章

——在2012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水利部部长 陈 雷(2012年2月25日)

同志们:

在《水土保持法》修订颁布施行一周年之际,我们在南宁召开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研究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全力谱写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篇章。

昨天,大家实地考察了广西田阳县坡耕地改造和清洁小流域治理现场。田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显著成效是广西水利大发展、大跨越的生动缩影。长期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谋划水利改革发展蓝图,亲临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带头参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高位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大、投入多、措施实、机制活、成效好,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马飚主席、危朝安副书记、陈章良副主席百忙之中亲临会议指导,马飚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美好前景。刚才,教育部与水利部联合命名并授牌“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水利部还命名了“国家第四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旗)”。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挑战,切实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福祉。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土保持的政策举措,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在法制建设方面,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于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配套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为水土保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监督管理方面,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近10年来全国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000多亿元,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在重点治理方面,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全面启动实施,近10年来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水土保持已成为惠及广大山丘区群众的温饱工程、致富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在生态修复方面,全国有125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累计实施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使45万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生态得到初步修复。全国建成清洁小流域300多条,有效发挥了“保生存、保水源、保安全、保生态”的综合作用和效能。在监测预报方面,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全面形成,覆盖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在宣传教育方面,全国已建成24个教育基地、近百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约3万多名地方党政领导、基层干部职工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水土保持培训,800多万人次中小学生接受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全民水土保持意识普遍增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于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战略机遇期,推动水土保持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的总体目标。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继续加强水土保持。最近,习近平副主席先后三次对福建长汀、陕西延安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长汀等地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水土保持工作抓实抓好。

二要认真履行新《水土保持法》赋予的新职责。新水土保持法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要求对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各级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确立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要求分级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本级政府批准,并作为政府考核、方案编报、补偿费征收的依据;突出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强化了特殊区域禁止性和限制性开发的要求;明确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独立行政许可事项,扩大了水土保持方案制度适用的区域和项目范围;完善了水土保持投入保障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在重点预防区、治理区投入的主体地位,建立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强化了水土保持法律责任,赋予了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力,加大了处罚力度,增加了法律责任种类。我们要切实抓好新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认真履行好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责,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保护的水平。

三要积极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水土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显示,水土流失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总量3.5%。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直接关系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四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当地群众长期盼望、迫切需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文明、富裕的新生活。同时,经济相对发 达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对良好宜居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五要充分借鉴各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举措。在中央决策部署的强力推动下,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探索实践,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四川、重庆等地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福建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增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水土保持。甘肃连续多年将梯田建设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并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大力推行全省500万亩梯田工程建设。山西把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新增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革命老区小流域建设。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安排大量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陕西省政府出台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不断完善创新水土保持政策举措,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六要清醒认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虽然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国家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仍有近1/3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保护抢救的任务十分迫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开发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生态保护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公共财政水土保持投入规模仍然偏小,鼓励社会投入的机制尚未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执法能力相对薄弱,规划体系、标准规范、科技支撑和机构队伍等行业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增强。我们要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理清工作思路,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努力实现水土保持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决策部署和新《水土保持法》,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道路。

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立足国情、科学发展,不断深化丰富水土流失防治理念和实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道路。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既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青山绿水,也要解决农民生计、促进文明富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坚持尊重自然、把握规律,注重保护原生态、原地貌植被,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四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快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在加快解决历史欠账的同时不欠新账。五是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预防、保护、监督、治理和修复有机结合,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优化配臵,构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六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强大合力。

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分区防治。

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破碎、沟壑纵横、土壤侵蚀量大,严重影响黄河的长治久安。要把减少入黄泥沙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拦沙工程建设,加快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利用,积极兴修淤地坝和梯田,结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增加群众收入创造有利条件。

长江上中游地区,山高坡陡、坡耕地广泛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频发。要把科学合理、集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提高人口环境容量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坡耕地改造和坡面水系工程建设,积极培育各类经济林果产业,在泥石流、滑坡易发区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型小流域,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保护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西南岩溶地区,岩石裸露、土层薄、肥力低,石漠化潜在危害大。要把抢 救耕地资源,维护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作为首要任务,严格实行25度以上陡坡地退耕,并将25度以下、土层相对较厚的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配臵坡面截水沟、蓄水池等小型排蓄工程,控制土壤冲刷,保护耕作土层,改良土壤,为农业生产创造基本条件。

