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援第一学年总结报告
2009~2010学年南师大法律援助中心总结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自2009年秋季恢复运行,迄今已走过了一个学年,在这一学年里,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现将2009年-2010学年,法援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晰定位
法律援助中心,在运行初期,定位并不明晰,这使得在对外宣传上,遇到了困难。在经过不断摸索尝试讨论后,我们将法律援助中心确定为:为需要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独立的学生自治性社会团体。该团体不仅服务社会,为残疾人、老年人、在校大学生、低收入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实质性的,免费、无偿的法律援助,以维护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尽最大可能挽回其损失。同时也为法学院的同学提供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平台,以弥补课堂上纯理论教学所可能带来的不足;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在与社会的实际接触和对民事案件的实际处理中联系理论,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二、本学年法援之工作进展
1.具体部门设置,中心相应的设立业务拓展部(负责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事务)、学生维权部(与大学城校际合作、与各地高校校际合作等),消费者争议维权部(走进消协,参与消协值班、与江苏质量维权网合作、调研及大型普法活动)、社区法律便民部(走进社区,与社区建立合作)、劳动保障部(参与栖霞区劳动仲裁案件,解决纠纷,设立咨询点)、宣传部(负责中心宣传及校内外的普法工作)、网络咨询部(提高网络工具的运用,建立BBS、电子信箱、QQ群等)、(负责法律援助事业理论研究、中心成员业务培训以及初任培训,实现援助工作与法学教育双同时),此外还设办公室负责中心日常工作、会议、考核等工作。
2.受理案件
1)上学期接受案件38件,其中劳动争议案件3起,合同纠纷案件14起,房产纠纷案件12起,婚姻家庭案件3起,大学生维权案件4起,其他案件2起。
2)下学期接受案件39件,其中劳动争议案件10起,房屋买卖纠纷案件9起,合同纠纷10起,执行难案件2起,婚姻家庭案件2起,医疗事故案件2起,大学生维权案件3起。
3)请律师为法援志愿者开展讲座2次。第一次主讲人为南师法学院05级校友姜涛,姜律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由一名本科毕业生成长为能独立代理案件的律师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对律师这一行业的感悟,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生动地传授志愿者们以为人处世的方法。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志愿者与主讲人互动积极,大家在轻松的环境里学到了一些与当事人接触的技巧,增强了对法律援助的信心。
第二次主讲人为圣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晓斌律师。吴律师凭借多年从业经验,为志愿者们详细传授了处理法律援助事务的原则与技巧。并且,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志愿者们对专业律师处理法律事务的方法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了属于自己的心得感悟。
两次讲座都由指导老师奚庆老师主持,志愿者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受裨益。
4)6位志愿者作为代理人参与开庭。这不仅提高了志愿者们处理实务的能力,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南师法援与南师法学院的影响力,维护了求助人的权利,取得了求助人对南师法援的信任。
5)李沈伟与陈冉同学由于在委托合同纠纷案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由求助
人赠与南师法援的锦旗“慷慨援助,为人解难”。这不仅是对李沈伟与陈冉同学的努力地充分肯定,也是对南师法援的巨大支持与认可。
3.本学年法援工作之拓展状况
1)社区方向:南师法援与栖霞龙潭社区与白云园社区(下辖十个社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知识大讲堂”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案件代理,在居民中树立较好的口碑。由于“法律知识大讲堂”内容贴近居民生活,方式生动有趣,在社区居民中取得了较大的反响。
2)消协方向:南师法援与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法援志愿者定期前往消协办公地点值班,帮助消协调解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在必要时给予消费者法律援助,挽回消费者的损失。
3)劳保局方向:南师法援与南京市栖霞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达成协议,法援定期派遣志愿者前往劳保局办公地点值班,现场解决劳动者在劳资纠纷中的法律问题。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值班的志愿者将其带回法援办公室,与其他志愿者商量。得出结论后,给求助人予以答复。由于南师法援的咨询地点设在现场,具有地理优势;加上劳保局领导的支持和劳动者对志愿者专业知识的信赖,自南师法援与劳保局合作以来,志愿者们解决了数量可观的劳资问题,为保障劳动者权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与江苏质量监督网
江苏质量维权网由江苏省质量协会、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苏省法制新闻协会、江苏省律师协会联合主办,是江苏省最权威的社会质量监督门户网站,法援与其建立合作,由法院志愿者接听消费者投诉电话,参与维权网与商家之间的沟通。为维权网提供法律方面的建议。
5)2009~2010学年法援大型活动列举: 12.4广场法制宣传活动
3.15新街口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3.15八卦洲法律知识宣讲、现场咨询活动
5.31携手法德志协,在栖霞区龙潭社区安全宣讲活动
以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的参与性积极。事实证明,法援很大一部分案源来自于此类大型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让志愿者走上社会,了解到了当下社会急需解决的法律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对法援、对法援志愿者的信任。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
四、法援未来发展之展望
1)进一步加深现有的业务、工作:
继续与龙潭社区、白云社区、消协、劳保局、江苏质量监督网进行合作,保持良好关系。利用法援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借助这些平台,为社会弱势群体提够
法律援助。
2)开拓新的业务渠道:
利用网络,扩大法援的影响力,使求助人更方便、更及时地与法援联系。建立新的案件分配机制,提高案件处理的速度、效率。
开展与其他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尤其是江苏省法援。借鉴其工作经验,借助与省法援的合作获得承接案件、求助的机会。
3)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法援是一个整体,而整体强调团结与协作性。通过对志愿者的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志愿者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志愿者整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以期取得部分与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功效的效果。
4)增加志愿者参与开庭的机会
增加志愿者参与旁听开庭的机会,使志愿者熟悉司法程序,了解法官处理案件的风格,提高自己的实务技巧。
结语
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法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在此我们深表感谢。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的下一阶段工作做得更好,用实际行动来回报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期望!
