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时间:2019-05-13 11:5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第一篇: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私家园林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水面建设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修身养性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清高风雅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造园手法

5.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历史价值:

私家园林的成熟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与封建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园林的启发,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天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总令信奉礼教的中国知识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形成与儒家五行学说比较形式化的天地观相对立的,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地观念。因此园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东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这正好又与庄子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相吻合。

于是从南北朝时期起,私家园林就自觉地尚小巧而贵情趣。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借方士们编造的故事,将园林称作“壶中天”,要人们在小中见大。中国知识分子的“壶中天地”给这个民族留下了一整套的审美趣味和构园传统,留下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也有了“道不明则隐”的清醒选择。于是他们也需要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无需很大,无需奢侈,无需过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德行,世道一旦清明,明君一旦出现,他们就可即刻复出。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也可直接与天道相通,而不必假皇权的中介了。这当然也是符合他们的人生社会理想的好去处。他们以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为鉴,在小小的园林(“勺园”、“壶园”、“芥子园”、“残粒园”等)中“一瓢饮,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坚定地等待着。正所谓“身在山林,心存魏阙”。这时的半亩方园就成了“孔颜乐处”。失意的士大夫们便可“文酒聚三楹,晤对间,今今古古;烟霞藏十笏,卧游边,山山水水”了。

在这种情况下,园林中不仅建筑面积所占比例很小,单体建筑体量不大,屋面常用灰瓦卷棚顶,装修简洁,不施彩画等,然它们的淡雅精深,其中文学艺术作品(匾额、楹联、勒石、诗词书画)之多和寓意之深刻,是皇家建筑所不能比的。

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后来为皇家所吸纳,一些宗教寺庙,尤其汉传佛教寺庙的营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而一些儒家知识分子一旦当了地方官,也适时修建一些郊野公共园林或少量园林式建筑,供市民踏青登高赏景之用。

这种园林或建筑就更与私家园林气味相投了,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形成就与著名诗人苏东坡两度在此为官,曾先后疏浚西湖,筑苏堤,修石灯塔,造各种亭台,并留下大量赞美西湖的诗词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了解私家园林之美,可进一步懂得中国园林之妙,并直观地了解传统中国文化中与官方意识形态有所区别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等地,甚至远播欧洲。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造园术经由朝鲜半岛传人日本。此后,伴随着日本全面吸收汉文化而陆续出现的园林型式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的直接影响。可以说,日本古典园林的产生、发展、成熟都一直从中国汲取养分,并与本土园林多次复合、变异而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园林体系。18世纪中叶,正当法国资产阶级成为一个新兴阶级崛起的时候,它的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借用孔孟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反抗宗教神权统治的思想武器;随着海外贸易的开展,欧洲商人从中国带回大量工艺品,传教士寄回大量描写中华文物之盛的文字报告。这些,都在欧洲人面前呈现一种前所未知的高水平的东方文化,欧洲艺术的某些领域内因此而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的热潮。

第二篇:浅析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园林风景如画,别具风格,历史悠久,是东方园林的典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而中国园林最早出现是在什么时候呢?中国园林最早的形态是殷商时期的“囿”,这也是最早的皇家园林,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园林式一直在发展并完善着的,从最古老的“囿”到后来恢弘的皇家园林,再到苏州园林这样钟灵毓秀的私家园林,最后是如诗如画的山水写意园林,正是一个越来越高级,越来越自然的演变的过程。而后无疑问,这造园技巧上也是一步步的完善着得。要赏析中国的园林艺术,以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

从园林的造园特色角度来说:

中国园林艺术家造园时是本着因地制宜,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而又融于自然的思想的。由于东方与西方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审美角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外园林美的各有自己的特色,让人流连忘返。通过与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加容易走进中国园林艺术,解析中国园林。

首先,中国园林侧重和谐之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园林之间的和谐,而我们在建造园林的时候也尽量的去维持自然的原样,不去破坏自然整体的美感,因地制宜。西方园林在建造上一般比较偏爱于各种各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放在一起摆出一种严谨而又规则的园林,就像法国的凡尔赛宫,各个角落都是规则而又严谨的,跟中国园林完全不是一种感受。