东北黑土区,土层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十分珍贵。要把保护黑土资源和湿地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坡耕地综合治理,加大侵蚀沟治理力度,通过植物、工程、耕作、管理四大措施综合配臵,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西北及青藏高原区,地广人稀、生态脆弱。要把构筑生态屏障、维系生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以封育保护、封山禁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人工治理,采取舍饲养畜、生态移民、能源替代等措施,为大范围实施封育保护创造条件。“三江源”等江河源头地区要严格限制或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资源能源富集地区,开发建设强度大,人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要以加强监督执法,依法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首要任务,科学论证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和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着力落实预防和治理措施,有效防控人为水土流失。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从资源开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水土流失防治,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重要水源保护区和城镇周边区域,面源污染和城镇建设水土流失危害严重。要以保障饮水安全、建设和谐人居环境为重点,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统筹搞好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和水源区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城镇及周边裸岩、裸地、水系、河道的综合整治,做好湿地保护、河道疏浚、堤岸边坡绿化防护等水土保持工作,恢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推动宜居城市建设。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要全面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加快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资金保障、组织发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作用,协调各有关部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

二要科学制定规划,搞好顶层设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大局出发,结合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制定水土保持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任务、投资规模。各级水利部门要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建成国家、流域、地方上下协调,综合、专业、专项相互配套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三要强化监测评价,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快推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落实工作经费,强化运行管理,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发布水土保持公报。要加强水土保持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推动建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搭建水土保持科研与生产协作平台,加强科技示范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和水土流失防治水平。

四要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在积极争取增加中央水土保持投入的同时,各省也要主动争取省级财政安排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要以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要尽快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以投资、捐资、承包治理“四荒”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发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的合力。

五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以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为载体,以新水土保持法宣传为重点,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进党委、进人大、进政府、进政协、进党校的“五进”活动,精心打造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营造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自觉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围。

六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加强培训,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讲奉献的水土保持干部队伍。要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和水土保持技术保障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国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确保2012年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实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水土保持工作,对巩固和发展水土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以贯彻实施新水土保持法为核心,加快配套法规建设步伐。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各地要抓紧修订《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实化细化法律规定,增强可操作性。同时,要继续加大宣贯力度,为新水土保持法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二要以开展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为载体,着力强化预防监督工作。在全国800个县启动开展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县建设,尽快打造一支与落实新水土保持法相适应的高素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强化监督检查,大力推进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大幅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有效防控人为水土流失。依法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严格管理,切实杜绝挪用水土保持规费等违法行为。

三要以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工程为抓手,确保完成治理任务。继续推进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二期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年内完成5万平方公里防治任务、300万亩梯田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加强检查考评,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各地在组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快本地区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四要以开辟专项资金渠道为保障,加快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要深入革命老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福建长汀、陕西延安等地经验,抓紧做好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要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力争早日启动实施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加大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五要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为重点,完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今年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的攻坚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实行节点控制,确保今年底基本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地要在配合做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省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县也应依法开展相应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等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断完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

六要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为契机,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今年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收官之年。要认真做好水土保持数据的填表上报、审核把关和成果发布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普查任务。要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二期工程竣工验收,开展国家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继续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监测预报三大业务系统,强化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加大信息化标准制定和软件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水土保持现代化。

同志们,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惠及亿万群众,泽被子孙后代。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开创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

