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一届研究生会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时间:2019-05-13 11: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一届研究生会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一届研究生会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第一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一届研究生会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所2010年大事记

一 月

1.20 由56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日在京揭晓,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入选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22 《无机材料学报》于2010年第1期起正式改为月刊出版,并设计了全彩色封面。《无机材料学报》创刊于1986年,已成为国内无机材料领域的一份著名学术刊物。1986~1996年《无机材料学报》为季刊出版,1997~2009年《无机材料学报》为双月刊出版。

1.22 上海硅酸盐所团委获上海市科技系统“先进团组织”称号,团委副书记彭芳作为“先进团组织”代表作交流发言;2006硕博团支部书记吕旭杰荣获“优秀团干部”称号,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韩金铎、王秀艳荣获优秀团员称号。

1.22 为纪念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中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与新华网联合举办了“60年中华科学情”网络征文活动。经过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活动获奖名单已经揭晓。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积极参与,精心组织,共征集稿件19篇,其中8篇发表在新华网上,2篇获三等奖,2篇获优秀奖。本次活动共评选出特等奖1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50篇,三等奖以上获奖作品由中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编辑成册《科海丹心:“60年中华科学情”网络征文优秀作品选》,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奖金和奖品作为鼓励。

1.2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江峰同志获得中国质量协会科学技术分会 “2009年度先进质量工作者”荣誉称号。

1.3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等陪同下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调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与上海电力公司合作开展钠硫单体电池攻关项目并获得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一重大技术的国家。吴邦国来到该研究所中试基地,看关键部件,问工艺原理,算产品成本,对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研发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祝贺,还亲切看望了严东生、郭景坤等知名老专家。

二 月

2.3 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在京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葛增伟等同志发明的“一种二氧化碲单晶体的坩埚下降生长方法”(中国专利号ZL03141999.2)经多轮评审,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该发明专利克服了以往技术易穿漏、成品率低和晶体厚度小的缺点,提高了晶体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成功生长出大尺寸、高纯、优质二氧化碲单晶。

2.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隆重召开2010年度全所职工大会。会议由上海硅酸盐所党委书记王龙根主持,所长罗宏杰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9年度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规划》的报告,名誉所长严东生院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大会表彰了2009年度先进班组、文明窗口、先进部门、优秀个人、质量管理优秀部门和个人,颁发了2009年度最佳团队奖、最佳合作奖、最快进步奖、青年才俊奖、技术支撑和装备创新奖和所长特别奖等单项奖。

2.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第四届职代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对所长罗宏杰作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9年度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规划》报告和工会主席李树菊代表第四届职代会作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并对研究所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三 月

3.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了主题为“世博、智慧、健康、美丽”为主题的全所女职工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

3.4 中国科学院发布了 “2009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对其主管的320种科技期刊中符合院科学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测评条件的115种科技期刊进行了综合评估,《无机材料学报》名列第18名。至此,《无机材料学报》已连续三年获得院科学出版基金择优支持。

3.4 由长宁区总工会举办的“精彩世博、风华巾帼”长宁区第二十一届“三八”姐妹运动会排舞比赛在西延安中学体育馆召开。本次比赛共有长宁区各行各业的16个队参加,由我所女研究生和青年女职工组成的代表队荣获本次比赛三等奖。

3.5 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支社举行新年座谈会暨支社换届选举大会 3.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视察工作。

3.6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了2008-2009年度“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评选工作。本届评出“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获得者5名,“上海市巾帼创新提名奖”5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航榕研究员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提名奖。

3.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学报》编辑部荣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3.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客座教授授聘仪式,聘任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主干研究员余野建定教授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客座教授。余野建定教授是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专长于无容器悬浮技术及无容器新材料制备。3.12 “服务世博做贡献”上图志愿者在行动——2009年度上海图书馆志愿者表彰大会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与古陶瓷中心党支部及研究生党总支组成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党支部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09年度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张敬超同志荣获“2009年度上海图书馆优秀志愿者”,王秀艳同志荣获“2009年度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活动优秀组织者”荣誉称号。

3.18 国际知名晶体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陈创天院士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访问,并与科研人员就晶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的过去与将来方向进行了座谈。

3.25 中国科学院施尔畏副院长视察中科院嘉兴中心平湖无机材料分中心,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副局长孙殿义、上海分院副院长朱志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罗宏杰、党委书记王龙根以及嘉兴市、平湖市有关领导陪同考察。

3.28 Junior Achievement(JA)Volunteer Day活动同时在上海38个院校开展,硅酸盐所研究生会与微系统所合作,承办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长宁园区分会场的活动。

3.1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2010年度党员代表会议,副所长、党委委员宋力昕主持会议,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岩作所“党委2009年工作总结与2010年工作要点”的工作报告,党委书记王龙根作重要讲话。正式代表、党委委员、各支部(总支部)委员会委员等101人出席会议。

3.2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外协外购供方会议公布了《二院外购合格供方目录(2010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微波介质材料产品成为其优选外购供方。

3.2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外协外购供方会议公布了《二院外购合格供方目录(2010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微波介质材料产品成为其优选方。

3.24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低维纳米结构的液相生长、形貌调控和自组装”获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低比表面积高烧结活性氧化锆粉体与制品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获200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骨植入体生物活性涂层材料研究及应用”获200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24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共建的“生物材料临床研究中心”在徐汇区中心医院揭牌。中心将以用于软硬组织创伤修复及治疗的生物材料为主要方向,结合上海硅酸盐所的基础研究优势和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努力推动新型生物材料的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

3.24 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工作部署暨政研会第七次理事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表彰了15个“中国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先进集体”和25名“中国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先进个人”,上海硅酸盐所王龙根同志荣获“中国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先进个人”。3.30 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评选的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徐军、张文清两位研究员入选。

四 月

4.7 上海市第十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开幕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归侨侨眷联络组荣获上海市侨联系统先进基层组织,是上海市科技系统获表彰的两家基层组织之一;陈立东研究员、张文清研究员荣获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市科技系统共6人获此表彰。严东生院士作为市第十次侨代会特邀代表在主席台就座,陈立东研究员、常江研究员作为市第十次侨代会代表出席会议。