另外,中国园林千变万化,基本上没有重复的园林,每到一处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造园者的七巧心思,八面玲珑,中国的园林中就单看建筑一种就有亭、台、楼、阁、榭、廊、坊等的区分,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给人永远的新鲜感,消除了视觉疲劳。甚至有些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构造,小园包含在大园中,千变万化,让人捉摸不透又不自觉的被他吸引。

最后,中国美学,首重意境,中国园林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能够激发人写出优美的文章,同样也能融入景致中组成优美的风景。而中国的园林艺术中的这些感情,与文人墨客是分不开的。拿江南私家园林来说,江南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而文人墨客一直比较追求个人感情的。他们于是就把情与景联系起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含蓄的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身感情的,而正是他们这种做法,使得我国的园林与西方园林相比更具有人情味,更加接近人们的情感。也早就了伟大的中国园林艺术。

课上时候我们一起观看了《圆明园》,我们震惊于其历史惨剧的同时,也被古代园林艺术家的奇思妙想给震撼了,这样一座恢弘的园林,是中西合璧,南北结合的一种奇迹,既有东方园林的钟灵毓秀,又有西方园林的整齐与技术;既有北方园林的气势恢宏,又不缺南方私家园林的小家碧玉似的精致。这是融合了各种园林特色的集大成者,但就是这样美丽的园林,确没等人欣赏到他的美丽就消逝了,这可谓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大损失。

从园林的文化内涵角度来说:

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内涵,也只是空有其表,华而不实。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衍生文化,而中国的园林正是这么多的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因为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国的园林艺术被世界推崇。拿圆明园来说,始于康熙,历经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的完善,才使得圆明园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正因为经过几代帝王的熏陶,使得圆明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纵观中国园林,无论是其实恢弘的皇家园林还是八面玲珑的私家园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中国特色。因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蕴含在园林中,才使得中国的园林有着别样的美丽。这种内在的文化内涵是无论技巧上怎么模仿也是争不来,拿不去的。

首先可以体现在中国园林中的政治意识与伦理意识中。众所周知,古代的帝王霸主在取得皇权之后一定会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御花园等,这正是那些皇家园林的由来。因此,高高在上的帝王难免会把自己的政治意识渗透在给自己建造的园林之中,圆明园中也有体现,雍正在建造圆明园的时候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在里边,因此,园中大部分的园林都是气势恢宏的,主殿尤其如此。而伦理意识则更多的体现在园中的题字上边,儒家的伦理意识在园林中有充分的体现,颐和园中“义制事 , 礼制心 , 检身若不及”的联语就真是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意识。江南的私家园林同样有类似的体现。

另外还园林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其文学意义上。古代的文人骚客都比较喜欢在自己有感触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墨宝,很多诗人的经典之作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乾隆就是一个文学素养很高的皇帝,而乾隆也恰恰很喜欢在自己到过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墨宝,或者是为亭子题字。记得上课看过的一个小短片中提到,乾隆皇帝去江南的时候,好多亭台楼阁都是特意的空着牌匾就专门等着乾隆皇帝题字的。不知乾隆皇帝,很多诗人也是有感而发就会留下自己的感受,有了这种不同诗人的不同的感受,更加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走在充满文化素养的园林中,我们可以边欣赏园林的美景,边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像是在品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就是书法与水墨画了,中国园林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园林的意境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是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意境。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园林艺术在包含了古诗文化的过程中,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水墨画的发展,其实中国的古典园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就是画般的感觉。而书法则主要体现在题诗题字上。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台楼阁都是有名字的,而牌匾上的题字也应该能够代表这一处的景致。因此,处于这种如诗如画的园林中,虽然是人造的,但是宛如是自然之境一样,中国的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的文学意境吧!

中国园林艺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每当看到那些或恢弘壮观或曲径通幽的园林时,我们都不得不感慨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但是那种没有先进技术和起重机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能建造出这样伟大的园林,确实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伟大的财富。漫步于中国古典园林中,虚虚实实、曲曲折折的园林,使得我们人临其境,仿如画中,身心放松。而中国园林造园是讲究的含蓄、虚幻、含而不漏、弦外之音等,更加使人置身扑朔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之中。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巧妙的把造园技巧、自然元素与情感三者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园林的欣赏价值,使人们欣赏园林的同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完全没有任何生命力的砖瓦堆积而成的死的建筑,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或许这就是中国园林艺术最成功的地方吧!