(2011年3月28日)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在广大干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全国各地大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奋力夺取今年夏粮丰收的紧张时节,水利部召开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系统总结“十一五”农村水利发展成就,深入分析农村水利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奋力推进农村水利新跨越,为服务“三农”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山西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袁纯清书记对开好会议作出重要批示,王君省长、刘维佳副省长亲临会议指导。刚才,王君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全省农村水利发展的强劲势头,描绘了山西“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一会儿,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同志、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张岩松同志和中农办农村二组副组长祝卫东同志还要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村水利发展成效,认真总结农村水利工作经验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国家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收入七年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被社会各界和亿万农民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二是灌区配套与泵站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新建灌区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完成中部4省139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排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6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43.2亿个。启动实施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四是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不断提高。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0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89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在保障粮食连续增产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五是牧区水利试点初见成效。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74万亩,为290多万头牲畜提供补充饲料,2600万亩天然草场得到轮牧、休牧和禁牧。六是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先后战胜了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冬麦区大旱、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等严重旱灾,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70亿斤,解决2628万人、1933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七是农村水利改革继续深化。以县为单位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维修基金和水质检测中心等三项良性运行机制取得实效,大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7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5.2万个。八是行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水利规划体系初步形成,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不断完善,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四项制度”,技术指导和基层培训大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农村水利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农村水利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深刻启示。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农村水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以及连续八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作出重要部署,为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遵循。顺应“三农”发展新要求和农民群众新期待,把解决直接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作为着力点,农村水利发展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迈上新的台阶,较好地实现了内涵和外延、进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惠及了亿万群众,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第三,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政策扶持体系,“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中央投入达到1027.7亿元,是“十五”的4.7倍。第四,强化组织实施和引导发动,是农村水利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等新形势,积极创新农村水利组织形式、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第五,创新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是农村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强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进灌区、泵站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以改革促发展。第六,加强部门沟通和协调配合,是农村水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各级水利部门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落实和整合力度,形成农村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农村水利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支持农村水利工作的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农村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农村水利工作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工程老化失修。全国还有一半以上耕地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全国40%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二是管理较为薄弱。农村水利法规制度、配套政策和标准规范不够完善,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亟待加强。三是农业用水方式粗放。单方水粮食产出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很多地方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四是稳定增长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取消“两工”以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由过去每年127亿个工日降至30亿个工日,现有投资规模难以弥补资金缺口,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相对滞后。县级以下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尚未完全兑现,农业用水合理水价机制尚未形成,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尚不均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二、准确把握农村水利发展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农村水利工作出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第一,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兴水利强基础,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综合性水利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特别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特别要求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特别制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这是对农村水利发展阶段的科学研判,是对农村水利重要地位的准确定位,是对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巨大支持。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实现新跨越。

第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日益紧张、生产成本持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增收,但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各种制约因素和矛盾不断积累并逐步显现,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保障脆弱的问题更加凸显。实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关键的因素是水,最重要的基础是农田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着力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

第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极端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年均洪涝干旱灾害面积5.44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0%。2009年入秋到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去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遭遇严重的冬春连旱。2010年全国许多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洪涝灾害损失明显高于往年。频繁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集中暴露了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

第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受制于水的状况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解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用水粗放,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农田水利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村水利建设出现了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水利扶持政策,加快转变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方式,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六,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水、电等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国仍有近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1亿多山区农民仍以烧柴为生活燃料,一些边远地区农民的用电问题尚未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较为薄弱,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还不稳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三、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对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支持农村水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这是针对农田水利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农村水利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灌区改造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水利管理,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农村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加快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东中西部统筹,平原、山丘区和草原牧区兼顾,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管理方式转变,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参与的关系。农村水利涉及面广、公益性强,必须做到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力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实现公共财政对水利特别是农村水利领域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共同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充分考虑农村水利的特点,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

第二,处理好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的关系。当前一些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与田间工程配套不同步,特别是灌区“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影响了效益的充分发挥。在安排农田水利项目和资金时,要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已完成骨干工程改造的大中型灌区、已完成除险加固水库灌区的田间工程改造,切实搞好田间渠系的配套完善,充分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

第三,处理好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是农村水利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要下大力气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恢复和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同时,在水土资源条件好、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地区,科学规划新建一批重点灌区,作为国家粮食后备产区。无论是灌区改造还是新建灌区,都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化灌区,改变大水漫灌的粗放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四,处理好重点突破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解决农村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既要集中力量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又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切实增强农村水利发展后劲。一方面,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尽快让农民便捷地喝上洁净水、放心水,另一方面,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坚持用现代治水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制度来谋划农村水利改革,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第五,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农村水利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必须加快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地方财力状况,科学规划农村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优化农村水利发展结构和布局。要更加注重工程质量,更加注重工程管理,更加注重工程效益,把前期工作做深做实,把建设环节抓牢抓好,把工程建好管好,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半拉子工程,不搞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让农民群众长久受益一处。

四、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加快推进“十二五”农村水利建设

农村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农村水利建设:

