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私奉献育新人 德育工作谱新篇
无私奉献育新人 德育工作谱新篇
——省级优秀德育课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中学
吕 建 伟 2012年5月
无私奉献育新人 德育工作谱新篇
——省级优秀德育课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吕建伟,男,汉族,生于1979年11月,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现任教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中学,长期担任年级教务员,班主任工作,工作中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着学生,能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实效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级管理论文省二等奖、市一等奖获得者;优质课省二等奖、市一等奖获得者;全国物理竞赛“省级优秀辅导员”; 2004年至2011年教师节表彰中曾先后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有突出贡献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市级班主任岗位标兵”、“市级百优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担任年级教务员、班主任工作以来,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并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晨会等各种例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等。是学生美好心灵的雕塑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工作复杂而艰巨,既教书育人,又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可谓道义两肩挑。
一、搭建班会平台,放飞学生的心灵。
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核心地位,主题班会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手段。历年来他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的德育专题教育,在“差班”的转化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次接到一个“差班”,他都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班会主题。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2010年他接任九(2)班班主任,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性差、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效率低下,可谓任课教师“谈班色变”。他接班后,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针对学生普遍缺乏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组建合作小组,开展了每周的“优胜者传递经验,落后者上台反思”主题教育,人都是要面子的,通过这样活动学生感受到了优秀的荣耀,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渐渐地班级步入了良性循环;针对他与学生骆某“初中毕业了你打算怎么办”的交流中,骆某的一句话“到时候再说吧”,所进行的理想教育,使学生这种无目标、无方向、无自觉意识,学习只是在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保姆式”的督促中进行,效率低下的状态,在他后来的督促之下渐渐改观;第一次月考他的班竟然从八个班的倒数第一前进到年级的第四
名,他又借机组织了一次主题为“为自己争口气”的主题班会,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斗志;此后他又从“郭某同学的诳语‘英语背了也是30多分’的厌学事件”所进行的学习到底有没有用的专题教育;“张某伙同社会青年的外校打架事件”所进行的法制教育;“张某同学私自翻墙的摔伤事件”所进行的“安全教育”;“平安夜二班的冷漠”所进行的感恩教育; “拔河比赛时的冷漠观战”所进行的集体观念教育;“元旦座谈会的置之不理”„„ 等生活事实所进行的系列教育。
主题班会是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正是他这种执着的精神,为每个学生的能力锻炼搭建了平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由衷的从身边事件,受到启发,受到教育。使一个人人“谈班色变”的“差班”渐渐走上了正轨。
二、组建学习小组,打造优秀小团队。
一个班级要有生命力,竞争是核心,合作是灵魂,这是他的治班之道。每接一个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班级小团队,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团队名字、制定“组规”,制定目标等形式,开展天天小组有积分,周周小组有评价,月月小组有考核的竞争机制,制订了详细的量化考核方法,班干部值日流程。每周一的班会要对上周的小组考核进行总结,“优胜者传递经验,落后者上台反思”,落实小组考核办法,优奖劣罚,增强了团队的进取意识,树立了学生一荣俱荣的集体观念。在这样的小组考核竞争中,同组内组员的相互监督,规范下,他的班上课违纪的人少了,迟到的人少了,上操拖拉的人渐渐少了,卫生打扫与保洁工作渐渐好了,竞争的意识强了。拿他的话说一切归功于“团队精神”。如今他担任的八(1)班正在这种团队精神的驱动下,蓬勃发展,积极向上,历次考试成绩均位于年级第一,学校的各种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创建班级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为涅,与之俱黑”,和谐的氛围,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是重大的,打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构建和谐氛围,是他治班的又一举措。他从“三化”(即: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入手,努力构建和谐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智慧,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弘扬了班级正气。
环境文化方面他从教室的净化、教室的绿化、教室的美化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教室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教室的布置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他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制定学生量化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体现了班级特色。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他从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巧设计,精布置,取班名、设计班徽、定班训、定班歌,定誓词、定公约,形成了班级的主流精神;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开发班级黑板报、开发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形成班级的精神舆论。他做为德育工作者,站在班主任工作的角度上,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不断创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的需要,是我校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四、提升自身素质,做时代的创新者。
