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业职工楷模事迹材料[范文]
电业职工楷模事迹材料在xx省中部的小城xx,九十年代有三个名字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一个是已故的市纪检委副书记于xx,人们忘不了他廉政为民的事迹;另一个是银行行长张立华,他勇斗歹徒,保卫国家财产的壮举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第三个名字流传得更久,并且变得越来越响亮,这就是周xx,长春电业局xx供电局一个普普通通的运行工人,共产党员。周xx,作为一名电业职工,共产党员,十几年来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人生责任。作为一个运行工人,周xx最不能容忍的是自己工作上的差距周xx1958年2月出生于一个电业职工家庭。父亲周学贵是一个老配电工程师,这种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作一名电业职工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他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长期以来,周xx家境贫寒。母亲长年患病,家庭人口多,这种家世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对遇到困难的群众充满着无限的同情。从1978年到1982年,周xx参军入伍,在海军航空兵某部从事无线电维护工作。四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求真务实,要干就一定干好。1981年年底,在服役的最后一个年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十几年来,在党内外经济政治生活的锻炼中,他不断地经受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是非标准越来越明确,思想境界一次次得到升华。1983年5月,周xx来到xx供电局环城变电所当上了一名运行工人。当时他是全所五位同志中唯一的共产党员,但对于电力生产和运行,他还是一个门外汉。作为一个运行工人,周xx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工作上的差距。他决心通过刻苦学习,尽快使自己由外行变为内行。为了迅速掌握安全规程,周xx想出了一个强化记忆的好办法。他把安全规程写在扑克牌大小的上百张硬纸卡片上,一有点闲暇就抽一张出来背诵;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和所里的青年工友胡xx互相抽签提问考试,并约定只有答题无误才准许吃饭;上班时间不够用,他就把题签拿回家去,让妻子齐兆凤抽考自己。经过一段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把安规背得滚瓜溜熟。局里举行安规考试,从一百多道题中任意抽出三道题考他,只要有一点差错就扣分,可是周xx却得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满分。掌握了安全规程,周xx就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去做。为了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万无一失,他除了按规定的早、午、晚和交、接班等时间必须巡视外,自己每次值班都增加五、六次巡视。1993年12月13日上午,当他巡视到高压室时,闻到一股特殊气味,仔细查看,发现普一组开关端子排有灰尘飘落,他判断是接点过热,立即找来同班同志进行蜡触试验,在一根绝缘棒的顶端绑上蜡烛,去碰接点,蜡烛随即就溶化了,周xx见自己的判断已被证实,马上打电话向局领导汇报,使缺欠得到了及时处理,消灭了隐患。从1989年到1995年,周xx在环城变电所工作期间,共发现7次较大设备隐患,由于排除及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周xx是一个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上班时不用说了,即使是休班,只要他认为需要,就会主动到班上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1991年6月有一天上午,他下班后回到家,爱人已经上班去了,只有六岁的儿子在家,爱人走时留下话,让他看好儿子,今天还要给孩子打针。[!--empirenews.page--]他刚侍候孩子吃了早饭,忽然外边刮起了大风,周xx立刻想起变电所主控室顶上的大片铁瓦有可能被风掀起来,一旦落在母线上,就会酿成大事故。想到这儿,他一刻也不停留就要上变电所,可是儿子不干了,说:“今天你休班,妈妈才没把我带到姥姥家,你不能扔下我走!”望着年幼的爱子,周xx来不及细说什么,只对孩子说:“好儿子,爸爸去去就回!”就把儿子锁在屋子里,顶着大风跑到了变电所。正如周xx预料的那样,铁瓦已经被风刮起了六七米长的口子,的确很危险了。那天当值的只有两个人,留下一个人监盘,另一个人出来与周xx处理险情。当时隐患部位在屋檐边,风很大,非常危险,周xx腰系绳子,另一位同志拽着他,防止他被风刮下来。他房上房下往返7次,把14块20多斤重的水泥方砖压在被掀起的铁瓦上,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周xx回到值班室,气还没喘匀,一杯开水还没凉,配电室的接地铃声响起,随即,就有一个用户打来电话,说他们那里一个被风刮下来的树头挂在高压线上,非常危险。周xx问清地点,二话没说就骑上自行车赶到出事地点,这时供电局负责配电修理的两个同志已到了现场,正苦于人手不够,周xx就和他们一起把挂在高压线上的树头取了下来,保证了用户用电安全。周xx在外边忙碌了六、七个小时,回到家时,已是下午三点来钟了,他打开自家的房门,看见儿子泪痕点点地睡在沙发上可怜的模样,才恍然想起今天的若干家务事。于是赶紧又撑起疲惫的身子,钻进厨房,想做顿晚饭,在妻子面前“将功补过”,“表现表现”,可是这时妻子已提前下班,要抱孩子去打针了„„作为一个电业职工,周xx最感到欣慰的是自己能为企业多做贡献有人给周xx粗略地算过一笔帐:他平均每年义务献工都在70天左右(最多的一年132天),这样,即使从1988年累计到现在,这种“义务工”他也献了600多天了,等于多干了两年的活儿。由于他经常不在家,另外他无论是为公家办事儿还是去帮助别人,经常需要找妻子要钱。有人就问他的妻子齐兆凤:“你不怕周xx在外边有什么事?”多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说:“不能,在外边有事的男人都注重打扮,周xx一天工作服不离身,他不是那样儿的!”其实,当初她也疑心过周xx,有几次周xx休班时她就特地请假回家“核实”,可是走在半路上,居高临下就看到周xx在变电所里忙忙碌碌的样子,也就信服了。有许多次,她带着孩子回家,路上母子俩就打赌: “儿子,你猜爸爸今天在不在家?”儿子通常都说“在家”。而她说“不在家”。当然,多数情况下输家都是儿子。周xx夫妇都非常疼爱他们的独生儿子xx。这孩子生下来就患有“足外翻”的毛病(经矫正,已大有好转),出生8个月,又得了过敏性哮喘,每年都得住几次院。孩子每次住院,都是齐兆凤护理。有一次,孩子的病发作很厉害,夫妇俩带他去长春市儿童医院抢救。周xx安顿好母子俩就赶回来上班,等到休班,他又去看望母子俩时,已经人去床空。周xx傻了眼,经过打听还未出院的邻床患儿家长,才知道孩子又患上中毒性痢疾,已转到了长春市传染病院了。周xx赶到传染病院,看到病得很厉害的儿子和消瘦了许多的妻子,心里非常难受。尽管他也想作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但他更想作一个好工人。他匆匆忙忙买来一些水果和食品,就告别妻儿,当晚又返回了xx。[!--empirenews.page--]周xx的母亲身患黄疸性肝炎,中间发生肝硬化和肝腹水,到1987年11月,住进长春白求恩医大二院,确诊已转化成肝癌。周xx强忍悲痛,利用一个休班时间,起大早赶到长春看望母亲。老太太不知自己的确切病情,叫着周xx的名字说:“我这病不是一时半会能好的,你不要总来看我,耽误工作,你在单位干好了,比给我买啥都强!”周xx牢记着这慈祥而又沉重的嘱托,又返回了工作岗位。就是他母亲去世的当晚,他也还在变电所的值班岗位上。周xx这样顾不上家,顾不上儿子,顾不上母亲,他的兴趣和精力都用在哪里了呢?用在了事业上。作为一个电业职工,周xx最感到欣慰的就是自己能为企业多做贡献。1989年,长春电业局提出要把变电所建成果园、花园、菜园的“三园化”要求,但当时供电局的工作重点在xx一次变。工作在环城变电所的周xx没有等待本所变成重点再行动,也没等领导布置,就自己掏腰包先后买来100多棵果树和xx多棵草莓,栽到了变电所周围。本所栽完剩余部分,他又送到5里之外的当时的铁南变电所。1988年,他看到变电所的墙皮有脱落的地方,就把自己家里收拾房子时准备的水泥、沙子、白灰拿来,重新把墙抹好;1983年,他看到单位大门旧了,就从局里找来银粉、亮油把大门粉刷一新;他看到会议室的沙发罩脏了,就一个个解下来拿到家去洗好又一个个罩上。过后人们感叹说:“不用说洗,70张沙发,每张3件罩子,这三七二百一十个罩子,光解下来、罩上去就得费多少功夫!”其实,周xx掏脏水井,那更费功夫。1990年冬天,变电所的渗水井堵塞了,给全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难,卫生没法搞,环境也脏起来。要是雇工来疏通的话,一来当时的xx不好找人,二来钱肯定也少不了。周xx就利用一个休班时间,另约了两个同志,拿着铁锹和脏水桶,去掏这口井。周xx自己跳到井下,由于口径太小,人在里边连身都转不过来,铁锹根本使不上,周xx就用手抠,把那些脏兮兮的东西一捧一捧地捧到桶里,再一桶一桶往外倒。他们苦干了一整天,掏净了一米多深的淤泥,可是水管还是不通。后来周xx又利用两个休班时间,把下水管路挖开七八米长,终于在一个拐弯处发现堵着的砖头和水泥块,疏通了管道。这以后变电所的同志痛痛快快地整理了一次内外卫生,全所面貌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如果说周xx掏脏水井、修下水管路费了几天功夫,克服了不少困难的话,那么1991年冬天,他为解决所里用水问题,花的气力就更大了。当时,通往变电所的自来水管路冻了,这一下变电所工作人员用水、取暖锅炉用水和职工家属生活用水都成了大难题。关于变电所工作人员用水,所里曾打算雇人挑,周xx说:“别雇啦,我负责!”结果这一负责从12月中旬就负责到来年3月中旬,周xx本人整整挑了三个多月水,就算每天三担水吧,也是三百多担呀!关于取暖锅炉用水,因为需要量大而且集中,单凭周xx一根扁担已解决不了问题,他就去附近消防队联系借用水车拉水,为了表达感谢之情,他自己掏钱买了香烟送给司机。关于变电所家属生活用水问题,自来水一停,大家都到一个住户去挑,大冬天开门关门,日久天长人家也有烦的时候,周xx就自己掏出70元钱来,给那家的老太太,说:“我们单位没少在你家使水,多少是个意思!”[!--empirenews.page--]老太太问:“用不用我给你出手续?”周xx说不用,老太太就怀疑他是自己掏腰包,说什么不肯收,他只好让老太太给出了张白条子。当然,这是不能回单位报销的。过后,其他家属去挑水,见老太太态度好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呢!周xx献身电力事业,经受锻炼和考验最大、最集中、最全面的,要算他到xx变电所工作这段时间了。xx镇是一个新建立的经济开发区,离xx市区大约50华里远。为了适应开发区建设需要,1995年底,局里要在xx新投运一个二次变电所,按需要得配备7名职工,可是局里准备安排的同志都因各种具体困难去不了。鉴于当时外地已经有办夫妻变电所的先例,1995年11月27日,领导就找周xx谈话,征求他的意见,周xx说:“只要工作需要,领导安排,我就去干!”领导问他爱人能想通吗?他说:“她的工作我来做!”其实他是有许多具体困难的:当时齐兆凤是xx汽车配件厂的材料会计,还不是电力系统职工,工作怎么办?他的儿子从小身体不好,现在又正上小学,扔给谁?谁辅导?齐兆凤的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年事渐高,谁照顾?谁安慰?两口子连着唠了几个晚上,有争论也有筹划,有犹豫也有憧憬,有疑虑也有决心,反正谁也没向领导打“退堂鼓”。后来,周xx给齐兆凤在原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把孩子交给年迈的岳母,于12月1日来到xx变。想一想刚完成土建施工的变电所是个什么样子吧:院子里、地面上、楼梯口,到处是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屋顶和墙壁上是厚厚的灰尘,一切都显得那么凌乱,没有秩序。第一天晚上,夫妻两人孤零零地呆在这空旷的变电所里,齐兆凤作为母亲,在此以前一天也没离开过儿子,上班她送儿子上学,中午儿子到她单位吃午饭,晚上儿子放学到她单位跟她一起回家„„现在变电所里是一片混乱,外面是呼啸的北风和偶尔驶过的汽车马达声。齐兆凤流泪了。她的心事不说周xx也知道。可是这时的周xx已经在筹划他建设变电所的“三步曲”了。齐兆凤又一次被丈夫的情绪所感染,两口子一起动起手来。第一步,先从与安全密切相关的部位着手,清理电缆沟、巡视道、清擦设备,该封的封,该堵的堵,很快就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第二步,他们平整场地,清除垃圾,达到文明生产的要求。这是非常艰苦的一步,干活有多累就别说了,两口子手套省着用,正面磨破了用反面,两副迭起来用,还磨坏了50多副!光建筑垃圾就用拖拉机拉了16手扶。齐兆凤看周xx累得睡觉都直呻吟,心疼得落泪;周xx看齐兆凤手疼得不能拿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却鼓励妻子说:“再坚持一下,清完就好了。”两口子互相鼓励,终于理出了眉目。春节前夕,周xx买来八面彩旗、两盏纱灯挂在变电所门前,儿子放假也去看他们,成绩又在班里名列前茅,一家人充满了胜利的喜悦。第三步,从1996年春天起,他们又开始绿化美化环境。可以说,现在的xx变电所,处处凝结着他们夫妻的汗水,处处展示着他们夫妻的构思,处处寄托着他们夫妻的追求。看一看今天的xx变电所又是个什么样子吧:当我们走进变电所的大门,迎面就可以看到周xx自己设计的一条富有夫妻变特色的安全标语“多忙别忘了安全”,镶嵌在设备场区的护栏上,平坦的水泥广场右侧,13盏路灯高低相间,列成威严的阵容;进入右边的庭园,先要穿过由葡萄架搭成的走廊,然后可以看到满园的李子树,还间作套种着许多蔬菜;庭园中央是人造大理石的圆桌和四个石凳;左侧的庭园当中布置了假山,甬道边用彩色石子摆成了长春电业局的企业形象标识,一畦畦的蔬菜,春芽破土,充满生机;进入变电所,一楼大厅,是两块巨大的玻璃镜子,是周xx折价买来的,有污水迹的地方用红油刷上了醒目的七个大字“人民电业为人民”;走上楼梯,扶手边的木架上陈列着令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二楼主控室的窗台上,摆着周xx当年从部队带回的珊瑚盆景和假山石,窗台下一字排开,摆着龟背竹、海棠、象皮树、八宝等花卉。