第二篇:法援工作计划
(一)招纳新成员,积极吸纳有志于参加法律援助工作的优秀同学,完成中心内部人员的更新换代,以补充新鲜血液,以便以后活动的开展和机构内部的有效运行,法援工作计划。
(二)理顺内部机制,明确责任权限,规范法律援助业务活动,增强成员的责任感、纪律性和奉献精神;完善值班制度,成员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不到。在值班过程中,不可干闲杂之事,热心接待来访人员,对于所咨询的案件一定尽力做到给与圆满答复,真正做好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三)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人员奖惩激励机制。考虑每学期进行一次评定,根据会员平时表现、活动参与程度,并适当考虑学习成绩。在测评中,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不称职者由中心给予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开出中心等处分,坚持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在本中心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与学习氛围。
(四)为了更好的提高我院学生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鉴于我院已经存在模拟法庭的实践课程,本中心本学期计划带动促进模拟仲裁庭的成立。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的了解仲裁程序,掌握的纠纷解决途径,提高司法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司法工作做好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
(五)每周末制作了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等为主题的海报及宣传板,工作计划《法援工作计划》。在学校内做好面向在校生的法律宣传服务工作,同时提升法援的校内影响力。
(六)为促进成员水平提高,老师定期对成员进行培训:初步训练,一般法律知识的培训及重点训练。特别是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之前,老师对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必要时对老师培训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试,测试成绩加入学期末本中心测评成绩,以督促法院内部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更好的提供法律服务做好理论积累。
(七)驻济高校开展联谊活动,筹办组织“法律援助”。由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与山东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进行业务交流,积极学习其先进经验。同时,与其它驻济高校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协作,交流活动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讨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建立良好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
(八)面向学校、社会举办一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以于 12月4日为起点的“法制宣传周”为重点。
1、下乡、进社区重新启用旧实践基地
(1)、制作海报张贴,提前报道宣传。
(2)、向小区居民发放印制宣传资料,包括房地产法、物业管理条例及其他资料等。
(3)、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第三篇:法援工作总结
关注民生 服务大局 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兴宁区法律援助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兴宁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城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局机关的精心指导下,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重点维护农民工权益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现将2010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情况
截止到2010年10月,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4件,解答来访来电咨询820人/次,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01%和52.1%,案件受理数和接待来电来访数均居南宁市十二县区之首。中心还提前四个月完成城区下达“办理100件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建立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所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中,刑事案件102件,民事案件33件,劳动仲裁59件,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97.34万元。
二、法援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网络,畅通援助渠道
1、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中心在城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劳动监察、法院等单位设立便民服务点,同时充分利用设置在流动人口聚集的朝阳广场的法制宣传电子屏进行法律援助宣传,着力打造便民服务窗口。
2、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针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中心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适时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审查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以下,除落实好弱势群体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事件以及家庭暴力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工作外,还从维护基层稳定角度出发,关注社会热点,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也纳入法律援助服务范围,促进基层和谐。
3、拓宽申请渠道和简化受理程序。根据受援人的实际情况,中心在开通 “12348”电话申请法律援助服务的基础上,还推行网上申请、法律援助人员上
门受理申请等服务方式,同时为农民工开僻“绿色通道”,使法律援助“申请不出乡镇,咨询不出家门”。
(二)着眼大局,提升服务能力
1、关注社会热点,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针对金融危机导致企业拖欠工资、欠薪逃匿、断保等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增多,农民工使用过激手段讨薪、上访事件频发的现状,在局机关的精心指导下,中心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城区经济发展,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特殊形势下的特殊任务。对一些有影响的重大案件,中心领导亲历亲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平息花房餐厅29名员工欠薪上访事件、妥善处理昆仑采石厂爆炸案中受伤工人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涉嫌团伙犯罪的维吾尔族人员提供维权辩护等,较好地发挥法律援助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2、针对维权难点,加大服务力度。