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2007-2008年度科研课题申报的通知
音研所自2001年实行科研课题聘任制以来,已连续六年面向海内外发布科研课题,并取得较大成果。经院音研所课题评审委员会研究,我所开始进行2007-2008年度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前来申报。
课题经费标准为:
一等专项: 35000元
二等专项: 25000元
三等专项: 15000元
一等专题: 7500元
二等专题: 5000元
三等专题: 3000元
申报者请注意以下有关事宜:
1.请仔细阅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2007-08年度科研课题指南》并按要求填写《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
2.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08年4月7日。申报者可将填写好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一式六份)及电子文本报送至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办公室。
3.本通知与《课题指南》及《课题申请·评审书》均可在上音公告及学校网站(http:///)下载.4.通讯地址:上海市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电教大楼607室 邮编:200031
联系人:刘青、郭梅
电话:(021)643***01
E-mail:yys@shcmusic.edu.cn
kyc@shcmusic.edu.cn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2008年3月7日 著作形式(不少于20万字)著作形式(不少于10万字)著作形式(不少于5万字)论文形式(不少于1.5万字)论文形式(不少于1万字)论文形式(不少于0.6万字)
第二篇: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简介
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
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占地23亩,拥有科研分析、中试、办公大楼各一幢。其中研发实验室1500平方米,分析实验室1200平方米。中试车间拥有从50立升到5000立升的反应、精馏设备近30套,以及2吨/小时的纯水生产装置1套。是长期从事各种化学试剂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的专业性科研单位,现有职工100余人,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三大化学试剂研究所之一,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现是从事各类高新化学试剂(高纯有机、高纯无机试剂;电子化学品;特种试剂)的研制开发与生产的专业性科研单位,已经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的认定。九五、十五期间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共同承担了上海市科委所有试剂类攻关项目,共研制试剂新品200余种。十五期间,作为主要的合作单位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微电子配套试剂超净高纯异丙醇试剂的攻关。近年来,研究所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与国外大型化工企业合作项目近30项,已获得国家级及部委省市重大科研成果奖20余项。近几年来已经申请发明专利44项,其中授权15项,在国内外享有较好声誉。
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拥有齐全的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设备,上海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测试中心、上海市化学试剂行业测试点设立在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近几年来,在华谊的投资下投资近800万元购买各类分析仪器。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还申请并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证。
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的主要产品有各类气相液相色谱试剂、卡尔费休试剂、各类无机有机高纯试剂、贵金属试剂、分析测定试剂、标准滴定溶液、各类常规试剂、助焊剂、清洗剂以及电子工业上用的特种高纯试剂。还为各相关行业提供各种定制精细化学产品。气功含磷无卤阻燃剂已达百吨级规模,成为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的支柱产品。
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拥有一支知识层次高、技术娴熟、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队伍,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今天的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正向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经营范围主管:化学试剂、精细化工产品、放免临床试剂、化学试剂专业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除经纪)、技术服务、销售:化工原料及产品
第三篇:办理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证材料样本
办理上海音乐学院畢業證材料样本
凡是本院畢業的畢業生,扣【4.5.4.4.3.5.5.5.1】如果学历证书遗失,可以申请办理毕业证明书,申请办理材料如下:
1.关于本人学历需有毕业时间、专业、姓名、学校名称 等信息。
如果遗失在本人档案所在地公开发行的政府报刊上刊登“遗失声2.明”,办理时带上该报刊。遗失声明参考格式为:安徽工业大学工商
学院(原×××学校)××届×××专业×××遗失毕业证书,证书 编号为×××,声明作废。
3.本人关于办理毕业证的申请。
4.到上海音乐学院招生就业处和教务处教务科复印本人当年招生大表及毕业大表
5.准备两张两寸免冠彩色同底照片、身份证复印件。
办理时携带以上材料办理。注:如委托他人办理,被委托人应带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委托书来办理。
第四篇:上海音乐学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首先诚挚地欢迎市精神文明建设评估检查组莅临我院指导。上海音乐学院连续三次被评为上海市教委系统“文明单位”。近年来,我院以争创市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突破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我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向检查组汇报我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情况。
学院概况
上海音乐学院是由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创办的,是中国历史上成立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由蔡元培先生担任第一任院长。建国后属于文化部管理,是文化部三所重点音乐学院之一。2000年4月,学院由文化部主管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现被上海市确定为重点建设的特色院校之一(见《上海市教育十五规划》)。
