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科法援报告
新乡市“青少年法律思维培育工程”法制讲堂
新科法援走进四十二中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思维的培育加强青少年学习法法律知识的学习,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受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委托;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培养;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法律系副主任韩国立精心组织下选派法律系两名优秀讲师于2014年5月27日星期二同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相关领导深入新乡市获嘉县新乡市第四十二中开展“千校一课”普法宣传。
在会上,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及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讲师向新乡市第四十二中的同学们赠送相关的法律书籍,由法律系教学秘书 王丰民、新科学院法律系法律援助中心指导老师李丹以通俗易懂的小案例,浅显易懂的道理,深入浅出的向参加讲座的同学讲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这次学习中学会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切实学习领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思维的培育!
新科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学生代表跟随老师一同前往学习,会后并向新乡市第四十二中的学生们发放由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制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卡,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学生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篇:法援调研报告
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治处主任 贾晓丽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并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则是党和政府践行人本理念的最直接体现。法律援助工作在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和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推进法律援助的发展是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开展对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调研,对今后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我们全面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认真分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法律援助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推进我县法律援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依据实地调研,作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现状和总体情况
法律援助是通过向那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法律 保护。
(一)法律援助机构的现状
我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2004年,现有人员3名,隶属于沁源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以乡镇司法所为依托,设立了23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县援助中心负责全县的法律援助工作管理与实施以及“1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的接待和调解工作范围内的援助事项。工作站负责接待咨询和申请的初审。此外有一个律师事务所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有18名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为困难群众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做到了“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基层、贴近困难群众。
(二)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情况
我县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援助机构的办公场所设臵,完善网络、建立制度、规范服务,满足法律援助机构工作需要,帮助困难群体依法维权,解决矛盾。至今已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20多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近几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1、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全面了解法律援助制度。一是充分利用法律咨询接待和广场法律咨询宣传法律援助制度,2006年以来发放自编和上级下发的法律援助宣传资料15000余份,在全县扩大了法律援助的影响。二是充分发挥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面对面贴近群众的特点,开展法律进社区,使群众感受到法律援助就在身边,感受到政府关怀。
2、加强经费的管理,保障有限经费落实。我县有低保户和下岗职工数万人,随着法律援助影响力的扩大,法律援助申请和受理数量逐年增加,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法律援助经费的不足,为此我们在积极筹措法律援助经费的同时加强对经费的管理,保障有限的经费落到实处。一是积极寻求财政支持。二是从局办公费用中弥补法律援助经费的不足,保障法律援助个案补偿,较好地保障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法律援助资金的管理,我们坚持法律援助经费专款专用,从而保障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进行。
3、充分享用资源,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在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中,一是通过司法所协助做好审查、调 查、调解、和稳定工作。对于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家庭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及时向基层通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司法所进行了解和及时调解。二是发挥法律援助志愿者的作用,扩大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每月组织了志愿者轮流参加法律服务活动,开展广泛的法律咨询服务,弥补了法律援助中心人手不足的现状。
二、当前我县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这次调研并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和制约法律援助工作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县法律援助机构存在许多体制机制问题,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造成重大困难,难以全面履行职责
一是援助中心属事业编制,进人用人受到编制的限制,并且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无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不得执业,造成援助中心人员偏少,不能满足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需求,致使许多应受援人员“无援而返”;二是目前法律援助经费紧缺,办案人员待遇低。很多律师不愿从事法援工作,制约法律援助工作开展。三是工作站工作主要由司法所人员兼任,没有配备专职的法律援 助工作人员,而且专业的培训也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援助业务开展。
(二)法律援助人员的提供能力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法律援助人员专业不精、业务能力不强影响法律援助服务。办好一个案件除必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社会律师业务精通,但他们由于案源较多、业务量大,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不多,大部分的农村援助案件还是依靠法律服务工作者,虽然我中心工作人员都是法律专业出身,但毕竟不同于专业律师,群众前来咨询的问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解答起来相当困难,难以让当事人满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类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
(三)责任意识不高影响案件质量
由于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补贴较低,案件的难易度、付出的辛劳却不比收费案件少,有的甚至超出收费案件,且面对的又是老弱病残等贫弱群众和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再加上法院在刑事诉讼案件中给律师准备辩护的时间较短,导致律师只能仓促上阵,临时出庭、临 时辩护。因此有的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不如收费案件那样态度热情、认真负责,存在重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
