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19-05-13 11: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4〃14”玉树强烈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也给我们青海消防部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广大官兵用生命和鲜血铸就、青海消防总队精辟概括的“心系人民,舍己救生,坚韧不拔,战斗到底”的青海消防抗震救灾精神。

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消防局、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打响。面对生命的呼唤,省公安消防总队不畏艰险、全力以赴,第一时间集结力量、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时间开展救援,成为在最危险前线攻坚的主力部队,也是救出幸存者最多、救出被埋者最多的部队。全体参战官兵不辱使命,不怕牺牲,连续奋战12个昼夜,在复杂的废墟下救出埋压群众190人,挖掘遗体208具,疏散被困群众4100人,抢救物资价值9120.41万元,扑救火灾50起。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与死神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以“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职业使命,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以“心系人民,舍己救生,坚韧不拔,战斗到底”的青海消防抗震精神,铸就了与人民生死与共、共克天灾的时代见证。

消防部队是抗震救灾的尖刀班和突击队,为形成和弘扬抗震救

灾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生命线作用,为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玉树恢复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的同时,认真回顾抗震救灾斗争实践,深刻领悟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对于紧紧围绕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不断改进创新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青海消防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彰显了总队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发扬青海消防精神的政治优势,必须扎实打牢高举旗臶、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灾害袭击,全省上下患难与共,各地区各方面紧急行动、全力救援,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社会奉献爱心、倾力相助,全省各族人民实现空前的团结和凝聚,成功组织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难度最大、灾区海拔最高的抗震救灾斗争。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青海消防总队各级党委,对省委、省政府和公安厅发出的号令,迅速组织认真学习领会,采取坚决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广大官兵闻令而动,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出色完成抢险救人、防火灭火、排除险情、灾后重建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各级党委领导及广大官兵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政治态度和高度政治觉悟,根源于青海消防部队始终坚持以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武装官兵,坚决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不断打牢“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思想政治基础。

一、抗震救灾的圆满胜利,锻造了一支忠诚可靠、敬业奉献的

公安消防队伍

“4.14”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在部消防局和全国兄弟部队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青海公安消防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战斗,青海消防官兵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第一时间展开了搜救幸存者的战斗。震后不到10分钟,玉树消防第一时间迅速集结支队全体官兵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震后不到一个小时,青海总队增援力量已踏上征程,第一时间携带专业救援设备赶赴灾区,第一时间将补给物资送到了前线,第一时间赶赴震灾现场,尽可能多的营救受灾群众。

地震发生后,玉树消防官兵顶烈日,战酷暑,奋战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哪里有危险,哪里有灾害,消防官兵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在战斗的最前线,他们风餐露宿,没有洗一次澡,没有睡一个囫囵觉,连续多日顾不上吃口热饭,饿了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皮肤晒破了,救援服沾满了厚厚的尘土。在灾难面前,官兵们面临随时发生的滑坡、落石和余震频发的危险,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不怕疲劳,不怕牺牲,以顽强的意志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是玉树灾区救援现场上最亮的风景线。

二、发扬青海消防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彰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地震救援过程中,人们之所以能形成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的伟大合力,就在于中华民族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历史和时代的碰撞交流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正是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培育和彰显了抗震救灾精神,成为我们攻坚克

难、战胜灾难的不竭动力。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活生生的英雄事迹,铸就了许多英雄形象,真实、鲜活、感人的故事让人回味和觉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身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性,对于鼓舞灾区群众生产自救的积极性、激发消防官兵战斗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官兵们反映平时的思想教育内容空洞、乏味,通过开展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官兵宗旨观念教育,与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协作,积极拓展宣传阵地,及时有效地向人民群众反映消防官兵在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英勇事迹,深入发现和挖掘消防官兵在大灾大难面前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奋勇救灾的感人事迹,以强大的舆论氛围引起更多百姓的关注,以百姓的关注形成强烈的自豪感,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坚强的责任感,以坚强的责任感形成无穷的战斗力。这是拉近警民关系,提升消防部队形象的有效之策,这是进一步弘扬正气,彰显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利契机。

三、树立大局观念,以“精神建设”促进宣传工作

一是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始终是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玉树地震发生后,消防部队政治部门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全局观念,认真按照“救灾工作每推进一步,宣传工作就要及时跟进一步”的要求,深入开展抗震救灾宣传,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抗震救灾斗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当前,玉树已进入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阶段,灾区人

民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重建美好家园。灾后重建,既是物质世界的建设,也是精神家园的建设。宣传思想战线肩负着精神建设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丰富玉树消防执勤官兵精神世界、活跃玉树消防执勤官兵精神生活、增强玉树消防执勤官兵精神力量的艰巨任务。

