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中蒙医先进县汇报
突出中蒙医药特色优势
努力建设专科特色明显的县级中蒙医院
随着近几年医药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祖国医学及民族医药的发展受到了严峻地挑战。中蒙医院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是否能坚持中蒙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是否能够做大专病专科,是否能办出自己的特色至关重要。利用本次会议的机会,就近年来我院发展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及办法和大家交流。
五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人口30多万,五原县中蒙医院成立于1980年,现医院共有在岗职工93人,开放病床60张,医院设门诊部和内科综合病房。为不断增强中蒙医院的人员技术力量,我院从人才市场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累计达25名,并选派医院一部分技术骨干到北京、内蒙等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中蒙医适宜技术和临床医学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加强技术设备力量,先后购进了日本产日立彩色B超、500毫安大型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煎药机等设备。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于2002年,在上任之初,我们就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要坚持中蒙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在确定了发展方向后,我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专科专病等一系列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已由原来的业务单纯的中医门诊部,发展成为一所管理有序、中医特色浓 厚、专科专病突出的县级中蒙医院。几年来先后引进、开展各项新技术、新项目20多项。2009年完成业务量650万元,年门、急诊人次7.5万人次。
一、狠抓管理,强化服务,两个效益显著。
“向管理要效益”是我们坚持的管理原则。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我们首先从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上入手。让全院职工认识到中蒙医院的竞争优势不仅要有人才技术和设备基础设施,而且必须有比综合医院更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我们提出了“患者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简化了就诊流程,患者可免挂号,实行就诊、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设置举报信箱,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进行监督,医院为每位医护人员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由分管院长组织医务科、护理部人员不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民意调查,开通院长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从激励机制上下手,把医护人员的效益工资直接与服务态度挂钩。
为了使医院职工的日常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我们有目的地制定了详细的医院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奖金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违反医院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重罚。尤其是对医院内的乱收费、私自收费人员进行重罚。通过这些手段,使医院的效益日渐提高,医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以创建等级医院为契机,全面加强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我院从2002年开始申请创建“二级甲等”中蒙医院。等级医院的创建就是对医院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过程。我院先后派人员到市级医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出了适合我院的创建方案。从医院的人员、科室设置,专病专科建设,住院病历、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的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要求,并把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根据等级医院的评分细则,逐步建设,逐项完善。2004年6月,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蒙医院的评审验收。2006年初,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我县的“中医建设先进县项目”检查验收中,我院作为龙头单位,医院的医疗管理受到检查专家组的好评。通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我院的各项医疗指标逐年增长,医疗、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确保了医疗安全。
二、依靠中医专科专病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实力。
中蒙医院的发展,出路就在中蒙医药服务这一优势上,就在专科专病的建设上。我们提出了“医院要靠专科生存”的发展口号。
首先,我们在科室设置上,突出一个“专”字。依据中蒙医院的科室设置要求,我院门诊设10个专科门诊,突出中医肺病、中医肝病、针灸、按摩科、糖尿病专科、风湿病专科、中医肾病,其中:肺病专科的“气管炎贴敷疗法”、儿科的“足三里水针疗法”、康复科的“小针刀技术”、“火罐走罐技术”、皮肤科的“梅花针点刺疗法”为重中之重。1994年开始,引进了内蒙古中蒙医院的“气管炎贴敷疗法”,经过十几年的临床研究,辩证配合内服中药,治愈率明显提高;自行研究开展“足三里水针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及顽固性腹泻,由于操作简便,患儿痛苦小等优点,该项适宜技术受到患儿家长的普遍接受;从北京广安门医院引进“火罐走罐技术”,应用中医火罐及经络穴位治疗各种肌肉劳损性疾病,操作简便,疗效可靠;通过临床实践逐步总结出“梅花针点刺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病,疗程短,疗效好。通过适宜技术的推广,在一定范围内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困难,同时带动了我县中医专科专病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中医医院的影响力开辟新径。门诊实行按病种、按科室分诊,要求医生能中不西,专研一科,药房对非本专科疾病的门诊用药可拒付,杜绝了大而乱、大而杂的大内科现象。在设备、人员的配备上给予专科发展以全力支持,医院从功能科、供应科及后勤各方面为专科建设提供服务,为专病专科的发展让路。
其次,我们加大专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我院的中医人才基础相对来说比较扎实。在全院93名职工中,中蒙医药人员占到了80%。在我院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上,曾先后涌现出一些在我县几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的名中医。我们以此为基础,做好传、帮、带工作。确定一些有基础、学历高的人员为对象,跟随名老中医出诊、学习,对院内的几位名中医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装订成册,供临床医生参考学习。同时,每周组织全院学习一次,聘请我院及我县的名老中医进行专 题讲座。选派一些年轻的技术骨干,到北京、天津的中医名院跟随全国有名的中医大师进修学习,从而开拓了视野。现我院已涌现出了几名年轻的名中医,并以此带动医院中医药的整体发展。
在专科专病的建设上,我们坚持建设一个,成熟一个。如我院在引进内蒙古中蒙医院的气管炎贴敷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专科服务范围,成立了中医肺病专科。2007年4月,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采取内服外敷的办法治疗各类肺系疾病,疗效显著,受到了当地患者的信赖。另外我院的风湿病专科、针灸按摩专科、糖尿病专科、肝病专科也都初具规模。2009年,专病专科共接诊5.2万人次,完成门诊业务390万元,占总业务的61%,专病专科住院人次达到500人次。
