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罗集学
【摘 要】分析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中职学校 招生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05-03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非常重要,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基础,是促进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种形式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招生工作应引起中职学校足够的重视。然而,近年来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整个中职学校的形象。本文试结合笔者从事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经验及体会,列举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科学展开,促进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
一、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宣传夸大其词
一些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对学校师资、设备、办学成绩等方面言过其实。师资力量不足却说有高水平的教师,办汽修专业只有一两部破旧汽车却说成有两三个汽修车间、有几百个工位,还说在几个品牌汽车厂建有实习实训基地,办学成绩没有却说获得多少个国家级、省级奖。
(二)虚假承诺
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在外招生时,为争取学生就读,往往做出虚假承诺,如承诺可以保送上大学,送驾驶证,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等;承诺毕业后工资待遇高;还有的承诺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保证发展潜力巨大,毕业后能够走上管理者岗位,不需要在一线上操作,等等。
(三)有偿招生
有偿招生现象在中职领域里逐年增多,而且在有的中职学校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教育行政部门每到招生期间都在发文重申各级学校不得有偿招生,但是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学校有恃无恐,有偿招生现象愈演愈烈,有偿数额逐年加码。特别是一些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无心教学,每到招生季节,就向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推荐那些给报酬高的中职学校,学生到校后直呼上当,由是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败坏教师及中职学校声誉。
(四)招生责任制
一些中职学校在招揽生源时,把招生任务下达给每位教师,定指标,定奖惩。如完不成任务不得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受影响,工资被克扣等。
(五)招生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
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招生范围,聘请一些中介负责本校招生,由于培训不到位,这些中介对学校的情况不熟悉,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辛苦费,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词,学生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回答,造成学生对学校产生误解。有的学校由于培训不到位,教师宣传的口径不一致,导致有的学生入校后,当初教师的承诺得不到兑现,引起矛盾。
(六)存在招生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有的地方政府限制本地的学生到外地就读,限制外地中职学校来本地进行招生宣传,有的学生想读的专业本地学校没有,从而耽误了学生的前程。
二、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校“招生难”
近十年来,中职学校招生出现“生源大战”,生源流向普高,主要原因一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还很根深蒂固。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能力。受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影响,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考普通高中、上大学,进机关、当白领,拥有一个“干部身份”。二是很多原来属于中职生的岗位让位给本科毕业生。如上世纪90年代金融部门还招录中职毕业生做银行柜台职员,但最近十年已经不聘用中职毕业生了。许多岗位不顾实际需要,人为地提高学历门槛,使得中职学校招生受到冲击。
为了争夺生源,吸引学生就读,招生宣传就出现了夸大其词,虚假承诺,在招生过程中出现有偿招生,给教师下达完成招生任务数等乱象。
(二)招生宣传工作准备不充分
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招生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做足功课,无招生计划、措施,对招生工作人员不进行培训或培训不到位,工作不细致,在宣传时给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中职学校产生误解。
(三)中职学校对初中生缺乏吸引力
一是中职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虽然最近几年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但由于欠债太多,职业学校在办学上还存在种种困难,制约了发展。如学校扩招后聘用教师的编制问题得不到落实,能工巧匠型的教师匮乏,实训设备不到位,很多职业学校还摆脱不了普高的模式。二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欲升高职院校就读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尽管近几年来各省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构建中高职直通车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管理问题,由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考不上普高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普高的学生要差一些,他们在初中已经被教师另眼看待了,很多家长担心这么一群体聚集在一起会更糟,他们担心学校的管理,因而不愿意子女就读中职学校。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下达招生任务,任务完成与否与绩效挂钩。鉴于此种压力,地方政府只好采取封锁政策,不许外地学校来本地招生宣传。
三、对策分析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及宣传力度
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大,如基础设施、实训设备的投入,师资培训,学生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等等,都显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但从社会来说,还需倡导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者待遇,形成劳动者光荣、劳动者得到尊重的氛围。要制定奖励机制,评选先进人物,如“百佳营业员”、“百佳餐饮服务员”、“百佳电焊工”等,从社会地位及生活待遇上关心他们。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宣传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宣传中职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要针对中职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的特点,大力宣传对中职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使每名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都能获得相关信息,了解具体政策内容,吸引家庭贫困的初中毕业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报读职业学校。要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和新面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学生在企业和岗位成才、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家长和学生中进一步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念,促进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新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为中职招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成
