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援中心主任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干警事迹材料
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奉先县司法局 x-factor
奉 先 县 司 法 局
优秀党员干警事迹材料
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奉先县司法局 x-factor 她是个女人,却有着男人般的胸怀和毅力;她是个母亲,却将更多的爱给了百姓,给了同事;她是个妻子,与丈夫、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却可以忽略不计;她是个局长,一个扎根基层,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亲人”;她叫x-factor,一个把生命和事业捆绑在一起,像男人一样战斗的“女局长”。
x-factor,女,1992年毕业于奉天大学经济法专业,1993年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资格。1992年7月到奉先县司法局工作,历任法制宣传科科员、副科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现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副局长。自从事司法工作以来,x-factor同志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中,x-factor恪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了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既树立了司法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时也维护了司法机关的声誉。
虽然身为副局长,x-factor同志却像“片警”一样扎根在基层,扎根在百姓中间。她用女人的敏感,把握基层工作的脉搏,时常提出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五五”普法初期,x-factor到基层给群众们举办了几个法制宣讲会,可尽管会场气氛热烈,收效却远不及预期。于是面对这样的事实,如何建立普法的长效机制,便被正式列入了李局长的研究课题。
经过历时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普法新途径应运
她钱,她才能给大家发工资,可是现在大老板跑了,她连老板欠自己的钱都没地方要呢,至于大家的工资,就更没着落了。事情发展到了这步,这十九名妇女除了生气,也就只剩下点无奈了,只能在家祈祷曲占杰早点找到大老板,早点给她们发工资,后来大伙听说法律援助中心是给老百姓维权的地方,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风风火火的跑到这来,请求法律援助中心给讨个公道。
听到了这番介绍,李局长心里也差不多有了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正是法援的职责所在,经过与中心工作人员简单的沟通,x-factor当即决定,受理此案。这场拖欠民工工资的案件,是一场典型的维权案,想打赢这场官司,找到能证明十九名民工在曲占杰打工的确凿证据以及2005年以来曲占杰为她们支付工资的凭证是本案的关键,x-factor首先为十九名民工写下十九份起诉状,要求被告给付工资款,并亲自到法院为其立案,庭审前,援助律师为十九名原告收集原告一直在被告打工证人证据,又收集被告在2005年以来为她们支付工资的凭证。5月31日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法律援助中心指派x-factor和志愿者王轶为十九名民工提供援助。法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一直否认原告为其打工,而都是为上面的老板打工,现在老板跑了,她也是受害者,但向法庭提供不出任何证据,原告出示收集大量证据,最终法院认定原告劳务合同受法律保护,被告雇佣原告从事劳务活动,应当按约定支付报酬,判决被告给付原告劳务工资款3000元。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了维护,这十九名妇女的表情也由愤怒变成了感激。
第二篇:法援工作计划
(一)招纳新成员,积极吸纳有志于参加法律援助工作的优秀同学,完成中心内部人员的更新换代,以补充新鲜血液,以便以后活动的开展和机构内部的有效运行,法援工作计划。
(二)理顺内部机制,明确责任权限,规范法律援助业务活动,增强成员的责任感、纪律性和奉献精神;完善值班制度,成员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不到。在值班过程中,不可干闲杂之事,热心接待来访人员,对于所咨询的案件一定尽力做到给与圆满答复,真正做好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三)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人员奖惩激励机制。考虑每学期进行一次评定,根据会员平时表现、活动参与程度,并适当考虑学习成绩。在测评中,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不称职者由中心给予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开出中心等处分,坚持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在本中心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与学习氛围。
(四)为了更好的提高我院学生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鉴于我院已经存在模拟法庭的实践课程,本中心本学期计划带动促进模拟仲裁庭的成立。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的了解仲裁程序,掌握的纠纷解决途径,提高司法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司法工作做好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
(五)每周末制作了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等为主题的海报及宣传板,工作计划《法援工作计划》。在学校内做好面向在校生的法律宣传服务工作,同时提升法援的校内影响力。
(六)为促进成员水平提高,老师定期对成员进行培训:初步训练,一般法律知识的培训及重点训练。特别是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之前,老师对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必要时对老师培训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试,测试成绩加入学期末本中心测评成绩,以督促法院内部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更好的提供法律服务做好理论积累。
(七)驻济高校开展联谊活动,筹办组织“法律援助”。由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与山东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进行业务交流,积极学习其先进经验。同时,与其它驻济高校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协作,交流活动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讨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建立良好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
(八)面向学校、社会举办一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以于 12月4日为起点的“法制宣传周”为重点。
1、下乡、进社区重新启用旧实践基地
(1)、制作海报张贴,提前报道宣传。
(2)、向小区居民发放印制宣传资料,包括房地产法、物业管理条例及其他资料等。
(3)、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第三篇:法援工作总结
关注民生 服务大局 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兴宁区法律援助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兴宁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城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局机关的精心指导下,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重点维护农民工权益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现将2010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情况
截止到2010年10月,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4件,解答来访来电咨询820人/次,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01%和52.1%,案件受理数和接待来电来访数均居南宁市十二县区之首。中心还提前四个月完成城区下达“办理100件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建立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所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中,刑事案件102件,民事案件33件,劳动仲裁59件,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97.34万元。
二、法援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网络,畅通援助渠道
1、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中心在城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劳动监察、法院等单位设立便民服务点,同时充分利用设置在流动人口聚集的朝阳广场的法制宣传电子屏进行法律援助宣传,着力打造便民服务窗口。
