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教学设备基地建设典型材料
教育教学设备基地建设的典型材料
一、强化管理过程,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小学占地两亩,现有学生100多人,教师8人,其中,大专学历6人,本科学历2人。多年来,我校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为宗旨,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科研为核心,以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注重师德建设,细化教学管理过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下面,就我校在学校教学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方面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汇报如下。
一、以人为本,细化管理过程
我校在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领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们主要做法是在管理过程的细化上做文章,下功夫,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抓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2、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深入实际,加强检查,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学校工作,是否抓得实,领导是关键。我校领导坚持代课,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参与教研活动,同时实行领导干部包级、包班,包科,按照工作实绩与教师同奖同罚.把教学质量与领导、教师的利益挂钩,“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有力地调动了领导班子研究教学、狠抓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科研创新,深化课程改革
1、落实教研制度,狠抓校本教研
加强教学研究是实施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校重视落实教研工作制度,狠抓教学研究工作,重视校本教研,加强新课改实验。
2、切实抓好每学期的 “赛教评优”活动
“赛教评优”活动是每学期都要进行的教学常规活动,通过“赛教评优”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3、开展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自制课件的教学评选活动
在学校激励制度的作用下,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教师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收集整理教研成果,重视撰写教学论文。
三、加强部室管理,优化教育资源
新建学校后,虽然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内部设施尚显不足。为了使学校长足发展,学校制定了改善办学条件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在中心校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我校内部设施逐年快速得到改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环境变为现实。
四、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1、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在
2、通过晨会、班会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养成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养成教育。
3、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推进素质教育 扎实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回首拼搏路,花香满径来。凭借规范的学校管理,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校逐步实现了优雅的教育环境、优良的学校风气、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
虽然我们在学校管理和素质教育开展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
教育的快速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说我们在工作中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中心校的参与、指导和检查。我们决心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满怀信心,与时俱进,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
第二篇: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
校企牵手,实训基地展新颜
巩义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自“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以来,从基础调研入手,紧扣任务书,细化建设任务,以“车间+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下面,我着重谈谈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
一、背景
中职汽修专业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汽修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造成了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同时,汽车行业又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各项高科技产品(ABS,BBS,GPS 等)使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汽修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校方面,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师,有的有汽修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实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
二、主要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瞄准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引产入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具体措施
1、创新突破——校企合作赋予持久生命力,“利益”是关键
校企之间要实现深度、长久的合作必须建立起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运作机制。依托企业主体,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方面,还是在促进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带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盘活多元化办学就业模式,既可以让汽修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后)就到企业实习培训,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培养的汽车修理专业人才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对现行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当前企业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学生的培养体制紧紧地与市场结合。