参考文献:《多视角品味中国园林艺术设计》 储可可2009

《中华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张宏艳20060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彭莹2009

第三篇:私家定制,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

私家定制,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

过年串门走亲戚,送份礼品表情谊,这本是一件好事,却不料生出了诸多尴尬。就在前几日,王先生兴冲冲提着两盒保健品到朋友家拜年,不料对方已经收了一份一模一样的。王先生送也不是,回也不是,场面甚是尴尬。礼品“撞车”、心意诉求不到位、缺乏新意,历来为大多数礼赠者所诟病。如何解决?记者走访发现,今年特别流行的“礼品私家订制”成为礼赠业新星,大受市民热评。

作为礼品服务专家,满橙礼品商城在春节销售季中脱颖而出,凭借“私家订制”赚得盆满钵满。从2011年始,满橙大力着手于开辟礼赠业新版图,将“大礼包”服务概念赋予了新的灵魂————私家定制。所谓“私家”,意味着个性和独享;所谓“定制”,蕴含着创新和尊崇。私家定制礼品,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追求独一无二礼赠新知的完美体验。深刻的寓意,自我的品味,无论是悉心的礼赠者还是尊享的受礼人,都会爱上量身定做特殊服务带来的满足感。

此外,满橙还将私家定制与“一对一”专属服务紧紧连在一起。“一对一”专属服务是满橙最为核心、最为本质的东西,也是私家定制理念的灵魂。二者的完美结合,依据您的喜好为您量“意”定“礼”,把您的用心发挥到极致,让每一件礼品都蒙上独特的私家气质,不可复制,世间无二。如何实现?满橙将礼品专属概念延展至姓氏、昵称、性格、代名词、专用语等您的个性专属标记上,在礼者、受者间的情感纽带上印刻了深深的情感烙印。

满橙送礼网迎合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的围绕“私家订制”理念虔心服务,成为您专属的私人管家。

第四篇:历史文献学价值初探

《书目答问》历史文献学价值初探

程立中

内容提要 清代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后生治学门径的著作,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古籍,探求学术渊源都有指导价值。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探讨《书目答问》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以及对后世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书目答问》目录版本 历史文献学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无竞居士、壶公、香岩、抱冰老人等,[1]3直隶南皮人(河北南皮县)。重视教育,热衷于兴办书院,培养“致用”之人,是洋务运动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2]1。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阅读典籍,少走弯路,张之洞在缪荃孙等人的协助下[3]60,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对传统典籍进行详细的甄别,精选出2200多种书籍,分门别类编纂成册,名为《书目答问》“以告初学”。自成书起,便受到世人重视,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记载:“于时南皮张孝达学使有《书目答问》之作,学者按图索骥,贾人饰椟卖珠。于是纸贵洛阳,声蜚日下,士夫踪迹,半在海王村矣。”虽然当时《书目问答》仅仅被一般人看作是购书的工具,但《书目问答》在清朝时期已经广为流传。

后来又有人对其不断进行整理和研究,光绪五年张之洞弟子王秉恩“对原刻本改动达四百多处,有补书名、补卷数、补作者、补版本,有改正原版错误,有改书名、卷数、作者、按语、刊刻时间等等”[4]专著有江人度的《书目答问笺补》、叶德辉的《补书目答问》,范希曾以《书目答问》初印为底本,详细订正其失误,并补录了1200余种图书;最近来新夏先生汇录了有关《书目答问》的十多种重要笺补著作,撰写了“具有重要研究和使用价值”[5]的《书目答问汇补》;论文有潘秀芹《<书目答问>得失谈》,丁宏宣《<书目答问>的特点和创新》,赵翠芳《<书目答问>在著录经济文献方面的贡献》等。从以上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对《书目答问》的作者考正、编撰特点、目录学的功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试从历史文献学探讨其价值,并浅谈其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

