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发展
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现状和发展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环节,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银行公司治理,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银行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从而为银行机构增加价值并促使其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转,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银行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及商业银行内审理念的演变出发,针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对商业银行内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从财务型审计转向增值型审计的必要性和增值型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财务型审计 增值型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环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完善银行治理结构也是国际银行业今后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公司结构的治理。如何创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以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从而为银行机构增加价值并促使银行机构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转,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一)银行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公司治理的一般架构是建立在因分散的所有权结构而引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他代理问题,以实现公司价值(尤其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包括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和以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经理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外部治理机制。商业银行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治理框架符合企业公司治理的一般性。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对于包括银行在内的公司制企业都很重要,但是和一般公司不同,银行治理结构更加强调银行内部治理,如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银行的平衡制约机制、责任机制等。原因在于:(1)根据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原理,银行业市场结构普遍处于不完全竞争甚至寡头垄断的格局;(2)商业银行独特的资本结构使得债权约束作为外部治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对银行的作用甚微;(3)银行并购成本的巨大限制了并购机制这种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4)由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及银行危机的传染性和巨大破坏性所决定的商业银行严格的外部监管制度,在相当时期内是一个确定的外生变量,使得商业银行自身无法突破这种外部政策和法规来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
因此,外部治理机制在商业银行治理体系中不能发挥主要作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中应更注重由内向外,而内部审计制度就是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二)银行治理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巴塞尔Ⅱ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充足性的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三大支柱,更加强调银行自身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同时对银行风险也做了重新划分。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根据这项协议,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此外,《巴塞尔协议III》对商业银行使用敏感性高的资本计量方法规定了许多条件,在未来发展中商业银行若想符合新协议的监管要求,必须重点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
(三)商业银行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及发展趋势
作为银行业的监管部门,巴塞尔监管委员会早在2001年就曾专门发布了一份报告《银行内部审计和监管当局与审计师的关系》,报告阐述了银行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所有银行建立一个常设的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并提出了内部审计指导原则。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内审报告,内部审计的范围应包括: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审查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有效性; 审查和管理财务信息系统,包括电子信息系统和电子银行服务;审查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查保护资产的方法;审查银行与风险估计相关的资本评估系统;审查已经建立的系统是否遵循法律和监管要求、行为准则和政策、程序的执行情况;评价经营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测试交易和特定内部控制程序的功能;测试监管报告的可靠性和时效性等。
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从财务型审计转向增值型审计的必然,相比将重点放在查错防弊的财务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更有优势:(1)增值型内部审计把为组织增加价值作为,使内部审计工作更靠近企业的价值链.并通过“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与发现风险为企业减少损失”来实现价值增值;(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的监督、评价职能发展为保证与咨询服务,减少不增值的审计业务,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增值目标;(3)增值型内部审计服务重点在组织内部扩展,并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根据组织需求开发新的审计服务产品、项目,以增加价值生产能力;(4)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现模式主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经营目标为起点,重点关注管理者的风险评估,并以此决定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技术;(5)增值型内部审计形式从审计人员单向检查、独立验证转向审计与被审计方双向互动的参与方式,通过“参与式”审计策略使审计过程达到双方良性互动,全面提高了被审计者的风险控制与自我评估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在经历了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财务审计的演进过程后, 虽逐步建立起一个日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但是,与完善的银行业公司治理标准相比, 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心仍是合规性审计,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尚无过多涉及。内部审计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查错防弊及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检查上, 局限于查处一些具体违法违规问题,只注重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合法等,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审计和监督, 更缺乏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做出事前的总体评价和建议,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咨询活动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并不常见。
(二)内部审计体系不合理,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体系是以“在银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开展稽核监督工作”为主要管理模式,而非由董事会或监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大多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而不是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缺少权威性,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审计流于形式。
(三)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内部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账目基础审计, 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业务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银行业务方式的变化使得部分内部控制环节向客户端发生了转移, 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也形成了新的挑战。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运用得不够,并且在利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存在不评价计算机系统、不测试数据真实性、就数据审数据的现象,审计技术方法的陈旧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
(四)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监督能力有限