一些职业学校招生难,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本身办学条件落后、师资薄弱、特色不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的黑板上,纸上谈兵的多,实际操作的少,加上不少学生本身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使得一方面是难招生一方面则流失学生多。因此,学校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围绕“校企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与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课程改革,编写有前瞻性的、实用性的校本教材。要充分发挥骨干和精品专业在扩大招生上的作用,使之名副其实,投入和效益相当。三是与企业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学校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劳动光荣、劳动使人幸福的观念,增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感。五是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并积累经验,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如不适合还可以调整,或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的还可以弥补。六是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把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生就业工作的标准,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的回访制度和公示制度,做到抓就业率与稳定率并重,切实提高就业质量。七是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走进企业、社区,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做旺学校人气。
(三)加大中职招生督查力度 结合中央“八项规定”,上级部门要在招生期间重申招生纪律的规定,设立违规招生举报电话,组成督查小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督查。如听取汇报,听取各区县及初中学校中职招生工作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深入初中学校、街镇、社区实地抽查;师生访谈,组织部分学校教师和初中毕业生进行访谈;暗访暗查,深入乡镇、街道询问群众,走访学生及家长,调查了解是否有违规招生现象,对违反中职招生政策,扰乱招生秩序、非法招生、有偿招生、非法办学的个人和组织要敢动真格,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以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健康开展。
(四)实行城乡联合办学,联合办班,打破地方封锁
联合办学是拓宽职业教育招生渠道的有效方式,其积极意义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实行市属职业学校与县级职教中心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提高。办学中,可采取“1+2”、“2+1”等灵活的形式,也可采取跨区域招生。如海南省海口旅游学校与贫困市县联合办学,主要是用学校的品牌在各市县中职学校建立分校,面向农村及贫困山区招生。学校的优质资源向县级职业学校辐射,每年免费培训各市县分校的干部和教师。为了减轻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学校实行分段办学,学生第一年在当地学习,第二年在海口旅游学校强化训练。学生综合素质达标后,学校将他们送往高级酒店实习,并派教师跟班配合酒店进行学生管理。
(五)打通中职升高职、升本科院校的立交桥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两年许多省份出台了中职升高职的政策。采用“3+2”、“2+3”、五年一贯制等形式,考试方法灵活,不再要求中职毕业生一定要参加普通高考才能报读高职。这就使想就读高职的中职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广西2013年在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执行了中职生直升四所本科院校的政策,此政策打通了中职升本科院校的立交桥。今后国家应还要放宽中职升高职的门槛,把高职招生从本科院校分离,面向中职取消统一考试,再从一些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中拿出20%的比例,让一些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免试入学。
(六)强化招生宣传动员
招生宣传是引导初中毕业生进行职普合理分流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加大中职学校招生的宣传力度,一是要宣传好国家对中职学生实行助学(下转第27页)(上接第6页)金制度的政策,这一政策各学校在招生工作中要重点宣传。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做到家喻户晓,让学生和家长了解中职学校招生的政策,增强学生选择中职教育的自信心。三是要通过中职教育优秀人才报告会、技能表演、成果展示会等多种形式,让中职教育办学中涌现出的先进或优秀人物现身说法,增强学生选择中职教育学习的可信度。四是要开好家长动员会、教师动员会、学生动员会,使宣传工作做到班、做到家、做到人。引导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
(七)加强招生宣传人员培训
每年中职学校都要组织教师下基层进行招生宣传,应对招生队伍进行培训,要求他们熟悉招生政策,熟悉学校特色及专业优势、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对学生及家长要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学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独立地解答,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宣讲时要脱稿讲解,内容要根据时间的要求来把握。同时,招生宣传人员的文明礼仪、服务精神和服务态度很重要,应加强招生队伍人员文明礼仪的训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热情接待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
(八)增强招生工作的计划性
