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时间:2019-05-13 11:2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第一篇: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摘要】随着商业化与信息化数字时代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方式逐步改善,机构设置愈加详细和完善。与此同时,内审也将向着技术化、数字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银行内部审计也应不断改进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变化着的银行体系。本文将从内审的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分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审人员;审计内容;审计方法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1.“适时型”内部审计成为未来内审的发展方向

(1)效益优先型的内审理念。曾经的内审工作在效益上的重视度不高,相对于内审效益而言,内审工作的成本较大。今后,内审工作的展开将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通过内审自身控制系统的结构性优化模式,来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内审期间工作人员将秉承效益优于成本的理念,重视工作细节,提高工作质量。

(2)风险导向型的内审特点。控制性质的内审模式已不再适应数字信息时代影响下的企业发展,取而代之的是风险导向的审计。它是在控制模式的基础上将风险预测置于优先位置,企业决策与风险预测相结合,从而实现控制风险的目标。内审工作的着眼点不仅在于内审本身而且在于未来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3)主动审计的发展方向。从内审的发展历程来看,内审在企业中长期以来扮演着检查与监督的角色,因此审计工作一般是在其他部门被动接受监督得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的工作方式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所以,内部审计将一改被动审计的方式寻求主动式的审计。审计部门将在各个部门的主动配合下,加强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根据各部门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审计。各部门自愿接受审计的方式利于内审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二重监督式的内部审计,优化内审管理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内审是对企业的监督,而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也是必要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监督机构势在必行,此监督机构可视为企业的“二重监督机构”,监督的重点在于对内审工作人员工作范围和深度的检查。这个机构通过对内审人员的到岗、工作内容、业务水平及对内审的重视程度的监管,期望从质上提升内审工作的效果。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及内审工作改进需要的人员将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内审工作效率偏低的组别人员进行集体意识和结构优化培养,积极寻找并发展内审先进管理人才,逐步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结构。在监督与被监督的责任和义务的双重压力下,内审部门实现合理化的全面发展模式。

3.外延式的内部审计,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1)主动关注外部环境。企业风险的来源之一在于外部条件发生的变化,内审要实现有效地预测与控制风险就必须主动关注外部环境,并能及时地通过外部条件和情况的变化判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注重审计价值的实现。内审价值在于内部审计能通过自身的工作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应一改以前过于强调独立性的工作方式,即内审人员不应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经济活动之外,他们应通过各种咨询活动,了解经营活动内部的关联性,为内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内审价值的实现,内审才能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有效地规避风险。

(3)高立足点、多角度的内审。内审工作需要立足于企业或组织的战略高度,内审人员积极参与到企业战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站在企业高层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预见今后企业和内审的发展方向。内审的内容不应仅限于组织系统当前的经济事项,而是应该通过当前项目与相关活动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全面地考虑各相关人员局限和相关影响,真实、多角度进行内审工作。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内审人员质量与总量上的缺陷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增长,其内部的经营管理机构就愈加复杂,审计工作也随之繁琐,内审部门工作人员面临着工作量加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内审人员在总量上表现极为不足。不仅如此,工作难度的加大迫切地要求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缺乏高技能、经验足的审计工作者,这就影响到内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发现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

2.内部审计内容与方法上的不足

(1)内容过于形式,缺乏广度与深度

在商业银行的内审过程中,大多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分析与寻找解决方案,无法将问题与风险有效地排除在系统之外。内审独立于其他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权威性,对商业银行运作方式的了解有限,再加上被审计单位的不积极配合,审计机构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2)方法技术落后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目前商业银行正朝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发展,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内审的技术和方法并没有大幅度地提高和改善,与国外先进的审计与风险评估体系相差甚远。审计工作的重点仍然是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没有真正发挥内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改进内审工作的策略

1.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注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1)总体素质队伍建设

首先,内审人员应加强自身建设,在掌握商业银行内部运作机制的同时,关注同行业经济发展动态、熟悉会计业务内容以及掌握风险控制的机理,在此基础实现综合分析和判断风险与机遇的能力,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银行规划出谋划策。其次,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内审人员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与相应的考核,设置内审自身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内审人员工作的监督。最后,商业银行应尽可能地给内审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使其能自由参加银行管理部门的会议和决策并有权提出建议,主动参与银行的经营不仅能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对银行的潜在风险进行源头性的控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提升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定位高度

