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1:3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

第一篇: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

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及多种金融机构同时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对整个金融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

2、商业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其中,国有独资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

3、政策性银行

从1994年起,中国组建了3家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和信用合作社等。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为:

1、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体系;

2、交通、中信、光大、华夏、招商、民生、深发展、浦发、兴业、恒丰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系(中国金融机构中最好的一类);

3、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等具有典型的区域辐射和鲜明个性化的商业银行体系(未来可能还有晋商银行、秦商银行等)

4、遍布在全国112个城市112家城市商业银行;

5、遍布在全国星罗棋布的70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法人机构共有709家,但处于运营状态的只有412家)。

6、外资银行、合资银行;

弊端:

1、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均衡,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比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市场竞争还不太充分。

2、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3、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仍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未能完全实现向现代金融业务的转变。

4、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比较,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强不大”的发展格局,并存在着许多抑制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

1、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2、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3、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4、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

5、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6、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

楼上各位的回答都不准确

我国的银行划分 〈一〉中央银行

即 中国人民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光大银行

等等 〈三〉政策性银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承担为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提供专门项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和为农业基本建设发放专门项贷款,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

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专项贷款,其中主要是为大型成套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贷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有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它们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银行起源于古代的货币经营业。

货币经营业主要从事与货币有关的业务,包括金属货币的鉴定和兑换、货币的保管和 汇兑业务。当货币经营者手中大量货币聚集时就为发展货款业务提供了前提。随着货款业务的发展,保管业务也逐步改变成存款业务。当货币活动与信用活动结合时,货币经营业便开始向现代银行转变。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起因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尽管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银行,但货款对象主要为政府,且具有高利贷性质,不适合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融通资金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1694年,英国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西方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

(一)商业银行是与其他工业、商业企业一样,经营目的是盈利,但经营对象是特殊的货币资金,经营方式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借贷方式。

(二)商业银行是办理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其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主要提供者。(详见“第七章货币供求”)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

2、充当支付中介

3、变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5、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字体:

提要 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几年来的飞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整个银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客观地分析,不能认为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依靠自身的改革取得了优良的业绩。只有居安思危,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苦练内功,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个概念在我国银行业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含义。2004年以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四类:一是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二是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三是111家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北京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和成都市商业银行等;四是其他类,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等。同第一类4大行相比,第二类11家银行都是股份制企业,同第三类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它们拥有全国性的经营牌照,因此,这11家特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认为它们是我国银行业的第二梯队。

随着建行、中行和工行相继股改上市,国家邮政储蓄银行、渤海银行的设立,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造,我国的实行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多,“股份制商业银行”所指的特定对象越来越模糊。然而在银监会监管实践上,截至2006年底,仍然将这11家加上新成立的浙商银行共12家银行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年,银监会将交通银行从股份制银行范畴划分出去并入国有商业银行称为5大行,又将2006年开始营业的渤海银行纳入,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是12家。不管具体数量如何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同一类银行的整体特性没有变。这里就以最新的12家为对象进行分析。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状

目前,除了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外的其余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已在A股上市。

从资产规模来看,除渤海银行(2006年开始营业,缺乏相关数据)外的11家银行2005、2006年总资产分别为43890.8亿元、54224.2亿元,增长23.54%,超过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17.3%的增长率,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占比从11.71%提升到12.34%。在贷款五级分类中,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从4.62%下降到2.89%,远远低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8.61%、7.09%的水平。

从赢利水平来看,已经上市的7家银行2005、2006年税后净利润达164亿、245亿元,增长49%,2006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7.83%。从资本充足率看,已经上市的7家银行2005、2006年分别为7.65%、8.37%,在总资产增长20%以上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仍然保持增长,说明这7家银行具有优秀的资本筹措能力。