一 《书目答问》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书目答问》虽然主要用于指导士子们读书、科举之用,但是与传统目录学著作相比较,无疑是一次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创新上。清代编修《四库全书》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的权威性,此后《四库全书总目》统领了整个目录学界达百年之久,“未有敢违背其成法者”[6]14,张之洞鉴于当时学术发展需要,大量新式书籍出现的实际情况,“其中经、史、子、集皆有,势难隶于四部,故别为类”,故在“四部”之外另立“丛书”、“别录”两目,这样“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国朝一人著述合刻丛书”、“群书读本”、“考订初学各书”、“词章初学各书”、“童蒙初学各书”便有了恰当的位置。这种分类方法,对目录学的贡献不可否认。在近代和现代的古籍编纂中,基本上采用经、史、子、集、丛的基本类例方式,就是现在国家编辑《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同样沿用了张之洞的“五分法”。

其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还表现在对“经部”的分类上,清修《四库全书》把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而张之洞则不蹈袭四库类例之法,独辟蹊径、卓尔不群,分经部为“正经正注”、“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小学”三类,“划正文与后儒至专著为二,斯为特异,古人所不及为”[6]14。这种対“经部”的分类方式,无疑是对传统“经部”分类方式的一次

创新。

《书目答问》在书籍的收录上,与传统目录学著作相比,也显示出自身的特色。首先是详今略古的著录思想,与《四库全书》相比,重点收录今人著作,“此编所录,其原书为修四库书时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库虽有其书,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他又在史部地理类中明确指出“古略今详者,录今人书”,这种收录思想从后世来看,不失为明智之举。其次是对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类著作的重视,如《数学启蒙》一卷,(注)西洋人伟烈亚力撰,《新译几何原本》三十卷、《续补》二卷,《代微积拾级》,《曲线说》一卷,(注)李善兰译,《代数术》二十五卷,《卷首释号》一卷,(注)今人译等书收录在“子部天文算法”中的“西法”中,这在目录学上前无古人,堪称开山之举。

二 《书目答问》在版本学方面的贡献

古人读书治学一向重视“版本”,尤其强调“精校、精刊”,张之洞也不例外。其在《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中指出“继前代经史子集,苟其书流传自古,确有实用者,国朝必为表章疏释,精校重刻。凡诸先正未言及者,百年来无校刊精本者,皆其书有可议者也。”可见张之洞对版本重视之程度。然其《书目答问》在版本方面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比较各种版本的优劣,并指出何种“善(本)”,何种“不善(本)”。在元陈澔《礼记·集说》下标明:“新刻五经,江宁本最善。”在吴廷华《仪礼章句》下注云:“乾隆丁丑、嘉庆丙辰两刻本。阮元编录皇清经解学海堂刻本,极善。”许慎《说文解字》有“平津馆小字本”、“广州新刻陈昌治编录一篆一行本”、“苏州浦氏重刻孙本”等几个版本,比较之后指出“孙本最善,陈本最便。”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下注云:“活字版本不善,湖北新刻本。”有时还指明各个版本优劣的原因。在《十三经注疏》下标明:“阮本最于学者有益,凡有关校勘处,旁有一圈,依圈检之,精妙全在于此。四川书坊翻刻阮本,讹谬太多,不可读,且削去其圈,尤谬。”

其次,《书目答问》还简介一些书籍版本的增删分合情况,标明其版本的变化历程,使读者一看便知。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下注云:“雅丽堂本,经解汇函重刻卢本,明毛晋刻津逮秘书本,张海鹏照旷阁刻学津讨源本,又明木渎周氏刻本,仁和叶氏刻周本。”《汉魏丛书》下标明:“明程荣刻三十八种,何允中刻七十六种。国朝王谟刻八十六种,又广为九十四种。”王昶《蜀石经残字》注云:“摹刻板本,学海堂收经义丛钞内。”有些提示书籍作者、内容或特点等。宋徐铉《骑省集》下标明:“铉为北宋初文学之最,故举其。”王士祯编《感旧集》下注云:“解题下多有旧闻佚事。”宋王益之《西汉年纪》注云:“改窜前人史书以为著述,乃宋、明人通病,此取其有可刊正汉书文字之处。”此类标注在《书目答问》中随处可见。