中职招生时间长,这就要求招生工作要有计划,做好计划安排,才能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招生的效果。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时间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当然计划不是固定的,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随时作出调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招生总动员,招生队伍人员的培训,制作招生简章,下基层的宣传时间等。在工作中要有人督促进度及检查效果,及时反馈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总之,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是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教育发展全局的大事,更是关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大事,能不能抓出成效,是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能力水平的考验。中职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面向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当前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通过不断的努力,迈上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周淑英.中职招生大战透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2]邓红.从中职学校招生状况看政策的调控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报丛,2002(6)[3]姜大源.转变观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3)
【作者简介】罗集学,男,广西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
第二篇:浅谈中职学校招生存在的问题概要
浅谈影响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相 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 给予中职学校以很大的扶持。国办民办中职学校如雨后竹笋般多 了起来, 大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 问题。笔者就当前日趋严重的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调查研究, 认真分析其 形成的多种原因——首先是预备生源逐年减少;其次是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 学生被 “送 往”普高和高职;第三是随着国家教育资源的优化,更多学生愿意进入普通高中, 寻求更好 的深造机会;第四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偏见” ,认为中职教育是培养蓝领的,不够“高尚” 的教育;第五是招来的学生问题较多,难以管理, 就业困难, 就业后待遇问题人们对中职教 育的“偏见” ,第六是不合理的违规招生招生造成负面影响;第七是在校或毕业中职生学习差、品行差造成负面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笔者结合中职学校的现实情况, 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学生质量培养,二、积极引导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三、努力探寻多种模式办学等。
四、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希望我的分析和建议有助于改善中职学校的招生现 状,有利于促进中职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中职学校;招生;因素;对策。绪论
自 1985年以来,我国的中职教育迅猛发展,中职学校为各行各 业培养了大批的职业技术人才,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促进了社会 的进步。这几年,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已经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尽早尽快地解决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等问 题,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原因分析
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进入了“瓶颈”阶段,处境进退 两难,非常尴尬,招生数量逐年递减, “找生”工作举步维艰。
大家都知道, 一所学校若是没有了学生,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 义。学校有多少在校生是办学规模的重要体现之一。现在中职学校的 招生工作可以说已经到了“找生”的地步,而且比较难“找”。缘何 会出现这种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生源问题
(一、应届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在减少
实行计划生育是结合我国国情而提出的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远 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伟大发展战略, 当然也会给社会其它领域 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短暂的影响, 例如人口的减少给学校招生工作带 来的最直接的影响 —— 招生困难。据统计,河北省 2005年初中毕业 生人数为 138.4万,到了 2010年参加中考的考生却仅有 70万人,数 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5年的时间,初中毕业生减少了近一半。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于初中毕业生, 而初中毕业生每年的剧 减是造成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初中生毕业前后流向社会
市场经济下,受“一切向钱看”意识的影响,一部分初中毕业生 或初中还没毕业的学生,早早地就加入到了打工的行列。可见,教育 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即得利益的冲击, 使部分初中毕业生过早 地流入社会,也大大影响了招生工作。
还有少部分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不得不辍学挣钱养家, 这种现象 在西部边远及贫困地区较多。
(三、非应届初中毕业生对中职学校“不来电”
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职业教育的权利, 中 职学校可以说是敞开大门,积极吸收社会力量。但是,就是这几乎接近于“零门槛” 就读的中职学校招生政策,却吸引不了多少社会青年 的青睐。通过调查,某中职学校在 2010年招录的全日制学生中,仅 有 5.83%的学生是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看来,中职学习还没引起社会
人们的广泛认识。
二、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
在我国, 教育机构要受上一级教育部门和本地政府双重领导。而 本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的高等中学教育事业,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 往往采取“非常”手段,干预学校招生。尤其县一级政府对本县的普 通高中、职高进行特殊的帮扶,他们给本县各初中学校下达“送生” 任务,屏蔽其他地区学校的招生信息, “帮助”参加中考的学生填报 志愿、扣压中考生的准考证等, 这些强有力的地方保护措施无疑给中 职学校的招生工作雪上加霜。
三、与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竞争中的失利
据有关数据报告, 2009年在全国初中毕业生人数大减的前提下, 河北省当年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与 2005年相比, 提升了近17个百分 点。不难看出,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普通高中门槛的降低,大部 分的初中毕业生都愿意升入普通高中,为的是将来可以进入高校就 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也就是这个事实,又给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 增添了很大的压力,生源这块大蛋糕又被别人多吃了一大口。
四、就业问题
2000年,国家教育部将使用多年的《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 改为《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彻底改变了以前中职毕业生“包分配” 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学生的就业也逐步走向市场,进 入双向选择的时代。可是, 在中国家长的头脑里,仍有给孩子找一个 稳定的、有保障的好工作,类似于找“铁饭碗”的思想,而且这部分 家长绝不是少数。一些家长带孩子去中职学校咨询的第一句话, 还是 问 “学这个毕业后管分配吗” ?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家长对国家就业政 策的不了解, 就业思想观念陈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职生毕业后的就 业现状不容乐观。