另外医院出台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激励机制,医院各科室要围绕专病专科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上,医院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凡外出学习的人员,医院对学费、住宿费、路费给予全额报销,学习期间除工资照发外,给予一部分生活补贴。医院对确定的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给予年终重奖。在分配机制上,我们对专病专科的人员进行倾斜,鼓励中草药的临床应用,采取年度奖励的办法。2009年,我院的中医治疗率达到了72.6%,中草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73%。
通过近几年的医院建设,我们感觉到:县级中蒙医院要 想长远发展,必须坚持中蒙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依靠专病专科的建设。
随着国家新医改工程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扶持下,通过我们广大中蒙医工作者的不懈坚持,不断努力,我们的祖国医学及民族医药会大放光彩。
以上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路,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指正。
五原县蒙中医院
2010年2月8日
第二篇:中蒙医创提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检查督导汇报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正值金秋时节,各位领导不顾路途遥远,莅临我市检查督导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让我们倍受鼓舞。在此,我代表霍市政府和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自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基层蒙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发„2013‟26号)和《关于组织申报全国基层中蒙医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内卫蒙字[2014]172号)文件以来,霍林郭勒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完善和提升基层中蒙医服务能力,同时还启动了“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在市政府的悉心指导、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市广大中蒙医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紧紧围绕“创提”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我市以市中蒙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体系。
一、我市概况及中蒙医简介
霍林郭勒市辖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周长113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管5个街道办事处,22个城市社区和12个农村社区,全市户籍人口8111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2461人,占总户籍人口的40%。农村人口8600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左右。市卫生局现有干部职工31人,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医政科、防保股、新农合办公室、基层卫生科、党办、中蒙医科8个科室。下属二级单位有:综合医院1所,中蒙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各1所,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村卫生室12个,中医诊所9个。全系统职工总数688人;政府办医疗机构拥有床位698张,其中中蒙医病床138张。职工总数607人,其中中蒙医人员(含中西医结合)20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床位20张,职工总数19人,医师9人,其中中蒙医师3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有中医药资格证的16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9人。
二、创建工作和提升工程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中蒙医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基层中蒙医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将中蒙医工作纳入“十二五”市经济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工作目标,把中蒙医工作写进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制订了《霍林郭勒市基层中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霍林郭勒市关于创建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成立“霍林郭勒市创建全国基层中蒙医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包永辉担任,创建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等。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推进会和基层中蒙医服务能力提升相关会议,研究解决基层中蒙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工作中,积极对中蒙医实行倾斜扶持政策,一是参合患者在市内蒙医、中医专科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新农合报销起付线减低50%,补偿比例提高10%。;二是将在蒙医医院蒙医系统内针灸治疗(zjzl-TS110530001)、整骨治疗(zgzl-TS12102401)纳入新农合诊疗服务项目,报销比例提高10%;三是将中蒙医人才引进纳入《霍林郭勒市推进“人才强市”工程实施方案》;四是在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中确保中蒙医人员比例不低于20%;五是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中蒙医特色优势的补偿机制。
(二)中蒙医网络更加完善 全市形成了以市中蒙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蒙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体系。
1、市中蒙医医院建设 霍市中蒙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蒙医院,现设立中蒙医病床138张,医院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职工156人,卫生技术人员106人,占总人数的64%,医师总数50人,其中中蒙医医师23人。蒙中医药护更是占医院总人数70%以上。医院设有临床一线科室15个,其中蒙医中医科室12个,占全院临床一线科室比例为80%。2013年业务收入2400余万元。近年来,中蒙医医院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民大附属医院、通辽市科尔沁区中医医院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实施全市中蒙医药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常见病、多发病中蒙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臵视频会议会诊系统,并纳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会议会诊视频网络。按照要求成立中蒙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定期进行中蒙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并加强基层中蒙医指导工作,建立2个适宜技术推广指导小组(蒙医药、中医药),定期下基层(每月1次)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沙尔呼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正式成立了蒙医科,现有蒙医主任医师1人,医师1人,中医助理医师1人。