三 《书目答问》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

我国自孔子整理《诗》、《书》、《春秋》时,已开文献整理工作之先河,而刘向、刘歆父子遍校群书则标志

着国家大规模的整理文献的开端,清代“考据”学的兴起,又将文献整理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可见整理文献自古就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以“校雠学”统称,但是无法涵盖其丰富的内容。直到20世纪初,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首次提出“文献学”,后进一步阐释“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既文献学。”[7]87 “文献学”才为世人所重视。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郑鹤声、郑鹤春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则“体现了古代文献学脱离„校雠学‟之名的初期”[8]6,但是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献学。正如崔曙庭在回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成立时所说“当时大家虽然都是从事与文献学有关的教学与科研的,但是对于文献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却是比较陌生的。”[9]任何一门独立学科,必须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张舜徽先生则为文献学“完成了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中国文献学》”[8]7。

而《中国文献学》正是张舜徽先生不满于《书目答问》对清代学者的分类方式所创作的。张舜徽先生在《中国文献学》前言中明确指出“张之洞《书目答问》未,附列清代学者《姓名略》,将学有专长的名家,按类分列。但有时也显现出这一方法的局限。”随后他又以钱大昕为例进行说明,“既列入经学家,又列入史学家,又列入小学家,又列入算学家,又列入校勘学家,又列入金石学家。”在张舜徽先生看来,由于他们治学广博、造诣精湛,以上各“家”都无法全面肯定他们的成就,“如果把他们归入文献学家,那就包括无遗”。“我于是发愿写《中国文献学》一书,将前人在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不朽业绩,加以总结;对今后整理文献的工作,寄以厚望”。可见,《书目答问》对我国历史文献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书目答问》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取舍图书时,没有收录戏曲、小说之类,以致苏轼、辛弃疾等人著名词篇都被排斥在外;甚至在作者、书名等方面也有错误之处,如钱大昕《三史拾遗》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误解为《辽金元三史拾遗》;在版本著录方面的脱漏、讹误也不在少数。《书目答问》尽管存在着种种缺点和不足,但是对我国历史文献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刘平.张之洞传[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2]张之洞.书目答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3]周铁强.《书目答问》撰者考辩[J].图书与情报,1998(4)。

[4]许刚.世纪之初《书目答问》研究的最新力作——评《书目答问》校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

[5]来新夏.《书目答问汇补》叙[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2)。

[6]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8]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崔曙庭.张舜徽先生创建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会的重大贡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

第五篇:中国园林艺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国园林艺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国园林艺术的现状

放眼中国,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园林绿化和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 中国园林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 估计今后几年, 中国园林产业将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投入巨资进行环境建设,从住宅区的开发到城市公园的增多,园林行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行业兴盛, 预示着专业人才—那些既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 又懂“ 绿色经济” 经营管理的园林专业毕业生, 将风云际会, 全线飘红, 成为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人才。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前景

如今中国众多城市和行业都在大打“ 绿色” “ 生态”牌在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绿化及生态环境不仅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新追求, 也成为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的新手段, “ 城市森林半岛” “ 湖岸花园”“ 都市氧吧”早已成为房地产广告的主题词与此同时, 多家企事业单位也在 “ 与城市环境协调, 让员工和客户舒畅”理念的指导下, 开始注重自家小环境的绿化和景观改造⋯ ⋯其实,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理想的园林专业素来就备受社会推崇。世界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迈进, “ 让人在自然中生活, 让自然更贴近人” , 这就要求城市园林、城市绿地、大地园林及园林文化等学术造诣和设计水平更上一层楼, 促使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精人才也有着更强烈的呼唤。

在我国, 园林专业也称做风景园林、景观学、观赏园艺、景观建筑等, 一般设立在综合、工科、农林、艺术等类别的院校中。院校性质不同, 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也有所不同农林院校以风景园林、园艺为主, 工科院校以工程建筑、城市规划为主, 综合大学以园艺、城市规划为主, 艺术院校则更加突出艺术设计等特色。总之, 不同院校对该专业有不同的阐释和安排, 课程设置相异,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因为发展态势明媚、就业前景广阔, 国内众多院校纷纷开设或加强园林专业教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是基于风景园林规划和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两大学科而建立的, 专业特色主要是将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两大学科专业合二为一, 为传统的风景园林专业创造性地融人现代旅游学内涵。