(一、就业困难
高校的扩招, 致使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当今就业形势十分紧张 的情形下,大学生毕业后都很难找工作,中职生与之相比,学历低, 综合素质较差,在很多企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竞争中第一轮就会被淘 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各单位对内部职工素质的内在要求 也不断提升,试问谁会放着大学生不要而去选择中职生呢? 不能进入企事业单位的大部分中职生,为了生计有的自主创业, 有的在个体打工, 有的成为了农民工。有的从事的工作能与自己所学 专业对口,也算是学以致用;而不能对口参加工作的也不在少数,这 部分学生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影响不是很大, 也就导 致部分人有了中职教育“学了白学”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二、就业后待遇低
进入企事业单位的极少数中职生, 他们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 基 本上是处于本单位的“最底层” ,享受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在单位里也 是较低的。
大部分在个体打工,或自主创业,或成为农民工的中职生,他们 的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相对待遇低,工作保障 性差。
由上不难看出, 中职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工作待遇保障低,这种 现状势必造成人们对中职教育的疏远, 从而严重影响了中职的招生工 作。
五、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偏见”
就业问题只是人们疏远中职教育的原因其一, 其二就是人们在头 脑意识里瞧不起中职教育。
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知道, 职业教育的萌芽是在世 界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时期,也就是 18世纪的后期,西方资产阶级 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将工业技术革新成果运用到生产当中, 改 进生产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要求劳动工人必须熟练掌握使用机
器设备的本领。在这种情况下, 资产阶级才开始创办了以提高劳动工 人生产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后来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 而成为职业教育,并不断发展。
职业教育的前身, 就是组织当时处在社会底层、被剥削的劳动者 们进行的一种技能培训,中职学校则成了为低下的阶层而开办的学 校。这种思想延续了下来, 直到今天还影响着大家。一大部分家长认 为,自己的孩子不论学习成绩怎么样,只要有机会就读于普通高中, 那坚决就不让他们接受中职教育,实在没办法了,才退而求其次。不 得不说,这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一种歧视。
六、招生方法的不合理或违规
在日见困难的招生工作中, 各中职学校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 “找生”。有的学校除了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还采取了一些不恰当或 违规的招生手段, 例如, 给学校内部教职工分配一定的招生指标并实 行奖罚措施, 或是进行违规的有偿招生等。这种恶性的竞争手段可能 有效果, 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一是进一步促使中职招生工作的 压力愈演愈烈, 二是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降低了教育事业在人们心目 中的地位。
七、招来的学生问题较多,难以管理
(一、生源中应届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差、自身问题较多 中职生大部分是因学习成绩差,被普通高中学校“抛弃”的应届 初中毕业生。相对而言,他们文化底子薄、不愿学、习惯差、自身存 在问题较多。可想而知,这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在学习和日常 管理上都需要学校下一番大气力来抓。
(二、其他生源情况复杂
其他生源指的就是非应届初中毕业生, 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进入了 社会的青年, 这部分生源他们一是年龄较大, 二是社会经历比较丰富, 三是文化基础弱, 四是影响学习的客观因素较多, 如家庭、社会交往,五是不能吃、住在学校, 总的来说就是不方便统一管理, 难管, 事多, 请假多。从这两部分生源的质量分析中,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职学校 的学生管理工作实施起来要比初、高中学校要费力的多。
(三、中职生学习差、品行差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中职学校教学任务不是很紧, 学生几乎没有升学压力, 大 部分学生抱着“ 60分万岁, 61分浪费”的想法,自我学习要求过低;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 “问题生”较多,进入中职学校 后,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性格叛逆,谈对象、泡手机、上网聊天玩游 戏、喝酒、吸烟、打架、社会不良交往等问题层出不穷,学生管理工 作难度非常大。中职生学习差、品行差、引发的事故较多,严重影响 了中职学校的声誉,是导致中职学校招生难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
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中职学校要实现由看重招生数量到注重培养质量的彻底转变 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培养出高素质的毕 业生是赢得社会信任, 走上良性循环道路的关键。中职学校要切实以 培养专业过硬、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中职生为己任,将其放到学校 工作的首位。使中职生毕业后能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造就 “低进优出” ,从而改善招生现状,促进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良性发 展。
(一、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水平都比较高, 但是, 由于他们并没有接受 过正规师范类的培训, 不完全具备教师的基本功底, 不能全面掌握教 育教学规律, 所以中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他们的教学经验多 半是靠个人工作实践的积累总结或是本校教师的 “老帮新” 的传带而 来,片面而不系统,教书与育人还不能有机的结合,对于学生的管理
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加强中职学校教师的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不能简简单单地走个过场, 应该组织中职教师利 用寒、暑假期时间进行
师范类知识技能的学习, 这对于中职学校的教 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利于中职学校良好 “教 风”的形成。
(二、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加强基础学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 技能训练、并与实践密切结合。中职生生源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针 对他们学习质量的现状,中职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彻底转变学生的“学风”。
(三、学生管理严宽适度、引导树立良好品行
进入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在初中学习阶段, 由于种种原 因,使他们成了班上难管理、习惯较差的“问题生” ,尤其到了初三 年级后期,这部分 “问题生”或是被家长和老师放任自流或是要求越 严越是抵触,甚至“破罐子破摔”。