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在七十七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与基本办学模式,孕育培养了中国几代一流作曲家、音乐学家、歌唱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成为中国所有专业音乐院校骨干师资和众多活跃于国内外乐坛成名艺术家的摇篮,创作了大批享誉世界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的近现代音乐事业发展、文化艺术的进步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院有以萧友梅、黄自为创始人的一批杰出的学术大师。涌现了一批如:冼星海、黄自、贺绿汀、丁善德、吕骥、桑桐、罗忠鎔、陈铭志、黄贻钧、李德伦、汤沐海、余隆、陈传熙、陈燮阳、张国勇、吴乐懿、李名强、刘诗昆、殷承宗、何占豪、陈钢、胡登跳、陆在易、金复载、何训田、张千
一、刘湲、许忠、孔祥东、闵惠芬、才旦卓玛、张建
一、高曼华、詹曼华、胡晓平、黄英等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有一批如:傅聪、周小燕(市教育功臣)、俞丽拿(全国名师)、廖昌永等世界级的音乐表演类学科带头人。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如《旗正飘飘》、《新四军军歌》、《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长征交响曲》、《牧童短笛》、《梁祝》、《长征组歌》、《红旗颂》、《阿姐鼓》、《阿佤山的回忆》、《荒漠暮色》等作品在海内外产生了巨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大的影响。在全球范围评选出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中,由上海音乐学院培养的作曲家创作的作品约占了50%左右
学院现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录音艺术、公共事业管理5个本科专业,设有11个系1个部,即:作曲指挥系、音乐学系、钢琴系、声乐系、管弦系、民族器乐系、音乐教育系、艺术管理系、音响工程系、音乐剧系、现代器乐系和公共基础部。系科之下分支为20个子学科专业方向,其中既包括具有雄厚根基的传统专业,其中作曲、弦乐、美声、钢琴等专业具有传统优势;也有位于国内前列的新建学科与交叉学科,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我院首建的民族声乐,近三年来新办的艺术管理、现代乐器、音乐电子信息、音乐音响导演等。学院拥有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各层次高级专业音乐人才的完整教学体系和于今年刚启动的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院已有700多人次在国际、国内重要音乐比赛中获奖。仅1992年以来,就有130人次在国际音乐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其中40人次获金奖。此外还有409人次在国内各项比赛中赢得荣誉,其中41人次荣获第一。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一年间有64人次在著名的国际国内音乐赛事中获奖,其中17人次获金奖和一等奖。
文明创建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 带领全院教职员工为
“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而奋斗
江泽民同志在我院七十周年校庆时的题词:“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我院发展目标的明确定位。2004年3月我院顺利完成了党委主要负责人的交替工作,在前任张止静同志领导的班子工作基础上,今年4月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工作要求,在全院处以上干部中深入开展了“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活动。围绕“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展开了好班子、好干部标准大讨论。在活动中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始终简直高标准、高要求,率先垂范,以“增强活力、投入精力、形成合力、提高能力、廉洁自律”的要求,通过个别访谈,举办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查找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在政治思想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拟定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在树立班子形象和学院的奋斗目标上达成共识,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长负责制,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团结一心,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抓住大好的发展机遇,一步一个脚印把上音真正办成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传统、严谨治校、严格教学、精于实践、追求卓越为办学宗旨;以弘扬美育思想,培养提高中华民族音乐修养的学术型音乐艺术人才为目标;以培养音乐艺术精英与普及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并重的教学改革为方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为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目前学院正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汾阳路校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深化人事体制改革等工作为契机,不断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院党政领导班子在决策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了院党政领导班子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制度,制定了“上海音乐学院关于实施校务公开的若干意见”。通过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工会干部恳谈会、教代会、职代会以及在刚改版的校园网中设立的校长信箱和书记信箱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制定学校《2004---2008五年发展规划》和《第二轮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时,先后召开了6~9个座谈会。