蒙医科在社区中心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疗体系,在诊断治疗和有效控制癫痫病、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胆结石、胃溃疡、结肠炎、糖尿病、面瘫、肩周炎、颈椎病等临床研究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诊断符合率95%,治愈转好率85%。2013年成立慢性病康复中心,开展了以蒙医蒙药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医康复理疗,2014年为20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康复治疗,截止8月底康复治疗8000余人次,取得的很好的疗效,为康复理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 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村卫生室12个,90%都配备了至少50种以上的中成药或100种以上常见中药饮片,能够运用中蒙医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所有的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开展针灸、火罐、推拿、中蒙医适宜技术等传统中医医疗业务。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有能中蒙会西医的临床类别医生,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并能提供中蒙医服务。
(三)中蒙医队伍更加壮大 中蒙医院院领导班子5人,其中就有2人为中蒙医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例40%。医院执业医师50人,中蒙医23人,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药学专业技术8人,中蒙医药专业5人,占比例62.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其中蒙医人员3人。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16家有中医职称大夫,其余都是全科医师或者临床医师,并且都掌握中蒙医治疗和保健知识。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19人,都具备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和一定的中蒙医知识。
2013年在市中蒙医教育基地举办中蒙医适宜技术和中蒙医药知识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410人。(12期、每期30余人),实现了中蒙医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了100%。在《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层中蒙医适宜技术手册》下发后,全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培训,组织培训 场次,受训 人次,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中蒙医服务更加有效
1、中蒙医医院有12个中蒙医科室,其中蒙医内科、蒙医疗术科、蒙医妇科、蒙医骨伤科、中医内科等5个科室为蒙医中医特色科室,蒙医疗术科、中医科2个为通辽市重点专科。全院开展了中蒙医非药物疗法项目达13种,参与中蒙医非药物治疗的人次占门诊人次的比例达10%。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门诊处方中,中蒙药处方比达到62%。中药饮片处方占到31%。
2、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能提供基本的中蒙医医疗服务,都能运用中蒙医理论处理常见病、多发病。2014年截止4月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中蒙医处方数(857张)占总处方总数(1939张)比例达41%,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门诊中医处方数占总处方总数比例达32.1%。
(五)中蒙医运用更加广泛 我市是一个城市人口居住区比较集中的城市,中蒙医群众基础较好,加上近几年基层病常见病、多发病中蒙医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全市中蒙医运用更加广泛。一是运用中蒙医“治未病”的意识不断加强。市中蒙医院设立了中医预防保健科,在积极探索运用中蒙医开展预防保健的同时,通过业务技术协作等有效方式对基层中蒙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中蒙医特点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中蒙医保健方案、健康管理方案,早期运用中蒙医参与传染病预防并将中蒙医预防手段纳入传染病防治预案等。二是传统中蒙医治疗手段运用频率大幅提高,中蒙医非药物疗法受到中蒙医工作者喜爱和群众欢迎。
(六)中蒙医管理更加规范 市卫生局中蒙医科认真履行职能,积极理顺关系,做到开展工作有规划,落实工作有措施,检查工作有方案,督促工作有记录,检查工作有总结,中蒙医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市中蒙医医院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管理要求后,更加注重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中蒙医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了较好落实,监督考核及奖惩办法基本完善,医务人员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服务规范开展工作,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医院以中蒙医特色为主的办院方向更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督导和调解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蒙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从学习中蒙医管理法律法规、医疗规范入手,强化工作计划总结、医疗文书书写等软件工作,注重中蒙医科室、中蒙医设备添臵等硬件建设,加强中蒙医技术研究与传承,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三、提升工程和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提升工程和创建工作措施 对照两个方案目标任务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创建措施。
一是完善服务网络全面性。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加强中蒙医服务能力建设,确保都能开展中蒙医服务。重点抓市中蒙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蒙医科、中蒙医设备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中蒙医服务条件和能力。二是做好科室建设标准性。市卫生局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完善我市中蒙医科、中蒙药房、中药库房、煎药室等科室的建设标准,各医疗机构按建设标准开展标准化建设。三是统一医疗文书规范性。重点加强对各级中蒙医人员的医疗文书规范化培训,包括门诊登记、中蒙医病历、中蒙药处方等中蒙医文书的书写。四是加强硬件设施统一性。市卫生局基层医疗机构科室牌、科室制度、科室文化、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规范。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工作帽、职责、制度等都做到了统一化。五是规范人才培养阶梯性。市卫生局制定和实施了人才培养计划,多方面争取经费,采进修学习、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中蒙医人才培养,保持中蒙医人才梯队合理;加强中蒙医学术研究和交流,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开展中蒙医科研项目。六是加大文化宣传大众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义诊咨询、宣传手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建工作宣传、中蒙医科普知识宣传和中蒙医文化宣传,增进广大群众对中蒙医知识的了解,提高中蒙医普及率。七是发展适宜技术普及性。以市中蒙医医院为教学实习基地,开展中蒙医适宜技术培训,让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人掌握相应的中蒙医适宜技术。2012年至今,全市共举办中蒙医适宜技术20期(2012年3期、2013年12期、2014年5期),培训人员11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不少于10项中蒙医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掌握不少于5项中蒙医适宜技术。八是坚持扶持机制长效性。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蒙医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蒙医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中蒙医在医疗保障中的报账比例等政策纳入长效机制。