4.1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的100千瓦/800千瓦时钠硫储能电站在上海硅酸盐所嘉定南门产业化基地成功启动运行。100千瓦/800千瓦时钠硫储能电站展示,是国家电网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上海漕溪能源转换综合展示基地)的一部分。位于上海硅酸盐所嘉定南门产业化基地的100千瓦/800千瓦时钠硫储能电站,通过并网,实时导播到国家电网位于上海漕溪站的能源转换综合展示基地。在漕溪能源转换综合展示基地,可远程控制钠硫储能电站的充放电并网工作。同时,世博园区国家电网馆在智能电网展区也展出了上海硅酸盐所与上海电力研发的650安时钠硫单体电池实物,并介绍了钠硫储能电池的研发成果。

4.27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物材料临床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1号楼23层学术会议中心举行。

4.27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无机材料测试与评价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主办,由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

4.28 上海市政府在市委党校召开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钠硫电池研发团队获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4.29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二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表彰大会在中科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召开。中科院上海分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不超过10名,主要表彰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发挥表率作用,并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奋斗做出创新性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文中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二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

五 月

5.7 在科技部中国-斯洛文尼亚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支持下,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郑嘹赢副研究员、李国荣研究员的邀请,斯洛文尼亚S.Bernik教授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Bernik教授现为斯洛文尼亚约瑟夫.斯蒂芬研究所高级教授(Senior Professor),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子陶瓷、高温超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化锌压敏陶瓷等。他在1991年因研究高温超导Y-Ba-Cu-O材料获得了斯洛文尼亚国家奖。

5.12 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揭晓,中科院共有50人获得此项奖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玲霞副研究员名列其中。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奖励具有良好的潜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技人员。

5.21 共青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通过无记名差额选举了共青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十二届委员会,马明生、毛朝梁、许景

三、张雪梅、孟佳、贺天厚、徐朝和、彭芳、赫伟等9人当选。

5.22 由市科技团工委举办的“科技添彩世博,知识点亮青春”市科技系统世博科技知识风采大赛初赛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行。本次大赛共有来自科技系统的28支队伍报名参赛。上海硅酸盐所代表队获得冠军。

5.19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办的主题为“脆弱性硅酸盐类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的第148期东方科技论坛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召开。

5.30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承办的第29届国际热电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大会共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专家学者出席。设有新化合物、复合材料、材料理论计算和物理研究、器件设计与应 用系统等多个议题,共有152位专家和学者作大会会议发言,280余个海报展出。国际热电学会的专业理事会在会议期间更新了部分国际热电学会理事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文清研究员当选为新的理事会理事,任期三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副研究员在会上获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六 月

6.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中试车间项目的施工现场举行了“中试车间二”主体结构封顶仪式。

6.3 由上海科学仪器自主研制协作服务联盟和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和仪器设备博览会主办的“2010 科学仪器创新·贡献·应用成果奖”颁奖礼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汪正等科研人员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进行国产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用于新型陶瓷材料分析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08142201500),对国产科学仪器应用方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应用国产原子吸收石墨炉测定高纯氧化铝粉末元素铜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荣获 2010年科学仪器应用成果奖。

6.9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带领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领导考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杨雄一行考察了上海硅酸盐所钠硫电池、染料敏化电池、玻璃智能节能膜以及硬组织植入材料等项目,并参观了上硅所-索尼联合实验室。

6.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在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华仁长等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6.29 历时近两个月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第八届篮球联赛落下帷幕。上海硅酸盐所篮球队在决赛中勇夺冠军。上海硅酸盐所篮球队已经三次称雄上海分院篮球联赛,是上海分院夺冠次数最多的队伍。

七 月

7.1 上海市长宁区举行庆祝建党89周年暨“世博先锋行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对获得长宁区世博先锋行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世博先锋行动优秀共产党员、世博先锋行动党建联建优秀单位等称号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别进行了表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被评为长宁区“世博先锋行动”党建联建优秀单位.7.4 第一届“陶瓷材料在能源和环境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Shanghai Workshop on Ceramic 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MEET-Shanghai 2010)在上海硅酸盐所召开。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以及上海硅酸盐所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7.25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在沪正式签署《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钠硫电池产业化的合作意向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签约仪式。

八 月

8.9

“第十六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及第十四届国际气相生长与外延会议”(ICCG-16/ICVGE-14)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是由国际晶体生长协会主办、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支持的专业性国际盛会被誉为国际晶体生长界“奥林匹克” 盛会的国际晶体生长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自1966年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第一届起,至今已经有44年的历史。这次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根据大会组委会的初步统计,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超过1100人。其中,注册登记的国外代表600多人,国内代表500多人,人数超过了历届的会议 8.12 接共青团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批复(沪科团[2010]16号文),同意共青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十二届委员会由马名生、毛朝梁、许景

三、张雪梅、孟佳、贺天厚、徐朝和、彭芳、赫伟等九位同志组成,彭芳同志任书记,孟佳、贺天厚等两位同志任副书记。

8.1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妇委换届选举大会,总结第五届妇女工作委员会工作,选举产生第六届妇女工作委员会。会议通过无记名等额选举方式选举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六届妇女工作委员会,闫继娜、孙伟嬿、于云、李思红、金德玲、姚秀敏、夏佩章等7人当选。

8.23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协办的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功能陶瓷分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隆重召开。

8.24 中国科学院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佛山市举行战略合作暨“复合智能节能薄膜开发项目”签约仪式。

8.25 国家863课题“2千瓦中温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2010年度合作成果及信息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日本大学SOFC材料研究专家桥本拓也教授,清华大学863专家蔡宁生教授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出席会议。

九月

9.13 经所党委批复(硅所综党办【2010】136号),同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六届妇女工作委员会由闫继娜、孙伟嬿、夏佩章、于云、姚秀敏、金德玲、李思红等七位同志组成,闫继娜同志任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孙伟嬿同志任副主任。

9.14 中国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在苏州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基本建设工作总结交流会议,会议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的基本建设成果,对在基本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对今后的基本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展望。上海硅酸盐所荣获先进集体,王庆陵同志荣获先进个人,已故的陆芝敏同志荣获突出贡献奖。

9.15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

9.15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光学会和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市硅酸盐学会承办的全国第八届X射线荧光光谱学术报告会在上海召开。近百名从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9.17 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上海市科委2008年8月依托上海硅酸盐所组建,重点开展无机能源材料及其相关电源器件的工程化研究,通过工程化研究平台的建设、工程化项目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和联合,提高上海在无机能源材料及电源器件方面的综合研究和开发实力。9.20 嘉定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了2010年嘉定区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表彰了12家“嘉定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榜上有名。

9.21 长宁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2010年长宁区人才工作会议暨领军、拔尖人才命名表彰会”。会议为表彰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人才,鼓励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授予39位同志“长宁区第二届领军人才”称号,48位同志“长宁区第七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立东研究员、孙静研究员获“领军人才”表彰,步文博研究员获“拔尖人才”表彰

