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随着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宽,复合材料工业得到迅速发镇,其老的成型工艺日臻完善,新的成型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聚合物基符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已有20多种,并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如:(1)手糊成型工艺--湿法铺层成型法;(2)喷射成型工艺;
(3)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RTM技术);(4)袋压法(压力袋法)成型;(5)真空袋压成型;(6)热压罐成型技术;(7)液压釜法成型技术;(8)热膨胀模塑法成型技术;(9)夹层结构成型技术;(10)模压料生产工艺;(11)ZMC模压料注射技术;(12)模压成型工艺;(13)层合板生产技术;(14)卷制管成型技术;(15)纤维缠绕制品成型技术;(16)连续制板生产工艺;(17)浇铸成型技术;(18)拉挤成型工艺;(19)连续缠绕制管工艺;(20)编织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21)热塑性片状模塑料制造技术及冷模冲压成型工艺;(22)注射成型工艺;(23)挤出成型工艺;(24)离心浇铸制管成型工艺;(25)其它成型技术。视所选用的树脂基体材料的不同,上述方法分别适用于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生产,有些工艺两者都适用。
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特点:与其它材料加工工艺相比,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材料制造与制品成型同时完成 一般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制品的成型过程。材料的性能必须根据制品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造反材料、设计配比、确定纤维铺层和成型方法时,都必须满足制品的物化性能、结构形状和外观质量要求等。
(2)制品成型比较简便 一般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成型前是流动液体,增强材料是柔软纤维或织物,因此,用这些材料生产复合材料制品,所需工序及设备要比其它 材料简单的多,对于某些制品仅需一套模具便能生产。◇ 成型工艺
层压及卷管成型工艺
1、层压成型工艺
层压成型是将预浸胶布按照产品形状和尺寸进行剪裁、叠加后,放入两个抛光的金属模具之间,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工艺。它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发展较早、也较成熟的一种成型方法。该工艺主要用于生产电绝缘板和印刷电路板材。现在,印刷电路板材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机和移动电话机、电脑产品、各类控制电路等所有需要平面集成电路的产品中。
层压工艺主要用于生产各种规格的复合材料板材,具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但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批量生产,并且只能生产板材,且规格受到设备的限制。
层压工艺过程大致包括:预浸胶布制备、胶布裁剪叠合、热压、冷却、脱模、加工、后处理等工序
2、卷管成型工艺
卷管成型工是用预浸胶布在卷管机上热卷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制品成型方法,其原理是借助卷管机上的热辊,将胶布软化,使胶布上的树脂熔融。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辊筒在运转过程中,借助辊筒与芯模之间的摩擦力,将胶布连续卷到芯管上,直到要求的厚度,然后经冷辊冷却定型,从卷管机上取下,送入固化炉中固化。管材固化后,脱去芯模,即得复合材料卷管。
卷管成型按其上布方法的不同而可分为手工上布法和连续机械法两种。其基本过程是:首先清理各辊筒,然后将热辊加热到设定温度,调整好胶布张力。在压辊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将引头布先在涂有脱模剂的管芯模上缠上约1圈,然后放下压辊,将引头布贴在热辊上,同时将胶布拉上,盖贴在引头布的加热部分,与引头布相搭接。引头布的长度约为800~1200mm,视管径而定,引头布与胶布的搭接长度,一般为150~250mm。在卷制厚壁管材时,可在卷制正常运行后,将芯模的旋转速度适当加快,在接近设计壁厚时再减慢转速,至达到设计厚度时,切断胶布。然后在保持压辊压力的情况下,继续使芯模旋转1~2圈。最后提升压辊,测量管坯外径,合格后,从卷管机上取出,送入固化炉中固化成型。
3、预浸胶布制备工艺
预浸胶布是生产复合材料层压板材、卷管和布带缠绕制品的半成品。
(1)原材料 预浸胶布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有增强材料(如玻璃布、石棉布、合成纤维布、玻璃纤维毡、石棉毡、碳纤维、芳纶纤维、石棉纸、牛皮等)和合成树脂(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
(2)预浸胶布的制备工艺 预浸胶布的制备是使用经热处理或化学处理的玻璃布,经浸胶槽浸渍树脂胶液,通过刮胶装置和牵引装置控制胶布的树脂含量,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洪烤,使树脂由A阶转至B阶,从而得到所需的预浸胶布。通常将此过程称之为玻璃的浸胶。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简称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起始于50年代,是手糊成型工艺改进的一种闭模成型技术,可以生产出两面光的制品。在国外属于这一工艺范畴的还有树脂注射工艺(Resin Injection)和压力注射工艺(Pressure Infection)。RTM的基本原理是将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铺放到闭模的模腔内,用压力将树脂胶液注入模腔,浸透玻纤增强材料,然后固化,脱模成型制品。
从上前的研究水平来看,RTM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将包括微机控制注射机组,增强材料预成型技术,低成本模具,快速树脂固化体系,工艺稳定性和适应性等。
RTM成型技术的特点:①可以制造两面光的制品;②成型效率高,适合于中等规模的玻璃钢产品生产(20000件/年以内);③RTM为闭模操作,不污染环境,不损害工人健康;④增强材料可以任意方向铺放,容易实现按制品受力状况例题铺放增强材料;⑤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少;⑥建厂投资少,上马快。
RTM技术适用范围很广,目前已广泛用于建筑、交通、电讯、卫生、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已开发的产品有:汽车壳体及部件、娱乐车构件、螺旋浆、8.5m长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天线罩、机器罩、浴盆、沐浴间、游泳池板、座椅、水箱、电话亭、电线杆、小型游艇等。
(1)RTM工艺及设备 成型工艺 RTM全部生产过程分11道工序,各工序的操作人员及工具、设备位置固定,模具由小车运送,依次经过每一道工序,实现流水作业。模具在流水线上的循环时间,基本上反映了制品的生产周期,小型制品一般只需十几分钟,大型制品的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1h以内完成。
成型设备 RTM成型设备主要是树脂压注机和模具。①树脂村注机 树脂压注机由树脂泵、注射枪组成。树脂泵是一组活塞式往复泵,最上端是一个空气动力泵。当压缩空气驱动空气泵活塞上下运动时,树脂泵将桶中树脂经过流量控制器、过滤器定量地抽入树脂贮存器,侧向杠杆使催化剂泵运动,将催化剂定量地抽至贮存器。压缩空气充入两个贮存器,产生与泵压力相反的缓冲力,保证树脂和催化剂能稳定的流向注射枪头。注射枪口后有一个静态紊流混合器,可使树脂和催化剂在无气状态下混合均匀,然后经枪口注入模具,混合器后面设计有清洗剂入口,它与一个有0.28MPa压力的溶剂罐相联,当机器使用完后,打开开关,溶剂自动喷出,将注射枪清洗干净。②模具 RTM模具分玻璃钢模、玻璃钢表面镀金属模和金属模3种。玻璃钢模具容易制造,价格较低,聚酯玻璃钢模具可使用2000次,环氧玻璃钢模具可使用4000次。表面镀金属的玻璃钢模具可使用10000次以上。金属模具在RTM工艺中很少使用,一般来讲,RTM的模具费仅为SMC的2%~16%。
(2)RTM原材料 RTM用的原材料有树脂体系、增强材料和填料。
树脂体系 RTM工艺用的树脂主要是不饱和聚酯树脂。
增强材料 一般RTM的增强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其含量为25%~45%(重量比);常用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连续毡、复合毡及方格布。
填料 填料对RTM工艺很重要,它不仅能降低成本,改善性能,而且能在树脂固化放热阶段吸收热量。常用的填料有氢氧化铝、玻璃微珠、碳酸钙、云母等。其用量为20%~40%。◇ 成型工艺
袋压法、热压罐法、液压釜法和热膨胀模塑法成型
袋压法、热压罐法、液压釜法和热膨胀模塑法统称为低压成型工艺。其成型过程是用手工铺叠方式,将增强材料和树脂(含预浸材料)按设计方向和顺序逐层铺放到模具上,达到规定厚度后,经加压、加热、固化、脱模、修整而获得制品。四种方法与手糊成型工艺的区别仅在于加压固化这道工序。因此,它们只是手糊成型工艺的改进,是为了提高制品的密实度和层间粘接强度。
以高强度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和环氧树脂为原材料,用低压成型方法制造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已广泛用于飞机、导弹、卫星和航天飞机。如飞机舱门、整流罩、机载雷达罩,支架、机翼、尾翼、隔板、壁板及隐形飞机等。(1)袋压法
袋压成型是将手糊成型的未固化制品,通过橡胶袋或其它弹性材料向其施加气体或液体压力,使制品在压力下密实,固化。
袋压成型法的优点是:①产品两面光滑;②能适应聚酯、环氧和酚醛树脂;③产品重量比手糊高。
袋压成型分压力袋法和真空袋法2种:①压力袋法 压力袋法是将手糊成型未固化的制品放入一橡胶袋,固定好盖板,然后通入压缩空气或蒸汽(0.25~0.5MPa),使制品在热压条件下固化。②真空袋法 此法是将手糊成型未固化的制品,加盖一层橡胶膜,制品处于橡胶膜和模具之间,密封周边,抽真空(0.05~0.07MPa),使制品中的气泡和挥发物排除。真空袋成型法由于真空压力较小,故此法仅用于聚酯和环氧复合材料制品的湿法成型。(2)热压釜和液压釜法
热压釜和液压釜法都是在金属容器内,通过压缩气体或液体对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热、加压,使其固化成型的一种工艺。
热压釜法 热压釜是一个卧式金属压力容器,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上密封胶袋,抽真空,然后连同模具用小车推进热压釜内,通入蒸汽(压力为1.5~2.5MPa),并抽真空,对制品加压、加热,排出气泡,使其在热压条件下固化。它综合了压力袋法和真空袋法的优点,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高。热压釜法能够生产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高质量、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产品尺寸受热压釜限制,目前国内最大的热压釜直径为2.5m,长18m,已开发应用的产品有机翼、尾翼、卫星天线反射器,导弹再入体、机载夹层结构雷达罩等。此法的最大缺点是设备投资大,重量大,结构复杂,费用高等。
液压釜法 液压釜是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体积比热压釜小,直立放置,生产时通入压力热水,对未固化的手糊制品加热、加压,使其固化。液压釜的压力可达到2MPa或更高,温度为80~100℃。用油载体、热度可达200℃。此法生产的产品密实,周期短,液压釜法的缺点是设备投资较大。
(3)热膨胀模塑法
热膨胀模塑法是用于生产空腹、薄壁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一种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采用不同膨胀系数的模具材料,利用其受热体积膨胀不同产生的挤压力,对制品施工压力。热膨胀模塑法的阳模是膨胀系数大的硅橡胶,阴模是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手糊未固化的制品放在阳模和阴模之间。加热时由于阳、阴模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巨大的变形差异,使制品在热压下固化。◇ 成型工艺