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院党政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干部选任《条例》,形成良好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考核机制。目前我院六位党政班子领导中,有三位副院长是通过参加市委组织的公开选拔后被任用的。2001年8月以来,院党委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开始形成。每一位干部的提拔任用,必定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并采取纪委一票否决制的严格措施,意见不统一决不强行通过。党委重视对干部的继续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及跟踪考察,通过平均每三周一次的中心组学习、每学期一次的业余党校、干部培训班以及分批选送干部参加市委党校、科教党校各类政治思想理论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修养、廉政法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工作能力。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全院各级干部普遍增强了岗位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加强党支部建设,推进“凝聚力”工程。我院现有640名教职工,其中党员193人,占30.2%。教师党员67人,4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有32人,占学校青年教师总数的24.1%。学生党员77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7.1%。现建有8个党支部和10个直属支部。通过定期举办业余党校、党章学习小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系统学习党建基本知识,每年约有150人参加党校学习,其中将近90%的学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且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在学生中每年有10%的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现有18.9%的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持每月一次的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深入探讨党建工作基层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发展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在学院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的作用,积极开展凝聚党员、凝聚青年、凝聚群众等系列凝聚力工程,切实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我院现有全国政协委员3名,市人大代表1名,市政协委员6名,区政协委员2名。坚持双月恳谈会,就学院的发展、上音怎样为上海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怎样把上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等课题充分的和民主党派人士沟通交流,积极发挥了党外人士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经常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院党委书记董金平同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今年在院党委会议上三次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院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和责任。通过中心组学习,加大廉政学习力度,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和有关文件精神,做到教育在前,防范在前。制定了《上海音乐学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修订稿)》、《上海音乐学院“回扣费”、“劳务费”处理的暂行办法》、《上海音乐学院招生工作人员执行回避的规定》等各项廉洁规定,从源头上预防了违纪案件的发生。
2004年对9项工程进行审计,节省经费454万元。
信访工作能做到封封有交代,事事有回音。2003年信访办结率为100%。今年收到信访14件,已办结13件,办结率为90%以上。
二、积极探索专业艺术学院开展政治思想、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开展丰富的校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园文化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院党委切实落实中心组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制度,制定了三周一次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内容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每次学习都能做到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并且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坚持干部考核“述学”制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在宣传工作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今年8月我院正式成立了信息中心,运用信息化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优化文明创建的长效管理。建立信息员队伍和校园记者队伍,对学校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流,加速信息的交流和互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04年11月27日学校正式出版了校报——《上海音乐学院报》。此报是继1960年之后停刊的《上音》校报的复刊第一期,为全院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国际交流、师生员工学习生活搭建宣传、交流的平台。对校园网主页及一极栏目进行改版更新,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本学期由文明办牵头在干部职工中推行佩带胸卡制,将每个人的姓名、部门、职务及政治面貌公开,并在中层干部中开展“亮出你的工作格言”活动,利用电化手段,在校园里营造积极、向上、奋发的工作环境。
在专业特色院校中加强以“两课”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体育等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但又有相当难度的课题。近几年来,从院领导到教师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讨论,针对音乐学院普遍存在的重专业、技术,轻文化、素质的“一俊遮百丑”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两课”教学的“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艺术、贴近学生”。先后编写了《艺术中的哲学》、《艺术中的哲理》、《艺术与哲学》等多部辅助读物,促进教学。并通过展开“精彩一课”乃至“精彩一门课”的教学,提高“两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通过第二课堂的的延伸,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专门成立了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督促与管理,通过举行各种健康活泼的课余活动,诗歌朗诵会、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书法赛、大学生校园歌曲大奖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先进文化”的系列讲座等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德艺双馨的优秀品质。各课外兴趣小组相继成立,如“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5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墨华书苑”书法社、戏剧社、动漫社、法学社以及艺术管理实践小组。由各系团组织编辑出版《同学》、《尚艺》和《音乐之声》等内部刊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各系还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举行系列讲座,如钢琴系的“白与黑”、作曲指挥系的“半月谈”、音乐学系的“学术论坛”、研究生会的“硕博论坛”等,增强了学术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品味。