(二)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副市长挂帅,9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中蒙医工作专题会解决创建中的具体问题,制发了两个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创建基层中蒙医工作先进单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卫生、财政、人事、药监等多部门的职能范畴。各部门在全市动员大会后,认真对照自己工作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全力支持中蒙医创建工作,形成了多方联动的良好创建氛围。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市卫生局成立了创建督查领导小组,市中蒙医院成立了督查技术指导组,按照创建工作标准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认真督查指导。四是中蒙医事业经费逐年增加。2010至2013年政府投资1.3亿在新区建设中蒙医医院新址,建筑面积39360.38平方米,建筑高度49395米。2012年卫生局投入中蒙医专项经费60万元,占整个卫生投入的%;2013年投入中蒙医专项经费60万元,占整个卫生投入的%;2014年预计投入中蒙医专项经费60万元,占整个卫生投入的%,有力保证了创建基层中蒙医先进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和提升工程,我市的中蒙医事业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同时我们在工作中冶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
二是: 三是………
列举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进我市中蒙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
一是
二是
三是
我们一是要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不断提高中蒙医服务能力作为加强中蒙医工作的落脚点;二是要强化特色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立足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优势学科;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用最精粹的祖国医学和民族医学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提高满意度。四是强化规范意识,中蒙医作为一种医学科学,规范很重要,我们要从规范上下功夫,探索中蒙医防病治病新规律,新特点,让中蒙医工作特色能得到更好发挥。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紧紧把握此次中蒙医检查督导的机会,要借助自治区重视中蒙医发展这阵春风,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开展好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中蒙医工作新的局面,为中蒙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蒙医教育
蒙医药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家传、带徒、私淑,曼巴扎仓传习、院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多种。其中,曼巴扎仓传习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盛行于明清时期,临界于传统教育与院校教育之间;而蒙医学院教育和在职教育的发展,则主要繁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一、蒙医药传统教育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以前,即元朝政府在地方建立的第一所医药学校正式招生以前,蒙古社会的医药学教育,主要依靠家传、带徒和私淑三种形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聚居地区以后,曼巴扎仓传习则成为蒙医传统教育一种重要的形式fv。
1.家 传
在蒙古民族自己的文字创立以前,蒙医药学知识和治疗经验的传承,只能靠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言传身教,而家庭成员整天生活在一起,家传是蒙药医教育最早出现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获得教授职称的著名蒙医——白清云,出身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个祖传医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著名蒙医。白清云8岁开始学医,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像白清云这样在家庭的熏陶、长辈的言传身教下走上救死扶伤岗位的知名蒙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医中不在少数。任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医正骨医院副院长的著名的蒙医骨伤科专家、主任医师包金山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1979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通过考试和推荐,择优录用了110名蒙医,充实到了各级国家办的蒙医药机构工作,其中不少人具有的蒙医药知识与经验均来自家传。
2.带 徒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蒙医药学家古纳、于庆祥等都是学徒出身。个人成名后,又通过亲自带徒培养了大批蒙医药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古纳每年都要招收5~7名徒弟,最多时招收的徒弟超过了20名。古纳对徒弟要求特别严格。除招收时注意挑选那些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的人当徒弟外,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不忘将医德教育贯穿其中。古纳常说:“洁白的牛奶要盛在最洁净的器皿里,不能洒在石头上。”意思是说,决不能将蒙医药这一民族的瑰宝传授给心术不正的人。
著名蒙医于庆祥27岁毕业出徒后,在四处游走行医中,痛感个人力量的薄弱,便决心在行医的同时开办“义学”——免费为没有条件上学的孩子们教授文化和医学基础课。三年间总共招收了30多名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庆祥一面办联合诊所行医,一面招收学徒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为了不影响给患者治病,他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上班,给徒弟上课,晚间推后一小时下班,给徒弟辅导。他除了一丝不苟地讲课授业外,还常常亲自安排徒弟们的生活、食宿。
1958年以后,为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卫生部在培养新生力量方面关于“采取学校培养与中蒙医带徒两条腿走路方针”的指示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都先后招收了一批蒙医学徒。
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带徒弟办法》,并于1963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该《办法》对蒙医学徒的学徒条件、学习内容、期限、手续,以及学徒的生活待遇、出师考试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带徒的教学方法多采用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随师学经验。将蒙医药传统的带徒教育方式,与挖掘继承名老蒙医药学术经验结合在一起,通过为一些名老蒙医配备有一定蒙医药学基础的年轻助手(徒弟),实现既挖掘整理了名老蒙医的经验,又为蒙医药学发展培养了较高层次的接班人的目的。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阿拉坦仓的《蒙医临床经验》,阿日布杰的《肝炎治疗经验》,白清云的《白清云医案》,《白清云临床经验方》,王永福的《王永福医案》,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编著的《昭若图堪布临床精粹》,格日勒图、罗布桑沙达日布的《格日勒图医案》和《罗布桑沙达日布医案》等一大批著名蒙医经验结集的出版,培养和造就了不少有发展前途的蒙医药后起之秀。