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汽修专业实习基地,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优势和经济实力,让企业积极参与盘活校内国有资产,使相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对相关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经营,同时加强学校实习设备的目标。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通过与学校合作,既可为公司增添技术力量,提高公司部分工作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利用部分学校资源,加强企业与学校或专业人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树立起社会服务型的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机会直接进入企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完善结合,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过渡。同时,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为就好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依托企业主体和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实现校、企、学生之间“三赢”的模式,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培训注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力。
以我校的优卡曼汽修特色班为例,这个班是我校和上海中锐集团合作办的“订单班”,按双方合同约定,上海中锐集团为我校提供两年100万的设备投入,公司技术人员和我校专业教师根据4S店的工作要求共同研发教材,共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可以在学校学习理论和实操,又可以由中锐集团安排到他们关联的4S店实习,并且,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由中锐集团负责把学生分配到相关4S店就业,为4S店输入了高质量的人才,实现了校、企、生三赢。通过这种合作,我校的实习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连一些汽修厂的师傅都说我们的设备比他们厂里还好。
另外,我校和一汽大众合众汇金巩义4S店合作,共同投资在我校建立了一汽大众合众汇金汽修车间,整合了我校的原有设备和大众投入的新设备,平时作为学生上课的实习车间,大众有员工培训需求时,由我校教师在这里为他们培训。并把一汽大众合众汇金巩义4S店建成了我校汽修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该店实习,实现了合作共赢。
2、目标明确——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
汽修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型的技能人才为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实现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生产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传承汽车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中职院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创新:积极探索一种适合中职院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前提下的教学模式,力争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2.突出特色:通过校企共建汽修专业实习基地,突出汽车维修专业品牌特色,在全区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提升能力:通过校企共建我校汽修专业实习基地,学校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学校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管理、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改革创新精神、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3、打造优势——以市场化规则,定教学实训标准
我校校外实训基地成立后,便以市场化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确保了我校汽修专业学生教学与实训的功能,更通过市场的严格检验,自身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
四、保障措施 严格遵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1、建立健全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等。
2、建立健全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
五、成果与示范
1.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通过建设实习基地,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形成“三赢”(企业、学校、学生),从而使实习基地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实施了“车间+课堂”的培养模式,通过明确专业技能训练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考证,实行“双证”毕业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教师通过合作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开展企业调研、专项课题研究、企业内技能认证、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为中职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4.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聘请企业优秀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具体完成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 满足中职教育适应企业技术、业务、管理发展要求。
5.实训基地建设
包括2个实训室建设,让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在汽车基础知识、汽修标准化操作、汽修质量检测、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专业方面问题的能力。
6.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一方面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步伐,建设汽修汽保行业实习培训基地,另一方面面向本区域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市场,以“汽车维修专业”带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市场营销等专业协调发展,再者,逐步发展汽车美容整形技术,完善学校汽车产业专业设置。
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实现“把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生产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传承汽车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中职院校”整体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近年来“车间+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车间+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以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必须逐渐提高,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且各个阶段应认真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
