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以用为本理念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树立以用为本理念,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建功立业。近年来,竹溪县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不断创新机制,创优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焕发无限生机和潜力。
一、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使各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人才服务发展的理念,人才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县域经济战略,优化现有人才结构,把人才战略体现到产业战略中去,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速人才与重大项目的对接、与新兴产业的互动,以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升级。为全县实施工业与农业对接、田间与车间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产业与项目对接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围绕全县工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在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人才的
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完善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正式调入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团队引进与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相结合的引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采取公开招录的办法,每年引进30至50名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工程,鼓励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机制,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享成果”。落实人才引进经费,为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适当的物质补偿,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生活问题。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加大培养开发力度,着力提高各类人才创业和创新能力,特别要面向
全县产业发展实践,更加注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完善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我培养开发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评价党政人才的重要尺度。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政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研究制定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责任制。逐步推行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探索行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快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积极探索考试、考核和业内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适时开展各类专家型优秀人才的推荐和评选活动,注重从优秀人才中发
展党员,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领导班子,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知识、专业结构。优先给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提职晋级,对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使用,推荐为各级劳动模范、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选拔农村拔尖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评审专业职称。对重视人才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及负责人进行奖励。
三、大力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新环境,营造尊才爱才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会议表彰等形式宣传党的人才政策,宣传人才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构建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机制,制定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政策,以宽松的政策环境来吸引、集聚人才,激发人才创造潜能。打造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在政治上爱护,在生活上照顾,在工作上支持,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让他们在政治上有盼头、经济上有甜头、事业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
第二篇: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人才只有在创造性的劳动和贡献中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可能没有被用好,是不是用在点子上,人尽其才,才有可能发挥优势,取得发展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完全在于使用。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会越增多。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在使用中培养,为使用而引进,以使用来激励,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要继续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题,着力解决人才不适用、不够用、不能充分使用的问题,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
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是强国富民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只有在创造性的劳动和贡献中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人才以用为本就是以人才使用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解决人才总体不够用,相当一部分不适用和没被用的状况。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主要靠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因此,人才工作的核心是要把现有人才用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可能没有被用好,结果就是真正的人才被埋没,用人单位利益也相应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人者是否有发现金子的眼睛,是否有调兵遣将的艺术,是否把人才放在最适合他、最能锻炼他的能力、最能激发他的潜力的岗位上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把人才用活。这是一个人才资源科学配置和人才要素合理流动的问题。要明确职责、完善激励机制,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带路子,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要真正地给机会,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创业干事的热情。要使人才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让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是谓“各得其所”;要及时、主动地给位置,不拖延,不躲避,是谓“用当其时”;要提供条件,提供舞台,是谓“各展所长”。使用人才要以能干事、会干事为标准,标准正确人才,才能“适用”。
要真正使用人才。决不能把人才用来装饰“门面”,把引进的人才当“花瓶”、当“摆设”,优秀人才被“积压”、被“闲置”,得不到重用,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继而造成整体人才功能萎缩和效率低下。真正用好人才,要从人才培养工作的机制以及方式方法上去努力。因此,用人者要勇于探索、敢于负责、富于创造。
第三篇:以用为本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各地开展人才工作经验综述之三(共)
以用为本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各地开展人才工作经验综述之三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各地着眼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推动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搭建平台 让人才干事有机会