今年在20届教师节到来之际,根据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我院聘请了六位全国劳动模范任学院第一批兼职德育导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在今年业余党校第15期培训班上,六位劳模用自身的经历与学员畅谈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工作中突出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为“魂”,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根”,积极探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学院今年还引进了一名专职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成立心理咨询室,每周为学生开设2个学时的《心理诊断与自我调适》选修课程和并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学专题讲座。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上升,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建党80周年之际,在“非典”的日子里,在教师节20周年到来之际,上音学子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组织创作的《黄浦江故事》、《巨人颂》;学生自发创作的“建党80周年新作品音乐会”;学生们用自己对生命热爱,谱写了一台以《生命的透视》为主题的上音师生抗击“非典”新作品音乐会,在教师节之际,同学自发组织了一场《师爱》的创作音乐会,用自己创作的歌曲、乐曲向敬爱的教师表达最真诚的祝福。志愿者队伍逐渐扩大,学生踊跃参加各项公益活动,上海籍学生王洁毕业后主动赴滇当志愿者。2003年取消献血指标后,上音献血人数比往年翻了四倍。参加院内外的各类非专业征文比赛中屡屡获奖„„。
三、长期坚持贯彻实施精品教育战略 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形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上海音乐学院一贯以弘扬传统、严谨治校、严格教学、精于实践、追求卓越为办学主旨。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音乐人才,我院一直保持着不同于普通大学和一般艺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如钢琴、作曲、民族乐器等专业课程采用师生1对1形式进行个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别授课,以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素质、条件,因材施教,形成学院专业教学基本形式;声乐、管弦乐器演奏专业授课,除专业主课老师之外,还必须配备钢琴伴奏教师作为艺术辅导,形成了师生2对1教学形式;指挥专业,则需双钢琴替代管弦乐队,从而形成师生3对1的教学形式。学院通过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而一直保持的生师比为5.66:1,使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77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初创了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和小、中、大学一贯制的音乐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体制。对国内其后相继建立的各音乐院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采用的范式。
近三年我院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拓展音乐新兴学科领域专业。新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设艺术管理、音乐电子信息技术管理二个专业方向,新设音乐剧、现代器乐专业方向。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全国音乐艺术院校中率先从“一本”生源中招生。学院不断完善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加强电子音乐实验室、小型录音棚等硬件建设。艺术管理系还与负担大学管理学院、澳门文化局、上交等单位合作,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而音乐剧系已成为美国国家音乐剧联盟海外成员。
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我院从2002年开始,建立了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体制,并每学年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以人文素质教育和专门艺术教育相结合;以个别授课,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全面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并定期召开教学行政例会。在学生和教师中开展评教和评学活动,成立专家考评组,实行“专家听课制”,逐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工作的考核及质量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课程建设,我院成立了“课程建设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工作条例”及“课程设置和管理办法”,两年来我院的“中国民歌概论”“复调音乐”“声乐演唱艺术”“音乐作品分析”四门课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有27门。
四、弘扬先进文化 坚持德艺双馨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20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有65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有8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德艺双馨优秀教师。在制定《教师师德规范》的基础上,加大宣传教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育力度,使师德规范深入人心,开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德艺双馨,乐于奉献为内容的师德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并通过树立良好的师德典范,激励人、鼓舞人。我院现有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各种光荣称号和嘉奖的教师共有25名,其中被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的教师1名,“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8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获得上海市第五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名,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1名,上海市优秀教师1名,荣获上海市“育才奖”4名,“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
