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1:3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

第一篇: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

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一)水质理化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1.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存在、危害及控制剧毒物质,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 1.1氨氮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

2)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

3)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1.2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

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 2)水体PH值较高;3)底层水缺氧。1.3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对鱼类:鱼溜边漫游,大白天浮头不散,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2)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6)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

对虾蟹类: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颤拌痉挛、狂游、鳃丝肿胀、脱落。1.4氨氮控制指标

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

1.5氨氮过高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使用“绿力源”、“益生宝”、“调水益生菌”、“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少投喂高蛋白饲料。

控制措施:先施用“EM菌粉”和“光合菌”,再使用“高能颗粒氧”、“氨硫亚硝净”或“高能大粒氧”去除氨氮;有条件的抽去池塘的底层水1/3,然后大量加注新水,施“菌力神”或“净水利生素”。若发现轻微中毒,用“氨硫亚硝净”;如果中毒程度较重,最好再用“绿力源”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再施用水质改良剂。

2.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危害及控制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重要因素 2.1亚硝酸盐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硝化过程受阻(使用消毒药剂过多)→水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换水、排污不彻底,空气不通畅,池水中氧气不足。

亚硝酸中毒→引发“死底”现象,亚硝酸根毒性又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症,也称亚硝酸中毒为“黄血病”或“棕血病”。

2.2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

1)池底老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2)放养密度过高、投饵量多;3)精养池排污不彻底;

4)水源水质不佳、水质混浊,换水极少。2.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1)鱼、虾食欲下降,鳃组织出现病变(鳃部肿胀、增生,出现黑鳃或黄鳃),鳃丝呈暗红色;2)体色变深,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呼吸急速,经常上水面呼吸;3)过高可引起鱼虾肝脏出现异变,如空泡化,导致规模性死亡。2.4亚硝酸盐控制标准

根据各种鱼虾蟹的养殖情况,为确保其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0mg/L以下。实际养殖中,虾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鱼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

水中亚硝酸根浓度达到0.1mg/L,即可引发褐血病。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一般与氨浓度呈正比例,池塘中溶氧水平低时,亚硝酸盐毒性增强。2.5亚硝酸盐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EM菌”“绿力源”,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控制措施:先每亩•米鱼池泼洒“底改王”,再使用“水体解毒安”、“氨硫亚硝净”或“高能粒粒氧”去除亚硝酸盐;对于偏瘦水体,之后最好增施“生态肥水王”、“金满塘”或“特效肥水膏”,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对于偏肥水体,则再用“底改王”、“绿力源”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定期换注新水、排污,施“净水利生素”、“EM菌”、“调水益生菌”。

3.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存在、危害及控制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 3.1硫化氢的来源(臭鸡蛋气味)

1)缺氧条件下,硫酸盐的分解(硫化物还原菌作用)。2)残饵或粪便中有机硫化物的分解(异氧菌作用)。硫化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形成金属硫化物,使池底变黑→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3.2硫化氢中毒原因

1)污泥沉积,缺氧;2)池内残饵多;3)PH值低; 3.3硫化氢中毒症状

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减弱;呼吸困难。

3.4硫化氢控制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中硫化氢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实际养殖生产中,硫化氢的浓度也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虾蟹育苗水体中应严格控制在0.05mg/L以下。

3.5硫化氢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开增氧机,定期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调水益生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控制措施:先泼洒“光合细菌”,再用“底改王”或“高能粒粒氧”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最后施“菌力神”、“EM菌”、“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进行水质改良。4.养殖水体中的PH危害及控制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4.1 Ph的变化

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浓度高

PH值下降→水质变坏、溶氧降低的表现。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PH值≤6时,硫化物只要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水体易出现缺氧现象;PH值≥8时,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NH3。4.2 PH值出现异常的原因

Ph值偏高或过高:

(1)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2)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3)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PH值偏低或过低:

1)养殖时间较长且长期不清淤的池塘,透明度低;(2)受酸性物质污染。4.3 PH过高或过低引起中毒的症状

碱中毒症状:

鱼类:受刺激且狂游乱窜;体表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物凝结;PH>9时,水体便会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对虾: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发生黑鳃病,继而演变成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使呼吸机能发生阻碍,窒息死亡。

酸中毒症状:

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中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注:另外,如果鱼类从一个水体快速转移到PH值差异很大的水体中,即使第二水体的PH值处于该品种的耐受范围之内,也可能导致鱼类的休克和死亡。4.4 PH值控制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0-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8.5之间。实际水产养殖中,PH值控制在6.5-9.0之间,不高于9.2;海水养殖在7.5-8.5之间,每日差别不得大于0.5。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6时,鱼虾蟹都不能存活。4.5 PH值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调控措施:1)如果水偏酸(PH<6.5)可加入生石灰、氢氧化钠等碱性水质调节剂进行调节;适量换水;“肥水特号”或“肥水利生素”配合“特效肥水膏”使用,可迅速增殖浮游植物。2)如果水偏碱(PH>9.5),全池施放“绿力源”,可加大使用量,再使用“底改王”、“调水益生菌”、“菌力神”或“EM菌”进行水质改良;若水体浮游的植物过多,则用“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控制水色过浓。有条件者可先换部分水、注入新水。

5.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危害及控制自下而上的必要条件之一 5.1溶解氧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2)水对流动空气中氧的溶入。5.2溶解的影响