[!--empirenews.page--]为了建设变电所,周xx已花掉个人积蓄近万元。他们夫妇两人用七个月的时间干了七个人要用一年也许才能干完的活,把xx变电所建成了开发区一景,领导机关同志路过这里,都会慕名停下来看一看,每次这种突击检查,人们看到的,都是如花似锦的庭园景色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赞叹着离去。1995年,刚成立的xx变电所本来可以不参加文明生产检查,可是在来过里的同志的热情推荐下,上级还是对xx变进行了严肃的年检。结果在长春地区36个变电所中,xx变名列榜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周xx最见不得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困难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至今周xx也还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彩电。但是1992年下半年有一天,他在别人家看到电视节目里关于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辍学的报道,就动了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周xx最见不得的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困难。当下他就拿出100元钱,找到xx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文明办因当时没有接受个人捐资助学的先例,不便贸然处理,建议他去市教育集资办看看;他又到了集资办,那里的同志也还没有办过这种业务,又一直请示到xx市委。市委领导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委托教育集资办收下了这笔钱。就这样,周xx成了xx市第一个向“希望工程”捐款的人。这次捐资过程使周xx有了新的思考,那就是能不能就近捐助一个困难的学生。他就向曾经当过xx市二十三中校长的市教育集资办主任张敬池谈了自己的想法。张敬池介绍他找到了二十三中的金、张两位校长,了解到有一位周淑玲同学父亲残疾,母亲聋哑,家庭困难,因交不上学费即将辍学。周xx就找到周淑玲,帮她交上了学费,并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他先后捐资500元,使周淑玲顺利地在二十三中读完书走向社会。学校专门召开了大会,号召师生学习周xx,并聘请他担任校外辅导员。1996年农历正月初五,周xx看到xx镇东边的东风六社有一户农家失火,他就大老远赶去扑救。救完后他看到这一家生活面临许多困难,就不顾疲劳跑回家,给失火的人家送去一袋白面,一些衣物和200元钱,当时由于匆忙,互相没留姓名。直到6月份,失火的人家打听到了周xx,到变电所来送感谢信,周xx也才知道失火的人家叫郭万兴。还有一次,周xx在和变电所邻近一个修车部的人说话中得知附近和气八社有个特困户叫王江,妻子智力障碍,一把火烧了房子,“雪上加霜”,快过不下去了。他就拿出一袋大米和200元钱,找到和气村的村长,请村长用这笔钱找人帮王江家修房子。后来有一次王江到镇上来办事,碰到周xx,说话中提到春天种地,需要买二氨没有钱,周xx又拿出105元给王江,并一再嘱咐他要“专款专用”,王江千恩万谢而去。在xx市工农街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孤寡老太太xx氏,八十多岁了,丈夫已去世多年,她住在一个小外屋里,每月拿着政府给的40元救济款,生活非常艰难。1989年11月份,在xx供电局组织的党员向社会送温暖活动中,周xx认识了xx氏。活动结束后,周xx的心里就再也放不下这位老人。春节前夕,他又来到老人家里,问过节需要什么。老人说:“我什么也不缺,就缺一棵大白菜。”周xx想,老人缺的远远不止一棵大白菜,她这么说,是因为和我不熟悉。第三天休班,他就从家里带来一筐冬储大白菜,还从街里买来两条大带鱼、二斤肉、二斤干豆腐和两把粉条,送到老人身边。老人摸着鱼和肉,断断续续地哽咽着说:“孩子,我已经有十来年没吃到鱼和肉了„„”[!--empirenews.page--]周xx握住老人的手,动情地说:“您的岁数和我姥姥差不多,今后,我就把您当姥姥,我能穿上背心,您也能穿上背心,我能穿上棉袄,您也能穿上棉袄!”从此,xx氏老人的衣、食、住、医就纳入了周xx的生活日程。有一次,老太太拉肚子,内裤弄脏了,不好意思让周xx帮洗,就藏了起来。周xx去洗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问老太太她也不说,就到处找,最后从柴禾堆里找了出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1995年周xx参加先进标兵健康疗养去山东威海,他漫步在繁华的闹市之上,徜徉于辽阔的海天之间,心中却始终牵挂着xx氏的那间斗室。回来时,他没有给妻子带回珍珠首饰,也没有给儿子带回海鲜产品,却用仅有的100多元机动钱给xx氏老人买回了一块藏青色布料。1995年冬天,周xx调到xx变电所工作,不能象以前那样经常看望老人了,就委托在新城变电所工作的弟弟每周去看望老人。临走时,他把单位新分的100斤大米和200元钱交给弟弟,让他给老人送去。1996年6月,周xx接到xx市工农街联委李主任打来的电话,说xx氏想他,让他回去一趟。摞下电话,周xx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老人病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回xx,一看老人挺好的。原来是老人所住的这条新华大街要拓宽,房子需要拆迁。当地给老人安排了附近一个生产队的仓库,老人心里没底,就想到了他唯一的“亲人”,共产党员周xx,要和周xx商量商量。周xx了解老人的心思,就请供电局领导和他一起出面,找民政部门协调,征得同意,把老人接到xx敬老院。由于老人不属于xx镇收养范围,又需要照顾,周xx就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50元支付老人的生活费用。老人搬家那天,供电局出了一台汽车,当时好多有儿有女的搬迁户也还没有搬家,在周xx背xx氏上汽车的时候,好几个邻居老太太拉着周xx的手说:“孩子,你积德了,你都调走了,还记得这老太太,她遇上你,比我们都有福啊!”人们粗略地估计一下,在周xx照顾xx氏的九年间,他用于补助老人生活的钱至少也在9000元以上。每当有人向老人了解周xx的事,老人就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小君(周xx)长的什么模样,但我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周xx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诵,他的一片赤子心肠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净化着人们的心灵。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周xx请一位个体服装店老板到家为xx氏裁衣服。开始女老板嫌麻烦,高低不肯,后来周xx只好说出自己和xx氏的关系,女老板破例欣然前往,并且说什么也不肯收加工费。第二天,还给老人买来一双过冬的棉鞋。xx市有一位个体老中医冯先生,有一次被周xx请去给xx氏看病,问周xx“老太太是你什么人?”xx氏就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告诉了冯先生。冯先生非常感动,不但不收往诊费,连药费也没收。有一回周xx雇了一辆三轮车给xx氏办年货,蹬三轮的小伙子往屋里搬东西时,知道周xx是为孤寡老人办年货,一分钱车钱也没要,临走时还扔下一句话:“哥们,再有事找我!”今年4月26日,xx省电力工业局局长王xx同志在阅读了一份周xx事迹材料之后批示道:“周xx同志的事迹很感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长时间坚持学习雷锋同志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值得全省电力职工学习”。[!--empirenews.page--]电业职工楷模事迹材料的延伸阅读——事迹材料写作注意事项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2)观点和提法要分寸恰当。在叙述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摆正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许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事迹,都不是单枪匹马干成的,是与周围群众和其他集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因此,讲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讲那些脱离群众、脱离整体观念的过头话。否则,就不能起到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3)文字要朴实、简明。整理先进典型材料,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不要过多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不要讲空话、套话,硬拉架子做文章。
第二篇:电业职工楷模事迹材料
电业职工楷模事迹材料
在xx省中部的小城xx,九十年代有三个名字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一个是已故的市纪检委副书记于xx,人们忘不了他廉政为民的事迹;另一个是银行行长张立华,他勇斗歹徒,保卫国家财产的壮举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第三个名字流传得更久,并且变得越来越响亮,这就是周xx,长春电业局xx供电局一个普普通通的运行工人,共产党员。
周xx,作为一名电业职工,共产党员,十几年来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人生责任。
作为一个运行工人,周xx
最不能容忍的是自己工作上的差距
周xx1958年2月出生于一个电业职工家庭。父亲周学贵是一个老配电工程师,这种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作一名电业职工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他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
长期以来,周xx家境贫寒。母亲长年患病,家庭人口多,这种家世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对遇到困难的群众充满着无限的同情。
从1978年到1982年,周xx参军入伍,在海军航空兵某部从事无线电维护工作。四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求真务实,要干就一定干好。
1981年年底,在服役的最后一个年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十几年来,在党内外经济政治生活的锻炼中,他不断地经受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是非标准越来越明确,思想境界一次次得到升华。
1983年5月,周xx来到xx供电局环城变电所当上了一名运行工人。当时他是全所五位同志中唯一的共产党员,但对于电力生产和运行,他还是一个门外汉。作为一个运行工人,周xx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工作上的差距。他决心通过刻苦学习,尽快使自己由外行变为内行。
为了迅速掌握安全规程,周xx想出了一个强化记忆的好办法。他把安全规程写在扑克牌大小的上百张硬纸卡片上,一有点闲暇就抽一张出来背诵;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和所里的青年工友胡xx互相抽签提问考试,并约定只有答题无误才准许吃饭;上班时间不够用,他就把题签拿回家去,让妻子齐兆凤抽考自己。经过一段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把安规背得滚瓜溜熟。局里举行安规考试,从一百多道题中任意抽出三道题考他,只要有一点差错就扣分,可是周xx却得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满分。
掌握了安全规程,周xx就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去做。为了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万无一失,他除了按规定的早、午、晚和交、接班等时间必须巡视外,自己每次值班都增加五、六次巡视。1993年12月13日上午,当他巡视到高压室时,闻到一股特殊气味,仔细查看,发现普一组开关端子排有灰尘飘落,他判断是接点过热,立即找来同班同志进行蜡触试验,在一根绝缘棒的顶端绑上蜡烛,去碰接点,蜡烛随即就溶化了,周xx见自己的判断已被证实,马上打电话向局领导汇报,使缺欠得到了及时处理,消灭了隐患。从1989年到1995年,周xx在环城变电所工作期间,共发现7次较大设备隐患,由于排除及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周xx是一个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上班时不用说了,即使是休班,只要他认为需要,就会主动到班上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1991年6月有一天上午,他下班后回到家,爱人已经上班去了,只有六岁的儿子在家,爱人走时留下话,让他看好儿子,今天还要给孩子打针。
他刚侍候孩子吃了早饭,忽然外边刮起了大风,周xx立刻想起变电所主控室顶上的大片铁瓦有可能被风掀起来,一旦落在母线上,就会酿成大事故。想到这儿,他一刻也不停留就要上变电所,可是儿子不干了,说:“今天你休班,妈妈才没把我带到姥姥家,你不能扔下我走!”