在教师任职、晋升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学院通过制定“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成员及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办法”,产生了首批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成员和青年骨干教师。建立每两年一期的新任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带教制”,鼓励他们出国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我院在两年间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推荐申报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4人,并明确了导师,制订了培养计划,项目进展顺利,配套经费到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办一流音乐学院需要一流师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学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将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引进到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岗位上来。今年8月我院在以往《上音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十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2004——2008年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对策与实施措施,为实现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在人才引进的工作中,不拘一格,广揽贤才,近年来外籍教师和留学归国专业人才的比例已达现有教师总数的15﹪,到2008年我院的目标是外籍教师和留学归国专业人才的比例要达到20%。
截至2004年7月,我院专任教师203人,其中由学院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并“选留”聘用各类优秀人才78人,聘请21位外籍教师。如学院副院长徐孟东,作曲指挥系主任何训田,研究生处处长贾达群,音乐学系主任韩钟恩,音乐工程系主任吴粤北、钢琴系主任陈宏宽等,他们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这支中青年组成的强劲师资力量与学院自身培养的杨燕迪、钱亦平、廖昌永、孙铭红、何弦等成为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学院各学科带头人。建立每年300万元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和改善引进人才的生活待遇及工作条件。并以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曲学科带头人徐孟东,博士生导师,2001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任命为我院副院长;音乐电子信息技术管理专业方向的领军人物,全国计算机音乐专业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任我院音乐工程系主任——吴粤北《全相位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实验项目 科研资金1400万元》;音乐学科领军人物,现任音乐学系主任——韩钟恩;铜管专业外教陈嘉敏《短短几年显著提高了我院铜管专业演奏水平》;钢琴专业外教李民铎《他培养的学生连续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小提琴专业外教戈德霍夫等。
现年87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在声乐教学园地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蜚声国内外歌坛的优秀歌唱家,2003年荣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已故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长期兢兢业业,为22个民族培养众多著名歌手,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首演者俞丽拿教授,刻苦钻研,教学敬业,其多名学生近几年在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大奖,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谭抒真、马革顺、吴乐懿、谢绍曾、汪启璋、桑桐等教授以卓著的教学成就和师德表率,分别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青年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教授,于今年获得国家人事部与中国文联联合颁发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1~2004年间,学院获国家和上海市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师,达45人次。这些教师用自己的师表、艺术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仅近几年来,许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大师(如小提琴家斯特恩、帕尔曼、里昂·费莱舍,指挥家小泽征尔,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等),以及多位在世界乐坛享有盛誉的华人音乐家(如钢琴家傅聪,大提琴家马友友,作曲家谭盾、瞿小松、陈其钢,圆号演奏家韩小明,歌唱家张建
一、田浩江,大提琴家秦立巍等),都先后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五、加大科研投入,有力地促进学院的教学与教学管理
上海音乐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一贯重视科研,将其视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促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进学科建与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工作。
我院音乐研究室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音乐研究机构,成立于1950年,为中外文化交流,音乐史料搜集,抢救民间音乐遗产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后,学院将音乐研究室扩展为全国音乐院校中的第一家音乐研究所,还创办了国内核心期刊中最早的音乐类学报《音乐艺术》。由于原有的封闭式人事管理体制极大地限制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新世纪以来,音乐研究所又率先在全国音乐院校中首次实行了改革,不再设“铁交椅”,不再吃“大锅饭”,取消固定编制,实行科研人员的流动编制和公开招标的课题聘用制,以课题推动学术研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员队伍。我院音研所改革的情况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上发表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现音研所不但履行学院面向海内外的科研课题管理职能,而且组织协调全院涉及音乐艺术各个学科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下设现代音乐学会、中日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音乐学院校史研究中心、音乐剧研究中心,以及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等。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是目前国内艺术院校建刊最早、面对国内外发行量最大的音乐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1000-4270)之一,2001年获得全国社科优秀期刊奖,并发行至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欧洲地区国家。学院师生近三年来发表于本院学报及全国各类专业学术期刊的论文达200余篇。