溶解氧与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生长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是保证养殖对象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也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

对水产动物:溶解氧缺乏→导致浮头,甚至泛池、窒息死亡;

溶解氧过高→发生气泡病。(水中溶氧量饱和度达150%以上,溶氧量达14.4毫克/升以上)

对水体:溶氧不足,硝酸盐和硫化物等还原为NO2-盐、H2S等有毒物质,迅速达到危害程度。连续处于低溶氧环境也被认为是鱼类细菌感染的前奏。5.3缺氧时的症状

1)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燥不安→鱼会浮头,虾会趋边上草头,蟹会上岸,呼吸加快少摄食或停止摄食;2)重度缺氧时,会导致鱼虾蟹的死亡。5.4溶解氧的控制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用水的溶解氧(DO)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至少应保持在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实际中,一般来讲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不低于3mg/L,高密度精养后期不得低于4mg/L。

5.5导致水体溶解氧不足的因素

1)温度: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多。2)养殖密度:养殖动物放养密度越大,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3)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池中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5)水体中浮游动物多,呼吸作用耗氧大,导致水体溶解氧减少。5.6增氧措施

①注入新水(最好的最方便的办法);②开动增氧机、充气机或喷灌机;③使用“高能粒粒氧”等增氧剂,再施放“超级底净”等水质改良剂;④若水体浮游动物较多,可用“杀虫药”或“二氧化氯”杀灭,再进行增氧。

(二)水质的变化与调控措施

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断养殖塘池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以此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

1.养殖池塘四种优良水色

(1)茶色(黄褐色、淡褐色)→水质较“肥、活”,施肥量适中,以硅藻,隐藻为优势种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易被消化的藻类,生活在此种水色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生长速度快。

(2)茶褐色(红褐色)→水质“肥、活”,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为养殖水体的好水色,养殖对象在此水色中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快。

(3)淡绿色(草绿色)→水质看上去嫩爽,肥度适中,以绿藻为主,常见的有小球藻、海藻、衣藻等,能吸收水中大量氮肥,净化水质,大多数能被消化,养殖对象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好。

(4)清爽黄绿色→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对象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好,生长速度快,是难得的优质水色。

优良水色的养护措施:

养殖前期:初期肥水用“特效肥水膏”+“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之后经常使用“金满塘”或“光合细菌”,每7天-10天一次。

养殖中后期:养殖中期用“底改王”+“菌力神”或“EM菌”调节水质。当水色逐渐变浓趋向老化时,适当换水,施用“底改王”+“菌力神”、“调水益生菌”、“光合细菌”或“绿力源”,在上午9时全池泼洒。

2.水的异变与解决措施

(1)“老水”→“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混蚀、较浓。浮游植物占绝对优势,但大多数是不易消化的种类。

原因:主要是长期投饲施肥不加水,或加水不排老水,加水量只够补充蒸发消耗等原因造成的。措施:最好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填补新鲜水后,施用“菌力神”、“调水益生菌”、“绿力源”、“EM菌”或“光合细菌”等进行水质调节。

(2)“转水”→先兆是出现云块状水体,接着水色呈暗黑色或乳白色。水体混浊度大,短时间内会澄清透明,池塘下风处有较浓鱼腥味。

原因:“转水”常常是因饲养管理工作的疏忽而引起的,如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营养盐类不足,遇阴雨天或光照不足,藻体便会大批死亡分解。

措施:应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开增氧机,添补新鲜水后,用“底改王”配合“菌力神”、“EM菌”、“调水益生菌”、“绿力源”或“光合细菌”同时进行泼洒,再施“生态肥水王”、“金满塘”、“肥水特号”。(3)水瘦的处理→施足“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特色肥水膏”等有机肥,追施“金满塘”等无

机肥;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同时配合使用“特效肥水膏”或“EM菌”。措施:②若水体浮游动物过多,先用“杀虫药”、“二氧化氯”等杀灭浮游动物再施肥。③若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较高,则先用“氨硫亚硝净”降亚硝酸盐、除氨氮后再施肥。(4)水肥的控制→颜色为浓绿、蓝绿或黑褐色表明水体较肥。

措施:①一般可换水或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水变。加量使用“底改王”+“菌力神”、“EM菌”或“调水益生菌”。

②对于浮游植物较多的水体发生水变,要及时预防水变引发的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当日增加增氧设备并全池泼洒“高能粒粒氧”、“底改王”进行调节,次日换入相邻鱼池较肥的池水,并使用“益生宝”同时配合“特效肥水膏”。③对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较肥水体,尤其是较小难以发现的轮虫,不及时杀灭时可能使水体一夜间变成白色。此类水变可先不间断施加“高能粒粒氧”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药”,并于隔天后上午使用“水体解毒安”,而后增施“特效肥水膏”或“肥水特号”、““调水益生菌””。

(5)铜绿、红棕、浓黄色水→是水体中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优势种导致的,藻类释放毒素常导致鱼类死亡。