他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班主任,信奉一句话“打败你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他认为作为德育工作者要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必须不断战胜自我。要战胜自我关键是勇于战胜惰性。如果一个德育工作者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事物新信息,认识僵化思想保守;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懒于动脑,不超前谋划,不进行深层次思考;工作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惰性严重容易使人消极处世,敷衍搪塞,这是改革创新的一大障碍。创新活动需要的是勤奋、敬业爱岗,需要的是大量的付出和奉献,需要的是大胆的探索和勇敢的实践。要改革创新就必须彻底战胜惰性。
德育工作者面临着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他认为要通过创新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其育人的功能,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面对着困难和机遇,容不得丝毫的懒惰和怠慢,必须加速度前进,必须善于深层次思考。要以事业为先,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他正是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努力争做一个时代性的德育工作者。
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德育工作的道路上有花香蝶舞,也有荆棘挡道,有“峰回路转路不见”的迷茫,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脱,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欣喜,但他做到了不轻言放弃。相信今后的德育工作生涯中他也将捧着一颗育人之心,大胆创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二篇:无私奉献 呕心沥血育新人
无私奉献 呕心沥血育新人
-----小宋三种 程缺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在教育这条光荣的战线上奋斗了十六个春秋。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领导、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的好评。下面结合自身这些年的辛勤工作,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的品质就在我心中根深蒂固。那时就在心中萌发了当一名教师的愿望。大学毕业后,梦想成真,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告诉自己要用心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的处理好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我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所以,我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我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二,服从分配,勇挑重担 刚毕业时领导让我担数学课(我的专业是历史),我欣然答应。第二年,学校里调走了一位英语老师,领导又让我教英语。刚开始,我恐怕教不好,有点担心,校长鼓励我说“不用担心,只要你用心去教,一定能教好”。既然领导相信我,我就担下了英语课。教初二时,学校分给我三个班的英语课,还有一个班的班主任。起初我一,满怀激情,无私奉献 觉得担子有点重,可是当时学校教师不够用,领导也犯难,我还能怎么办呢?说真的那个学期真的很累,现在想想都后怕。白天在学校上课,每天至少有五节课,还要处理班级事务。下班后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每天忙完该休息时,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其实我的家人也让我和领导商量能不能减轻一个班的课,其他老师也说过我太傻,可是我既然担下了课,又能怎么办呢?一个学期下来,我瘦了好几圈
三,爱岗敬业,一心扑在教学上 刚教学不久,我就要结婚,我知道结婚需要请假,孩子们的课就没人上。所以结婚三天回过娘家门,没来得及走亲戚就回到了学校,我知道孩子们需要我。回到学校看到孩子们高兴的表情,我就明白他们需要我。老师们说我婚假没过完怎么就回来了,我说在家呆不住,我的课还没人上,孩子们需要我。
我记得第二年夏天,我怀有八个月的身孕。那年雨水特别大,好几次去学校的路都被大水淹没了。为了我的安全考虑,学校领导不让我去上课,家人也劝我请假,可是我不能因为下雨路不好走就不去给学生上课,所以我就让我老公扶我一起去学校。因为他们都担心我一个人不安全,摔倒而伤到孩子。就这样我一直坚持上课直到孩子出生前一个星期。
四,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教学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管理班级琐碎繁 的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真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爱心。我深深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我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给予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我转化学困生最深的体会。在关爱学生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五,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父母是常年在外打工,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这些孩子们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事件。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对待他们,解决孩子们的生活问题,把孩子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的亲情的缺失。多与留守孩子谈心,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活动和学习情况。定期与留守孩子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饱,学困生接受的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六,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心丹,闲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丝毫不敢懈怠,我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的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无悔的青春。我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
第三篇:春风化雨育桃李 素质教育谱新篇
春风化雨育桃李
素质教育谱新篇
―――彭泽县天红中心完小教学教研工作自查报告
天红中心完小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张扬个性,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能动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德育为龙头,以教学为主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建立完善教学制度体系,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现就我校各项教学教研工作的具体开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明确目标,完善制度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教学教研领导小组反复调研、多次修改,健全了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和奖励制度。每学期初召开老师代表会,研究并制订好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工作计划,完善了《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细则》、《教学工作岗位激励机制》、《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与计划,特别是针对村教学点的电教工作也制订了专项管理制度,使全镇小学都在同一要求下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每个教研组、备课组都出台了全学期的活动计划,要求做到定时定人定地点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从而保证了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