内部审计是对商业银行内部运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因此商业银行内审人员应围绕银行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站在全局的角度开展工作,绝不可置银行总体经营业绩与目标于不顾。站在总体的高度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不会偏离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3)变被动接受内审到自愿主动内审

内审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这要求银行各部门人员主动接受审计,通过内部审计了解本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潜在的风险,同时在内审的帮助下积极整改完善,健全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将风险关口前移,有效防范风险。通过内审在持续改进银行经营管理成效方面作用的发挥,从而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取得信任和合作,实现内审目标。

2.引进高效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加强内审监督

积极引进高级计算机审计及风险防范系统,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审计控制,扩大内审监督的范围,提高预防风险的水平。内审人员要在计算机系统的协助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细化审计内容,完善工作流程,并能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的需要开拓新产品,发展新业务,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3.全方位分析内审工作,提高内审工作水平

内部审计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各个部门的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进行内部审计时工作人员应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分析内审工作的目标和总体规划,力争通过工作中较为细化的系统增强内审的可信度。对于内审的结果,内审人员不仅要进行分析而且要站在商业银行总体规划和长远目标的角度提出真正具有预防风险的建议与措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参考文献:

[1]柏玲.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3.(5)

[2]郭海燕.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及对策.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04.(11)

[3]范中蕊.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与策略.财会研究,2004.(8)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经济效益审计: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经济效益审计: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交通银行审计部 朱卿芳

效益审计同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总体上,实施效益审计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处于领先行列,诸如:加拿大、美国、瑞典、英国等。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创立了综合审计(把效益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典型经验;美国则是最早将效益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英美等国又是较早将审计贯穿于管理全过

程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审计工作重点亦正在向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以便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迈向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新起点。为使商业银行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降低资产风险,或者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际一流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引进国外最新审计理念,提出开展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不能再拘泥于简单的对单项业务或部门进行审计,而应发展到为银行整个管理目标提供服务;不能再局限于对操作层风险的审计,而应更注重效益的审计,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与追求利益的必然趋势。

经济效益审计基础已初步形成

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推出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就曾明确规定效益审计工作量要达到50%的比例。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强调指出:“仅仅开展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李金华同时表示,审计并不是要揭露案件,更重要的是促成整改,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近期在深圳召开的效益审计现场会上,审计署又强调要求各特派办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次现场会的召开将中国效益审计工作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2、经济效益审计的科学技术应用平台已基本搭建。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提升,数据处理日益网络化和电子化,将原先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到上级机构乃至总行,统一组织账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基本形成全行“一本账”格局。随之带来的效应是,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活动日益规范,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频率逐渐降低,因此,内部审计功能相应需不断延伸,逐步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3、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较高。由于审计不是程式化工作,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每次审计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要求较高。经调查,我国某商业银行审计人员中,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人数占比达80%,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达70%。而瑞典73%的审计人员是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荷兰是78%。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审计队伍高学历人员占比高,预示着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为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条件

效益审计应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建立在传统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基础之上。因此,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管理陈述和数据是完全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不存在违纪违规、有意欺瞒现象。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行会计核算系统使交易逻辑、交易数据等高度集中,各分支机构在非授权情况下不能修改交易逻辑、运算参数和交易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审计单位往往会利用管理层无法控制的环节,如通过虚假租赁套取费用、中间业务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降低授信条件发放关系户贷款等违规行为,使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

2、被审计单位管理的任何方面均不是尽善尽美的,有持续改进的余地。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很好,无懈可击,也就没有必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相反,如果被审计单位在管理上明显有违规操作、故意浪费、低效、营私舞弊等行为,也没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因为任何一个审计人员都会指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杜绝,以提高经济效益;

3、内部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因经济效益审计难度大、要求高而有为难情绪,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不应片面追求审计数量,而忽视审计质量。

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适当运用一些现代管理的方法,如杜邦分析法、净现值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等。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现着重介绍两种审计方法供参考:

1、杜邦分析法的运用。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财务指标,它可以用于各种财务比率的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指标在不同期限予以对比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和采取避免不利差异出现的措施,寻求挖掘潜力的途径。