喷射成型技术
喷射成型技术是手糊成型的改进,半机械化程度。喷射成型技术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所占比例较大,如美国占9.1%,西欧占11.3%,日本占21%。目前国内用的喷射成型机主要是从美国进口。
(1)喷射成型工艺原理及优缺点
喷射成型工艺是将混有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两种聚酯分别从喷枪两侧喷出,同时将切断的玻纤粗纱,由喷枪中心喷出,使其与树脂均匀混合,沉积到模具上,当沉积到一定厚度时,用辊轮压实,使纤维浸透树脂,排除气泡,固化后成制品。
喷射成型的优点:①用玻纤粗纱代替织物,可降低材料成本;②生产效率比手糊的高2~4倍;③产品整体性好,无接缝,层间剪切强度高,树脂含量高,抗腐蚀、耐渗漏性好;④可减少飞边,裁布屑及剩余胶液的消耗;⑤产品尺寸、形状不受限制。其缺点为:①树脂含量高,制品强度低;②产品只能做到单面光滑;③污染环境,有害工人健康。
喷射成型效率达15kg/min,故适合于大型船体制造。已广泛用于加工浴盆、机器外罩、整体卫生间,汽车车身构件及大型浮雕制品等。
(2)生产准备
场地 喷射成型场地除满足手糊工艺要求外,要特别注意环境排风。根据产品尺寸大小,操作间可建成密闭式,以节省能源。材料准备 原材料主要是树脂(主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无捻玻纤粗纱。
模具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清理、组装及涂脱模剂等。
喷射成型设备 喷射成型机分压力罐式和泵供式两种:①泵式供胶喷射成型机,是将树脂引发剂和促进剂分别由泵输送到静态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再由喷枪喷出,称为枪内混合型。其组成部分为气动控制系统、树脂泵、助剂泵、混合器、喷枪、纤维切割喷射器等。树脂泵和助剂泵由摇臂刚性连接,调节助剂泵在摇臂上的位置,可保证配料比例。在空压机作用下,树脂和助剂在混合器内均匀混合,经喷枪形成雾滴,与切断的纤维连续地喷射到模具表面。这种喷射机只有一个胶液喷枪,结构简单,重量轻,引发剂浪费少,但因系内混合,使完后要立即清洗,以防止喷射堵塞。②压力罐式供胶喷射机是将树脂胶液分别装在压力罐中,靠进入罐中的气体压力,使胶液进入喷枪连续喷出。安是由两个树脂罐、管道、阀门、喷枪、纤维切割喷射器、小车及支架组成。工作时,接通压缩空气气源,使压缩空气经过气水分离器进入树脂罐、玻纤切割器和喷枪,使树脂和玻璃纤维连续不断的由喷枪喷出,树脂雾化,玻纤分散,混合均匀后沉落到模具上。这种喷射机是树脂在喷枪外混合,故不易堵塞喷枪嘴。(3)喷射成型工艺控制
喷射工艺参数选择:①树脂含量 喷射成型的制品中,树脂含量控制在60%左右。②喷雾压力 当树脂粘度为0.2Pa²s,树脂罐压力为0.05~0.15MPa时,雾化压力为0.3~0.55MPa,方能保证组分混合均匀。③喷枪夹角 不同夹角喷出来的树脂混合交距不同,一般选用20°夹角,喷枪与模具的距离为350~400mm。改变距离,要高速喷枪夹角,保证各组分在靠近模具表面处交集混合,防止胶液飞失。
喷射成型应注意事项:①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5)℃,过高,易引起喷枪堵塞;过低,混合不均匀,固化慢;②喷射机系统内不允许有水分存在,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③成型前,模具上先喷一层树脂,然后再喷树脂纤维混合层;④喷射成型前,先调整气压,控制树脂和玻纤含量;⑤喷枪要均匀移动,防止漏喷,不能走弧线,两行之间的重叠富庶小于1/3,要保证覆盖均匀和厚度均匀;⑥喷完一层后,立即用辊轮压实,要注意棱角和凹凸表面,保证每层压平,排出气泡,防止带起纤维造成毛刺;⑦每层喷完后,要进行检查,合格后再喷下一层;⑧最后一层要喷薄些,使表面光滑;⑨喷射机用完后要立即清洗,防止树脂固化,损坏设备。◇ 成型工艺
泡沫塑料夹层结构制造技术
(1)原材料 泡沫塑料夹层结构用的原材料分为面板(蒙皮)材料、夹芯材料和粘接剂。①面板材料 主要是用玻璃布和树脂制成的薄板,与蜂窝夹层结构面板用的材料相同。②粘接剂 面板和夹芯材料的粘接剂,主要取决于泡沫塑料种类,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不能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粘接。③泡沫夹芯材料 泡沫塑料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树脂基体分,可分为:聚氯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酚醛,环氧及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泡沫塑料等。另一种是近硬度分,可分为硬质、半硬质和软质三种。用泡沫塑料芯材生产夹层结构的最大优点是防寒、绝热,隔音性能好,质量轻,与蒙面粘接面大,能均匀传递荷载,抗冲击性能好等。
(2)泡沫塑料制造技术 生产泡沫塑料的发泡方法较多,有机械发泡法、惰性气体混溶减压发泡法、低沸点液体蒸发发泡法、发泡剂分解放气发泡法和原料组分相互反应放气发泡法等。①机械发泡法 利用强烈机械搅拌,将气体混入到聚合物溶液、乳液或悬浮液中,形成泡沫体,然后经固化而获得泡沫塑料。②惰性气体混溶减压发泡法 利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无色、无臭、难与其它化学元素化合的原理,在高压下压入聚合物中,经升温、减压、使气体膨胀发泡。③低沸点液体蒸发发泡法 将低沸点液体压入聚合物中,然后加热聚合物,当聚合物软化、液体达到沸点时,借助液体气化产生的蒸气压力,使聚合物发泡成泡沫体。④化学发泡剂发泡法 借助发泡剂在热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气体,使聚合物体积膨胀,形成泡沫塑料。⑤原料化学反应发泡法 此法是利用能发泡的原料组分,相互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氮气等使聚合物膨胀发泡成泡沫体。
(3)泡沫塑料夹层结构制造 泡沫塑料夹层结构的制造方法有:预制粘接法、现场浇注成型法和连续机械成型法三种。①预制粘接法 将蒙皮和泡沫塑料芯材分别制造,然后再将它们粘接成整体。预制成型法的优点是能适用各种泡沫塑料,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机械设备等。其缺点是生产效率低,质量不易保证。②整体浇注成型法 先预制好夹层结构的外壳,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泡沫料浆浇入壳体内,经过发泡成型和固化处理,使泡沫涨满腔体,并和壳体粘接成一个整体结构。③连续成型法 适用于生产泡沫塑料夹层结构板材。其它成型工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其它成型工艺,主要指离心成型工艺、浇铸成型工艺、弹性体贮存树脂成型工艺(ERM)、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工艺(RRIM)等。
1、离心成型工艺
离心成型工艺在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中,主要是用于制造管材(地埋管),它是将树脂、玻璃纤维和填料按一定比例和方法加入到旋转的模腔内,依靠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物料挤压密实,固化成型。
离心玻璃钢管分为压力管非压力管两类,其使用压力为0~18MPa。这种管的管径一般为φ400~φ2500mm,最大管径或达5m,以φ1200mm以上管径经济效果最佳,离心管的长度2~12m,一般为6 m。
离心玻璃钢管的优点很多,与普通玻璃钢管和混凝土管相比,它强度高、重量轻,防腐、耐磨(是石棉水泥管的5~10倍)、节能、耐久(50年以上)及综合工程造价低,特别是大口径管等;与缠绕加砂玻璃钢管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刚度大,成本低,管壁可以按其功能设计成多层结构。离心法制管质量稳定,原材料损耗少,其综合成本低于钢管。离心玻璃钢管可埋深15m,能随真空及外压。其缺点是内表面不够光滑,水力学特性比较差。
离心玻璃钢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给水及排水工程干管,油田注水管、污水管、化工防腐管等。
(1)原材料
生产离心管的原材料有树脂、玻璃纤维及填料(粉状和粒状填料)等。
树脂 应用最广的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可根据使用条件和工艺要求选择树脂牌号和固化剂。
增强材料 主工是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纤制品有连续纤维毡、网格布及单向布等,制造异形断面制品时,可先将玻纤制成预制品,然后放入模内。
填料 填料的作是用增加制品的刚度、厚度、降低成本,填料的种类要根据使用要求选择,一般为石英砂、石英粉、辉绿岩粉等。(2)工艺流程
离心制管的加料方法与缠绕成型工艺不同,加料系统是把树脂、纤维和填料的供料装置,统一安装在可往复运动的小车上。
(3)模具 离心法生产玻璃钢管的模具,主要是钢模,模具分整体式和拼装式两种:小于φ800mm管的模具,用整体式,大于φ800mm管的模具,可以用拼装式。
模具设计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旋转、震动过程中变形。模具由管身、封头、托轮箍组成。管身由钢板卷焊而成,小直径管身可用无缝钢管。封头的作用是增加管模端头的强度和防止物料外流。托轮箍的作用是支撑模具,传递旋转力,使模具在离心机上高速度旋转,模具的管身内表面必须平整,光滑,一般都要精加工和抛光,保证顺利脱模。
2、浇注成型工艺
浇注成型主要用于生产无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制品,如人造大理石,钮扣、包埋动、植物标本、工艺品、锚杆固定剂、装饰板等。
浇注成型比较简单,但要生产出优质产品,则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
(1)钮扣生产工艺
用聚酯树脂浇注的钮扣,具有硬度高,光泽好,耐磨、耐烫、耐干洗、花色品种多及价格低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已基本取代了有机玻璃钮扣,占钮扣市场80%以上。生产钮扣的原料主要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剂(引发剂采用过氧化甲乙酮)和辅助材料(包括色浆、珠光粉、触变剂等)。
聚酯钮扣采用离心浇注式棒材浇注法生产,先制成板材或棒材,然后经切板、切棒制成钮扣,再经热处理、刮面、刮底、铣槽、打眼、抛光等工序制成钮扣。
(2)人造石材生产工艺
人造石材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填料制成的。由于所选用的填料不同,制成的人造石材分为人造大理石、人造玛瑙、人造花岗石和聚酯混凝土等。
生产人造石材的原材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填料和颜料:①树脂 生产人造石材的树脂分面层和结构层两各,表面装饰层树脂要求收缩性小,有韧性、硬度好,耐热、耐磨、耐水等,同时要求易调色。辛戌二醇邻苯型树脂用于人造石材,辛戌二醇间苯型树脂用于生产卫生洁具。固化体系,常用过氧化甲乙酮、萘酸钴溶液。②填料 生产人造石材的填料有很多,生产人造大理石的填料是大理石粉,石英粉、白云石粉、碳酸钙粉等,生产人造花岗石的填料是用粒料级配,不同品种花岗石用不同色彩的粒料,生产人玛瑙的填料要有一定透明性,一般选用氢氧化铝或三氧化二铝等。③颜料 生产人造石材需要各色颜料,如制人造大理石或人造玛瑙浴盆,应选择耐热、耐水的色浆,制造装饰板及工艺品时,要选用耐光、耐水及耐久的颜料。生产人造大理石、花岗石板材用的模具材料有玻璃钢、不锈钢、塑料、玻璃等。生产人造石板材的模板,要求表面平整,光泽、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经受生产过程中的热应力、搬运荷载及碰撞等。
3、弹性体贮树脂模塑成型技术
弹性体贮树脂模塑成型(Elastic Reservir Molding, ERM)是80年代在欧美出现的新工艺,它是用柔性材料(开孔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芯材并渗入树脂糊。这种渗有树脂糊的泡沫体留在成型好的ERM材料中间,泡沫体使ERM制成的产品密度降低,冲击强度和刚度提高,故可称为压制成型的夹层结构制品。
ERM与SMC一样,同属于模压成型的片状模塑料,只是由于ERM具有夹层结构的构造,给它带来优于SMC的特点:(1)重量轻:ERM比用毡和SMC制成的制品轻30%以上;(2)ERM制品的比刚度优于SMC、铝和钢制成的制品;(3)搞冲击强度高:在增强材料含量相同的条件下,ERM比SMC的抗冲击强度高很多;(4)物理力学性能高:在增强材料含量相同的条件下,ERM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优于SMC制品;(5)投资费用低:ERM成型机组比SMC机组简单,ERM制品成型压力比SMC制品低10倍左右,故生产ERM制品时可以采用低吨位压机和低强度材料模具,从而减少建投资。