2、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针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中心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适时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审查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以下,除落实好弱势群体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事件以及家庭暴力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工作外,还从维护基层稳定角度出发,关注社会热点,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也纳入法律援助服务范围,促进基层和谐。
3、拓宽申请渠道和简化受理程序。根据受援人的实际情况,中心在开通 “12348”电话申请法律援助服务的基础上,还推行网上申请、法律援助人员上
门受理申请等服务方式,同时为农民工开僻“绿色通道”,使法律援助“申请不出乡镇,咨询不出家门”。
(二)着眼大局,提升服务能力
1、关注社会热点,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针对金融危机导致企业拖欠工资、欠薪逃匿、断保等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增多,农民工使用过激手段讨薪、上访事件频发的现状,在局机关的精心指导下,中心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城区经济发展,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特殊形势下的特殊任务。对一些有影响的重大案件,中心领导亲历亲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平息花房餐厅29名员工欠薪上访事件、妥善处理昆仑采石厂爆炸案中受伤工人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涉嫌团伙犯罪的维吾尔族人员提供维权辩护等,较好地发挥法律援助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2、针对维权难点,加大服务力度。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中心除在城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劳动监察、法院等单位设立便民服务点外,还分别在城区75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为有法律援助需求而又无钱打官司的贫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此外,中心还强化部门联系,争取多方支持,主动为贫困受援人申请“减、免、缓”收各类鉴定费用近万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律师进驻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值班活动”,成为广西首家由政府出资,聘请专职律师进驻人力资源市场值班的法律援助机构。通过在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滚动播放法律知识宣传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以及引导符合条件的人申请法律援助等方式,使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享受到及时、专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将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前移的举措,将对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事后维权”变为“事前预防”,对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维权、依法维权的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截止10月份,由人力资源市场值班律师引导到法律援助中心维权的农民工案件达68件,占已受理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41%。通过深
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工作制度,促进了中心法律援助便民工作常态化。
3、聚焦工作站点,拓宽服务领域。中心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各部门的职能作用,除与城区妇联、劳动监察、劳动保障中心等部门深入到镇及街道为农村农民及农民工开展“妇女维权周法律宣传”、“春风送暖行动”以及解决“出嫁女”问题等法律宣传活动共十二场,播放法制宣传片三场外;还分别举办了两次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负责人培训班,组织包括镇、街道分管该项工作的人员共200余人进行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明确法律援助联络点组织形式及工作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有序,覆盖全辖区的基层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三)注重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中心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反映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活动中推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其中《兴宁区帮助农民工维权》、《兴宁区法律援助机构进驻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服务促凝聚,援助显真情》等18篇报导分别刊登在司法部《中国法援信息》、《广西日报》、《南宁日报》、《法治快报》上,并在广西电视台资讯频道、南宁电视台《南宁新闻》栏目、中国法律援助网、南宁法制网、城区政务信息网等新闻媒体播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此外,中心还积极参与南宁首届“政法文化节”法律宣传及摄影作品的投稿活动,累计共向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南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城区政法委提交调研论文七篇,摄影作品三张,较好地展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风采。
(四)加强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
1、在软件方面,中心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等各环节的制度和服务标准,通过制定集体诉讼案件跟踪反馈制度、到庭旁听制度以及案件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提高办案质量。此外,中心还注重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周例会学习、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和跟班办案学习制度等多项举措,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中心还鼓励和支持法律援
助人员接受学历再教育和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以提高法律援助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2、在硬件方面,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中心已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在局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的办公环境有所改善。局机关通过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使中心有了专门的咨询接待室,咨询接待用房增加近20平方米。此外,今年6—8月,中心还分别获得南宁市法援和城区司法局配置的办公电脑各一台,极大地缓解中心办公电脑不足的现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存在问题
(一)规范化建设水平仍然不高。和其他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比较,中心经费保障、交通工具配给等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硬件设施仍处于中低水平;法律援助窗口临街落地便民要求还未全面落实。
(二)信息意识还很不够。中心指派的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和典型的案件,但由于办案人员缺乏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致使对典型案例宣传报导的判断能力和洞察力还很不够,典型案例的宣传信息工作有待加强。
(三)统计工作能力亟待提高。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法律援助机构工作的规范化。但中心人员尚未能合理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出现统计咨询解答质量不高、数据不全的现象。
