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支教交流热的冷思考

时间:2019-05-13 11:3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支教交流热的冷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支教交流热的冷思考》。

第一篇:教师支教交流热的冷思考

吉裕建 前几天,参加了我市教研室主持召开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总结会,会上,各实验学校的负责同志分别谈了一年来的工作进展以及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应该说,参与实验一年来,我市各实验校都开展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但好多学校几乎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师资队伍不稳定,给实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究其原因是由于好多老师参与了支教或交流,导致实验工作无法得到延续。2006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帮助农村偏远地区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文件落实几年下来,参与支教交流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示范引领作用逐渐丧失 对于到农村支教,一开始,城区学校派出的一般都是学校的骨干老师,这些老师带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给农村学校带去了一股春风,那时的支教确实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政策导向发生了变化,将教师的职务晋升与支教交流挂上了钩。这样就导致了所有想晋升职称的城区老师都必须参加支教交流,部分参与支教的年轻老师到农村支教,完全是当作差事来应付的,这样的支教就很难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支教教师管理出现真空 在支教老师的管理上,由于采取的编制属地管理,因此,这部分老师虽然在支教学校工作,但他们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都由原派出学校负责。这样,支教学校对他们的教学业绩、工作态度等就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而对于原派出学校来说,即使学校领导比较关注,但由于是遥控指挥,他们也是鞭长莫及,无计可施。由此可见,对于支教老师的管理,真的是能管的管不到,管到的不便管,极大地削弱了支教应有的意义。

三、农村学校师资更趋薄弱 起初,教育部推行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缓解农村学校师资薄弱的问题,借城区的优秀老师来带动农村学校的发展。可是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非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越来越弱,农村学校的许多骨干老师都千方百计地调往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无论缺编有多严重,最后反正有支教老师来填补编制的缺口,实在不行,还可另找代课老师。而城区学校由于每年都要派出一大批年轻老师下乡支教,他们大规模的超编也就名正言顺。因此,支教交流成了农村学校缺编的借口,同时也成了城区学校超编的理由。最终导致超编学校的老师没课上,缺编学校的课没老师上,当然也造成了国家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

四、学校特色文化难以传承 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校长和老师几十年的坚守,有时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这时间的长河中,慢慢积淀起来的东西,就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张伯苓的南开中学,蔡元培的北京大学以及雷夫老师的第五十六号教室都离不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帕夫雷什中学,几乎耗尽了苏霍姆林斯基毕生的心血,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试想一下,如果这些校长和老师也是六年一轮参与交流,其结果又会怎样呢?好多教育专家都喜欢将教育比作农业,其实不同的农作物,都有他们特定的生长环境,他们对气候、土壤也有特别的要求,如果将山东的红富士移栽到广东,将南方的水稻种植到北方,想让它丰产丰收,几乎是天方夜谭。那么,对于校长和老师,每六年就要换一所新的学校,换一个新的环境,而学校的传统文化一旦失去了它赖以生长的土壤,等待它的必定是慢慢消亡。教师的支教交流,我们应该本着对学生、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理性分析,冷静对待,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让农村和城区的孩子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教育。(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新街小学)

第二篇:出国游学热需要冷思考

出国游学热需要冷思考:当防华而不实

2014年07月16日09:28大洋网-广州日报

又至暑假,各地以游学名义的夏令营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大学到初高中甚至小学,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夏令营这么吸引人?“游学热”背后又究竟隐藏了哪些隐患?出国游学是否物有所值?

游学是一剂营养液

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这波浩荡的人流中,背着书包怀着好奇心的中小学生也成了常见身影。暑期一到,从铺天盖地的出国游学宣传可以看到,“开眼看世界”也成了中小学生的一种潮流。

公允地说,好的海外游学是学生成长的一剂营养液。一些优秀的游学项目,做到了与中小学的教学计划相呼应,把素质教育与体验学习贯穿始终,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所学;还有一些游学项目特色明显,包含环保、科技、人文、自然、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主题活动增加了学生阅历,开阔了视野。在国外,学生勤于打工赚钱,为的就是出去走走。“GAP YEAR”的风行也体现一种对“走出去”的渴求。同理,海外游学虽是家长[微博]掏钱,也能让孩子得到类似的体验。悠悠假日,游学孩子接触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增加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对提升社交语言等各种能力大有好处。早点接触世界,也能提前思考自己是否适合留学[微博],提早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游学期间,家长不在身边,也是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而游学期间,学生们感受境外的文化和习俗,开阔视野,认识文化的多元,更有利于培养包容的心胸。总之,海外游学不是洪水猛兽,值得推广。