人员配备不足,在目前我国银行业,除少数金融机构的内审人员占全部员工比例达2% 这个国际水准之外,大多数只有1% 左右,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且内审人员的薪酬激励和在行内的地位也相对偏低,并且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专业胜任能力相对不足。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实现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对银行业越来越严苛的内审要求、建设现代银行制度和市场化公司治理机制,就必须在内部审计的制度和模式中加以创新和完善,以增值型审计为发展目标,实现内审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增值作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途径有两种:一条是减少组织损失;另一条是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商业银行,其“增值”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服务型增值实现模式
服务型增值模式主要是包括咨询和鉴证两大服务内容,咨询服务主要通过对组织治理、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等银行活动的分析评价,向银行内部成员提供改进工作的
建议与咨询服务,从而帮助银行内部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提高其工作质量的功能;鉴证服务主要通过审计行为保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或治理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提供组织的运转效率实现内部的增值价值。依照《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原则及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系统的机能及可靠性来确认服务和提供具体的建议以支持这些系统的设计咨询服务来发挥作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培训、参与风险管理、实施质量保证措施、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经营流程改善、辅助战略规划等多个方面。
(二)控制型增值实现模式
内部审计的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功能。控制型增值模式主要是强调对风险管理的控制,旨在保证商业银行按所设定的目标经营,确保遵守银行内部的政策和持续监测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评估控制环境,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价管理层执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执行审计委员会的欺诈分析和特别调查。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作用除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这些“硬控制”之外,还涉及到组织的“软控制”,也就是组织的“高层基调”。随着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日益变化,组织的高层基调等“软”控制对组织是更最重要的东西,风险管理的实施要以遵循为基础,公司的治理要围绕风险管理而展开,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增值功能。
(三)评价型增值实现模式
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所检查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决策、计划、方案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各种活动是否依据授权并遵照既定的程序、标准进行;是否正在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既定的目标;各种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是否恰当;资源是否正在经济地、有效地被使用等。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分。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范畴,主要评价银行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制定的经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制度执行评价,属于内部控制遵循性评价范畴,主要评价内部各部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度保障评价,主要是对内部监管保障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将其改进建议报告给银行管理当局,督促内部机构落实,最终实现银行的价值增值。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及其金融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依照《巴塞尔协议III》完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是应对市场竞争和提高监管水平的基本要求。为此,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审计模式制度,应当从如下方面着手:强化内审理念的转变,将“财务型审计”
转变为“增值型审计”;发展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创新内审方法和手段,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增加价值的创造力,提高审计质量;拓宽审计服务渠道,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提供环境保障;加强内审工作资源的整合,建立健全科学的审计规范,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詹姆斯.罗瑟(美)(倪卫红等译):《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版。
2、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2)。
3、周志宇、徐龙华:《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J],金融会计,2003(5)。
4、杨轲:《新巴塞尔协议的创新与中国银行业的对策》[J],金融会计,2004(4)。
5、孟建军:《论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及实现途径》[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5)。
6、万静芳:《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J],金融论坛,2004(11)。
第二篇: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践提出切实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再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人们通常认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更无营业活动,因此,没有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内部结果便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相关法规贯彻不及时,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法定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够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大都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基本上都处于管理层之下,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和相关人员利益的制约,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都得不到保障。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及权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据统计部门对几个大城市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调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是财会出身,甚至有些还未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加之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法律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这就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科学、严谨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法律风险。
(五)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目标而展开,并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现实往往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从而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有些事业单位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解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常常流于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议
(一)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事业单位,熟悉单位的关键实际情况和不足,因此,其审计工作相对于国家审计部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效果也更显着。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审计工作,这是对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
(二)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保证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内审部门的重要特点,也是保证其工作客观性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在设置上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对其他职能部门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其审计工作应在事业单位第一负责人带领下进行,审计部门对其负责并直接汇报工作内容;其二,负责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应具有的独立性。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就尤为重要,这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应加强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倡继续教育,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知识,还要熟练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第二,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第三,进一步完善审计队伍的招聘制度,实行执证上岗,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审计工作队伍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第四,还应加强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责任心,高度的事业心、良好品质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明确内审工作的职责和目标