1991年,苏荣扎布、阿拉坦仓、罗布桑等3名著名蒙医,在全国开展的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活动中,共接收5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当了学术继承人。这些人学成出徒后,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类似的通过带徒实现学术继承的全国性大规模活动,于1997年和2003年分别举办过两次。在1997年举行的第二次名老蒙医学术继承活动中,阿古拉、海忠乃、张巴斯尔等3名著名蒙医,共接收6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当了徒弟。在2003年元月举行的第三批名老蒙医学术继承活动中,又有8名中青年蒙医拜陈玉良、黄志刚等4名名老蒙医为师。
3.私 淑
有一些蒙医是个人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在成才和行医过程中,大多崇奉某一家学说,或者善用某一家的医方经验。1979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通过考试和推荐,择优录用了110名蒙医,充实到国家一些医疗机构中,其中有些人就是属于靠私淑成才的。
1984年,为提高在基层工作的蒙医药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全区共招收了380名蒙医函授学员。这些蒙医函授教育的举办,实际上是蒙医传统的私淑教育方式在新时代的一个新发展。
4.曼巴扎仓传习
曼巴扎仓,系藏语音译,曼巴,藏语意为医生或医药;扎仓,原来指的是大寺庙下设的一级组织机构或附设的一个独立的小寺院,两个词连起来意思是“医药僧院”。1368年,明太祖定都应昌,元朝灭亡,元顺帝自大都北走,蒙古医药学等传统医学的学院教育中断了二百年左右。于是随喇嘛教的再度传入应运而生的曼巴扎仓传习,便成为培养传统蒙古医药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清代是蒙医医学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曼巴扎仓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蒙古医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伊希巴拉珠尔、占布拉道尔吉、敏如尔占布拉、罗布桑苏勒和木等,几乎都出身于建立在草原上的各大寺院的曼巴扎仓。
清代中国北方漠南蒙古族聚居区,共有藏传佛教寺院1 200多座,其中许多寺院都设置有曼巴扎仓。而坐落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地区)的瑞应寺曼巴扎仓和鄂尔多斯的乌力吉图—阿尔巴斯曼巴扎仓分别为漠南蒙古族东西部的医学中心。
二、蒙医药学校教育
最早的蒙医药学院教育,可以追溯到元朝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这一年的5月,在太医院使王猷的建议下,元政府在地方建立了第一所医药学校。在医药学校学习的学员可以免除各种赋税徭役,学习成绩优异者还可进入太医院担任御医。
为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管理,元政府于至元九年(1271年)在太医院增设了医学提举司,专门负责医学教育及医学著作出版等有关事宜。当时,开设的医学教育课程有: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等十三个科。授课的老师为太医院的医学教授和医官。其职称级别分为十五个档次,最高为从三品,最低为从八品。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最早的蒙医学校,创办于现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库伦旗。喇嘛旗的最高行政长官扎萨克(旗长)一般由该旗宗教地位最高的大喇嘛担任,对全旗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库伦旗从17世纪30年代就是喇嘛旗,全旗十余座喇嘛庙,居然没有一座设置有曼巴扎仓。为改变旗缺医少药的现状,20世纪20年代初期,库伦旗第23任扎萨克喇嘛罗卜桑林沁在下仓(即福缘寺,亦是旗政府办公的地方),开办了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蒙医学校——库伦旗蒙医学校。
刚开办时的库伦旗蒙医学校只有两名教师,一名是从科左中旗莫林庙曼巴扎仓招聘来的名字叫博彦特古斯的蒙古医生,另一名是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的瑞应寺曼巴扎仓聘请的著名蒙医毕力格图。学员除一名在土尔扈特喇嘛门下学医的喇嘛自愿转到该校学习外,其余都是从全旗各喇嘛庙中挑选出来的僧徒。
库伦旗蒙医学校的主要教材是《四部医典》。教学形式采取教师授课、学生背诵课文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博彦特古斯主要负责教授基础课,毕力格图主要负责教授临床课,除讲解《四部医典》外,负责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蒙医方剂学、诊断学和五疗术(放血疗法、针灸、罨敷疗法)等。库伦旗蒙医学校借用的依然是曼巴扎仓式的寺院办教育这一传统的形式,但这所学校无论是教学组织还是教学实践,均已经逐渐从纯寺院教育性质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开始向现代医学院校教育靠近。
类似库伦旗蒙医学校这样的蒙医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举办过多所。据王孝先《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转述的俞慎初编《中国医学简史》的资料记载,早在清代,就先后举办过十几所蒙医学校,培养了不少蒙医师和蒙药师。1940年,建立于现今呼和浩特的公立“厚和医院”,一度设立过一个培养蒙医的教学机构——喇嘛医养成所。计划每年招收两期学生,每期30名,学习六个月。该喇嘛医养成所计划从1943年起,延长学制,扩大招生名额。该喇嘛医养成所究竟培养了多少喇嘛医,没有留下确切的数字记载,现在已只知道该喇嘛医养成所第一期、第二期共有学员60名,全都是从寺庙招收来的喇嘛医,授之以西医知识,学习期限为6个月。从第三期开始,学员均为从社会上招收蒙古族青年,学习的是西医,学制为2年。第三期学员1941年3月入学,1943年4月毕业,共计14人。
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地区分别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和伪蒙疆政府所在地张家口设立过两所医学高等院校——兴安医学院和伪蒙疆中央医学院。
现代蒙医药学的高等教育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正式发展起来的。1.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
开设于1958年的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是蒙医药高等学院教育最先设立的一个教学基地。
从1958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成立起,到1983年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停止招生止(自2002年始改院又恢复招收6年制预科蒙医本科生),共培养蒙医本科生700多名,其中,为新疆、甘肃、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区代培140多名。
除从1958年招收本科生外,内蒙古医学院 从1965年开始,开办了蒙医专业大专班,并从1980年开始培养蒙医研究生,1993年开始招收蒙医留学生,1998年获培养蒙医留学生本科专业教育权。
内蒙古医学院蒙医本科从一开始举办,就集中了当时全区蒙医药界几乎所有的拔尖人才。这些拔尖人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临床、科研样样都比较精通,在每一方面都取得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内蒙古医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科学研究取得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总结过去办教育的经验,参照医学专业、中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组成了蒙文、经典选讲、蒙医基础、诊断、蒙药、方剂、温病、五种疗法、内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10多个教研组。蒙医教师还编印了《蒙医验方选集》、《蒙医内科学》、《蒙医外科学》、《蒙医药物学》等14种讲义,整理翻译了数百万字的蒙医药学术资料,于196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蒙药学》、《蒙医简明手册》等著作。