望着年幼的爱子,周xx来不及细说什么,只对孩子说:“好儿子,爸爸去去就回!”就把儿子锁在屋子里,顶着大风跑到了变电所。
正如周xx预料的那样,铁瓦已经被风刮起了六七米长的口子,的确很危险了。那天当值的只有两个人,留下一个人监盘,另一个人出来与周xx处理险情。当时隐患部位在屋檐边,风很大,非常危险,周xx腰系绳子,另一位同志拽着他,防止他被风刮下来。他房上房下往返7次,把14块20多斤重的水泥方砖压在被掀起的铁瓦上,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
周xx回到值班室,气还没喘匀,一杯开水还没凉,配电室的接地铃声响起,随即,就有一个用户打来电话,说他们那里一个被风刮下来的树头挂在高压线上,非常危险。周xx问清地点,二话没说就骑上自行车赶到出事地点,这时供电局负责配电修理的两个同志已到了现场,正苦于人手不够,周xx就和他们一起把挂在高压线上的树头取了下来,保证了用户用电安全。
周xx在外边忙碌了六、七个小时,回到家时,已是下午三点来钟了,他打开自家的房门,看见儿子泪痕点点地睡在沙发上可怜的模样,才恍然想起今天的若干家务事。于是赶紧又撑起疲惫的身子,钻进厨房,想做顿晚饭,在妻子面前“将功补过”,“表现表现”,可是这时妻子已提前下班,要抱孩子去打针了……
作为一个电业职工,周xx
最感到欣慰的是自己能为企业多做贡献
有人给周xx粗略地算过一笔帐:他平均每年义务献工都在70天左右(最多的一年132天),这样,即使从1988年累计到现在,这种“义务工”他也献了600多天了,等于多干了两年的活儿。由于他经常不在家,另外他无论是为公家办事儿还是去帮助别人,经常需要找妻子要钱。有人就问他的妻子齐兆凤:“你不怕周xx在外边有什么事?”
多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说:“不能,在外边有事的男人都注重打扮,周xx一天工作服不离身,他不是那样儿的!”
其实,当初她也疑心过周xx,有几次周xx休班时她就特地请假回家“核实”,可是走在半路上,居高临下就看到周xx在变电所里忙忙碌碌的样子,也就信服了。
有许多次,她带着孩子回家,路上母子俩就打赌: “儿子,你猜爸爸今天在不在家?”
儿子通常都说“在家”。而她说“不在家”。当然,多数情况下输家都是儿子。
周xx夫妇都非常疼爱他们的独生儿子xx。这孩子生下来就患有“足外翻”的毛病(经矫正,已大有好转),出生8个月,又得了过敏性哮喘,每年都得住几次院。孩子每次住院,都是齐兆凤护理。有一次,孩子的病发作很厉害,夫妇俩带他去长春市儿童医院抢救。周xx安顿好母子俩就赶回来上班,等到休班,他又去看望母子俩时,已经人去床空。周xx傻了眼,经过打听还未出院的邻床患儿家长,才知道孩子又患上中毒性痢疾,已转到了长春市传染病院了。
周xx赶到传染病院,看到病得很厉害的儿子和消瘦了许多的妻子,心里非常难受。尽管他也想作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但他更想作一个好工人。他匆匆忙忙买来一些水果和食品,就告别妻儿,当晚又返回了xx。
周xx的母亲身患黄疸性肝炎,中间发生肝硬化和肝腹水,到1987年11月,住进长春白求恩医大二院,确诊已转化成肝癌。周xx强忍悲痛,利用一个休班时间,起大早赶到长春看望母亲。老太太不知自己的确切病情,叫着周xx的名字说:“我这病不是一时半会能好的,你不要总来看我,耽误工作,你在单位干好了,比给我买啥都强!”
周xx牢记着这慈祥而又沉重的嘱托,又返回了工作岗位。就是他母亲去世的当晚,他也还在变电所的值班岗位上。
周xx这样顾不上家,顾不上儿子,顾不上母亲,他的兴趣和精力都用在哪里了呢?用在了事业上。作为一个电业职工,周xx最感到欣慰的就是自己能为企业多做贡献。
1989年,长春电业局提出要把变电所建成果园、花园、菜园的“三园化”要求,但当时供电局的工作重点在xx一次变。工作在环城变电所的周xx没有等待本所变成重点再行动,也没等领导布置,就自己掏腰包先后买来100多棵果树和2000多棵草莓,栽到了变电所周围。
本所栽完剩余部分,他又送到5里之外的当时的铁南变电所。
1988年,他看到变电所的墙皮有脱落的地方,就把自己家里收拾房子时准备的水泥、沙子、白灰拿来,重新把墙抹好;1983年,他看到单位大门旧了,就从局里找来银粉、亮油把大门粉刷一新;他看到会议室的沙发罩脏了,就一个个解下来拿到家去洗好又一个个罩上。过后人们感叹说:“不用说洗,70张沙发,每张3件罩子,这三七二百一十个罩子,光解下来、罩上去就得费多少功夫!”
其实,周xx掏脏水井,那更费功夫。1990年冬天,变电所的渗水井堵塞了,给全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难,卫生没法搞,环境也脏起来。要是雇工来疏通的话,一来当时的xx不好找人,二来钱肯定也少不了。周xx就利用一个休班时间,另约了两个同志,拿着铁锹和脏水桶,去掏这口井。周xx自己跳到井下,由于口径太小,人在里边连身都转不过来,铁锹根本使不上,周xx就用手抠,把那些脏兮兮的东西一捧一捧地捧到桶里,再一桶一桶往外倒。他们苦干了一整天,掏净了一米多深的淤泥,可是水管还是不通。后来周xx又利用两个休班时间,把下水管路挖开七八米长,终于在一个拐弯处发现堵着的砖头和水泥块,疏通了管道。
这以后变电所的同志痛痛快快地整理了一次内外卫生,全所面貌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果说周xx掏脏水井、修下水管路费了几天功夫,克服了不少困难的话,那么1991年冬天,他为解决所里用水问题,花的气力就更大了。
当时,通往变电所的自来水管路冻了,这一下变电所工作人员用水、取暖锅炉用水和职工家属生活用水都成了大难题。
关于变电所工作人员用水,所里曾打算雇人挑,周xx说:“别雇啦,我负责!”
结果这一负责从12月中旬就负责到来年3月中旬,周xx本人整整挑了三个多月水,就算每天三担水吧,也是三百多担呀!
关于取暖锅炉用水,因为需要量大而且集中,单凭周xx一根扁担已解决不了问题,他就去附近消防队联系借用水车拉水,为了表达感谢之情,他自己掏钱买了香烟送给司机。
关于变电所家属生活用水问题,自来水一停,大家都到一个住户去挑,大冬天开门关门,日久天长人家也有烦的时候,周xx就自己掏出70元钱来,给那家的老太太,说:“我们单位没少在你家使水,多少是个意思!”
老太太问:“用不用我给你出手续?”
周xx说不用,老太太就怀疑他是自己掏腰包,说什么不肯收,他只好让老太太给出了张白条子。当然,这是不能回单位报销的。过后,其他家属去挑水,见老太太态度好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周xx献身电力事业,经受锻炼和考验最大、最集中、最全面的,要算他到xx变电所工作这段时间了。
xx镇是一个新建立的经济开发区,离xx市区大约50华里远。为了适应开发区建设需要,1995年底,局里要在xx新投运一个二次变电所,按需要得配备7名职工,可是局里准备安排的同志都因各种具体困难去不了。
鉴于当时外地已经有办夫妻变电所的先例,1995年11月27日,领导就找周xx谈话,征求他的意见,周xx说:“只要工作需要,领导安排,我就去干!”
领导问他爱人能想通吗?他说:“她的工作我来做!”