对于进入中职学校的这部分学生, 中职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 点,分析他们的心理,找出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心理 疏导。发现有问题苗头的,老师应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进 行管理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严格要求,如文化学习、组织纪律 方面等;又要对学生的正当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不干涉,做到严宽适 度适时。平时要注意多关心他们,肯定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共同克 服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个 性品质。
二、多种形式办学、扩大社会有偿服务
(一、加强校企联合、合理开设专业进行定向培养
为社会企业单位培养所需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围绕 这个出发点,合理开设专业,加强校企联合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学 生,这样做不仅满足了企业用人的需求,还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同时为学校的招生也提供了竞争筹码, 是三方受益的好事。中职学校 应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考察用人单位和社会市场, 多方争取订单
式招 生培养和承担企业内部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是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的 一个有效途径。
(二、转变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办学
中职学校的办学不应局限于全日制这种单一的办学模式, 可以进 行成人函授教育、开设夜校、短期技能培训班;可以和高校联合办学;可以面向某个部门、某类群体或个人等进行职业教育,打破常规,在 办学层次、类型、渠道上谋创新、求突破。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竞争意识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严重制约着生 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给广大有志青年学生开辟了表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 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专业,学成后,可凭能力选择就业单位,也可自 己做一番事业。
帮助学生及时分析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积极引导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进化 论》中早就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大自然如此,社会也 是一样。在社会上,不论是谁,他从事什么行业,担任何等职务都时 时处处充满着竞争, 存在着相互选择, 只有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不会被 社会淘汰,这也恰恰促使了自我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四、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一、资金上加大投入
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已经投入了相当的资金给予支持, 如国家下
发的助学金、给部分贫困生免学费等, 大大降低中职生的受教育成本,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有所帮助, 但是和普通高中相 比, 中职教育的个人成本总体上还是较高, 需国家进一步加大资助力 度。
(二、对口专业升学应占中职毕业生分流的大部分
中职生的对口专业升学率太低, 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 引导中职 生的对口升学工作, 加大各大学对中职毕业生的招生录取工作, 使中 职生不再成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让广大中职生知道, 通过中职教育 阶段的努力, 他们能和高中生一样迈入大学的门槛, 并且被录取的不 再是少数。中职生在读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后, 与通过高考升入大学 的学生享受国家同样的待遇, 并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样也有利 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
五、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全国公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生产 力不断发展的要求,将来我国的高等中学教育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 段,中职教育必将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中职学校应该把握机 遇,及早准备,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积极谋求发展。
结论
招生数量逐年在减少是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这个问题还引发了学校生源质量差、招生竞争手段恶劣等问题的出 现。生源的不足、中职毕业生就业难且工作后待遇低,是影响中职招 生的重要外在因素, 而中职生学习差、品行差则是导致招生难的内在 因素,除此外,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也对中职招生工作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为着力解决中职招生难的问题,加强学生培养是关键, 走校企联合, 多种形式办学是有效途径, 积极引导学生就业观念转变, 国家政策再给予更大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中职学校应该立足 长远发展,努力提升办学层次。
参考文献 :
[1]、汪大专 , 李望明.中职学校招生的困惑与对策.学海网.2008(10 [2]、彭运波.抓住机遇 走出困境 与时俱进 —— 浅谈中职学校招 生面对的困难与任务.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樊江涛,朱洪园.中职教育“虚胖”前行.中国青年报.2011年 05月 30日 11版
[4]、谢湘.上中职成为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中国青年 报.2011年 05月 30日 11版
[5]、陈丽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与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先锋 网.2007(11 [6]、胡吉海 , 王建奎.我省中职招生地方保护现状与对策.河北招生 考试信息服务网.2010(6 [7]、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5月第 2版.P276 [8]、吴文侃 , 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6月第 2版.P448
第三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应当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但是现今在中、小学学校的管理实际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下面就联系工作实际对存在问题作初浅的分析、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注重抓教学忽视对学生品德习惯的教育。
也可能是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吧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了。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其一我们应该明白的单纯的抓教学是抓不上去的正如专家所言离开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其二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一样。其三圣人早就说过“君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却常常忘却了先人的教导。
