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第一篇: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践提出切实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再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统计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tjxlwfabiao/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人们通常认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更无营业活动,因此,没有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内部结果便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相关法规贯彻不及时,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法定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够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大都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基本上都处于管理层之下,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和相关人员利益的制约,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都得不到保障。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及权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据统计部门对几个大城市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调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是财会出身,甚至有些还未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加之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法律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这就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科学、严谨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法律风险。

(五)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目标而展开,并且从本会计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kjlwfabiao/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现实往往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从而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有些事业单位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解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常常流于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议

(一)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首先,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事业单位,熟悉单位的关键实际情况和不足,因此,其审计工作相对于国家审计部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效果也更显着。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审计工作,这是对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

第二篇: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践提出切实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再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人们通常认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更无营业活动,因此,没有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内部结果便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相关法规贯彻不及时,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法定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够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大都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基本上都处于管理层之下,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和相关人员利益的制约,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都得不到保障。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及权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据统计部门对几个大城市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调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是财会出身,甚至有些还未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加之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法律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这就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科学、严谨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法律风险。

(五)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目标而展开,并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现实往往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从而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有些事业单位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解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常常流于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议

(一)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事业单位,熟悉单位的关键实际情况和不足,因此,其审计工作相对于国家审计部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效果也更显着。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审计工作,这是对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

(二)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保证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内审部门的重要特点,也是保证其工作客观性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在设置上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对其他职能部门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其审计工作应在事业单位第一负责人带领下进行,审计部门对其负责并直接汇报工作内容;其二,负责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应具有的独立性。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就尤为重要,这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应加强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倡继续教育,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知识,还要熟练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第二,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第三,进一步完善审计队伍的招聘制度,实行执证上岗,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审计工作队伍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第四,还应加强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责任心,高度的事业心、良好品质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明确内审工作的职责和目标

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本单位的总体目标而进行,将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要深刻领会到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监督是手段,其本质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

(五)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部审计部门也要依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六)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第三篇: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摘要: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重要措施,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践提出切实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发展建议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再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作用。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即对所属单位各项资金和资产的增加、减少和结余,及其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确认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以及为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编制、执行和经济财务效果考核所提供一切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责及目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经常性和针对性的审计,督促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防止和制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和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借助其专业手段分析评价风险程度,让事业单位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维护事业单位的生产与发展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存在误解。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基础比较薄弱,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的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对单位内部审计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有一定误解,甚至把其看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部门,从心理上排斥单位的内部审计。一方面,人们通常认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更无营业活动,因此,没有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另一方面,对相关法规贯彻不及时,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法定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环境下,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同志就表现出一些不好的倾向: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都是给公家做事,没必要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一些需要评价和监督的经济事项不闻不问,造成审计的漏洞,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二)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没有规章制度、责任制度作为保障,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就形同虚设。目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能否真正发挥检验、监督、咨询等职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否具有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审计有限发挥作用的必备条件。当前,虽然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与其他部门合数办公的情况较多,比如会计兼任审计,审计对主管会计负责等状况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多方利益的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却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地位,致使很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无法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及权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通晓所在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所在行业的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与技巧,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内审人员多数是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和经验,但还是缺乏其他知识能力,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加之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法律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这就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科学、严谨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法律风险。因此,各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并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审计工作队伍,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五)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目标而展开,并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现实往往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从而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虽然有些事业单位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解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常常流于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本单位的总体目标而进行,将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要深刻领会到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监督是手段,其本质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议

(一)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事业单位,熟悉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不足。因此,其审计工作相对于国家审计部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效果也更显着。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在国家审计部

门的指导下进行审计工作,这是对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

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和。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全体人员都必须对此重视起来。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要重视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归宿感,努力做好单位的内审工作,保证单位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机构外人员也要摆正心态,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共同维护单位经济利益。

(二)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保证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内审部门的重要特点,也是保证其工作客观性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在设置上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对其他职能部门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其审计工作应在事业单位第一负责人带领下进行,审计部门对其负责并直接汇报工作内容;其二,负责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应具有的独立性。

