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个案分析
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个案分析
摘要:本文以传统的纺织企业――浙江振亚控股集团为例,梳理了该企业采用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产业、尝试多元化等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分析了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10-0065-04
探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及当前社会的稳定也极为重要。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超前规划,未雨绸缪。本文以浙江振亚控股集团(简称振亚)为例,探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路径抉择,以期给其他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一、振亚控股集团转型升级历程
振亚创始于1990年,公司前身定名为萧山市长沙涤纶布厂,1995年公司更名为萧山市振亚绸厂,1996年公司再次更名为杭州振亚纺织有限公司,成为专注纺织专业化的现代企业。由于振亚的产品销售立足国内市场,同时面向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方便出口业务,2001年成立了杭州振亚贸易有限公司,同时,尝试着将产业链向下延伸,成立了杭州永邦布艺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了下属企业浙江东华纤维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差别化涤纶短纤维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拥有国内先进的差别化改性聚酯生产线和国内领先的熔体直纺短纤维装置。可满足市场多品种、少批量的个性化需求。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开展广泛合作,已成功开发自发光聚酯短纤维、PPS、PPT等多个新产品,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AAA级信用企业。2006年成立杭州馨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杭州蓝海投资有限公司和杭州蓝海绿化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信核数据成立;2007年成立浙江振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了杭州纽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振亚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纺织、纤维、房地产、数据软件开发、生物制药于一体的中型企业,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员工3000余人,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形成了“轻纺为主,多元经营,逐步转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格局。
二、振亚控股集团转型升级路径及启示
(一)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
作为一家具有20多年历史的纺织企业,早在几年前,振亚就敏锐地察觉到纺织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企业众多、竞争激烈等问题,和多数同行企业一样,振亚也遭遇市场疲软、成本上升、利润率降低的不利局面。集团坚信:“只有卖不出去的产品,没有会倒闭的行业”。如果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国际高品质面料接近,就可以避开低水平竞争,转向高端领域。产品技术链没有一个固化的定式,但总体趋势是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振亚选择了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以寻求突破。一方面,通过引进设备,提升制造技术,促使产品向技术链高端拓展,生产粘胶短纤维、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降低技术链低端产品的比重。另一方面,尝试着将产业链向下延伸。当把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时,又遇到了问题,如,纺织企业可向服装延伸,但越接近终端产品,服务响应速度越快,对人才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高,类似振亚这样的企业,没有大都市的地理优势,企业在人才引进和管理体系完善方面依然有难以突破的瓶颈。
(二)进军高科技,培育新产业
振亚在致力传统纺织业升级的同时,加速了产业间转型的脚步。对企业而言,转型一是要寻求和培育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产业,二是要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导向、产业支持力度相吻合。自2006年起,振亚从传统的纺织业大胆启动了产业转型,进军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从事数据存储、异地备份开发的一家高新企业。2007年,引进了以基因重组和克隆为中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神经多肽制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提供基因重组和克隆技术、构建荧光重组蛋白技术为主的生物科技服务。拓展新领域是希望能给集团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事实上迄今为止,转型还没有给振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企业总裁多次强调:“科技创新不能急于求成,同样转型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产业转型是痛苦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三)尝试多元化,追求复合化