没有上市的银行,因为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财务数据,所以,没有分析赢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但从媒体公开报道情况来看,这几家在过去的两年中也取得了比较优秀的业绩。以上的数据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发展图画,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赢利水平大幅增加,股份制商业银行正走在完美的发展路径上。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强劲增长除了得益于宏观经济的良好表现,以及不断扩大的存贷款利差之外,重要的原因在于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改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第一,通过公开发行上市,改善了公司治理机制。目前,12家银行中有7家已经公开上市,其中招商、中信同时在香港、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余5家也在积极准备。上市后可以借助公众投资者的监督,促使银行更加审慎地运作。第二,稳步提升的资本充足率,为更好地壮大业务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经上市的7家银行,除了深发展外,其余6家资本充足率2006年末均超过8%,未上市的5家中,刚开始营业的渤海银行达到了62%以上,恒丰银行和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也超过8%,2006年广东发展银行引入的花旗集团、IBM信贷等国外企业和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等国内企业获得了控股权和经营管理权,中央汇金公司准备注资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将得到很大的改善。第三,各家银行都在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的业务运作模式。比如,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和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银行业处于领军地位;深发展在战略投资者新桥资本的帮助下,发展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中信银行依托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与集团旗下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领域的公司开展综合业务。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考虑认识到必须进行转型,最终目标是彻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重塑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的竞争。转轨已经成为最近几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共同任务,各行都致力于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结构、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等各领域的战略调整。目前来看,仍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快调整业务结构。第一,以降低资本占用为中心,大力调整资产结构。第二,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调整负债结构。商业银行应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第三,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基点,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国内商业银行要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第四,顺应批发业务逐渐萎缩态势,以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为重点,加快调整业务结构。第五,以扩大非利息收入为基础,逐步调整收入结构。目前已经上市的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只有8.47%,还远低于建行、工行、中行、交行平均10.06%的水平。

其次,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尽管今后银行的扩张将越来越受到货币政策和监管制度的限制和约束,但政策代替不了决策,真正要控制风险,关键还是要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除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外,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真实评估资产质量,足额提取呆坏账准备金,控制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按照国际一流银行的标准,全面建立信贷管理、成本财务、内部审计等规范的业务流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风险控制水平,在未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再次,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架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是组织体系的扁平化再造,减少信息传递层级,提高决策和运营效率;二是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考虑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协调增长;三是建立能准确反映财务绩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利用管理会计手段加强成本控制;四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满足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要求。

最后,为综合化经营做好准备。即不仅经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还经营原属于证券、投行、保险、信托公司的业务,以及衍生金融业务。从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来看,综合化经营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还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经营风险,并最终增加了赢利。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经营多领域金融业务,满足现代商业银行资本节约、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的要求。

随着招商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和网上银行领域建立核心竞争力,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开展综合化经营,渤海银行作为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将借助渣打银行的技术支持,适应国务院将天津滨海新区列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把金融改革作为改革重点的需要,立足环渤海地区稳步发展,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逐渐确立自身的独特的发展模式。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来看,金融业资产的相对分散有利于整个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比如美国2006年底前十大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只占整个银行业的53.2%,而我国工、农、中、建前四大行就占51.3%,一家经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我国也鼓励除四大行外的商业银行迅速做大做强,交通银行因此从股份制商业银行范畴上升到第一梯队行列,成为五大行之一,目前处于第二梯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着同样广阔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这几年发展情况看,随着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四大行的资产占比逐年下降已经从2003年的54.8%下降到2006年的51.3%,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则不断提升,已经印证了这种发展趋势。因此,只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目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切实苦练内功,加快战略转型,建立核心竞争力,必定会继续做大做强,在我国银行业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金融时报/姜喜运)

第二篇:中国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

金融风暴、债务危机、房地产资金链断裂、财政赤字、个税„„这么多的金融术语,让非金融界人士有点犯晕。作为公司未来的管理者,基本的金融常识必须有所了 解。了解金融先从了解钱开始吧,你可以不了解宏观经济,可以不了解国际贸易,但是不了解钱还真说不过去——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下面这张图,概况了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花三分钟读懂这张图,就算是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初步了解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文不用任何学术术语,只用日常语言和大家聊聊钱的事儿。

中国金融体系里有6个主要实体:人民银行、政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企业、个人。理解金融体系只不过需要了解这6个实体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人民银行。百科上说,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国家银行,又称“央行”。国家银行是啥概念,就是说投资人是国家。和其他银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家银行 不已盈利为目地,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国家银行开动印钞机,国家银行富了,大家口袋里的钱贬值了也就穷了。这当然不利于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俗话说“藏富于 民”,民富才是国家昌盛的象征。

人民银行是“钱”的源头,可以被称作“lord of the money”。我们口袋里的钱,银行存款上的钱,房贷借的钱,公司付给我们的工资,源头都来自人民银行。通俗的说,人民银行是“印钞机”和“钞票粉丝 机”。人民银行在市场需要更多资金时,可以启动“印钞”功能,向市场注入货币。在市场上货币泛滥时,可以启动“钞票粉碎机”的功能,将货币回收。

人民银行往市场上投入钱的方法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及“再贷款”,以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发行的国债。

二、政府。各级政府和公司一样,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也需要投资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务、国企收入、政务收费及债务。税大家 都很熟悉了,企业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等,个人要缴个税。国企占据各垄断行业,收入不错。政务是行政单位的各种收费如违章停车的罚款。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债 和地方债。