措施:①经常开增氧机,通过曝气散发有毒气体;②人工打捞藻类及晴天上午于下风口多次泼洒“杀藻类药物”进行杀灭,再用“增氧底改”改良底质,有条件的可通过换水,将集中于下风处藻类排除,加注相邻鱼池水质较好的水;同时施用“水体解毒安”。③施肥,用“光合细菌”+“金满塘”浸泡2小时,再配合“生态肥水王”同时使用。另微囊藻、甲藻为优势种的水体多施“特效肥水膏”,三毛金藻为优势种水体施“生态肥水王”和硫酸铵为最好。(6)红水→①主要是由于硅甲藻、多甲藻、裸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通常情况下无大碍,一旦天气突变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而致水体恶化,导致养殖对象中毒死亡。

措施: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底改王”泼洒1遍,第2天再用“一元二氧化氯”、“杀虫药”等泼洒消毒,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可用“生态肥水王”+“特效肥水膏”、“肥水特号”和““调水益生菌””。

②团簇状淡红色,为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繁殖过度所致,早上或傍晚较为明显。

措施:一是放入一定数量的镛鱼吞食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二是施用“生态肥水王”+“特效肥水膏”、“金满塘”。

(7)黑水→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如残饵、动物残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动物健康,使其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侵染,甚至发生鱼泛塘现象。措施:第1天-第2天施加“增氧底改王”和“水体解毒安”、“VC解毒应激灵”,有条件者在第2天分别再施用1次“一元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含氯药物,氧化过多有机质,3天后,用“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特效肥水膏”等全池泼洒调水。

(8)白浊水→当池水呈白浊色时,表明池塘有机耗氧物质过多,相对而言,将大型有机质分解为营养盐类的微生物较少,致使浮游植物得不到营养盐类而大量死亡,从而使池中物质循环被破坏,池水接近老化,且严重缺氧。这种池塘内的鱼一般在凌晨至天亮太阳升起前易浮头。措施:第1天施“底改王”配合“高能粒粒氧”使有机质在絮凝后得到及时氧化,第2天全池用“光合细菌”、“EM菌”、“绿力源”、“菌力神”、或“净水利生素”等,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水体物质循环,最后用“生态肥水王”、“肥水特号”+“特效肥水膏”进行肥水。

(9)灰白色水→水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数量较多,它们是鱼苗下塘的优质生物类饵料。在鱼类养殖的中后期,鱼池中已经不需要这些浮游动物。当这些浮游动物的繁殖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易引起鱼类浮头,同时还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

措施:在鱼池的四周用“杀虫药”将它们杀死,第二天用“水体解毒安”,随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施一些“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特效肥水膏”来培肥水质。

(10)臭水→由于池水腐殖质沉积,动物残体、残饵、粪便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致使池

第二篇: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

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

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一)水质理化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1.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存在、危害及控制剧毒物质,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 1.1氨氮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

2)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

3)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1.2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

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 2)水体PH值较高; 3)底层水缺氧。1.3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对鱼类:鱼溜边漫游,大白天浮头不散,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2)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6)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

对虾蟹类: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颤拌痉挛、狂游、鳃丝肿胀、脱落。1.4氨氮控制指标

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1.5氨氮过高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使用“绿力源“、“益生宝”、“调水益生菌“、“净水利生素”、“光合 细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少投喂高蛋白饲料。

控制措施:先施用“EM菌粉”和“光合菌“,再使用“高能颗粒氧”、“氨硫亚硝净“或“高能大粒氧”去除氨氮;有条件的抽去池塘的底层水1/3,然后大量加注新水,施“菌力神“或“净水利生素”。若发现轻微中毒,用“氨硫亚硝净“;如果中毒程度较重,最好再用“绿力源”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再施用水质改良剂。

2.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危害及控制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重要因素

2.1亚硝酸盐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硝化过程受阻(使用消毒药剂过多)→水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换水、排污不彻底,空气不通畅,池水中氧气不足。亚硝酸中毒→引发“死底“现象,亚硝酸根毒性又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症,也称亚硝酸中毒为“黄血病”或“棕血病“。2.2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

1)池底老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2)放养密度过高、投饵量多; 3)精养池排污不彻底;

4)水源水质不佳、水质混浊,换水极少。2.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1)鱼、虾食欲下降,鳃组织出现病变(鳃部肿胀、增生,出现黑鳃或黄鳃),鳃丝呈暗红色;

2)体色变深,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呼吸急速,经常上水面呼吸;3)过高可引起鱼虾肝脏出现异变,如空泡化,导致规模性死亡。2.4亚硝酸盐控制标准

根据各种鱼虾蟹的养殖情况,为确保其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0mg/L以下。实际养殖中,虾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鱼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

水中亚硝酸根浓度达到0.1mg/L,即可引发褐血病。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一般与氨浓度呈正比例,池塘中溶氧水平低时,亚硝酸盐毒性增强。2.5亚硝酸盐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EM菌““绿力源”,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控制措施:先每亩·米鱼池泼洒“底改王“,再使用“水体解毒安”、“氨硫亚硝净“或“高能粒粒氧”去除亚硝酸盐;对于偏瘦水体,之后最好增施“生态肥水王“、“金满塘”或“特效肥水膏“,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对于偏肥水体,则再用“底改王”、“绿力源“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定期换注新水、排污,施“净水利生素”、“EM菌“、“调水益生菌”。

3.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存在、危害及控制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 3.1硫化氢的来源(臭鸡蛋气味)1)缺氧条件下,硫酸盐的分解(硫化物还原菌作用)。

2)残饵或粪便中有机硫化物的分解(异氧菌作用)。硫化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形成金属硫化物,使池底变黑→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3.2硫化氢中毒原因 1)污泥沉积,缺氧; 2)池内残饵多; 3)PH值低; 3.3硫化氢中毒症状