ERM制品生产工艺分为ERM制造和ERM制品成型两个过程:(1)ERM生产工艺 ERM生产原材料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塑料,各种纤维制品(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制成的短切毡、连续纤维毡、针织毡等)和各种热固性树脂。其生产过程如下:先在ERM机组上将调好的树脂糊浸渍开孔聚氨酯泡沫塑料,通过涂刮器将树脂糊涂到泡沫上,用压辊将树脂糊压挤到泡沫体的孔内,然后将两层泡沫复合到一起,最后在上下两个面铺放玻纤维毡或其它纤维制品,制成ERM夹层材料,切割成适宜的尺寸,用于压制成型或贮存。
(2)ERM制品生产工艺 ERM制品生产过程与其它热固性模压料(玻纤布或毡预浸料、SMC等)相比,需要在热压条件下固化成型,但成型压力比SMC小很多,大约是SMC成型压力的1/10,为0.5~0.7MPa。
ERM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材料和轻质建筑复合材料工业。由于ERM具有夹层结构材料的特点,是适用于生产大型结构的组合部件,各种轻质板材,活动房屋、雷达罩,房门等。在汽车工业中的制品有行李车拖斗、盖板、仪表盘、保险杠、车门、底板等。
4、增强反应注射模塑技术
增强反应注射模塑工艺(Reinforced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RRIM)是利用高压冲击来混合两种单体物料及短纤维增强材料,并将其注射到模腔内,经快速固化反应形成制品的一种成型方法。如果不用增强材料,则称为反应注射模塑(Reaction Injection Moling, RIM)。采用连续纤维增强时,称为结构反应注射模塑(Structure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SRIM)。RRIM的原材料分树脂体系和增强材料两类
(1)树脂体系 生产RRIM的树脂应滞如下要求:①必须由两种以上的单体组成;②单体在室温条件下能保持稳定;③粘度适当,容易用泵输送;④单体混合后,能快速固化;⑤固化反应不产生副产物。应用最多的是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
(2)增强材料 常用的增强材料有玻璃纤维粉、玻璃纤维和玻璃微珠。为了增加增强材料与树脂的粘接强度,上述增强材料都采用增强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
RRIM的工艺特点:①产品设计自由度大,可以生产大尺寸部件;②成型压力低(0.35~0.7MPa),反应成型时,无模压应力,产品在模内发热量小;③制品收缩率低,尺寸稳定性好,因加有大量填料和增强材料,减少了树脂固化收缩;④制品镶嵌件工艺简便;⑤制品表面质量好,玻璃粉和玻璃微珠能提高制品耐磨性和耐热性;⑥生产设备简单,模具费用低,成型周期短,制品生产成本低。
RRIM制品的最大用户是汽车工为,可做汽车保险杠、仪表盘,高强度RRIM制品可以做汽车的结构材料、承载材料。由于其成型周期短,性能可设计,在电绝缘工程、防腐工程、机械仪表工业中代替工程塑料及高分子合金应用。
第二篇: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进程研究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进程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进程及目前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使用的成型工艺方法:手糊成型工艺、喷射成型工艺、模压成型工艺、RTM成型工艺、注射成型工艺、纤维缠绕成型工艺、拉挤成型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主要的成型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情况及趋势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进程背景介绍
树脂基复合材料于1932年在美国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二战期间,美国首次以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以手糊成型工艺制造军用雷达罩和远航飞机油箱,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压成型工艺研制成功,并试制成功直升飞机的螺旋桨;1949年,研制成果玻璃纤维预混料,利用传统的对模法压制成表面光洁的玻璃钢零件;60年代美国用纤维缠绕工艺研制成功“北斗星A”导弹发动机壳体,此后高压容器和压力管道相继问世。为了提高手糊成型的生产率,在此期间,玻璃纤维聚酯树脂喷射成型工艺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使生产率提高了2~4倍。1961年德国研制成功片状模塑料(SMC),使模压成型工艺达到了新水平;1963年,玻璃钢板材开始工业化生产;1965年,美国和日本用SMC压制汽车部件、浴盆、船上构件等。拉挤成型工艺始于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连续化生产;70年代,树脂反应注射成型(RIM)和增强树脂反应注射成型(RRIM)研究成功,产品俩面光,广泛用于卫生洁具和汽车零件的生产。60年代,热塑性复合材料得到发展,其成型工艺主要是注射成型和挤出成型,并只用于生产短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成型工艺、机械设备、产品种类及性能检验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其他工业相比,发展速度很快。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也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工艺逐步向技术密集,高度自动化、高生产率、高稳定性的成型方法上发展,并随着应用领域的广泛开拓,出现了多种成型工艺并存,并不断衍生出新生工艺的发展态势。目前各种主要成型工艺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主要成型工艺占比
2.1 手糊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工艺又称低压接触成型工艺,是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中使用最早的一种工艺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几乎可适用于所有的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且投入小,但对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依赖性较大,生产出的制品单面光洁,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随着各种新工艺方法的不断涌现,手糊成型工艺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但手糊工艺所具有的独特的其他工艺不可替代的特点,尤其是在生产大型制品方面,故目前该工艺方法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应用领域:建筑雕塑领域如采光顶、活动房屋等;交通设施领域如游艇、汽车壳体、发动机罩等;环境与能源领域如风力发电机用机舱罩、叶片、沼气池等;体育游乐设备领域如游乐车、水滑梯等。手糊成型工艺如图2所示。
图2 手糊成型工艺
2.2 喷射成型工艺
喷射成型工艺是利用喷射设备将树脂雾化,并与即时切断的纤维在空间混合后落在模具上面,然后压实排出气泡固化,是在手糊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将手糊操作中的纤维铺覆和浸胶工作由设备来完成,是一种相对效率较高的工艺,其生产效率是手糊工艺的2~4倍。喷射工艺同样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依赖大,且由于增强纤维以断切的形式存在,树脂含量高,制品的强度较低,同时由于喷射设备的原因,其采用阳模成型方便,而采用阴模成型困难较大,且大型制品比小型制品更适合于喷射成型工艺。
主要应用领域:喷射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大型产品的制作及建筑物补强等,代表性的产品有玻璃钢浴缸、整体卫生间、卡车导流罩、净化槽、船身等。喷射成型工艺如图3所示。
图3 喷射成型工艺
2.3 模压成型工艺
模压成型工艺是将一定的模压料(粉状、粒状或纤维状)放入金属对模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固化成型的一种方法。模压成型过程需要加热加压,使模塑料塑化(或熔化)、流动充满模腔,并使树脂发生固化反应。模压成型属于高压成型,及需要压力控制的压力机,又需要高强度、高精度、耐高温的金属模具。
模压成型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重现性好,两面光洁,尺寸精度高,但模压成型的模具制造复杂,需要进行模压料的制备,设备投资大,并受压机限制,最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中小型复合材料制品。
主要应用领域:汽车领域如后尾门、侧门、车顶板、挡泥板、保险杠、天窗框架等;铁路车辆领域如车辆窗框、卫生间组间、座椅、车厢壁板与顶板等;电气领域如电气罩壳、绝缘子、电机风罩、电机换向器、电话机外壳等;建筑领域如浴缸、淋浴间、防水盘、坐便器、组合式水箱等。模压成型工艺如图4所示。
图4 模压成型工艺
2.4 树脂传递(RTM)成型工艺
RTM成型工艺是在模腔内预先铺放增强材料预成型体,然后在压力或真空作用下将树脂注入闭合模腔,浸润纤维,固化后脱模的成型工艺,是从湿法铺层和注塑工艺演变而来的一种成型工艺。
RTM成型工艺成型压力低,模具选材制作灵活,可以为钢模也可以为玻璃钢等成本较低的模具;设备成本投入适中,其投入高于手糊成型和喷射成型,但要低于模压成型;树脂注入选择性大,可以为注射机注射,也可以采用真空辅助注入;纤维预成型可以为手工铺放、手工铺放加模具热压预成型,机械喷射短纤维模具热压预成型、三维立体编织等多种形式。
RTM成型工艺为闭模成型制品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可制作高尺寸精度、结构复杂的部件;生产效率高,制品产量在1000~2000件每年。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传统的RTM成型工艺上发展出一系列的衍生工艺,主要包括Light-RTM、VARIM、RFI等工艺。
Light-RTM工艺通常称为轻质RTM工艺,是在真空辅助RTM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于制造大面积的薄壁产品。其下模为刚性的模具,上模采用轻质、半刚性的模具。工艺采用双层密封结构,外圈采用真空来锁紧模具,内圈采用真空导入树脂。注射口通常为带有流道的线形注射方式,有利于快速充模。由于上模采用半刚性的模具,模具成本大大降低,而制品仍然可以保证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和尺寸精度。
真空辅助树脂扩散(VARIM)成型工艺是在RTM成型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第成本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该工艺需要一半模具,另一半模具为与刚性模具密封处理的弹性真空袋,在真空状态下排除增强纤维中的气体,同时在真空下通过树脂的流动实现树脂的浸渍。与传统的RTM工艺相比,其模具成本低,对制品的尺寸结构限制较少,非常适用于大厚度大尺寸结构制件的成型。
RFI工艺也是采用单模和真空袋来成型制品,不同的是模具上铺放预制好的树脂模,再铺放纤维预成型体,真空袋封闭模具后将模具置于烘箱或热压下加热并抽真空,树脂模熔融后对纤维预成型体浸渍,继续升温加热使树脂固化。
总体来说,RTM工艺属于闭模成型,环境清洁,能够得到内外表面质量好的制品,同时模具制作、材料使用灵活,设备投入少,其优势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可。但是,RTM工艺是在树脂与纤维浸渍阶段实现赋形,树脂的流动、纤维的浸渍及树脂的固化过程的不可控性增大,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尤其是采用上下模都为刚性或半刚性的模具时,树脂的流动性、树脂对纤维的浸渍性及注射口的布置、流道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如雷达罩、螺旋桨、隔舱门、机翼、船舶结构件等;汽车领域如仪表盘、车身覆盖件和零部件;建筑领域如门、框架、脚手架、电话亭、标志牌等;体育运动器材如自行车架、高沃尔夫球车、高尔夫球杆、雪橇板等。RTM成型工艺如图