二、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1.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学校班子成员全部深入一线带课,坚持遵照局规定的教学要求,不少课时不降标准。陈根苗校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坚持每周听课一节,全面把握教学质量和进度。陶文英书记主管教学,带头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经常与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进行业务指导。全体班子成员带头备好课、上好课,达到规定的课时数;深入课堂听课,认真评课,为广大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在班子成员的带动下,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
2.学校领导狠抓工作重点。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对教学教研的管理狠抓不放松。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亲自抓的教学教研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每学期定期对教学教研工作召开专题研究会,学校行政会议经常性地研究教学教研工作。上学期主抓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下学期把毕业班工作作为教学教研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毕业班工作会。3.加大教学教研经费投入。对于教师发展、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经费投入,我们从不吝啬,同时,学校领导也利用休息时间,在外奔波,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筹善款,为推进教学教研工作、有效开展提供较好的硬件保障。另外,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各类教研培训,同时我们还添置图书、教参、音像、电脑等教学教研器材。
4、加强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为全面提高教学点办学水平,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天红中心完小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加强全镇教学点管理。增加资金投入,配齐必要的图书、仪器、体音美器材等教育教学设备,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切实执行县教育局和中心小学各项规定制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在学生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克服困难,勤奋工作,多创佳绩,不负村民的重托,不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5、开办推广乡村少年宫。为大力推动农村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的建设,满足农村少年儿童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天红中心完小还创办了乡村少年宫,全校600余名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别参加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篮球、象棋等12个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班。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开办,为农村孩子免费提供了汲取知识、培养才艺的机会,极大地丰富了他们校园文化生活,成为了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快乐课堂。
三、常规管理,狠抓落实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教研、电教等常规管理,把工作重心落实到位。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一)全体班子成员思想认识上一致。无“常”不稳的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把各科教学常规制度内化成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全体人员狠抓工作的落实不放松。中小班子成员、村教学点校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各层管理人员都参与管理和督促的工作中来,形成了教学常规管理一体化,事事有人做、层层有人管。使备课、上课、考试、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教学过程和终端管理实行全面跟踪与考核。以规范教学常规,做到奖优罚劣,使这种奖优罚劣中形成一个规范标准。我们对教师的考核共计18项,如教学计划、随课听课、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及质量分析、备课作业批改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听课笔记、出勤情况、校内外公开课、论文等等。考核时,尽量注意两个结合。一是个体考核与集体考核相结合,如校内公开课考核时,我们先要求备课组共同备课,商讨教学设计,在组内进行“滚雪球”式教学研究活动,然后推荐一位教师代表备课组进行公开课。这种考核可以通过组内教师互助,促进备课组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增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二是量化考核与模糊考核相结合,教师的常规考核有些是可以量化,但也有些是无法量化,采取这种,才能真正符合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总之,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以常规为依托、以考核为手段,通过实施反馈,使教师对教学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加强常规教研管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带领全体教师,立足“科研兴校”,强化质量意识,向教研要质量,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我们着重做到了:
(一)请进来。学校建立“教科室”,请教研专家来指导。在过去一每学年中,我们请了教研室吴主任和何主任来给我们的语文和数学老师讲课,提高了老师们的专业水平。
(二)自我研讨。
1、每周一次公开课、优质课、汇报课等活动教研,我们每周都是边听边研边实践,让老师们“备、说、上、评”等多环节中研讨。
2、加强集体备课。我们每学期组织老师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的集体备课,要求各教研组至少有3次活动。
(三)走出去。今年我们多次选派20多名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老师培训。有在井冈山的省级培训;有在九江市的培训;有在县教研室、仪器站组织的培训;有片区组织的老师培训。有全体教师在本校的教学质量分析与培训。
(四)网上培训。我们每学期组织老师在网上进行国培、全员培训等。
(五)撰写教学论文。我们要求老师每学年必须有一篇教学论文上交或指导学生作品发表与获奖等。我们严格要求每位教师立足本学科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探索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由于学校对教师的鞭策与鼓励,使教育科研形成良好的风气,取得明显的效果。