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减弱;呼吸困难。

3.4硫化氢控制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中硫化氢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实际养殖生产中,硫化氢的浓度也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虾蟹育苗水体中应严格控制在0.05mg/L以下。3.5硫化氢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开增氧机,定期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调水益生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控制措施:先泼洒“光合细菌“,再用“底改王”或“高能粒粒氧“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最后施“菌力神”、“EM菌“、“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进行水质改良。

4.养殖水体中的PH危害及控制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4.1 Ph的变化

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浓度高 PH值下降→水质变坏、溶氧降低的表现。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PH值≤6时,硫化物只要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水体易出现缺氧现象;PH值≥8时,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NH3。4.2 PH值出现异常的原因

Ph值偏高或过高:

(1)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2)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3)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PH值偏低或过低:

1)养殖时间较长且长期不清淤的池塘,透明度低;(2)受酸性物质污染。

4.3 PH过高或过低引起中毒的症状

碱中毒症状:

鱼类:受刺激且狂游乱窜;体表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物凝结;PH>9时,水体便会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发生黑鳃病,继而演变成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使呼吸机能发生阻碍,窒息死亡。

酸中毒症状:

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中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注:另外,如果鱼类从一个水体快速转移到PH值差异很大的水体中,即使第二水体的PH值处于该品种的耐受范围之内,也可能导致鱼类的休克和死亡。4.4 PH值控制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0-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8.5之间。实际水产养殖中,PH值控制在6.5-9.0之间,不高于9.2;海水养殖在7.5-8.5之间,每日差别不得大于0.5。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6时,鱼虾蟹都不能存活。4.5 PH值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调控措施:1)如果水偏酸(PH<6.5)可加入生石灰、氢氧化钠等碱性水质调节剂进行调节;适量换水;“肥水特号”或“肥水利生素“配合“特效肥水膏”使用,可迅速增殖浮游植物。2)如果水偏碱(PH>9.5),全池施放“绿力源“,可加大使用量,再使用“底改王”、“调水益生菌“、“菌力神”或“EM菌“进行水质改良;若水体浮游的植物过多,则用“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控制水色过浓。有条件者可先换部分水、注入新水。

5.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危害及控制自下而上的必要条件之一 5.1溶解氧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2)水对流动空气中氧的溶入。5.2溶解的影响

溶解氧与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生长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是保证养殖对象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也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

对水产动物:溶解氧缺乏→导致浮头,甚至泛池、窒息死亡;

溶解氧过高→发生气泡病。(水中溶氧量饱和度达150%以上,溶氧量达14.4毫克/升以上)对水体:溶氧不足,硝酸盐和硫化物等还原为NO2-盐、H2S等有毒物质,迅速达到危害程度。连续处于低溶氧环境也被认为是鱼类细菌感染的前奏。5.3缺氧时的症状

1)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燥不安→鱼会浮头,虾会趋边上草头,蟹会上岸,呼吸加快少摄食或停止摄食;2)重度缺氧时,会导致鱼虾蟹的死亡。5.4溶解氧的控制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用水的溶解氧(DO)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至少应保持在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实际中,一般来讲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不低于3mg/L,高密度精养后期不得低于4mg/L。5.5导致水体溶解氧不足的因素

1)温度: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多。2)养殖密度:养殖动物放养密度越大,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3)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池中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5)水体中浮游动物多,呼吸作用耗氧大,导致水体溶解氧减少。5.6增氧措施

①注入新水(最好的最方便的办法);②开动增氧机、充气机或喷灌机;③使用“高能粒粒氧”等增氧剂,再施放“超级底净“等水质改良剂;④若水体浮游动物较多,可用“杀虫药”或“二氧化氯“杀灭,再进行增氧。

(二)水质的变化与调控措施

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断养殖塘池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以此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1.养殖池塘四种优良水色

(1)茶色(黄褐色、淡褐色)→水质较“肥、活”,施肥量适中,以硅藻,隐藻为优势种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易被消化的藻类,生活在此种水色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生长速度快。

(2)茶褐色(红褐色)→水质“肥、活“,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为养殖水体的好水色,养殖对象在此水色中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快。(3)淡绿色(草绿色)→水质看上去嫩爽,肥度适中,以绿藻为主,常见的有小球藻、海藻、衣藻等,能吸收水中大量氮肥,净化水质,大多数能被消化,养殖对象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好。

(4)清爽黄绿色→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对象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好,生长速度快,是难得的优质水色。优良水色的养护措施:

养殖前期:初期肥水用“特效肥水膏”+“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之后经常使用“金满塘“或“光合细菌”,每7天-10天一次。养殖中后期:养殖中期用“底改王“+“菌力神”或“EM菌“调节水质。当水色逐渐变浓趋向老化时,适当换水,施用“底改王”+“菌力神“、“调水益生菌”、“光合细菌“或“绿力源”,在上午9时全池泼洒。2.水的异变与解决措施

(1)“老水“→“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混蚀、较浓。浮游植物占绝对优势,但大多数是不易消化的种类。

原因:主要是长期投饲施肥不加水,或加水不排老水,加水量只够补充蒸发消耗等原因造成的。

措施:最好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填补新鲜水后,施用“菌力神“、“调水益生菌”、“绿力源“、“EM菌”或“光合细菌“等进行水质调节。