5、图
6、图7所示。
图5 传统RTM成型工艺
图6 轻质RTM成型工艺
图7 真空灌注成型工艺
2.5 注射成型工艺
注射成型工艺是将粉末状或粒状的纤维与树脂的混合物送入注射机内,经加热熔化后由螺杆或柱塞加压通过喷嘴注入导闭合的模具中,冷却定型后脱出模具。
注射成型工艺生产效率高,成型周期短,能够很好的保证制品精度,这些都优于模压成型,但注射成型工艺不适用于长纤维增强的产品,优于注射机的限制,较适合大量生产中小型的制品。注射成型工艺在热塑性和热固性复合材料中都有应用,但目前主要广泛应用与热塑性的复合材料。
主要应用领域:注射成型工艺在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中,主要是代替模压成型工艺,生产各种电器材料、绝缘开关、汽车和火车零配件、纺织机零件、建筑配件、卫生及照明器材、家电壳体、食品周转箱、安全帽、空调机叶片等。注射成型工艺如图8所示。
图8 注射成型工艺
2.6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
是在缠绕机控制张力和预定线型的条件下,将连续的纤维粗纱或布带浸渍树脂,连续缠绕在相应的制品芯模上,然后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型。
缠绕成型由于能够充分发挥纤维的强度,因此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易于实现产品的等强度设计,适于耐腐管道、储罐和高压管道及容器的制造。但是缠绕工艺具有局限性,由于缠绕过程中易于形成气泡,制品孔隙过多,从而降低层间剪切强度、压缩强度和抗失稳能力。同时,缠绕工艺对制品的形状有局限性,不适于制造带凹曲线表面的制品,且目前只能制造回转体制品。
主要应用领域:管道领域如炼油厂管道、石油化工防腐管道、输水管道、天然气管道、固体颗粒输送管道等;储罐如石油储罐、化工腐蚀液体储罐等;压力制品如火箭发动机壳体、深水外压壳体、高压气体压力容器等。纤维缠绕成型工艺如图9所示。
图9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
2.7拉挤成型工艺
是一种生产线型型材的成型方法,是在牵引装置带动下将无捻玻璃纤维粗纱和其他连续增强材料进行胶液浸渍、预成型,然后通过加热的成型模具固化成型,实现制品的连续生产。
主要应用领域:电子电气领域如电线杆、绝缘板、熔丝管、汇流线管、电缆桥架等;石油化工领域如管网支撑结构、格栅地板、抽油杆、楼梯、海上平台等;建筑机械制造领域如结构型材、行李架、顶梁、支柱、框架等;军用品领域如坦克、装甲车上的复合装甲、导弹火箭弹外壳等。拉挤成型工艺如图10所示。
图10 拉挤成型工艺
总体来说不同的成型工艺适应不同的制品性能和生产规模。尽管机械化、自动化日益发展,手糊与喷射成型仍将作为基本的成型工艺而占有相当的比例。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趋势
从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来看,是朝着科技含量高、逐步实现工业自动化、环境污染小、劳动强度低的方向发展。重所周知,成型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制品的质量、成本和销路。成型工艺的选择标准主要有:符合市场要求,确保制品质量;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产品性价比高;环境污染小,劳动强度低。
根据上述标准对现有的成型工艺进行衡量,手糊和喷射成型工艺为开模成型,对环境和操作人员污染伤害严重,并且所生产的制品质量不够稳定,难以控制;模压成型工艺设备昂贵、投资较大,生产周期长,适合于大批量的稳定生产;拉挤和缠绕成型工艺仅适合于较为特定的产品。从而,RTM及其衍生工艺则显现出它的优势:RTM成型工艺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制品的生产,并且生产效率较高,可以满足大多数生产的需求;与模压工艺相比,产品质量相当,但RTM的成本投入远小于模压工艺;与手糊工艺相比,RTM工艺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而成本投入并不比手糊工艺高出很多。
因此,RTM成型工艺及其衍生的成型工艺将是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他的一些成型工艺也存在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也会随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而继续发展。
4、结论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发展至今,涌现出了诸多的工艺形式,并在不断的衍生发展,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朝向环保、高效、自动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综合上述工艺方法,RTM及其衍生的成型工艺具有非常不错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黄家康主编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董永祺 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方向 纤维复合材料,2003,(2):32-34.刘雄亚 谢怀勤主编 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第三篇: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
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
与金属材料相比,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成本高,所以必须在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过程中广泛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相结合的现代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以达到降低飞机全寿命周期内成本的目的。
国外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现状 复合材料用量大幅提高
目前,国外新一代军机和民用运输机已普遍采用高性能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第四代战机复合材料用量占飞机结构重量的20%~50%,干线客机约为10%~50%。
以波音777为例,在其机体结构中,铝合金占70%、钢11%、钛7%,复合材料仅占到11%,而且复合材料主要用于飞机辅件。但到波音787时,复合材料的使用出现了质的飞跃,其用量已占到结构重量的50%,不仅数量激增,而且已用于飞机的主承力构件。构件集成化、整体化、大型化
复合材料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理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可使飞机减重15%~30%,结构设计成本降低15%~30%,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复合材料还克服了金属材料容易出现疲劳和被腐蚀的缺点,增加了飞机的耐用性,改善了飞机的维修性,同时也带来了飞机客舱的舒适性。
美国CAI计划将复合材料结构整体成型技术列为其最主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于2001年开始用于F-35(JSF)的验证上。
在波音787之前,飞机的机身段由约2500个配件、3万个螺钉组装起来,现在通过采用集成化的整体机身结构,使生产方式更简单、更可靠,且显著减少了零件数目,减重约达20%。制造设备大型化
在复合材料制造设备上,国外民机广泛采用了高效的双头铺带机、自动铺放设备、大型热压罐及超声检测设备等,为高速生产机体结构提供了保障。
ASC工艺系统公司已制造出用于波音787复合材料机身段固化的、世界上最大的热压罐。该热压罐最大压力1.02MPa,最高温度232℃,作业区面积9m×23m,容积2214m3,重量500t以上。
Flow International公司制造了超大型喷水切割机,用于长达30m的波音787全复合材料结构机翼蒙皮层合板的切割,床身为36m×6.5m。该磨粒喷水切割机可快速、高效切割厚的层合扳,且不产生过热问题。复合材料下料、铺放、切割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
由Dassault Aviation公司同BAE体系公司联合设计的商用喷气式飞机机身采用浸渍树脂的碳纤维窄带和蜂窝芯材制造。该机身每节段尺寸为4.5m×2m,机身全部采用圆桶式复合材料(FUBACOMP)方案。
B787飞机加工中生产出的第一个全尺寸复合材料整体结构机身段的尺寸为7m×6m。这一包括桁条在内的整体结构是在一副用殷伐钢制成的大型芯轴中制作的,芯轴上安装有加强筋的W形模腔,加强筋在纤维铺放前被安放在模腔中,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复合材料铺带机完成纤维铺放。模具被安装在一个旋转机构上,随着铺带过程的进行,该机构带动筒型件旋转,然后该构件被包裹并放入热压罐中进行共固化,形成带加强筋的壳体结构。低成本制造技术广泛应用
由于复合材料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制造成本,这是制约它进一步扩大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订低成本复合材料发展研究计划,不断完善复合材料层压板真空袋-热压罐制造工艺,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并已取得较大进展。如自动化的铺带机(ATL)、纤维铺放机、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TM)、真空辅助模塑成型(VARTM)、树脂膜熔渗(RFI)、电子束固化及膜片成型等先进技术。
RTM技术不使用预浸料和热压罐,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配套使用三维编织机和三维缝纫机,可以制造较为复杂的零件。RTM技术在美国的F-22和F-35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波音787机身的大部分地板采用RFI制造。波音787机翼后缘由德哈维兰公司采用VARTM工艺制造,与传统的热压罐技术相比,结构更坚固,易于修理,不易损伤。
国内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各主机生产厂均已建设了生产手段,完成了相应的设备改造和技术改造。各研究院所及重点高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国内从设计、材料到工艺有了一支配套的研发队伍。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应用规模和水平、材料基础、制造工艺、设计方法与手段严重落后等问题,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开的趋势。
复合材料用量不高
当波音、空客等新机型大规模采用复合材料后,我国目前仅掌握金属飞机的研制能力,复合材料只能少量地用在飞机辅件上,在主结构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国内1985年制成的歼
8、强5机垂直尾翼壁板及垂直尾翼使用过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客机、运输机主、次承力构件没有使用复合材料的相关报道。国内直升机领域复合材料使用比例较大,直九复合材料使用率达到了23%左右。国内无人机因尺寸较小,复合材料用量较大,一般在50%~80%之间,如爱生系列无人机。
碳纤维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低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碳纤维研究开发,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进展缓慢,无论军用、民用碳纤维均不能自给,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几十年的技术封锁,至今没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仅有的生产厂家还面临国际的竞争和挤压,举步维艰。尤其是像T800这样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的复合材料,我国还不能生产。国产化的T300复合材料还在研制之中。工业及民用领域的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端技术的发展,尤其制约了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相称。