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本单位的总体目标而进行,将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要深刻领会到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监督是手段,其本质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
(五)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部审计部门也要依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六)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第三篇:审计---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
浅 谈 内 部 审 计 现 状 与 发 展
寺 河 矿 二 号 井
财 务 科
段楠
浅谈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历经20年探索实践的内部审计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要求、新课题。本文对我国实施内部审计的社会现状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搞好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健词:内部审计 问题 思考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它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根据审计业务需要,分别设立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大都建立了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近年来,内审机构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作用日益明显,除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外,绩效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
据统计,全国现有内审机构8万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人,每年完成内审项目50万个左右,每年查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提高效益所创价值近1000亿元。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实施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内审工作,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都面临一些共同的困难,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内部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法律层次偏低。由于内部审计散建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因而不能纳人国家最高层次的立法程序。在行业自律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事务只能由审计署代行管理职能。因此,它的法律地位也只能由审计署代行拟定内部审计法规,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后,形成国务院级的行政条例。与政府审计的《审计法》和社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相比,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法律层次明显偏低。
2、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一些部门或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许多单位将内审机构合并到纪检、监察或财会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任。据统计:全国仅有30%的单位设立了健全的内审机构,50%以上的单位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很不健全,在已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中,只有56%的内审机构是由最高主管或审计委员会领导,其它的或是由副职主管,或是由财务总监主管,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单位内审机构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他的审计对象都是同级的各业务部门,来自外部和内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都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领导重视的程度,其地位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变化。审计提出的整改措施及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不能引起被审单位足够的重视,不能完全地得到贯彻与落实。
3、内部审计目的不够明确。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的审计,其根本目的是要服务于管理者,对内提供服务。但是,我国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在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家通过制定法规等形式规定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审制度。因此,部门和单位内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政府审计色彩,是一种政府行为。内审工作也主要为国家审计服务,作为国家审计的补充。所以,长期以来内审的有效需求不足,内部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内审工作也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内审理论研讨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导致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都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素质不高。加之,行政
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内审人员主要来自财务部门,有些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而来。他们虽然有着系统的财务和其他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能独立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民营企业内审更是起步较晚,缺少指导性较强的操作性规范,内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十分明显。
5、内部审计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内审人员大多数对计算机审计工作不够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较低、准确率较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改善内部审计的对策分析
(一)加速《审计法》及配套法规的修改和完善进程,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目前,在制定《内部审计法》或《内部审计条例》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应加快《审计法》修改进度。《审计法》的修改,应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职业资格准人、工作权限、工作职责等,应以法定形式明确定位。同时,应加大对《规定》、《准则》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为内部审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整个社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加快内部审计职业化步伐。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化组织,而且还建立了全球性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我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内部审计协会,各市(地、州)级协会及部门分会正在加紧筹建。内部审计从政府代管到行业自律管理,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内部审计协会首先要加快制定和修订适合我国内部审计特征的职业准则,以此来规范内审人员和机构的行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二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以具体指导,如交流内部审计信息、发布技术规范、检查工作质量等。其三是进行对外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吸引国外先进内部审计理念,也可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更新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提高职业素质。
(三)探索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适合企业管理特征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既要考虑是否与其它机构的设置相适应,又要考虑与管理相适应,在信息沟通渠道上既能及时向管理当局汇报审计结果、提出审计建议,又能在审计项目的选择
上体现管理当局的意志。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机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单位内部设置与各业务管理部门并列的独立审计机构,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代表经营者为其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二是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实行总审计师负责制,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之外,对经营管理层各环节进行审计,负责向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工作。
(四)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对下属单位审计的事项将越来越少。只有那些管理公共事业的政府部门,如: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因其管理的单位较多,内部审计职能需要强化。而那些下属单位较少的政府部门内审作用将相对变小,内审工作可由国家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执行。同样,企事业单位也应根据客观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内审机构。如果虽有开展内审工作的必要,但工作量有限,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来提供内审服务,而不必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否则,就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专职从事监督检查工作。
