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你认为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请分别用“√”或“×”表示。
1、如今,千百万的农民告别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祖辈固守的黄土地走了出来。
()
2、农民种田完全可以不用科学技术,也能取得好的收成。
()
3、现代农民的致富途径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一方式。
()
4、“最美的村姑”的标准就是要长得漂亮。
()
5、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富裕,农民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了。
()
6、能满足我个别人要求的就是好村官。
()
7、农民不用增强民主、法律意识的学习。
()
8、吴奇修的事迹告诉我们,在农村一样能干出大事业。
()
二、阅读下面的题目,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大家眼中的村官,应该是这样的()(1)最起码要热心为大家服务。
(2)村官不能随便选,要选能带领大家致富,能办实事的人。
(3)能接受大家的监督,听取村民的意见。(4)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在当代农村,学习科学技术的途径有()(1)书籍(2)报刊(3)广播(4)网络
3、“最美村姑”的评选标准是()
(1)只要长的漂亮就可以。(2)重要的是要心灵美,肯帮助人。
(3)要有一技之长。(4)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三、简答。
1、过去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现在已走进了农家。比一比,谁知道的多,记录下来,并谈谈你的感受。
2、天天都有新鲜事,时时都有新变化,把你知道的乡村里的新鲜事记录下来,告诉大家吧
四、实践活动。
1、如果你的家乡将要举办农民运动会,聘请你为运动会设计会徽、吉祥物,给你熟悉的乡村代表队设计会徽,队旗。下面就把你的设计展现给大家,让同学们一起欣赏你的作品吧!
2、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设想你心中未来农民的形象;描绘你心中未来的农村的新面貌。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明断是非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
2、人们创造了科技,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无论哪种洗衣机,去除衣服的污垢的道理与手工洗涤是一样的。()
4、不同类型洗衣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5、19世纪,美国人发明了用手转动摇手柄的洗衣机。()
6、工厂的设备是科技的产物,但工厂生产的产品不是科技的产物。()
7、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都离不开现代科技。()
8、科技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9、中国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10、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
11、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电力革命。()
12、科学史上的发明创造,有的是侥幸的产物,轻易获得的。()
13、我们看的电视、用的移动电话都是气象卫星在为我们服务。()
14、克隆是指无性繁殖。()
15、克隆技术对我们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二、挑兵点将 1、1901年,美国人()发明了马达电动洗衣机。A贝尔 B费希尔 C诺贝尔 D居里夫人
2、公园前2世纪的()初期,已经有蚕丝做成的绵纸,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A秦朝 B清朝 C西汉 D唐朝
3、()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4、()末年,人们开始把火药用在军事上。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从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短短()年,人类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A100 B200 C300 D400
6、()的应用和发展掀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A电学 B电子技术 C蒸汽机 D电子计算机
7、可以寻找矿藏和油田,可以找水查火,可以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的卫星是()A通信卫星 B地球资源卫星 C气象卫星 D侦察卫星
8、纳米是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米。
A十分之一 B十万分之一 C十亿分之一 D百分之一
9、磁悬浮列车速度每小时可达()千米。A400--500 B300--400 C200--300 D500--600
10、克隆小绵羊“多利”在()诞生。
A1998年7月美国 B1996年7月英国 C1996年7月美国
11、美国总统()呼吁国会禁止克隆人,法、意等19个国家签署了这项协议。A克林顿 B华盛顿 C林肯 D布什
12、研究炸药的科学家是()。
A居里夫人 B贝尔 C诺贝尔 D费希尔
三、科技手拉手(把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
1、毕升
瓦特
蔡伦
费希尔
鲁班
爱迪生
富兰克林
居里夫人
贝尔
爱因斯坦
布鲁诺
2、火车
电灯
激光 18锯 造纸术电灯 避雷针印刷术洗衣机镭 蒸汽机日心说相对论电话 电力革命 20美国 英国 意大利 中国 波兰 德国 世纪40年代以后世纪60年代
蒸汽机 信息革命
电话 19世纪70年代 电子计算机
原子能 工业革命
四、科技大清查
1、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说说你身边有哪些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使你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知道哪些尖端的科学技术?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吧!
五、说故事谈感想
1、说说你对几位著名的科学家的了解 ?(至少三位)
2、谈谈你知道了那些科学家的故事后,想说点什么?
六、言论平台
1、李刚说:“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王强非常喜欢在课余时间做试验,搞一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可她妈妈不让他干这些事情,怕他耽误学习。你认为他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你能劝劝他妈妈吗?)
七、电视评论(请你以看电视为例,谈谈科技的双刃性。)看电视的利处:
看电视的的害处:
看电视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八、科技畅谈
我们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呢?请以克隆为例,谈谈你的看法吧!
九、科技畅想
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吧?(形式不限)
十、科技创造:
我们的学习及生活用品大多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你能加以改进,尝试着进行一项小发明吗?大胆得说说你的设想吧!