三、完善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解决法律援助工作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使得法律援助工作上水平;只有法律援助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了,人民群众才能通过法律援助获得实惠,也就是要做到中央要求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由于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乡镇司法所建立的,因此要充实乡镇司法所力量,添加设备,加强经费保障;二是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从申请、审查、受理、指派、办案到归档建立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同时遵循亲民、便民、效率的原则,做到应援尽援。三是坚持援助案件指派到所,实行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案件制度。集体讨论案件可有效防止承办人马虎办案,并 集思广益,更有效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四是简化审批手续,着力“申请繁”的问题,方便群众及时得到法律援助,特别是对农村的案件更要简化手续、快速受理。
(二)加强法律援助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整体素质
1、加大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是组织参加专业培训。组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更多法律援助知识。二是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经常性培训。每年组织律师、公证员和乡镇法律服务人员采取集中业务培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法援知识的学习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积极吸收具有律师资格和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县法律援助中心,提高他们的待遇,并有效地组织社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具有法律专长的自愿者积极履行法援义务,形成以专职法援律师为主体,以社会律师等人员为补充的法援从业队伍,为法律援助提 供人员保障。只有建立精良而高效的法援专职队伍,才能使法援工作再上新台阶,适应新需求。
(三)加强法律援助的监督检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监督体系保证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1、实行案件跟踪管理制度。一是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以书面形式将权利义务和监督电话一次性告知受援人,方便受援助人进行监督;二是跟踪办案进程。法律援助中心由专人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向受援人、承办人员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建立承办人员报告制度。承办人员在开庭前或定期就证据收集情况、代理(或辩护)的主要观点、案情分析意见等内容向法律援助中心报告;四是建立听审监督制度。每月有计划地随机抽查部分案件参与旁听,通过个案的有效监督发挥普遍的警示作用。
2、严审卷宗材料、实行案件回访制度。一是检查 案卷。查看案件的结果、卷中材料是否齐全、谈话笔录、调取证据是否符合要求,起(上)诉状、答辩状、代理词、辩护词等法律文书使用法律是否正确等;二是回访当事人。不定期通过电话或面谈方式征询受援人对承办人员办案情况的意见;三是走访检、法机关。定期走访听取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法律援助承办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案质量。
3、建立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及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的群众投诉要认真一查到底。无论是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是法律服务执业人员,只要损害受援人利益,违反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都要按规定作出处理,决不姑息放纵。并坚持办案质量与办案补贴挂钩,对有质量问题的案件缓发或停发、扣发办案补贴。
总之,当前法律援助工作面临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观念上、体制机制上、管理能力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才能实现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有干劲、人民群众得实惠法律援助事业发展上水平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法援工作计划
(一)招纳新成员,积极吸纳有志于参加法律援助工作的优秀同学,完成中心内部人员的更新换代,以补充新鲜血液,以便以后活动的开展和机构内部的有效运行,法援工作计划。
(二)理顺内部机制,明确责任权限,规范法律援助业务活动,增强成员的责任感、纪律性和奉献精神;完善值班制度,成员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不到。在值班过程中,不可干闲杂之事,热心接待来访人员,对于所咨询的案件一定尽力做到给与圆满答复,真正做好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三)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人员奖惩激励机制。考虑每学期进行一次评定,根据会员平时表现、活动参与程度,并适当考虑学习成绩。在测评中,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不称职者由中心给予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开出中心等处分,坚持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在本中心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与学习氛围。
(四)为了更好的提高我院学生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鉴于我院已经存在模拟法庭的实践课程,本中心本学期计划带动促进模拟仲裁庭的成立。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的了解仲裁程序,掌握的纠纷解决途径,提高司法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司法工作做好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
(五)每周末制作了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等为主题的海报及宣传板,工作计划《法援工作计划》。在学校内做好面向在校生的法律宣传服务工作,同时提升法援的校内影响力。
(六)为促进成员水平提高,老师定期对成员进行培训:初步训练,一般法律知识的培训及重点训练。特别是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之前,老师对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必要时对老师培训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试,测试成绩加入学期末本中心测评成绩,以督促法院内部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更好的提供法律服务做好理论积累。
(七)驻济高校开展联谊活动,筹办组织“法律援助”。由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与山东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进行业务交流,积极学习其先进经验。同时,与其它驻济高校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协作,交流活动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讨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建立良好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
(八)面向学校、社会举办一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以于 12月4日为起点的“法制宣传周”为重点。
1、下乡、进社区重新启用旧实践基地
(1)、制作海报张贴,提前报道宣传。
(2)、向小区居民发放印制宣传资料,包括房地产法、物业管理条例及其他资料等。
(3)、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第四篇:法援工作总结
关注民生 服务大局 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兴宁区法律援助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兴宁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城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局机关的精心指导下,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重点维护农民工权益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现将2010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情况
截止到2010年10月,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4件,解答来访来电咨询820人/次,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01%和52.1%,案件受理数和接待来电来访数均居南宁市十二县区之首。中心还提前四个月完成城区下达“办理100件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建立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所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中,刑事案件102件,民事案件33件,劳动仲裁59件,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97.34万元。