内蒙古医学院教授蒙医专业的教师,除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既有人员外,部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部分为乌思图召蒙医师资研究班遴选的、行医多年、有丰富经验的老蒙医,也有从寺庙选招的优秀青年蒙医。采用的教材部分是较成熟的蒙医教材,更多的教材是靠发掘整理蒙医文献,结合总结的实践经验,边编写,边教学,边油印使用,边修改补充整理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了基础医学(包括藏文、经选、蒙医基础、诊断学、治则等)、临床医学(蒙医内科、蒙外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儿科、妇科、温病、五种疗法、针灸等)、药物方剂学(蒙药学、方剂学等)三方面协调组合。在医疗科目上则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五种疗法等进行划分、组建。教学程序和方式分理论学习、课间实习、识药采药、生产实习等不同的阶段。教育教学中还注意让学生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同现代医学衔接的民族医学教育教学体系。
第四篇:2011年中蒙医工作总结
魏家峁卫生院2011年中蒙医年终工作
总结
2011年的医院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旗卫生局、医保局、等相关单位部门的指导、帮助、支持下,医院领导班子紧密团结,统一思想、勤奋努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次、五次会议精神,开展“质量服务管理年”活动,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围绕旗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方针和要求,团结和带领全院职工,大力弘扬中蒙医院文化精神,使医院向“医院品牌化、管理科学化、环境优美化、专科特色化、服务人性化”发展,努力为全旗人民身体健康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争取项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年内加强了项目争取的力度,经努力,争取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急救、专科专病”两个项目,共争取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建设资金12万元。门诊综合楼建设
今年底完成房屋墙壁的维修工程,于2011年7月交工,维修面积为1203平方米,投入资金3万元,现已入住并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医院的医疗环境。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我院坚持以“专科特色为龙头,提高整体功能,促进综合发展”的办院方向,坚持中蒙医特色,发挥中蒙医专长,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着力加强学科建设,以逐步构建龙头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三级学科体系,全面促进内、外、骨伤、妇科、肛肠科等各科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医院的整体功能,促进医院的全面综合发展。
继续以针灸推拿特色为龙头,加强针灸重点专科建设,加强针灸重点专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住院、门诊就医条件,增加诊疗设备,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充实针灸推拿专科队伍。
加强重点科研建设:重点发展中医骨伤科、蒙医疗术科、中医糖尿病科、中医肾病科、针灸科、蒙医消化科、中医脑病科、中医肿瘤科、蒙医骨科中医肛肠科等专科专病科室,使其在年内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科有优势,人有专长的良好局面。现在正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市级重点专科,力争2011年建立5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医院自今年年初正式启动创建中心卫生院工作,全院干部职工以创建“中心卫生院”为契机,以“规范管理,强化内涵,提升质量”为主线,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医院评价标准》等为标准,着力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医院顺利通过赤峰市卫生局评审专家组初评后,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整改工作,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以火热的激情、必胜的信念、努力拼搏,夺取创建工作的最后胜利,投入人力、物力,改善医院环境
针对院内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实际,投资12余万元硬化了院内路面,并安装了减速带和道路广角镜,从而为患者的通行提供了方便。投资5多万元装修了旧门诊楼。
针对医院餐厅管理及环境差的问题,医院及时调整思路,对餐厅投资5万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各项流程都趋于合理。现在,职工和患者就餐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投资10余万元改扩建了消毒供应中心,使院内消毒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投资30余万元改造血透室,新增透析机2台,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对全院医生、护士、制剂、妇科、窗口人员的服装进行了统一分类配备。
增加医院监控系统,保卫科增强力量,加强安全保障工作。改建病房楼进行外层保温,改建洗衣房。医院中药制剂通过了自治区药监局的验收
医院按照《医疗机构制剂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先后投入专项资金对制剂室的基础设施等各项软、硬件方面进行了改造。改造期间,我旗药监部门业务人员多次到现场对改造工作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指导。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剂室验收组在验收过程中,对我院制剂室改造等情况表示满意,并为该制剂室换发了《医疗机构制剂室许可证》。验收工作顺利通过。
建立协作医院,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经过协调和努力,我院年内分别于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与北京望京医院的协作关系也正在商讨之中。协作医院的建立,必将使我院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院管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购置医疗器械,提升医院整体能力
积极筹措资金,购买了一些急需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日本产日立“二郎神”四维彩超、DR、中央监护仪、抢救床、中心供氧系统、手术室手术器械、发电机组、院内网络服务器等,为患者的就医和临床科室的业务发展打造平台。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医院文化建设方面,与行风纠风工作,医疗惠民、医疗下乡、医疗服务等精神文明工作结合起来。一是总结、提炼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树立医院形象,打造“中蒙医院”品牌。二是做好院内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医院网站等宣传阵地及电视媒体搭建院内外宣传平台,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办法,把医院宣传出去,使医院知名度越来越高。三是利用重大节日之机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并鼓励职工间以各种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进一步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四是为增强团队精神,树立大局观念和以院为家的意识。五是设计“巴林左旗中蒙医院院徽”,向社会推介、创建医院品牌。六是继续开展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七是投资建立并开通了“巴林左旗中蒙医院网站”,搭建了一个与社会、患者、职工交流和沟通的有效平台;今年下半年,我院又在新落成的门诊综合楼大厅建成了一个大型显示屏。以此向社会、职工公示、公开医院的院务、价格以及各类信息,增加了院务公开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规范医院管理流程,明确科室分工,使医院管理趋于科学化 医院流程化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从医院战略和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极大提高医院工作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最终目标的管理、控制模式。我院在管理中把医院事务尽量全部纳入标准流程,避免随意性,最终大幅度提高效率和质量。