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中心除在城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劳动监察、法院等单位设立便民服务点外,还分别在城区75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为有法律援助需求而又无钱打官司的贫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此外,中心还强化部门联系,争取多方支持,主动为贫困受援人申请“减、免、缓”收各类鉴定费用近万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律师进驻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值班活动”,成为广西首家由政府出资,聘请专职律师进驻人力资源市场值班的法律援助机构。通过在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滚动播放法律知识宣传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以及引导符合条件的人申请法律援助等方式,使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享受到及时、专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将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前移的举措,将对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事后维权”变为“事前预防”,对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维权、依法维权的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截止10月份,由人力资源市场值班律师引导到法律援助中心维权的农民工案件达68件,占已受理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41%。通过深
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工作制度,促进了中心法律援助便民工作常态化。
3、聚焦工作站点,拓宽服务领域。中心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各部门的职能作用,除与城区妇联、劳动监察、劳动保障中心等部门深入到镇及街道为农村农民及农民工开展“妇女维权周法律宣传”、“春风送暖行动”以及解决“出嫁女”问题等法律宣传活动共十二场,播放法制宣传片三场外;还分别举办了两次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负责人培训班,组织包括镇、街道分管该项工作的人员共200余人进行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明确法律援助联络点组织形式及工作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有序,覆盖全辖区的基层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三)注重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中心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反映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活动中推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其中《兴宁区帮助农民工维权》、《兴宁区法律援助机构进驻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服务促凝聚,援助显真情》等18篇报导分别刊登在司法部《中国法援信息》、《广西日报》、《南宁日报》、《法治快报》上,并在广西电视台资讯频道、南宁电视台《南宁新闻》栏目、中国法律援助网、南宁法制网、城区政务信息网等新闻媒体播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此外,中心还积极参与南宁首届“政法文化节”法律宣传及摄影作品的投稿活动,累计共向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南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城区政法委提交调研论文七篇,摄影作品三张,较好地展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风采。
(四)加强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
1、在软件方面,中心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等各环节的制度和服务标准,通过制定集体诉讼案件跟踪反馈制度、到庭旁听制度以及案件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提高办案质量。此外,中心还注重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周例会学习、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和跟班办案学习制度等多项举措,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中心还鼓励和支持法律援
助人员接受学历再教育和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以提高法律援助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2、在硬件方面,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中心已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在局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的办公环境有所改善。局机关通过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使中心有了专门的咨询接待室,咨询接待用房增加近20平方米。此外,今年6—8月,中心还分别获得南宁市法援和城区司法局配置的办公电脑各一台,极大地缓解中心办公电脑不足的现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存在问题
(一)规范化建设水平仍然不高。和其他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比较,中心经费保障、交通工具配给等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硬件设施仍处于中低水平;法律援助窗口临街落地便民要求还未全面落实。
(二)信息意识还很不够。中心指派的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和典型的案件,但由于办案人员缺乏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致使对典型案例宣传报导的判断能力和洞察力还很不够,典型案例的宣传信息工作有待加强。
(三)统计工作能力亟待提高。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法律援助机构工作的规范化。但中心人员尚未能合理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出现统计咨询解答质量不高、数据不全的现象。
四、2011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和受援率。针对农民工当前因社会变革、转型、利益调整过程中产生的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心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保障民生、维护民生的突出作用,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继续推进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中心将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通过定期对各法律援助联络员进行专门的法律援助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尽快熟悉
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业务能力,适应工作需要,切实保障法律援助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