制造设备尺寸小且多数依赖进口
国内用于复合材料生产的主要关键设备与我国要开展的大飞机结构尺寸相比,设备尺寸小,且大多数依赖进口。
如西飞用于飞机复合材料制造的主要设备热压罐是从德国Scotch公司引进的φ3.5m×10m热压罐,有效长度为10m,直径为3.5m,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哈飞用于先进复合材料生产的主要设备,如固化炉、大型热压罐、复合材料数控下料铣、激光铺层定位系统、自动铺带机、RTM成型设备、缝合设备以及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等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
工艺落后,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低
以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飞机结构件为例。传统的生产工艺采用预浸料铺层干法成型工艺,在热压罐或烘箱中加热、加压固化成型机体复合材料构件。固化、脱模、修整后的构件经无损检测验证合格后进入下道装配工序。
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缺点是手工下料、手工铺放,能耗高,生产成本高,质量不易控制,不环保。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包括:预浸料、胶膜、蜂窝下料过程中形成的边角料;固化过程产生的废气;复合材料零件修整过程中打磨和切割裁边时产生的固体粉尘,固体边角料;胶接过程产生的废气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自动铺带机、自动丝束铺放机、柔性数控气动卡具的出现部分解决了手工铺放质量不易控制的缺点。不过,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完全采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手工铺放。同时,热压罐法成型生产周期长,设备费用高,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由于复合材料零件的整体尺寸越来越大,所需的热压罐尺寸跟着加大,成本问题也随之突出。
综上所述,我国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存在着原材料和制品的成本昂贵、制品成型工艺陈旧、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困难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结论与建议
建立适合国情的复合材料研发模式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较低。与欧美航空工业相比,我国航空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技转化生产力的主体,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最佳模式还没有形成。为此,需建立复合材料发展战略,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研究和创新,同时应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投入,完善科研机制,实行设计制造一体化,提高飞机研制的频度,建立科技转化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航空工业最佳模式。
实现高性能、高质量碳纤维国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纤维的需求与日俱增,虽然国际上一些公司的T300级原丝和碳纤维产品开始对我国解冻,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是关系到国防建设的高科技,必须立足国内。所以,需要加大国家投入和攻关,或通过技术引进,尽快掌握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研制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以满足军工和民用产品的需求,扭转大量进口的局面,这是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力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
低成本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包括低成本的材料技术、低成本的设计技术和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如大型整体成型结构、共固化/共胶接结构、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等,其中,重点应是以共固化/共胶接为核心的大面积整体成型技术。我们应当向国际上倡导的的“无紧固件”技术靠拢,减少后加工量和装配工作量。
国内亟需在这几方面制订好规划,有组织地统一制订相应规范,使试验和分析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设计和鉴定的统一指南,编制全行业的技术标准,改进最终产品的一致性,降低成本,减小风险,以满足飞机研制的需要。
发展研究创新的制造工艺技术
国外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制造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因此,国内要注意规划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制造技术(如自动铺带技术、自动纤维铺放技术等),并提高生产设备的柔性,以提高复合材料构件的生产率。注意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在飞机零件制造中适当采用缠绕、拉挤等低成本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填补这一空白。
采用高效、环保的切割、成型技术
由于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提高其切割和成型技术就显得越来越迫切。用传统工艺方法切割复合材料时粉尘大、污染高,而且易烧伤端面,成型的余量需要重新去除,因此,应推广采用自动数控高压水切割技术,切割、成型一次完成,生产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开展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交付后的可维修性,需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超声、射线、激光超声等技术)对构件进行检测,以发现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分层、脱粘、气孔、裂缝、冲击损伤等缺陷,并给出缺陷的定性、定量判定,为工艺分析提供依据。
因此,对制造过程及维修中使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发了相关的产品,国内亦应在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第四篇: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工艺性、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劳性、减震性、耐腐蚀性、良好的介电性能、较低的热导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在军事工业中,对促进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与许多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医药、建材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复合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正凭借它本身固有的轻质高强、成型方便、不易腐蚀、质感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关键字:树脂基复合材料,材料性能,应用领域
一、前言
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人们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看成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1]。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纤维为增强剂、以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所用的纤维有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等,所采用的基体主要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有机材料。其中热固性树脂是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为主;热塑性树脂是指具有线型或分枝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各向异性(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等显各向同性);不均质或结构组织质地的不连续性;呈粘弹性;纤维体积含量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异;影响质量因素多,材料性能多呈分散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如下:(1)密度小,约为钢的1/5,铝合金的1/2,且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这类材料既可制作结构件,又可用于功能件及结构功能件。(2)抗疲劳性好: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20~50%,C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70~80%;(3)减震性好;(4)过载安全性好;(5)具有多种功能,如:耐烧蚀性好、有良好的耐摩擦性能、高度的电绝缘性能、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能等;(6)成型工艺简单;(7)材料结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以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现代复合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众所周知,树脂基复合材料首先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领域[2-3],而后向民用飞机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应用领域,且研究投入越来越大。树脂基复合材料除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领域应用外,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二、综述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有: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以及各种各样改性或共混基体。热塑性树脂可以溶解在溶剂中,也可以在加热时软化和熔融变成粘性液体,冷却后又变硬。热固性树脂只能一次加热和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固化,形成不熔和不溶解的网状交联型高分子化合物,因此不能再生。随着复合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和特点将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将简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2.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目前以热固性树脂为主。早在40年代,在战斗机、轰炸机上就开始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作雷达罩。60年代美国在F-