要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就必须独立设立部门,使其直接对最高管理者负责,赋予审计人员更重、更多的职责和使命,使其以超然的第三方身份出现,对管理活动进行一种独立公正的检查和评价。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审计是需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的工作,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十分高,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我国还没有一套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评价标准与办法,不能科学选用内部审计人员。单位内部选派审计人员时,基本上还是以经验为主,更多地从会计人员中选派,其素质往往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为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必须加大审计培训力度。另外,还应探索审计人员选拔模式,改变凭经验选拔的现状,采用科学选拔模式。在当前缺乏科学统一选拔标准的环境中,可以尝试委托人力资源机构或高等院校制定一些适用的审计人员选拔标准,明确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对科学的选拔与选派。

这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应加强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倡继续教育,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知识,还要熟练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第二,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第三,进一步完善审计队伍的招聘制度,实行执证上岗,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审计工作队伍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第四,还应加强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责任心,高度的事业心、良好品质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创造成绩,为单位作出贡献,是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在人员与经费上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首先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很敏感,进行全方位的关注,随时随地展开审计,保证单位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当然,我们还应按照经济法的权责对等原理使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的同时,也得到很多与审计付出对等的审计权利和利益,比如:可以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享受成本和职位升迁等来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事业单位还可运用激励和约束两种不同的力量来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奖励制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作为定额预算的配套措施,节约奖励制度通过合理的内部挖潜,提高审计人员对于控制内部审计成本的积极性。对于超定额支出则采用经济制裁手段予以约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促使内部审计行为高效运行的保证。

(五)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首先,要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部审计部门也要依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其次,要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没有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完美的内部控制都会无法发挥其作用。当单位内出现违规行为时,如果不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追究,可能会引起对违规行为的相互效仿,是负面效应放大,乃至管理更加混乱。责任追究不仅限于事件本身,而是要以此为线索,发现单位管理的漏洞然后加以改进。责任追究制度应贯彻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非最后环节,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更要对其上级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再次,一些具体的可供参考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对于没有尽到职责,该查的问题没有查出来的,追究有关人员的失职责任。二是对于工作中处于个人恩怨,伪造事件,达到打击报复目的的,给相关人员和单位造成损失以及与被审计单位一起隐瞒事实真相,是该处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追究审计人员的舞弊责任。三是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或拖延提供有关资料、转移隐瞒会计资料,阻碍审计检查的,要追究障碍责任。

(六)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突飞猛进的年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财会电算化的深入应用,使审计工作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显得尤为紧迫,如何用好审计软件,对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极具实践意义,成为当前讨论的审计技术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参考文献:

[1]廖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J].审计与理财,2009(2)

[2]赵耿毅:经济责任审计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中国审计

[3] 李晓莉:试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

(2)

[4]何俊英: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J].内江科技,2007(10)[5]王沛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设及意义[K].青年科学,2009(01)[6]文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分析与研究[L].时代经贸,2008(06)

[7]李学柔:内部审计务实标准导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8]葛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8(22)

第四篇:审计---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

浅 谈 内 部 审 计 现 状 与 发 展

寺 河 矿 二 号 井

财 务 科

段楠

浅谈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历经20年探索实践的内部审计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要求、新课题。本文对我国实施内部审计的社会现状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搞好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健词:内部审计 问题 思考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它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根据审计业务需要,分别设立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大都建立了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近年来,内审机构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作用日益明显,除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外,绩效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

据统计,全国现有内审机构8万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人,每年完成内审项目50万个左右,每年查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提高效益所创价值近1000亿元。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实施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内审工作,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都面临一些共同的困难,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内部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法律层次偏低。由于内部审计散建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因而不能纳人国家最高层次的立法程序。在行业自律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事务只能由审计署代行管理职能。因此,它的法律地位也只能由审计署代行拟定内部审计法规,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后,形成国务院级的行政条例。与政府审计的《审计法》和社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相比,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法律层次明显偏低。

2、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一些部门或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许多单位将内审机构合并到纪检、监察或财会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任。据统计:全国仅有30%的单位设立了健全的内审机构,50%以上的单位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很不健全,在已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中,只有56%的内审机构是由最高主管或审计委员会领导,其它的或是由副职主管,或是由财务总监主管,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单位内审机构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他的审计对象都是同级的各业务部门,来自外部和内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都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领导重视的程度,其地位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变化。审计提出的整改措施及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不能引起被审单位足够的重视,不能完全地得到贯彻与落实。