当防“华而不实”

在放松心情中扩大视野,游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但是,需要质疑的是,近年来,我国游学市场井喷、表面繁荣的背后,呈现出野蛮生长的隐忧:层层转包,学校游走在营利与非营利之间,到名校游学成了“到此一游”;宣传诱人、报价昂贵,却“华而不实”,只游不学,或者多游少学,“出国走马观花玩了一圈,并没有学到什么”;一些中介机构利用旅行社、商会、学校等招徕“生源”,卖给大型教育培训机构,以赚取10%左右的“返利”……这是业内通行的“潜规则”。

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游学过程中,监护责任不到位,旅途安全存在隐患。想必大家还记得,去年7月份,韩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美国旧金山失事,两名浙江衢州江山市女中学生不幸遇难,失事客机上共有70名中国师生,都是赴美的游学夏令营成员。从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游学项目主办机构都会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但只有少数机构会与学生家长签订详细正规的安全协议。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公考热,年年热。在报名人数年年上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催生了公考热?“你为什么做公务员?”面对这个问题,十有八九的公务员,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稳定”。《新快报》记者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公考热的一些调查问卷,“稳定”基本上都排在公考原因的榜首。

以往人们分析公务员报考热时,习惯于强调公务员这一职业的报酬相对较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甚至民营企业所开出的报酬已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某些公务员“考霸”并非没有就业的机会,但他们还是放弃了那些职位,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报考公务员的茫茫人海。不难看出,在那些一门心思考取公务员的“考霸”心里,高报酬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公务员这一职业所特有的稳定。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变数,没有了梦想与激情的“考霸”早已将“金饭碗”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不仅是大学生出于对稳定职业的向往以及对就业压力的逃避,这一现象本身也暴露出大学生创业理想与激情的泯灭,而这与大学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说毫无关系。

“考霸”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无非是出于“体面”和“稳定”两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削弱,甚至很多大学的课程安排本身就是为步入仕途而准备。于是,大学生学历越高、成绩越优秀,往往越是将考取公务员当成“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虽然很多大学开始注重就业指导,但与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且也仅限于指导“就业”,而不是“创业”。既然是“就业”,自然是以被动适应为主,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在被动适应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由此而“回炉”读中专或技校的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考取公务员则无疑是种“一劳永逸”的选择———与其被动适应一份并不稳定的职业,不如挑选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更为稳妥。

青少年无限的想象力以及无所畏惧的勇气是编织国家未来的原材料及原动力,如果我们的大学既不能鼓舞起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也不能提供给他们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波澜不惊的机关生活实际上就已经成了他们最佳的生存选择,垂垂老矣也将成为他们难以摆脱的最终宿命。面对这样的结局,仅仅指责他们“不理智”显然远远不够。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摘要:新一轮的公务员考试已拉开序幕,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已被媒体称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如今作为许多人的一种就业选择,公务员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最大的就业热门。“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反映出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队伍“入口”的竞争性、公平性不断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对过热的报考现象作理性思考,透析其深层的原因,正确看待这一现象,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关键词: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制度

公务员招考近几年逐渐升温,被社会认为是超过高考和考研的“中国第一考”。据人事部统计,从1994年起,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垂直管理系统连续13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共录用公务员45273人,有116 907万人报名。据统计,2007年共有89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而向社会公开招考12000余名公务员,通过审核的有60万人,较2006年报名人数加了64%。公务员考试“热”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论,对其利弊评价不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怎样看待报考热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剖析

(一)公务员职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从各个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来看,公务员职业本身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首先,公务员直接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有较大的权利和责任,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为人才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提供宽阔的舞台。公务员作为政府工作的参与者,直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崇高神圣,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而成为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理想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其次.公务员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止因为如此,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职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客观上存在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2005年有240万高校毕业生,2006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10万人。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众多高校毕业生把报考公务员作为极为重要的就业机会和出路。大学校园里自关公务员考试的辅导培训信息随处见,“你考公务员了吗”是毕业生之间经常的问候语。今后5年全国还将有2700万名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同时,我国将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可以预测.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将使公务员报考热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三)公平机制发挥了作用