三、商业银行。大家的钱都存在商业银行里吧(习惯把钞票塞棉鞋里的除外),没人不了解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本质上也是公司,只不过运营的是钱而不是商品。大 家把自己积攒的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把汇总的存款一批批贷款给各个企业,收利息,同时给存款人一点更少的利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其实就这么简单。前几年房 地产热时,银行一头给开发商提供贷款,一头给买房者提供贷款,生意好的不得了。

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银行利息这么低,甚至赶不上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多的人把钱投到预期回报率更高的产品上,例如股票、基金等。证券公 司(券商)、基金公司在此类投资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以证券公司为例,既帮客户下单买股票(经纪),又帮公司上市(投行)、还自己 炒炒股票(自营)、再帮富人理理财(资产管理),忙的不亦乐乎。

五、企业。前面说了半天,现在才真正说到经济的实体。我们说振兴民族经济,说促进市场繁荣,不是说让银行富起来、不是说让证券公司富起来,而是让企业富起 来让个人富起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象征和基矗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65%的GDP,解决了75%城市就业问题。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获取资金的通常方式,是通过创始人的初始资本,和经营企业时产生的盈余利润获龋

运营中需要人手,因此需要招聘员工,这样就解决了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当然也需要支付员工薪酬。企业的税务压力很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 加、车船税、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这样,企业结余的资金较为有限,想谋求大规模发展,往往需要通过融资的手段。融资时资金可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机构、股票市场等,方式可分为股权和债权。吸纳股权投资时,公司现有股东需要付出公司的股份,让投资者成为新股东。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还钱,没有还债压力。吸纳 债权投资说白了就是借钱,借了是要连本带利还的,好处是公司的股份不会外流。

六、个人。也就是人民,是你和我。我们通过辛勤劳动,赚点钱不容易。一部分钱用于消费,买房买车买菜都是消费。一部分存在银行里,回报率很低但起码没有风 险。一部分投资到股市、基金等投资产品里,风险高点,预期回报也高点。我们在消费、投资、存款的时候,钱又回到了金融体系中,在金融体系中循环流转。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现行有效的规章目录

中国人民银行现行有效的规章目录

(共70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施行细则((83)银发字第381号)

二、对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84)银发字第13号)

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文印发)

四、外汇(转)贷款登记管理办法(银发〔1989〕284号)

五、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银发〔1993〕7号)

六、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修正)(银发〔1994〕254号文颁布)

七、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2号发布)

八、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银发〔1996〕302号文印发)

九、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银发〔1996〕423号文印发)

十、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范围界定((96)汇管函字第142号文颁发)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96)汇资函字第187号文下发)

十二、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管理暂行办法((96)汇管函字第211号文印发)

十三、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银发〔1997〕111号文印发)

十四、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银发〔1997〕163号文印发)

十五、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7〕216号文印发)

十六、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银发〔1997〕265号文印发)

十七、支付结算办法(银发〔1997〕393号文印发)

十八、银团贷款暂行办法(银发〔1997〕415号文下发)

十九、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银发〔1997〕416号文印发)

二十、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7〕438号文印发)二

十一、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文印发)

二十二、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97)汇政发字06号文印发)二

十三、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97)汇政发字06号文印发)二

十四、境内外汇划转管理暂行规定((97)汇管函字第250号文印发)二

十五、境外外汇帐户管理规定((97)汇政发字第10号文下发)二

十六、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银发〔1998〕190号文颁布)

二十七、关于对违反售付汇管理规定的金融机构及其责任人行政处分的规定(银发〔1998〕331号文印发)

二十八、通知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9〕3号文印发)二

十九、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9〕17号文印发)三

十、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银发〔1999〕77号文印发)三

十一、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办法(银发〔1999〕231号文印发)

十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银发〔1999〕281号文印发)三

十三、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银发〔1999〕288号文印发)三

十四、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银发〔1999〕288号文印发)三

十五、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9〕407号文印发)三

十六、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发布)三

十七、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方投资人新增资本贷款管理办法(银发〔2000〕68号文印发)

十八、教育储蓄管理办法(银发〔2000〕102号文印发)

十九、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管理规定(银发〔2000〕148号文印发)四

十、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办法(银发〔2000〕176号文印发)

十一、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管理规定(银发〔2000〕194号文印发)

十二、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1号发布)

十三、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3号发布)四

十四、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复议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4号发布)四

十五、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2号发布)四

十六、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4号发布)

十七、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9号发布)

十八、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4号发布)四

十九、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发布)五

十、外币代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6号发布)