二是塑造核心价值理念。抗震救灾斗争展现的巨大爱国热情、伟大民族精神、高尚道德情操,极大地丰富了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的时代内涵。正是在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的指引下,消防官兵和灾区人民团结奋战,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要顺利实现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消防工作的目标,更是离不开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强大的号召力、动员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玉树消防部队宣传工作一定要以弘扬青海消防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之中,融入到社科理论的研究之中,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之中,渗透到各执勤点的政治工作之中,真正使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共同努力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而不懈奋斗。

三是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玉树强烈地震造成玉树支队文化基础设施的严重损毁,给玉树执勤官兵文化生活带来重创。宣传工作必须把恢复重建文化基础设施作为文化重建的第一位任务抓紧抓好。建好执勤点的政治工作阵地,初步满足玉树执勤官兵基本文化生活

需要。加紧抢修恢复和规划文化设施,及早完善各执勤点的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掀起舆论宣传高潮。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总队宣传人员紧急动员、精心组织各级新闻媒体,迅速打响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攻坚战,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总队宣传人员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最大限度地整合新闻媒体资源,再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舆论宣传高潮。紧紧围绕“弘扬青海消防抗震救灾精神、加快重建美好新家园”这一主题,深入开展重点宣传、特色宣传和精品宣传,深情讴歌共产党深厚的爱民情怀,立体展现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纵深报道英雄模范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全景记录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时代壮举,充分反映八方支援友爱互助的精神风貌。通过卓有成效的舆论宣传,进一步激发官兵们战胜灾难的昂扬斗志,进一步坚定官兵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创新理念,超前谋划,为玉树消防的跨越式发展构建安全有序的大消防格局

消防安全是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保障消防安全是灾区消防部队服务灾后重建的重要职责。为进一步更好的服务灾后重建,灾区消防部队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消防安全管理规划臵于灾区未来发展大局,为灾区的跨越式发展构建安全有序的大消防格局。

一是消防规划和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观。地震之后,灾区消防管网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许多消火栓不能使用,防火设施匮乏,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这给消防监督带来了巨大困难。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对消防管网和消防通道的规划作科学论证,对重要单位提高防火等级,防止一蹴而就。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消防部门积极履行消防监督职能,提早介入消防设施规划和修建,把灾后消防设施规划和修建纳入未来消防监督的整体部局。

二是灾区城镇消防管网的重建和消防站的布局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玉树经济不发达、地理环境恶劣,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提高灾区发展后劲。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并不断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灾区城镇建设一直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消防安全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部局不合理,城镇消防设施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消防安全管理滞后于经济的大幅增长,导致监督跟不上。因此,在灾区城镇建设中应优先考虑消防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要深入调查分析灾区城镇现有水资源,科学预测未来灾区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消防管网结构、消防机构等方面优化措施。

三是消防工作要牢固坚持服务至上的执法理念。以人为本是构

建和谐执法环境的前提条件,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消防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心中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灾区稳定是灾后重建工作的大事,灾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给灾区消防管理执法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进而上升到民族问题。因此,要突出消防工作的服务功能,把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贯穿到消防执法工作中,对灾区群众的一般消防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对因地震灾害造成消防设施损毁的,督促尽快补齐。

灾后重建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发扬青海消防抗震救灾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部队管理,一手抓消防工作,以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以更大的干劲,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重建美好新家园!

作者:总队政治部主任范建超

第二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

------十三亿双手紧握的力量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铿锵有力的16个字,足以让地动,让山摇。它既概括了汶川地震灾害的严重破坏性,紧急投身救灾的迫切性,更是对13亿中华儿女应肩负社会责任的严肃召唤!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中央领导人、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白衣天使、志愿者等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多难兴邦、忧患砺党——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锤炼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一起努力经受住了考验,一起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十三亿人一起大力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共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自强不息精神---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上到国家领导,下至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灾区人民都将自强不息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对大灾,党和政府科学应对、调度有方、从容不迫,上下一心,镇定自若,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强有力的指挥,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指挥有力,领导有方,或亲临一线,或运筹帷幄,保证了全国一盘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斗争。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紧急动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

程,赶到灾区。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顽强地在废墟中搜救每一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在抗震救灾战场上,他们是主力军,是突击队,是攻坚勇士,听指挥,肯吃苦,能承受,能战斗!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国难当头,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广大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强不息,赢得了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敬重。为就学生而牺牲的中学老师、拿出所有药品救人的诊所医生、成都出租车组成的营救对、清理废墟,搭起帐篷,下地抢收油菜、下田插秧的农民们每个人都值得称颂。