3、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整体工程,全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涉及的内容看,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涉及的部门看,有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只有各部门认识到位,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方能取得实效。
第三篇: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构想
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构想
北川“八一”红军小学诞生背景
马槽乡素有红色渊源,1935年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部分途径马槽,在马槽与国军地方军展开激战,同时在马槽设立红四军战地医院。千佛山战役、青片插旗山战斗伤员均运送马槽战地医院救治。
为传承红军精神,使广大青少年“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与2008年“5.12”后将北川马槽小学列入全国红军小学之一。但由于对口援建等诸多原因,授旗授牌仪式一直未能举行。2012年10月30日,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在马槽小学小学举行了授旗授牌仪式,标志绵阳市首家红军小学的就此诞生。
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
北川“八一”红军小学地处北川革命老区,系绵阳市唯一红军小学,所在地为当年红四方面军战斗遗址及当时战地医院,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很好的红色教育基地。为此,就北川“八一”红军小学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初步规划如下:
一、彰显红色校园文化
1、以中国历史为主的墙裙文化。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
现代革命中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更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为加强对学生历史文化的熏陶,特建设以“中国历史”为主的墙裙文化。
2、以中国革命史为主的红色文化走廊
红色文化走廊,主要以中国革命为主线,呈现漫长的革命过程。
3、“红色”围墙(突出马槽相关内容)
主要以“红四军”在马槽及周边文史资料为主。
4、“红四方面军”相关雕塑
以雕塑给青少年感官上的熏陶,影响。
5、将“红军在北川”作为校本教材。
二、建设当代“红色”陈列室
1、收集陈列“红四军”在北川资料。(包括一些红军在北川、马槽小故事,红色文物,在马槽纪念刻碑,红军后代给予的关怀等等)
2、“红军在北川”文史墙
3、“红色”影片收集与展播。
三、“红色”体验
1、“红米饭、南瓜汤”式的勤俭节约生活体验。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奢糜现象,加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历史重任。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开展“红米饭、南瓜汤”式的勤俭节约生活体验。
2、“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劳作体验(“红色”农场)
时下大多家长及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懒惰散漫现象严重,可谓“以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加强学生劳作体验,提高对劳动价值的认识迫在眉睫,这也是传承红军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精神的有效举措。
第四篇: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之我见
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之我见
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建设具有团结进步的内涵和意义。要采取有效形式,依托文化建设和旅游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积极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内涵建设和队伍建设,而且要准确真实地宣传好基地价值,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让更多人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进步作用。因此,我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一下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坚持行整修与扩建,以更有效地发挥教育基地社会宣传作用。加大投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基地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基地发展的战略研究和统筹规划。在尊重原有建设、借鉴其他教育基地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基础上,对基地的基础设施进
二是继续坚持“馆校共建”,拓展基地宣传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努力使基地教育成为青少年校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活动点和课堂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补充。建立有效的基地与学校的长期联系制度,实现基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教育基地参与未成年人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
三是继续坚持公众宣传,丰富基地宣传展出方式。基地要面向社会,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相结合,陈列展出与演讲报告相结合。结合建党纪念等重要活动,充分运用报刊、出版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方式,对教育基地的陈列展览和服务项目进行广泛推介,同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让更多的人分享民族团结进步的成果,实现教育基地与公众的相互认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是继续坚持深入群众,发挥基地社会宣传功能。要增强教育基地的服务意识,坚持面向大众,提高陈列展览等文化产品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制作展览、图片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展板等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加强与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先做法,积极构建多层次的陈列展览协作交流平台,促进与全国教育基地藏进品、展览、人才、技术资源的共享共用,形成良性的联动效应,推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跃上新台阶。
五是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教育基地自身能力建设。要抓住当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机遇,全面拉动教育基地的各项改革,增强教育基地的创新能力和运转活力。要从创新管理体制入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遵循教育基地事业自身规律,实现发展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第五篇:禁毒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禁毒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禁毒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禁毒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设于中学内,设电教室(200个座位)、展览厅(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展览面积300平方米)及大型活动场(与中学共用主席台和操场,可容纳3000人)各一个,于3月1日挂牌。基地由任顾问,担任主任,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高效的工作班子。该基地投入使用后,镇禁毒教育实现了现代化、系统化、经常化,成为禁毒教育文化的载体、禁毒教育活动的阵地、禁毒教育工作的依托,为全镇禁毒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将相关工作开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以基地为载体,建设禁毒教育文化