(2)“转水”→先兆是出现云块状水体,接着水色呈暗黑色或乳白色。水体混浊度大,短时间内会澄清透明,池塘下风处有较浓鱼腥味。

原因:“转水“常常是因饲养管理工作的疏忽而引起的,如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营养盐类不足,遇阴雨天或光照不足,藻体便会大批死亡分解。措施:应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开增氧机,添补新鲜水后,用“底改王”配合“菌力神“、“EM菌”、“调水益生菌“、“绿力源”或“光合细菌“同时进行泼洒,再施“生态肥水王”、“金满塘“、“肥水特号”。

(3)水瘦的处理→施足“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特色肥水膏“等有机肥,追施“金满塘”等无机肥;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同时配合使用“特效肥水膏“或“EM菌”。措施:②若水体浮游动物过多,先用“杀虫药“、“二氧化氯”等杀灭浮游动物再施肥。③若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较高,则先用“氨硫亚硝净“降亚硝酸盐、除氨氮后再施肥。(4)水肥的控制→颜色为浓绿、蓝绿或黑褐色表明水体较肥。措施:①一般可换水或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水变。加量使用“底改王”+“菌力神“、“EM菌”或“调水益生菌“。

②对于浮游植物较多的水体发生水变,要及时预防水变引发的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当日增加增氧设备并全池泼洒“高能粒粒氧”、“底改王“进行调节,次日换入相邻鱼池较肥的池水,并使用“益生宝”同时配合“特效肥水膏“。③对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较肥水体,尤其是较小难以发现的轮虫,不及时杀灭时可能使水体一夜间变成白色。此类水变可先不间断施加“高能粒粒氧”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药“,并于隔天后上午使用“水体解毒安”,而后增施“特效肥水膏“或“肥水特号”、““调水益生菌“"。

(5)铜绿、红棕、浓黄色水→是水体中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优势种导致的,藻类释放毒素常导致鱼类死亡。

措施:①经常开增氧机,通过曝气散发有毒气体;②人工打捞藻类及晴天上午于下风口多次泼洒“杀藻类药物”进行杀灭,再用“增氧底改“改良底质,有条件的可通过换水,将集中于下风处藻类排除,加注相邻鱼池水质较好的水;同时施用“水体解毒安”。③施肥,用“光合细菌“+“金满塘”浸泡2小时,再配合“生态肥水王“同时使用。另微囊藻、甲藻为优势种的水体多施“特效肥水膏”,三毛金藻为优势种水体施“生态肥水王“和硫酸铵为最好。(6)红水→①主要是由于硅甲藻、多甲藻、裸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通常情况下无大碍,一旦天气突变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而致水体恶化,导致养殖对象中毒死亡。

措施: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底改王”泼洒1遍,第2天再用“一元二氧化氯“、“杀虫药”等泼洒消毒,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可用“生态肥水王“+“特效肥水膏”、“肥水特号“和““调水益生菌”“。②团簇状淡红色,为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繁殖过度所致,早上或傍晚较为明显。

措施:一是放入一定数量的镛鱼吞食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二是施用“生态肥水王”+“特效肥水膏“、“金满塘”。

(7)黑水→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如残饵、动物残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动物健康,使其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侵染,甚至发生鱼泛塘现象。

措施:第1天-第2天施加“增氧底改王“和“水体解毒安”、“VC解毒应激灵“,有条件者在第2天分别再施用1次“一元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含氯药物,氧化过多有机质,3天后,用“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特效肥水膏”等全池泼洒调水。

(8)白浊水→当池水呈白浊色时,表明池塘有机耗氧物质过多,相对而言,将大型有机质分解为营养盐类的微生物较少,致使浮游植物得不到营养盐类而大量死亡,从而使池中物质循环被破坏,池水接近老化,且严重缺氧。这种池塘内的鱼一般在凌晨至天亮太阳升起前易浮头。

措施:第1天施“底改王“配合“高能粒粒氧”使有机质在絮凝后得到及时氧化,第2天全池用“光合细菌“、“EM菌”、“绿力源“、“菌力神”、或“净水利生素“等,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水体物质循环,最后用“生态肥水王”、“肥水特号“+“特效肥水膏”进行肥水。

(9)灰白色水→水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数量较多,它们是鱼苗下塘的优质生物类饵料。在鱼类养殖的中后期,鱼池中已经不需要这些浮游动物。当这些浮游动物的繁殖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易引起鱼类浮头,同时还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措施:在鱼池的四周用“杀虫药“将它们杀死,第二天用“水体解毒安”,随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施一些“生态肥水王“或“肥水特号”+“特效肥水膏“来培肥水质。

(10)臭水→由于池水腐殖质沉积,动物残体、残饵、粪便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从而极易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极易对生活于中下层的水产动物造成威胁,如鲫鱼、草鱼、青鱼、螃蟹、虾类、鳜鱼等品种。情况严重时池塘中下层的水产动物常浮于中上层,不愿到正常生活水层。

措施:如出现上述情况,每隔7-10天施用1次“绿力源”、“超级底净“和“菌力神”、“光合细菌“、“调水益生菌”等,以增加有益微生物,加速沉入池底的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若发现池塘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立即采取换水措施,在换水后即施用“底改王“、“绿力源”,第2天施用“菌力神“、“调水益生菌”、“EM菌“或“净水利生素”等来调节水质。