不离本行是任何一家优秀企业必备的素质,但死守一行在市场经济中也被看做不明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多元化领域,试图寻找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多元化战略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战略本身的构想,而是取决于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动机、向多元化转型的时机、对多元化原则和尺度的权衡及其他支撑条件是否具备等因素。2006年,振亚实施了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战略,相继成立了杭州馨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杭州蓝海投资有限公司和杭州蓝海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资本运作等方式,开发新的项目和产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振亚选择多元化发展的原因是:第一,有一些闲置资金,看到其他行业有机会,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刚好进行多元化投资。第二,只要可以赢利,就会尝试,多元化本身无对错,但并非易事。企业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多元化的诱惑时企业会难以抗拒,纺织业的残酷竞争和利润压力会使企业有多元化的冲动,面对日渐恐慌的市场使得企业家变得更浮躁、更投机,什么好卖就卖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企业的战略由主动变为了被动。多元化战略不应只是简单堆加,而是二产向二三产联动的转型、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的转型。振亚向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实业投资、企业资产管理等方向尝试。转型其实就意味着多元化发展,需要企业尝试新的做法,但并不是立即180度转身,那样容易摔倒。在新产业没有培育之前,主业的优势不能放弃。振亚一部分资金转向第三产业后,并没有放弃纺织业,寻求二、三产业融合与并重是振亚的目标。
三、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不足
升级是不断从过时的专业技术领域退出,转型是对已往从事产业的否定和摒弃。而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低成本、低工资的发展环境。对企业而言,最大的压力就是与企业的目标相违背,即利润归零或负利润出现。如,2007年,浙江纺织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甚至超过利润较高的电子行业。2008年是纺织行业比较困难的一年,但浙江萧山化纤纺织产业运行质量和全国同行业相比是非常优秀。运营能力五项指标中三项指标都非常好,盈利能力指标更是突出,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全国是0.93%,而浙江萧山是1163%,高出0.7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是0.95%,浙江萧山是1.65%,高出0.75个百分点;特别是总资产报酬率,全国平均是2.3%,而浙江萧山是5%;净资产收益率,全国2.6%,浙江萧山是8.6%。在纺织行业当中排位第一位。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与产业利润有关,这几年,由于浙江萧山纺织行业仍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包括振亚在内的众多纺织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的力度自然就减弱了。
(二)企业转型升级的风险较大
转型升级是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先期投资规模,新技术的引进也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转型升级的动力是追求和提高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企业的目标与转型升级的动力是一致的。但高回报、高风险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铁律,转型升级必定与高风险相伴相随。尤其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受到限制,一些涉及资源、环境更多的发展领域设置的市场门槛更高,由此带来发展成本上升,短期内将影响一些企业的生产、投资和增长速度。
(三)转型升级的退出成本较高
转型升级其实包含了企业的进入和退出,退出是决定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或企业所在的产业处于衰退、过度竞争状态,尤其是出资者预期的退出机会成本小于收益时,就会诱导企业退出。针对纺织行业而言,纺织业退出的成本高,纺织设备几乎没有通用性,资产专用性强,如果改变原来生产的产品,原有的设备或变得毫无用处,或需要经过成本高昂的改造才能用于生产新产品,如纺绽、织机只能用于纺织纱布,无法转产;纺织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操作工人技能的专用性也很强,靠自己的力量能开发的其他行业的产品数量少,由于沉没资本比例较大,纺织企业只要价格处于停止营业点之上,就会继续生产。另外,雇用的工人数量多,企业退出则劳动者解雇和改行的费用也很高昂。纺织业所具有的行业特点,造成了纺织企业退出的成本较高。
(四)产业环境不佳减慢转型升级的速度
企业热衷多元化,根本原因是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所致,权力经济下催生了一些企业可直接切入暴利行业的机会,如需要牌照的汽车行业、需要政府批准的房地产业等无不体现这一点。实际上,我国企业现在还没有多元化的能力,往往只是投机大赚一把,但大赚一笔后,它们的出路仍是专业化,与主业无关的项目上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方式势必牵扯很多时间和精力。另外,增长过快的房价,对引进高端人才形成了一定的瓶颈,阻碍了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起推动作用的人才,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处于已成家或快要成家的阶段。而过高的房价导致企业人才引进的难度增大,成本增加,人才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减慢了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速度。
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企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动力在于收益与成本的动态权衡比较,同时,一个企业能否致力于转型升级以实现技术领先,与企业家的技术战略抱负及领导素质紧密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关键是企业家群体素质的升级,需要高度重视对企业家队伍的培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提高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尤其要重视领头企业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与激励,正是领头企业的转型升级活动所带来的巨大垄断利润和发展空间,会激发其他企业家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动机,这种示范效应与模仿效应既是企业家群体创新与发展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改变企业家群体固有的技术惯性与锁定思维状态,引导企业家群体重焕生机,激活转型升级的热情,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二)加大对转型升级企业的支持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并承担无法预估的政治和经济风险。一些企业的选择往往倾向于保守行为,宁可选择低成本、低风险、低收益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也不愿意选择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型生产方式。所以,产业转型升级虽然是企业主体的内生行为,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但自发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可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并会成为高成本的市场无序选择。因而更需要政府良好的制度设计,以外生的力量进行推动。从发达国家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看,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加大对转型升级企业的支持,将政策的有效引导,体制机制的激励融合起来,才能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外在推动力。