9.2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协鑫蓝宝石晶体材料研发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研发中心组织架构方案、章程、规章制度,确定了研发中心年度立项项目三项,原则通过了研发中心年度预算方案和薪酬体系方案。大会决定聘用徐军为研发中心主任,薛抗美为研发中心副主任。

十月

10.20 201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颁奖,全国共51名科技人员获奖,其中上海7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高濂获201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成为继严东生院士(1996年度)、殷之文院士(1998年度)、郭景坤院士(2004年度)后上海硅酸盐所第四位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

10.20 中国科学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在佛山市召开科技合作工作会议,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院地合作局副局长孙殿义,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常务副院长黄宁生,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等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与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就共建中国科学院佛山陶瓷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在会上签约。

10.27 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支部举行换届选举工作。支委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民盟支部共29名盟员,实到22名,超过2/3人数,选举有效,经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主委任国浩,副主委李军、满振勇,委员仇萍荪、刘阳桥。

10.2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显林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和法国电子微电子纳米技术研究所(IEMN)Denis教授研究小组合作,在BST60/40薄膜的高频微波性能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首次在Pt/Si衬底上制备出100%取向度的BST(001)、BST(111)织构化薄膜。他们还巧妙引入具有极低损耗(<0.005)的BZN薄膜,获得了可调性高达50%(@400kV/cm)、介电损耗仅0.01及优值因子高达46.8的BZN/BST复合薄膜,解决了BST铁电薄膜难以兼顾高可调性和低介电损耗这一难题。为研究BST薄膜的高频微波性能,在Al2O3(0001)衬底上引入纳米TiOx作为籽晶层,制备出高度(111)取向外延BST薄膜,并分别对多晶和外延BST薄膜在1~40GHz频率范围内进行了微波性能表征和分析,发现BST薄膜的复介电常数遵从Curie–von Scheidler定律;在频率高达40GHz、电场仅为300kV/cm条件下,外延BST(111)薄膜的可调性高达41%,是多晶BST薄膜的1.4倍,有望应用于高频微波器件领域。10.28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上海红外与遥感学会和上海硅酸盐协会协办的无铅高性能压电材料国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ead-Free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IWLFFM-2010)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2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无铅铁电压电材料(包括单晶、陶瓷、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器件应用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十一月

1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办了首届“撷英”青年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景坤主持报告会并任评审组组长。经过评议,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前军获得一等奖,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阳桥、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于惠梅、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翟万银获得二等奖,人工晶体研究中心石云、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艾飞、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万冬云、特种无机涂层材料研究中心于云获得三等奖。

11.4 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视察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嘉定园区。王龙根书记、杨建华副所长及所长助理孙静等陪同参观。

11.10 上海市科技工会组织召开了“2007-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支持工会工作好领导”表彰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龙根同志荣获“支持工会工作好领导”称号,陈丽莎同志荣获“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黄燕同志荣获“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11.1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了第十二届(2010年)职工运动会。本届运动会设置了广播操、拨河、跳长绳等3个集体项目和100米托球跑、门球、足球射门、飞镖、跳绳、立定投篮、自行车50米障碍赛、仰卧起坐、俯卧撑、登楼等10个单人项目,参加人数达700余人次。

11.19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联合主办了中国科学院优秀网络科普栏目评选活动。院共有108家单位,61家单位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优秀网络科普栏目评选活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普网上行”栏目获“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网络科普栏目”提名奖。

11.23 原日本名古屋大学校长、国际陶瓷领域著名专家平野真一教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技发展高级顾问。

11.25 上海硅酸盐所新一届研究生会成立,主席:谢滨欢,副主席:马名生、周遥。11.25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施尔畏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考察调研,并与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交流。

11.26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上海硅酸盐所2009年度科技论文共有388篇,其中“表现不俗”论文数为61篇,占论文总数的15.72%,居全国科研机构第10位。

11.29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在第六届四次理事会上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汪正课题组颁发了201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CAIA)奖。这是上海硅酸盐所首次获得该荣誉。

十二月

12.2 长宁区华阳社区(街道)召开了“弘扬世博精神,凝聚促进和谐”世博工作总结大会。会上表彰了在世博行动中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世博会期间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世博安保工作,并受到了肯定,荣获了“华阳社区世博工作贡献奖”,该所郑超峰同志荣获“华阳社区世博工作先进个人”。

12.10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学术研讨会(东山系列学术会议)-“陶瓷微结构与性能关系”专题在苏州东山宾馆举行。本次专题会议隶属“东山系列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与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协办。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学术研讨会是由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重要系列会议之一,每年分为1-2个学术专题。

12.1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在上海硅酸盐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举行了“上海硅酸盐所—赛默飞世尔科技材料原子光谱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12.17 首届中科院上海临床中心(筹)转化研究研讨会在青浦区太阳岛顺利召开。

2011年关于2010年的所内大事

1.24 长宁区召开了2010年度长宁区科普工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荣获2010年度上海科普志愿者优秀团队;翟万银荣获2010年度上海科普志愿者先进个人;许恩得荣获2010年度长宁区科普志愿者之星。

1.25 中国科学院2011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中科院2010年度先进集体。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钠硫电池研究团队荣获中科院2010年度先进集体。

2.17 根据《关于对2009~2010年度文化单位治安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沪公文知2010第132号),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在2010年底组织评选了文化单位治安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活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孙兴伟、虎磊被评选为“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2009~2010年度先进个人”(《关于对2009~2010年度文化单位治安保卫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的通报》沪公文通[2011]1号。3.7 上海市科学技术妇女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纪念“三八”国际运动101周年暨妇女先进表彰会,会议表彰了优秀的妇女工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于云荣获2009-2010年“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李伟东荣获“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纳米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课题组荣获“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3.21 根据上海市长宁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的通知(长爱卫办[2011]1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被上海市爱卫会评为“2010年度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先进单位(《关于表彰2010年度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沪爱卫办[2010]23号)。

3.24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宣布2010年度标准化先进和标准化优秀成果奖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Q/KYD 0060《陶瓷金卤灯半透明氧化铝管》获2010年上海市标准化优秀二等奖,Q/KYD 0054《人工关节用真空等离子体喷涂钛-羟基磷灰石涂层》获2010年上海市标准化优秀三等奖。

第二篇: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所博士后流动站的管理工作,吸收国内外优秀博士来站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促进学科发展,加强学术交流,造就高层次人才,根据国家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章 招 收