各地依托开发园区、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着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搭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事业发展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打造自主创业“孵化器”。江苏建成苏州工业区、无锡高新区、泰州医药城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建成科技创业园、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349家,面积达1945万平方米。上海嘉定高科技园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集聚了沃尔沃(中国)、上创超导等一大批国内外行业尖端项目,250家留学生企业吸引了600多名留学人员和2000多名科技人员。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留学人员创业园专门出台“5050”计划,对入选人才和项目,给予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500平方米办公场地3年房租补贴、500万元银行贷款2年利息补贴等政策支持,短短几年孵化了435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山东济南历下区依托辖区内高校众多、科技智力密集的优势,建成历下软件产业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创业园和孵化器,总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创业企业400余家。截至2011年底,全国纳入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034家,其中国家级388家,在孵企业60936家,创业团队125万人。
打造科技创新“实验室”。
浙江倾力打造青山湖科技城集聚区,目前2个核心区块的基础设施投入规模已近100亿元,中国-以色列智慧谷、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等23家科研机构项目已经入驻。山东淄博市启动“151”产学研合作推进计划,用3-5年时间,与国内外100所高校和重点研发机构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高校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5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引进1000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江苏常州市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合作建立6个研究所、53家研发机构,建成江南工业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等13个分中心,联合实验室63个,形成与建成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开放实验室240家。
打造产品研发“梦工厂”。天津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作为重大项目研发转化的重要平台,其中天津开发区设立58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涵盖电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等支柱产业,累计引进博士达240名。浙江绍兴市建立3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专家200多名,12家企业在美、德、意等国家建立国外研发机构,吸纳国际化人才为我所用。江苏张家港沙钢集团斥巨资组建钢铁研究院,高薪聘请国际著名 专家出任院长,短期内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使集团从一家小型集体企业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贴心服务 让人才发展有环境
各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帮人才之所需,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个性化服务,努力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甘肃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发放“服务绿卡”,持卡人除一般优惠扶持政策外,还享受配备行政助理和生活保姆、无偿使用科研场地和仪器设备、任选地方落户等10多项“特权”。上海浦东新区确定70家重点涉外企业,提供预约受理、简化手续等VIP式服务。江苏无锡市关注人才创业的“每一道坎”,创业之初作“保姆”、发展之中作“导师”、成功之后作“保安”,持续给力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安徽芜湖市按照“一园多区”模式,建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汽车电子创业园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6个功能区,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4大服务平台。
优质的市场化服务。上海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以健全的服务网络、完整的服务产品、领先的技术平台、精细的质量管理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有效提升了人才开发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北京中关村大力扶持创业企业,除提供专项基金扶持外,还建立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权转让、信用贷款、企业信托等多种投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做 大做强。浙江制定“人才+资本”创业投融资政策,从资金补助、创业项目税收、金融支持、股权投资等方面予以支持。江苏苏州市大力发展创投业,为人才创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服务,目前全市共有创投机构71家,注册资本金146亿元,实际管理资金达45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过800个。
周到的个性化服务。浙江温州市在服装、泵阀、制革等41个行业协会建立人才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服务。山西晋城市推行“星级”服务,对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点设定星级标准,开通人才服务专线电话,为引进人才提供咨询、代办、预约、上门、回访等服务。山东济宁市对国家“千人计划”和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入选专家,每人配备一个项目服务小组,开展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重庆大渡口区为全区56名高层次人才配备“人才助理”,全面了解人才个性化需求,协助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人才来得开心、干得安心、留得舒心。
激励保障 让人才价值有体现
各地坚持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着力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
强化绩效考核。陕西设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家评审认定委员会,创新高层次人才遴选评价考核机制,对入选人才实行绩效考核。重庆对入选的“两江学者”不搞终身制,每年实施绩效考核,重点考 核工作绩效、研发水平、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及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对被评为“优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者予以重奖。新疆和田市实行优秀人才目标管理,为优秀人才量身定做个性化目标,对考核优秀和表现突出的人才,优先推荐参加上级优秀人才选拔。山东青岛开发区对入选的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培养人才划定4年管理期,建立目标管理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跟踪考核,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督促其发挥行业带头人和骨干作用。
落实待遇保障。陕西建立“三秦人才津贴”制度,津贴发放分为国家级每人每年5-6万元,省级每人每年3-4万元,重点培养扶持者每人每年1-2万元。福建围绕打造海西信息产业人才高地,对69名高层次软件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符合条件的对象还给予首次购房补助。浙江全面落实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目前全省可供使用人才专项用房达241万平方米、3.16万套。广东深圳市启动人才安居工程,首批102家企事业单位的3万多名人才将获得1100多套公共租赁房和每个月总额1000多万元的住房补贴。内蒙古通辽市对“科尔沁英才”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政府补贴,并在项目申报、职称评聘、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加大表彰奖励。山东设立泰山学者、优秀创新团队、首席技师、乡村之星等奖项,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其中表彰首席技师669人、有突出贡献技师320人、技术能手853人。安徽合肥市创建“中国〃合肥技工节”,以“尊重人才、崇尚技能”为主题,集中展示高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和先进事迹。广东实施“南粤百杰”培养工程,对每名培养对象一次性提供100万元专项培养资金;中山市制定出台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去年拿出2650万元重奖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团队。浙江建立特级专家、重大科技贡献奖、优秀企业家、钱江技能大奖等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宁夏定期开展“塞上英才”、“六盘山友谊奖”等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河北承德市对选拔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人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命名的农村实用技术标兵给予5万元小额贷款担保。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仲组轩)