(三)加大创新团队组建的力度
卓越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人类历史上大多数重要的创新发明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企业来说,其创新活动同样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因此,加大引进人才团队,建立以人才团队为中心的支持机制,突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为人才团队的项目研发、产业化及工作、生活条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撑服务,力争通过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团队来引领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转变。
(四)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
经济转型、产业集群升级需要更多工程师、设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在长三角地区,浙江的房价远高于周边地区,仅次于上海,这使得来浙江创业和就业科技人才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浙江的工资收入水平与周边城市相比并无优势,过高的房价使在浙江的生活成本增长,导致许多人才迫于生活成本的压力而离开浙江,这对浙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是一个重大损失。政府应从“安居才能乐业”的角度考虑,对有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公寓配套上适度放开,并给予相应的扶持,加大对企业人才的集聚;通过租赁房、大学生公寓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也要有魄力奖励困难中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同时,可根据工作年限、所在企业对地方经济所做贡献的大小等条件,享受一定的租房或购房补贴。
(五)正视企业转型升级的风险
转型升级是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参与国际化竞争,这已成为学术界、政府广泛支持的升级路径。然而,当企业产品逐渐纳入全球价值链时,一方面会受到后起国家(或地区)的追赶,劳动力资源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另一方面会受到技术领先国家的技术遏制。不升级,就意味着要被后起追赶上,一旦升级成功,却可能在超越技术领先国后因为找不到下一个技术制高点而丧失机遇,或者快速完成升级后造成其他方面难以与之协调发展,反而更加受制于技术领先国。如,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虽然成为美国甚至是世界的汽车制造中心,但却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忽视了产业的封闭性结构造成的战略趋同风险,大多朝宽敞、气派、动力强、耗油量大的大型车发展,这给日本进军利润丰厚的运动车和微型小汽车市场提供了可趁之机。因此,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具有一定的艰难性、风险性,表面上由于没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撑,难以协调各方面的发展。实际上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过度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产业转型升级本身固有的风险,尤其是风险的传导与扩散。
(六)提高产业新陈代谢的机能
企业转型升级当务之急需要打破退出的壁垒,对企业退出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实施应有的激励政策,以提高产业新陈代谢的机能。江小涓(1995)提出了国有企业退出援助政策,一是设立产业调整援助基金,政府可以对从长线行业中退出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二是通过受益者提供的补偿援助退出的企业;三是对企业员工失业和再就业制定特别政策;四是对区域性调整实施成套的援助措施。这些援助措施对当今企业同样适用。还可借鉴国际经验,由政府设立专项退出援助基金,对退出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如企业若封存和淘汰落后设备,在进行新投资时,就可以按比例得到优先或优惠贷款,或采用特别折旧率,或者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后一种做法有时也采取政府向企业“购买”旧设备然后将其废弃的方式,即所谓的“收购报废”方式。产业退出援助基金还可用来作为职工再就业培训的费用和待业救济金等。另外,引导受益企业对退出企业的援助机制。同行业内的补偿,在一个行业中,一些企业退出会使另一些留存企业从中受益,可将产业内留存企业收益的一部分通过有关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金融机构,作为退出企业的补偿费用;跨行业的补偿,受益行业向受冲击行业提供的补偿;对企业员工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制定特别政策。
第二篇: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
一、专家点评
一家以食用菌生产为主要产品的农产品企业,在短短的几年中,申报了项国家专利(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十余篇论文和科普文章,编辑出版5本专著,这不能不说是创新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具有如此的创新业绩,公司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创新与主动的学习与知识获得是分不开的。XX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XX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
XX的意义也不只在于其是一个成功的创新企业,更在于它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创新传播和扩散着。为了使其创新成果及时运用,创造更多效益,XX主动为农民免费提供新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农户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新技术,而且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二、企业简介