第三篇: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品德与社会》(五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
一、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很广,占全国总面积50%以上。(√)
2、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东北地区。
(√)
3、瑶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苗族(×)
4、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就是白族民间歌手的典型代表。壮族(×)
5、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一直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
(×)
6、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盛大的节日。
(√)
7、祖国西北新疆一带,只居住着维吾尔族同胞。
(×)
有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卡、锡伯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8、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9、小明到少数民族朋友家做客,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
10、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用相互尊重语言文字。
(×)
11、在我国北部的内蒙古大草原,主要生活着苗族。蒙古族(×)
12、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13、服饰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二、我会选:(每题2分,共20分)
1、(A)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A、黎族 B、傣族 C、布依族
2、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B)。
A、85% B、92% C、95%
3、(A)是一个民族的外在特征。
A、服饰 B、饮食 C、住所
4、()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节日。
A、春节 B、泼水节 C、火把节
5、(C)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A、古尔邦节 B、过赶节 C、泼水节
6、东北地区流行(C),节庆活动时,敲锣打鼓,十分热闹。
A、信天游 B、花儿 C、扭秧歌
7、藏族人民待人接物的礼仪是(A)。
A、献哈达 B、问候请安 C、握手
8、在辽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上,生活着(A)个民族。
A、56 B、55 C、58
9、(B)是藏族人民的好儿子。
A、焦裕禄 B、孔繁森 C、王进喜
10、(B)同胞信奉火神,不允许在火旁砍东西。
A、回族 B、蒙古族 C、白族
11、当我们初次与蒙古包牧民相处时,正确的做法是(A)A、进入蒙古包前,把马鞭放在蒙古包外 B、把不干净的东西扔进灶火里
C、用鞭子打主人的狗
12、(苗族)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A、汉族
B
维吾尔族
C 苗族
1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首府是(B)A、上海
B 乌鲁木齐
C 握手
三、我会连:(共20分)陕北
窑洞
土家
蒙古包 壮族
吊脚楼 侗族
干栏 蒙古族
仙人柱 鄂伦春族
鼓楼
吃手扒肉、喝奶茶
赫哲族 烤羊肉串
藏族
吃糍粑、喝酥油茶
苗族、侗族
鱼刨花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 吃腌鱼和腌肉
牧区少数民族 竹筒饭
黎族、佤族
四、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我国北部的大草原,生活着(蒙古族)族。
2、我国云贵高原及四川大、小凉山地区,有(苗族)、彝、(壮族)、布依、(侗族)、(瑶族)、(傣族、白族)等20多个民族聚居。
3、珠江流域、东南沿海赛著名的(壮乡)乡、(侗乡)乡、(土家)山寨。
4、蒙古族的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
5、苗族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6、(古尔邦节)是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节日。
7、泼水节是(傣族)族的盛大节日。(赶过节)节是土家族的主要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8、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民族团结)、(友好相处)、(共同繁荣)的保证。
9、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民族区域自治)。
10、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民族团结,友好相处,共同繁荣的保证是(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11、我国东北地区生活着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西北地区流行(信天游)和(花儿)。东北地区流行(扭秧歌),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都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12、(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估族的节日(赶过节)是土家族的重要节日,(古尔邦节)是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五、我会列举:(每题5分,共10分)
1、列举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和浩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西藏自治区(拉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2、列举汉族的重大节日。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六、实践操作:(10分)
你吃过兰州拉面吗?你知道正宗的兰州拉面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吃吗?你的家乡居住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饮食、住所,节日有什么特点?今后你如何同少数民族友好相处? 答:吃过,回族。回族。服饰:男人穿白色 长袍,带头巾,女人长裙,戴盖头,有的地方戴面纱。饮食主要不吃猪肉,不喝动物的血和死的动物。住所:大杂居小聚居。节日: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共39分,每空1分)
⒈ 0.3=3()0.17=()1000.011=()()
710=()7100=()71000=()
⒉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8角=()元 9分=()元
7角1分=()元 5角7分=()元
4厘米=()米 6分米=()米
29毫米=()米 83厘米=()米
⒊()个0.01是0.1;1个()是0.01。
⒋ 0.5里有()个十分之一;0.027里有()个千分之一。
⒌ 0.61是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⒍ 2个
十、5个0.1、7个0.01和9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⒎ 4.705是由4个()、()个0.1和()个0.001组成的。
⒏ 一个数的百位上是7,十分位上是6,其他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⒐ 1.3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有()千分之一。
⒑ 把14698400改成写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保留整数是()。
第五篇:六年级第三单元品德与社会测试题
鲁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
一、填空
7、工业生产需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8、加强人工林建设既可以为农业提供屏障,也是改善区域生态、调节气候的重要条件。()
1、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来自于()。
2、人类的一些行为,如()、()、()······这些行为对环境破坏很大。
3、()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4、有些自然资源使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再生或者循环使用,被称为()。
5、为治理水污染,我国还建立了许多()。
6、我国制定的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法律法规有()、()、()。
二、选择题
1、我们正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发明的。A 阿拉伯人B 古印度人
2、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是由()建造的。A 古巴比伦人 B 古印度人
3、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4、()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步法典——汉莫拉比法典。A 古巴比伦人B 古埃及人
5、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在世界各地开展灾害救济和灾民救济是(的主要工作。A 联合国安理会B 联合国粮农组织 C 红十字会
6、生活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最早种植棉花的是()A 古印度人 B 中国
7、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A 古印度 B 古希腊
8、“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是对()的描述。A 黑种人 B 黄种人 C 白种人
9、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是()A APEC B WHO C WTO10、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 水B 煤炭 C 石油
三、判断题
1、八大洲中,亚洲的面积最大。()
2、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3、世界最大的国家,人口也最多。()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
5、战争按性质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6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和水。()
9、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图书馆、访问,也可以上网。()
四、连线题
3月12日世界环境日 3月21日中国植树节 6月 5日世界森林日 7月11日地球日
4月22日世界人口日
石油 可再生资源森林煤炭水 不可再生资源金属
四、简答题
1、为保护环境,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对地球造成伤害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提出至少4项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