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因我们培养的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目的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2、注重眼前成绩忽视学校的长远远发展。
学校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的学校教育特有的公益性是与功利性相左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的行为是危险的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宁可牺牲一点儿速度也要把我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可见伟人的教导是高瞻远瞩的也是寓意深刻的。
现在学校的管理中特别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时存在着众多的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而换取眼前的规模和效益而这恰恰是与兴办学校的初衷相违背的。这其中当然有管理者的理念问题但也有管理者的思想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部分管理者的头脑中是存在的。
3、注重教师使用忽视教师的培养。
我们经常见到报刊中的招聘启事一些学校不惜重金聘请名师专家加盟。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名师专家的引领的作用但本校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的使用和培养问题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兴衰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的问题。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这么想只重视教师的使用而轻视教师的培养那我们的薄弱校怎么办我们的贫困地区怎么办我们的普九怎么办眼下出现的普九成果的回落问题薄弱校和贫困地区的师资流失问题这些责任该由谁承当简单地把责任归到教师头上就解决了吗所以说教师的使用不仅有如何“使”还有“用”在何方的问题教师的培养不仅有如何“培”还有为何“养”的问题。历史上名人大家精心雕琢、细心哺育下一代的感人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才俊英华潜心求学、不耻下问的优秀品质我们至今称颂。而今天我们呼唤更多的英华才俊们能够秉承前人的优良品德继承我们这一伟大的事业虽然我们的事业不是轰轰烈烈但是我们的事业却是“厚德载物”。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这就是我们的事业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光明此时不也成就了我们自己吗 在教师的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中很多的学校重视了教师的使用忽视了教师的培养强化了教师业绩的考核淡化了教师专业的引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教师培养成本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培养的观念问题。
4、注重 “科学” 忽视人文。
就社会的发展和团队的建设而言科学与人文是其两个重要的评价参数。但就科学与人文二者的关系而言科学性更多体现的是过程和手段而人文性更多强调的是结果和目的。重“科学”轻人文的管理恰恰又会导致非科学、不人文的不良结果。表现在诸多的方面其一现在学校的建设特别是诸多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案中面对各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过多的强调了“科学”性淡化甚至忽视了制度建设的人文性。而这恰恰是忘记了学校不同于其他企、事业部门的根本特征。其二有的学校的管理往往是打着科学的幌子使其行为脱离了人文性也违背了其科学原则。其三科学性和人文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脱离了科学性也就无法体现人文性失去了人文性也失去了科学的本义有的时候是我们人为地将二者对立起来了。
5、注重学生的发展忽视教师的发展。
有的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上帝”等教育信条可能是从强调教育目的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的但是有两点不妥其一提法不当其二理性思考不足。作为学校的管理我们还应考虑到教师的发展。如果学生是上帝那教师是仆人吗一切都为了学生那谁来关注教师 就学生和教师而言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和学生教育者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研究和关心爱护对师生双边关系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也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我们学校管理者不能因此而忽视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必要的帮助。特别是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期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会出现混乱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加以及时的引导否则会造成教师严重的认知失衡和心理障碍。据调查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中60以上中学教师70以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教师是人是实实在在的人它也需要发展。教师是“园丁”、是“春蚕”、是“蜡烛”、是“太阳”看得出这都是牺牲自己的代名词。从提倡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角度可以提倡和理解但是如果作为一种职业要求学生的发展要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发展基础上那我们教育事业也太悲壮了。学校应该是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场所教育应该是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阳光职业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这些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把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家庭的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负责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其次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贯彻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永远追求的目标。
具体来讲在学校管理中起码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要加强理性的思考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
2、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上特别是在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上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
3、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单纯重视教学内容、轻视教育过程的现象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4、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先要务实才能求真。特别是现行的教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验结果处理好良好愿望和现实差距的关系。