3、抓好常规电教管理。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得到了换代、更新和添置。教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媒体越来越好。特别是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增强了我们教学能力。
(一)我们成立了电子备课室。我们组装了20台电脑供我们的老师进行查资料、和备课。
(二)我们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功能室供老师结合学科开展相关的电化教学。
(三)提高电教要求。
1、我们要求老师们凡是公开课必须有课件,有电子课稿,用多媒体上。
2、每学期每位老师不少于3节电教课。
3、每人一学年上交1篇电教论文。
(四)强化功能室的管理。各功能室有制度、有借出手续、有使用记录等。(五)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成立了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如歌舞组、绘画组、象棋组、乒乓球组等,每组有总计划,每日有安排、有活动记录,真正让学生全面发展。
四、狠抓毕业班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为切实抓好毕业班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以及毕业班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协调工作,及时通报工作情况。
2、认真学习,统一认识,扎实工作。
根据工作要求,及时召开会议,布置工作要求。首先召开行政领导会议,统一认识,理清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其次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使教师及时了解上级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明确六年级复习期间的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细致地理清复习思路,并严格组织、落实到位。
3、明确初考命题依据:回归教材、强化基础、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4、开好“三个会”。即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复习动员会、毕业班学生家长思想沟通会,让教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5、建立健全毕业班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班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声誉。学校向各班下达了目标任务:在完成中心完小指定的基础上略有提升。并实行奖惩兑现。
6、认真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以教研促质量,以教改促提高。教务处要组织毕业班教师,把近几年的小学毕业会考试题进行讨论、研究。让各科教师明确会考方向和动态,加强信息收集和整理,及时把握当前的新趋势、新动向。设计模拟试题,加强应试训练。
7、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所需品及时购买。
五、积极参赛,成绩斐然
一年来,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有关教育教学的赛事,取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
1、在业务技能方面: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陆弘创作的作品荣获省级三等奖;曾琳宁、陶悦等十一人次获得县级说课比赛一等奖;时松霞、欧阳海英等八人获得县级说课比赛二等奖;姚佳、何艳丽等六人次获得县级说课二等奖。
2、在论文论著方面:我校教师在参加教学教研的同时,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多人获得市级奖,裴娅莉等三人论文获市级一等奖;曹琴琴等四人论文获市级二等奖,陈娇娇等三人论文获市级三等奖。
3、课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阅读以及各项比赛活动,并取得优良成绩:欧阳婉词等四名学生在“新小读者杯”语文综合素能训练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余思莹等六人获得省级二等奖,还有二十余人获得三等奖。欧阳润凤同学在县安全文化创作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刘俏利等十六位教师分别获得指导一、二等奖。
4、过去的一年,我校还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陶文英同志荣获县级学科带头人;刘丽群等八人被评为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左昭、张贤友被评为县优秀教师;胡金来被评为县级“优秀个人”。
通过以上这些做法,提升了教师对新课改、新课程的认识,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的驾驭组织能力,可以说,正是由于立足常规,加大过程管理和教研力度,才使我校课堂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当然,教育无尽头,对教学的探讨也将永无止境。我们天红中小的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所有天红人定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每一次工作中去,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我们愿意我们也定当竭尽全力为天红的教育,甚至是为全县的教育事业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
第四篇:强基固本谱新篇无私奉献树形象
强基固本谱新篇无私奉献树形象
——嘉陵镇计生服务所所长王秋红先进事变简介
今年40多岁的王秋红,自调入嘉陵镇计生服务所以来,以自己精湛的技术、耐心细致、周到体贴的服务,赢得了全镇广大育龄群众的一致好评。她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服务农村育妇,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上级业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标准化乡镇计生服务所,全面提高了计生服务水平,树立了新时期乡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良好形象,被广大妇女称为“贴心人”。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学医出身的她,虽然在调到计生服务所之前已经在乡镇卫生院工作10多年,但她深知计生服务所技术大夫的职责和自己肩上的担子不允许她有丝毫懈怠。于是她多次放弃了休息和玩耍的机会,边干边学业务知识,并于2005年取得计划生育医师资格,被镇政府聘为计生服务医师。同时,她积极参加每年县上举办的计生服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并认真的开展自学。扎实、系统地学习了常见妇科病防护、育妇产后、术后保健、农村育妇生殖保健等知识,记录了6万字的学习笔记。在学习过程,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每月到镇卫生院学习交流一次,每季度至少3次到村计生服
务室现场指导,与镇卫生大夫和村卫生服务室技术人员探讨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本领强的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为更好地为广大育妇提供优质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资料规范服务
面对基层计生技术服务资料缺失和软、硬件设施的落后现状,她二话没说,带领服务所3名技术人员干了起来。没有房子,自己联系租房,没有药品,自己垫资3.5万元用于进购药品、制作各种牌表制度。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不到三个月时间终于使嘉陵镇计生服务所正式挂牌营业。在平时工作中,她十分注重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特别是全镇妇科病普查和平时妇女到服务所就诊的病历资料,都按照每月一整理,每季度一装订的制度进行。在抓好镇计生服务所内部管理的同时,她先后指导了田河、大滩、严坪、庙垭等4村计生服务室建设,使这4个村成为全镇先进计生服务,成为服务农村妇女的窗口和进行育妇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特别是在创建规范化乡镇计生服务所过程中,她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完成了20多种表册和30多个制度牌的规范、完善,使镇计生服务所于2010年顺利通过规范化验收。
