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分局通过“三抓三促进”切实做好内务管理工作
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泉山分局通过“三抓三促进”切实做好内务
管理工作
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是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保证公安机关圆满完成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各项任务的保证。分局党委一贯重视内务管理工作,通过“三抓三促进”切实将内务管理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一、抓内务管理常态化,促进队伍正规化的养成。内务管理工作一直是个“一抓就灵、一放就松”的工作,分局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内务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的渠道,通过强行入轨使民警养成好的习惯,并让民警在优良的内务环境中受益。
一是制订完善结合自身实际相关制度。分局先后制定了《泉山分局集中学习制度》、《泉山分局绩效考核办法》、《泉山分局民警请(休)假暂行规定》、《四严格、一推进》等有关规定。为避免在队伍管理中留下死角,针对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专门制定了《泉山公安分局问题民警退回离岗培训制度(试行)》等制度,将队伍正规化建设引向深入。通过完善细化制度管理,全体民警、职工、协管员工作积极性高涨,队伍正规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严把内务管理关。分局全体民警、协管员严格遵守内务管理规定,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内务环境卫生管理,坚决克服思想松懈和办公环境“脏、乱、差”现象,坚持做到着装规范、语言文明、执法公正,以一流的服务和过硬的本领努力树立分局的良好形象。
三是加强民警着装管理,规范民警着装行为。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分局要求全体民警严格按照规定着装,佩带证件、警号、警衔等标识。为强化民警的规范意识,专门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通过学习培训,民警普遍养成了规范的着装习惯。
四是改善办公环境。分局要求各科、所、队从细节入手抓基础建设,克服困难,开展美化工程,努力做到办公场所统一规范,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工作区域整齐美观,队容队貌干净整洁。
近一年来,分局在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对分局门头及办公室门窗进行了更新,王陵所、和平所、奎山所、七里沟所、西苑所、永安所等单位也进行了翻新,整个分局的硬件条件焕然一新。
二、抓“三优”机关创建活动,促进突出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影响公安机关形象的突出问题,努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分局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在全局开展了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了分局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条令学习。分局要求各单位要将加强内务管理,创建文明机关的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分局成立了以副区长、党委书记、局长蒋子彦为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分局各科所队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各单位主管领导亲自抓,层层建立工作网络,形成了合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警对于内务条令的熟知程度,加强遵守条令的自觉性,深入领会“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精神内涵,分局政工科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了《内务条令》、《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使民警牢固树立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好,从小处做到的观念。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于“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具体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一是在优美环境方面,分局将各单位的卫生整洁状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制定了9个方面的标准进行考评;二是在优良秩序方面,分局着重检查各单位的警令畅通情况、班子凝聚力情况、统一着装情况、枪弹保管情况以及内部安全防范等情况,通过严格要求,加强民警的养成教育;三是在优质服务方面,分局将群众满意作为目标,制定了窗口接待、便民服务等方面的8项具体考核指标,力争在年底的民主评议机关活动中获得好名次。
三是加强检查和考评。分局要求各单位要对照考评标准,先期进行自查,未达到标准要求的,限期整改。要结合正在开展的“警车及涉案车辆集中整治”、《纪律条令》的学习等活动,认真查找和整改存在问题。分局要求党委成员每月至少两次深入联系点单位进行工作指导调研,要将内务检查作为每次到基层的必查项目。政工科、纪委对各单位的内务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后进单位和突出问题进行通报。对创建工作滞后,影响分局整体工作的,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和领导责任。
活动开展以来,分局共组织检查27次,发现各类问题72条,其中当场责令改正65条,通报批评2个单位、3人次。
三、抓先进典型选树,促进浓厚氛围的形成。一是做好领导带头工作。在内务管理方面,分局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叫响“从我做起,我就是形象”的口号,都要成为遵守内务条令的典型,以自身的行动带动身边民警。二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分局要求各单位要及时上报好的做法,政工部门要通过进行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人物,树立标杆,发挥导向作用。要通过“警民恳谈”等多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公安机关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鼓励群众对公安机关创建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形成警民协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做好典型引路工作。分局充分发挥西关、云龙湖、王陵、九里山、奎山5个一级派出所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对一级所的严格要求,树立内务管理标杆,带动其他单位的创建活动。