XX公司是浙江省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承担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为杭州市引进和推广22中珍稀食用菌。XX的技术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带动了30多个县市的农民、下岗职工的就业和致富。
XX公司与22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协作或贸易关系,食用菌菌种、食用菌产品及菇类提取物产品在国内为享有盛名。“XX”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荣获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质农产品银奖、2002~2005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银奖和优质奖。公司申报了16项国家专利。
三、创新历程
公司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XX公司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的浙
江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中的创新产品食用菌灭菌添加材料“促酵剂”是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公司通过近20年的摸索,创新研制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在承担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中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中的低温灭菌,可以有效降低灭菌温度,使培养料短时间内升温发酵,节约大量能源材料,同时并不产生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促酵剂生产的食用菌甲醛含量在无危害范围之内。该产品解决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低温灭菌问题,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使用促酵剂后,毎生产1000袋食用菌可以节约200元~400元。2007年产品一经推广,各地订单分至而来,客户纷纷主动上门要求合作,截至2008年上半年产品已覆盖27个省市区。
公司独立研制的应用液体菌种只需要7~10天的生长期,改变了过去食用菌固体菌种需要35天左右的情况,大量节省了人工劳力。XX研制的“便携式食用菌菌种瓶生产设备与工艺”和“食用菌筐式栽培生产工艺”解决了在都市进行食用菌栽培、观赏的需求,适应了都市的发展,开辟了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子。这些技术配套的解决了我国食用菌行业存在的缺陷,在应用地区使生产成本普遍下降5%,并取得了产量普遍提高10%的效果。
四、创新成效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如等。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1本。
2002年以来,为了促进食用菌产品的快速发展,XX公司参与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行业标准、庆元县香菇原产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XX农产品公司与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一道先后起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地方标准——《蘑菇商品标准》、《草菇商品标准》、《杏鲍菇商品标准》、《鸡腿菇商品标准》、《茶树菇商品标准》,以及杭州市农业标准规范——《蘑菇生产技术》、《鸡腿菇生产技术》、《草菇生产技术》、《杏鲍菇生产技术》、《茶树菇生产技术》,并由相关部门颁布实施,为食用菌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
一、专家点评
一家以食用菌生产为主要产品的农产品企业,在短短的几年中,申报了项国家专利(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十余篇论文和科普文章,编辑出版5本专著,这不能不说是创新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具有如此的创新业绩,公司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创新与主动的学习与知识获得是分不开的。XX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XX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
XX的意义也不只在于其是一个成功的创新企业,更在于它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创新传播和扩散着。为了使其创新成果及时运用,创造更多效益,XX主动为农民免费提供新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农户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新技术,而且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二、企业简介
XX公司是浙江省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承担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为杭州市引进和推广22中珍稀食用菌。XX的技术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带动了30多个县市的农民、下岗职工的就业和致富。
XX公司与22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协作或贸易关系,食用菌菌种、食用菌产品及菇类提取物产品在国内为享有盛名。“XX”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荣获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质农产品银奖、2002~2005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银奖和优质奖。公司申报了16项国家专利。
三、创新历程
公司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XX公司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的浙江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中的创新产品食用菌灭菌添加材料“促酵剂”是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公司通过近20年的摸索,创新研制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在承担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中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中的低温灭菌,可以有效降低灭菌温度,使培养料短时间内升温发酵,节约大量能源材料,同时并不产生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促酵剂生产的食用菌甲醛含量在无危害范围之内。该产品解决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低温灭菌问题,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使用促酵剂后,毎生产1000袋食用菌可以节约200元~400元。2007年产品一经推广,各地订单分至而来,客户纷纷主动上门要求合作,截至2008年上半年产品已覆盖27个省市区。