十一、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7号发布)五

十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4〕第1号发布)

十三、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第2号发布)

十四、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4〕第3号发布)五

十五、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1号发布)

十六、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号发布)五

十七、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4号发布)五

十八、经营、装帧流通人民币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4号发布)五

十九、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发布)

十、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发布)

十一、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发布)

十二、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1号发布)

十三、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发布)

十四、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3号发布)六

十五、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4号发布)

十六、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发布)

十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发布)

十八、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2号发布)六

十九、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发布)七

十、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发布)

第四篇:中国金融体系现状杂谈

中国金融体系现状杂谈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之我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资源配置系统,金融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众所周知,由美国2007年春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包括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藉此,各国均对本国金融体系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如何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业已提上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三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四是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五是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六是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几大板块以及各板块内的各金融机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蓬勃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的大量进入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经营主体更为多元化,进而也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转型经济所特有的特征等原因,我国金融体系内部管理混乱,外部竞争力有待提高。中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系统,我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着重表现在非国有经济使用的信贷资产比率远远低于非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我们经常说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几乎完全由政府行为主导。这与我们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目标是相悖的,导致金融不能很好为经济发展服务。反过来,与经济发展脱钩的金融也就失去了其发展壮大的沃土。因此,在完善金融立法的基础上,我们要逐步让位于市场,减少政府对金融业的直接参与,让政府的角色由领导者转变为监管者和服务者。

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提金融体系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让金融市场成为支持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体系,让它成为中国民众分享经济改革成果的一个场所,而不是金融风险聚集与涌流的地方。从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格局来看,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这一基本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中央政府把推进金融制度建设的第一任务界定为要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近期,中国农业银行的成功上市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产权改革的第一步。然而,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转变其运作机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用什么方式来清除界定国有银行产权,通过什么方式真正有效地运作被界定的国有银行产权。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之路还有很远要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发展到今天,落后的农业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由来已久,那么中国农业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我们说有很多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科技因素——农业科技少人关注,农业创新少的可怜;人才因素——农业、农村留不住人才。但所有的因素都可以归结为我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太少。举例来说,一个农民如果想要搞规模化种植,那么仅前期投入就包括承包费和种子费,以及后续的施肥、灌溉等等都需要不少资金。那么作为一个没有存款的农民,他怎样才能筹得这笔款项?我们会想到他应该去农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借贷。那么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中国农业银行的定位是商业银行,它在乡镇的网点正在急速收缩;而信用合作社却在政府政策的管制下,借贷利差较小,各省信用社自成一体,规模较小,可供给农户的资金和需要借贷的农户数目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他最终只能要么选择借高利贷,要么选择放弃规模化种植。因此,要想改变落后的农村经济,必需先发展农村金融。

我国现行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基本上包括政策性功能、商业性功能和合作性功能相区别的三类金融机构,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者间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理论上三者间分工明确,但实践中三者的职能分工仍有混淆和冲突,因此产生了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业务单一,政策性金融作用有限;(2)农业银行由于市场定位的变化,原来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3)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单一,融资能力较差等弱点显著。例如,农业银行现在还承担扶贫贷款等政策性银行的任务,这从职能分工上和农业银行在农村网点的收缩、战略方向的转移及商业银行的取向上,都使其难以胜任,也进一步形成了农业银行资产和扶贫贷款质量低下,亏损不断增加,效率不高。再如,农业发展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性银行,目前它主要负责粮棉收购等政策性贷款的运作,与政策性银行应发挥的提供政策性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和提供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所需融资的功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或结构的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调整。改革和调整的方向应是农业发展银行切实承担起政策性融资的职能,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开发和推广、粮棉等重点农产品生产以及扶贫、环境保护等项目资金需求。农业银行的城市化导向和业务转移,不一定是一个完全明智的决策和取向,然而其商业化银行的定位是正确的,无论对城市还是农村,农业银行应完全按照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运作,自主地对农村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进行支持,而且为确保农业银行对农业的支持,应规定它对农业的贷款要有一定比例。

农村信用社的功能和性质不够明晰。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实际上就是官办的并带有行政色彩的“二农行”,其合作金融的“自愿、互助、互利、民主和低盈利性”的资金和金融服务的性质体现得不多。然而,它目前在农村金融实践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总额的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支农服务水平,重点放在对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上。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条渠道,现在基本上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了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邮政储蓄机构是分流农村资金的主要渠道。这些流出的资金基本上用于了城市建设,很少能再流回农村。