商业银行在运用杜邦分析法时,可以银行资产收益率为中心,将其向下分解为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再通过指标进一步分解分析各指标构成因素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如:某商业银行2004年、2005年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和1.11%,对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寻求差异原因,得知2004年该行的总利润率为31.17%,资产使用率为3.86%,而2005年该行两项指标分别为29.56%、3.77%,2005年影响资产收益率的的两个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一步分析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下降的原因,得知该行由于贷款投放时间不合理,集中在年末放款使得收益未在当年得以体现、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较大影响收入实现以及投资利率下降造成投资收益减少等原因影响了收入的增长,从而影响利润的增长,使用效益的低下,这样从指标变动中就可找到影响分行盈利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便于审计人员在找到原因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贷款投放时间、贷款投向、贷款企业质量高低以及在商业银行有闲置资金时的投资形式提出审计建议,从而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杜邦分析法侧重于财务指标的运用,主要以事后评价为主,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整体分析。

2、本量利分析法的运用。本量利分析法首先应确定商业银行业务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量指标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资产类的贷款、拆放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贷款和拆放资金合并称“放款额”,能获得利息收入;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所有都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由于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对象是以分行为单位,而分行所有者权益很少,只有少量的营运资金,可忽略不计,因此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合并称“筹资额”。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可将筹资额作为本量利分析的业务量标准。现假定银行全部筹资额中有L%用于贷款;I%用于投资;C%用于备用金、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非盈利资产;R%用于缴存准备金;D%用于存放资金(包括同业和系统内往来),L%+ I%+ C%+ R%+D%=1。相应的,商业银行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平均筹资额×L%×平均贷款利率+平均筹资额×I%×平均投资收益利率+平均筹资额×(R%+D%)×平均同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支出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营业费用。筹资成本随筹资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属变动成本;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可按特性主要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如人工费、办公费、折旧费、租赁费等;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广告费、电子设备运转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根据收入、成本的构成,即可求得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筹资额=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筹资收入率的高低取决于放款利率和对外投资效率,筹资变动成本率主要取决于筹资成本,因此,边际贡献率就取决于存、放款利率差的大小。商业银行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筹资收入-筹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将方程进行交换,把待求变量置于公式左边,可分别计算出所需筹资额、边际贡献率、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和固定成本。如:在固定成本、利润指标和利差率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筹集多少资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本量利分析可用于各分行之间经营业绩差异的因素分析和业绩考核,可测算不同分行在筹资规模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放款质量高低、投资效果好坏和筹资成本好坏来预测边际贡献率的大小,从而发现各行经营业绩差异的原因,诊断经营管理中的弊病。为完成预计利润指标,分行可通过本量利等式进行测算,本量利分析可作为预测分析,可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个项目单独进行分析。

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

任何工作都会有风险,审计也不例外。经济效益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评价风险、归因风险和建议风险。

1、评价风险。经济效益评价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然后给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但是关键是评估。从现有审计人员的岗位设置、从业经验来看,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向年轻化趋势发展,但作为审计人员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的要求相比,显得业务相对专业,业务素质综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从事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其思考问题的局限性较大,长期按照常规性审计思维思考问题,极易将经济效益审计简单化,会产生抓点证据就给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下结论。

2、归因风险。归因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效益评估失当,导致的归因失败。因此,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意见,才能确切地分析出效益产生好坏的原因,正确的效益评价是正确归因的前提条件。相反,由于效益评价不当,就无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好坏原因作出正确分析,极容易导致归因风险;二是由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评价就事论事,导致归因肤浅,缺乏整体和深层次原因分析,就会把原因都归于工作上的粗枝大叶、工作疏忽、不严谨、不完善等。

3、建议风险。根据经济效益评价内容和存在问题原因,审计人员会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提高效益。由于效益评价、归因风险的存在,会进一步导致建议风险。比如建议过于泛泛,没有针对性;缺乏对建议方案的详细设计和论证,没有用数字说话,有时缺乏可行性;建议大多是针对具体问题的,缺乏综合改进计划安排,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在以经济资本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的今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商业银行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银行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主要建议有三:一是内部审计理念要创新。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成为国际一流银行,以经济资本理念拓展银行业务和加强银行管理是历史的必然。而经济效益审计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是应制定指导性文件作为参考。在借鉴、研究国外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为更好评价银行效益执行情况,银监会和各商业银行应制定一个较为全面可行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参考,文件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如管理层履职情况、各项经营指标明细,指标比较参数等,便于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做到客观公正。