四、2011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和受援率。针对农民工当前因社会变革、转型、利益调整过程中产生的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心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保障民生、维护民生的突出作用,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继续推进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中心将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通过定期对各法律援助联络员进行专门的法律援助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尽快熟悉
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业务能力,适应工作需要,切实保障法律援助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
3、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为了从多方面便利群众,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中心将继续在完善窗口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一是继续配合市法援完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平台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对窗口接待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培训,强化制度管理,树立亲民服务观念;努力在目前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接待窗口的功能设置,对来访人员提供更为周到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知晓率。采取多种载体帮助辖区群众了解相关维权知识和申请法律援助途径。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系点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到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农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宣传,进一步扩大群众尤其是乡镇农民的法律援助宣传覆盖面和宣传效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第四篇:法援新闻稿
开创“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7年6月26日,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分队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教会议室举行了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会议。
景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景勤老师在会上做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首先谈到了调研地的范围,在这些调研地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范围的划分分队队长也表达了有关意见,就是把调研的地方扩大在精确范围在这些选定的范围内去做调研,其次讲了有关法律援助的突发状况以及怎样应对这种状况,法律援助还离不开法律援助中心的支持,景勤老师还建议把分队的调研与法律援助中心有关事务相结合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把法律援助中心做出一个宣传这样更能贴近调研小分队的调研主题,最后在会议上讨论了怎样在基层调研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小分队调研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介绍。
此次会议的举行确定了调研的方向,表明了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的决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贯彻落实,把法律带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用法律去解决他们所以遇到的困难。
曾泽润
第五篇:法援工作总结
2011年法律援助承诺办实事工作总结
2011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厅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项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的目标,全面落实市局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民办理实事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了法律援助职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经费保障稳中有升,经费管理规范有序。
按照应援尽援要求,经过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我市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12个县区法律援助经费应纳入预算数额为122万元,实际列入预算数额为132万元。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经费预算数额由去年的45万增加为60万,增幅达25%,法律援助经费全部拨付到位。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对业务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办案、值班补贴能够及时、足额发放。
二是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规范。
2011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35件,完成案件任务的112%,增幅16%。其中,办理刑事案件656件占总案件数的13.6%,民事案件4109件占总案件数的85%,行政案件70件占总案件数的1.4%。市中心办理援助案件450件。全市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971件,受援农民工1184人,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620万元。在强化办案数量的基
础上,对案件质量实行统一评查监督,并严格归档标准,确保整体归档率达到了70%以上,市中心到达80%。此外,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安装了司法部法律援助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规范。
三是法律援助接待室建设进一步规范
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在临街一楼建立法律援助接待室,市中心扩大了接待室区域,由原来的一间房增加为三间,总面积达50平方米。同时,修建了残疾人专用通道,配备了宣传资料架、应急性医药箱、电脑、空调、触摸屏显示器等便民利民设施,有效提高了接待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唐河、方城等县在办公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法律援助接待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援助接待室真正成为了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
四、“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规范畅通。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发挥法律咨询作用,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帮助广大群众有效避免和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市中心加大了“12348”法律咨询电话的监督力度,确保各县区“123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畅通、服务规范。市中心指定专人为“12348”电话监督员,对各县区“12348”电话接听情况实行每周一检查,每季一通报制度。2011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咨询9860人次,其中接待来访6247人次,来电来信3613人次,其中接待农民工2957人次,规
范礼貌用语使用率达到100%。较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为解决我市“12348”电话接听率偏低的问题,今年10月份,我们经与省厅和省联通公司多次协调,加大投入,改变原来由各县区中心接听为市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接听的工作模,把全市“12348”电话全部接入市中心接待室,设电话座机4部,值班人员由市中心统一安排,各县级机构不再接听“12348”电话,遇有确需县级机构办理的事项,由市中心及时指派给各县级机构。改造后接听率大幅提升,现在我市电话接听率处于全省靠前位次,切实解决了群众咨询难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省厅法律援助处的肯定。
五、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作用发挥明显。
律我市已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基层人民法院全部设立值班师办公室13个,负责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衔接工作,并向涉诉人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指导援助对象接受援助和救助。目前,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值班人员全部由执业律师担任,并且确保了值班补贴的足额、及时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