4、F-11等军用飞机上采用了硼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方向舵、水平安定面、机翼后缘、舵门等。在导弹制造方面,50年代后期美国中程潜地导弹“北极星A-2”第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就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缠绕制件,较钢质壳体轻27%;后来采用高性能的玻璃纤维代替普通玻璃纤维造“北极星A-3”,使壳体重量较钢制壳体轻50%,从而使“北极星A-3”导弹的射程由2700千米
增加到4500千米。70年代后采用芳香聚酰胺纤维代替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强度又大幅度提高,而重量减轻[4-6]。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飞机、导弹、卫星等结构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例如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弹体上的应用[7]。弹体是用于构成导弹外形 连接和安装弹上各部分系统且能承受各种载荷的整体结构。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做弹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导弹的结构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导弹战术性能更重要的是,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有利于整体成形有复杂形状、光滑表面和气动外形流畅的弹体,可以形成金属壳体难飞航导弹,以达到的隐身性能。目前,国外巡航导弹在设计研制时,都特别重视大量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
2.2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韧性好,疲劳强度高,耐湿热性好,预浸料可以长期存放,可以重复成形,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器、电子、建材、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PPO、PEEK、PPS、PSF等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开发得到快速发展,使得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中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最为突出[8]。当前,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和环保化。减轻汽车自重是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为此,增加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降低整车成本及其自重,增加汽车有效载荷的关键。
由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断裂韧性、疲劳强度、耐热、耐腐蚀等性能好,以及可重复成型等优点,在飞机上也得到一定应用[9-10]。在航空工业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飞机机翼、机身、鸭翼、平尾和发动机外涵道;在航天领域,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是方向舵、雷达、进气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绝热壳体,也可用作发动机喷管的烧蚀防热材料。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氰酸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耐湿性强、微波介电性能佳、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制作宇航结构件、飞机的主次承力结构件和雷达天线罩。美国F-22飞机热塑性复合材料使用量大于1%,其它民用飞机上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使用量则更多。
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优点,使其在军事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枪用材料、弹用材料、以及地面车辆、火炮、舰船等部分零部件用材料。另外,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建筑行业,产品有管件阀门、管道、百叶窗等部件;在机械工业方面,产品有水泵叶轮、轴承、滚轮、电机风扇、发动机冷却风扇空气滤清器、音响零件等;在油田领域,近年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油田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用于扶正器的玻纤增强PA材料年消耗量近万吨[11-13]。另外,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电子、能源、生物医学、体育运动器材、船舶制造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展望
树脂基复合材料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决定了人们将继续重视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树脂基体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提高耐热和耐湿热性,以满足战机导弹超声速巡航及未来用材需求,目标是在可成型大型复杂构件的前提下,基体的湿态耐热进一步提高。在开发高性能增强纤维,如纳米材料的同时,主要通过基体增韧,继续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韧性。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向着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旨在追求高的减重效率。重视制造技术研究、生产改造和综合配套。开发材料设计及制备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产品设计和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14]。制约复合材料扩大应用,特别是在民用领域应用的主要障碍仍是成本太高,因此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复合材料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努力降低
原材料成本,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立足自主开发,同时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在科技攻关、项目建设、装置规模上要力求与国际接轨,以推动我国复合材料工业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
随着飞行器向高空高速无人化智能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国外预计在下一代飞机上复合材料将扮演主角[15]。树脂基复合材料对于导弹、战机屏蔽或衰减雷达波或红外特征,提高自身生存和空防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现战机、导弹轻量化、快速反应能力、精确打击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其用量已成为战机 导弹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并在能源电子汽车建筑桥梁环境和船舶等领域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改性是我门树脂行业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努力做好这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
随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使用经验进一步积累,低成本技术的发展,高效新结构的发展以及应用效能的提高,未来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将变得更加广泛。
四、参考文献
1苏航,郑水蓉,孙曼灵,陈晓明等.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11,04:54-57.2吴良义,罗兰,温晓蒙等.热固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工业进展[J].热固性树脂,2008,23(z1):22-31.3沈军,谢怀勤.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与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16(5):737-740.4肖德凯,张晓云,孙安垣.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07,02:15-21 5陶永亮,徐翔青.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04:36-40.6陈平,于祺,孙明,陆春.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纤维复合材料,2005,02:52-57.7黄晓艳,刘波.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巡航导弹与战机上的应用[J].飞航导弹,2011,08:87-92.8马翠英,黄晖,王福生.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11:40-42.9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中国材料进展,2009,06:2-12.10陈祥宝.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航空材料学报,2003,S1:198-204.11张文毓.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新材料产业,2010,01:50-53.12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中国材料进展,2009,06:2-12.13 Brouwer W D,van Herpt ECFC,Labordus A. Vacuum injection moulding for larg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2003,34(6): 551-558 14李明明,王晓洁,刘新东.树脂基复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02:60-64.15吴良义.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展:航空、航天和民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市场预测[J].化工新型材料,2012,01:4-9+91.16王兴刚,于洋,李树茂,王明寅.先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上的应用[J].纤维复合材料,2011,02:44-47.17寇哲君 龙国荣 万建平姚学锋 方岱宁.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6(z1):7-11.