第三篇: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范文]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养殖水体氨氮的积累及毒害 1.1 水体的氮素循环 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自然水体中的氮来自水生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的积累及腐败,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营腐生细菌分解成氨氮、硫化氢等小分子无机物,然后由各种自养型微生物主要为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三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水体,大气中的氮被固氮菌利用重新回到水体。由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不同,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的转化是由多种异养微生物来担任,而这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较快,因此这过程时间较短;从氨氮到亚硝酸盐转化由亚硝化细菌担任,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也较短;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担任,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亚硝态氮的有效分解需要12天甚至更长的时间。1.2 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态氮的积累及毒害 一般情况下,水体的氮循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水体氨氮及亚硝态氮维持正常水平。在高密度养殖及淡水综合养殖的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而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在杀灭有害微生物的同时,有益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也会相应减少,水生态失衡,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缺氧,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尤其是温度及 pH值较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更明显。水体中的总氨包括分子氨(NH)与离子氨(NH),其中对鱼类有明显毒害作用的是分子氨。随着 pH值的不同,两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水体中分子氨与离子氨的比例与水温及pH有密切关系。总的来说,温度和pH值上升,游离氨在总氨中的比例增加,游离氨含量越多,毒性就越强。养殖水体中离子氨允许的最高浓度为不超过每升5mg氮(5 mgN/L),而分子氨允许的最高浓度仅为每升0.1 mg氮(0.1 mgN/L)。关于氨的毒性作用一般认为渗进生物体内的分子氨将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的 Fe2+氧化成为 Fe3+,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可见,水体溶氧愈低,氨毒性也就愈烈。氨主要是侵袭粘膜,特别是鱼鳃表皮和肠粘膜,其次是神经系统,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肝肾系统遭受破坏,引起体表及内脏充血、肌肉增生及出现肿瘤,严重的发生肝昏迷以致死亡。即使是低浓度的氨,长期接触也会损害鳃组织,出现鳃小片弯曲、粘连或融合现象。亚硝酸盐是硝化反应不能完全进行的中间产物,当水体总氨浓度达高峰 3~4天后,亚硝酸盐浓度也相应升高并达到高峰。相对于氨毒害,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小,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盐的问题最为突出。亚硝酸盐作用机理与氨氮毒害相似,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降低运输氧气的蛋白携氧的功能。出现组织缺氧,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成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硝酸胺形成。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2 养殖水体氨氮的生物调控 目前降低养殖水体氨氮的方法有化学的氧化还原法、物理的吸附法或开泵增氧法、生物的肥水及细菌分解法等。前两种方法长期使用都会改变池塘底泥的性质,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生物降解水体氨氮、亚硝态氮是依靠调节水体中的生物因子(藻类及微生物)对水体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转化,达到自净作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态循环,是一种健康养殖水质调控的有效方法。2.1 微藻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机理及在养殖水体中除氨氦的研究 微藻也称单细胞藻类,是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类类群,约占全球 已知3万余种藻类的70%。微藻是以水为电子供体的光能自养生物,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质。被藻细胞吸收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可以用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叶绿素等含氮物质的合成,而微藻又为多种鱼类提供食饵,因此,微藻的生长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对氮和磷吸收效果最好的微藻是螺旋藻、小球藻、栅藻、颤藻,栅列藻等,尤以小球藻的降氮能力最强。Lefebvre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可吸收养鱼池塘废水富含的无机物质 N、P、Si等,对废水净化率可达到90%。Duma报道鲍氏席藻对养殖废水氮去除可达80%。在养殖水体中接种有益藻类,既可起到除氮增氧的作用,又起到增饵肥水作用,当其形成优势群体时,还能抑制有害藻类(微囊藻)生长。水产养殖中适合养鱼的最佳水色为油绿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隐藻、硅藻、金黄藻和绿球藻等)和浅褐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金黄藻、黄绿藻等),而这两类水中所含的藻类均易被鱼类消化吸收利用,是鱼类等养殖品种非常好的天然饵料。藻类的光合作用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据报道,水体中的溶氧80%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氧充足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2.2 微生态制剂在淡水养殖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微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鱼饵添加剂。养殖水体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存。众多研究表明,当向水体添加有益微生物,通过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可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同时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降低水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对去除水体中的氨态氮、有机质、降低 BOD、COD和增加溶解氧等方面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调节水体的pH值,促进底泥中氮磷的释放,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着手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近年来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微生态态制剂最早是应用于水族箱养殖,用于海水养殖特别是对虾的集约化养殖已有较多报道,而用于淡水养殖的水质调控则是则是近年来才展开。目前,可用于开发调控水体微生态制剂的微生物种群比较多,其中能降低水体氨氮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抱杆菌、硝化细菌等。

2.2.1 纯种微生态制剂 光合细菌菌剂。

光合细菌无毒无害,菌体含蛋白质60%以上,并富含B族维生素、氨基酸及促进生长因子等,并能释放具有抗病性的胰蛋白、辅酶Q等,有效抑制病菌的繁殖,早已用于开发优质安全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光合细菌用作养殖水质净化剂,目前在国内外均已进入生产应用性阶段,日本、中国、东南亚各国的养虾池和养鱼池均已普遍使用光合细菌以改善水质。研究结果表 明,光合细菌作为水质净化剂对总氮的去除率达65%。芽孢杆菌菌剂