其实他是有许多具体困难的:当时齐兆凤是xx汽车配件厂的材料会计,还不是电力系统职工,工作怎么办?他的儿子从小身体不好,现在又正上小学,扔给谁?谁辅导?齐兆凤的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年事渐高,谁照顾?谁安慰?
两口子连着唠了几个晚上,有争论也有筹划,有犹豫也有憧憬,有疑虑也有决心,反正谁也没向领导打“退堂鼓”。
后来,周xx给齐兆凤在原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把孩子交给年迈的岳母,于12月1日来到xx变。
想一想刚完成土建施工的变电所是个什么样子吧:
院子里、地面上、楼梯口,到处是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屋顶和墙壁上是厚厚的灰尘,一切都显得那么凌乱,没有秩序。
第一天晚上,夫妻两人孤零零地呆在这空旷的变电所里,齐兆凤作为母亲,在此以前一天也没离开过儿子,上班她送儿子上学,中午儿子到她单位吃午饭,晚上儿子放学到她单位跟她一起回家……现在变电所里是一片混乱,外面是呼啸的北风和偶尔驶过的汽车马达声。齐兆凤流泪了。她的心事不说周xx也知道。
可是这时的周xx已经在筹划他建设变电所的“三步曲”了。齐兆凤又一次被丈夫的情绪所感染,两口子一起动起手来。
第一步,先从与安全密切相关的部位着手,清理电缆沟、巡视道、清擦设备,该封的封,该堵的堵,很快就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第二步,他们平整场地,清除垃圾,达到文明生产的要求。这是非常艰苦的一步,干活有多累就别说了,两口子手套省着用,正面磨破了用反面,两副迭起来用,还磨坏了50多副!光建筑垃圾就用拖拉机拉了16手扶。
齐兆凤看周xx累得睡觉都直呻吟,心疼得落泪;周xx看齐兆凤手疼得不能拿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却鼓励妻子说:“再坚持一下,清完就好了。”
两口子互相鼓励,终于理出了眉目。春节前夕,周xx买来八面彩旗、两盏纱灯挂在变电所门前,儿子放假也去看他们,成绩又在班里名列前茅,一家人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第三步,从1996年春天起,他们又开始绿化美化环境。可以说,现在的xx变电所,处处凝结着他们夫妻的汗水,处处展示着他们夫妻的构思,处处寄托着他们夫妻的追求。
看一看今天的xx变电所又是个什么样子吧:
当我们走进变电所的大门,迎面就可以看到周xx自己设计的一条富有夫妻变特色的安全标语“多忙别忘了安全”,镶嵌在设备场区的护栏上,平坦的水泥广场右侧,13盏路灯高低相间,列成威严的阵容;进入右边的庭园,先要穿过由葡萄架搭成的走廊,然后可以看到满园的李子树,还间作套种着许多蔬菜;庭园中央是人造大理石的圆桌和四个石凳;左侧的庭园当中布置了假山,甬道边用彩色石子摆成了长春电业局的企业形象标识,一畦畦的蔬菜,春芽破土,充满生机;进入变电所,一楼大厅,是两块巨大的玻璃镜子,是周xx折价买来的,有污水迹的地方用红油刷上了醒目的七个大字“人民电业为人民”;走上楼梯,扶手边的木架上陈列着令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二楼主控室的窗台上,摆着周xx当年从部队带回的珊瑚盆景和假山石,窗台下一字排开,摆着龟背竹、海棠、象皮树、八宝等花卉。
为了建设变电所,周xx已花掉个人积蓄近万元。他们夫妇两人用七个月的时间干了七个人要用一年也许才能干完的活,把xx变电所建成了开发区一景,领导机关同志路过这里,都会慕名停下来看一看,每次这种突击检查,人们看到的,都是如花似锦的庭园景色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赞叹着离去。
1995年,刚成立的xx变电所本来可以不参加文明生产检查,可是在来过里的同志的热情推荐下,上级还是对xx变进行了严肃的年检。结果在长春地区36个变电所中,xx变名列榜首。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周xx
最见不得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困难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至今周xx也还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彩电。但是1992年下半年有一天,他在别人家看到电视节目里关于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辍学的报道,就动了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周xx最见不得的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困难。当下他就拿出100元钱,找到xx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文明办因当时没有接受个人捐资助学的先例,不便贸然处理,建议他去市教育集资办看看;他又到了集资办,那里的同志也还没有办过这种业务,又一直请示到xx市委。市委领导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委托教育集资办收下了这笔钱。就这样,周xx成了xx市第一个向“希望工程”捐款的人。
这次捐资过程使周xx有了新的思考,那就是能不能就近捐助一个困难的学生。他就向曾经当过xx市二十三中校长的市教育集资办主任张敬池谈了自己的想法。张敬池介绍他找到了二十三中的金、张两位校长,了解到有一位周淑玲同学父亲残疾,母亲聋哑,家庭困难,因交不上学费即将辍学。周xx就找到周淑玲,帮她交上了学费,并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他先后捐资500元,使周淑玲顺利地在二十三中读完书走向社会。学校专门召开了大会,号召师生学习周xx,并聘请他担任校外辅导员。
1996年农历正月初五,周xx看到xx镇东边的东风六社有一户农家失火,他就大老远赶去扑救。救完后他看到这一家生活面临许多困难,就不顾疲劳跑回家,给失火的人家送去一袋白面,一些衣物和200元钱,当时由于匆忙,互相没留姓名。直到6月份,失火的人家打听到了周xx,到变电所来送感谢信,周xx也才知道失火的人家叫郭万兴。
还有一次,周xx在和变电所邻近一个修车部的人说话中得知附近和气八社有个特困户叫王江,妻子智力障碍,一把火烧了房子,“雪上加霜”,快过不下去了。他就拿出一袋大米和200元钱,找到和气村的村长,请村长用这笔钱找人帮王江家修房子。后来有一次王江到镇上来办事,碰到周xx,说话中提到春天种地,需要买二氨没有钱,周xx又拿出105元给王江,并一再嘱咐他要“专款专用”,王江千恩万谢而去。
在xx市工农街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孤寡老太太xx氏,八十多岁了,丈夫已去世多年,她住在一个小外屋里,每月拿着政府给的40元救济款,生活非常艰难。1989年11月份,在xx供电局组织的党员向社会送温暖活动中,周xx认识了xx氏。活动结束后,周xx的心里就再也放不下这位老人。春节前夕,他又来到老人家里,问过节需要什么。老人说:“我什么也不缺,就缺一棵大白菜。”
周xx想,老人缺的远远不止一棵大白菜,她这么说,是因为和我不熟悉。第三天休班,他就从家里带来一筐冬储大白菜,还从街里买来两条大带鱼、二斤肉、二斤干豆腐和两把粉条,送到老人身边。老人摸着鱼和肉,断断续续地哽咽着说:“孩子,我已经有十来年没吃到鱼和肉了……”
周xx握住老人的手,动情地说:“您的岁数和我姥姥差不多,今后,我就把您当姥姥,我能穿上背心,您也能穿上背心,我能穿上棉袄,您也能穿上棉袄!”
从此,xx氏老人的衣、食、住、医就纳入了周xx的生活日程。
有一次,老太太拉肚子,内裤弄脏了,不好意思让周xx帮洗,就藏了起来。周xx去洗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问老太太她也不说,就到处找,最后从柴禾堆里找了出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
1995年周xx参加先进标兵健康疗养去山东威海,他漫步在繁华的闹市之上,徜徉于辽阔的海天之间,心中却始终牵挂着xx氏的那间斗室。回来时,他没有给妻子带回珍珠首饰,也没有给儿子带回海鲜产品,却用仅有的100多元机动钱给xx氏老人买回了一块藏青色布料。
1995年冬天,周xx调到xx变电所工作,不能象以前那样经常看望老人了,就委托在新城变电所工作的弟弟每周去看望老人。临走时,他把单位新分的100斤大米和200元钱交给弟弟,让他给老人送去。
1996年6月,周xx接到xx市工农街联委李主任打来的电话,说xx氏想他,让他回去一趟。摞下电话,周xx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老人病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回xx,一看老人挺好的。原来是老人所住的这条新华大街要拓宽,房子需要拆迁。当地给老人安排了附近一个生产队的仓库,老人心里没底,就想到了他唯一的“亲人”,共产党员周xx,要和周xx商量商量。
周xx了解老人的心思,就请供电局领导和他一起出面,找民政部门协调,征得同意,把老人接到xx敬老院。由于老人不属于xx镇收养范围,又需要照顾,周xx就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50元支付老人的生活费用。
老人搬家那天,供电局出了一台汽车,当时好多有儿有女的搬迁户也还没有搬家,在周xx背xx氏上汽车的时候,好几个邻居老太太拉着周xx的手说:“孩子,你积德了,你都调走了,还记得这老太太,她遇上你,比我们都有福啊!”
人们粗略地估计一下,在周xx照顾xx氏的九年间,他用于补助老人生活的钱至少也在9000元以上。每当有人向老人了解周xx的事,老人就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小君(周xx)长的什么模样,但我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周xx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诵,他的一片赤子心肠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周xx请一位个体服装店老板到家为xx氏裁衣服。开始女老板嫌麻烦,高低不肯,后来周xx只好说出自己和xx氏的关系,女老板破例欣然前往,并且说什么也不肯收加工费。第二天,还给老人买来一双过冬的棉鞋。
xx市有一位个体老中医冯先生,有一次被周xx请去给xx氏看病,问周xx“老太太是你什么人?”xx氏就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告诉了冯先生。冯先生非常感动,不但不收往诊费,连药费也没收。
有一回周xx雇了一辆三轮车给xx氏办年货,蹬三轮的小伙子往屋里搬东西时,知道周xx是为孤寡老人办年货,一分钱车钱也没要,临走时还扔下一句话:“哥们,再有事找我!”
今年4月26日,xx省电力工业局局长王xx同志在阅读了一份周xx事迹材料之后批示道:“周xx同志的事迹很感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长时间坚持学习雷锋同志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值得全省电力职工学习”。
第三篇:电业职工演讲稿
铭记“三节约”
党群分工会常相辉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我是来自党群分工会的常相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三节约”》。朋友们,如果给您一分钱,你能做什么?是的,你笑了,你感觉什么都做不了,但如果全中国十三亿人每人给您一分钱,那么恭喜你,你成为千万富翁了!如果有一张纸,弄皱了,我们顺手扔进了垃圾箱,如果双鸭山电业局一千二百多名员工每人扔这么一下,两棵大树从地球上消失了,因为据测算,一棵大树生成的木桨只能生产出六百张A4纸。一寸导线形容起来或许不会如果直观,但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共有员工33294人,如果每个人紧紧挨着拿着一寸(3.33厘米)的导线,就是1公里还要长。
触目惊心吗?我的朋友?您这时候是不是明白了,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倡导“三节约”,并将其做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在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的大背景下,我们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勤俭办事、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才能抵御经济严冬,并在严冬中冬训,在磨砺中成长。
有人说我们生不逢时,姜凯光局长说“不”,我们是“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自1 月10日双鸭山电业局正式挂牌成立已来,虽然不满百天,但节约在企业中已成风尚。旧仓库改造的临时办公楼,虽略显拥挤却也其乐融融;绿色植物点缀其间,让空气清
新,上下班用轻新音乐送你一天好心情。走进办公区,几个部门共享一台打印机、传真机,工作却也有条不紊,总经理工作部的文书王艳荣,总是非常忙碌,因为她负责着OA系统的文件流传,这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的重要途径,她每天的笑容告诉着我们,她热爱着这个与“三节约”密切相关的岗位。会议室内瓶装水已是贵宾们的专享,平时自家开会,一律热水杯,喝水?自备!