为整个中国经济计,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亟待改革,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外部竞争力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加强内部管理,我们可以:(1)、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体可以建立分级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贷款定价机制并实施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2)、重点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践角度看,“合规”风险管理不仅仅涉及“合规”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管理职能的建设,“合规”工作的开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制度汇编、检查等传统的“合规”管理过程。“合规”风险管理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真正挑战在于: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金融机构在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确立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依据相关监管要求对所有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整合与优化,完成基于流程的、文件化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完成基于流程的风险库的建立、努力实现业务经营集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市场营销专业化、考核激励科学化和风险控制流程化。最终要达到:培育一种“合规”文化,培养一批复合型骨干人才,掌握一套风险管理的实用技能。(3)、改革不合理的分配机制。农村金融机构或多或少还带有“铁饭碗”、“大锅饭”的帽子,应改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推行绩效工资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竞争机制。提升农村金融体系外部竞争力的关键则在于:(1)、明确定位服务对象,清晰界定业务范围。农村金融体系内部各机构应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协作,切实做到为“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进一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机制。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创新机制的缺乏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个致命软肋。因此,农村金融体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依据,开发出更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产品。资产经营开始由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3)、加强电子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早已步入一个信息化时代,任何企业一旦在信息化建设的阵地沦陷,必将失败无疑。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现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然落后于其他同行,因此应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系统应用功能的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自助服务,使自助服务延伸到更多乡镇,逐步实现内部管理及服务手段的信息化、电子化,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中国大地上,广袤的农村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待开发市场,农村金融体系必将迎来它大展拳脚的一天!

第五篇: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二节中国的金融体系)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

(一)1949—1978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收兑各解放区货币,到新中国成立时,各解放区的旧币已经基本收回,货币发行流通已经基本统一于人民币,标志着一个崭新的系统货币体系形成。“一五,期间,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银行立足于开展各种业务以广泛吸收资金。1954—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财政部协商,统一清理了国营工业之间,以及国营工业与其他国营企业之间的贷款,贷款与资金往来一律通过中国银行办理,到“一五”计划末,一切信用统一于国家银行的目的已经实现。

“大跃进,时期,金融市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济盲目发展,制度多变,权力盲目下放,信用控制失败,出现许多失误。为此,1962年3月10日做出了“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以期改善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

“文化大革命”时期金融业的混乱局面表现为:金融业务受到冲击;储蓄业务受到冲击,银行鼓励无息存款,认为利息是剥削阶级的产物,使群众储蓄积极性遭受重创;国外保险业务受到巨大冲击;侨汇业务受到巨大冲击;银行机构被大规模的合并,银行难以形成统一系统,金融政策贯彻执行形成巨大障碍。长达十年的**使中国金融业收到巨大的冲击。

拨乱反正时期和调整时期国家开始加强整顿银行机构,充实领导力量,整顿规章制度,加强金融工作,1977年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市场

1978年12月,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成型,资本市场上股票开始发行,保险业开始恢复,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要求的金融体系初显雏形。这段时间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有:

(1)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办中短期设备贷款,打破了只允许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限制。

(2)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

(3)1979年3月,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

(4)197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立。

(5)1979年10月,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揭开了信托业发展的序幕。

(6)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简称《决定》),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初步确立,《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同时规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7)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

(8)1984年1月,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至此,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9)1984年11月1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了不偿还的股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揭开了资本市场的神秘面纱。

(三)1985—2001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这段时期,金融市场开始向法制化发展,体系更加完善,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商业银行的职能开始逐渐明晰,业务范围开始扩大,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建立,资本市场开始发展,股票交易,期货等陆续规范,使金融体系更加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并为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

(1)1985年1月1日,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使中国银行业监管向法制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198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城市信用社的发展从此步入正轨。1986—1988年的三年间,我国的城市信用社规模迅速壮大,构成了我国城市信用社现行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0年11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自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5)1992年10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同年1o月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宣告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迈出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制开始形成。

(6)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两大职能,并明确提出要把我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至此,专业银行的发展正式定位于商业银行。

(四)1994—2001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这个时期的金融改革继续深化,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调控职能加强,银行外的金融监管职能由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承担,政策性银行建立,银行证券法制化继续深化,金融体系各系统职能更加清晰完善,分工更加明确,期货等新兴金融业继续发展。重要事件包括:

(1)1994年3~4月,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标志着政策性银行体系基本框架建立。

(2)1995年是金融体系法制化的一年,标志着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向法制化、规范化迈进。

(3)1996年7月,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开启。1996年9月开始,全国5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中国农业银行顺利脱钩。

(4)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这是保险监管体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保险监管机制和分业管理的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5)1999年5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

