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马泊小学管理工作事迹材料
尚德立校 质量强校 特色名校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 丰南区尖字沽乡望马泊小学办学先进事迹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认真探索,望马泊小学领导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在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学校陆续被丰南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先争优示范校”;被丰南区教育局评为“十星级学校” “迎省教学评估先进单位”、“迎省督导检查先进单位”、“星级学校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少先大队”、“诚信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望马泊小学具体的典型做法是: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管理水平
管理是一种智力劳动,现代化的管理首先要求领导班子整体优先。整体的优先,取决于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自己逐步具备现代化学校管理应有的素质和水平。
领导班子要管方向、抓大事。几年来无论学校工作多么繁忙,任务多么重,我们都抽出一定时间把政治业务学习摆放在重要日程,我们的做法是:坚持每周两次学习制度,重点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上级的文件精神。我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交流。通过学习,牢牢把握新时期的办学方向,我们把政治理论学习同学校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每个阶段的工作各有重点,做出了长有计划,短有安排。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领导班子坚持议大事、抓大事,涉及到全校的工作,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个人说了算、一言堂,增强了领导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明确分工,协调合作。我们学校既有明确分工又能互相合作,形成了一股合力。每个领导根据自己分管的工作,各负其责,自觉接受教师的评议和监督。避免了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互相推诿的扯皮现象,保证了领导班子整体工作上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又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协调一致。大家工作起来,心情舒畅,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会到实际工作中,这样一方面使领导成员形成了集体存在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我认为有无改革创新的精神,是衡量一个领导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是给自己出难题,定任务,思考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使教学工作常改常新。如确定教改目标后,加以具体指导,在工作实践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如同航行中的船长,其责任是为学校改革把握航向,使之得以沿着正确的航线,持续不断地向目标前进。
严于律己做表率。管理好学校,首先是领导班子的自我管理,在平时工作中,学校领导坚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学习先于别人,各项要求高于别人。真抓实干,讲求实效,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把成文的各项规章制度转化为身体例行。如:做到上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在办公时间处理个人的私事,坚持校长一直上课,四位主任担任主课,其中有两位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还带头进行教改,探索新路,认真备课、讲课、授课,因此赢得了全校教师的信赖和称赞。于是,教师们心气顺,干劲足,良好的教风悄然形成。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促使新老教师共同进步。我校现在有教师22人,其中有参加工作多年的老教师11人,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老教师的人数占全体教师的50%,教师队伍呈老龄化状况。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及业务 水平,一方面加强其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就是以老带新,即新老配套,边干边学。让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几个年轻教师,并且确立“师徒关系”纳入教师业绩考核。对老教师的要求既要教好学生,又要教好“徒弟”,同时采用对新教师大胆使用和具体帮助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焕发了老教师的活力,不仅加速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增进新老教师的团结,而且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更新竞争机制,使每个教师都有展露才能的机会。“以老带新”是一种新方法,但不能否认老的也有无用之才,新的也有后起之秀,“老带新、新促老”是客观规律,教育未来的发展,只能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因此,对新老教师不仅要下大力气培养他们,还要认识和培养他们,因此我们更新了竞争机制,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举行三种公开课,即老教师观摩课,中年教师教改实验课,青年教师过关课。通过三种课的互相观摩和评议,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启发的目的。这就给“老带新”的传统经验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缩短了新老教师的差距,加速了培训的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2、开展青年教师“三个一”活动。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一个学期写一份好的教案,讲一堂好课,总结一篇好经验,通过民主评议评选出优胜,进行表彰和奖励。
3、划订范围,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评优活动,我们除全面评选教师外,还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多种单项评优活动。如“青年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等活动,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获胜受奖的机会,获取成功感。
——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在课前多费时间,下大气 力备好课,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不费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分包学科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新课标、钻研教材,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研究相邻教材,拟定重点、难点的突破口,要求教师联系教学实际,做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基本训练,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板书。我们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搞备课讲座、备课辅导。由于我们紧紧抓住了教学管理的第一环节,所以学生学得轻松,能力得到培养,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