优质服务重塑形象
嘉陵镇地处徽县南部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给技术服务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严峻的挑战,但王秋红不怕吃苦,无论条
件怎样艰苦,她都坚持深入到村社、农户,吃住在村,进行访视。多年来,她踏遍了全镇的山山水水,经常连续10多天下队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每年完成入户育妇产后访视120余例,术后访视240余例,病后访视300余人次,保障了全镇育妇能够不出门享受到优质服务,而她从没有拿过一分钱的下乡补助,还常常自己出钱为家庭困难的农村妇女治病。2010年10月,嘉陵村育妇王会兰在妇科病普查中查出了宫颈癌,由于家庭贫困,无力进一步诊治,急得王会兰一个劲的哭,王秋红挺身而出,打电话给王会兰从宝鸡联系医院,买车票,先后垫进去了2000多元。王会兰康复之后遇人便说:“王大夫真是好人,是我的大恩人!”。
作为镇计生服务所负责人,她始终关注着农村妇女的健康,把妇女病普查防治和生殖保健知识宣传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每年开展的全镇妇科病核查中,她与县上来的大夫一道耐心细致地询问每位妇女病情,与她们拉家常、谈心、交朋友,使她们能够克服畏惧心理,敞开心扉,为科学、合理诊断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平时工作中她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每年免费为妇女发放生殖保健药具和宣传资料300余份,拓宽了技术服务渠道,重塑了基层计生技术服务人员新形象。
第五篇:呕心励志育桃李 励精图治谱新篇
呕心励志育桃李 励精图治谱新篇
——
商国策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锐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他深深知道: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突泉县第一中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契机,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的原则,结合八十多年的教育发展经验,以创建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为目标,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诱思探究-学案导学”为教学模式,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该校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和级部制管理。为使学校工作有序、高效进行,该校按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年级部管理,由三位副校长任年级部执行校长,两位分管德育和教学的主任组成年级部领导核心,在校委会领导下自主执行本年级的教育、教学、教研和队伍建设等管理工作,三个年级校长直接对校长负责;同时成立了教研部和教研中心,专司学校教科研工作,建立学校、年级、教研组和备课组四个梯次的教研网络,为教学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成立了综治办,负责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任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学校党总支、团委、工会、年级德育主任、综治办主任以及全体教工通力合作,对校务工作进行监督,校长办公室协调各方工作,形成合力、高效、有序的校园管理机制。
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民主课堂。学校工作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又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按照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突泉县第一中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2008年暑假始,该校邀请教育专家、陕西师大教授“诱思探究教学论”的始创人张熊飞到该校进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该校在吸收“诱思探究教学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把“学案导学”的基本形式引入教学中,创立了“诱思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生自由组成4到6人的学习小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有效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耳听,动眼看、动口说、动情读、动笔写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不仅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还建立了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集众人智慧更好地解决问题、发现新知。
建立高效机制,确保课改实施。
该校2009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确保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突泉县第一中学强化措施,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有高一年级部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参加的新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学分管理制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等十几个指导性文件,设专项经费保障新课程实施。
加强校本培训,转变教师观念。
通过教师全员培训,形成通识理念,通过主管领导培训,形成课改领导力量;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形成课改中坚;通过多媒体技术培训,让老师们掌握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参加各 1
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对新课程、新理念形成初步的和整体的认识。编制校本课程,该校从2008年开始筹备,利用2009年暑假集中教研组一批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大类37本校本课程。经过2009年半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关于校本课程开设、选课、考核、定分的经验和方法。
经过不断的实践,“以思维为主攻,以体验为主线”的“诱思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教学,是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是被动的听众,没有创造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被师生接纳,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师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模式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大幅度增加。“诱思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知名教育专家的认可。该校校长在2009年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授予首届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校长奖”。