“三节约”的文明之风刮遍了双鸭山电业局的每个角落,面对成本压缩、工资总额下调的种种压力,我们企业的领导班子、经营者集团并没有停止奋发的脚步,他们紧紧把握建设以双鸭山为中心的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的有利契机,为黑龙江省及至整个东北电网担当起了“节约大任”,算起了电网规划的“一笔大帐”。
现在黑龙江省“东电西送”已有两条500千伏四条220千伏输电线路,每年输出电能为300万千瓦时,而已经规划从宝清至辽宁建设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一条线路的输电能力为500万,如果共杆并架两回线路,就能输电1000万。是已有六条线路总量的3.3倍,而且特高压电网极大地节约线路走廊占地、节省工程投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输电损耗,这其中的节约将是以亿元计算的。双鸭山电业局正在逐步推进的“七星拱月”电网格局就是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一特四大”战略,而精心规划的,这就是双鸭山电业局管理层面的践行“三节约”的成功案例。
从大处入手,抓小事落实。在“三节约”活动中,有许多故事让我们难忘,办公室副主任宋艳馥,每天吃饭都在等到最后,她
要统计一下有多少人, 剩多少饭,为第二天食堂的精确采购提供数据支持。而往往由于她自己的精确,等到她吃饭时,什么都没有了。工会副主席陈喆上班时摔倒,脚扭伤了,手上划破的口子整整缝了八针,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她没有休息半天,用一只手在电脑敲出了《双鸭山电业局“三节约”工作方案》。此处是否有掌声?她用毅力与坚忍,诠释了“三节约”的真谛,他所做到工作方案,是融入血泪的,是沉甸甸的。
朋友们,节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所沉淀的美德。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陆游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三节约”的理念将做为双鸭山电业局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永远传承下去。最后我用一副对联来结束我的演讲,也将最好的祝福送给刚刚百天的双鸭山电业局:
上联:看机遇,“特高压”落户煤电集地双鸭山电网捧出“七星拱月”。下联:危机下,“当家人”勇立事业潮头科学发展观书写 “日新月异”。横批:铭记“三节约”!
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楷模事迹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表彰、学习,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塑造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养料,也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凝聚更为强大的推动力。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在育人为本的探索上,有许多诸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创新人才的培育等改革与发展的难题,这些难题的攻关、突破,需要宏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值得弘扬的教师职业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尽可能好的发展平台。
敢为人先的精神。能够紧紧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勇于改革的精神。无论是处于怎样的艰苦环境,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的需求为突破口,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试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探求教育本质的精神。努力探求教书育人的本质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育人,让学生的成长获得更持续、长久的动力。
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一丝不苟,讲求真正的学术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将催生出更多优秀教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书育人楷模,更是“师之典范”,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力量:
第一是师德感召力。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对立德树人的无悔追求,显现了强烈的师德感召力。
第二是精神引导力。他们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许多可贵精神,如鼓励创新、言传身教、爱岗敬业等,为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引导力。第三是楷模的育人内驱力。每一位楷模,都将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看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这既是教师的使命,更是教师的荣耀,激励教师不断增强主动发展的内驱力。
第四是楷模的文化生长力。楷模的身上所体现的,远不只是个人的力量、个人的价值,而是体现了教师群体所弘扬的内在气质、信仰,是一种教师文化精髓的显现,促进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长力。
第五是楷模的带教影响力。他们不仅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更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奋发向上的优秀教师团队,从而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巅峰。
无论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还是各级各类教师楷模,他们展现的不仅是教师集体内在的价值追求,更展现了教师在推进教师事业发展中所建立的不朽丰碑。新时代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不断激活教师育人与成长的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基。优秀教师是教育的最宝贵资源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张军盛
在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校园里最能触动我心灵的除了学生们学习、活动的生动场景外,就是那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看到今年教师节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感觉他们就像校园里那一棵棵枝繁叶茂、充满郁郁绿意的大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感、奉献精神、爱心和丰厚的专业素质,正是这些优秀教师的美德和素养,构成了教书育人事业的常青之树,撑起了校园里的一片蓝天,荫庇着莘莘学子。
这10位楷模是全国1600万教师的杰出代表,面对榜样的引领和感召,我们更应该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又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不管是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对教师职业怀着一种敬畏和敬重感,“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选择当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伟大意义和崇高价值。此次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都具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境界,具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他们具有与教育事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懂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愧是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高素质教师,当之无愧应受到全社会尊重,值得每个教师向他们学习。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师直接肩负着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高素质教师已成当今世界各国人力资源中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一份名为《教师和教育质量:2015年全球教育需求监测》报告,报告中称:如果现状得不到改善,到2015年会有1.6亿儿童没有训练有素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奋斗目标的关键,也是推动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改善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提高社会地位来推进,也需要榜样的示范,需要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的激励推动。从国家层面表彰教书育人楷模,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能够对广大教师发挥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全国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必将激励全国教师响应时代召唤,以更加执著的教育情怀,去书写中国教育的未来。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杜谷
日前教育部表彰了10位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教师,同时还有22位教师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这是全教会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国家对教师进行的一次最高级别的奖励。
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方,是我国1600多万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说他们的教育经历各有不同,但从一名普通教师最后成长为“育人楷模”,他们付出的心血和爱心却是一样的。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西部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知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对于西部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办学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好教师对成就一批好学生的意义。
10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再次印证了优秀教师的影响力有多大、感召力有多大,也激励我们每个校长,必须把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当成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把多出优秀教师、多出教书育人成果作为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好教师的成长,一方面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实践,另一方面依赖于教育环境的优化。而教育环境的优化,则有赖于校长。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校长既能成就一个好学校,也能成就一批好教师。教育家办学,既是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人力资源,在一名优秀校长的心目中,第一位的永远是学生和老师。10位楷模不仅爱教育,也懂教育。身为校长,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品德。只有懂教育,才可能实现教育家办学,才懂得尊重教育规律,鼓励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爱教育,才可能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教出一批好学生”。
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工作以教师为本。我校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大胆尝试,做到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觉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和教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创新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10位楷模的感召下,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促进教师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并让教师感受“为人师”的自豪和幸福。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袁虎
最先知道于漪老师,是从那句话开始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个从教六十多年,获得诸多殊荣,深受学生爱戴,并被青年教师称为“活的教育学”的年过八旬的老教师,却依然说自己在学做教师。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谦虚,更包含了一种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这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育家的情怀。
在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之际,在全社会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我们无疑更需要向10位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学习他们用赤子之心爱教育、爱学生,把教育当成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学习他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熔为一炉,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对这些老师来说,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同时也选择了不断进步,成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有专家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懂教育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懂教育的人呢?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并且深深扎根于教育第一线的实践,是“懂教育的人”的基本要求。这10位楷模无疑就是懂教育的教育专家。在业务水平上,他们是值得全国教师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这些楷模教师无一例外地爱学生。把三尺讲台当成影响学生命运的舞台,潜心教学,潜心研究,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也是不断学习求知进步的典范,是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实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典范。他们把身为教师当成造就高尚灵魂的崇高事业,爱学生、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教育人生印证了这一点。在师德水平上,这10位楷模也提供了全国教师学习追求的标杆。
我们经常谈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有事业心,但是责任感和事业心从何而来?从哪里体现?我想应该从努力做一个“懂教育的人”、从一个爱学生的人开始。从尊重和敬畏教育启迪生命的价值追求开始,从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开始,从醉心于课堂教学的每时每刻开始,从醉心于当教师开始,每堂课都用激情和生命去“歌唱”,和学生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用爱去“歌唱”,才能唱得好,唱得精彩,唱得受学生欢迎,成为受社会和学生爱戴的优秀人民教师。
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职业,这就是10位教师楷模给我们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刻启示。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段海珍
81岁高龄,59载教育生涯,至今仍然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在三尺讲台的平凡岗位上,不变的是她一生的追求——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这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第一次“认识”于漪老师,是在一本教学改革的课例集中,不同的学科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原因是当时70多岁的她,居然还和二三十岁的小年轻一起研究新课改。于漪老师的事迹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一生。上世纪50年代,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中学任教,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智慧的良种;60年代,经历文革的风风雨雨,她坚守心中的信念——中国需要教育;70年代,卓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使她当选为首批语文特级教师;80年代,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大展宏图;90年代以来,引领时代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在中学教育这块土地上,于漪老师真正做到了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是什么支持着于漪老师走过59年的教育生涯,经历59年的风风雨雨?是使命,是信念,“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是心中对教育的不懈追求。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琐碎的、艰苦的,多少人在付出得到回报后,卷着荣誉“胜利大逃亡”,转岗了;多少人走到职业的荣誉顶端,枕着特级教师的称号睡大觉。荣誉有尽头,培养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基础教育的使命、信念却没有尽头。10位教师楷模用自己坚守的信念引发我思考:身为一名教师,我为什么而来?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为名利,走错了地方;图清闲,入错了行当。只有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才能使我们在中学教育这片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得更加从容淡定。
正是信念的坚守,让这些优秀教师将平凡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变得不再平凡,不再寂寞,他们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收获。这些楷模身上,不仅有执著信念的坚持,有对学生深切的爱和关心,更有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善于学习,善于和学生共同进步,他们感受着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
身为中学教师,我们常常从清晨忙到晚上,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工作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在教书育人中,通过不断提高的职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总能收获朵朵教育教学成果的小花,也就是身为教师的幸福生活之花,坚守教师岗位,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让自己生活更加幸福、快乐的内在需求。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张富强