公司独立研制的应用液体菌种只需要7~10天的生长期,改变了过去食用菌固体菌种需要35天左右的情况,大量节省了人工劳力。XX研制的“便携式食用菌菌种瓶生产设备与工艺”和“食用菌筐式栽培生产工艺”解决了在都市进行食用菌栽培、观赏的需求,适应了都市的发展,开辟了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子。这些技术配套的解决了我国食用菌行业存在的缺陷,在应用地区使生产成本普遍下降5%,并取得了产量普遍提高10%的效果。
四、创新成效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如等。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1本。
2002年以来,为了促进食用菌产品的快速发展,XX公司参与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行业标准、庆元县香菇原产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XX农产品公司与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一道先后起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地方标准——《蘑菇商品标准》、《草菇商品标准》、《杏鲍菇商品标准》、《鸡腿菇商品标准》、《茶树菇商品标准》,以及杭州市农业标准规范——《蘑菇生产技术》、《鸡腿菇生产技术》、《草菇生产技术》、《杏鲍菇生产技术》、《茶树菇生产技术》,并由相关部门颁布实施,为食用菌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浅谈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主题】
浅谈企业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转型升级
【副标题】
暨2011企业家讲企业大讲堂会后报告
【每日一句】
最不给力的是工资,最痛恨的是荒废,最塞牙缝的是每月花完剩下的1毛钱。
【内容】
当下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个企业如何走出困局、缓解融资难题,在化解风险与调整战略中赢得发展动力。(在我看来,早上的讲话基本都是套话,下面稍微列下)
早上的领导级人物花了1个多小时说了两点内容:
一、企业要坚持基础创新;
二、企业家要做到以下三点——有梦想、有危机和学习意识、有道德底线。领导总归是领导,精确的告诉企业家们要做的东西,而根本不用考虑做不做或者说如何做,这就是“太监不急,皇帝急”。不过做到这个层面,已经很好了。
那么现如今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转型与升级呢?早上的张秀清老师讲了很多,我也没来得及记多少,以下不全是她的观点,也有本人的愚见。
中小企业要以全新的引擎、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突破、全新的价值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首先,原始我们企业有那些引擎呢?请看下图。
我们有外部引擎和内部引擎,催动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这里讲到温州的有个企业老板,做了3年的企业的利润不及他老婆在上海炒作的一座楼盘,于是企业老板都跑了路玩楼盘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那么我们企业当然不会像这个温州老板一样,一心的投机取巧,要是都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中小企业而言了,况且现在楼市政府已经开始了调控。而针对我们有些企业,在内外引擎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谋求新的动力,寻找新的能源,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很大一个困惑。比如我们很多公司,内部引擎四部分都没有做到
完全的释放,存在一个镂空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要谈到的一个新引擎的出现。那便是,企业的管理引擎。有了企业的管理引擎作链接,结合企业批量生产人才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下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涨价的情形。我们有些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不会去看企业自身发展有多少空间,不会去注重人才根本需求,更不会去想如何有机化地管理人才、管理企业,这就导致了大批量的企业倒闭。不是倒在竞争力上,而是倒在你自己的手上,倒在血泊里才知道疼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跟一个企业家的正确领导和大批人才化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会上也谈了一个公式,我认为很好,是这样子的:
企业持续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它理解起来并不难,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的时候,往往就需要有组织地去实行它,正真地调动起我们的引擎和现有资源来。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们对企业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呢,或者说需要做什么呢?请看下图。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行业价值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组织能力将以上三部分即人才、模式和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企业家说,我的企业里人才太少了,都是些吃白食的人。我觉得这些个家的思维模式是根本性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
企业要快速内生人才。这是张老师崇尚的一种方法,我把他认为是批量化地生产人才。人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人才并不是企业一开始组织,一开始招聘就有的,人才是需要长期性的培养和磨练的!这一点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这个意思,而导致上层一句话就是真理,下层鸦雀无声,会就开不下去了。张秀清老师说的很好,人才区别于人的三种模式,即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TCA模式),而人只是简单意识上的劳动力、苦力,跟搬砖头的没什么两样。我们不能老是做人,我们要使人变为人才,我想也是设立这个群的目的吧。关于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很庞大,还有一部分就暂时不写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东西比较偏离作为一个员工该说的,至于以上的观点仅仅是本人的愚见。希望大家择优而取。
【高潮】以上都是高潮。以下也是!
【尾声】最后有什么complaint的话,都可以发在下面!
【祝愿语】HAPPYEVERYDAY!