2002年,学院又成立了全国音乐院校中的第一家独立的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社现已编辑出版的教材、专著达百余种,在诸如和声、复调、曲式、配器、音乐史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小提琴演奏等许多重要的学科领域中,我院著名教授的教材被公认具有权威性,赢得了各种高规格的教材大奖,在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2004年由我院出版的《人文江南关键词》、《江南文化的诗兴阐释》和《江南的两张面孔》分别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和“整体设计十佳最美图书奖”。
2001年成立了我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乐器博物馆——东方乐器博物馆,馆内不仅有中国古代、现代和少数民族乐器,还有外国民族乐器,展、藏古今中外乐器达450余件。今年东方乐器博物馆又从印度尼西亚购买了一套甘美兰乐器,成为我国引进的第一套甘美兰,这套金碧辉煌的乐器具有很高的音乐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它的引进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我院还先后设立了3个集教学、科研、表演为一体的艺术中心,即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国际弦乐艺术中心、国际钢琴艺术中心。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和对外交流提供了有利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我院的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2001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科研项目28项,其中文化部全国艺术规划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3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4项、霍英东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曙光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教委哲学社科研究项目11项。2004年,国家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多相位数字音乐实验室,并下拨专款1460万元用于该项工程建设。自2002年起,学院音乐研究所面向海内外征集课题,现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有100多项。学院的音乐学(含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两个专业方向)学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弦乐、美声、钢琴3个学科为院重点学科。
六、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音乐学院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名片”
世界国际大都市纽约、巴黎、伦敦、莫斯科、东京等都有一流的音乐院校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并形成以音乐院校为主导的与之相适应的城市高品位主流文化生活。上海音乐学院既可充分发挥音乐特有的“世界语言”优势,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漂亮“名片”,成为上海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体现上海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学院始终与世界一流音乐学府和音乐家保持密切联系,近年来,学院举办了 “国际歌剧大师班”、“小泽征尔大师班”、“傅聪钢琴大师班”、“帕尔曼在上海”、“国际单簧管音乐节”等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与各国政府间签订文化交流协议,应邀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各项国际重大赛事中担任评委等,共达150余人次。频繁参与各项外事、文化活动,如在APEC会议、申博活动、各类重大论坛、国际艺术节、“中法文化年”等。2002年开始每年为各国领事馆驻沪领馆官员举办新年招待音乐会,获得了极好的效果,用音乐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
为提高上海城市文明精神内涵、创建上海高尚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缔造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进行战略性的研究与谋划。我院拟将成立“上海音乐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现已被文化部和上海市教委立项的相关研究课题有《论先进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城市音乐文化论:上海音乐城市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上海音乐城市化研究》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2、弘扬 “美育”思想,发挥上音丰富的艺术资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服务
学院现有六个艺术表演团体:上海青年交响乐团、上音新室内乐团、合唱团、打击乐团、弦乐四重奏组、上海青年民族乐团,常年活跃在上海、中国和国际的音乐舞台上。其中新室内乐团、打击乐团、弦乐四重奏组、民族乐团已在世界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在历届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学院都不断的推出新人新作,今年我院调集精兵强将,排出强大阵容,向观众呈献了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11场音乐会,几乎占了“上海之春”全部国内演出场次的一半。作曲专业师生的10余部作品在该届音乐节“中国优秀当代音乐作品展演”推出,引起极大关注,获得国内外乐坛和社会各界好评。
还拥有一个历史悠久的高水平音乐研究所,一个收藏丰富的专业性音乐图书馆,一个在全国首屈一指的东方乐器博物馆,一个别具特色的音乐出版社,一个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的专业期刊——《音乐艺术》;
以及上海音响效果达到了中频混响1.8秒的国际先进水准的专业音乐厅——贺绿汀音乐厅。这些资源都成为上海市的音乐精品文化服务项目。
贺绿汀音乐厅不仅成为学院艺术实践基地更是上海市民身边的艺术殿堂。自2003年11月落成首演以来已举办228场音乐会,近10万人次的观众走进贺绿汀音乐厅,其中包括市委、市府、人大、政协等政府部门的各级领导,成为上海市使用率最高的专业音乐演出场所,文汇报曾登文《上海有座平民音乐厅》。目前已开始和市委宣传部宣教中心共同举办东方讲坛——经典艺术系列讲座活动,为全市局处级干部和市民搭建了一个进一步深入了解经典艺术的平台,也打出了学校在系列音乐会之后的又一品牌。