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既有蜚声海内外却始终坚持为学生授课并亲自批改作业的数学家,也有扎根海拔5000米高原的藏区小学校长,更多的则是战斗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他们之所以堪称楷模,我想,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彰显出了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
这10位楷模是全国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尚师德将对中国教育的未来产生影响。楷模教师群体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群体潜在的价值力量。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切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评选和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活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楷模教师们,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楷模教师事迹的推出,将对广大教师起到感染作用、激励作用、号召作用。面对楷模,我们每个普通教师都可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学习楷模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刻苦钻研、不懈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楷模教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先进的教师受到激励、平庸的教师受到推动、后进的教师受到鞭策,而且能够让楷模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广大教师,进而增强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能够号召和启迪广大教师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楷模教师群体的教育价值观的彰显,可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之中一样蕴含丰厚的价值。以学习者的心态去感悟,我们必将发现这些楷模教师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们能够将一件件我们普通教师偶尔也能为之的平凡之事,当作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业追求和价值追求。这些教书育人模范对教育教学呕心沥血倾情投入,坚持教育理想,坐得住,静得下,想得深,看得远,在各自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实践自己的教育承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教书育人的标杆。这些教书育人模范来自一线,离我们很近,更是我们每所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师个人的全方位发展上,很容易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够在楷模教师价值观的引领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师文
人们往往用“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这样的人往往是某个领域中的一代宗师。在第26个教师节之际,欣喜地看到有10位普普通通的教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他们无疑属于“德艺双馨”教师。
姜伯驹年逾古稀,仍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矢志不渝坚持教改,为北大建设“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竭尽全力;于漪六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执著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桃李满天下;徐英杰积极投身职业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自编教材,锐意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黄金莲结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充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特长,为孩子们营造了花园似的学校,也营造了鲜花似的未来……从这一个个不同人的相同动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师德品行堪称一流,他们的教书育人技艺也无与伦比,是谓“德艺双馨”,绝不为过。
通览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最终胜出的10位教书育人楷模,还是获得提名的22位名师,以及之前的96位候选人,抑或是站在他们背后的,不为人所知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无论是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一辈教育家,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技艺高超却经年累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品质体现,更是教育规划纲要要努力造就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尖刀形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教师这个行业的最高要求。
一个普通教师如果恪尽职守,他的言行就会令人敬重,一个优秀教师能带出一个优秀群体,他的言行就会得到同行们的普遍认可,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师的言行将感召一代又一代学人努力奋进,而一个模范教师群体的优秀技艺、优秀品质、优秀作风,将会把一种优良的民族印记,深深地烙进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的内心深处。今天,我们有了10位教书育人楷模,明天,我们将有更多个楷模。教书育人楷模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将感召成千上万个教师不断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师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一员。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树立新时代的楷模,也需要我们每位普通教师努力学习楷模的精神,践行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魏琴霞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形势下,教育部联合有关新闻媒体,评选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并进行了隆重的颁奖和表彰,这是教育战线一大盛事。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的示范、引领,我们的时代正在产生无数的楷模。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造就一批教育家。评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对于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于漪、徐英杰等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身上凝聚着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特征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和要求的精神特征,他们以卓越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昭示了努力的方向。从这些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和时代的希望。
近些年来,教育战线创造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探索创新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这样那样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或现象,特别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亟须加强建设,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亟须倡导和推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教学作风亟须践行和落实,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教书育人楷模给我们做出了优秀的示范。
在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条宝贵的启示,在时代前进的进程中,教师要善于汲取优秀的、先进的精神因素,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想和信念,永远成为时代的先进代表,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研究、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重要责任。任何先进、楷模都不是偶然产生的,他们是应时代之呼唤、受时代之造就、通过个人的探索努力而生成的。在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特点、不同模式的成长发展之路,他们在教育改革创新中、运用教育科研的手段,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表现出了对教育本质和价值的敬畏和虔诚,这里面有丰富和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科研工作者要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一方面研究、总结、提炼、升华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形成普遍意义理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真正来源,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科研任务!
第五篇: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学高为师 以德育人
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汇编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吴晶、许懿方)历经严格遴选和公众投票,获201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10位教师10日在京揭晓。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获得荣誉称号的10位教师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张丽莉、福建医科大学姜小鹰、西南大学黄希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韩亚兰、宁夏固原市回民中学何桂琴、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朴航瑛、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吕映红、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范妹锁、安徽省淮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孙明霞、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代建荣。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会同有关中央新闻媒体组织开展了201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部门推荐,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投票,201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终揭晓,他们是教育系统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育部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丽莉:像火炬般传递光明
9月4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中央电视台,观看为庆祝2012年教师节录制的大型主题晚会《至高荣耀》,并为201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图为李长春为因抢救学生而高位截瘫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颁奖。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在车祸瞬间突然爆发,释放本能,舍命推开学生,忘却个人安危?
是什么样的情感,让她把学生唤作‚弟弟妹妹‛、‚宝贝儿‛、‚崽儿‛,用微薄薪水买来点心放在教室,只因为有学生没吃早饭?
是什么样的炽爱,让她选择三尺讲台,得知高位截肢后,第一句话是:‚我今后能安假肢吗?我还要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呢!‛
大爱无声,真爱无悔!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份人民教师的合格答卷。
教师节前夕,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她坐在轮椅上,对‚老师‛二字有了新的理解:‚人们经常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今天,我更想说,老师更像火炬,熄灭了自己,传递着光明。‛
爱学生 生死关头见真情
■‚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伸出援手,是每个爱学生的教师都会有的本能!‛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不愿再次回忆:
5月8日,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门口,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着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
对被救的学生而言,那是生死一瞬。眼看失控的大客车向自己撞来,是身后的一只手一把将自己推开。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头观望时,救自己的老师已被碾在车轮下,血流不止……
对班上的学生而言,那是‚疯了‛般的一瞬。已上校车的同学们疯狂地冲下车去,用撕心裂肺的声音呼喊着丽莉老师,不停地和她大声说话,提醒她千万不要睡去。
对张丽莉的丈夫而言,那是‚最不敢回想‛的一瞬。妻子往日白皙健美的双腿,被碾压得骨肉分离,这一幕让他窒息。
对张丽莉的父亲而言,那是痛彻心扉的一瞬。女儿双腿高位截肢,他抱着女儿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强压着哭声,啜泣不已,连服了6粒速效救心丸。
对张丽莉的主治医师而言,那是触目惊心的一瞬。丽莉伤得太重了,车轮碾轧造成严重多发伤,没有意识,靠呼吸机维持呼吸,靠升压药维持血压,病情一旦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对张丽莉而言,那却是‚从未后悔‛的一瞬。她说,‚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伸出援手。如果你也是一名人民教师,相信你也会有这样的本能,每一个爱学生的教师都会有的本能!‛
熟悉她的人并不觉得意外。是啊,就在几年前,张丽莉和几个学生一起打车,一辆自行车疾驶而来,眼看就要撞上学生闫泓佚,张老师眼疾手快,一把把泓佚拉进怀里,自己的皮裤子被刮了个大口子,可她的第一反应是问:‚泓佚,你没事吧?‛
因为这次撞车,张丽莉一瘸一拐了好几天。从此,孩子们觉得她‚唠叨‛了许多。‚过马路时别着急,慢点,看着点儿车。‛每天一出校门,张丽莉就会这样对学生细细叮嘱。
爱教育 点滴之中铸师魂
■‚我是你们的老师,就要对你们负责!‛
当老师,是张丽莉儿时的梦想。
小时候,她就喜欢满怀羡慕地趴在当教师的爷爷案边,阅读那一本本翻旧的教科书,翻看那一摞摞用红笔批改的作业本。‚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高考时,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院校,朝人生梦想进发。
‚我叫张丽莉,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只要你记住美丽的茉莉花,就会记住我。‛面对新生,张丽莉喜欢这 4
样介绍自己。清新,亲切,是学生们对她的评价。临了,她还补上一句:‚我们是兄弟姐妹,将要一起携手走过3年。‛
‚兄弟姐妹‛,学生们喜欢这个‚丽莉姐‛。有学生过生日,她会在黑板上写下祝福的话;有学生不吃早饭,她就私下准备一些点心备着;有学生扣子没系好,她会上前整理;有学生衣服脏了,她会帮着洗;下雨了,她把伞留给学生;天热了,她给孩子们买冰激凌;冬天来了,她买来电水壶,让孩子们喝上热水……
‚我是你们的老师,就要对你们负责。‛2009年,张丽莉成为全校最年轻的班主任,面对质疑,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学生张佳岩忘不了:父母闹矛盾,自己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感到了绝望:‚我觉得这个世界没人要我了。‛没想到,从学校刚回到家,她就接到了丽莉老师的短信。一条、一条、又一条,足足有60多条!张佳岩惊讶极了。‚每一个人都有低谷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解决!丫头,要拿得起,放得下,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爱你的丽莉姐。‛
学生张旭忘不了:爸爸去世了,妈妈没有正式工作,还患有肾病综合征。‚张老师知道后,每个月都给我100元钱,从初一直到现在。我感激一生,我将来一定报答她!‛
副校长靳艳萍忘不了:丽莉老师谦虚好学、善于钻研。每次听完丽莉的语文课,她都要缠着自己,问哪里有问题、应该怎么改,并把建议认真记下来。张丽莉还喜欢‚偷师学艺‛,只要有时间,她见课就听、拿笔就记,如饥似渴地学‚手艺‛。
学校的老师们忘不了:张丽莉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7点多到校,晚上8点左右才回家,常常备课到深夜,得了个‚拼命三郎‛的‚雅号‛。她有本工作日记,记录着班上50多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甚至最近的情绪变化、微小进步……
短短5年间,丽莉就在全校90多名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教师新秀‛、‚优秀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获得佳木斯市‚菊花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爱世界 ‚最美种子‛撒人间
■‚我今后能安假肢吗?我还要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呢!‛
28岁的张丽莉特别爱美。她经常站着批改试卷,以保持优雅的高挑身材。她喜欢穿高跟鞋,经常跟人‚炫耀‛,能穿着7厘米的高跟鞋健步如飞!
28岁的张丽莉是个幸福的小女人。她特别喜欢孩子,每次看到小宝宝,都要凑上去摸一摸、亲一亲。
因为不忍,护士们在她原本是腿的位臵竖放了两个枕头;医生在换药时刻意用被单挡住她的视线;她的老父亲明明知道可能性不大,还是拉住医生,流着泪苦苦乞求:‚我真想把我的双腿给我女儿啊!‛
5月25日,丽莉的病情趋于稳定,专家组研究决定,将双腿高位截肢的真相告诉丽莉。是嚎啕大哭?还是抑郁不堪?她毕竟是一个28岁的女孩儿啊,大家做了最坏的打算……然而,知道真相后的丽莉只是无声地流泪,情绪平稳后,她的第一句话是问:‚我今后能安假肢吗?我还要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呢!‛这一问,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丽莉啊,你太让人心疼了!
第一次坐轮椅出病房,丽莉像鸟儿出笼般快活,可回来时却是满脸哀伤,‚我满眼睛都是腿!‛她告诉护士,说完便伤心地哭了。
可当着父亲的面,张丽莉总是那么坚强。自从大学时母亲过世,她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她说,本来已经到了成为父亲拐杖的年龄,可现在,却变成父亲最难以放下的牵挂和负担。她还说,我不后悔我的选择,但作为一个女儿,我对父亲感到深深的愧疚。
‚最美教师‛张丽莉温暖了这个世界,世界,也在温暖着她!