3、内部审计目的不够明确。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的审计,其根本目的是要服务于管理者,对内提供服务。但是,我国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在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家通过制定法规等形式规定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审制度。因此,部门和单位内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政府审计色彩,是一种政府行为。内审工作也主要为国家审计服务,作为国家审计的补充。所以,长期以来内审的有效需求不足,内部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内审工作也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内审理论研讨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导致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都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素质不高。加之,行政

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内审人员主要来自财务部门,有些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而来。他们虽然有着系统的财务和其他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能独立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民营企业内审更是起步较晚,缺少指导性较强的操作性规范,内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十分明显。

5、内部审计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内审人员大多数对计算机审计工作不够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较低、准确率较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改善内部审计的对策分析

(一)加速《审计法》及配套法规的修改和完善进程,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目前,在制定《内部审计法》或《内部审计条例》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应加快《审计法》修改进度。《审计法》的修改,应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职业资格准人、工作权限、工作职责等,应以法定形式明确定位。同时,应加大对《规定》、《准则》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为内部审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整个社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加快内部审计职业化步伐。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化组织,而且还建立了全球性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我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内部审计协会,各市(地、州)级协会及部门分会正在加紧筹建。内部审计从政府代管到行业自律管理,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内部审计协会首先要加快制定和修订适合我国内部审计特征的职业准则,以此来规范内审人员和机构的行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二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以具体指导,如交流内部审计信息、发布技术规范、检查工作质量等。其三是进行对外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吸引国外先进内部审计理念,也可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更新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提高职业素质。

(三)探索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适合企业管理特征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既要考虑是否与其它机构的设置相适应,又要考虑与管理相适应,在信息沟通渠道上既能及时向管理当局汇报审计结果、提出审计建议,又能在审计项目的选择

上体现管理当局的意志。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机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单位内部设置与各业务管理部门并列的独立审计机构,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代表经营者为其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二是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实行总审计师负责制,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之外,对经营管理层各环节进行审计,负责向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工作。

(四)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对下属单位审计的事项将越来越少。只有那些管理公共事业的政府部门,如: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因其管理的单位较多,内部审计职能需要强化。而那些下属单位较少的政府部门内审作用将相对变小,内审工作可由国家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执行。同样,企事业单位也应根据客观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内审机构。如果虽有开展内审工作的必要,但工作量有限,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来提供内审服务,而不必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否则,就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专职从事监督检查工作。

(五)逐步理顺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和地位。在领导关系上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地位,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在领导关系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活动、财会部门以及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尽量避免一人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就容易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强化审计监督机制,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审计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通晓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提高内审队伍素质,优化内审人员专业结构,使其来源多源化。既可从高等院校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又可从会计师事务所、其它行业招聘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保证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七)转移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第一,要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经营管理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内控管理服务。第二,要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部门单位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第三,要对部门单位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第四,要积极开展各

种经济责任目标审计或离任审计,评价部门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吴 萧.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J ].审计研究,2002-10:5-6.[2]武晓红.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J ].经济师,2004-5:6-7.[3]肖 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华审计网.[4]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67-69.[5]陈厚德.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会计之友,2003-7:4-5.寺河矿二号井财务科段楠

2011年8月9日

第五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2浅谈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发展内容及对策

摘要:内部审计战略转型是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完善组织管理中作用的重要举措。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增加企业价值、适应医院规模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医院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介绍了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转型的主要工作内容,并提出当前医院如何推进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三点思考。

关键词: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战略转型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的全面转型。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中一个子系统,也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在工作中,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及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如何理解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与主要发展框架,对于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发挥内部审计在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转型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世界上发达国家对公司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的监管日趋严格,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要按照《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工作,对内部控制建设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追究公司负责人和总会计师的责任。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要求所有中国境内上市公司都必须在每年年底编制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声明本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内部审计转型是组织增加价值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这就大大拓展了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管理者改善控制、商业运作过程和风险管理,发现风险因素,剔除无效、低效和浪费事项,挖掘增值潜力,保证组织以一种合法、有效(包