3、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为了从多方面便利群众,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中心将继续在完善窗口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一是继续配合市法援完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平台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对窗口接待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培训,强化制度管理,树立亲民服务观念;努力在目前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接待窗口的功能设置,对来访人员提供更为周到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知晓率。采取多种载体帮助辖区群众了解相关维权知识和申请法律援助途径。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系点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到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农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宣传,进一步扩大群众尤其是乡镇农民的法律援助宣传覆盖面和宣传效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第四篇:法援新闻稿
开创“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7年6月26日,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分队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教会议室举行了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会议。
景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景勤老师在会上做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首先谈到了调研地的范围,在这些调研地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范围的划分分队队长也表达了有关意见,就是把调研的地方扩大在精确范围在这些选定的范围内去做调研,其次讲了有关法律援助的突发状况以及怎样应对这种状况,法律援助还离不开法律援助中心的支持,景勤老师还建议把分队的调研与法律援助中心有关事务相结合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把法律援助中心做出一个宣传这样更能贴近调研小分队的调研主题,最后在会议上讨论了怎样在基层调研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小分队调研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介绍。
此次会议的举行确定了调研的方向,表明了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的决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贯彻落实,把法律带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用法律去解决他们所以遇到的困难。
曾泽润
第五篇:法援工作总结
2011年法律援助承诺办实事工作总结
2011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厅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项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的目标,全面落实市局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民办理实事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了法律援助职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经费保障稳中有升,经费管理规范有序。
按照应援尽援要求,经过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我市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12个县区法律援助经费应纳入预算数额为122万元,实际列入预算数额为132万元。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经费预算数额由去年的45万增加为60万,增幅达25%,法律援助经费全部拨付到位。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对业务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办案、值班补贴能够及时、足额发放。
二是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规范。
2011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35件,完成案件任务的112%,增幅16%。其中,办理刑事案件656件占总案件数的13.6%,民事案件4109件占总案件数的85%,行政案件70件占总案件数的1.4%。市中心办理援助案件450件。全市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971件,受援农民工1184人,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620万元。在强化办案数量的基
础上,对案件质量实行统一评查监督,并严格归档标准,确保整体归档率达到了70%以上,市中心到达80%。此外,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安装了司法部法律援助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规范。
三是法律援助接待室建设进一步规范
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在临街一楼建立法律援助接待室,市中心扩大了接待室区域,由原来的一间房增加为三间,总面积达50平方米。同时,修建了残疾人专用通道,配备了宣传资料架、应急性医药箱、电脑、空调、触摸屏显示器等便民利民设施,有效提高了接待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唐河、方城等县在办公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法律援助接待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援助接待室真正成为了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
四、“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规范畅通。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发挥法律咨询作用,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帮助广大群众有效避免和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市中心加大了“12348”法律咨询电话的监督力度,确保各县区“123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畅通、服务规范。市中心指定专人为“12348”电话监督员,对各县区“12348”电话接听情况实行每周一检查,每季一通报制度。2011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咨询9860人次,其中接待来访6247人次,来电来信3613人次,其中接待农民工2957人次,规
范礼貌用语使用率达到100%。较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为解决我市“12348”电话接听率偏低的问题,今年10月份,我们经与省厅和省联通公司多次协调,加大投入,改变原来由各县区中心接听为市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接听的工作模,把全市“12348”电话全部接入市中心接待室,设电话座机4部,值班人员由市中心统一安排,各县级机构不再接听“12348”电话,遇有确需县级机构办理的事项,由市中心及时指派给各县级机构。改造后接听率大幅提升,现在我市电话接听率处于全省靠前位次,切实解决了群众咨询难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省厅法律援助处的肯定。
五、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作用发挥明显。
律我市已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基层人民法院全部设立值班师办公室13个,负责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衔接工作,并向涉诉人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指导援助对象接受援助和救助。目前,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值班人员全部由执业律师担任,并且确保了值班补贴的足额、及时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