第一,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2012年年底前解决原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供水方式,优先考虑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鼓励发展集中供水工程,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工作,力争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85%。

第二,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要把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认真核定改造范围、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完善规划、可研等前期工作,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做到每年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2015年要完成190处大型、800处重点中型和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2020年要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第三,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在抓好第一、二批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同时,继续扩大重点县范围,基本覆盖到产粮大县和农业大县,并向主要牧区大县延伸。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和解决“灌区最后一公里”为重点,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促进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要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要措施,经济作物区和粮食主产区并重,重点示范和普及推广相结合,资源节约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促进,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和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从今年开始,中央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中每年安排50亿元左右,并争取从中央财政和土地出让收益中央统筹部分中设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投入,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节水灌溉,确保5年内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以上,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高。要注重灌溉制度研究,完善按作物需水要求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的最佳节水灌溉制度,推广非充分灌溉和水稻“薄、浅、湿、晒”控制灌溉。要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力研发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的综合集成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第五,加快发展有效灌溉面积。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实施,通过外延发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在三江平原地区建设沿江沿湖水源工程和灌区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在长江流域适当配套兴建一批水库灌区,尽快发挥灌溉效益。在黄淮海地区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通过水源置换退还挤占的农业用水,恢复部分有效灌溉面积。在西北地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西南盆地、平坝水源条件丰沛地区,结合新建水源工程配套发展一批中小灌区。

第六,大力开展冬春水利建设。进一步建立“政府引导、规划依托、财政资金主导、农民积极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涵闸、泵站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灌溉设施维护,修复水毁、灾损工程,确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保障措施不断优化,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第七,切实加强山丘区小型水利建设。要坚持蓄引提并举,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提高山区蓄水供水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实施山丘区小型农水设施恢复抢救工程,对已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加固、除险增效。加快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合理利用雨水、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力争到2020年全国山丘区补充灌溉面积达到3亿亩左右。

第八,搞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实施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优先安排粮食主产区,重点支持东北易涝地区、黄河上中游沿黄高扬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争取到2013年基本完成全国251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抓紧做好中型泵站现状调查及更新改造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改造工作。

第九,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依托农村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小型水库清淤、山丘区山塘整治、水污染防治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力争经过3~5年努力,遏制农村水系紊乱、河湖围垦侵占、河道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功能丧失、效益衰减等突出问题。

第十,大力推进牧区水利建设。以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重点,坚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水利措施与农艺措施、畜牧业措施相结合,优先抓好内蒙古东中部、新疆北部、青海三江源、环青海湖、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等重点地区的牧区水利建设,以点带面,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发展500万亩灌溉饲草地,到2020年新增节水灌溉饲草料地3000万亩,促进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

五、着力加强农村水利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建设管理任务重,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水利工程,保证长期发挥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一,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农村供水工程等项目要大力推行工程建设“四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政府有关部门质量监督责任,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制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严格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资质预审和从业人员资格合规性核查备案管理,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农村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加强农村水利项目资金管理。要合理编制、如实申报农村水利投资计划,加快计划下达和资金拨付,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要加大地方各级尤其是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投资机制,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全面推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建立信息通报和社会公示等机制,坚决防止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

第三,加强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农村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新建工程要落实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模式。已建工程要按照性质和分类,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要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逐步完善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与用水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四,加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做到乡有水管站、村有水管员,切实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护缺位问题。要重视和加强灌溉试验站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灌溉试验研究,加快供水、节水等技术队伍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培训、推广工作;加强农村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县、乡、村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

第五,加强农村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基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着力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加快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实时信息报送沟通机制,实行各类重点项目的进度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完工销号制度和规划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尽快完成基础数据入库工作,确保2011年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全部投入正式运行,全面提高农村水利项目管理水平,以农村水利信息化带动农村水利现代化。

第六,加强农村水利管理基础工作。要加快《农村水利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要继续做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和指标复核工作,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六、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努力创新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农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要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

第一,加快推进农村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比例,逐步建立以财政补助为主导,国家、农民、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农村水利投资机制。要以县为单位、以规划为依托,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项目。