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交流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常规教学,注意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掌握了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并同每位任课教师广泛交换意见,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每一节课都要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各教学班学生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得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就得让学生真正从“题海”和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全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增加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活动。首先,学校成立小蜜蜂文学社,启动《春之光》《夏之声》《秋之风》《冬之韵》四季校刊出版发行工作,广泛发动学生大量阅读、细心搜集、认真整理各方面的信息编辑成刊,为培养校园小编辑、小作家、小记者搭建平台。其次,切合时机的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高年级写作、英语会话、低年级数学速算、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学习小博士、读书小状元评比、“雏鹰起飞”才艺展示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热情。
规范了教师的教学常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及作业布臵批改,兴趣小组 的组织等一系列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在实行超时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并在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中加入了“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两项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体现“新思想新知识的渗透”这一环节。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法研究,要求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的教改教研成果,通过示范课和观摩课共同提高教学方法,每学期教师听课评课不少于20次,学习教学理论笔记不少于5000字。选好课题,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做到有组织有课题,从兴趣导入、教学设疑、师生交流到实践运用,人人参与,学校定期召开教改交流会、研究会,巩固教研教改成果。
经过近年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望马泊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从课程开发前需求评估、组建机构、编写教材、进行课程介绍、明确课程纲要、组织教师培训、建立开发实践基地、开展校本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课程评价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比较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模式。目前,望马泊小学的校本课程《五谷文化》旗下的“五谷粮艺”制作在被丰南区人民政府确立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基础上,又已成功的申报了“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体成果有:
——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法。从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制度管理、组织实施、职责要求、时间安排、教师的选择、科学评价等方面都非常规范地实施开展,其做法在丰南区内乃至唐山市得到推广,召开全区范围内的现场会3次,并做典型发言。本地、本系统的一些主要领导或外校人士多次慕名而来进行考察。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健全了学生的品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师生制作“五谷粮艺”作品多 达2000余幅,作品内容涵盖全面,融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大批学生在参加的与校本课程相整合的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
——师生所做的经典“五谷画”大量作品被征集在尖字沽乡人民政府走廊内作为“名片”式乡级品牌;被丰南区文化局征集并长期示展在区文化馆内接受广大群众赏鉴;应邀代表丰南区纪委参加唐山市纪委组织的“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活动;代表丰南区教育局参加唐山市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会交流展示活动,并受到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以及参加活动的外县区领导、同仁的一致好评;学校的“五谷粮艺”制作活动还多次接受丰南区电视台和丰南日报社的采访和报道宣传。
总之,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我们一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表现、在实践中改进,全面制定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对管理对象既要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又要根据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在实践中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增加群体活动,调动积极因素,提高工作效率,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办好新型学校的必经之路。尽管学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望马泊小学全体教师仍将以昂扬的斗志,积极探索,继续以“尚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为策略,不断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不断创造更加美好梦想。
第二篇:2012望马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汇报材料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之路,努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丰南区尖字沽乡望马泊小学
张志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有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与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整合的话题,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实例,谈谈我校是如何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努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而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依赖于校本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合理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的结合,使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丰富学校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学校办学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基点和目标
一所学校,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关键是找准点、定好位、选好路。我校
在发展中反复酝酿,最后确定以“向上、向善、勤砺、勤学”为校训,以“激发兴趣,主体参与,自主实践”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结合点。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活动开发目标。经历艰苦的探索,由初期的朦胧走向现在的渐趋成熟。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开发和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学科学习中的疑惑、社会新颖的问 1
题入手去开发校本课程,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留下了发展空间,扬学生所长。
二、立足自主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领域与活动形式。