三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来讲,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各商业银行管理局多创造条件,注意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且培训人员要求不要限于专业对口,同时要经常创造机会,让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轮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促进现有审计人员知识面的拓展。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效益审计同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总体上,实施效益审计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处于领先行列,诸如:加拿大、美国、瑞典、英国等。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创立了综合审计(把效益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典型经验;美国则是最早将效益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英美等国又是较早将审计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审计工作重点亦正在向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以便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迈向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新起点。为使商业银行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降低资产风险,或者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际一流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引进国外最新审计理念,提出开展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不能再拘泥于简单的对单项业务或部门进行审计,而应发展到为银行整个管理目标提供服务;不能再局限于对操作层风险的审计,而应更注重效益的审计,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与追求利益的必然趋势。

经济效益审计基础已初步形成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推出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就曾明确规定效益审计工作量要达到50%的比例。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强调指出:“仅仅开展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李金华同时表示,审计并不是要揭露案件,更重要的是促成整改,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近期在深圳召开的效益审计现场会上,审计署又强调要求各特派办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次现场会的召开将中国效益审计工作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2、经济效益审计的科学技术应用平台已基本搭建。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提升,数据处理日益网络化和电子化,将原先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到上级机构乃至总行,统一组织账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基本形成全行“一本账”格局。随之带来的效应是,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活动日益规范,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频率逐渐降低,因此,内部审计功能相应需不断延伸,逐步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3、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较高。由于审计不是程式化工作,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每次审计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要求较高。经调查,我国某商业银行审计人员中,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人数占比达80%,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达70%.而瑞典73%的审计人员是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荷兰是78%.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审计队伍高学历人员占比高,预示着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为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empirenews.page--]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条件

效益审计应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建立在传统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基础之上。因此,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管理陈述和数据是完全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不存在违纪违规、有意欺瞒现象。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行会计核算系统使交易逻辑、交易数据等高度集中,各分支机构在非授权情况下不能修改交易逻辑、运算参数和交易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审计单位往往会利用管理层无法控制的环节,如通过虚假租赁套取费用、中间业务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降低授信条件发放关系户贷款等违规行为,使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

2、被审计单位管理的任何方面均不是尽善尽美的,有持续改进的余地。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很好,无懈可击,也就没有必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相反,如果被审计单位在管理上明显有违规操作、故意浪费、低效、营私舞弊等行为,也没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因为任何一个审计人员都会指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杜绝,以提高经济效益;

3、内部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因经济效益审计难度大、要求高而有为难情绪,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不应片面追求审计数量,而忽视审计质量。

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适当运用一些现代管理的方法,如杜邦分析法、净现值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等。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现着重介绍两种审计方法供参考:

1、杜邦分析法的运用。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财务指标,它可以用于各种财务比率的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指标在不同期限予以对比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和采取避免不利差异出现的措施,寻求挖掘潜力的途径。

商业银行在运用杜邦分析法时,可以银行资产收益率为中心,将其向下分解为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再通过指标进一步分解分析各指标构成因素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如:某商业银行2004年、2005年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和1.11%,对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寻求差异原因,得知2004年该行的总利润率为31.17%,资产使用率为3.86%,而2005年该行两项指标分别为29.56%、3.77%,2005年影响资产收益率的的两个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一步分析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下降的原因,得知该行由于贷款投放时间不合理,集中在年末放款使得收益未在当年得以体现、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较大影响收入实现以及投资利率下降造成投资收益减少等原因影响了收入的增长,从而影响利润的增长,使用效益的低下,这样从指标变动中就可找到影响分行盈利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便于审计人员在找到原因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贷款投放时间、贷款投向、贷款企业质量高低以及在商业银行有闲置资金时的投资形式提出审计建议,从而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杜邦分析法侧重于财务指标的运用,主要以事后评价为主,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整体分析。[!--empirenews.page--]