第二,继续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要全面完成大中型灌区、泵站管理单位的“两定”工作,通过中央补助、地方加大财政投入等渠道,足额落实“两费”,做到以事定员定岗,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要注重培育维修养护市场,积极探索公益性资产的有效管理方式。要逐步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管单位,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和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第三,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水权合理流转。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把农村集体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工程费用纳入水价测算范围,推行农业终端水价机制,探索实行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加强量水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建立水权合理转换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

第四,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完善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和配套制度,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搞活经营权,转让使用权,拍卖所有权,盘活存量水利资产,实现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滚动发展。在符合规划、履行审批程序的前提下,鼓励群众独资、合资兴办小型水利工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七、用足用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各地要认真研究、积极协调、努力争取,着力把各项政策转化为工作思路,细化为工作方案,实化为工作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兑现到千家万户。

第一,用好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投入。水利部将努力争取不断增加农村水利项目中央资金规模,并不断拓宽建设领域。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明显提高。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新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努力扩大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渠道和规模,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要落实好基本建设占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耕地和灌溉水源的补偿政策,总结推广烟水工程配套、资源开发利用补偿等做法,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村水利发展机制。

第二,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政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重大突破,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办法,加强计提和结算工作,确保资金足额提取、定向使用。针对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供给与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分别统筹部分资金,重点向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从土地出让收益所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灌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中小型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牧区农田水利建设等。

第三,用好民办公助和财政奖补政策。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民办公助形式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予以支持。2008年2月,国家出台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政策,今年将覆盖全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中央和省级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也要切实增加投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各地要把民办公助、财政奖补与一事一议、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筹资筹劳新机制,鼓励农民兴办小型农村水利设施。

第四,用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将排灌机械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列入补贴范围,中央财政对购置机具给予30%左右的补贴,一些地区财政还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补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有关部门规定了46类、180个农机补贴品目,各省还可在此基础上自行增加30个品目。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实、完善补贴目录,引导和鼓励农民用足用好这项补贴政策。

第五,用好财政贴息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家安排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发展节水灌溉,利率执行国家基准利率,中央财政补贴利息的一半,每年中央贴息资金达5000万元。同时,2008-2009年中央财政还专门安排水利贴息资金约4000万元,带动银行贷款达60亿元以上。各地要积极争取扩大农村水利项目财政贴息范围,提高贴息比例,增加农村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投放规模。

第六,用好水资源有偿使用政策。水资源费是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管理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不一,不同行业差异很大。水资源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各地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明确征收范围,严格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七,用好抗旱浇灌扶持政策。前一阶段,为支持北方冬麦区抗旱工作,国务院及时决策出台了加强抗旱水源建设、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抗旱物资储备和抗旱浇地直补等抗旱政策措施,中央财政一次性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持受旱严重的9省、自治区8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抗旱设备,每个县补助200万元。各地要按照国家防总、财政部、水利部的要求,抓紧落实这些政策。同时,要加强对县级抗旱服务队的指导,促进抗旱服务队在抗旱保丰收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八,用好其它农水扶持政策。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政策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灌排用电价格专项检查。要抓紧研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用补助,以及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财政补助的具体办法,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八、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工作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面对极为繁重的农村水利工作任务,必须着力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水利部门要把农村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决心、花大气力狠抓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对重点农村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督人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注重科学规划,搞好前期工作。要认真做好“十二五”农村水利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千方百计落实前期工作经费,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前期工作审批程序,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要严格规划和项目前期管理,依法审批的规划不得擅自调整,不符合规划或前期工作不完善的项目不得安排投资计划。