我校坚持以“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立足实践、着眼整合、注重过程”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策略,积极探索校本化的实施方式与路径。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这四条主线索,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科技制作、传统文化、家乡特色等相整合,形成校本化实践内容的“五大板块”,即:①“启智尚德”板块,②“绿色环保”板块,③“民俗文化”板块,④“实践制作”板块,⑤“时事追踪”板块。每个板块下分列子项内容,如“绿色环保”板块主要包括“街道垃圾处理、河流污染及防治等问题的研究,“民俗文化”板块中主要有五谷文化、民间习俗”等,它们既可分步实施,又能相互交融。
我们在进行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也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 “五种活动类型”:①小课题研究活动类型,如“农家秸秆处理问题的研究”;②社会调查活动类型,学生从关注身边热点焦点出发,开展采访调查活动;③与各学科整合、迁移,如:自编校本教材《兴趣阅读与写作》、《五谷文化教材》等;④制作活动类型,如“五谷画的制作”⑤劳动技术与实践教育,如:在校园劳动基地体验生产劳动。
这样,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五大板块”、活动方式的“五种类型”,就构成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开发校本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
三、从学校周边环境和实际入手,开发符合校情的“活教材”
开展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依托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有的放矢,贴进生活,贴近学生,使学
生产生兴趣,活动也才能收到实效。我校周边乡村的经济特色产业:天花板制作装潢业、西红柿、甜瓜大棚种植、法兰盘机械加工业等;还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河流、池塘污染、垃圾处理等系列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活动的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决不意味着活动的内容可以随意而定。我们就发挥当地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优势将学校自主开发的“怡德园”作为德育开发的基地;将校内“五谷种植园”、赵明机械加工厂作为劳动实践基地;把集贸市场和池塘路边垃圾堆放处作为环保教育基地,把图书室、网络计算机教室等作为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将行动研究引入纵深,多形式推动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嫁接,形成必要的基本模式
--------用心开发校本课程读本,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根据实际陆续自主编辑了《兴趣阅读与写作》、《尚德 启智 励人生—中华美德教育校本教材》、《五谷文化教育》等校本课程读本。这些实用的教材读本,是实施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凭借和抓手。它不仅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拓展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我们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经历“进行需要评估--确立课程目标--分析课程资源--确定开发内容--设计实施--完善评价体系”等几个基本环节。同时制定得力的保障措施,如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开发小组,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下面我仅以开发、编辑、实施运用《五谷文化教育读本》为例,向各位领导、同仁简要介绍我校是如何依托校本课程读本着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二者有机结合的。
1、进行需要评估。我们做过一个调查:面对几种常见的农作物,作为农村的孩子们无一能认全,不少农作物还被张冠李戴。这看似好笑,但细细想来,“五
谷不分”这不是孩子们的错。孩子们除了学校就是家,除了作业就是练习,他们怎能识五谷,四体勤?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能识五谷,能做到四体勤。还有近期教育部乃至我区教育局发文,重申了“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示精神。这就成了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于是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生、家长问卷,决定了编辑《五谷文化的教育》读本。
2、确立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了解一般性的农作物,能说出五谷的名称,了解五谷的价值,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技术,并能利用五谷杂粮,传承民族的精髓文化,制作五谷画。(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等形象的画面,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于是编写组据此编写了教材读本。读本中“走近五谷”部分包括:追根五谷、了解价值、五谷画的种类、五谷画的制作方法等;“走近五谷种植”部分包括简单介绍豆类、水稻、小麦、高粱等种植技术。
3、活动设计实施。为了使我们的各项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在校园内自主开发了“五谷种植园”“青青菜园”“飘香化草园”等劳动实践基地,尽管小,但很实用。于是,所有参研教师在向学生们讲解好 “五谷”常识后,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们进行大豆、高粱、花生、蔬菜等作物种植活动。活动后学生们写出体会和感想,这样就把劳动技术教育、品德教育、大语文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经过春种、夏管、秋收系列过程,我们再用收获的果实,主要是五谷种子,制成五谷粮食画。作画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其情趣融融,乐在其
中,确实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其过程容育德、启智、审美于一体。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中学生们的兴趣极佳,综合活动教育效果显著。
4、完善评价,形成体系。任何一项活动都要经历一个渐变过程活动。活动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师生的热情或许会减退,出现倦怠,这就需要管理跟进,发现亮点,及时地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肯定,注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们发现老师们对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是普遍认同的,但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却有限,因为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国家课程教学的量与质,另一方面又要自主开发新的课程,这在课程开发的初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的做法是:(1)每一课时的活动课程课折算工作量为两课时,给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以课时上的支持;(2)给老师松绑减负,教师的《课程纲要》《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教学设计》可以经过低档修改后沿用以前的,只须根据学情进行适当调整就行;(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也就是给教师展示的舞台。学生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才艺等,我们利用走廊、展室和校会的时间,给展示出来。老师们好的论文和教学设计,我们也尽可能地向上推荐,这对教师也是一种激励,目前,我们有30余人次的成果被教育部获省市区评为奖项(4)价值引领。学生的发展变化能让教师产生自信和成就感,我们总是从这个角度去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这已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显现成果