今年以来,分局在网上发布各单位在内务管理方面先进经验做法20余条,共组织各基层单位领导赴先进派出所学习3次,通过“警民恳谈日”等活动组织群众到基层所队参观座谈300余人次,分局各单位在学习贯彻内务条令方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六日
第二篇:“三带三抓三促进活动总结”
xx镇开展“三带、三抓、三促进”活动总结
区委组织部、区落实办: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XX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和谐稳定为目标,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突破口,扎实细致地开展了“三带三抓三促进”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回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带、三抓、三促进”活动是区委、区政府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区上召开“三带、三抓、三促进”会议后,我镇党委、政府于5月4日召开了机关全体干部、工作组成员及村干部参加的“三带、三抓、三促进”活动动员大会。会上,通过学习文件、宣传本次活动的目的和重大意义,使得广大镇村干部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工作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为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奠
定了基础。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村情、民情。全镇14个村的驻村干部围绕所驻村的村情村貌、产业发展现状、村级班子即党员队伍建设等情况,召开座谈会21次,上门调研走访群众3162户,了解并掌握了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
二是集中与走访相结合,大力宣传惠农政策。通过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走访宣讲等形式,宣传区委、区政府粮食直补、计生惠农政策、家电下乡、新农保、新合疗等强农惠农政策,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陈仓区“五个跨越落实年”动员暨三级干部培训大会材料会编》、中央一号文件、区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等文件,积极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心聚力,共促发展。
三是开展特色项目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本次活动中,我镇张家寨村驻村干部积极带领村干部挣资金跑项目,积极争取河堤修筑项目,拟解决由于河沙淤积造成该村人畜饮水困难、耕地破环等问题;灵龙村驻村工作组邀请区农广校专家开展养猪技术专业培训,使得该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有所提高。同时,计划申请为该村建设2个大型沼气池,建成后将有100户群众收益。东坡村驻村干部实地考察了该村
荒坡地,建议该村大力发展核桃等干杂果种植,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辅导,目前该项目正在进一步协商中。
四是坚持“六个结合”,推动农村和谐发展。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带、三抓、三促进”活动与平安陈仓 “两率”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驻村干部积极帮助所在村制定工作计划,引导村两委会高质量、高水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提供良好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本次活动的开展,密切联系了群众,形成了上下联动抓落实、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我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通过调研发现,农民对政策了解片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仍旧较为突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种养业发展模式,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保证。
第三篇:乡镇三抓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精选)
文章标题:乡镇三抓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短短五年,市**镇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多万元的山区乡镇,一跃成为年财政收入2100万元纳税大镇。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实现3.017亿元,其中工业经济收入2.1亿元,形成了以化工、机械加工、轻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提供税收1980万元,占全镇税收总额的94.2%。
抓
特色,镇域经济成功转型。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三家总后企业落户**,八十年代又兴办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镇企业,工业存量较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业经济曾一度举步维艰,面临绝境。**锅厂原是**市轻工业局管理的一家百字号老企业,生产的铸铁锅在鄂、豫、陕曾风光一时,但因经营不善,企业停产、职工闹事,连材料、设备也被人不断盗卖,管理十分混乱。镇党委及时调派专班进驻,召集全体职工对话、沟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明晰产权,将锅厂成功卖断,迅速恢复了生产。五年过去了,如今不仅保住了“武当牌”铁锅的品牌,还又新建了一个铸锅厂,产量翻一番,效益也随之翻番。镇党委因势利导,以破产改制为突破口,突出“卖”,规范“股”,引导“租”,按照一厂一策的改制思路,能卖即卖,宜租则租,宜送则送,先后将武当制锅厂、橡胶厂、汽配厂、包装厂等8家乡镇企业成功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低成本扩张。