博物馆不仅是我院教学、科研基地,也是对外服务、文化交流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开馆至今已接待来宾1万3千多人次。学院还与兰心剧院联手打造周末民族艺术普及基地,在上图举办民族声乐教学讲座,与徐汇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共同主办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从2004年4月至今,已举办31场演出,徐家汇公园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主体公园,成为了上海市精神文明活动中的一个亮点。这些活动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受广大市民百姓的欢迎。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学院学生成立了多种志愿者服务队,到上海市工读学校举办讲座、音乐会和音乐学习辅导,积极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活动,每年暑期,组织精干的演出小分队到全国各地的城市、偏远的城镇、山区进行“三下乡”的普及演出活动,每年的义教进社区活动也是常办常新。
3、上音具有雄厚实力,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服务
学院将建立“上音创作研究室”,集中桑桐、陈铭志、陈钢、何训田、张千
一、徐坚强等一批国内一流创作人才,为2010上海世博会创作1-2部大型音乐作品。以现代电子媒体和计算机音乐创意直接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文化交流。我院音乐工程系陈强斌副教授已经获得2003上海教育基金会“曙光”课题《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2010上海世博会现场电子交响音乐会》,用中国传统的江南丝竹和昆曲音乐与最先进的电子音乐技术手段相结合,凸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为世博会增光添彩。
问题与对策
经费投入水平是学院办学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国家对我院经费投入比例较小,使得学院的预算内经费投入与生均经费支出水平远远低于国内同类院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多个新专业的开设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矛盾日益突出,教学基础设施和教育经费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由于学院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并受到所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对于基建方面的限制,加之学院校园面积狭小、教学行政用房紧缺的客观现实,校园整体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学院校园内无学生宿舍,不得不远距离借住其他高校,给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市委、市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今年6月18日在《市府专题会议纪要》中原则同意关于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建设规划方案,建造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艺术教育标志性工程。
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日益显现出对于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即将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学院管理体制的转变,为学院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学院将继续坚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上 海 音 乐 学 院 争 创 市 级 文 明 单 位 评 比 检 查 材 料
坚持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积极争取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改善办学环境,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以优秀的人才培养、音乐创作和演出,为营造上海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将因为拥有一个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而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环。
上海音乐学院一定会成为上海市和上海人民的骄傲,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音乐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04年12月14日
第五篇:2015上海药物研究所夏令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15年“新药梦”全国大学生夏令营营员招募通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5年“新药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将于2015年7月上旬在上海举办。本次夏令营面向全国各高校优秀本科生接收150名营员。药物所提供营员单程路费(凭票实报实销高校所在城市至上海的火车硬座或二等座)及夏令营期间在沪的食宿。
夏令营活动期间将安排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报告、学生和导师面对面交流、实验室参观等系列活动。届时,我们还将从营员中选拔出优秀者作为上海药物所2016年入学的免试推荐研究生生源。
一、申请条件:
1.招募对象:大学在校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四年制本科三年级、五年制本科四年级学生;四年制本科二年级和五年制本科三年级学生特别优秀者可酌情接收。
2.成绩要求:本科期间总评成绩排名在本年级(专业)前30%之内,重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标准可再适当放宽;英语达到国家四级/六级水平。
二、申请材料:
1.《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
(下载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信息。系统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开通,开通时间另行通知。2.报名时间: 4月21日—6月20日
3.材料提交时间: 将申请材料于6月20日之前(以邮戳为准)邮寄至药物所。4.材料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祖冲之路555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生教育处201203,收件人:胡仲良,电话:021-50805910。
5.入选名单公布时间: 入选名单于6月下旬在本所网页上公布,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入营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生教育处
201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