接丽莉转院那天,成百上千的佳木斯市民来了,他们专程为丽莉送行,人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丽莉鼓劲,很多人大声呼喊:‚张老师,加油!我们等你回来!‛
高速公路上,4个小时的车程,一辆又一辆途经车辆闪动大灯,主动靠边为丽莉车队让行。几百辆私家车、出租车专程赶到哈市入城口,迎接载有‚最美教师‛的车队。
住同一家医院的病友举着点滴瓶拿着捐款来了,邻县的农民抱着连夜缝制的靠垫褥子来了,在哈尔滨旅游的香港游客手捧鲜花来了……人们知道丽莉不能随便探望,但还是愿到她的病房门口站一站,用自己的信念祝福向她传递坚强。
65岁的张金荣大娘在重症监护室门前足足站了3个小时,见到医生就要求献血。‚我求求你们了,我是O型血,你们抽点给张老师吧。‛被劝说不能献血,张大娘心有不甘:‚不为她做些什么,我心里憋得慌。我不走,我就这么守着她!‛
爱,是一颗最美的种子,短时间内无尽其数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记者 张 烁)
张丽莉致信全国教师:用一腔真心的爱育心育人
在第28个教师节日里,‚最美教师‛张丽莉致信全国教师,向教育战线的同仁问候节日快乐,并与大家分享从事教育工作的心得体会。信件内容如下:
各位教育战线的同仁们:
大家好!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衷心地祝福大家节日快乐!也真诚地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与鼓励!是教师这个优秀的队伍历练了我、培养了我。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全国优秀教师‛的殊荣。其实我只是教师队伍中最普通的一分子。每一位教师都是光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笔端流淌过一本本作业,书写着执著与敬业;口干舌燥却诲人不倦,诠释着真知与博爱;爱生如子无微不至,演绎着无私与奉献。粉笔染白双鬓、岁月黯淡双眸,但师者依然用微笑守望着桃李芬芳、期盼着栋梁建功立业。
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我将学生推向一边,而自己却承受着病痛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摧残。我知道还有无数无法想象的困难在等着我,但我不后悔!是身为人师的本能使我挺身而出,是身为人师的责任让我奋不顾身!在危难的瞬间,每一位深爱她的学生的老师都能做到保护学生,都能做到像母亲一样保护孩子。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宝贝们‛。我想,在当今社会,师者已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用一颗师爱的心授以真知,用一腔真心的爱育心育人,用博爱的世界观以行导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一切就是一个字:爱。‛而我也正像无数的师者一样在践行着,努力着。我更希望我的学生能传承爱,爱身边的人懂得感恩,爱社会懂得创造,爱国家懂得承担历史责任与使命!
曾经也是教师的父亲教导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这颗上进的种子伴我成长和前行。有人说我是‚英雄‛,有人评价我‚大爱无疆、师者风范‛,还有无数的荣誉称号。我想说:努力履行每一件老师的职责,就是不平凡;兢兢业业每一年,就是伟大。我依然是我,一朵默默美丽的茉莉花,我愿与大家同行,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同仁们关爱学生,也关爱自己;努力工作,也要爱惜身体!祝工作顺利,健康平安!
张丽莉
2012年9月10日
范妹锁:山里人的好老师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范妹锁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长凝村是最偏远的山区小村。然而,就在这个山区小村,却出了一位全国闻名的好老师——范妹锁。今年九月,范妹锁当选为2012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喜讯传来,大山深处的乡亲们奔走相告。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激活了山里人对范妹锁27年来为山里娃奉献青春的美好记忆。
‚我是山里人,我离不开大山!‛
范妹锁生于长凝,长于长凝。1985年师范毕业后,本来已经走出大山的他,毅然回到家乡,来到最偏远的永红沟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刘永辉的妈妈去世了,家里剩下80多岁的奶奶和生病的爸爸,范妹锁主动找到孩子的奶奶提出:‚书费、学费、伙食费都由我来出。‛
学生庞宝珍成天笼罩在父亲自杀的阴影里,是范妹锁给了他希望……每当遇到困难,学生们总会听到范妹锁温和有力的声音:‚别怕,有老师呢!‛
‚我是山里人,深知山里的孩子苦,我留在山里,就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面对‚为何要长期坚守大山深处?‛的疑问时,范妹锁坚定地说。
‚校长不是官,就是一个服务者!‛
在学校,范妹锁不仅是老师、校长,还是学生的‚保姆‛、‚校医‛。学校坐落在孤山沟,缺医少药,范妹锁说劳累、辛苦都不怕,就怕孩子们生病。有一次,一个孩子晚上突然肚子疼,范妹锁跑了5里山路,雇了三轮车才将孩子送到25里外离学校最近的石圪塔卫生院。后来,他就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现在一些小病小痛我都应付自如。‛范妹锁高兴地说。
‚校长不是官,而是一个服务者,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学。‛范妹锁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人的心,他把老师、学生当成了自家人,老师和学生们也把学校当成了家。
‚山里老师也要有现代化意识!‛
‚好老师!‛对于这个称呼,范妹锁心里很是受用。但最早听到有人称他是农田里长出来的‚山药蛋派‛教师时,他不服气。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范妹锁很早便开始学习计算机,尝试多媒体教学,参加新课程培训,和青年教师一起积极投身课件研制和开发。2004年调任石圪塔学校的校长后,他还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愿学、乐学‛上做文章,针对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组织开展了‚小小厨艺课‛、‚周末歌星小聚会‛、‚妈妈信箱‛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乐趣,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谈起学校的发展目标时,范妹锁说:‚山里老师也要有现代化意识,城里孩子有的,也要让山里孩子享受到!‛(记者 李建斌 邢兆远)朴航瑛:‚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记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朴航瑛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朴航瑛。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个月内连做两次大手术,连续几年做8次化疗,年仅29岁就被查出癌症。1995年,延边州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朴航瑛做完第二次手术,尽管保住了性命,但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我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把母爱撒给更多的孩子们。‛朴航瑛的话语中充满着‚母爱‛。患病前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教书育人成为她的人生追求。患病时,又是这样一个质朴而伟大的信念支撑着她重返讲台,拿起书本继续给学生上课。
‚后来,学校紧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校领导看她有一股钻劲儿,就让她改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天桥岭林业中学校长方岩说。
‚一个朝鲜族老师教汉语数学?一个身患绝症的老师当班主任?‛学校的决定如一颗重磅炸弹,立即掀起了学生调班的热浪,朴航瑛在学生和家长的质疑和担忧中上任了。
做班主任不仅要抓教学,还得负责班级管理。几年下来,朴航瑛当年手术的刀口多次发炎。医生、朋友和同事都劝她休息,可正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的朴航英说:‚不能为了我的一时,误了孩子们的一生。‛
上课时,豆大的汗珠从朴航瑛脸上掉下来,她手扶讲桌,生怕自己支撑不住。教室里,除了朴航瑛的讲课声,再听不到第二个声音,学生们默默低下头,不忍心看下去。在持续治疗的一个月时间里,朴航瑛每天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往于医院和学校之间,没有休息一天,也没有耽误过一节课。
几年的拼搏,带给学生的是可喜的升学成绩,带给朴航瑛的是快乐与满足。朴航瑛说:‚我和孩子们一同成长,学生的精彩成就了我,老师最自豪的不就是教出令自己骄傲的学生吗?‛而朴航瑛的学生说,作为朴老师的学生很幸运,因为他们多了一位朝鲜族妈妈。
2012年1月,从朴航瑛的班级升入延边二中的学生冯金,又忍不住想念起她的朴老师,在给朴航瑛的短信里说:‚朴妈妈,最近没和您联系,但我没有忘记您,我在努力学习,决心为天林中学争光。‛
2011年底,朴航瑛再次因病住院。由于惦记所在的初三毕业班,朴航瑛在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就要求出院。面对医生、校长和家人的
劝阻,朴航瑛再一次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信念:‚癌症虽然使我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但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学生就是我的一切。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出色完成和忘我的坚守。‛(记者 曾 毅 特约记者 任 爽)
姜小鹰:最喜爱的是课堂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姜小鹰(中)。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9月7日下午,刚刚从北京领奖归来的姜小鹰教授就现身三尺讲台,为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同学们讲述《护士人文修养》课程。虽然她的这一课程已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但姜教授的每一次授课还是那么认真、热忱。
据她的同事透露,身为院长的姜小鹰一直是学院上课量最多的老师之一。身为博导的她,不但坚持为本科生上课,还经常为学校成人教育的同学授课。
而这份爱,是从长达24年的光阴里不断孕育出来的。1988年,由于工作需要,姜小鹰从医院调入福建医科大学,进行护理学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工作,开始了她护理教师的职业生涯。具有强烈开拓意识的她迅速转变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护理教育创建和教学工作中。
‚当时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一种声音,护士不就是打针发药,没必要进行高等教育。‛在护理专业面临取消的情况下,姜小鹰多方奔走呼吁。她着手创建了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模式,制订了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在她的努力下,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原有大专护理教育基础上,福建医科大学1994年开办了护理本科生教育;1999年开办了硕士研究生教育,2007年开办了博士研究生(老年护理方向)教育,她也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护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课堂是姜小鹰教授最喜爱的地方。她任教的《护理管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美学》及《护理教育学》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姜院长的课生动有趣,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并重,经常启发我们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011年8月26日,姜小鹰获得了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她也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护理教育工作者。此后,她把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学校等给她的奖金70万元,捐赠于福建省‚小鹰‛护理基金。‚我希望以此来支持鼓励广大护理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增进民众健康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姜小鹰说。(记者 高建进)
孙明霞‚园长妈妈‛像太阳
孙明霞与孩子们在一起。来源:淮南教育网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摇篮曲》是安徽省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最爱听爱唱的歌。她说,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它轻柔、动人,幼儿教师就是要做‚妈妈老师‛,用母亲般的温柔和全部的爱去温暖孩子、培育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1986年,怀揣着美好梦想,孙明霞走出淮南师范学校的大门,成为一个‚推摇篮的人‛。孩子不会画画,她便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哭闹不休、扔东西了,她会耐心地讲故事、做游戏;孩子们午睡休息了,她把每个小朋友的手放进被窝,把被角掖好……一天晚上,有个孩子到了10点也不见家长来接,电话又联系不上,孙明霞就把孩子带回家。孩子闹肚子,弄脏了裤子,她为孩子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第二天,面对家长的感谢,她说:‚我是孩子的‘妈妈老师’!‛
身为教师,除了爱心耐心还必须有教育孩子的本领。孙明霞运用幼教专业知识在教育内容、方法、原则上不断探索。她与同事从中央教科所承担《玩具及操作性学习方式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的课题,获全国优秀奖并被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孙明霞将成果应用于实践,大大提高了孩子们手脑灵活运用、观察、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孙明霞创意编排的多个幼儿舞蹈,连续10年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先后赴新加坡、美国和香港等地演出。
田二幼、田三幼、田四幼、田五幼、市直幼……孙明霞曾经工作过的5所幼儿园都先后被评为省市一类园,同事称她是‚工作的带头人,也是带头工作的人‛,是‚走一点、红一块,走一线、红一片!‛
每天清晨,她满脸笑容地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们的小手;傍晚,她又笑容可掬地与每个幼儿、家长挥手再见。‚园长像什么?‛要是在幼儿园门口问一问上学放学的孩子,他们准保会说:‚‘园长妈妈’像太阳!‛(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张 静)心理学泰斗黄希庭 五十载潜心育桃李
黄希庭教授与学生们在一起。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华社重庆9月18日电(胡光楠)古稀之年的黄希庭教授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常青藤‛,半个世纪的年轮见证了黄教授桃李满天下。从教50年,他为国家培养了123位硕士研究生、58位博士、8位博士后、15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