1、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我校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已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操作模式: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开发相关制度-进行需要评估-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大致结构-相关知识培训-进行校本课程学生意向调查-学校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上课,实施《课程纲要》或《方案》-综合课程问卷调查-反思交流、阶段考查,撰写分析总结。
2、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部分研究项目,获得成果。我们组成过研究小组累计68个,提出小子课题36个,完成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32份,学生调查情况记录表30多份,各种图片600余张,撰写活动手记 80余篇,形成了一套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册。
3、综合实践活动课确实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践表明:学生求知面被拓宽,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观察、思维、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4、开设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观的综合效益及潜在的隐性效益正逐渐显示出来
从一定意义上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加强品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办出学校特色、有利于加强学校和社区的的密切联系”。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吸收、消化、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落实“以生为本的”的教育目标。
以上是我校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其间肯定有不妥之处,拜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三篇:马戴《边城独望》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曲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
生平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边城独望》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赏析
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凭倚着高高城楼的堞墙,眺望塞外风光,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独客异乡的感情。
诗人马戴,曾从军大同军幕,独在异乡,面对荒凉的塞外,翻腾着感情波澜,这是十分自然的。全诗似乎是前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但细细读来四联诗又浑然一体,情景互生。
“聊凭”、“暗起”这两句诗把读者带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里去。诗人面对当前处境,既无可奈何,又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样,就从诗人的内心开始展现诗人的自我形象。
颔联、颈联承首联之“望”,写望中所见;也承首联“异乡情”,写出了“异乡情”暗起的环境。严霜凝结,蒹葭一片惨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这是一幅远景,画面中突出了萧索的气氛。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这幅近景,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
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所写步步激荡。末联里“独”树,“残”“秋色”,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逼” 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几片黄叶残留枝头,萧瑟的秋色、萧飒的秋风之中,诗人在树下徬徨,继而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这样,诗人就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从独自一人无可奈何地在城楼凭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凉的秋景,到情绪的爆发而狂歌号泣,从叙述、描绘到抒情,从外在动作形态,进入到情绪的深处,很有层次感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这一形象的塑造,动作性鲜明,感情浓烈,可谓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严羽《沧浪诗话》曾说:“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在某方面说来,这一评价是有一定依据的。
第四篇:望马台小学上学期德育工作亮点
望马台小学上学期德育工作亮点
一、落实地位
德育为首,这是国家对学校德育的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却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那么,首先就要落实“德育为首”的地位,领导要亲自抓,要把德育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有时间的保证。
二、计划实施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那种零打碎敲,东一斧子西一镰的做法,注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在我校的德育管理实践中,我校把“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今天我最美》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在2013——2014学年重点对学生进行写好字、打招呼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制订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案》,并认真进行落实。期末各中队认真总结进行班级评比,学校在全校举行了“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三、多方借力
德育单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许多人、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就向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多方借力,并提出了构建“学校大德育模式”。所谓“大德育模式”,就是把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看成是德育,一切活动都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一切活动都关注德育目标的完成。它主要有六个层面:
1.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是名副其实的主体。我们提出:学生要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学生会干部的公开竞聘,不少学生踊跃参加,演讲自信、精彩,受到评委老师的高度好评。经过公开竞聘,有20多名同学当选校学生会和各年级学生会干部,成为学校领导、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带头人,成为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些小干部检查纪律、卫生、课间操、板报等,以身作则,工作认真负责,真正起到了自我管理的作用。学校的一切评价工作由少先队小干部担任,真正实现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2.教师层面
古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创先进争先锋 强师德铸师魂”活动,除学习书上的先进人物外,学校更注重寻找身边的榜样来学习提高教育功能的时效性。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每周三下午第三节召开班主任例会,落实活动方案,总结德育工作情况,做到及时反馈,进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的工作。班主任例会雷打不动的坚持了下来,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3.班级、年级层面