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较多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投入一定量的芽孢杆菌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大肠杆菌量明显降低,同时,它能改善养殖动物的肠道微生态提高其消化机能促进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由于芽孢繁殖的特性,芽孢对高温、干燥、化学物质有强大的抵抗性,所以芽孢杆菌在加工或应用时受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的影响较小,特别适合制成活性菌剂。由于它的特性与功能优于光合细菌而有望成为光合细菌的替代品,已成为当前国际净水界的研究热点芽孢杆菌属中尤其是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芽孢乳杆菌为主。硝化细菌菌剂

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属于自营性细菌的一类,包括两种完全不同代谢群:亚硝酸菌属及硝酸菌属。这两类菌通常生活在一起,在无光下,亚硝酸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硝酸细菌(又称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可见,硝化细菌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硝化细菌生长较缓慢,其平均代时(即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在10天以上,在食物短缺等恶劣环境下,休眠期最长可以达到2年之久。因此,把硝化细菌制成的菌液,可以长期保存。2.2.2 复合微生态制剂

采用单一微生物菌种来控制、净化水质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由多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则起到降低氨氮,净化水体,改善水生态,抑制鱼类病虫害,提高养殖成活率,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等的多重作用因而成为微生态制剂的主要发展方向。王彦波等对比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由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组成的微生态制剂对鲫鱼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添加光合细菌降解水体氨氮的能力十分显着,降解率达72%;单独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显着同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幅度达50%;复合微生态制剂无论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还是COD含量,均优于单独制剂。吴伟等的实验结果认为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直接影响水体中细菌的数量而促进水体的氮循环。张庆、林冬年先后以芽孢杆菌为主导的复合微生态菌剂对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菌剂能降低水体氨氮同时对罗非鱼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陈秋红等以芽胞杆菌属为主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试用于鱼类养殖池塘的水质改良,获得较好的效果。2.2.3 固定化微生态制剂

随着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发展及固定化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固定化微生态制剂用于水产养殖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固定化微生物用于处理含氨氮废水最早起于上世纪80年代,所包埋的微生物均为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所用载体多为聚乙烯醇或海藻酸盐等。耿金菊等将分离得到的脱氮微生物菌群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后,均匀喷雾到麸皮载体上固定化后,制得固态微生态制剂,将制得的固态微生物制剂存放3个月后,验证其微生物生长繁殖性能和氨氮降解性能均未下降。郑耀通等用固定化光合细菌净化养鱼水质,发现其对去除水体的氨态氮有明显的优越性。齐素芳等人采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去除率达94%以上。黄正等人采用固定化硝化细菌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氨 氮,24 小时后,氨氮去除率达82.5%。2.3 藻菌共同利用研究 利用菌藻联合调控养殖水质,可以达到改善池塘微生态结构,又能保持水体透明度,使鱼有较好的天然饵料,是实施生态养殖的有效途径之一。沈南南研究小球藻和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养殖水体氨氮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小球藻和芽孢杆菌联合处理组对水质的调控效果明显优于只添加芽孢杆菌组或小球藻组。陈海敏探索了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联合处理调控养殖水体水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能很好地去除水体的氮、磷,尤其对铵氮的去除效果最好,而且菌藻联合处理有利于养殖废水的重新利用,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 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3 结语 降低水体氨氮浓度,是集约化淡水养殖业面临的大难题。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使用微藻或微生态制剂,利用生物控制方法,使水体的有益藻相及菌相处于动态平衡,既能起到水质净化作用,又能为养殖鱼类提供饵料,同时还能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促进鱼类的生长。显然,生物控制养殖水体水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利用微藻或微生态制剂除水体氨氮,我国目前仍停留在使用单一的微藻或微生态制剂,对藻菌联用方面研究得较少,还没得到实际应用。微藻作为净水剂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还没被引起重视。今后应加大对藻菌联用的研究力度,微生态制剂向多元化发展,将具有不同功效的益生菌整合在一起,使其同时具有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加进食、抑制有害菌群、改善水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网络)

第四篇:大学生早、晚自习秩序改良分析方案

早、晚自习秩序改良方案

晚自习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自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预习未学的课程;有利于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扩大学习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减少不安全因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保持良好的系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自本学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晚自习秩序不良的情况。

(1)经常情况是,大一的课外活动比较多,导致活动时间与晚自习时间相冲突,比如,部门会议,听讲座以及各协会活动等等。

(2)晚自习期间的纪律得不到保证,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会在晚自习时间自由走动,电话铃声响,干扰学习环境。

(3)出现同学之间冒点或者点完名早退的现象。

(4)很多同学在宿舍玩电脑,不愿意来学习。

二、分析并想出对策

对于本学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与班级凝聚力有关,平时注意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同学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集体生活的重要性,乐意加入到集体的学习中。

①注意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同学们认识到集体生活的重要性,乐意加入到集体的学习中针对一些情况,可以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查人方法——座位实名制。根据事先绘制好的座位表,用点人头的方法抽查,尽可能的不影响大家的学习。

②各种检查晚自习活着早自习的方法中都有弊端,比如说检查者与班里的同学熟悉之后会出现作弊现象,为了减少这个现象可以增加检查的小组人数。比如,可以让每个班级的学委和本班的学 1