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灾难和死神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集中体现在各族人民的行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整体形象,充分表现了在灾难面前顶天立地的崇高精神境界。当前,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我们用更加统一的意志、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来扎扎实实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央强调抗震救灾工作和社会经济建设都要抓。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

人为本,努力做好安臵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力。

抗震救灾工作虽仍严峻,但不可否认我们也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从抢险抢救转为灾后重建,从保全生命保证生活转入正常生产。悲痛确实让人难过,但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必须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活下去,是对死者最好的慰籍,也是对恩人最大的报答。这就需要再去人民---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就是主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特别是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接受援助而不依赖援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力更生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自身力量是一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再好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也只能通过内因发生作用。

顽强的中国人民既然能在1976年战胜唐山大地震,接着又建起一个新唐山。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坚信,有13亿人的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伤害,要不了多久,一批崭新的城市和乡村,将会在巴蜀大地拔地而起!

第三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范文模版)

机电工程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时刻,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数以万计的生命被无情的夺去,无数人的家园被残酷的摧毁,危害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世所罕见,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中华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当人们还未从汶川地震的巨大哀痛中恢复的时候,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再次给人民生命财产精神造成重大的打击。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圆满落幕,在国际社会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在一次次自然灾害的深重打击下,中国经济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中国高速发展的马车没有停息,反而越驶越快。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在支撑着中华民族,战胜一系列重大灾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便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汶川地震灾难发生的第一时刻,党中央迅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医生护士、媒体记者以及志愿者等迅速向灾区集结并及时开展救援行动,各类救灾物资迅速向灾区调集,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和民众迅速行动起来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抢救出了无数的生命与财产,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玉树地震之后,我们同样做出了及时有效的应对。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充分体现与张扬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烈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量,坚韧不拔、沉着坚毅、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的意志品格,体现了我国人民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和我们的人民军队坚不可摧的力量。

沧海桑田,华夏五千年,之所以中华民族能够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经受一系列重大灾难而屹立不倒,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着、积存着、传承着一种百

折不挠、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始终体现着、印证着、弘扬着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始终贯穿着一根压不弯的民族脊梁。这种气概、精神与能力,越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得到充分的彰显与升华。愈挫愈勇,愈摧愈坚,不断从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抗震救灾斗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世人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振和焕发、延伸和升华。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的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向全国发出抗震救灾的号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影出现在救灾最前线。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紧急行动起来,尽职尽责,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救援灾区。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面对灾害,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英勇表现,以及无数民众自发参与救灾赈灾的无私行动,汇聚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无数个深动画面一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虽然地震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很惨重,但是我们没有被眼前的灾难所吓倒,相反,我们上演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民战争。随着拯救行动日以继夜地展开,灾害损失被尽可能降到最低。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在“决不言放弃”中不断产生,从而浓缩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与死神搏斗的伟大精神。汶川地震后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发出救灾号召,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到各路人马冒着不息的余震救援废墟下的生命,让人看到的是勇敢、是坚强、是沉着、是不避艰险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精神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紧急动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程,赶到灾区。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顽强地在废墟中搜救每一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在抗震救灾战场上,他们是主力军,是突击队,是攻坚勇士,听指挥,肯吃苦,能承受,能战斗!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国难当头,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广大灾区群众不等不靠,奋力自救,释放出了巨大的力量。我们没有看到埋怨和悲观,而是奋力和积极的抗灾精神,在受灾地区,即使是几岁的孩子都表现了拼搏精神。他们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强不息,赢得了全国人民与世

界人民的敬重。来自灾区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人们的心灵:遇难的中学老师吴忠洪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抱着一个孩子;绵阳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这些消息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同时,更让我们坚信,有了这种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灾区人民不仅能坚强地抚平伤痕,走出灾难,而且一定能在灾后重建中,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历经坎坷的民族。古往今来,民本思想凝聚着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拥有了战胜无论是来自自然灾害还是外敌侵犯的信心和力量。从大禹治水拯救生灵的上古传说,到八年抗战救亡图存的浴血奋战,再到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维护生存权、保障发展权好似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其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日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中国的人本精神在与世界的沟通中又一次张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汶川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做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并亲赴灾区,在余震不断中指挥抢险救援。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奔赴地震灾区,先后两下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生命高于一切”成为全国大救援的响亮口号,“以人为本”成为一切救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舍生忘死、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震后,在灾区的残垣断壁中,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救援人员奋力拼搏,与时间和死神赛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写下一篇篇悲壮感人的延续生命之歌。在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面前,在这不容思索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一大批临危不惧,置个人生命危险于度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地面有十指鲜血淋漓的士兵,空中有达到体力极限的飞行员;内有为救学生直面死神的无畏教师,外有都市街头蜿蜒长龙的献血队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面对他人生命安危,这种舍生忘死、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总在最关键的时刻、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无论在震区,还是祖

