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成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步是建设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精选]
完成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步是建设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AMI的关键不见时智能电表,是一个具有双向通信能力、数字化的计量设备。在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电表只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步,下面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以一种有效地方法将智能电网的元素或者技术与用户紧密地结合起来。智能电表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界面,使用户能够实施对自己使用的能源做出反应,但是用户愿意支付这些设备吗?
第二篇: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智能电网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资源不平衡分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环保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承载着降低能耗、科学发展和有效利用能源、推动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使命。2010~2012年,发展智能电网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2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要完成电网投资超过3000亿元。这种投资力度,被关注智能电网建设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国家电网公司正全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展了29类共287个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已建成投产25类试点项目中的238项。这些项目,包括发电、输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以上海为例,目前,已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10多项试点工程建设,包括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电楼宇试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以及智能电能表推广等。而江苏、浙江、山东、重庆等省市也都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布局。
5383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年消纳增量明显
智能电网建设,所承载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清洁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的消纳。
4月3日,位于河北张家口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连续安全运行100天,累计发电超亿千瓦时。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该工程的顺利运行标志我国智能电网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该工程一期建设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电池2万千瓦,配套建设风光储输联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该工程运用了风电、光伏以及储能系统的多种发电组合模式,并采用了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智能优化运行方式。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在宁夏、青海等中国西部光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运行试点工程建设。并先后成立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试验)中心。
据国家电网公司透露,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新能源接入量已经达到5383亿千瓦时,风电并网容量已达到4394万千瓦,并已全部纳入风电功率预测范围。
74座 智能变电站实现信息网络化互动化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未来智能电网将有大量新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及装备应用,以及间歇式分布清洁能源接入,这将对变电站智能化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降低干扰、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优化能源接入与分配,都成为变电站智能化的重要内容。
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不仅促进了原有电力一二次设备发生革命性变化,在变电站技术标准制定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如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智能组件、IEC61850及网络通信技术、一体化电源系统源端维护等均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了解,自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110千伏北川智能变电站即国内首座投运的智能变电站至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新建或者改造74座智能变电站,涵盖110(66)千伏~75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而且,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信息数据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以及高级应用互动化。
32个 智能小区/楼宇让民众享受智能生活
智能电网建设,不仅肩负着有效利用能源、缓解能源与国民经济发展矛盾的重担,还承担着服务民生,服务百姓幸福生活的责任。作为电网末端的用电环节,其智能化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智能小区与智能楼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入,以及到智能电能表的应用推广,国家电网公司在拓展服务范围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体会到智能电网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以重庆加新沁园智能小区为例,该小区建设包括用电信息采集、三表集抄、智能用电双向互动、三网融合、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低压配网自动化、95598系统集成、需求侧响应等内容。对于该小区的1334户居民来说,他们已经充分享受到智能小区的智能与便利。
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重庆、河北共建设了32个智能小区/楼宇。同时完成了26个网省公司系统采集主站建设。智能小区与楼宇,不仅实现了智能用电的双向交互,而且,通过智能化建设,为居民构建了便捷智能的家居生活。
243座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商业化
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引导社会改变用能方式,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以促进节能减排,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3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北京高安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投运。这是北京“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22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中的一座。而此前浙江电力公司已创造性地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的苏沪杭城际互联。据了解,今年,浙江省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还要织得更大,实现电动汽车在重点城市以及跨城际示范运行。
据悉,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投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43座、交流充电桩13283个,并发布了系列企业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试点工程应用了自动电池更换装置,智能充电技术、一体化监控技术、直流计量等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充电技术、换电技术、站点建设、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发挥了技术验证和宣传作用,推动了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发展。
第三篇:智能电网迎来建设黄金期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2009年5月,我国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国家电网分阶段稳步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其中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第一阶段我国电网总投资为551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341亿元,年均智能化投资为170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6.2%;第二阶段电网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年均电网投资350亿元,占总投资的11.7%;第三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年均智能化投资350亿元,占总投资的12.5%。
其中,变电、配电和用电三个环节的智能化投入金额最多,未来五年年均投资分别约为70亿元、75亿元和110亿元,比2009-2010年间年均投入增长750%、170%和130%。从投资比例来看,变电、配电和用电也是占比最大的环节,“十二五”期间预计占整个智能化投资的比例分别为21%、22%和33%。
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电网行业研究小组分析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网将迎来建设黄金期。“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线,并建设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高达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投资虽略有放缓,投资额度也达到2500亿元。
智能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10年,变电领域智能化投资规模达到748亿元,占智能化总投资的19.5%: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 座;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
未来10年,配电领域智能化投资规模达892亿元,占智能化总投资的23.2%,到2020年,所有地级城市将全面建成配电自动化和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用电领域智能化投资将占智能化总投资的第一,占30.8%。用电信息采集和电动汽车充放电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将处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将面临爆发式增长,预计2015年全国每年新增充电桩有望超过30万个,年投资约在80亿元。