抓骨干,财政招商渐入佳境。招商引资是**镇发展工业的主战略。**镇从一开始就对一些低水平、效益差的重复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效益好的重点行业倾力扶持,构筑起以磷化、偏矾酸铵、橡胶为主的化工业;以铸造、冶炼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制锅、印刷、制陶、猪鬃制品为主的轻工业,以台湾花果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四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如3611机械厂、磷化工公司、台湾花果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英菲利特零部件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拉动了镇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磷化工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开发出市场前景看好的多种磷化系列产品,安置就业400余人,成为年产值过亿元、年纳税近千万元的民营经济大户。3611工厂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吸引3家公司前来投资经营,发展与大型国家企业挂靠的适销对路的铸造、有色冶炼及包装印刷产品,保持了较强的发展态势。台商工业园正在扩展和建设之中,发展后劲强劲。吸引十堰客商利用**橡胶厂厂房及设备发展起来的英菲利特橡胶件厂,集中生产东风汽车公司急需的附加值较高的金属软管和重型汽车金属排气管,内挖潜力保质量,外连市场求发展,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抓环境,服务优化助推发展。人心齐,泰山移。改革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镇域经济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里获得大发展,正是得益于全镇上下营造出的风正气顺的环境氛围。**镇党委书记王斌深有体会地说,发展经济,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而好的思路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发展环境。过去优化环境,主要是搞特殊政策,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近年来,**镇将优化环境的重点放在如何公正用人、公正做事、依法治镇等方面,着力构建公平公正的发展机制,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为了激发干部活力,该镇在干部使用上,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格规定干部提拔重用的硬性指标,严格遵守干部任用程序。同时,针对一些干部存在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该镇制定、实施不胜任干部管理办法,对不胜任本职工作者实行降职降薪,使干部既有了压力又有了努力上进的动力,确保了政令畅通。为了推动全民创业,该镇改变以往“重外轻内”思想,对内资外资客商一视同仁,从办证、税费减免到提供服务,各种投资主体一律享受同等待遇。为了构建和谐平安环境,该镇加快依法治镇、综合治理进程,从规范政府自身行为入手,在全镇各单位开展依法行政专项治理,坚决杜绝“三乱”行为。同时,逐步建立群防群治体系,确保社会稳定。
《乡镇三抓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三抓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第四篇:三抓三比 - 副本
“三抓三比”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也开展了”三抓三比”活动,通过 “抓”和“比”,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业务素养得到提升,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卓有成效的,在这次的学习中感受到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有欠缺的,下面我来谈谈我对“三抓三比”活动的体会与认识。
一、抓学习,抓常规,抓务实, 以抓好学习为基础,强化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学习,要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乐趣,当做追求,只有知识的充实才会 在工作上的游刃有余。以学经典,学政治理论作为基础。搞好学习座谈会,提升理论层次,从而清心明目、强壮筋骨;以教学业务学习为重点。把业务知识学好学透,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把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叶业务素养有所提高。以抓好常规为契机,做到责任在心,正气在胸。不断加强 和改进作风,是推进我们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我们在工作当中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自身形象。我要时刻把自己是教书育人的意识放在心上,高标准的做好教师工作,认真细致做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慎独自律,工作时间之外也要保持形象,做好表率。以抓好发展为目标,全力做好教学工作。创新是教育事业前进的目的和途径。结合我的具体任务,就是要抓好两个学习:一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学习一些工作中的案例,不断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以他人的失误为戒,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工作错误。
二、比智慧,比党性,比贡献。只有比较才会找到差距,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比较中慢慢树立思想过得硬的精神风貌。以比思想为标杆,打造思想过硬组工风貌。更高的认识标准才会有品德的高尚和品格的优良。要积极主动地锻造自身思想修养,同时积极向其他教学人员学习和比拼,一是要比拼理论学习。看看谁学得好、学得深、用得好。二是要比拼平时工作热度。工 作上要舍得投入,舍得奉献。以比形象为表率,打造政治坚定、责任性强的个人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师形象,形象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外在反映,“诚于中而形于外”。政治素质不高,思想浅薄,道德修养差,自控能力弱的人,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形象,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时刻和其他优秀教师比形象,比作风,一是要塑造好个人的奋进形象,工作上要努力,不能拈轻怕重,要积极创新,勇于奉献。二是要塑造好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老实肯干、公道 正派的个人形象。以比奉献为境界,打造境界高远、敢于担当的教师班主任的风貌。
为学生服务是我们教师人应有的人生追求,更是为学生未来打基础的职业长期应该秉承的美德。要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要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 品质,淡泊名利,要具有“蜡烛”的境界,甘于默默无 闻,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嫁衣。一是要要和周围的先进同志比付出。比对工作的热诚,比对事业的赤诚,比工作的用心。二是要和周围的先进同志比胸怀。要有“吃亏是福”、甘当老实人的人生信 条,把地位看轻,把教师责任看重,把名利看轻,把事业看重。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担负着学生幸福和未来,时刻铭记自己的工作是为了一群人未来和幸福在工作!