实行考试录用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面旗。在考录制度推行之初,中央就提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原则,坚持考录政箢、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五公开”,使考试录用成为“在玻璃房子里竞争”,考录的公正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也成为吸引广大人才积极报考的重要因素。

(四)官本位思想

我国是官僚层级最森严的国家之一,封建社会持续时间达二千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国人骨髓。时事今日,这种观念虽有所改观,但依然影响着不少人的择业观。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效应分析

公务员考试正日渐升温,表明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正不断趋于完善.公平、公正、公升的考录制度得到广泛的关注和信任。然而,这种“热”得“发烫”的现象也暴露出了公务员制度中的种种弊端。

(一)正效应

1、有利于建立台理的公务员队伍人才选拔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录用工作比较规范,对于每一个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都是公正和公平的。公务员招考秉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厂大考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舞台,被称为是“玻璃房里的竞争”。从2006年起中央国家机关招考职位取消户籍限制,使得更为广泛的优秀人才可以进入到公务员的队伍中来。国家行政机关重视公务员的“入口”环节,进行严格的考试。平等的竞争,打破身份和地域界限,从考生中择优录取,在为干部人事制度注入正气的同时,更得到了广大考生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整体工作水平入手

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是由人去完成的,因此,要提高工作水平,必须从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入手。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不断深人,一大批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正充实到了公务员的队伍中。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公务员进入政府部门,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政府部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3、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公务员考试热”是公民由过去长期的“政治冷漠”到日渐关注政府活动的转变,说明政府机关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政府的价值理念正为人们所接受。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考试制度的信誉度不断提高,增强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公务员职业地位得到了社尝的认可,并使得许多人才将政府下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这些都体现了作为公共权力执行者的政府随着自身能力的不断增强,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不断提高。

(二)负效应

1、容易滋生“唯利是考”的思想

在对许多报考公务员的考生进行调查中可以看到他们大多数报考公务员的理由是因为公务员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不错的收入,福利待遇也比一般的企业要好,可以说是一个“铁饭碗”。更甚认为公务员除了刚定的工资外还有可观的“灰色收入”,这可谓是一个更大的诱惑。我们设想如果这样一群人进入了政府部门只会产生严重的腐败.必将祸国殃民。

2、“热”考职位集中不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公务员报考的热门职位中可以发现主要集中在公安、税务、法院、检察院这样一些“热门”机关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而对于向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和边远⋯区一直是冷门,报考的人数甚至达不到招考的人数。据报载.今年报考最热门的岗位是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干部人事管理一职,计划招录2人,而通过审核的有8814人,供求比为1: 4407,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这些“热门”机关相对其他行业、部门待遇好、工作轻松、职业稳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就跟吃饭“偏食”一样,人才的失均,容易造成公务员队伍和整个经济建设“营养失调,抗病能力低下,发育不良”,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透视“公务员考试热”现象让我们从中看到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要使人们对待公务员考试回到一个理性的选择上来,就必须不断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

三、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完备的考前咨询体系,端正考生的报考动机

尽快建了公务员考试的咨询体系,为考生提供职位介绍、报考指导等一系列有关公务员考试的考前服务,使考生树立正确的报考动机。明确考试的目的,不再出现“盲从”、“跟风”的现象。可以在公务员考试网上提供考前咨询的服务,可以就一些普遍问题作集中解答,对于个别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和发邮件的方式进行咨询。

(二)要注意特考试与考核相结合,使考试程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目前,公务员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构成。一方面,要提高命题者的素质,逐步增大试题库的容量.提高笔试命题水平,要建立完善的试题评估制度以保证试题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面试的效果和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加快面试内容的改革,建立高素质、科学化的面试官队伍。除此之外,在每年的考试结束后要认真听取招考单位和群众的意见,以便对考试程序加以改进。公务员考试是一项全面的考试,要对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文化素养作全面的考核和审查,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三)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增强考试的透明度

要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凡进必考”的相关规定,以法律条款来规范考录过程的每个环节。此外,应保证考录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考录权,特别要规定其他行政部门不能干预考录工作。建立强有力的并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该机构不隶属于公务员考录和主管部门。应该是依照有关法律设立的与之平行的管理监督部门。同时加大民间、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力度,对考录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是面试和考核过程进行监督,监督者有权责成有关部门对询私舞弊者或其他考试不公责任人施以相应的行政或法律制裁。使公务员考试真正成为“玻璃房里的竞争”。