(五)逐步理顺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和地位。在领导关系上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地位,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在领导关系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活动、财会部门以及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尽量避免一人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就容易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强化审计监督机制,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审计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通晓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提高内审队伍素质,优化内审人员专业结构,使其来源多源化。既可从高等院校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又可从会计师事务所、其它行业招聘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保证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七)转移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第一,要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经营管理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内控管理服务。第二,要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部门单位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第三,要对部门单位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第四,要积极开展各
种经济责任目标审计或离任审计,评价部门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吴 萧.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J ].审计研究,2002-10:5-6.[2]武晓红.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J ].经济师,2004-5:6-7.[3]肖 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华审计网.[4]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67-69.[5]陈厚德.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会计之友,2003-7:4-5.寺河矿二号井财务科段楠
2011年8月9日
第四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3年06月19日 11:15 来源:《现代金融》2013年第03期 作者:朱奕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还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结合实际,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识、人力、标准和技术方法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一)缺乏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识。大多商业银行均以发展业务为第一要务,虽然近年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相当的认知,但是上至管理层,下至员工,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识仍有所欠缺。虽然在年初内审部门会制定计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临时性工作多而无法保证计划序时推进,需要压缩内审准备、实施和报告时间,从而无法保证内审质量。另外,内审发现的问题有时因为层层的利益关系而在报告时避重就轻,层层上报批复也耗时良久,而且往往将内审报告的提交视为内审工作的终结,不重视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等后续工作,因而在审计质量和效果以及及时性上无法得到保证。
(二)缺乏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难以达到人民银行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难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有力的管理。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其他部门调配而来,其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与内部审计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明显不足,在目前业务创新不断、技术日益革新的情况下,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会让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审计对象脱节,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服务的质量。
(三)缺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适合本行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而且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风险类型不断增加,大多数商业银行无法紧随当前形势及时更新、修订相关标准,致使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失或者滞后。同时,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缺乏明确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因而无法将审计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无论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还是内部审计监督、复核部门对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质量的监管,或者外部审计评价部门对审计监督或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再监督等,都无法真正明确责任,从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四)缺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和技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将内部审计定位在账项的查错防弊,而非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上;内部审计的对象也比较狭窄,特别关注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审计,而忽视对管理、决策方面的审计。在专业技术方面,专业内部审计支持软件的研发一般滞后于业务或风险的发展,在时间性上仍存在内部审计技术的缺口。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审计的资料越来越多,在无法对全部资料进行审计时,进行抽样审计过程中,大多数商业银行仅凭借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非运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手段进行样本选取,致使样本的代表性无法保证,从而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层次的对策
(一)提升和革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理念。在各商业银行纷纷改革上市之际,为了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提供更大的支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理念也需要革新。应实行审计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是否能够保证的首要条件是内部审计部门是否能够具备独立的地位,即要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或者是对董事会负责、或者是对监事会负责,特别是人事任免和薪资奖惩必须独立于管理当局。
在审计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通过匹配审计项目量与审计力量,以风险导向为依据,通过系统的、有预警的或者被审计者的要求选择审计项目,并以经验以及统计数据为依据来判断审计项目重要性,决定审计次序以及突发事件导致的审计中止等情况的处理;制定审计计划时特别注重时间、人力的预算,并且制定方案时需参照内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点才能有的放矢,节省时间、人力并保证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并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此项工作可以由主管审计人员或者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担当,并且现场复核与底稿复核相结合。还有,需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客观地提炼重点,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整改意见,理顺审计报告路线,加强对被审计部门提交报告的及时性,注重被审计部门整改,强化审计后续工作。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最本质的因素。在内部审计人员准入时需设置门槛。职业道德与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熟知程度和运用能力,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工作经历和年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内部审计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等均需考虑斟酌,才能构建一支在学历、年龄、性格、工作能力各方面都匹配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