吸毒不仅仅是一种医学现象或一种违法行为,也已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当前一些年轻人被抓到在歌厅等场所集体吸毒,这其实已经变成了他们一种新的危险的娱乐方式、交友方式、解压方式,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用文化的载体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努力倡导健康的娱乐方式、正确的交友方式、阳光的解压方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镇禁毒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场地和人才优势,调集精兵强将,在建设特色的禁毒教育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是自主创作禁毒文艺节目。抽调全镇的文化笔杆子、文艺台柱子,共同创作了与禁毒有关的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5个,并在“六一”文艺汇演、禁毒签名大会、禁毒知识讲座、禁毒展览等场合公演11次。现正准备创作一台主创人员全部来自本土的禁毒文艺晚会。二是精心设计禁毒宣传资料。抽调全镇精兵强将,每季度更新基地的禁毒知识展览内容,从内容的选取到程序的安排,从资料的搜集到图片的拍摄,从栏目的设计的美术的编排,都力求使作品精益求精,力求使观众耳目一新,力求使青少年喜闻乐见。三是积极打造禁毒教育创作团队。与梅山文学社、碧荷文学社、湄滨文学社等文学社团紧密合作,基地为各文学社活动提供场地和适量活动经费,各文学社组织社员积极开展禁毒文学作品创作,在刊物上刊载禁毒教育知识。
2、以基地为阵地,开展禁毒教育活动
基地作为全镇禁毒教育的主要阵地,积极承办多种形式、不同规模、各种对象的禁毒教育活动,同时还将在基地开展时效果特别好的做法向全镇推广。一是积极承办主题禁毒教育活动。每一年基地都确定一个禁毒教育主题,并围绕主题组织成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得宣传教育对象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方式全面了解禁毒知识,提升禁毒意识。、、的禁毒教育系列活动主题分别是:血泪教训、文明交友、防毒拒毒常识。开展主题禁毒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观看禁毒展览、电影等。三年多来全镇共有23800多人次参观了基地举办的禁毒教育展览或观看了基地放映的禁毒电影。此外,今年月还开展了全镇范围的禁毒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收到征文322篇,参赛(包括初赛和决赛)选手达62人,观众达11000多人次。二是广泛开展禁毒签名宣传活动。先后在基地举行了6次禁毒签名活动,其中还有三次在基地举行了签名活动以后,又移师全镇学校、街道、乡村巡回签名,总签名人数超过1人。三是经常禁毒知识大型讲座。先后在基地举行了8次禁毒知识大型讲座,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以青少年为主的对象进行禁毒知识讲解,其中还有三次特别精彩的讲座被录像在电视台和全镇各中小学、村组播放,收看超过4万人次。
3、以基地为依托,打造禁毒宣传网络
三年多来,基地不仅成为全镇禁毒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成为了全镇禁毒宣传网络的主要依托。一是成为禁毒新闻的来源。电视台播放的有关禁毒活动新闻和禁毒知识,90%以上来自基地,三年多来共达52条。二是成为禁毒宣传的样板。在全镇范围散发的各种禁毒传单内容,三年多来共达5种50000份;在全镇广泛张贴的各种禁毒板报内容,全部来自基地,三年多来共达14期190多份;在全镇张挂的各种禁毒标语内容,全部由基地创作,三年多来共达120种400多条。三是成为全镇禁毒>培训的中心。先后在基地组织全镇各部门各村相关负责人禁毒工作培训班7期,总共350余人次。
二、取得成效
1、实现了全面覆盖,全镇禁毒意识普遍提高
通过基地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全镇青少年禁毒教育的全面覆盖,提高了全镇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禁毒意识。一是教育对象全覆盖。全镇青少年都接受过三次以上近距离面对面的禁毒宣传教育,大部分成年人也接受过一次以上禁毒宣传教育;二是教育内容全覆盖。基本做到使教育对象都接受到系统、科学、正确的禁毒知识,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似是而非的禁毒知识;三是教育网络全覆盖。基本做到全镇各中小学期期有活动,各村村村有专栏,各组组组有义务禁毒宣传员。通过严格的问卷抽样调查,表明我镇青少年禁毒常识和禁毒意识普遍大幅度提高,成年人的禁毒知识和禁毒意识也有所提高。同等难度的青少年禁毒调查问卷卷面平均分由前的45分左右提高到了当前的87分左右;成年人禁毒调查问卷卷面平均分由前的65分左右提高到了当前的81分左右。
2、实现了无缝对接,全镇初次吸毒年龄增大由于当前流动人口数量大的现实情况,造成禁毒教育宣传工作难度成倍增加。一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或经商、工作,全镇有超过4000名留守儿童;二是
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初中或高中毕业以后外出打工,容易沾染毒品;三是一部分青少年家庭殷实而父母疏于监管。针对这些情况,基地采取相应措施,力求做到禁毒教育宣传的无缝对接。具体做法是:
1、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关爱,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联系方式台账,与各中小学合作,定期向远在外地的家长进行通报或寄送资料,一旦发现交友、娱乐方式的异状则迅速通知,三年来基地共向留守儿童家长通报异常情况50多次。
2、对外出青少年的家长进行宣传,通过家长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同时与各村支委、村组长进行合作,对有吸毒可能的外出青少年建立监测机制,以报上级及时处理,三年来共发现和向上级通报苗头性事件20多起。
3、针对一些殷实家庭的家长加强宣传,要求其注意子女的交友方式、娱乐方式,加强亲子互动,适度控制子女的经济支出。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遏制了吸毒人员的低龄化趋势。以前全镇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的比例达到%,年龄最小的为16岁,目前全镇20岁以下的吸毒人员已经基本绝迹。
3、实现了全员参与,全镇禁毒工作联盟形成三年多来,以基地为核心、依托和阵地,形成了全镇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大联盟。一是建立了广泛参与的义务禁毒宣传员队伍。基地先后培训义务禁毒宣传员350多人次,组成了以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核心,以各村为单位,以各中小学为联系点,以家庭主妇和热心老人为骨干的义务禁毒宣传队伍,实现了组组有义务禁毒宣传员。二是建立了有一定水准的禁毒教育文化创作班子。班子成员包括干部、教师和文学社团中的写作笔杆子、文艺台柱子、演讲金话筒,人数保持在40人左右。三是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禁毒教育的良好氛围。三年多来,机关、单位、企业对禁毒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全镇各站所、村都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禁毒宣传活动;各中小学除积极参加各项禁毒教育宣传工作外,还自发组织观看禁毒展览、电影及禁毒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镇中心卫生院和大江口水库管理所等单位积极邀请专家前往开展禁毒知识讲座和咨询;不少企业为禁毒教育宣传工作出资出力,如沙坪煤业有限公司为基地捐赠价值2万多元的音响、投影仪等设备。
三、今后打算
基地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一是活动经费缺口仍比较大,二是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三是现代化的禁毒宣传手段仍显匮乏。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整合扩大禁毒联盟,进一步加快创新建设禁毒文化,把基地建设成为我镇禁毒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尽好应尽义务,做出出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