(6)199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对资本市场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金融市场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改革步伐加快。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QFII制度在中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将中国资本市场纳入全球化资本市场体系所迈出的第一步。

2003年3月10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国务院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至此,中国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

中央银行在三次变革后,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同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全方位地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分工监管体制形成,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

2003年12月,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从而明晰了国有银行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督促银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立起新的国有银行的运行机制。

200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颁布实施。

2004年2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开展人民币业务。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展业务创新。这是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几年来始终恪守的指导性原则。关于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再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2)“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3)“分业经营”一“混业经营”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金融监管机构。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担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出来的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等。

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对证券、期货业实施监督管理。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1998年11月成立,负责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按照我国现有法律和有关制度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保留部分金融监管职能。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3月13日,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1993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局,是依法进行外汇管理的行政机构。

(4)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5)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发起并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业务的开展受国家经济政策的约束,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指导。

(6)商业性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三大类。

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中间业务为主的营利性机构;信用合作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

证券机构是指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保险机构是指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包括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和在华从事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分公司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的探索中发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

和票据市场等。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目前,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管理头寸的主要场所。

1997年6月,中国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回购和现券的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金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近年来这一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票据市场正逐步成为企业短期融资和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

(2)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日益完善。

(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外汇市场的发展。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1.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利影响

(1)股指期货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投资,有利于避免由于过度短线操作给股市带来的动荡。

(2)股指期货交易基于指数交易,一些基金经理和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股票时会想到指数配置。公司效益好,资金多,基本面好的股票具有较好的指数配置,这一类型的股票主要是国有企业发行的股票。这样就使国有企业的股票很受欢迎,可以募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有利于国有企业把握经济主控权,控制金融命脉。

2.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1)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导致资金的挤出效应,会引起市场资金的分流。

(2)股指期货存在较高的杠杆效应,股票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引发很多投机者进行投机操作。大量的投机操作必然会引起股票市场大的波动。

(3)由于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存在一种联动的关系,一些机构大户可能会运用股指期货交易来操纵市场。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利影响

(1)国际资本的大量流人,使我国获得了直接投资,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弥补了实体产业空心化现象,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

(2)国际资本的流入,对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资本在国际间转移,促进了跨国银行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币购买力在国际间的转移。

(3)全球资本的流动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为国内金融行业提供了学习对象和参考体系,通过对外资管理经验、客户服务、营销方法、金融产品的学习,有助于推动自身的金融改革进程,增强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4)国际资本的进出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

(5)国际资本的流入健全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

2.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1)国际资本的不稳定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变化会引起国内金融市场发生变化。

(2)国际资本的大量进出会引起国内资本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从交易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中获利,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资本收益。

(3)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危害,还表现为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汇率的大起大落,金融市场的动荡。

(4)国际资本的流出会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的受益来说,远远小于发达国家,一旦受到冲击,受冲击的影响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三)欧元区的形成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欧元的出现给我国金融业增加了转换欧元的技术费用,欧元的汇率波动也会造成我国负债存量的增减,增加了对持有欧币债务和资产的风险。

欧元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欧洲银行进入中国,带给中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金融服务内容。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改革对银行借贷市场的影响

我国实行人民币弹性的汇率机制,具有打击投机性资金、调节汇率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的利率,但是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汇率的弹性机制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增加了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也增加了管理成本,促进了利率避险工具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和汇率的关系是互动的。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还没有达到国外的期望值,认为人民币还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国际资本还会以流人为主。中国人民银行为稳定汇率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干预,这样就导致外汇占款和被动性货币投放,过多的货币投放会出现经济过热、市场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的压力。

2.人民币汇率改革对票据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稳定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动性充裕,人们购买债券的欲望增强。人们估计人民币还处于升值阶段,这样就会吸引国际游资投资国内中短期债券。

我国实行弹性汇率,会导致汇率风险的增加,增加了票据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企业规避外汇的风险意识得到加强。

3.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股市大盘造成的影响

亚洲很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本币汇率上升会推动本国股价上扬,从而导致外资流入增多,进而推动汇率上扬,反之也成立。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占款和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在上升,导致流动性泛滥,资金大量进入股市。由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股市回调的可能性也将增加。

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

(一)银行业

1.银行业的概念

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结构和组织形式种类繁多。按其职能划分,具体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

2.我国的银行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次改革,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银行业监管机构,负责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商业银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营利性机构,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合资银行。

另外,组成中国银行体系的其他金融机构还包括信用合作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

(二)证券业

1.证券业的概念

证券业指从事证券发行和交易服务的专门行业,是证券市场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主要由