第五篇:树脂基复合材料有关
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的研究进展
班级:材硕114 学号:030110604 姓名:周坚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其中简要的介绍了复合材料的一个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开始一直介绍到近代。随后重点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是对高性能树脂基的复合材料的基体进行了介绍,主要是环氧树脂基体、聚酰亚胺基体和双马来酰胺基体的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性能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基体、聚酰亚胺基体、双马来酰胺基体
1、前言
材料、能源、信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性能优良的新材料不断地的出现,并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然而,科学急速的进步是对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减轻重量、提高强度、降低成本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原有传统材料上进行改进。复合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的具有极大生命力的材料,它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用的材料组合而成,通过各种工艺手段组合而成。复合材料的各个组成材料在性能上期协同作用,得到单一材料所没有的优越的综合性能,它已成当代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1]。
复合材料并不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新材料,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天然复合材料,如竹、木、椰壳、甲壳、皮肤等。以竹为例,它是具有许多直径不同的管状纤维分散于基体中多形成的材料,纤维的直径与排列密度由表皮到内层是不同的,表皮纤维的直径小而排列紧密,以利于增加它的弯能力,但内层的纤维粗而排列疏可以改善它的韧性,所以这种复合结构很合理,打扫最优的强韧组合。
人类在6000万年前就知道用稻草和泥巴混合垒墙,这是早期人工制备的复
合材料,这种泥土混麦秸、稻草制土坯砌墙盖房子的方法目前在有些贫穷的农村仍然沿用着,但这种复合材料毕竟是最原始的和古老的,是传统的复合材料。现在建筑行业已发展到用钢丝或钢筋强化混凝土复合材料盖高楼大厦,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造外墙体。新开发的聚合物混凝土材料克服了水泥混凝土所存在的脆性大、易开裂及耐腐蚀性差的缺点。5000年前,中东地区出现过用芦苇增强沥青造船。1942年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出现,使造船业前进了一大步,现在造船业采用玻璃钢制造船体,尤其赛艇等变速艇等,不仅减轻了船艇的质量,而且可防止微生物的吸附。越王勾践是古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代表,它是金属包层复合材料制品,不仅光亮锋利,且韧性和耐腐蚀性优异。埋藏在潮湿环境中几千年,出土时依然寒光夺目、锋利无比。
随着新型增强体的不断出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新进复合材料,先
进复合材料是比原有通用复合材料具有更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包括各种高性能增
强剂和耐高温性好的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基体所构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的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热膨胀系数小,而且它还有耐化学腐蚀、耐热冲击和耐烧蚀等特点,用它作为结构材料可以提高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导弹等的有效载荷、增加航程或射程乃至改善这些装备本身的固有技术性能。21世纪我们面临的是复合材料迅猛发展和更广泛应用的时代。
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结构复合材料中发展最早、研究最多、应用最广、规模最大的一类。现代复合材料以1942年玻璃钢的出现为标志[2],1946年出现玻璃纤维增强尼龙,以后相继出现其他的玻璃钢品种。然而,玻璃纤维的模量低,无法满足航空、宇航等领域对材料的要求,因而,人们挣努力寻找新的模量纤维。1964年,硼纤维研制成功,其模量达400GPa,强度达3.45GPa。硼纤维增强塑料(BFRP)立即被用于军用飞机的次承力构件,如F-14的水平稳定舵。垂尾等。但由于硼纤维价格价格昂贵、工艺性差,其应用规模受到限制,随着碳纤维的出现和发展,硼纤维的成产和使用逐渐减少,1965年,碳纤维在美国一诞生,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966年,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模量还分别只有1100MPa和140GPa,其比强度和比模量还不如硼纤维和铍纤维。而到1970年,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就分别达到2.76GPa和345GPa。从而碳纤维增强纤维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不断提高。
1972年,美国杜邦公司又研制了高强、高模的有机纤维-聚芳酰胺纤维 [3](Kevlar),其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3.4GPa和130GPa,使PMC的发展和应用更为迅速。美国空军材料研究室(AFML)和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定义,以碳纤维、硼纤维、Kevlar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为先进复合材料,比模量大于40GPa/(g/cm3),因而,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先进复合材料的日益成熟和发展阶段。作为结构材料,ACM在许多领域或得应用。同时,金属基复合材料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如硼纤维、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铝基、镁基复合材料。80年代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理论逐渐完善。ACM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建筑、文体用品等各个领域都得到全面应用。同时,先进热塑性复合材料(ACTP)以1982年英国ICI公司推出的APC-2为标志 [4],向传统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提出强烈的挑战。同时,金属基、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有较大发展。
3、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的树脂基体
基体树脂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增强材料所承受的负荷,使之分布均匀并保护增强材料免受损伤和环境中湿气、氧气和化学物质的侵蚀。而复合材的耐热性、剪切和压缩强度、横向拉伸强度、蠕变性和流动性等也取决于基体树脂。因此,通常希望选用耐温性、强度和模量高、韧性和耐湿性好、与增强材料有良好的粘附性或浸润性而又易于加工的树脂。由于热固性树脂的交联网状结构,使它具有优异的耐温性和机械强度,而且当它作复合材料基体时,开始时以未交联固化的低分子量和低粘度的状态出现,便于成型加工,因此多年来用它做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一直占绝对优势,代表的品种有耐热的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及双马来酰亚胺树脂。3.1环氧树脂基高性能复合材料
3.1.1、环氧树脂的性能和基体树脂的作用
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可以是热固性的,也可以是热塑性的,迄今为止,用量最多,应用面最广的要算是环氧树脂,这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在化学结构方面,除有活性环氧外,还有羟基和醚基,致使粘结力强。(2)在固化方面面,其固化收缩率小(<2%),无挥发物逸放,孔隙率低;固化后生成三维网络结构,不溶不熔,化学稳定性高,耐蚀性强
(3)在力学性能方面,环氧树脂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并有较长的伸长。这些优异性能是制取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前提之一。
(4)在物性方面,它那热耐冷,可用在-50—180℃之间;热膨胀率系数在Tg以下是为39×10-6/℃,以上时为100×10-6/℃;热导率约为500×10-6Kal/cm·s·℃;在室温下的防潮防渗性好,绝缘性高。
(5)工艺性好,适应性强。环氧树脂不仅本身品种多,可以按比例相互掺混以调节其粘度和性能,而且可以在数十种固化剂中选择组合,以满足不同操作工序和不同用途的要求。同时,还可以选配稀释剂、改性剂和增韧剂等。此外,其贮存时间长,稳定性高,适应性强。
基体树脂的作用:
(1)赋予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型性和整体性
(2)提供连续的基体相,以使增强纤维均匀分布期中。换言之,基体必须把增
强纤维均匀地分开成为分散相,以使其在受到反抗性或弯曲等外来作用是,不会失去增强作用。
(3)当复合材料承受抗拉负荷时,基体能使其均匀地分布,并通过界面剪切有 效地载荷传递给增强纤维,充分发挥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性。3.1.2、环氧树脂的种类
(1)标准环氧树脂 双酚A型环氧树脂亦称标准环氧树脂,属于DGEBA,它
是通用的树脂[5]。国外的牌号很多。其特点是分子量低,粘度低。主要缺点是耐性差。(2)环氧酚醛树脂 其特点是活性环氧基在两个以上,交联密度大,耐热性比
较高,例如Dow公司的DEN-438,汽巴的EPN1138和ECN1299;国内主要有F-46。后者是目前用于FRP的主要基体树脂,主要缺点是由一定的脆性。
(3)酯环环氧树脂 美国UCC公司开发了多种牌号的这类树脂,它具有很好的 综合和平衡的力学性能,并且有优良的加工型、耐候性。
(4)多官能度环氧树脂 这种类型树脂的环氧基在3个以上,环氧当量高,交 联密度大,耐热性得到显著提高,主要缺点是具有一定的脆性,仍需要改性研究。3.1.3、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基体的发展。
FRP的成型方法很多,主要有叠层加压、拉挤和缠绕等。为适应各种成型方 法工艺条件的要求,相应地开发各种专用型环氧树脂,有使用价值
(1)拉挤成型法 用于拉挤成型的基体树脂不仅要求粘度低,而且希望固
化快。一般环氧树脂,需胶化、玻璃化和最后固化为三维网络结构。因此,需发展快速固化环氧树脂。壳牌公司发展了两种适用于拉挤成型的环氧树脂体系,Epon9102/Epon固化剂CA9150和9302/CA9350。9102和9302都属于双酚A/环氧氯丙烷系环氧树脂,而固化剂CA9350为液态杂环胺。这两种新型环氧环氧树脂体系既保留了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化学性,又具有类似聚酯的快速胶化速,满足课拉挤工艺条件的要求。(2)缠绕成型 缠绕成型对所用树脂体系有三点要求:①粘度低;②成型
时固化温度低;③贮存时间长,特别是对缠绕大型构件。一般环氧树脂的粘度较高,需加入反应性的稀释剂来调节,固化剂也需加入低粘度的酸酐,但是,加入稀释剂会导致耐热性下降,加入酸酐又会增加吸湿性,致使性能下降。