第二条 我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内,有重点科研项目和博士生导师,具备科研条件(包括科研助手和经费)的课题组,均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名额分配由流动站负责人协调。

第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系国家正式职工,虽不列入我所正式编制,但属我所经国家批准的流动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各类关系均在我所,享受与我所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

第四条 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五条

申请人一般提前三个月向我所流动站提出书面申请,阐明本人简历、业务专长、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获奖、配偶及子女等基本情况,并提供能反映本人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材料(如科研成果鉴定、博士论文答辩决议、发表论文目录等)。

第六条 若申请人为委托或定向培养、在职、现役军人博士研究生均需提供所在单位同意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

第七条 流动站根据“确保质量、择优招收”的原则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面试审核,择优招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站和落户手续。为确保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计划的顺利完成,申请人进站前需进行体检。

第八条 本所培养的博士不得申请进本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九条

流动站应当与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申请人三方就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的有关事宜签定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进 站

第十条

已被批准进站的博士后必须按期进站,如有特殊情况应在拟定进站日期前向流动站请假。未经流动站批准逾期超过半个月不进站者,流动站有权取消其进站资格。

第十一条 博士后进站一个月内需与流动站签订工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及其它的有关事项。博士后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二条 博士后进站后三个月内需进行体格检查。如发现患有严重疾病(如精神病、癫疯病、恶性肿瘤等),不适宜进行科学研究的,则将其退回原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关系由流动站参照同类人员有关规定管理。(有协议的除外)

第十四条 博士后的研究课题应力求结合我所承担的重点科研任务,研究计划由本人提出,在征得合作导师同意后报研究生部备案。博士后所在课题组要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研究、实验和计算条件。合作导师负责对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第四章 工作期限

第十五条.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如提前完成研究计划,可以提前离站,但在站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1个月。博士后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在规定离站前三个月提出申请,适当延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延长期不宜超过半年。博士后研究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或转到另一个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

(三)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以上的;

(四)长期患病难以完成研究项目的;

(五)其它情况应予退站的。

退站的博士后不再享受博士后待遇,其户口迁落手续由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协助办理。

第五章 经费及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博士后的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日常生活和管理的专项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流动站及所在课题组筹资。国家财政拨款的博士后日常经费由流动站统一管理,单独立账,专款专用。流动站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3%的经费用于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为:

1、劳务(指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社会保障、管理、动力等费用。

2、博士后政策规定的有关补贴。

3、考核工资、奖金。

第十九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支付渠道:

1、劳务、福利、社会保障、管理、动力等费用计入所在课题成本,按照我所新进所同类人员核算原则核算并由所在课题经费支付。

2、博士后政策规定的有关补贴,如配偶补贴、子女托费补贴、子女医疗费补贴、住房补贴等由所部支付。

3、考核工资、奖金由所在课题组负责人根据博士后工作性质、工作表现和实际工作量,参照组内同类人员确定,并由所在课题经费支付。

第二十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本所同岗位同条件人员工资标准的原则确定。博士后在站期间,应视同本单位在职人员管理,并享受与本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福利待遇。博士后终止本站工作的下一个月起,停止发给工资及生活补贴。

第六章 住房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住房仅供博士后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使用。

第二十二条 根据进站博士后家庭成员组成及现有博士后住房的实际情况,由管理部门合理安排住房,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入住手续。

第二十三条 对博士后实施住房补贴制度,我所发给每位博士后每月2000元的住房补贴。

第二十四条

对博士后住房实行收费制度。根据住房条件、居住地段等实际情况,确定本所博士后住房的租金标准。

第二十五条 租住本所博士后住房其他费用的支付

1、房内有线电视初装费由所承担,月租费由博士后自理。

2、电话安装由博士后自主决定,所需费用自理。

3、租住住房的博士后应按时缴纳水、电、煤气费等。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出站时,本人及家属必须及时从住房中迁出,并应对原住房进行清扫,做到房内不留垃圾,煤气灶、脱排油烟机应清洗一次。不清扫的由博士后管理部门请清洁公司清扫,费用由原住户支付。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人员入住所部提供的房屋后,不得将房屋挪作它用,如发生转租、借他人使用等情况,视情节处以房租3~10倍的罚金。

第二十八条 考虑到物价波动等因素,参照上海市有关规定需要变动租金时,由我所博士后管理部门提出,经所务会议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应爱护住房内的一切设施(包括家具)。离站时应主动通知房屋管理部门检查住房、家具,如有损坏,应予赔偿。

第三十条 博士后出站时,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必须及时从住房中迁出。如占房不迁则按博士后公寓管理条例处理。

第七章 户口迁移及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进站,在我所落常住户口。博士后凭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出具的介绍信,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凭上海市博士后办公室的介绍信,办理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享受本市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凭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八章 博士后科研基金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通过多种渠道申请科研基金,由本所博士后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博士后申报。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科研基金的申报条件、项目设置、资助金额和使用管理等均按有关条例执行。所获基金经合作导师同意可单独立账。

第九章 关于短期出国交流

第三十六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若科研工作需要,经所长批准可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可短期出国进行与博士后课题直接有关的交流活动,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一般不得延期。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出国前需与所签订协议书,经公证后,方可办理出国手续。

第三十八条 未经本所批准,在国外停留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则作自动退站处理,并按协议规定赔偿违约金。博士后配偶及子女应及时迁出原住房。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回国后应递交国外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十章 考核与评定

第四十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应完成进站前与流动站签订的协议书所规定的研究课题。

第四十一条 博士后进站三个月,需向有关专家组作开题报告,介绍博士后期间的工作计划,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可能的应用前景等,开题报告经专家组通过,方可全面开展博士后工作。

第四十二条 博士后进站满一年,需作中期工作进展报告,由专家组对一年来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如博士后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无培养前途,考核不合格者,则劝期离站,并报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另行分配工作。

第四十三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离站前应向所在站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和研究成果报告,并在所内做工作汇报。流动站应组织3—5名专家对其是否完成研究计划、所完成项目的重要性和先进性作出评价。

第四十四条 博士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按照本所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 出站与工作分配

第四十五条 博士后出站后的工作由本人自行联系。但在工作期满前半年或三个月,关于离站后的去向,流动站与博士后双方均应明确,并由流动站报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批。

第四十六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时,须凭已办完手续的“离所通知单”,到流动站管理部门办理离站手续,领取分配工作介绍信,到录用单位报到。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二〇〇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生部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总结

2008年12月5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的要求,按照中科院党组与上海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所作为第一批单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称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从10月27日至11月30日,主要工作如下:

一、准备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为保证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党委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李燕任组长,徐洪杰任副组长,赵振堂、胡钧、马余刚、李勇平、高君颖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沈阳任组长,张平任副组长,孙剑华、俞栋、张晓斐为成员,负责协调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并明确了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人,根据党委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党员全程参加。

2、制定活动方案。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学习实践活动动员报告,并明确了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人员为:全所党员、非党中层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部分研究员和部分离退休干部。

3、讨论决定活动目的要求。10月29日召开党委会,专题讨论我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具体工作。决定我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实践载体为“增强能力、促进发展”,目的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我所的进一步发展。

4、发放学习资料,为保证党员学习,下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等。

5、开设网页专栏。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吸引群众参与,党委在所主页上开设“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开辟征求意见、实施方案、总结;活动简报;学习资料;学习交流;调研情况等六方面内容,及时报道活动的有关情况,宣传各支部学习情况、创新做法、大讨论情况、党员和群众对所的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调研情况等,让大家及时了解掌握学习实践活动的动态,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学习培训

1、组织了两次全所党员和干部大会。10月30日,我所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由党委书记作动员及工作部署;11月18日,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来所作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紧迫感”的辅导报告。两次会议均有200多人参加。

2、部分干部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活动。11月11日我所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了上海分院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会、参加了11月6日科技党委组织的报告会。

3、部署具体工作。10月30日,动员大会后,党委即召开了党支部书记会,部署第一阶段工作。

4、各支部组织学习。10月底至11月中旬,各支部组织党员学习,明确学习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提高思想认识。

5、知识问答题。我所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题,帮助广大党员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听取党员对所工作的意见。

三、深入调研

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调研题目及调研点,并深入进行调研,形成初步的调研报告。徐洪杰所长分别走了4个部门,召开座谈会,就企业的发展听取了30多人的意见,形成了对企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李燕副书记就所的发展、上海光源精神、干部的引领作用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分别召开了四个座谈会,50多人参加座谈;赵振堂副所长以提升我所加速器科技的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题,胡钧副所长就促进我所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深入调研点召开多个座谈会及个别访谈,听取意见,统一思想,明确学科重点。

四、组织学习及解放思想大讨论

1、领导班子学习成果交流会。11月17日,我所召开了学习成果交流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所长助理及科技人员代表共13人参加了会议,科技党委指导检查组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班子成员会前

作了充分准备,会议发言热烈,内涵丰富,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结合我所光源建成后研究所的进一步发展,对如何把我所建设成世界级的研究所,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提出了我所近期及“十二五”规划设想,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座的同志感到振奋,增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

2、纪委委员讨论会。11月13日,我所召开了纪委学习讨论会,结合我所在上海光源工程项目建设、一所两园区的运作、行政和科研的管理等方面工作,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我所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如何加强党委和纪委工作、建立健全所内规章制度、学科发展、充分发挥所中层干部作用及加强管理等方面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11月26日晚,所党委组织中层干部及所关键岗位职工近70人,观看了反腐倡廉大型滑稽戏《今朝睏不着》。

3、解放思想大讨论。12月3日我所组织党委纪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上海光源党总支委员及有关人员,在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所的学科发展、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4、各支部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增强能力促进发展”主题,各支部开展“我为所的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以“假如我是所长”为题,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调研主题,组织党员和党外干部为我所的发展建言献策,许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进行了学习心得交流。

5、广大党员和职工积极参与,撰写心得体会或建言献策的文章。在建言献策文章及心得体会里,结合调研主题,就我所学科建设和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矩阵管理、提炼上海光源精神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大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在各支部的大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查找阻碍所发展的不利因素及瓶颈问题。在所网页上的征求意见栏里,许多职工积极为所的发展建言献策。

五、第一阶段的总结交流及第二阶段工作部署

12月初我所召开第一阶段总结交流大会,会上各支部对第一阶段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交流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及建言献策的情况。党委对我所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部署了

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

六、总体评价

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我所党委领导高度重视,行政班子配合,组织工作到位,因此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学习突出重点,活动形式多样,广大党员和干部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目前取得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是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阶段。党委将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初步理清解决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重点是推进研究所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第四篇: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

科沪核发人字[2003]51号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全所各部门:

经所务会议讨论通过([2003]核办纪8-6号),现将《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

为贯彻中科院在知识创新试点阶段进一步扩大博士后教育规模的指导方针,加强本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在站博士后人员的管理,进一步营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保证博士后人员的培养质量,根据中科院、国家人事部及上海市有关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入站

第一条入站条件

已取得博士学位(一般距离学位授予时间不超过18个月),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40周岁以下,持有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同意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证明。

在校博士生应于毕业前三个月与我所人事教育处联系有关申请入站事宜。

第二条 入站程序

(一)申请者向我所人事教育处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者个人简历;

2.两位本学科领域正高级职称人员的推荐信,其中一位应为申请者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3.博士学位复印件或所在学校出具的已取得博士学位的证明;

4.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已发表的著述、论文目录及研究

生期间学位课成绩单;

5.两周内区(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

(二)人事教育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者,安排面试。由所博士后指导小组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以及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提出录取意见。

(三)申请者被录取后,由人事教育处向上海市博士后办公室审报入站,获得入站批复后,人事教育处向申请者发送书面录取通知。

第二章配偶及子女安置

第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子女户口不随迁入沪;

第四条 所协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解决其配偶在沪就业和子女就读问题。

第三章待遇

第五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核所职工同等工资和福利待遇。

第六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聘为创新岗位,参照所创新岗位聘任的有关规定享受所创新岗位津贴和所绩效。

第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享受150元/月的住房和购买书籍补助,如夫妻两地分居,另可享受200元/月的补贴。

第八条 所提供每户两室一厅的博士后公寓,入住嘉定博士后公寓者可另得到200元/月的补贴。

第四章 在站管理

第九条 在站工作期限: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最多不超过三年,最少不少于二十一个月。

第十条 在站期间内的出境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不可因私出境,若工作需要,需经其合作导师及所有关领导批准,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

第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参加所在部门的日常考勤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按所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科研工作

第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一至三个月后应进行工作计划报告,由所博士后指导小组评议,获准同意后,方可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

第十三条 科研工作开展六个月及十二个月时,博士后研究人员向博士后指导小组进行期中汇报。

第十四条 所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积极申请“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及其它各类科研经费。

第六章 经费

第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员经费由其合作导师承担。

第十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到的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按所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