2、本量利分析法的运用。本量利分析法首先应确定商业银行业务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量指标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资产类的贷款、拆放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贷款和拆放资金合并称“放款额”,能获得利息收入;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所有都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由于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对象是以分行为单位,而分行所有者权益很少,只有少量的营运资金,可忽略不计,因此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合并称“筹资额”。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可将筹资额作为本量利分析的业务量标准。现假定银行全部筹资额中有L%用于贷款;I%用于投资;C%用于备用金、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非盈利资产;R%用于缴存准备金;D%用于存放资金(包括同业和系统内往来),L%+ I%+ C%+ R%+D%=1.相应的,商业银行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平均筹资额×L%×平均贷款利率+平均筹资额×I%×平均投资收益利率+平均筹资额×(R%+D%)×平均同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支出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营业费用。筹资成本随筹资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属变动成本;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可按特性主要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如人工费、办公费、折旧费、租赁费等;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广告费、电子设备运转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根据收入、成本的构成,即可求得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筹资额=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筹资收入率的高低取决于放款利率和对外投资效率,筹资变动成本率主要取决于筹资成本,因此,边际贡献率就取决于存、放款利率差的大小。商业银行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筹资收入-筹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将方程进行交换,把待求变量置于公式左边,可分别计算出所需筹资额、边际贡献率、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和固定成本。如:在固定成本、利润指标和利差率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筹集多少资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本量利分析可用于各分行之间经营业绩差异的因素分析和业绩考核,可测算不同分行在筹资规模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放款质量高低、投资效果好坏和筹资成本好坏来预测边际贡献率的大小,从而发现各行经营业绩差异的原因,诊断经营管理中的弊病。为完成预计利润指标,分行可通过本量利等式进行测算,本量利分析可作为预测分析,可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个项目单独进行分析。

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

任何工作都会有风险,审计也不例外。经济效益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评价风险、归因风险和建议风险。

1、评价风险。经济效益评价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然后给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但是关键是评估。从现有审计人员的岗位设置、从业经验来看,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向年轻化趋势发展,但作为审计人员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的要求相比,显得业务相对专业,业务素质综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从事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其思考问题的局限性较大,长期按照常规性审计思维思考问题,极易将经济效益审计简单化,会产生抓点证据就给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下结论。[!--empirenews.page--]

2、归因风险。归因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效益评估失当,导致的归因失败。因此,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意见,才能确切地分析出效益产生好坏的原因,正确的效益评价是正确归因的前提条件。相反,由于效益评价不当,就无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好坏原因作出正确分析,极容易导致归因风险;二是由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评价就事论事,导致归因肤浅,缺乏整体和深层次原因分析,就会把原因都归于工作上的粗枝大叶、工作疏忽、不严谨、不完善等。

3、建议风险。根据经济效益评价内容和存在问题原因,审计人员会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提高效益。由于效益评价、归因风险的存在,会进一步导致建议风险。比如建议过于泛泛,没有针对性;缺乏对建议方案的详细设计和论证,没有用数字说话,有时缺乏可行性;建议大多是针对具体问题的,缺乏综合改进计划安排,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在以经济资本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的今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商业银行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银行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主要建议有三:一是内部审计理念要创新。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成为国际一流银行,以经济资本理念拓展银行业务和加强银行管理是历史的必然。而经济效益审计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是应制定指导性文件作为参考。在借鉴、研究国外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为更好评价银行效益执行情况,银监会和各商业银行应制定一个较为全面可行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参考,文件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如管理层履职情况、各项经营指标明细,指标比较参数等,便于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做到客观公正。

三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来讲,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各商业银行管理局多创造条件,注意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且培训人员要求不要限于专业对口,同时要经常创造机会,让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轮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促进现有审计人员知识面的拓展。

第四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2016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的通

银监发〔2016〕12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

现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4月16日

(此件发至银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

第四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

第五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并对上述职能履行的有效性实施评价。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原则,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第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本指引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监管评估。

第二章 组织架构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

第八条 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董事会应根据本银行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配备充足、稳定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第九条 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人,多数成员应为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财务、审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由独立董事担任。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经其授权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条 监事会对本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审计方面的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 高级管理层应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履行职责,确保内部审计资源充足到位;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务发展、产品创新、操作流程、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的最新发展和变化;根据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可设立总审计师或首席审计官(以下统称“总审计师”)一名。总审计师由董事会负责聘任和解聘。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总审计师的聘任和解聘情况。

总审计师对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定期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报告工作,并通报高级管理层。总审计师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内部审计章程、审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内部审计制度,组织实施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并对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负责。

商业银行未设立总审计师的,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承担总审计师的职责。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编制并落实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开展后续审计,评价整改情况,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向总审计师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配备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不得少于员工总数的1%。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掌握银行业务的最新发展,并通过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等途径,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遵循客观、保密原则,秉持诚信正直的道德操守,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有利益关系的审计项目,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做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不做误导性陈述。