5、在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培养、考核和奖惩机制同时要加强过程的管理和人文的关怀处理好考核与奖惩、评价与激励的关系。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要解决这些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校长的管理思想问题。那么我们作为一校之长怎样才能建设好、管理好一所学校呢蓍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只要我们尊重教育规律遵循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我想我们的素质教育一定能实现。
第四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澄迈大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总队《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县消防大队开展了“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规范了干部、官兵的言行举止,强化了干部、官兵的法纪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大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应对、解决消防大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关系到消防大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消防大队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
一、鉴于当前条令条例学习存在的问题,应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教育。如何改变条令条例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将条令条例教育纳入训练计划,建立计划、备课、测试、检查、讲评等制度,并在时间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条令条例学习。组织大队全体干部、官兵学习条令条例,真正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可结合大队实际,围绕干部职责、行为规范、日常制度、遵纪守法、防火等内容,组织系统专题讲座,深化条令条例的学习。
三是要知条令、懂条令、用条令。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紧密结合,防止和克服知条令、懂条令而不用条令的不正常现象。大队每名官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消化和理解,全面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吸收其精髓,提高对学习条令条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认清贯彻条令条例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熟悉条令条例作为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真正做到牢记于心,惯之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良好习惯。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狠抓日常养成,确保条令条例贯穿于工作、学习、训练、执勤中,自觉、刻苦地学习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二、针对问题,落实措施
一是抓好学习,切实增强大队全体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观念。条令条例学习方法单
一、时间不落实,是导致大队不少干部条令意识不强,对条令条例掌握得不深不透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干部不熟悉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不会用其规范大队的各项工作;有的干部片面理解条令条例的内容,降低落实条令条例的标准。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条令条例的落实。因此,加强大队正规化管理,首先要抓好条令条例教育,增强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理念。二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合力推进条令条例深入落实。为积极营造浓厚学用条令条例的氛围,使全体官兵充分认识到开展条令条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大队通过宣传板报、学习园地、条令条例抽考、宣传横幅,队列训练,集中组织学习等形式,让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条令条例学习同官兵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机结合,促使官兵们自觉保持严整的警容警姿,努力形成“人人学条例、个个懂条例、事事依条例”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履职,确保条令条例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见实效。当前,条令条例不能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对抓条令条例和内务规定落实的职责不清。有的抓落实随意性很大,想怎么抓就怎么抓;有的抓落实没有统一计划和重点,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只抓一点不顾其它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依据条令条例中各自的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使各干部按职尽责。大队领导对落实条令条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拿出正确决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强化全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摆正自己在抓条令条例落实中的位置,积极围绕正规化管理的总目标。
第五篇:浅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针对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职 德育 误区 对策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况在(苟子中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策,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 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
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谈一谈解决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用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理论来武装学生,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是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
我们的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真正对学生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对他们就业有帮助、创业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与事例,让学生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应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的,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四)用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