(3)无维布 无维布市重要的中间产品,各大碳纤维生产厂都有产品销售。为了制取高性能无维布,各公司发展了许多专用环氧树脂。由于商业保密,详情较少透露只有商品牌号和零散资料报道。
3.2、聚酰亚胺基高性能复合材料 3.2.1、聚酰亚胺的发展历史 六十年代以来,杜邦公司在开发PI方面对了大量工作[6]。1962年开发了成型材料Vespel;1965年有耐热薄膜Kapton;1968年汤普森拉英伍尔德里奇公司采用加成法制成聚酰亚胺P13N;1972年开发了NB-150;1973年法国的
Rhone-Ponlene公司开发了双马来酐亚胺系的PI;1975年第二代NB-150B2问世,迄今为止,Kapton薄膜在耐热薄膜方面仍多占鳌头,而NB-150和NB-150B2则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对于聚酰亚胺,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围绕其成型上做了大量工作。影响成型主要的三个因素:①极为有害的缩合水;②使用高沸点溶剂;③预聚物的熔点高。加成固化A型的开发,克服了确定①;现场聚合型PMR的研制成功,克服了缺点②;热熔型LARC-160的问世,克服了缺点③。这就是使PI出具实用化的条件。3.2.2、用作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的聚酰亚胺
1976年,在NASA制定的“高性能空间运输系统复合材料”的研究大纲里,要开发耐热316℃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经过兰利和合同单位的共同努力,从14种PI中评选出4中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体,即NB-150B2、PMR-
15、LARC-160和Thermid6000;从5中PI粘结剂中筛选出3种,即FM-
34、LARC-
13、和RTV560-SQX;从5中碳纤维中筛选出2种,即Celion和AS4(HTS)[7]。(1)NB-150B2 NB-150B2杜邦生产的热塑性PI。NB-150B2用的是苯胺混合
物,其刚性比NB-150A2所有的二胺基二苯醚强,因此NB-150B2的Tg(350-371℃)比NB-150A2(280-300℃)高。如果采用其他胺类,Tg可调节在229-365℃之间。因为苯环之间引入—O—、—S—、—CH2—等,使主链的柔性增加,刚性下降,致使Tg降低。换言之,在PI的主链中,六元苯环和五元亚胺杂环都是热稳定性高的刚性环,Tg主要受芳族二胺结构的影响。这是分子设计的依据。
(2)PMR-15 刘易斯研究中心研制出得PMR-15都属于现场聚合的A型PI。
所谓现场聚合成型是指三元体系的脂肪醇溶液,在室温下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才形成低聚物,最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加成固化为交联结构。
(3)LARC-160 LARC-160是兰利研究中心开发的热熔型PI。它是PMR-15 的改进型,主要区别采用了多价液状胺的低聚物。其特点是在室温下为单体溶液,浸渍性好,成型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它的强度为10Kg/mm2,模量为3.5×102Kg/mm2,比重约为1.40g/cm2。
(4)Thermid6000 Thermid6000的端基是具有三键的乙炔基,在加成固化中
进行三聚环化,形成环状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它的分子量小于2000。当加热到220℃时,因固化而放热,最终热处理温度是371℃,使用温度为350℃。在固化成型过程中没有挥发物释放,制品空隙率低,质量高。主要缺点是成型性欠佳和价高。3.2.3、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各种航天航空飞行器和导弹武器,由于飞行条件的不同。飞行时间有很大的差异。GrF/PI准备用于轨道飞行器的垂直尾翼,升降副翼和后机身襟翼等。这主要时利用它的耐热性和减重效果。例如,大型试验件后机身襟翼的尺寸为6.4×2.1cm,其总重量比铝合金件轻160Kg,减重27%[8]。此外,它还用于:
①高性能军用飞机YF-12,飞行速度在3马赫以上。NASA的兰利研究中心用HTSI/ PMR-15制成了该飞机的翼板,比钛合金件减重51%。凯芙拉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也比较好,可用来制造DC-9型运输机的整流罩,可降低机身阻力和节省燃油。
②航空导弹的弹头也采用了GrF/PI复合材料。
③GrF/PI可用来制造卫星的结构件,减重17-30%。如制造耐激光和耐高温的结构件。3.3双马来酰亚胺基复合材料 3.3.1双马来酰胺基复合材料的发展
高性能复合材料广泛的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基体,主要是因为其成型工艺好。环氧树脂存在的主要缺点是耐湿热性差,如广泛使用的5208环氧体系在干态下可耐到177℃。而湿态只能耐到121℃;其次是用作主受力结构件还略显脆性,5208环氧基体的断裂延伸率为1.7%,但目前一出现断裂延伸率大于2%的碳纤维,人们对于双马来酰胺的兴趣在于[9],经过改性的双马来酰胺基体的耐湿热性与韧性均优于5208体系,同时具有类似环氧树脂的良好加工性能,能满足热压罐成型。
马来均聚物本身脆性大,用来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性差。需使用高沸点的极性溶剂,制备的预浸料僵硬,无结性,铺覆性不好,成型温度高。因此,今年来围绕着提高韧性以及工艺性能对双马树脂进行改性研究。
人们早就在40年代就合成出双马树脂基体,到了70年代,为了解决环氧树脂的耐湿热性差的问题,才开始将双马树脂用作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目前已商品化的双马树脂预浸料牌号有10余钟,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体,国内一些单位也有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双马树脂的发展与应用,特别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用双马基体进行总结[10]。3.3.2双马来酰胺树脂的改性 内扩链法增韧
双马来酰胺树脂未改性的BMI因2端的马来酰亚胺(MI)间链节短,导致分子链刚性大,固化物交联密度高。为使固化物具有柔韧性,人们设法将MI间的2R2链延长,并增大链的自旋性和柔韧性, 减少单位体积中反应基团的数目,降低交联密度, 从而达到改性目的。朱玉珑等研究发现,醚键的引入有望改善下一步所制备耐高温绝缘材料的冲击韧性。Jiang Bi biao等[11]研制了较普通BMI固化温度低的含氨酯基团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低聚体,用其增韧后的BMI树脂溶解性和贮存稳定性良好, 玻璃布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Haoyu Tang[12]等制备了含1,3,42氧二氮唑的耐高温BMI, 树脂的玻璃化温度高(Tg>350e),热稳定性良好, 在空气中初始分解温度大于460e,其玻璃布复合材料在高温(400e)下仍具有较高的弯曲模量(>1.6GPa)。橡胶共混增韧改性
在BMI树脂中添加少量带活性端基的橡胶有利于大大提高体系的抗冲击性能。目前普遍接受的增韧机理是银纹剪切带理论。即橡胶颗粒充作应力集中中心从而诱发了大量的银纹和剪切带,这一过程要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增韧目的。用液体橡胶增韧BMI树脂可以使BMI韧性大幅度提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端羧基丁腈橡胶。此方法同时也会降低耐热性,因此这类橡胶增韧的BMI树脂多用作韧性塑料和胶粘剂基体,用作先进复合材料基体的则很少, 且其价格较贵, 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利推广。胺类扩链增韧改性
BMI分子结构的C=C双键由于受到2个邻位羰基的吸电子作用而成为贫电子键,即一个亲电子的共轭体系,易与氨基等亲核基团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芳香族二胺改性的BMI体系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但仍然存在工艺性欠佳、韧性不足、粘接性差等问题。为此在体系中引入环氧树脂,使其与芳香族二胺改性的BMI体系反应,形成交联网络结构,环氧树脂还能克服由仲胺基(-NH-)引起的热稳定性降低的缺点。王洪波等[13]通过BMI与二元胺、环氧树脂反应制备了改性BMI。研究表明,二元胺增韧后的BMI和环氧树脂能交联固化, 并且固化温度越高, 固化程度越完全,交联密度越大;改性BMI的热分解温度降低,柔韧性增加,有利于BMI在电器绝缘材料和胶粘剂等领域的应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增韧改性
利用某些高性能热塑性树脂耐热性较好的特点, 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用橡胶增韧BMI后耐热性降低较多的缺点,因此通过与热塑性树脂共混增韧BMI的研究受到了重视。其改性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热塑性树脂作为第二相增韧。该树脂的刚性与基体树脂接近,有较强的韧性和较高的断裂伸长率,当第二相的体积分数适当,就可以发生裂纹钉锚增韧作用,即在材料受力的情况下,第二相可诱发基体树脂产生银纹,同时由于本身的热塑性形变能有效地抑制裂纹扩展, 吸收较多能量, 起到增韧作用。另一种是用热塑性树脂连续贯穿于BMI树脂网络,形成半互穿网络聚合物(S-IPN),进行增韧改性。体系中的热塑性树脂与BMI相互贯穿,两相之间分散性良好,相界面大,能够很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因此树脂兼备BMI的工艺性和热塑性树脂的韧性 3.3.3双马来酰胺基体的发展趋势 BMI增韧改性朝着保持热性能不变而使韧性提高的方向发展,这些增韧改性方法并非孤立,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目的和用途同时应用几种方法增韧改性。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拓新的改性方法[14]。今后我国对BMI的开发,应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采用先进的增韧技术,对BMI进行改性,如原位增韧技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控制分子交联状态下的不均匀性,以形成有利于塑性变形的非均匀性,从而得到增韧BMI;②加强新型增韧剂研究,尤其是开发耐热强韧型热塑性树脂;③进一步深入研究BMI的改性化学,改善其工艺性。开发适用于RTM的粘度低、固化时间短的BMI极其无溶剂热熔型BMI,以实现复合材料制品的工业化生产;④加强实用性BMI单体研究,有选择地合成和生产多种BMI。保持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用新材料产业。
4、结语
先进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特点,已成为当今高性能结构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随着高技术的进步,先进复合材料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由环氧树脂为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其成型性好,所以应用的很广泛,但是由于其的耐湿热性上面的缺陷,所以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聚亚酰胺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耐高温性,从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及其广泛的应用。双马来酰胺由于其的脆性,可以通过改性来改善这一问题。21世纪是复合材料的世纪,在不久的将来,复合材料肯定会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出来的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