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再教育、再培训,注重对内部审计新的理论、新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新业务的风险控制重点、新的审计专业软件以及先进审计经验和成果的培训,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得以不断更新,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要明确内部审计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该做什么,如何奖惩。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首先需要规范内部审计目标和导向,以此为依据,通过组建质量评审的专家队伍,以科学的方法,在目前以定性描述为主的评价方法上逐渐增加定量分析和测评指标,逐步构建科学、完整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并且开发质量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提高测评的效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控制在内审主管负主要责任的同时,需将审计责任量化到具体岗位和相关人员,明确各相关人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同时,内部控制质量应该与内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发展有重大贡献或者揭露重大违法违纪犯罪线索得以挽回或减少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奖励,相反,因审计人员工作质量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加大惩罚力度。
(四)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创新的方向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导向的转变一致。
在目前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决策、管理、经营等各项风险迅速加大,在人力、物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创新的导向应为融合多个知识领域,特别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的评测、分析、分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审计项目的选择和制定审计计划并付诸实施,对各类风险进行差别化管理,审计的频次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高的部门倾斜,以保证高效高质的内部审计的实现。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可或缺,建立、完善审计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和各项业务的专业审计软件,提高非现场和远程审计、事前和事中审计的能力,通过及时、全程审计,确保审计质量的提升。内部审计可采用外包的形式,借助专业审计机构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也可在与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得新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岳海云《浅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及其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商界》2010第8期,79页
[2]张光军《构建农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问题研究》《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8页
[3]尹小丽《银行内部审计功能重新定位的思考》《现代金融》2011年第12期,第34页
[4]焦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探析》《知识经济》2010年第17期,第39页
[5]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财会研究》2004年第六期,第54页
(作者单位: 农业银行太仓市支行)
第五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2016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的通
知
银监发〔2016〕12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
现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4月16日
(此件发至银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
第四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
第五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并对上述职能履行的有效性实施评价。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原则,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第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本指引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监管评估。
第二章 组织架构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
第八条 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董事会应根据本银行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配备充足、稳定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第九条 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人,多数成员应为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财务、审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由独立董事担任。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经其授权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条 监事会对本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审计方面的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 高级管理层应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履行职责,确保内部审计资源充足到位;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务发展、产品创新、操作流程、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的最新发展和变化;根据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可设立总审计师或首席审计官(以下统称“总审计师”)一名。总审计师由董事会负责聘任和解聘。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总审计师的聘任和解聘情况。
总审计师对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定期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报告工作,并通报高级管理层。总审计师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内部审计章程、审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内部审计制度,组织实施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并对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负责。
商业银行未设立总审计师的,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承担总审计师的职责。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编制并落实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开展后续审计,评价整改情况,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向总审计师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配备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不得少于员工总数的1%。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掌握银行业务的最新发展,并通过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等途径,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遵循客观、保密原则,秉持诚信正直的道德操守,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有利益关系的审计项目,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做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不做误导性陈述。
第三章 章程、职责与权限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章程应至少包括以下事项:
(一)内部审计目标和范围;
(二)内部审计地位、权限和职责;
(三)内部审计部门的报告路径以及与高级管理层的沟通机制;
(四)总审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五)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关系;
(六)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的标准和原则;
(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八)对重点业务条线及风险领域的审计频率及后续整改要求;
(九)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准入与退出标准、后续教育制度和人员交流机制;
内部审计章程应由董事会批准并报监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包括:
(一)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二)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四)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五)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信息系统的持续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七)机构运营、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
(八)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监管部门指定项目的审计工作;