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协会及金融机构组成。

2.我国证券业的作用

(1)通过为企业发展筹集巨额资金进行资源分配。

(2)促进众多公司以重组方式发展壮大。

(3)提供了不同的投资工具,有助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4)随着日益加强的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证券业为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提供了一个新渠道。

(三)保险业

1.保险业的概念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

2.保险的分类

(1)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2)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3.我国保险业的主要任务

(1)增加保险机构,扩大保险市场。

(2)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主体。

(3)鼓励创新,完善服务。

(4)防范风险,加强监管。

4.我国保险业的相关机构

(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随着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保险业进行监督管理,国务院于1998年11月18日,批准设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司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

(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3月12 日,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并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保险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是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的法人。

(3)保险公司。以经营保险业务为主的经济组织就是保险公司。

(四)信托业

1.信托业的相关概念

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其本来含义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于2001年4月28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通过,并于当年1o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从制度上肯定了信托业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为我国信托市场构筑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将信托活动纳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2.我国信托业的特点

(1)相关法规的滞后性与外部环境趋于完善并存。

(2)传统业务的局限性与信托品种不断创新并存。

(3)总量规模的控制性与信托机构的相对稀缺性并存。

(4)分业管理的专业性与信托业务多元化并存。

五、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

“一行三会”是国内金融界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四家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的简称,此种叫法最早起源于2003年,“一行三会”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一行三会”均实行垂直管理。

(一)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业务,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包括:

(1)起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4)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5)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6)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7)经理国库。

(8)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9)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10)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11)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13)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14)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作为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履行职责,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3)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5)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6)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7)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8)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9)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10)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11)对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

(12)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

(13)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申请司法机关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的违法资金予以冻结。

(14)对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予以取缔。

(15)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16)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对全国证券、期货业进行集中统一监管,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1)研究和拟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规章。

(2)统一管理证券期货市场,按规定对证券期货监督机构实行垂直领导。

(3)监督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交易、托管和清算;批准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

(4)监管境内期货合约上市、交易和清算;按规定监督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

(5)监管上市公司及其有信息披露义务股东的证券市场行为。

(6)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按规定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归口管理证券业协会。

(7)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清算公司、期货清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审批基金托管机构的资格并监管其基金托管业务;制定上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证券期货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

(8)监管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监管境内机构到境外设立证券机构;监督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券机构、从事证券业务。

(9)监管证券期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

(10)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其相关的业务活动。

(11)依法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罚。

(12)归口管理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事务。

(13)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1)拟定保险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起草保险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定业内规章。

(2)审批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的设立;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审批境外保险机构代表处的设立;审批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境内保险机构和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保险机构;审批保险机构的合并、分立、变更、解散,决定接管和指定接受;参与、组织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

(3)审查、认定各类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定保险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标准。

(4)审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对其他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实施备案管理。

(5)依法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负责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管保险保证金;根据法律和国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进行监管。

(6)对政策性保险和强制保险进行业务监管;对专属自保、相互保险等组织形式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管。

(7)归口管理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等行业社团组织。

(8)依法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对非保险机构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进行调查、处罚。

(9)依法对境内保险及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的保险机构进行监管。.(10)制定保险行业信息化标准;建立保险风险评价、预警和监控体系,跟踪分析、监测、预测保险市场运行状况,负责统一编制全国保险业的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发布。

(11)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发行法偿货币、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机构。

中央银行职能主要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中央银行是一个“管理金融活动的银行”,同时,还有以下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权的货币发行机构。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是货币正常有序流通和币值稳定的保证。

(2)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的需要。

(3)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

(二)银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需履行的职责如下:

(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充当银行业的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无法进行即期支付而面临倒闭时,中央银行及时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以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中央银行主要通过票据再贴现和票据再抵押两种途径为商业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3)创建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

(4)外汇头寸调节。

(三)政府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具体体现在: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3)为政府融通资金。中央银行对政府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为弥补财政收支暂时不平衡或财政长期赤字,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为防止财政赤字过度扩大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应尽量避免以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②中央银行直接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国际储备包括外汇、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尚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等。

(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磋商,积极促进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6)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中央银行处于社会资金运动的核心,能够掌握全国经济金融活动的基本信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七、存款准备金制度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

(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存人中央银行的存款。

(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

(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三)提存比率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

(1)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自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比率计提准备金。

(2)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3)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人中央银行就不能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美国从1960年11月起,业务库存也算作法定准备金。

(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不同。多数国家都规定一个调整限幅,有的国家规定每次调整的幅度为2%,有的允许高达50%。