第七章 出站

第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期满后,博士后研究人员需提交

出站报告、学术论文,填写期满分配登记表以及在站期间经费使用明细表。

第十八条 人事教育处组织所博士后指导小组成员及所外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申请出站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工作成果等作出综合评价,提出是否同意其出站的意见。若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可以同时进行职称资格的评定。

第十九条 所协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工作期满前三个内,落实其出站去向。

第二十条 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应按期搬出博士后公寓,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离所手续。

第八章 其它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所购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均属所财产。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若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以上级文件为准。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人事教育处负责解释。

主题词:人事教育流动人员 博士后 办法 通知 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办公室

2003年4月29日印发打字:李萍

校对:高君颖

第五篇:2012017年上海材料研究所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附件1:

2016-2017上海材料研究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上海材料研究所原隶属于机械工业部,是一个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并材料性能检测的综合性研究所,成立于1946年,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1999年以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上海材料研究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0年,上海材料研究所与上海能源所合并,转制为高科技企业。在1981年和1983年,经政府批准,上海材料研究所分别建立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现已经改名为“材料学”)两个硕士点,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中二级学科“材料学”设有专业方向为材料组分的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材料的失效分析及评估、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先进陶瓷材料、金属与粉体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测试计量术及仪器”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专业方向为材料的无损检测和减震与消能技术。至今已培养一百多名硕士研究生。上海材料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注重基础教育,并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注重与科研实际紧密结合,在研究内容上既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又注重深入的实际科研实践,研究生在学期间就参加行业领域的学术活动,因此,毕业后能较主动并很快适应科研工作,我所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材料领域的优秀人才。上海材料研究所力争今后为国家和本所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上海材料研究所内设有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上海消能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3D打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有金属材料检测分析与安全评估、无损检测、航空材料检测和纳米材料检测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公开出版的杂志有《机械工程材料》、《无损检测》、《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理化检验-物理分册》、《腐蚀与防护》、《电力与能源》。

二、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情况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原起始于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经过近三十多年本所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此专业的科研方向除了材料的检测和评价技术外,已从围绕金属材料的研制和加工工艺发展到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全面的研究与开发。97年国家教委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调整为《材料学》,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此学科的科研队伍中正高级教授14人,副高级教授40人。1999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进步奖11项。现拥有大型科研设备二十多台,目前在研科研项目52项,2017年新增项目27项,新增国家拨款经费3700余万元。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百名,目前在校生15人。

二级学科“材料学”(080502)主要专业方向如下:

材料化学成分分析:上海材料研究所以理化检验研究室为建所的起点,长期以来从事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所研究的大多跟传统产业有关,属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学科,在现实生产中,对优秀的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方面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材料化学成分分析近年的发展是运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技术开拓材料的化学成分的检测。材料化学成分分析专业方向不仅实用价值高,而且发展空间大。近期的研 1 究有民用航空用镍基高温合金化学成分测试方法的研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微量及痕量元素的ICP-MS分析方法等。

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十多名。近期毕业论文主要有:《HG-AFS测定铝合金中砷、锑、镉、铅、锡的方法研究》、《镁及镁合金中多元素ICP-AES分析方法研究》、《HG-APS在测定核电用钢及低镍不锈钢中痕量砷、锡、锑的方法研究》、《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钴基合金中多元素的方法研究》、《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方法研究》、《HG-AFS法测定民用航空用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砷硒铋碲的研究》等。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上海材料研究所失效分析及评估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开展失效(事故)分析和预防预测的单位之一。主要从事机械装备的失效和预防的研究,金属材料相关的安全评估研究等,行业遍布机械、冶金、航空航天、船舶、国防、建筑、核电等国民经济领域。在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曾负责和参与了国家一批重大装备的运行失效原因的分析和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分析工作,如:磁浮列车”8.11”火灾原因分析、某市液态二氧化碳储罐船爆炸原因分析、某地苯胺池泄漏事故分析、某地供热(蒸汽)直埋管道泄漏原因分析、LNG贮罐封头开裂原因分析、某城市天然气管道安全评估、锅炉燃烧器文丘里断裂原因分析、某核电728MW蒸汽涡轮发电机轴瓦失效分析、某核电站热交换器传热管泄漏原因分析、某地铁列车车钩梁开裂原因分析、螺旋桨导管内壁破裂原因分析等,曾组织过七次“全国失效分析会议”,1993年,上海市政府授权成立了“上海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中心”,目前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授权的失效分析网点单位。

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近期的毕业论文主要有:《纳米压痕试验方法》、《高强度螺栓氢脆断裂失效的表征研究》、《GCr15钢的磨削开裂特征研究》、《国产300M钢疲劳特性研究》、《不锈钢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GCr15轴承钢残余奥氏体定量测试标样的制备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等。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上海材料研究所腐蚀与防护专业方向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其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始建于1957年初,后扩建为腐蚀与防护研究室。数十年来,在环境敏感断裂、腐蚀测试与失效分析、耐蚀材料、表面处理与防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中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研究工作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基金、国家核电重大专项基金、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基金、上海市科委和工业界的若干项目,从事我国重要工程中的核电材料、埋地高压管线材料等在高温高压水溶液、土壤等复杂环境中应力腐蚀破裂、电化学腐蚀特性、腐蚀疲劳、长期使用可靠性、寿命预测和延寿等问题的基础研究并应用到工程实际,解决了许多重要工程问题。

2.作为国家金属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的一部分,根据GB、ISO、ASTM、NACE等国内外标准,为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各种材料腐蚀性能检测服务。

3.工程材料相关腐蚀的失效分析。

4.耐蚀材料、表面处理与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5.深海浮力及耐蚀特种金属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

主要应用范围:核电、火电;石油、油气输送;化工、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天航空;市政工程等。

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近期的毕业论文主要有:《管线钢在土壤环境中应力腐 蚀破裂的研究》、《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预测模型中电化学和力学性能的研究》、《核电用异种金属焊接件A508/52M/316L组织与性能研究》、《两种结构钢的环境促进裂纹扩展行为与检测技术》、《异种金属焊接件SA508/52M/316L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中的性能研究》、《水化学若干因素对核电用异种金属焊接件SA508-52M-316L应力腐蚀破裂的影响》、《高温水中微量杂质对异材焊接件A508/52M和52M/316L应力腐蚀破裂的影响》、《三种核电关键材料腐蚀性能的研究》、《核电用异种金属焊接件16MND5/309L/308L/Z2CND18-12N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环境因素16MND5/309L/308L/Z2CND18-12N异材焊接件应力腐蚀破裂的影响》等。