科研兴校——打造书香校园
突泉县第一中学从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出发,把教学岗位作为教科研的主阵地,以诊断、反思等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互动、参与等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目标,积极高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享受阅读,打好师生人生底色。
突泉一中深入体会新课程精神,推出“书香校园”的计划:投入200多万元,配置70个多媒体教室,建立了12万册的数字图书馆,40个机位的电子备课室,增设纸质教师阅览室,购买了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全品高考网等教学资源网的使用权,新购进近万册纸质图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将“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让师生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现在这些设施已成为该校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师生读书常式化,制度化、课程化,每位教师有读书笔记、灵感集、摘抄集,学生有读书心得,摘抄笔记,营造了该校勤勉好学、求知上进的书香氛围。
以备课组为单位,抓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备课组是学校教学活动最基础的团队,是教师日常教学交流的主要环境,为此该校制定了《备课组校本教研管理办法》、《备课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要求备课组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或会诊课;每周进行一次有主题的集体备课;教研组要开展全组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讲课说课、互听互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问题会诊等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到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教研活动为平台,狠抓教学业务提升。建立教研部(含教研中心)、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网络,在集体备课下,集思广益,共享课程资源,探讨课堂上如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乐于探究问题,并把善于诱导学生探究问题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各教研组和备课组积极开展新教法研究、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主题式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主要有教研组、备课组牵头的教改诊断课,教研部牵头的教改研究课,年级部组织的教改展示课和向学校和全校教师做的汇报课。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依托这些活动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使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业务素质。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抓校本教研上水平。
以教学改革带动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这是该校发展的新模型。针对高考新形势和新课程实施的实际,选择符合本校实际的、急需的研究课题——《诱思探究学科 2
教学论》的应用和“学案导学”的实施。突出课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既为高效课堂注入活力,又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打下基础。现在,各个教研组都有正在进行中的不同级别的课题。一些国家级、自治区级或盟级研究课题已经结题。目前,该校是教育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论》总课题组的成员。
以勤思好学为目标,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
该校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做好几项记录,即:记录失当之处、记录教学灵感、记录学生的学习问题、记录教师的教学心得。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修正错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现在,在突泉一中的教学资源库里,有教师三年来编写的各科学案、习题近千套,有定期整理,不断完善的教师读书笔记、教师教学反思集、教师论文集,为教师们保存了第一手的备课材料,也见证了学校求真务实的教研工作。
以备战高考为动力,系统制定教学计划。
为确保复习备考工作顺利进行,突泉县第一中学采取“三四五制”集体备课的方式(所谓“三四五制”就是要求各备课组做到“三定”、“四统”、“五备”。“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习题配备;“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各备课组反复、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考纲所列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仔细研究,从历年高考题中总结考试规律,明确考试方向。
为确保复习备考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题海战术,提高复习的时效性,每个备课组都发挥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命题或组题,尽量使每一道题都有代表性,能让学生在练习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有选择地组织老师参加高考信息会、高考经验交流会,使教师及时了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指导复习备考工作。及时召开高考研讨会,掌握高考的基本方向,有计划地组织考试和考后分析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了解年级部的教学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组织考前心理辅导讲座,疏导个别学生考前焦虑等心理问题;及时更新高考信息,向学生介绍有关高考的政策和政策变化,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技巧等。
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管理,做好学校中心工作。
突泉县第一中学坚持钢性管理和弹性管理相结合,在实行校长负责制下,建立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公正合理的用人机制;严格按章办事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如:《课堂教学管理办法》、《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多元评价制度》和《教学反思制度》等。在教、学、考、评、管方面给予一定的空间范围,实行弹性管理,让老师教有所长,学生学有所得,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
张扬个性,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所要建立的新的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该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形成了多元评价体系,即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形成性评价;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侧重于自评;评学与评能相结合,侧重于“以能论学”;德智体全面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突出个性的张扬。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多元评价思想。目前,一中已基本形成了“教学氛围宽松和谐,教学方法求实创新,教学管理‘双基’扎实,教学评价客观公正,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模式框架。