本文作者:贺重阳(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四篇:建设智能电网是提升供电质量的必然选择
建设智能电网是提升供电质量的必然选择
2012-12-01 转载至: 核心提示:电网安全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只有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才能不辱使命,为拉动内需保增长提供电力支撑。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市场功能的能源优化配置的载体,从而为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铺路。
电网安全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只有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才能不辱使命,为拉动内需保增长提供电力支撑。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市场功能的能源优化配置的载体,从而为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铺路。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用电量猛增的形势下,为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电力需求,必须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升电网发展内涵,抓住机遇,实现电网发展的新突破,全面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智能电网建设。这是提升供电质量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两型”社会重要举措,从而使电网的发展进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新境界。
1传统电网难以满足负荷快速增长需求
电网建设过程中由于历史欠账多,虽经改造与建设,电网结构仍不尽完善,主网架薄弱,抵御自热灾害能力不强,电网基础功能无法充分发挥,难以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在电力需求旺盛,用电量猛增形式下,电网运行的不适应性越加凸现出来。电网运行稳定性和供电灵活性不强的状况依然存在;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仍较低;电网与电源,输电与配电尚不能协调发展;配电线路运行中的重载或超载时有发生;供电线路的“卡脖子”和迂回供电现象仍有存在。
在电力供应相对紧缺时期,存在“重发、轻供”状况,致使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电网建设时仅考虑有线路送电,却很少涉及供电线路的安全性,从而导致供电网络结构的不合理。在发电资源与用电需求逆向分布的状况下,不能扩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纳和输送,更无法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电网建设滞后表现为:电网设备陈旧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使电力落地难,用电端受电能力差。送电线路承载力差,没有富余容量,没有备用线路,缺乏转供能力,从而造成供电质量差,运行电压合格率低。电网建设滞后还表现在线路和供电设施的保护技术落后,抵御
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缺少预防恶劣气候和外力破坏的有效措施,因而供电中断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客户的正常用电。
2建设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发展内涵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必须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升电网发展内涵,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努力实现电网发展的新突破。全面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是“绿色”典型代表,具有“自愈”功能,可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在线自我评估。通过预防控制装置,能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从而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一般而言,智能电网还有如下特点:电网和变电站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和通信系统及二次电力设施的高度集成;具有先进的报警和可视技术;高度动态的电力调度、监视和控制系统及先进的表计计量设施;融合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减少网损。
智能电网建设必须坚持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建设能增加电力输送能力的跨地区、跨省电源送出工程和500千伏电网,进一步完善主网架结构;另一方面则要着力建设好受电力能力强的配电网络。推动通信、信息网络和配电网络的同步建设,实现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配电网络的智能化水平。
在规划建设具有“自愈”功能的智能电网时,还必须具有支持各类型资源发电友好接入的功能。通过优化电力调度,加大电力电量交换力度,使之与客户侧智能互动,实现电网运行方式和客户侧管理方式的超越,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环保、和谐,实现电网的节能减排。3促进电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坚强智能电网是特高压网架和智能化的有机统一,是以特高压为核心,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和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的现代化电网。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是安全性、可控性、适应性和互动性的关键,这其中也包括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使之达到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友好互动、实现电力
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开拓全新途径。
智能电网是特高压骨干网架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化供电网络,从本质上看,它是低碳经济重要形式之一,是实现低碳的具体实践。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壮大,数字化变电站和以用电信息采集为核心的用心侧智能网建设的加快,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为满足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以及发电资源与用电负荷区域的不均衡特点,必须进一步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智能化运行水平。为适应低碳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决定了电网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建设。作为先进信息技术和高级物理电网充分结合的智能电网,是解决新能源发电输送的理想方案,且有利于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接纳和输送能力,满足新能源接入和负荷中心用电需求,从而提高供电质量。
在提升电网发展内涵的同时,只有充分运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功能,才能进一步提高电网智能化运行水平。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性供应前提下,通过优化电网调度,紧密跟踪负荷变化,精心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科学合理的做好调峰、调压工作,以利提高运行电压合格率,确保安全可靠供电。建立健全电力供需平衡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电网突发事故处理能力。运用强度功能,加大跨地区电力电量交换力度,实现最大范围内电力资源调配和事故支援,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发挥更好作用,实现电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4结束语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内涵和战略思想的提升,也是实现低碳的具体实践。只有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才能扩大电力调度可选能源范围,并有利于新能源发电的接入和输送,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支撑,促进电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电网发展质的飞跃。
第五篇:智能电网安全建设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智能电网安全建设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来源: 【智联天下,http://bbs.wcompass.net】12月6日讯
核心提示:7月23日,部分市政协委员赴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调研,察看华东电力调控调度室,了解华东电网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和上海电力迎峰度夏、电网安全生产情况,建议将电网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参加。
7月23日,部分市政协委员赴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调研,察看华东电力调控调度室,了解华东电网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和上海电力迎峰度夏、电网安全生产情况,建议将电网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参加。
据介绍,近年来,通过加快以特高压为骨干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上海主网架结构显著增强,电网输送能力和可靠性显著提高。目前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正加紧建设,预计于2013年底投产,届时上海外受电通道将新增特高压交流双线,上海电网受电能力及实际受电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自6月15日全面进入迎峰度夏状态以来,上海电网最高负荷2573.9万千瓦,达到去年最高负荷的100.98%,运行情况总体平稳,供电安全有序。
冯国勤向为上海电力迎峰度夏付出辛勤劳动的电网、电力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他说,华东电网全力保障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电力供应安全,从电网建设、调度运行等方面提升上海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为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电,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市电力公司助力“四个中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助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助力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智慧城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电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华东电网、市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提高受电能力,为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市政协要充分发挥智力和渠道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上海电网建设“鼓与呼”,就推进特高压电网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和阶梯电价宣传引导等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