先进陶瓷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研究领域包括陶瓷轴承球及全陶瓷轴承、高耐磨耐腐蚀陶瓷材料、高纯高密度陶瓷材料,形成了陶瓷部件近净尺寸成形技术、先进陶瓷3D打印制备技术、大尺寸陶瓷球精加工技术、高纯致密陶瓷件成套制备技术等先进的陶瓷加工技术。形成的精良的工艺设备包括多规格烧结炉、加压烧结设备、等静压设备、注塑成形设备、产品精加工设备以及齐全的产品质量检测仪器等。

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九人,近期毕业论文主要有:《氮化硅陶瓷材料及其球体的疲劳寿命研究》、《高纯高致密氧化铝陶瓷低温常压烧结研究》、《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ZrO2致密化影响的研究》、《工程陶瓷热等静压后处理研究》、《氧化锆陶瓷材料的晶粒生长控制研究》、《碳化硅陶瓷球的磨削机理研究》等。

高分子复合材料:上海材料研究所高分子复合材料专业是在合成树脂、工程塑料、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改性,得到复合应用需要的功能材料,拥有合成实验室、工程塑料制备实验室以及科研产品生产线。

根据现代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本专业注重对学科内容的更新调整,现已涵盖了水性涂料、耐磨材料、发泡材料等领域,具有了知识产权和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合成、表征、构效关系、工况分析及专业知识的材料类高科技人才。近五年来,本专业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开展多项联合研究,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解决了国民经济中的工程技术难题,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平台。现今正在开发高分子3D打印技术。

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人,近期毕业论文主要有:《常温固化含氟涂料配套底涂料的研究》、《高固含量无溶剂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自乳化细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无溶剂型水性聚氨酯》、《长纤维/织物增强橡胶材料的性能研究》、《导电银胶的研究与制备》等。

金属与粉体材料:上海材料研究所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研究领域包括高温材料、耐蚀材料、模具材料,开发了特种熔炼、精密铸造和强韧化热处理技术,表面防蚀保护技术,抗磨减摩处理技术,先进选材用材技术,离子氮化、复合镀和固体润滑等抗磨、减摩和防蚀处理技术,并开发高耐蚀、耐热、耐磨和模具用新材料20余种,并形成了精良的工艺装备,如多规格真空感应炉、电渣重熔炉、成套精密铸造工艺装备、高压气体淬火真空炉、多功能离子氮化炉等。

粉体材料研究领域包括超细晶粒高强度、高硬度硬质合金材料,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材料,多元硬质合金和无磁硬质合金材料,高效、多孔过滤材料,合金粉末及粘合剂,3D打印金 属耗材,形成了先进的制品成型技术、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及制备技术、超细颗粒和纳米级硬质合金生产技术、先进挤压成型技术和气氛烧结技术、高性能合金粉末制备技术。形成的精良的工艺装备包括多规格的真空烧结炉、气氛烧结炉、加压烧结炉、等静压设备、粉末制取设备以及制品精加工设备。现今正在开发3D打印金属粉体材料并成立了增材制造中心。

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近年来毕业论文主要有:《硬质合金挤压成形剂设计及脱除技术研究》、《亚微米硬质合金制备过程中碳含量的控制研究》、《电子封装用低膨胀高导热钨铜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等。

二级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

该专业以材料的理化测试为起点,从1981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着重培养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独立解决工程材料及其在加工使用过程中质量评定技术问题的能力。现有科研队伍中正高级教授1人,副高级教授5人。1999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进步奖2项,至今已培养研究生近二十名。

主要专业方向如下:

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此研究方向紧紧围绕着包括原材料及其加工全过程中的材料质量和无损检测系统的基础研究,发展微波无损检测技术以促进复合材料在工业中扩大应用。已形成了超声(UT),射线(RT),磁粉(MT),渗透(PT)、涡流(ET)、漏磁(FLT)多项检测技术。2014、2015年重大工程有:苏州国际财富广场的钢结构检测,呼和浩特市快速路交通工程施工一标段龙门架项目,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整体钢结构工程,静安区大中里46号40号地块综合发展项目,上海梅陇南方商务区一期、二期、三期地上项目,悉尼国际会展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年检等。2014年完成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功能陶瓷零部件表面光折射渗透检测方法》,2015年完成上海市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大客发动机复杂薄壁机匣铸件X射线检测》和上海市研发平台专项《上海市无损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至今,主持完成5项国家标准(已发布4项)和5项行业标准(已发布2项),参与完成13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新立项主持1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参与4项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

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近年来毕业论文主要有:《螺栓头杆结合部缺陷涡流检测阵列式探头研究》、《螺栓头杆结合部缺陷涡流检测阵列式探头研究》、《钢管漏磁检测探头及其装置研究》、《电磁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超声检测声场模拟》等。

消能减震技术:近年来,研发了弹性滑板支座、高烈度区大吨位粘滞阻尼器以及防屈曲支撑等新产品,形成了一支技术领先、结构合理的消能减震技术研发队伍,建立了多例消能减震示范工程,推动了该项技术在建筑、桥梁上的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在减振抗震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技术平台和产业基地。近期在研究超高层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研发以及先进消能减震阻尼技术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历年来培养联合培养研究生一人,毕业论文为《阻尼衬套的试验方法与性能评价研究》。

三、研究生招生及规模情况 1.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2017年报考我所人数:第一志愿报考人数4人,招生计划数5人,录取第一志愿人数2 人,调剂录取人数3人,实际报到人数5人,2017年招收2名985高校毕业生,复试分数线:过国家分数线。生源质量较高,体现出我所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有着极佳的声誉,能够吸引到优质生源报考我所。同时招收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8人。2.研究生规模及结构

2017年在校硕士研究生生共34人,其中本所硕士研究生15人,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18人,在上海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

1.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我所拥有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上海消能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3D打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有金属材料检测分析与安全评估、无损检测、航空材料检测和纳米材料检测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在研科研项目52项,2017年新增项目27项,新增国家拨款经费3700余万元。除本所的两个硕士点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有:上海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基地。2.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我所为本所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助研金,有效地保证了每位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经济来源。近年来,平均每年支出总额在35万元左右,另设有奖学金,表彰和鼓励当学习表现优秀的同学们。同时,研究生在读期间将提供书报费、高温费等补贴。如研究生在所期间积极参加所科研项目的,部门或导师还将为其申请额外津贴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一线的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3.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