(九)其他需要进行审计的事项。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获取与审计有关的信息,列席或参加与内部审计职责有关的会议,参加相关业务培训。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检查各类经营机构(含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含外包业务),及时、全面获取经营管理相关信息,并就有关问题向审计对象和行内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质询和取证。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部门有权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和处罚建议。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部门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事项提供专业建议,但不得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四章 审计工作流程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章程、业务性质、风险状况、管理需求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频率,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并报审计委员会批准。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计划应充分考虑监管关注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全面风险管理、资本充足、流动性、内控合规、财务报告等。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计划,选派合格、胜任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收集和研究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审计对象的风险概况及内部控制,编制项目审计方案,组织审计前培训并在实施审计前向审计对象下发审计通知书。特殊情况下,审计通知书可以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项目审计方案,综合运用审核、观察、访谈、调查、函证、鉴定、调节和分析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并将审计过程和结论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内部审计采取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加强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增强内部审计的广度与深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信息科技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好与审计对象的沟通交流。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异议解决机制。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审计结论,应及时进行沟通确认,根据内部审计章程的规定,将沟通结果和审计结论报送至相关上级机构并归档保存。
第二十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应征求审计对象意见并及时完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等内容。
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报告发送至审计对象,并上报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同时根据内部审计章程的规定与高级管理层及时沟通审计发现。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得到充分利用,整改措施得到及时落实;对未按要求整改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七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跟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必要时可开展后续审计,评价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进度及有效性。
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内部审计档案资料。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定期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并接受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第五章 部分审计活动外包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不得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但可将有限的、特定的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给第三方,以缓解内部审计资源压力并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对内部审计活动外包承担最终责任。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活动外包应符合本银行内部审计章程的有关要求。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不得将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给正在为本银行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关联机构。
商业银行不得将内部审计活动外包给近三年内为审计对象提供过与该项审计外包业务相关咨询服务的第三方及其关联机构。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活动外包制度,明确外包提供商的资质标准、准入与退出条件、外包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等。
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外包时,本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参与并监督项目实施,并负责向总审计师报告外包活动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总审计师应建立相应的外包审计项目知识转移机制,确保内部审计人员能最大程度地获取专业技能,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能力。
第六章 考核与问责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针对内部审计部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对总审计师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水平应不低于本机构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履职尽责要求以及问责程序。经责任认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已勤勉尽职的,可减轻或免除其责任。
第三十七条 内部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应作为审计对象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八条 审计对象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拒绝、妨碍内部审计工作及整改不力的行为,商业银行应及时制止,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章 监管评估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正式沟通机制,定期讨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采取的风险化解措施以及整改情况。双方沟通的频率应与银行的规模、风险偏好和业务复杂性相匹配。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以下报告:
(一)内部审计计划;
(二)重要审计发现及其整改情况;
(三)向董事会提交的全面审计工作报告;
(四)外部机构对银行的审计报告;
(五)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
(六)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报告;
(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报告。
第四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指定项目的审计工作,并将审计结果报送监管部门。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监管会谈等方式,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一)内部审计章程;
(二)内部审计的范围、频率和效果;
(三)确保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公司治理机制;
(四)银行集团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六)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机制;
(七)内部审计活动外包情况;
(八)内部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九)内部审计问责情况;
(十)其他事项。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根据评估结果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监管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内部审计有效性和整改情况应纳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评估和监管评级。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在集团层面建立与其规模、风险偏好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覆盖集团全部业务和全部机构。董事会对集团内部审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银行集团的内部审计部门应明确集团对附属机构的审计监督机制,并根据审计权限对附属机构实施审计,指导附属机构内部审计机制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
附属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集团内部审计章程的有关规定,向银行集团总审计师或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报告附属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
本指引所称银行集团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及其附属机构。附属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境内外的其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
第四十五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审计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原则上应为独立董事。村镇银行已设立监事会的可不设立审计委员会,由监事会履行审计委员会职责。村镇银行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可由董事会聘请主发起行审计部门负责人兼任审计委员会委员。
村镇银行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应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岗位,并委托主发起行承担村镇银行的审计职能,确定对村镇银行的审计监督机制,有效实施审计活动。
第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指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七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执行本指引。
第四十八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