医院是一个系统性强的机构,而且其具有医护人员相对独立进行工作的特点。但以前各科室、各专业仅有各项相对独立的标准,无各专业之间的密切协作与沟通,这样往往会造成由于某一环节的失误而最终导致医疗质量不高与医疗费用的增加。对此
我们把病人的就医过程被当作一个整体的流程进行管理,打破了科室间的界线,突出了全程化的概念。各科室只是作为整个就医流程的一个环节,各环节都要为整体服务,从大局,即病人整个医疗过程以及效果着眼,以让病人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为最终目的。在这个最终目的的统一下,各诊疗环节加强了整体思想的认识,从而能提高整个医疗过程的绩效。
十一、以“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带动医德医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年来,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带动医德医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为了扎实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医院工作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更有效地激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的先进性意识,我院推出五项举措,推动“争先创优”活动。
一是“把信念装在心上”。加强自身的教育、管理、监督,严格组织纪律,弘扬以德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勤奋工作,无私奉献,自觉抵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拒收“红包”、“回扣”、“提成”,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捍卫医者的尊严。
二是“把微笑挂在脸庞”。提高党员素质,建立诚信的新型医患关系,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保持“工作着就快乐着”的心情,态度和蔼,热情服务,一视同仁,自觉做到不推诿、刁难病人,以我们的温暖关怀增添患者的生活信心和生命希望。
三是“把奉献撒向社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工作为荣,珍惜岗位,廉洁自律,不以医谋私,时刻牢记白衣天使的职责,救死扶伤,做好患者身体健康的维护者和保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是“把创新用在手中”。不断更新思维模式,树立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刻苦钻研医疗业务,学习掌握最新医疗技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开展工作,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五是“把模范带给身边”。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态度,辛勤工作、无私奉献,赢得患者的爱戴和尊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表率。
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发扬民主,做到大事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廉洁自律自觉性,一年来未发生任何以权谋私、违法违规行为。全院职工团结一致,思想统一,团队精神得到加强。
院党支部重视党员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党团组织和工、青、妇工作,发展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预备党员转正3名。
十二、加强管理,沟通协作,促进工作进步
继续持续深入开展“管理年”活动。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逐步规范和完善诊疗操作、流程和管理,加强环节、细节管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农牧区合作医疗网络管理系统操作运行良好,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业务拓展进步和医疗质量安全,参与临床业务工作,组织参加行政查房和业务查房,指导临床工作,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组织参加疑难病人会诊、讨论、危重病人的抢救、重大手术指导、操作等工作;不论何时随叫随到,妥善处理解决临床困难复杂问题,为业务工作顺利开展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在医院领导班子于2011年底发生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发展、团结稳定不动摇,知难而上,克已奉公,坚持质量发展不动摇,理顺关系,沟通协调,使各项工作平稳过渡,顺利开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医院领导班子的工作和付出得到了全院职工的认可支持和大力配合。
十三、召开职代会,重大事项由民主决策
医院每年组织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商讨决定医院运营、发展、改革的重大事项。在今年8月份召开的本院“第六届第一次职代会”上,审议并通过了《医院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购置四维彩超可行性论证报告》、《医院管理与改革实施方案》、《医院科室核算暨行政职能科室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试行)》。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职工参政议政的医院管理办法。
十四、医院业务收入突破4000万元
由于环境的变化,新业务的全面发展,两个效益显著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2010年共收治住院病人8212人次,比去年增加了32%;其中手术治疗1964人次,比去年增加了8%;接诊门诊病人13.98万人次,比去年增加了11.8%;全年业务收入突破4000万,实际收入426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33%;实现了医院业务收入的历史性突破。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医院的工作,领导班子的工作,离旗委、政府、旗卫生局的要求,离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比如服务态度、工作作风还有待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综合服务能力水平还不高;业务范围较窄,自身造血功能和处理急危重症及复杂问题能力有限,一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不能很好延续;缺少高技能学科带头人;医疗护理工作细节上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需要我们很好去思考和改进。在工作当中我们也有不少失误和缺点,在这也向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表示谦意,希望各级领导和职工批评指正,我们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一改进。
展望明天,我们充满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再接再厉,本着“巩固优势,改进工作,稳步发展”的原则,按照旗委、政府和卫生局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狠抓管理,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开创中蒙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促进全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身体健康努力工作!