习小组的成员与学生会学术部的成员配合,检查的人数多了,就可以将不同的同学分给不同专业的班级检查,或多或少的可以避免作弊漏查的现象。(结合学生处每天查人的情况一起分析,咱们学院也有在学生处工作的同学)

③有的同学逃早、晚自习,也是因为惩罚制度不严厉,如果可以,可以让每个班的计分委员也参与到早晚自习考勤队伍中来,每月根据每个人旷晚自习的次数给予相应的扣分。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逃课的同学就会避免自己被扣分。

④组织生活部的同学在晚自习早自习期间检查宿舍遗留人员的情况,对于无故留在宿舍的同学,根据其行为来记名。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应付点名,点完名就早退的现象还是会屡禁不止。还有,同学之间相互包庇,班委纵容的情况。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确很棘手,但这似乎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一些制度只能起到督促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此麻痹。要从根本解决,还是需要在个人方面让大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第五篇:水体污染状况分析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

钱俊B机制0770710101715

环境学中把水体当作包括水中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的完整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水体按类型还可划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陆地水体又分为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等。

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其中第一项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随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现状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

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 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水体污染物

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可分为无机有害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害物、有机有毒物4类。从环境科学角度则可分为病原体、植物营养物质、需氧化质、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酸碱盐类及热能8类。

无机有害物如砂、土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它们一般和有机颗粒性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统称为悬浮物(SS)或悬浮固体,使水变浑浊。还有酸、碱、无机盐类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无机有毒物主要有:非金属无机毒性物质如氰化物(CN)、砷(As),金属毒性物质如汞(Hg)、铬(Cr)、镉(Cd)、铜(Cu)、镍(Ni)等。长期饮用被汞、铬、铅及非金属砷污染的水,会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或导致机体癌变,危害严重。

有机有害物如生活及食品工业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有毒物,多属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农药DDT、六六六等、有机含氯化合物、醛、酮、酚、多氯联苯(PCB)和芳香族氨基化合物、高

分子聚合物(塑料、合成橡胶、人造纤维)、染料等。有机物污染物因须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分解和氧化,所以要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质变黑发臭,影响甚至窒息水中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病原体污染物主要是指病毒,病菌,寄生虫等。危害主要表现为传播疾病:病菌可引起痢疾、伤寒、霍乱等;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小儿麻痹等;寄生虫可引起血吸虫病、钩端旋体病等。

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耗去水中溶解氧,造成水中鱼类窒息而无法生存、水产资源遭到破坏。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亚硝酸根与人体内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能力,使人中毒。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是形成亚硝胺的物质,而亚硝胺是致癌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可诱发食道癌、胃癌等。

石油污染,指在开发、炼制、储运和使用中,原油或石油制品因泄露、渗透而进入水体。它的危害在于原油或其他油类在水面形成油膜,隔绝氧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在漫长的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堵塞鱼类等动物的呼吸器官,黏附在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上导致大量水鸟和水生生物的死亡,甚至引发水面火灾等。

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上升。水温的上升,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减少,甚至使溶解氧降至零,还会使水体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温的升高对鱼类的影响最大,甚至引起鱼的死亡或水生物种群的改变。

水质三大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不包括火直电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

放量难以统计。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我国目前没开展农业面上的监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惩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据调查,199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水污染主要治理措施

1、减少耗水量: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水管理及其资源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宝贞,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2] 顾夏声等,水处理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

[3] 王景华,水体污染,科学出版社,1979年。

[4]王研,我国水污染状况依然严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5]丁忠浩.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下载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殖水体的分析和改良方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殖水体蓝藻爆发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4-06-15 张学申 渔愉鱼公众平台每次看到有客户咨询杀蓝藻的方法,小鱼都觉得胆战心惊,一个不谨慎,那死光的可不是蓝藻而是渔民起早贪黑的多年努力。因此小鱼为大家分享一篇文......

    上海市景观水体水质调研及分析

    上海市景观水体水质调研及分析_园林景观论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水环境的重视,各类人造水景观在上海市不同区域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市人造景观水域面积已经超过2......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合集五篇]

    一、养殖池塘底质的现状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大面积池塘底质恶化及其导致的养殖水域污染、池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有毒物富集、大规模水产动物病害频发等问题日......

    生猪养殖方案(范文大全)

    方案二:生猪养殖项目扩建实施方案 一﹑项目摘要(附表) 1.项目名称:南永青村生猪养殖扩建项目 2.项目申保单位: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养猪专业合作社 3.项目建设性质:扩建 4.项目建设地......

    特色养殖方案大全

    特色养殖方案 一、 鹿的养殖 1、药用价值 鹿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能;鹿角、血、皮、肉、筋、鞭、胎、尾等均能人药,其疗效显著,其药理作用已被现代医药学所证明。......

    养殖能手方案

    关于开展“++杯养殖能手”评选活动的 通 知 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近年来,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宣传推广典型,表彰先进,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杯养殖能手”评选活动。现将......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混乱的 问题 日益突出,个体、城乡、地区、行业、城镇、 农村 都存在着收入差距。造成收入分配问......

    农村教育现状掠影与改良方案初探

    农村教育现状掠影与改良方案初探 摘要 论文主要谈了农村的教育现状。包括农村学生的现状:自我意识过强,喜欢溢美词,听不进善意的批评,自信,盲目乐观,对自己不思进取;关注效益,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