国各地,人人心系灾情,用出人出力出物的实际行动付出一片片真情和爱心。人们的心靠得更紧,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同情、和善、友爱等情感特别得到增强。地震带来的灾难现状是残酷的,但全国军民对灾区的火速支援,特别是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团结互助精神却让人温暖、令人赞叹。正是这种精神,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激励人们擦干眼泪,奋勇前行,用信心去创造美好的新家园。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在大地震发生之后的抗震抢除救灾战斗中,灾区的通讯、公安、民航、运输、医疗、地震监测及其他各职能部门做出了极其突出和卓越的贡献。这些部门的干部职工做到了临震不惊不乱,人在机器在,岗位在,没有一个逃离岗位,他们认定了与机器、与房屋、与岗位共存亡。地震越剧烈、危险越大,其他部门和灾民可以越跑得快、逃得远,但是这些部门的干部职工却不能跑,他们越震越往房子里钻,越震越只能定在岗位上。他们十分清楚大地震对他们的家庭、他们的亲人、他们的财产意味着什么,也清楚全家老小这时对他们的期待,但是他们只有咬紧牙关、含着泪水坚持在岗位上。他们清楚逃离岗位对全局,对成千上万灾民的不堪后果,他们下定决心不做历史的罪人,而要当抗震救灾的无名英雄。

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支撑;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牢固纽带。

正是因为由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而来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在遭受灾难,抗击灾难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谓多难兴邦,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我们应当继承好发扬好,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指引下,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成就。

第四篇: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是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组织班级,同学多参加希望工程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尽我们做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在学校举办讲座,展览,弘扬英雄抗震救灾事迹,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多向周围同学传播优秀英雄世事迹。

三在学校举办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将英雄抗争救灾事迹以舞蹈形式表现出来,晚会中还可唱抗震救灾主题的公益歌曲,诗歌朗诵,小品,相声。

四举办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的论文征集活动,并进行评选,优胜者可组织到困难地区进行实践活动,与需要帮助的的弱势群体面对面交流,了解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进行义讲义工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培养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是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年轻一代很少遭遇挫折和苦难,大学生应肩负着社会和历史的重任,树立自强不息的意识。我们应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如此,还应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关心同学,与人和睦相处。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要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第五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面对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在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是鼓舞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地区各方面紧急行动、全力以赴,灾区广大群众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社会奉献爱心、倾力支援,展开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凯歌。军队和武警部队作为主力军和突击队,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承担起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英勇奋战,以忠实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实践再一次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中国人民不愧为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伟大人民,人民军队不愧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伟大军队,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群体和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英勇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的优秀品格令人敬佩,他们的崇高思想催人奋进。这次表彰的英雄集体和模范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作为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祖国的骄傲、人民的光荣,这些英雄集体和模范如同一个个窗口,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巨大勇气和精神风貌;如同一面面旗帜,高扬在人们心中,激励亿万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抗震救灾斗争考验了我们国家的力量,也锤炼了我们民族的意志,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一支军队要强大,不仅需要物质基础,而且需要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既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又可以使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98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一样,将穿越历史,光照千秋,成为党和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紧密结合部队实际,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搞好抗震救灾精神的学习教育。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学好胡主席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大力宣扬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集体和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广泛开展向英模学习活动,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使抗震救灾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全面回顾总结部队抗震救灾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要着眼完成使命任务,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官兵立足本职做贡献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决心,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和改革的巨大力量。全军官兵要以受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形成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这次特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为夺取抗震救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震救灾的实践证明,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就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大力弘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形成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充分显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勇气概,是我们加快推进灾后重建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努力实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灵魂,也为我们推进科学重建和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通过这次论坛交流,进一步深化认识,更加自觉地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两个加快”的要求,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走出一条大灾之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下载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摘要: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使之变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就是要使之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研究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研究 摘要:四川汶川和玉树发生特大地震以来,中华大地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情满人间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既要以雄厚的物质力量为后......

    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

    抗震救灾精神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摘要】2013年是汶川地震五周年,遥想五年前的那场灾难给中华民族带......

    抗震救灾精神

    浴火重生 ——汶川地震之所思最近几年我国发生许多令人震惊的大事,其中包括2009·5·12汶川地震,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新闻稿(共5篇)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新闻稿.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

    人民日报社论: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人民日报社论: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一个在灾难中傲然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国度;一个懂得弘扬伟大精神的民族,必定会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川汶川、青......

    弘扬革命传统,创新柴达木精神

    弘扬革命传统,丰富创新柴达木精神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海西州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满怀对革命老区的敬仰之情,奔赴革命圣地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