上海材料研究所的研究生基础课程安排在复旦大学进行学习,每个学生必选30学分。另外要求所有本所研究生必须参加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并提交报告,计入学生学分。目前已做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全覆盖。4.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及成效

研究所层面的学术活动: 1)导师论坛

导师论坛是由全所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第二课堂,导师论坛每个月举行一次,由各个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及化学性能测试、材料的失效分析,到核电材料的环境敏感断裂等等,涵盖了全所各个研究领域,而且不仅理论知识面广,还包含了许多案例,为研究生提供了许多交叉知识,为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近三年以来,我所吸引了众多材料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优势,我们突破了“导师”这一身份的限制,邀请更多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参与到论坛中去,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强化了我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研究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还能够向学习到沟通、展示的技巧,更能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启发学生们的深度思考。2)研究生月报告会

研究生参加月报告会并认真准备报告即是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每准备一个演讲题目的时候,他们常常能深入思考自己的演讲题目和内容,从认真查阅书籍资 料、整理观点到制作幻灯片准备发言,对问题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激发了学术兴趣,为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月报告会有利于强化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激发科研兴趣和创造潜能,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有利于大胆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月报告会的学术交流形式能通过交流与讨论,借鉴别人的知识,拓宽自己的思想,触类旁通,形成自己的发散思维。在交流讨论过程中,研究生们可以各抒己见,深入讨论,互相启发,通过彼此的学术交流互动,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创新思维。

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月报告会能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涵养,培养自主、自发、自然的心理品格,形成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

除了研究所层面的学术活动以外,研究生在读期间也常常跟随导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科技交流、工程现场等,体现了我所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与科研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同时,也为学生在将来切实地进入科研一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5.导师队伍规模及结构情况

2017年我所研究生导师16人,其中45岁以下5人,45-54岁6人,55岁以上5人,所有的导师都已获得高级职称;另有协导8人,联合培养企业导师9人。从导师队伍的数量来看,我所目前的导师数量较为稳定,但从结构上来看,我所近年来的导师队伍逐渐年轻化,结构逐渐优化。一方面,近年来我所总体实力不断上升,吸引了更多中青年优秀科技人员,另一方面,本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在长期的一线工作后,也逐渐积累实力,承担起了更多科研项目的重任,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具备了成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的基本条件。

6.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情况

研究生青年在入学后即纳入我所党委及团委管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现出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团结有爱的精神风貌。

我所认真贯彻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对我所硕士研究生教育做到了全覆盖,并取得了较大效果。我所坚持毕业生参加论文盲审,常年保持无异议率,论文答辩前专家盲审通过率100%,并对毕业论文进行了查重率的检查,所有论文的查重率均低于10%。

7.研究生培养特色及改革案例

上海材料研究所作为转制科研院所,为研究生提供了接触一线科研实践的难得的机遇,研究生培养也有助于增强研究所的学术氛围,促进科技竞争力的提高,这种置身于科研与市场交融前沿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长期以来,小批量、精致化的研究生培养规模,个性化与高质量的培养体系和服务于科研生产,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已经成为我所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色,我所在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相关的岗位比例极高,而雇主普遍反映出的我所研究生的满意度和评价极高,非常认可我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高素质的科研创新人才。

不同研究方向上的的相互协作与补充也是我所作为转制院所的另一大特色和亮点。论文质量、专利专著等都能反映出研究生的培养实力,这也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对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检验。转制研究所的研究生规模小,但研究所里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科研团队,以有专业方向关联的科研团队即可称为科研共同体,科研共同体的培育机制就是在同一科研共同体内工作和生活的教师和学生,处在良好的学术氛围的熏陶下,个人的学习得到身边众多教师和同学思想火花的启发,引导和批判,从而得到快速的成长。在我所的科研共同体中有导师、协导、在职或已退休的专家组成,对于研究生的研 究指导就在这样的科研共同体中实现。研究生的过程化管理包括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盲审、正式答辩和优秀论文评选等,充分利用好所内的科研共同体的资源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例如,我所的核电材料应力腐蚀破裂是研究生招生最多的一个方向,但导师却最少,而通过将该专业团队和我所人数较多实力较强的失效分析专业团队联合成一个科研共同体,使得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及科研工作都获得了巨大活力。

五、学位授予情况 1 学位授予情况

2017年学术学位授予人数:5人(学位授予挂靠在“北京机械科学总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数:4人,其中2人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2人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培养。

2017毕业研究生9人,获得学位人数:9人,毕业生学习年数分别为3年(本所)和2.5年(联合培养)。不存在肄业、退学、撤回学历学位证书等情况。2.研究生毕业及就业状况

毕业研究生签约率:100%,2017年我所毕业研究生5人,联合培养毕业生4人,其中4人留所,其余5人进入其他企业就职。我所培养的研究生基于在读期间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毕业后均能较主动地、较快地进入科研工作,在短期内均能取得较显著的成绩。就职后,雇主满意度高,口碑好。

六、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1.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及成效

我所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保障制度的建设,原《上海材料研究所研究生管理制度》已实施多年,在今年教育部第41号令颁布后,我所及时针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了梳理,并严格遵照文件精神,结合所内实际的工作状况,按时完成了管理制度的修订,做到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覆盖,教育教学活动有据可依。目前,所内的研究生培养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平稳地开展。2.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举措

研究所设立专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2人,专门负责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研究生教育的研究,2007年以来公开共发表研究生教育论文9篇。4.学位论文盲审及抽检情况

我所坚持毕业生参加论文盲审,常年保持无异议率,2017年参加了论文答辩前专家盲审(机械科学研究院体系内),通过率100%,并对毕业论文进行了查重率的检查,查重结果:所有论文的查重率均低于10%。4.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情况

我所对于入学后的每位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并且年终予以一定的科研助手费,有效地保证了每位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经济来源。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所已保证研究生上网条件,无论他们在办公室、实验室、宿舍,实现网络全覆盖。6.研究生论文发表及科研获奖情况

2016年9月起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除导师外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为4篇,2017年截至8月已投稿的文章为5篇;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授权的专利中研究生参与的专利数量已达到8项。较2015-2016学,研究生参与申请的专利比例大幅上升,且排名也更靠前。

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暂无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交换生或招收留学生。

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1.继续加强研究生制度管理,根据2017年新制定的《上海材料研究所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制度匹配、更新和修订工作;尤其加强针对联合培养学生的制度管理,切实加强联合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和培养。

2.继续加强与联合培养高校的导师与院系之间的沟通,切实发挥企业导师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上海材料研究所

2017年11月27日

下载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一届研究生会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新一届研究生会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