第四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本站推荐)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始终坚持公道正派,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才能选好人、选对人,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活力,为矿井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下面,结合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就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科学管理、培养锻炼、引导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拨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要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二要健全完善以公开竞聘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化选聘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逐步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完善差额选拔办法,逐步推行差额推荐、考察。三要完善轮岗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本部 1
与外部开发单位之间的交流力度,既选派机关管理人员到基层和艰苦环境锻炼,又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管理人员充实上级机关,通过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提高本领。四要加强领导干部后备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有计划、分层次、按职位建立领导干部后备队伍。建立来自基层一线领导人员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问题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要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一要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二要着力增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重点提高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应对危机、把握大局、驾驭市场、化解风险、克服困难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团结职工、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三要着力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完善考核方法,把考核和平时考核、任前
考察、组织人事工作巡察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坚持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一要注重超前预防。扎实做好函询、述职述廉、巡察、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干部严肃追究责任。加大从源头防治用人不正之风的力度,健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促检查制度,完善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等制度。二要强化公开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逐步做到把选人用人政策和标准交给职工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亮给职工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反馈给职工群众,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开性和透明度。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一要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围绕矿井改革发展,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紧缺专业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积极引进培养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级高层次人才和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型的科技领军人物。二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要完善教育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促使人人能够成才、人人能够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要以岗位职责规范和能力素质指标为核心,注重能力、业绩和贡献的导向作用,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活动,激发调动广大职工学业务、精技术、提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积极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要积极主动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在岗位上施展才能、实现价值、贡献力量。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坚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同时,更加注重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奖励机制吸引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切实为矿井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五篇:围绕用活用好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发展规划,发挥各类人才在试验区建设中的带动、引领、助推作用,就要围绕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突破、活动载体的创新来推进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大发展。
在思想观念上求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与潮流并进,与发展同步,根据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改变落后的阻碍发展进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思想解放带动人才工作观念更新,以观念更新带动人才工作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带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要坚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和突破,探索和遵循人才工作内在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配置机制,健全灵活务实、开放有效的人才和智力引进机制,建立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双重承认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做到围绕发展目标谋划人才工作,根据发展目标制定人才政策,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生产力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有机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同时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用制度建设来巩固人才工作成果,用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各项工作,借鉴并运用干部综合考核方法加大对各类人才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考核常态化力度,进一步强化“招才引智”的观念,大胆突破不利于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政策制约,通过公开选拔、招聘、兼职、合作、柔性流动等多种引才渠道,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在载体设置上求创新。要结合省、市人才中长期规划和试验区建设实际,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大力加强创业园、科技园、示范基地等载体创新建设,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打造服务社会的平台。组织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奉献社会、创业发展,不断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基层的支持、不断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基层的服务,努力把基层建设成为人才的科研开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推广基地、科普示范基地,让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让群众在人才服务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