(四)实行分级考试,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目前公务员招考职务“少而低”从而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如英国分为行政级、执行级、文书级、助理文书级四个级别;德国分为高级、上级、中级、下级四种;日本则分为上、中下三级。根据职类、职级的区别,其考试方法、内容及报考资格都不相同。如日本参加公务员高级考试必须具备大学学历,懂法律,考试合格者被录用后可以担任级别较高的事务官。所以,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进人政府部门工作,为了能给国家培养更多更年轻更优秀的高级行政干部,应该对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和领导岗位的公务员进行分级考试,设立领导岗位公务员人口考试,为高层次人才进人领导岗位拓宽渠道。我们可以在雌后的人才选拔过程中,将对某些领导岗位的公务员选拔列人考录制度中。将程序、方式、内容等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以吸引更多的科技界、文化界、经济界、教育界的高级人才加入国家公务员行列,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政府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生斌.公务员报考热的背后.新疆都市报,2006-11-8(5).

[2]蓝昌裕.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之我见.丽水学院学报,2006.

[3]许法根.国家公务员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人民出版社,2005.

第五篇:“补课热”的冷思考6

 “补课热”的冷思考6

署名:厦门欧阳钦波 摘要:

应试需求引发的补课热,长期困扰着部分学生和家长甚至延及一定的社会面。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补课现象日甚一日。不可回避就应积极面对,很多人热衷于补课也验证了补课的必要性,补课既然有必要,思考怎么补课和补什么就更有必要。笔者时常看到家长愁肠百结,孩子劳而无功,不免悲天悯人,由此试图对“补课”现象做一下理性透视,以供相关各方参考。

关键词: 应试需求;急功近利;个性特点;情感状态;接受能力;科学意识;必要性;实效性

愈演愈烈的应试需求,搅起的“补课热”同时折磨身处其中的广大中学师生,有些地方主管部门针对学校的假期补课和老师的有偿补课,推出一系列的规定,可是收效甚微,补课现象日甚一日。最近福建(注)将规定退而求其次为“严禁收费”,此举也仅仅是扬汤止沸,并没能釜底抽薪。补课和被补课依然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长期困扰着部分学生和家长甚至延及一定的社会面。补课既然有必要,思考怎么补课和补什么就更有必要。时常看到孩子劳而无功,家长愁肠百结,难免悲天悯人,由此试图从一个老教师的角度对“补课”现象做一下理性透视,给疲于补课和被补课的师生们一个必要的“关照”。

一、点评现实:

不可否认和回避的是人的个性和能力存在着先天的差异,同样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天分和个性是会出现成效的悬殊,据统计智力超常者约占2%,智力偏低者约占3%,绝大部分人处于同一水准。但是先天的差异并不决定后天的结果,天才儿童成年以后“泯然众人矣”并不罕见,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还是在于后天的努力。因此,就教育者而言,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导优辅差,在兼顾学生个性特点、情感状态以及接受能力差异的前提下着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其教学思想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然而,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显示出学习成效的巨大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直接关联到家长的情感状态,毕竟孩子承载着家长的期望,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几乎成为中国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学就业的艰难反而使众多的家长不断放大对子女学业的期望值。孩子学业欠佳,导致家长内心困惑、焦虑、无助。在此情况下寻求家教总是被家长当成突破困境的现实途径。需求决定了存在,部

分在职教师、大学生还有一些社会机构从事有偿家教的现象就应运而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的有偿家教现象就成为大陆乃至港澳台社会的共有现象。

教育是具有综合影响效能的体系,学校教育承载着的主要职责,是在规范的课程和学业目标下的传授和评价功能,它直接影响和评价了学生一定阶段的学习成效,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和担当社会角色的成败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一考定终身的现象,直接刺激了社会对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意识,孩子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家长乃至一定社会面的价值取向。民族传统观念一向追求“学而优则仕”,这种特定的精神因素催生了特定需求,形成一种庞大的现实存在,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千方百计要求减负,但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自然产生需求的最大化,伴随政府要求减负的愿望而出现的现状却是愈演愈烈的应试热潮,社会普遍的价值观不断膨胀了人们追捧的心态,“增负”成为家长的共识,寻求家教的热情因而急剧升温,随之出现的盲目攀比和不切实际的非理性要求导致的无效劳动,时间、精力、金钱的损耗往往被忽视。至于适得其反,导致的孩子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却被完全忽略了。

二、聚焦学生:

(一)、知识缺漏型该类型的孩子存在较大的比例,他们的状况是学习努力,各科发展较平衡,但某些学科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有所疏漏,平时稍加点拨,便可梳理明确,自身及家长都应重视以便及时解决。对这类孩子的首要要求就是要积极面对,认真检索缺漏,勇敢承认不足,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回避或拖延会产生严重的滞后效应,不要在该掌握知识的时候甘愿落后于他人,坐失良机,最后就积重难返。这种状况的孩子只要思想重视,积极面对,很快就可攻坚克难迎头赶上,要有充分信心,家长重视和配合,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此类孩子就是属于真正需要补课,并可立竿见影的对象。

(二)、不思上进型相反那些极度厌学,泡网吧、“赶时尚”、混日子的孩子,心思不在学校根本无心向学。家长焦虑万分,不能从源头上寻求解决办法,一味想当然寻求家教辅导作为补救,往往无济于事甚至事与愿违。家长一厢情愿,孩子无动于衷,老师劳而无功,结果劳民伤财。这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有缺陷,补课不起根本作用,思想态度和人生观的教育才是关键。如确有需要以个人自愿自发为宜。

(三)、能力欠缺型这属于部分孩子,尽管学习用功,孜孜不倦,但接受能力和反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不具备高难度知识的接受能力,闷罐子不开窍,常常顾此失彼,他人轻松的学习任务对自己而言难以承受,面对他人的优势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不切实际的要

求往往给他带来沉重的压力,苦不堪言。对这类孩子,学习上降低要求,以完成基本任务为目标,不切实际的高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会导致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对其心理疏导情感关怀优于辅导补课,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残行为的孩子多半属于此类型。

(四)、叛逆对抗型这种孩子智力与能力不差,但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材的内容不是他向往的目标,激不起他的兴趣,成绩平平或忽上忽下,得过且过。家长不切实际地要求补课往往强按牛头不喝水,适得其反,导致厌学,反叛甚至对抗,有的会在同学中产生不良影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在同学中拖人下水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可是在适合其发展的方向上往往有突出的能力,属于智力多元的类型。思想和行为与传统的普遍的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反叛和逆反的表现成为其面对学校教育的普遍反映,这类学生中的一部分会异化为眼高手底、自视甚高和不学无术的无能之辈。正确引导其适合的发展方向,往往会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追求成功的意识,成年后出人头地者不乏其人。

(五)、适应困难型孩子学习用功,接受能力强但因某些特殊原因影响了知识点的掌握,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对学科和老师产生逆反对抗心理,这是个高度危险的信号,如被忽视或施教不当,有些性格偏激的学生会自暴自弃,导致严重后果。该现象在初始阶段极易出现,孩子的典型表现就是对老师以及学科的不适应不满意,对老师不配合不服从,学习不兴趣,作业不完成,自身的兴趣导向不断转移,产生严重偏科的功利心理。典型的导向是放弃见效慢转为愿意投入容易取得成效的学科,积习日久学科偏差严重积重难返。此外,学生群中的消极影响,如追求时尚,早恋或老师教学不得法等也会成为诱因。家长对有这些苗头的孩子应有足够的重视,除了从与孩子的沟通中把握整体情况,还应该加强与科任老师班主任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不良状况,积极面对,耐心沟通,对孩子加强情感关怀和科学引导。对这类孩子,补课不重要,重要的是“减负”。引导其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学科的意义,克服偏激的心理,主动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积极弥补缺漏。

三、聚焦家长:

(一)、病急乱投医型不知所措的家长常有的想法是:家长出钱+孩子补课=成绩提高,产生了急于求成的现实想法,把补课成效看得就像给漏气的车胎打气一样直观。因此家长通常不吝钱物只求速效,殊不知补课更需望、闻、问、切才能对症下药,没有精湛“医术”,焦虑不解决问题,病急乱投医往往事与愿违。

孩子都是家长的宝,爱犊心切人同此心,面对孩子出现的学困状况,家长应冷静面对理性思考,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学习、心理、性格、喜好和周围的环境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找准定位,克服盲目、急躁和攀比心态,否则欲速则不达。笔者有位朋友,孩子成绩有所下降就急不可耐找老师补习,不加分析地一味强迫,日久天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进而不求进取。眼看同时补习的其他孩子成绩改观,学业长进,家长似乎更失脸面,变本加厉全方位补课,孩子应接不暇,身心俱疲,极度厌学,自暴自弃。原先灵秀好学的孩子,最终却适得其反,到了高三阶段近乎放弃学业,家长无计可施,徒叹无奈。