1961年,黄希庭教授来到西南大学的前身——西南师范大学任教。当时国内心理学教材匮乏,黄教授就一边教书一边为自己的学生写教材。黄教授编写的《心理学导论》一书起着灯塔般的作用。随后出版的《普通心理学》成为国内第一本心理学精品教程。
他之所以重视教材是因为他把教学当作科研,科研的目的是教学。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传授学生现有的知识,还指点学生如何去获取新的知识。
如今的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就是黄希庭教授摸石过河,用50年的
辛勤汗水浇灌起来的,成为西南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把国家的需要放在首位,开展的价值观研究、认知研究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其次是创新,他主张不能跟在其他高校的身后走,要创办出自己的特色。在一次学术论坛上,当有学者言必称美国,言必称西方时,黄希庭拍案而起说:‚如果中国的心理学不中国化,我们将没有希望!‛
黄希庭不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个性化成才教学‛是他的教学‚秘方‛。他与学生交心,了解学生优点,结合学生自身的特长进行培养。
1998年前后,成都市武侯区投资3000万元改造了簇桥乡的一所中学,改造后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齐全,但是这所学校在人才及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不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面对这种局面,黄希庭受当地教育局领导所托,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5年的时间,黄希庭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员住在学生公寓,吃在学生食堂,用‚个性化‛的方法发掘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把该校打造成了全国示范学校。
在弟子们的眼中,黄希庭是一位慈父。他要求学生结婚生子时都要寄来照片,他整理成册,想念时就翻来看看。他把学生当作儿女,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儿女‛们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在获得‚201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奖之后,黄希庭对他的弟子们说:‚这个奖杯应该由你们来拿。‛
爱之深责之切,黄希庭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的门下弟子众多,但是每一名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他都要逐字逐句地修改。每
个学生都保存着黄老师勾画修改过的论文稿件以作纪念。
‚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做一名幸福的进取者。‛这是黄希庭对年轻一代的寄语。‚人不能贪图安逸,只有在进取中才能享受幸福,没有进取就没有幸福。‛
代建荣:把一颗心掏给了智障孩子
代建荣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二、三,一、二、三……‛这是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几名智障孩子由篮球教练代建荣带领在练习拍球。即使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孩子们也无法很快掌握,但代建荣不急不躁,不断给孩子 20
们加油鼓劲。最终,代建荣带领这帮孩子两夺世界特奥会篮球赛的冠军。
代建荣今年38岁,高个子,皮肤黧黑,已经在这所特教学校工作了19年。‚世界冠军不算什么,真正难的是怎么改变智障孩子的一生。‛代建荣说。
‚我们学校116名孩子没有一个不是智障,程度或轻或重。还有的是脑瘫、自闭症或有语言障碍……‛回忆起19年前所上的第一堂体育课,代建荣很‚崩溃‛:‚他们连起码的队形都不会站。‛于是代建荣通过在水泥地板上划线、打点,终于让孩子们学会了‚往哪儿站‛。
孩子们的‚任性‛更让人头疼。有的大男孩已经二十出头了,夏天还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冬天随随便便就在床上大便。为此,代建荣咬着牙带孩子去洗澡,把床铺清洗干净……
‚没想过离开,我是优秀毕业生,自愿到这学校来,就必须接受挑战啊!‛代建荣说。
新萌学校是一所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机构,其课程旨在提高智障学生生活质量,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时安排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和康复治疗的训练课程,‚特奥项目‛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代建荣利用专长,带领学生一头扎进了篮球世界。
刚开始真的很难,从简单的拍球、运球到上篮、配合,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代建荣带领的球队首次参加全省比赛就拿下多个级别的金牌,并很快代表省队征战全国、亚太和全世界的比赛,10多年来获得53金45银46铜,其中2007
年、2011年共有10名学生入选国家特奥篮球队,有8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这在全国也属罕见。代建荣还成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国家篮球队主教练,带领学生参加了世界十二届、十三届特奥会。
此外,代建荣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优秀园丁等荣誉,并两次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他所在的新萌学校也两次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集体、一次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
代建荣把一颗心掏给了学生,学生也以非凡的业绩回报了他。‚回头看,我觉得欣慰、骄傲,很多孩子很可能因此改变一生。‛代建荣说。
何桂琴:用知识改变更多山里孩子的命运
临近开学,何桂琴提前来到学校为新学期加班备课。来源:宁夏日报
新华社银川9月20日电(记者赵国华)‚我的命运因为知识而得到了改变,所以我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用知识去改变更多山里孩 22
子的命运。‛从教22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回民中学教师何桂琴经常这样说。
何桂琴出生在固原市三营镇一个偏远山村,家庭条件不宽裕,母亲经常拉着成绩优异的她去亲戚家借学费,‚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就在她心里扎下了根。‚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勤劳善良。从我记事起,他们就教育我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何桂琴说。
固原地处曾被称作‚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是回族聚居区,固原市回民中学的孩子大多来自乡下。上世纪90年代何桂琴刚参加工作时,当地学生因贫失学的现象十分突出。
每当有学生哭着说要退学的时候,何桂琴就很心疼。她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和家长,一次次用自己的工资解学生的燃眉之急。
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何桂琴想到了社会捐助,她在学校里设立了贫困生基金会。‚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想做善事的人,我就主动去联系,问问人家能不能帮帮我那些孩子。‛何桂琴说。
努力没有白费。2003年以来,在何桂琴及同事们的积极奔走和广泛联系下,共有30多家单位和许多热心人与回民中学的1000多名贫困生结成了帮扶对象,捐款达100多万元。
何桂琴的默默付出赢得了师德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个个荣誉,今年还被推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20多个春夏秋冬,每当万家团聚、共享天伦之际,我却依旧穿梭于校园的角角落落;每当城市的灯火在浓浓的夜色中退却时,我却伏案批改作业;每当完成工作任务后,只有那早已落下的病痛陪我
左右。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教书育人是我最大的幸福。‛何桂琴动情地说。
吕映红:在黑板上写下奉献擦去名利
课间,吕映红和学生在一起交流谈心。来源:齐鲁晚报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山东诸城山区小学女教师吕映红,用近30年的坚守诠释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爱点亮了留守儿童的心灵,被人们称为‚爱心妈妈‛。
51岁的吕映红现在是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四年级33名学生的班主任,从1984年当上民办教师开始,她已经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28年。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多,且大多由爷爷奶奶来照料。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吕映红把自己的家办成了8小时之外的‚替补学校‛。每当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留守的孩子们就排着队往吕老师家里走,他们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24
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张晓说:‚我们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样整天牵挂孩子,因为孩子在吕老师家里。‛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映红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王瑶瑶是吕映红班上的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半年前因病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这个11岁的孩子每天既要自己做饭、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坚持上学,生活得很艰辛。在过去的3年中,吕映红不仅在思想上鼓励她、安慰她,更在生活上照顾她、资助她。
一次,王瑶瑶感冒发烧,当吕映红把她搂在怀里时,她对吕映红说:‚老师,今后我就叫您‘老师妈妈’好吗?‛吕映红心里一酸,动情地说:‚好呀,老师当然愿意当这个妈妈了,我还害怕做得不好,不够格呢!‛从此,王瑶瑶不仅有了一个令她自豪的妈妈,还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在吕映红的教师生涯中,有多少学生受到过她资助,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吕映红不仅给了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爱,更履行了人民教师的天职——她执教的学生成绩都很优秀。
吕映红还是一个爱钻研、爱创新的人。她10年前开始实践‚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教学法得到了学生、专家的一致认可。2008年9月,这一作文教学法获得潍坊市创新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自主互动‛是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从而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吕映红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28年的拼搏创新,让吕映红戴上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也为她赢得了众多城区学校送来的‚橄榄枝‛。但吕映红婉拒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继续待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她说:‚我出身农民,是农村抚育了我,我离不开农村。‛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吕映红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
谈起取得的成绩时,吕映红说:‚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我做得还不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韩亚兰,在职教一线耕耘21年,虽辛苦异常,却自得其乐,用激情点燃了学生的职业理想,用热情完满了自己的职教人生。
熟悉韩亚兰的学生都知道,韩老师有句名言:‚我的人生有三爱,爱专业、爱职业、爱学生。‛
‚爱专业‛的韩亚兰是一个‚技术狂‛。他笑称自己和机电技术‚拍了几十年的拖‛。韩亚兰是水电站工人出身,从事职业教育之后,对提升专业技术与技能情有独钟。不仅他的工作间俨然是一间自动控制技术实验室,他在家中也布臵了一间专业技术开发工作室,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单片机仿真器、电钻、砂轮机,数不清的稀奇玩意儿是他实验室里的宝贝。他用于研究器材和工具的开销已超过10万元。至今,他已获得4项国家专利。
‚爱职业‛的韩亚兰是一个‚发明家‛。作为一名职教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是韩亚兰的信条。他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自己购买器材,开发制作了十几种教学演示教具和实训装臵。1998年,他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后,看上了那里从德国购买的实训设备。回国后,他说‚我能做‛,就真的自己动手做了起来。他亲自设计图纸,制作、装配、调试设备,主持开发了3种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为此,他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工作,共设计了100多个机械零件,画了200多张图纸。这些设备不仅获得业内好评,还广销各地,促进了当地职教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爱学生‛的韩亚兰是一个‚教研迷‛。在他心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宝贵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他
潜心课堂教学研究,要求自己的教学要有变化、有创新、有激情、有操作。他常常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实训,还会为学生量身定做小工具。他经常到企业调研,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对于这一切,韩亚兰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付出,而是感觉在收获,因为他心存感恩:‚我是为职业教育而生,成为一名职教教师是我的缘分,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再过3年,韩亚兰就要退休了。他现在的愿望是:退休后仍然和学生在一起,与他钟爱的职业教育继续‚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