(5)准备金中现金的比例。

(6)准备金以外的准备。

(四)作用过程

存款准备金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资产规模,或收缩贷款、减少投资、出售债权以适应被压缩的可用资金规模。

中央银行通过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伸缩,以达到稳定通货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项有效工具。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和金融所带来的调整效应比较强烈,中央银行不能把它作为短期的政策工具经常性地加以运用,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有变动幅度小、调整频率慢甚至长期稳定不动的趋势。

(五)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出了法律规定。

各专业银行吸收的各种存款都应缴存存款准备金。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区域性、地方性银行都要缴存存款准备金。

对不同存款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4年12月31日规定: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1月1日改为统一的法定准备金率,并降为10%。1987年第四季度,各专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缴存比例均上调两个百分点,1988年9月调到13%。

对某些地区性银行按照改革试点的需要实行有区别的存款准备率。如对上海,按存款增加额的10%缴存存款准备金,对深圳地区银行,则按存款增加额的3%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持有期按旬(月)计算,实行同期性准备金账户制,并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缴存。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放松或者收缩银根的需要,对存款准备金的比例进行调整。同时,根据紧缩银根的需要,对专业银行另行规定了存款备付金(即超额准备金)比率,一般不得低于5%。

同业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准备金存款利率。经批准已动用存款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其“缴来一般存款”账户资金不足上月末一般存款余额5%的,人民银行将全部资金从其“缴来一般存款”账户划人其“临时存款”账户。

八、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的基本概念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简单地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即所谓的乘数效应。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金—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金—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二)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m=(Rc+i)/(Rd+Re十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其中,M1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k为现金比率、Rt为定期存款准备率、T为定期存款、E为超额准备金、D为活期存款、C为流通中的现金;A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额。

(三)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

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Rd)。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Re)。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k)。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与此相反,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

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综合上述分析说明,货币乘数受到银行、财政、企业、个人各自行为的影响。而货币供应量的另一个决定因素即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供应的。

九、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货币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等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措施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控制货币发行。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5)调整再贴现率。

(6)选择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8)常备借贷便利。

(三)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所谓币值,原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衡量物价稳定与否,从各国的情况看,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一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二是消费物价指数,它以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三是批发物价指数,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货膨胀以外,还有一些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因素,如季节性因素、消费者嗜好的改变、经济与工业结构的改变等等,也会引起物价的变化。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率宜控制在50A以下,以2%~3%为宜。

(2)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一般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所谓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造成失业的原因主要有总需求不足、摩擦性失业、季节性的失业、结构性失业。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把充分就业目标定位于失业率不超过4%为宜。

(3)促进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央银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在接受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其所能操纵的工具对资源的运用加以组合和协调。一般地说,中央银行可以用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办法来促进投资增加;或者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消除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效应对投资的影响。

(4)平衡国际收支。所谓平衡国际收支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着力于减少以致消除逆差。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无法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此间需要有一些中间环节来完成政策传导的任务。因此,中央银行在其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插进了两组金融变量,一组叫作中介目标,一组叫作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又称营运目标,它们是一些较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或桥梁,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具弹性。

操作目标是接近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金融变量,它直接受政策工具的影响,其特点是中央银行容易对它进行控制,但它与最终目标的因果关系不大稳定。各国中央银行通常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短期利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中介目标是距离政策工具较远但接近于最终目标的金融变量,其特点是中央银行不容易对它进行控制,但它与最终目标的因果关系比较稳定。中介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可以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指标主要有: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贷款量。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四)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1.常规性工具

常规性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存款准备金制度。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性工具

选择性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特种存款。

3.补充性工具

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补充性工具主要包括:

(1)信用直接控制工具。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等。

(2)信用间接控制工具。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4.新工具

2013年,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1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常备借贷便利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

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包括:

(1)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

(2)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

(3)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一般表示为: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一操作目标一中介目标一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具体而言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下载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行节日大全

    中国现行节日大全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3月3日全国爱......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全)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的特征主要是科学性和知识性。说明文的阅读指导要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切实提高教学质......

    丧葬习俗是以丧葬为基础范文合集

    丧葬习俗是以丧葬为基础,在民间长期相沿、积淀而成的丧葬风尚和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与进步,国家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习俗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也就是说,没有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五大问题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五大问题 第一,需要特别警惕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别是在高增长下的潜在金融风险,要防止个别机构的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这主要是指在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

    中国现行法律目录

    中国现行法律目录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36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现行离婚法律制度范文

    中国现行离婚法律制度 中国现行的离婚法律制度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他涉及离婚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构成相应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