校风是学校精神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良的校风中要力求“三风”并重。一是严抓干风。抓干风主要是抓各级管理干部,设立明确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干部以身作则,做老师和学生的表率,使学生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二是实抓教风。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要从教师的语言、仪表、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而且层次要高。要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规范学习,爱岗敬业,使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朴素大方的仪表,严谨勤奋的教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恒抓学风。要坚持不断地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热爱专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减免优秀学生就读费用、聘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业务的信心及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五)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七)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抓好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
一、二年级以职业意识启蒙、树立职业理想为重点,三、四年级以职业意识强化、职业理想确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为重点,在顶岗就业实习前以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修正发展目标为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各方面潜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懂得珍惜在校生活,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具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八)维护、发展好学生个性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创造条件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中职教育应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九)填补以往教育内容的空白——感恩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感恩教育。现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容易忽略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有位退休老师曾伤感:有个班级他做了近三年的班主任,仅一次在教师节收到该班学生的贺卡。可后来有个实习老师只待了一个月,却得到了学生的鲜花和礼物。这说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在意,而对于已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并不珍惜。再如,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嘘寒问暧,不但不感动,却认为是唠叨。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教师开始,做好“感恩”榜样,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事实说明,我们不要责备学生缺乏感恩,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学生“教”成不懂得感恩的一代。
(十)适度提出行动要求,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
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素质相对较差,他们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行为上经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但他们又很朴实,经常是自己违犯了纪律,主观上却还没有意识到,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德育工作中,过高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做不到而失去进取的勇气,而过低的要求则达不到引导学生进步的目的。因此,德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适度的要求,不断地提出德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需要激励,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学生道德思想的不断强化。
(十一)为学生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中国有一支令世界吃惊的网络文化参与大军,据统计,在13亿人口中,有1.38亿网民。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的时候,人们的认识发生了混乱。比如,一些媒体在大量报道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同时,出现了网络妖魔化的倾向,似乎互联网就是海洛因。这种误导造成许多家庭禁止孩子上网,甚至让父母产生了网络恐慌。然而,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能否有效地掌握互联网这个工具,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能否有效地学习。应该说,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中职学生,关键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为此,学校应购置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在校上网,并由老师值班指导。明示上网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在有组织有纪律的网络环境中,就能使学睁开眼睛生自信友善,学生既善于自我管理又有责任感,而且具备抗挫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以自身的免疫力,主动规避网络风险。网络不但不会伤害他们,而且会让他们充分享受网络时代的新成果。
(十二)构建师生平等高效对话交流机制
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而言,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解与尊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集。转化学生,需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教师真正与学生互动起来,给学生以人性的温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从而从认识上取得一致,使学生与教师在精神领域相遇、相识进而达成共识。因此,中职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机制,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用教师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应随时代的发展
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更要使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新世纪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4]郭运芬。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J].文教资料,2009(12)。[5] 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6]贾士伟。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J].成才之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