第五篇: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目录
一、概述............................1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1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
主要的因素:.....................1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
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1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2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2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3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3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4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5(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5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5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5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一、概述
过去曾有学说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一个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股权结构的转变,也不仅是国企需要面临的发展瓶颈,更应该包括广大的民营企业,应该包括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和业务升级,具体可以包括:战略定位、股权、经营范围、商业模式、产能更替、产品、渠道、激励措施和人才组合等系列的调整甚至转向。
二、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面临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但凡是不满足于现状或既有的商业模式不能适应于当下经济形势的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现实或设想。当否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选择进行转型、升级?是企业主要投资人经营企业的谋略核心。
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
(1)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不转型升级,企业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企业既有的商业模式倍受冲击,若不转型或升级,势必走向淘汰;
(3)企业所处的行业处于劣势地位,整个行业企业利润逐步下滑;
(4)企业投资人想进入更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行业。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企业决策者,往往反复思考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问题。
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主要的因素:
(1)企业待转型或升级的目标行业或主营业务方向;
(2)目标行业或业务营运成功所需要的保障性资源;
(3)企业现有资源与转型或升级目标营业的匹配度。
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1)企业转型或升级的预期业绩、成本、周期;
(2)企业转型升级的决策人或决策团队思想统一;
(3)负责企业转型升级的团队组成确定;
(4)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实施方案、运营策略;
(5)转型升级失败的对应策略,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功几率不高于5%。
以上,均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型准备,唯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企业才谈得上着手转型升级。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内企业产业机构调整: 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
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以“万元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艺科技、服务体系、经营体制、产业体系、投入机制五大创新。
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扶持当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对企业而言,则集中在现有主营业务机构的调整:
一是审视主营业务各部分构成的盈利能力。对不能盈利要以壮士断腕的意志予以清除;对盈利甚少的“鸡肋”业务,予以下沉或放弃;对前景渺茫但在一定阶段尚可盈利的业务,未雨绸缪、早辟蹊径。
二是客观了解企业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并设法将其放大,以走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调研新的业务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列出可进入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
四是选择一个新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企业,在一定时期拥有新的增长点的行业或业务很多,但并不等于都能适合自身企业。选择的方法很多,但有几点是需要权衡的:你的志趣、你的内部资源包括资金和团队、你的外部资源、你对风险的驾驭能力或支撑力。
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观念创新,改变、抛弃原有甚至经过验证为曾经正确的观念,以全新的思维,不受限制的去激发观念的创新力,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批发、零售、定制渠道进行分析、分级,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三是营销模式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四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与供应系统形成阶段性甚至是长期的战略合作,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提高供应质量、减少经营成本。
五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条件成就,须适时考虑在公司内建立相关部门或专门人员予以策划、执行。
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需要善待企业
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对转型试点企业在办证办事、政策适用及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职能管理部门要对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优先优办,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时,将上级扶助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继续开展“两年”活动,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
(2)对企业而言,则须“善待合作者”
合作者,不仅仅指客户,对外还包括上下游供应商,对内包括普通员工、管
理层、股东。
一是善待上游供应商,最大化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于是乎不少的企业都在设法对上游供应商实施无底限的价格压榨,终成双败:上游供应商要么瞒天过海提供给你低劣原材料,要么舍弃“鸡肋”不在进行合作。那么,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是善待我们的客户,这一点,我们的企业投资人做得都很不错。不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何降低我们客户的经营风险和个人风险,如何做?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来共同讨论的。
三是善待我们的员工,也许,企业投资人的综合能力超过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但,其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与发挥出员工为企业谋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勤奋工作,则是企业投资人需要随时思索的课题。
四是善待我们的管理层,管理层是企业正常营运的核心保障,对管理层要有正确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其激励方法多有高薪、红包绩效、年终分红甚至股、期权激励,无论使用哪一种激励方法,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了解、把握管理成员的心思而定。如何激励,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建议开放性的分享。五是善待我们的股东,这里有有个绝对和相对的概念。所谓绝对,包括100%的尊重、充分及时的沟通、共同谋略。所谓相对,指的是共同决策,但最终的决策权的必须集中,即在讨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刻,可以集思广益,最终贯彻大股东的意志。如何处理股东的建议和决策?需要共同思索。
六是履行社会责任,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包括企业的依法经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扶弱济贫。当做不当做或具体运作,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建议讨论。
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1)在财务方面,力争做好三点:
一是把握好整体和子业务的盈亏平衡点,至少做到每月心中有底。
二是保持现金流,保持公司的现金流,在未确定新的发展机会的时刻,握紧有限的资金,以应对并不明朗的经济形势。
三是掌握好应收、应付账款的粘性,平衡好客户关系和资金风险关系。
(2)在对政府的关系中,做好维护、争取扶持的工作。
(3)对客户、合作者方面,做到善待。
(4)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
(5)对目标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权衡好需求和供给、库存的关系。
(6)正确处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与生产运营的工作。以上,限于个人经验的短缺,期待共同讨论。
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
给企业减负解困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放水(转下页)(接上页)养鱼,并根据财力承受能力,该减的减,能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坚决执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项目,抓紧清理行政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停止各类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讨论:企业有哪些过重的负荷?怎样的负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企业组织以怎样的方法促成政府对行业企业的减负?
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
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企业间的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对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集团,实现其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或者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合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集团,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综上,基于个人对企业发展瓶颈的思索,并在借鉴百度百科的一篇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文字,草拟而成,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新的突破。
四、案例借鉴(略)
鲁 琳
201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