括效率和效果)的运作方式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转型是适应医院规模发展的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大部分医院规模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消耗之大也是不言而喻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的问题并未因医院规模扩大得到解决,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粗放的规模扩大难以持久,审计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事后财务审计上,而是要着力在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帮助医院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努力实现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目标。

二、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

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要以科学发展观及“免疫系统”论为核心指导,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础,把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主线,把风险管理审计作为核心,把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公司治理审计是内部审计重要对象之一。但目前在中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相当不完善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职能,要推动医院治理结构和机制改革,走上治理层面绝非易事,治理审计工作只能作为未来的努力方向,下面不再讨论。

1.财务收支审计。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客观真实和财务管理健全有效基础之上的。因此内部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不仅不能放弃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而且应该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全面掌握医院的信息及活动,并在分析与研究财务收支结果的基础上,努力发现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漏洞,进而确立管理审计的重点及方向。管理审计作为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和深化,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进一步、侧重于管理的审计,并通过审计结果的相互印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应当提出改进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合法性、全面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努力查找控制弱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发挥再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审查与促进内部控制规章制度能够合理保证医院经营: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卫生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内部控制审计方式有二:一是内部控制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从内部控制

审计入手做好常规审计的审前调查,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作为常规审计的基础,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调查,查找控制薄弱点,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独立、客观地对组织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或建议。风险管理审计应贯穿于所有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并在常规审计及其审计报告中合理运用风险管理审计结果。风险管理审计以功能性审计为主,主要审计风险管理行为,包括环境预测、经营决策、资源配置、员工使用、财务会计、物资采购、资金运作等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应提交医院管理层审核并应用。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和揭示医院因经营不善、管理不严所造成的损失或潜在亏损等问题,并通过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医院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在当前可以把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对任期工作进行总结,为后任工作打好基础,而且有利于全面核实医院财务状况,客观评价经营者业绩,促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推进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对策

1.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内部审计新理念总结为:重监督,也重服务;重结果,也重过程;重事后,更重事中、事前;重财务,也重业务和管理;重合规,更重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重审查,也重建议;重当前,也重战略和长远性;重静态,更重动态;重内部控制,也重风险管理;重独立行为,也重互动。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不仅为内部审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理念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决定着内部审计的环境和行为的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广大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理论研讨、工作交流等形式,树立起内部审计转型的新理念;对医院内部管理层、其他部门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宣传优势,向他们宣传内部审计转型新理念,为推进内部审计转型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持续改进和提高内部审计计划水平。(1)采用风险分析方法制定审计计划。一是尽早考虑审计计划,当年计划下达后,审计部门就应当着手编制下一审计计划,多方面收集资料,适当开展调研;在实施审计计划过程中也应注意随时收集信息,主动思考关于审计计划的问题;二是制定中期审计计划,并实行滚动编制,从而有利于适时增加规划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2)要加强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持续与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就审计的情况进行沟通。沟通的频率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目标、重点和内容、审计时间安排和人员配置是否适当,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目标执行审计任务。一旦在审计中发现不适当的地方,就应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甚至可能因此停止对该项目的审计。加强审计资源整合。(1)立足现状,合理充分调配内部审计资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依然突出,要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在选择项目时,重点考虑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成本费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等工作;其次要科学配置审计力量,在审计组的组成上,采取以强带弱、以老带新 的方法,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增强协同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审计组织的整体优势,达到审计资源和审计项目的最佳组合;(2)加强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如计算机运用、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知识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打破专业分工界限,充分发挥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审、写、管,经常性开展业务交流,实现审计人员一专多能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让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3)突出专长,聘用技术专家拓展审计资源。随着审计项目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审计定性准确,处理恰当,避免造成一些过失,审计机构可以通过聘请其他专业部门的专家参与审计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使审计工作服务于宏观管理的方式更为快捷、有效、灵活。

下载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省局直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5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浅析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审查、揭露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1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

    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发展

    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现状和发展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环节,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银行公司治理,如何更好......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摘要]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事......

    内部审计

    三、明确审计重点内容,拓展审计范围 在国外先进内部审计思想的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理论已逐渐涉及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但实践中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更多的局限于财务报表项......

    内部审计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 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 内部审计也经......

    内部审计

    14、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并列为三种主要审计业务之一。在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