第三章 章程、职责与权限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章程应至少包括以下事项:

(一)内部审计目标和范围;

(二)内部审计地位、权限和职责;

(三)内部审计部门的报告路径以及与高级管理层的沟通机制;

(四)总审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五)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关系;

(六)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的标准和原则;

(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八)对重点业务条线及风险领域的审计频率及后续整改要求;

(九)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准入与退出标准、后续教育制度和人员交流机制;

内部审计章程应由董事会批准并报监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包括:

(一)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二)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四)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五)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信息系统的持续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七)机构运营、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

(八)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监管部门指定项目的审计工作;

(九)其他需要进行审计的事项。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获取与审计有关的信息,列席或参加与内部审计职责有关的会议,参加相关业务培训。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检查各类经营机构(含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含外包业务),及时、全面获取经营管理相关信息,并就有关问题向审计对象和行内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质询和取证。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和处罚建议。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部门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事项提供专业建议,但不得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四章 审计工作流程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章程、业务性质、风险状况、管理需求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频率,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并报审计委员会批准。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计划应充分考虑监管关注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全面风险管理、资本充足、流动性、内控合规、财务报告等。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计划,选派合格、胜任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收集和研究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审计对象的风险概况及内部控制,编制项目审计方案,组织审计前培训并在实施审计前向审计对象下发审计通知书。特殊情况下,审计通知书可以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项目审计方案,综合运用审核、观察、访谈、调查、函证、鉴定、调节和分析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并将审计过程和结论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内部审计采取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加强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增强内部审计的广度与深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信息科技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好与审计对象的沟通交流。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异议解决机制。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审计结论,应及时进行沟通确认,根据内部审计章程的规定,将沟通结果和审计结论报送至相关上级机构并归档保存。

第二十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应征求审计对象意见并及时完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等内容。

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报告发送至审计对象,并上报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同时根据内部审计章程的规定与高级管理层及时沟通审计发现。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得到充分利用,整改措施得到及时落实;对未按要求整改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七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跟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必要时可开展后续审计,评价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进度及有效性。

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内部审计档案资料。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定期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并接受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第五章 部分审计活动外包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不得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但可将有限的、特定的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给第三方,以缓解内部审计资源压力并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对内部审计活动外包承担最终责任。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活动外包应符合本银行内部审计章程的有关要求。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不得将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给正在为本银行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关联机构。

商业银行不得将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给近三年内为审计对象提供过与该项审计外包业务相关咨询服务的第三方及其关联机构。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活动外包制度,明确外包提供商的资质标准、准入与退出条件、外包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等。

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外包时,本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参与并监督项目实施,并负责向总审计师报告外包活动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总审计师应建立相应的外包审计项目知识转移机制,确保内部审计人员能最大程度地获取专业技能,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能力。

第六章 考核与问责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针对内部审计部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对总审计师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水平应不低于本机构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履职尽责要求以及问责程序。经责任认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已勤勉尽职的,可减轻或免除其责任。

第三十七条 内部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应作为审计对象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八条 审计对象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拒绝、妨碍内部审计工作及整改不力的行为,商业银行应及时制止,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章 监管评估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正式沟通机制,定期讨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采取的风险化解措施以及整改情况。双方沟通的频率应与银行的规模、风险偏好和业务复杂性相匹配。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以下报告:

(一)内部审计计划;

(二)重要审计发现及其整改情况;

(三)向董事会提交的全面审计工作报告;

(四)外部机构对银行的审计报告;

(五)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

(六)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报告;

(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报告。

第四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指定项目的审计工作,并将审计结果报送监管部门。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监管会谈等方式,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一)内部审计章程;

(二)内部审计的范围、频率和效果;

(三)确保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公司治理机制;

(四)银行集团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六)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机制;

(七)内部审计活动外包情况;

(八)内部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九)内部审计问责情况;

(十)其他事项。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根据评估结果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监管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内部审计有效性和整改情况应纳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评估和监管评级。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在集团层面建立与其规模、风险偏好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覆盖集团全部业务和全部机构。董事会对集团内部审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银行集团的内部审计部门应明确集团对附属机构的审计监督机制,并根据审计权限对附属机构实施审计,指导附属机构内部审计机制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

附属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集团内部审计章程的有关规定,向银行集团总审计师或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报告附属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

本指引所称银行集团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及其附属机构。附属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境内外的其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