第三,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建设、管理和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水利部门的团结协作,建立上下密切联系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部门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水利工作。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解读中央关于农村水利的重要部署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农村水利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效,及时报道各地农村水利建设的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普及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要策划一批重点宣传活动,形成报道强势,提升宣传效果,营造推动农村水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谆谆告诫我们要带着“四情”做“三农”工作,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农村水利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铭记在心、落实于行,充分认清肩负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干群心声,摸清实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推动农村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基层农村水利队伍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水利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更好地胜任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关键环节要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同志们,农村水利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觉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努力推动农村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三农”、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第五篇: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7月26日在全国水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大力加强水利法治建设 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全国水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水利部部长 陈 雷(2012年7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政工作会议是在水法修订实施十周年、全国各地治水兴水高潮迭起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决策部署精神,系统总结近年来水政工作成效,深入分析水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政工作任务,不断提高水利工作法治化水平,为水利跨越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回顾近年来水利法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不断深化对水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扎实推进依法治水管水,水政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适合国情水情的水法规体系逐步健全。近年来,水利立法工作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坚持加快立法 进度与提高立法质量相结合,以水利改革发展立法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为重点,统筹推进水法规体系建设。修订出台了《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2件法律,制定了6件行政法规和近20项部门规章。开展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修改、废止、宣布失效了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出台了一大批内容新、质量高、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前,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完备,各项涉水事务管理基本有法可依,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坚持严格规范、提升效能,水行政执法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各级水利部门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责,着力加强综合执法,水行政执法队伍专职化程度不断提升。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行政裁量权基准制、案卷评查制等制度。着眼提高执法能力,实施了一批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执法活动。积极完善执法体制,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部门与其他部门相协调的执法协作机制。水行政执法效能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水法规实施,有力地维护了良好水事秩序,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水事权益。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源头管理,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成效显著。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完善协商、排查、应急处置等各项制度。以北京周边、省际敏感河段为重点,组织流域机构和地方开展水事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采 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等多种措施,妥善解决了一批重大省际水事纠纷。2007年至2011年全国共调处水事纠纷3.98万件,敏感纠纷处于可控状态,团结治水良好局面不断巩固,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营造了和谐氛围。

四是坚持广泛宣传、教育引导,依法治水管水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按照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贴近实际的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任务,印发并实施了“六五”普法规划。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大活动组织集中宣传,全社会水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五是坚持规范高效、依法履职,水利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保证行政决策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六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约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建立健全水利行政审批管理长效机制,严格依法设定审批项目,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管理,行政审批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民。积极发挥行政复议作用,依法公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六是坚持立足前沿、注重应用,水利政策研究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围绕关系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水利政策研究。设立水利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制 定水利重大课题和水利政策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在政策研究项目立项、检查验收和成果应用三个环节严格管理,积极吸引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经过多方努力,水利政策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为科学决策和依法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水政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也离不开广大水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部党组,向长期奋战在水政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关心支持水政工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理解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水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水政工作

当前,水利工作正处于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立足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准确把握水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履行好水政工作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第一,进一步加强水政工作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实现水利发展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011年中央1号文件将依法治水摆在水利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任务要求。在去年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尽快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水 情的法规体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提高水利工作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依法治水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依法治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不断提高水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圆满完成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第二,进一步加强水政工作是推进水利科学发展、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举措。水政工作是推进水利科学发展、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发挥着引领规范和支撑保障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着力抓好水法规政策体系顶层框架设计,不断建立健全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改变重规划轻落实、重审批轻监督、重建设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重业务工作轻法治建设的局面,确保水利可持续发展。

第三,进一步加强水政工作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迫切需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当前水利法治工作仍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急需的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部分水利立法质量不高、操作性不强、权威性不够,水政执法急需加强,执法方式亟待改进,水法普及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完善水利法规政策体系,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使命,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政府建设目标落实到水政工作的各个方面。