教育是具有综合影响效能的体系,家长、学校、孩子三者的关系和互为影响达成的状况通常影响着孩子学业进退,家长要能够细心的分析和把握,情急之下一味责备孩子或学校往往于事无补。补课应是有效的弥补手段,但绝不是仅有的手段。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老师的悉心指导,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二)、不切实际型不该以不切实际的要求来责难孩子甚至贬损老师,应承认人有个体差异的客观现实,理性面对学科中存在的偏颇现象。男生和女生,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先天遗传的特点,后天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存在差异性。孩子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不切实际的要求最终并非都能如家长所愿。对于屡补不灵的孩子最好要有宽容心态,切勿因此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试想一位连遭挫败的人,外界还在不断地放大他的失败,何以塑造他的自信心呢?如果失败感如影随形,又如何让他的人生拥有自信自尊呢!有时不妨从情感关怀和心理引导方面入手,进行必要疏导。

理智的家长要研究孩子,引导他讲究补课方法,切忌盲目应对,要有明确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在方法上,要让孩子自己寻找薄弱环节,请教老师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找准方向,积累疑难点,以点带面通过补习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在态度上,要让孩子冷静细致,补前有准备,补后有回顾,补习在课内,巩固在课外。要让孩子明白老师精讲,自己细听,用心把握缺漏的关键知识点,疑难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才是补课的关键。

四、聚焦老师:

客观地说,如果不带功利意识,绝大部分老师是不愿意牺牲休息时间作补习工作的。平时忙碌不堪,难得有假期在家休息。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经常是老师们梦寐以求的事。但作为老师有个职业心态,就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有求必应,不留一手,对于好学向上的孩子无不倾其所有。由此也要设身处地设想给有求于己的孩子真诚引导,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况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既然人家信任你的教学选择了你的补课,你接受的同时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就要用心

备课,备人,备目标,量体裁衣,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科学规范,获其利更要尽其力,把教书与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实现自己为人师表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要主次分明,为图利疲于奔命,对职责范围内的教育对象敷衍了事,对有求于己的补课者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这就是师德不贤,最后必然为人所不耻。

五、聚焦社会补习机构:

愈演愈烈的应试需求所带来的补课热,催生了社会补习机构,以牟利为目的是其共性,但有些补习机构会不惜代价网罗名师,精心策划,扩大社会影响。教育部门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堵”,正好给他们带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他们为社会需求而存在,但往往良莠不齐,为追求效益安排大班制上课,效果稍次,针对性和实效性较难保障,有的甚至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盲区。

综上所述,因补课而囿于其中的各方,都应有积极心态,科学意识,明确必要性,追求实效性。家长与孩子跟风攀比与不切实际都是劳民伤财,老师疲于奔命或盲目应对都会误人子弟。补课者和被补课者应经常盘点一下自己的成果,才会有更好的状态追求最大的效益。

下载教师支教交流热的冷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支教交流热的冷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支教交流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教师支教交流心得体会?支教心得体会 1 ?一年来,在校长、主管副校长的关心和帮忙下,在全体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我服从工作安排,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

    支教交流教师代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让我作为交流的教师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一年前我们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有幸参加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从西航港小学交......

    教师轮岗支教交流实施方案

    万寿镇双鹿九年制学校教师轮岗支教交流实施方案 (双鹿九年制学校第一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和均......

    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心得体会

    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心得体会 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心得体会 最初,去农村学校支教的目的只是完成任务,然而到最后,收获却出乎意料,返璞归真,纯粹地喜欢上了这里田园般的工作环境,喜欢上了......

    幼儿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

    幼儿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 提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国的崛起,人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然而,出于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视,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

    对“艺考热”的冷思考

    对“艺考热”的冷思考 春节过后,2010年艺术院校招生考试工作就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许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已在进行,难以计数的考生和家长奔波在赶考的路上。“艺考”这......

    拓展热背后的冷思考论文(精选合集)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可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围绕语文书教,学生捧着语文书学,“教语文”与“教教材”画上了等号,语文的......

    新一轮相亲电视节目热的冷思考

    新一轮相亲电视节目热的冷思考近来,荧屏上刮起一股相亲风。许多电视台相继推出相 亲栏目,如北京电视台《选择》、安徽卫视《周日我最大·缘 来是你》、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