规范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人生。德育工作是学校全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服务的人的关键 3
问题,也是能否主动学习,是否乐于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一中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德育体系,这个体系由党支部主管,团委、年级、综治办和心理咨询室具体实施,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以全体学生为主体,通过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的主导力量,每时每刻都向学生渗透德育和美育教育,并通过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平台,采取各种手段,开通各条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网络。
规范教育管理,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该校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外在动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新局面。在教师中,通过对教师工作的科学评价来选模评优,让那些工作有突出成绩的人站到前面,以其榜样的力量带动他人。在学生中,学校表彰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行动标兵。实行封闭管理,把严格管理和人本关怀相结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接触谁负责,谁发现谁负责的制度,形成了大家齐抓共管,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氛围。
规范行政管理,形成优良校风。
抓好常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校委会领导,处室主任负责,教研组、年级组、各办公室具体实施的层级管理模式,形成管中有导,管导结合的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规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工作。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开源节流和用小钱办大事为工作原则,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定期述职,内外监督,部分后勤事务,实行社会化管理,将市场机制引入后勤管理中。
加强日常管理,严肃校风、校纪。
年级部每天有专人对班级考勤、纪律、卫生、作业、校服等情况进行检查,宿舍每天都有考核评比,结果上墙,通报各班,对违纪学生的教育严肃、负责,学校定期召开各年级家长会,把学校加强管理的目的和做法向家长进行宣讲,严谨务实的办学作风和一中真正为学生利益和发展考虑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社会和家长们的广泛赞同和支持。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人格。
学生自主管理旨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摆脱“保姆式”教育管理的弊病,以学生为本,将学校教育和社会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通过自我生活管理、自主学习管理、自主活动管理、参与学校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达到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存的目的。让学生终身受益,让家长放心。
该校的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自主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首先,制定了突泉第一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章程及宿舍、食堂、活动、值周、纪律仲裁和调解、合作学习、同学互助等各方面自主管理制度。其次,在学生会下建立学生生活自主管理委员会、生活纪律自评自查委员会、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宿舍、食堂管理委员会、学生各部门工作领导小组等。二是学会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该校根据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的情况,把宿舍作为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通过宿舍文化培育、自我教育提升、规章制度约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学会自立、学会尊重、学会关爱。三是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方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引导教师逐步从“制约性德育”转向“主体性德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德育实效,在德育标准、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以及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通过参与值日值周、社区活动、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等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评价中,注重学生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学生良好品行的生成。通过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定期小组互评、口头交流和书面评语、家长参与评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评价时既注重全面发展,又鼓励个性张扬,通过评价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新局面。四是加强学习指导,让学生学 4
会学习。通过落实“诱思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群体效应,使大多数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学校的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校通过让学生们直接参与值日值周监督、卫生纪律检查、活动组织、评师评课、校园建设、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违纪违规仲裁、食堂伙食监督、便生服务等校务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对学校的管理中来,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不教而教的教育目的。
强本固源——打造优秀团队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突泉县第一中学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校本研训力度,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严格教师依法执教,严格按师德办事,锻造了一支集“教、学、研”于一身的师德高尚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更好地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成长经验,突泉县第一中学要求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跟踪管理。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各类教育教学比赛,这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激发了教师教研兴校的主人公意识,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政治素质。