在班级管理层面上,建构“参与式”的活动模式。原来,班级管理、班会活动都是班主任当主角,学生是配角,甚至有的班主任干脆把队会课当作业课、自习课。现在,我们提倡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是顾问、参谋、引导者,让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每周五下午第一节是队会时间,各班自主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4.学校层面
在学校层面上,开展每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活动由校长亲自带队,每周升旗仪式,都有学校领导讲话。我在国旗下讲话中提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都培养成心态阳光、举止文明、体格强健的阳光少年。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艺术节、文明班级评比等,既锻炼学生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并把反馈的结果及时在今日我上镜活动中总结表彰。学校重视班主任培训,每学期对班主任进行全面外出轮训一遍,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培养:本学期学校本着自愿的原则成立了葫芦丝兴趣小组,每周活动2个小时,学校在人力、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就是为了让学生圆自己的乐器梦,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孩子们生活的更阳光更快乐!这个兴趣小组的成立着实让孩子兴奋一把,每周五下午的两个小时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
学校开展的今日我上镜活动,也是学生们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学校大
大小小的活动都要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这个平台让同学们收获信息,展示自我的又一个平台
5.家庭层面
家长是学生永远的老师,学生每年在家(周六、周日、节假日)的时间约180天左右,家长在学生的教育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在9月份、11月份分年级开办了家长会,12月份进行了全员普防工作!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零距离与家长密切接触,更准确的找到家庭、学校、学生三者之间有效教育的切入点,号召让学生给家长写信,家长给学校工作提意见、建议,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学校印制了家校联系卡,对所有家长、学生公开了所有教师的手机号,方便家长和学生与学校的沟通。在九九重阳节的活动中,我们把主题定为:“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学校印制了反映关爱长辈的文章发给学生家长,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观看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视频。并及时反馈,不少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太感人了,以后学校要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为了是活动产生持续的影响,还在高年级级学生中开展“我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好老师)” 征文活动,以进一步密切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还开展“小手拉大手”的健康教育活动,将每月一期的家校报准时下发给所有学生家长,并通过学生及时反馈,为的是让家长及时了解当月的学校的动态及教育的主题,给家长再教育子女问题的困惑上指点迷津,这些做法受到了家长的一致称赞。
6.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上,建立社区、学校、家庭的德育合作机制。我校与军队住所较近,利用此优势,我们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共建单位参观学习,感受军队生活。开发社会上的德育教育资源,必将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强化责任
我们与全体教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根据我校的实际,在上课之外的六个空档时间(早晨进校、课间、课间操、中午放学、午饭后、下午放学)都安排了教师值班,并及时记录,确保安全工作无缝隙。几年来我校教师一直坚持护送甘营学生上、下学安全无误,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五、考核促进
德育工作中思想教育是根本,班务考核是关键。根据学校实际,学校制订了《班务考核方案》和《班级考核细则》,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在周一升旗时间公布,做到检查是公正的、分数是准确的、反馈是及时的。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给优秀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期中、期末做两次阶段性的总结评比,依据考核结果评出优秀的班级,以激发师生的干劲。
有一首歌中唱道“没有人能随随便成功”,作为一所学校也是如此。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巨大进步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体师生的艰辛付出。在今后学校德育工作的路途中也许还会有挫折、也许还会有反复,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体师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不懈的努力,学校有型教育无形,我校积极把人力物力投入到德育育人中来,让德育发挥实效,让德育促进学校进步,让德育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第五篇:先进管理工作事迹
小学教师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南圈小学:张建喜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
凭着我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及对学生的了解,我推行了“学生值周班主任制”,加强了学生组织建设,建立了年级学生会,在班级管理上推行“班干部轮换制”。这些学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确保了年级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在教学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我们成为学生的主人,也是我不继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为此,我实行了学生评教制度。每个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代表对年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量化评价。这一制度的实施,真正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师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尊重学生,师生关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融洽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得到真正落实。
教师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看谁问得妙”、“小组学习竞赛”、“今天我来当„先生‟”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有些新授课甚至由学生来讲,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因此,本着“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给予肯定,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的教育原则,我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了“星级评价激励制”。
设立了“文明星、纪律星、学习星、艺体星、劳动星、创新星、进步星”七星,实行“一月一评,期末总评,可上可下,动态管理”。这种评价方式几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爱好特长都能得到尊重,并能得到及时的鼓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年级学生面貌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喜人景象。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也走在了全校前列,在全县统考,学科竞赛、毕业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