第四,进一步加强水政工作是强化水利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水资源条件深刻变化、涉水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水利发展方式深刻转变,水利社会管理的难度和挑战在不断加大,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水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明显加剧,水事纠纷和矛盾呈现高发态势。水政工作直接面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与水事活动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水利部门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加强和创新水利社会管理,自觉把水利工作和涉水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高水政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水事权益,努力维护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政工作总体要求,奋力谱写水利法治建设新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水利法治建设,全面提高水利依法行政水平,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以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为载体,进一步加快水利立法工作进度。推进依法治水首先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要抓紧修订完善《水法规体系总体规划》,加快饮用水安全保障、节约用水、农村水利、农村水电、跨流域调水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尽早填补相关领域的立法空白。要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加快研究制定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制度规范和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 约保护。要扎实推进《河道管理条例》修订和《节约用水条例》起草工作,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和《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工作,争取早日颁布实施。要认真做好《农村水利条例》、《农村水电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研究起草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水土保持以及流域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依法实施水利管理提供基础支撑。要加快部规章和地方配套水法规的立法步伐,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水利立法后评估制度,坚决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二是以增强执法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水行政执法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政府的权威和水利部门的社会形象。要加快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抓紧出台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的指导意见,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要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力度,继续推动将水政监察队伍纳入公务员队伍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要大力推进执法公开,依法细化、量化水行政处罚裁量行为,严格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切实规范、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行使。要继续实施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加强流域和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水利执法队伍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水利行政执法保障水平。要以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督、农村水电开发管理等为执法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始终保持对水事违法行为的高压 严打态势,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水法规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三是以隐患排查化解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水事矛盾纠纷的成因和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完善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协商机制和处理制度,逐步形成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源头控制和隐患排查化解,加快建立应急信息共享和快速处置机制,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和针对性,尽可能地把水事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出现矛盾激化苗头的,要深入现场听取意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防止矛盾激化;对已经发生的水事纠纷,要落实措施,积极协调,尽快解决;对违法违规建设引发纠纷的,要严格依法处置相关责任人;对已经签订协调协议的,要加强对协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限期解决问题。要将水事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要确保北京周边地区及省际敏感河段水事活动的和谐有序,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水利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推进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要积极贯彻国务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要加强与国务院审改办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完成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工作,抓紧编制并及时公布水利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要进一步规范水利行政许可审批行为,依法优化和简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和网上服务,做到程序透明、审批高效、服务便民。要抓紧研究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制度,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要大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在健全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上狠下功夫,最大程度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要进一步畅通水利部门行政复议渠道,加大调查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切实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五是以强化应用支撑为引领,进一步提高水利政策研究的实效性。开展水利政策研究,是完善水利决策咨询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水利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要进一步健全水利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大力促进课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和经费使用效率。要针对当前水利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科学确定政策研究项目,从源头上把好选题立项关。要强化政策研究过程管理,严格落实跟踪检查、中期督导、审查验收等过程管理制度,特别要组织实施好水利重大课题,不断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准,切实提高政策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政策研究成果管理,建立健全政策研究成果推广和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研究成果对水利决策和管理的基础支撑作用。要依托水利政策研究项目和平台,不断完善上下协作、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研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和 汇聚行业内外研究力量,共同推动水利政策研究工作。

六是以促进学法用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水平。加强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围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不懈抓好水利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开展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持续掀起水利法治宣传热潮。要采取自学、轮训、讲座、调研、研讨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不断增强他们维护法律尊严、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识。要大力加强水利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水利法制宣传精品佳作,广泛组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水利法治文化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和水法治观念。要积极探索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新形式、新途径,稳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和法律“六进”活动。当前,要以纪念水法修订实施十周年作为契机,精心筹划一批重点宣传活动,深入推进水法等涉水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努力形成全社会深入学习水法规、严格遵守水法规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水政工作组织领导,确保水利法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水政工作是水利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保障性工作,要切实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水政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着力增强法治意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水管水理念,做到认真学法,真正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做到认真用法,真正将法律法规外化于行,促进法律法规的实施;做到认真守法,真正将行政行为置于各类监督之下,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

二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水政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把水政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各级水利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水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各项职责,更好地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作用。

三要着力加大支持力度。要针对当前水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水政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与其工作任务相适应,特别是对争取立法资源、调处水事纠纷、加强水行政执法、开展政策研究等工作,要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工作难题。

四要着力搞好综合协调。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在立法、执法等方面争取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水利系统有关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水政部门的工作,努力形成推进水利法治建设的整体合力。

五要着力强化队伍建设。要及时开展交流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全面提高水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政队伍。广大水政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敢于碰硬,为 水利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六要着力做好基层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水政工作的指导,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干部交流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切实解决部分基层水利部门水政机构人员偏少、经费保障偏紧、执法装备偏弱等问题,为基层水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和全面完成任务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大力加强和改进水政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为实现水利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下载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5月4日在全国水利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财务工作促进跨越发展 ——在全国水利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水利部部长 陈 雷 (2012年5月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2-01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2月24日......

    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是乡镇区划调整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县性大会,目的就是分析当前汛情,统一思想认识,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水患意识,始终......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同志们: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省防汛抗旱工作......

    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市专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保证各项措......

    在全镇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镇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县防汛抗旱会议精神,落实我镇各项工作部署,刚才**镇长就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各单位、......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良品局长,就XX年全市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岳旭市长,就今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后段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月1日起,我市已进入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已进入实战阶段。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