启动“传帮带”教师素质提升系列工程。
在对教师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给教师充分的成长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注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用尊重和关爱去激发教师内在的潜能,用团队意识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启动老新教师“一带一”助教工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工程,为教改建设一支带头人队伍,以教改为核心,从理论、实践、反思三个模块构建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名师工程”的启动,为教师成长创造了成长平台和有利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突泉县第一中学打造了一支过硬的教师团队。该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能手2人,盟级教学能手22人,兴安盟名师2人。还有从县级到国家级的优秀教师60多人,很多教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有的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名师”。
传承历史——弘扬一中文化
突泉县第一中学师生践行“明德励志,为学创新”的校训,以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为建设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多渠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了师生共进、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评为兴安盟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兴安盟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自治区红旗团委。
85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中独特的校园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多年来,突泉县第一中学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起点地创办了“突泉一中校园网”,《突泉一中校报》,“校园之声”广播站,举办形式多样,富有思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娱乐性的,又有知识性的,又有实践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课本剧表演、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从2008年以来,该校启动阳光体 5
育活动、“书香校园工程”、“名师优生工程”等系列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突泉一中校报》在2010年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教育杂志社授予的“最佳校报一等奖”和全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授予的“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一等奖”。
学校新设12万册的电子图书馆,开放纸质图书馆和阅览室,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把阅读课正式纳入校本课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创建“书香校园”,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该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有近百名学生在全国、区盟的书画、表演、体育、摄影、征文等比赛中获奖。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提高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显示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映射了学生们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有效地激活了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由静向动的发展,为校园注入了勃勃的生机,进一步激发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突泉一中的文化精髓,那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表现为“法而不泥”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具体表现在:
——敢于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年级部管理。
——敢于创新教学模式,实行“诱思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敢于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构建学校、年级、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网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敢于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编写和实施校本课程。85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突泉一中的学校特色。——科学民主的管理特色
学校分年级管理,设立三个年级部,各自独立完成教育、教学、教研任务;直接对校长负责。既有广泛民主,又有高度集中的生动活泼的管理机制;
实行半封闭管理,严格校园纪律,构建平安校园,保证学生在校安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我管理;在宿舍管理中,把严格管理与人本关怀相结合起来,建设学生生活大家庭,共享家庭之乐,创建宿舍文化。
——诱导启发的教学特色
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在“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支撑下,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坚持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多元评价的教学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以学为乐的师生成长特色
注重内涵发展,践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实施“名师优生工程”,打造了一支善学、能研、乐教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也培养了一代乐学,爱学、会学的学生。
花香蝶自来。突泉县第一中学因校园环境优雅、和谐、统一,文化氛围浓厚,办学理念独特新颖,管理模式民主规范,突泉时报、兴安盟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兴安日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等媒体和机构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绩均做了专题报道,被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以简报的形式发送到全盟各旗县市和盟直各单位。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突泉一中不懈的追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突泉一中在推进学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必将迎 6
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