第四十五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审计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原则上应为独立董事。村镇银行已设立监事会的可不设立审计委员会,由监事会履行审计委员会职责。村镇银行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可由董事会聘请主发起行审计部门负责人兼任审计委员会委员。

村镇银行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应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岗位,并委托主发起行承担村镇银行的审计职能,确定对村镇银行的审计监督机制,有效实施审计活动。

第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指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七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执行本指引。

第四十八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稽核审计

如何开展好稽核审计工作

按照部门工作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稽核审计工作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内部稽核审计是我行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对强化内部管理,增强制度执行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我行依法稳健经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做好稽核审计工作,提出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坚持原则。

稽核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坚持原则,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判断、分析、预测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一是学习国家金融法规、省联社及高台农商行各项业务制度,不断充实自身业务知识。只有熟悉我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才能在稽核审计中充分发现问题所在,堵塞风险漏洞。二是提高自身的计算机业务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利用计算机把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撰写报告,或通过计算机一些功能提高稽核审计的工作效率。四是通过审计系统向其他稽核审计工作做得比较好航摄的学习,学习备查记录的描述和情况记录定性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现场审计时撰写备查记录及整改意见书时,能用词恰当,定性准确,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二、保证内部稽核独立性,确保工作不受干扰 一是在稽核项目立项后,能按照部门分工,认真学习稽核审计方案,把握稽核审计的要点,找准检查依据,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开展工作。二是在检查过程中坚持原则,对发现的问题不包庇、不隐瞒,并做到逐条记录并上报部门总经理。

三、加强跟踪后续检查,避免问题前清后增

在检查结束、整改意见书下发后,把检查出的问题建立成问题台账,加强对已发现问题的后续检查,掌握存在问题网点的整改情况,直到责任网点改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加大对屡查屡犯员工的处罚力度,针对个别问题屡纠屡犯、不认真对待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不姑息迁就。

四、加强稽核人员培训,提高稽核人员专业素质 就目前来看,我们稽核审计部有3名工作人员都是由基层网点的委派会计调入担人的,在稽核检查过程中,更多的是凭经验工作,审计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另外对信贷管理系统能够了解不够透彻,不能全面均衡地开展审计。通过参加稽核审计部门的培训,提高稽核人员的政治水平、风险预判能力和稽核技能综合素质。

五、学习稽核审计经典案例,转变稽核只能

目前我行的稽核方式大部分都是“事发时”、“事发后”查处的,要不断向“事出前”的防范转变,通过提高稽核审计人员超前防范的能力,把问题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意识

稽核审计发现的问题,从经办人员角度来看,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制度掌握不全面导致业务不合规,一种是明知故犯。我觉得在稽核审计工作中,要不断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意识,让员工知道按流程操作、按制度办业务、不折不扣履行自身岗位职责,不单是员工应该做的,更是为保护自己上一份保险,从违规责任人的思想根源上杜绝不合规问题的出现,不但能减轻稽核审计工作强度,更能从根本上稳健合规经营。

七、加强沟通联系,做农商行员工的守护人

稽核审计工作不仅仅是要护驾农商行的经营运行,更要保护员工个人安全。在稽核审计发现问题后,能积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机关各部门及时沟通联系,研究出现某类问题到底是因为员工个人行为还是我行制度缺陷,将执行不统一或者不明确的制度和规定进行重新梳理并下发。

下载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摘要】内部审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咨询职能,其目的是增加机构的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改善一个组织的运作以及......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 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考验,内部审计成为商业银行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

    英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一、英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 笔者认为,英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理念、组织架构和方法体系主要有三个特征:(一)完善的银行大监管体系为内部审计创造了良好的控制环境 控制......

    谈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及改进策略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在1998-2008年的十年里,我国政府采取了发行特别国债、剥离不良资产、降低税率等措施,按照“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的三步骤推进国有银......

    银行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及现状评析

    提要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特定的理念、原则、特点和方法,其融入银行内部管理体系将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内外部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助于增强银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性和......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课后测试

    多选题 1. 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之前,需要了解哪些情况( ) √ A B C D 组织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及业务活动重点相关业务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相关内部控......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探讨 [摘 要] 完善内部审计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环节。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建立及完善垂直、独立的一级内部审计......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提出经营战略转型的要求,其中尤以个人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战略转型的产品研发方向和核心。本文试从营销观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