第五篇:xx年中蒙医两个条例自查汇报
xx年中蒙医两个条例自查汇报
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蒙医药学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重要方针和政策,是新时期卫生工作三大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民族医院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内容,为盟、旗富民战略服务好,为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贯彻、落实《条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建立于1973年,是全区唯一一家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机构。医院现占地面积14440m2,房屋面积4100m2;业务收入344万元;固定资产700万元;编制床位80张;现有职工132人,其中蒙医人员47名,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48.9%。;20**年医院门诊26508人次,其中蒙药治疗占48%;20**年医院住院1628人次,其中蒙药治疗占22%。
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12个一级科室。宫颈糜烂、糖尿病、肝病三个重点专科;检验、放射科等5个医技科室;药剂室、预防保健科等5个辅助科室,基本满足本地区蒙医医疗需求。
二、医院发展情况
我院建立30年的历史也是我旗民族医药发展的真实写照。我们认真履行旗委、政府赋予我院的历史使命,认真开展蒙医药科研工作,促进了我旗民族医药学的发展,蒙医药科研硕果累累。上世纪70年代表末至90年代初,我院挖掘、整理、编著发行了《蒙医乡村卫生手册》、《蒙医常用方剂选》、《宝音扎布肝病防治》、《长寿奥秘》等五部医用工具书,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好评。《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尼哈其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科研成果分别荣获自治区、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尼哈其塔拉哈》、《哈屯塔拉哈》治疗妇女宫颈糜烂,具有方便、无毒副作用、无痛苦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总有效率达96.5%。制剂从建院(所)初期的50余种、200公斤蒙成药制剂生产能力达到现在的年生产120余种20**公斤蒙成药提供本院临床使用。
尤其是9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医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房屋面积由2600m2发展到现在的4100m2;业务收入由55万元增加到20**年的344万元;固定资产由由9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万元;人员由84人增加到现在的132人。科室建设方面,从95年医院仅有一个疗区,功能检查、检验、放射三个功能科室,两个门诊发展到现在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个疗区;急诊科、五疗科、口腔科、肛肠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12个一级科室;胃、肾、肝、心脑血管、风湿、骨质增生等10个专病门诊;检验、放射、功能、胃镜、CT检查、病理等6个医技科室。发展成为融科研与医疗为一体的民族医院为特色,蒙西医结合的综合型医院。
三、认真贯彻落实蒙医、中医《条例》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蒙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建国以来政府对蒙医药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们认真贯彻《条例》,弘扬民族医药事业,主要采取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
(一)宣传、贯彻、执行“条例”,每年坚持在“条例”颁布实施日,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宣传台,开展义诊、咨询活动。
发放宣传单10000张,扩大民族医药影响,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蒙医药发展。(二)发挥中、老蒙医作用,根据其一技之长,创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促进医院向专科、特色医学方向发展。
(三)完善蒙医药继续教育机制,恢复传统授徒仪式,规定中、老蒙医收徒传技,继续传火,使其代代相传。
学徒选材高起点、高标准,由专科学历以上人员跟师学艺,为挖掘、继承、整理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促进理论创新,快出成果。(四)积极开展蒙医药科研工作,对已形成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为基础组成蒙医药治疗“红斑狼疮”、“肝病”、“糖尿病”、“胃病”、“小儿癫痫”、“肾病”、“心脏病”等六个课题组开展科研攻关,用五年理论有重大突破,研究有成果。
如:针对糖尿病、高血脂症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的趋势,1998年旗蒙医院同河北省石家庄市糖尿病医院结为协作医院,成立糖尿病专科,他们结合西医治疗方法,深入细致地钻研蒙医蒙药,经过科研人员一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蒙药“喜晶系列”7个品种,99年投入使用。它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而治疗高脂血症的纯蒙药制剂“其苏努通拉嘎”,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已做为兴安盟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设计和可行性研究,不久将完成科研开发任务,大批量投入临床。与此同时,风湿、宫颈糜烂、心脑血管、骨质增生等特色门诊逐步得到完善和加强。(五)据临床调查我旗蒙医需求量5000公斤以上年,而我院蒙药制剂生产量不足1200公斤年,共需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有医少药”局面,我院多方协调,筹集资金,新建制剂楼项目已立项,今年年底可竣工投入生产。这“五项”措施不仅对我旗蒙医药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也是落实旗委提出的“科教兴旗”战略具体实践。
四、存在问题:
1、专项资金、办公用房和蒙医药器械设备不足,制剂技术改造困难重重,制剂生产单一落后,难以满足民族医药学发展需求。
2、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不能充分发挥和挖掘人才资源优势,蒙医药人才严重不足,专业人才断层情况严重,后继乏人,不利于民族医药的研究和发展。
3、对中蒙医药扶持力度不够,中蒙医院生存发展成为主要矛盾。考虑生存无法发展,考虑发展、生存成为问题。
五、建议:
1、政府决策部门应给予倾斜政策,扶持蒙医药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尽量满足蒙医药发展之需。
总之,我们有决心在上级决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贯彻、落实“条例”内容,把医院建设成为当地民族品牌医院。为我旗民族医药学的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