同济大学开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及其近邻专业已有年历史, 是中国建筑规划类院校中历史最长, 唯一坚持至今的风景园林类学科专业, 主要为文物、文化、旅游主管部门,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部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部门, 城乡环境保护部门培养掌握风景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开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景区详细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教学上侧重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突出其在建筑、造型

等方面的特长, 毕业生可独立完成一般项目的从规划到设计的全部过程, 尤其是建筑设计和广场等硬质设计方面的能力相当突出。课程设置包括绘画、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城市规划、造型艺术、生态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工程施工与预算等, 具有典型的工科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拥有我国历史最悠久、学科建设最完善的园林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以生态、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和园林植物为综合基础, 掌握风景区、森林公园及各类城市园林的总体规划, 地形地貌设计, 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园林施工方面的高级园林综合人才。学制四年, 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该系师资力量雄厚, 教师中有陈俊偷教授和孟兆贞教授两位院士。因为背靠深厚的农林学专业学科, 该校的园林专业在课程设是植物类和设计类并重,主要专业课包括生态学、园林艺术原理、绘画、设计初步、园林设计、风景区规划、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植物生态学、园林史等。

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则充分利用园艺植物生产与流通的综合优势, 围绕观赏植物遗产育种、栽培生理与生态、干花与压花工艺等学科方向, 注重植物学和生态学教育,营造自己的培养特色,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土坡学、农业气象学、园林育种学、园艺作物营养、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花卉栽培学、观赏树林学、植物造景等。该系本科生教育重视植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观赏植物生产、流通等技能, 兼顾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技能的培养。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前身是原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始建于年, 其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是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该校园林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知识,主要课程有观赏植物学含分类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设计初步、美术包括色彩和素描、园林工程制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与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盆景学等。本科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为院级重点学科,该专业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本地园林植物资源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开展野生花卉、彩叶树种、园林设计方面的研究, 结合项目实施, 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

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还有北京农学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黄山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江西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广西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贵州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

由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不同类型学校的毕业去向有所侧重。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生可在城建、园林部门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绿地系统、各类公园、景区、工矿区、庭院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以及园林植物的繁育、花卉生产等的教学、科研工作, 就业面较宽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多落脚在与园林植物有关的栽培、养护、植物造景、插花等行业工科院校毕业生适合做居民区环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等与建筑相关的设计行业同时, 园林专业毕业生也适合在旅游、环境艺术、房地产等行业从事技术和管

理工作。除了直接参加工作, 园林专业毕业生继续深造的空间也极其宽广。农业院校学生发挥植物学和生态学的优势, 除了本专业外, 还可以报考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生, 当然也可以选择报考综合院校的景观系工科院校学生设计能力突出, 读研时可以转报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近学科还有, 该专业毕业生也比较容易申请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景观学科发达国家留学。园林专业作为工程、生物和艺术完美结合的行业, 工作环境舒适, 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收人也颇为可观。目前, 国内该专业毕业生供求比在一之间, 远没有达到饱和。但是, 园林专业在培养模式上也存在隐优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的农林院校几乎都有园林专业, 不少大学还在跃跃欲试, 盲目跟风导致师资力配备不足, 教学质下降还有, 诸多院校的教育方向都是偏向大而全, 缺少明确的特色和风格。这些, 都需要我们加以考量。

下载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

    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历史古迹铭座,那么有哪些呢?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历史景点一些导游词,那么首先来阅读以下特色历史导游词这篇文章吧! 广州南越国史迹导游词范文一)南......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

    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读书心得 其实先前对这本书我了解并不是很多。只是知道作者黄仁宇先生经历不凡。我想在读一读中国历史的初衷,所以就动了心翻看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也确......

    七年级历史特色作业

    七年级历史特色作业 ——《 图说历史 》 1.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

    “红船”历史坐标及其价值研究

    “红船”历史坐标及其价值研究 【摘要】文章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坐标形成规律及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考察“红船”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历史坐标的形成历程,揭示其......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价值(五篇)

    1.论述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 (一)文化延续,强化游乐展示功能 传承文化是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的重要内容。某些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文化功能的传承性较强。对这......

    东京审判的历史价值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德国成立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国战犯,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这两个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上:5000年文明;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古希腊、地中海文化;发展上:不断吸收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