第五篇:通过“三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通过“三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我们这次论坛所讨论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质问题。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
代化的最困难之点。解决这个问题,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农”字以
外做文章,“功夫在农外”。“三农”问题,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的问题,现在则要从“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找出路。要通过“三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通过城市化实现大量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轨道。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是迄今为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各类国家的普遍规律。我们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快速推进工业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当时采取的对应之策,是严格实行统购统销和城乡分割。结果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1957—1978年,21年间城市化率仅提高2.5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中国基本实现城市化要400多年时间,我们显然不能再在这样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政策逐步放宽,城市化速度加快。1985—2000年,城镇人口增加2.1亿,城市增加339个。1978—2000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由70%降到50%,城市化率达到36%(1978年是18%,统计口径有不可比因素)。2002年提高到39%。因为起点低,现在我国城市化率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也明显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这说明,在城市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专家和世界银行专家所做的研究,得出大体相同的结论:在20世纪最后20年9%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中,劳动力流动的贡献在16%左右,也就是1.5个百分点。大量农民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增强了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也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现在一些城市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经离不开农民工。今后二、三十年,我国还会保持劳动力便宜的优势。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十六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是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我们的预测,2000—2020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5.9%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由50.9%降到30—40%,第三产业由33.2%上升到50—60%;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由50%降到35—30%,每年下降0.75到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达到55%左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大体上相当于过去十多年的进度,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情况是必须考虑的。
一是,我国人口多,又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转折时期,就业压力大,给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带来的特殊困难。这种情况决定了,实现城市化将是一个比较长的渐进的社会转型过程。按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2035年前后才能达到70%。在这个长过程中,城市化会表现出多样化的过渡形态,;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形式会多种多样,很多人不会很快同土地彻底脱离,就业困难时还会回到农村。土地是农民生计和农村稳定的基础,必须始终给予高度注意。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慎重态度。部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统筹规划,节约使用,保护农民的权益。有研究报告称,在土地转让费总额中,征地费用所占比重很低,一些地方不到5%。在不少地方,50%以上的农民上访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是县、乡收入的重要来源,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些地方建设各种“形象工程”的财源。廉价征地使农民遭受的损失,一部分变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一部分进了开发商的腰包,造成一些人的暴富;不少腐败和犯罪案件同土地转让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需要有新的立法和政策,既保证国家建设用地,又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些地方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开发,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做,从短期看,原始积累会少一些;但从长远看,工业化进程并不会放慢,相反,因为农村社会稳定,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扩大,会保证工业化更迅速、更稳妥地进行。这也是工业化的两种思路问题。除土地费用之外,还有农村教育经费,国家财税体制,以及行政体
制改革问题。总的来说,要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适当向农民和农村倾斜。这也是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带根本性问题。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市化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地区发展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不平衡,今后发展仍将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城市化的进程也将是不平衡的。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
达地区进展快些,经济落后地区进展会慢一些,不可能齐头并进。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小城镇星罗棋布,成为当地经济的中心,甚至成为全国性的某种商品的集散地;在没有经济基础的地方就不要不讲经济效益,人为地造镇。讲城市化和城镇化,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必回避“城市化”的提法,因为“城镇化”的“镇”,实际上是作为经济中心的小型“城市”;“城市化”的“城市”,也可以包涵现在所说的作为经济中心的“小城镇”。用“城镇化”的提法,是要注意发挥
小城镇的作用,防止一些国家人口拥入大城市所产生的“城市病”,这样的问题是必须引起注意的。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要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际社会经济效果来权衡,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要重视小城镇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但现阶段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渠道还是大中小城市。因为城市人口规模大,第三产业容易发展起来,有聚集效应,成本低,这些优势是小城镇所不具备的。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变化,现在城市形态也在变化,比如卫星城、城市带、城市群、大都市圈等等,这都是城市化的具体形态。
三是管理和教育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些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状态,需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和教育,使之有秩序地进行。除了改进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外,城市建设规划要考虑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条件,比如经济租屋的建造和经营管理问题。要通过培训帮助进城务工农民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城务工农民的第二代已经成长起来,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有民工子女的非正规学校,事实上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往往处于无人管的状态。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今后城市劳动力的素质和城市化进程,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城市由于出生率下降,中小学校设施都有闲置的,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便。
过去害怕和限制农民进入城市有当时的背景,主要是农产品供应不足,城市又没有提供就业机会。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政策和管理方法。在推进城市化方面,也有解放思想的问题。城乡分割是历史包袱,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成为促进发展的契机。城市化的推进将会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增加中国经济的活力,加快现代化的步伐。这也是一个历史机遇。
我国现在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到15%,但城市化水平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大体相当于英国1850年(37%),北美1910年(41%),日本1950年(38%)。韩国20世纪50年代初是5%,30多年时间就达到80%以上,说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进程会加快。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是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对城市化的前景可以做乐观的预期。
最后我想强调,加快城市化进程,丝毫也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农村发展问题关注。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即使城市化能够顺利推进,能够缓解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2020年农村至少还会有5亿以上的人口,2030年至少还会有4亿以上的人口,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020年之前,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有大量的理论问题、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需要研究。现在已经进行的研究,总的说还是初步的,需要继续深入,希望我们这次论坛在这方面有所推进。我这里只是说些个人很零星的想法。在座各位都是研究有素的专家,希望能听到大家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