二、法援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网络,畅通援助渠道
1、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中心在城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劳动监察、法院等单位设立便民服务点,同时充分利用设置在流动人口聚集的朝阳广场的法制宣传电子屏进行法律援助宣传,着力打造便民服务窗口。
2、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针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中心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适时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审查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以下,除落实好弱势群体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事件以及家庭暴力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工作外,还从维护基层稳定角度出发,关注社会热点,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也纳入法律援助服务范围,促进基层和谐。
3、拓宽申请渠道和简化受理程序。根据受援人的实际情况,中心在开通 “12348”电话申请法律援助服务的基础上,还推行网上申请、法律援助人员上
门受理申请等服务方式,同时为农民工开僻“绿色通道”,使法律援助“申请不出乡镇,咨询不出家门”。
(二)着眼大局,提升服务能力
1、关注社会热点,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针对金融危机导致企业拖欠工资、欠薪逃匿、断保等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增多,农民工使用过激手段讨薪、上访事件频发的现状,在局机关的精心指导下,中心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城区经济发展,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特殊形势下的特殊任务。对一些有影响的重大案件,中心领导亲历亲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平息花房餐厅29名员工欠薪上访事件、妥善处理昆仑采石厂爆炸案中受伤工人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涉嫌团伙犯罪的维吾尔族人员提供维权辩护等,较好地发挥法律援助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2、针对维权难点,加大服务力度。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中心除在城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劳动监察、法院等单位设立便民服务点外,还分别在城区75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为有法律援助需求而又无钱打官司的贫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此外,中心还强化部门联系,争取多方支持,主动为贫困受援人申请“减、免、缓”收各类鉴定费用近万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律师进驻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值班活动”,成为广西首家由政府出资,聘请专职律师进驻人力资源市场值班的法律援助机构。通过在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滚动播放法律知识宣传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以及引导符合条件的人申请法律援助等方式,使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享受到及时、专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将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前移的举措,将对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事后维权”变为“事前预防”,对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维权、依法维权的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截止10月份,由人力资源市场值班律师引导到法律援助中心维权的农民工案件达68件,占已受理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41%。通过深
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工作制度,促进了中心法律援助便民工作常态化。
3、聚焦工作站点,拓宽服务领域。中心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各部门的职能作用,除与城区妇联、劳动监察、劳动保障中心等部门深入到镇及街道为农村农民及农民工开展“妇女维权周法律宣传”、“春风送暖行动”以及解决“出嫁女”问题等法律宣传活动共十二场,播放法制宣传片三场外;还分别举办了两次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负责人培训班,组织包括镇、街道分管该项工作的人员共200余人进行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明确法律援助联络点组织形式及工作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有序,覆盖全辖区的基层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三)注重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中心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反映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活动中推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其中《兴宁区帮助农民工维权》、《兴宁区法律援助机构进驻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服务促凝聚,援助显真情》等18篇报导分别刊登在司法部《中国法援信息》、《广西日报》、《南宁日报》、《法治快报》上,并在广西电视台资讯频道、南宁电视台《南宁新闻》栏目、中国法律援助网、南宁法制网、城区政务信息网等新闻媒体播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此外,中心还积极参与南宁首届“政法文化节”法律宣传及摄影作品的投稿活动,累计共向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南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城区政法委提交调研论文七篇,摄影作品三张,较好地展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风采。
(四)加强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
1、在软件方面,中心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等各环节的制度和服务标准,通过制定集体诉讼案件跟踪反馈制度、到庭旁听制度以及案件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提高办案质量。此外,中心还注重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周例会学习、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和跟班办案学习制度等多项举措,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中心还鼓励和支持法律援
助人员接受学历再教育和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以提高法律援助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2、在硬件方面,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中心已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在局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的办公环境有所改善。局机关通过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使中心有了专门的咨询接待室,咨询接待用房增加近20平方米。此外,今年6—8月,中心还分别获得南宁市法援和城区司法局配置的办公电脑各一台,极大地缓解中心办公电脑不足的现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存在问题
(一)规范化建设水平仍然不高。和其他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比较,中心经费保障、交通工具配给等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硬件设施仍处于中低水平;法律援助窗口临街落地便民要求还未全面落实。
(二)信息意识还很不够。中心指派的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和典型的案件,但由于办案人员缺乏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致使对典型案例宣传报导的判断能力和洞察力还很不够,典型案例的宣传信息工作有待加强。
(三)统计工作能力亟待提高。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法律援助机构工作的规范化。但中心人员尚未能合理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出现统计咨询解答质量不高、数据不全的现象。
四、2011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和受援率。针对农民工当前因社会变革、转型、利益调整过程中产生的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心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保障民生、维护民生的突出作用,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继续推进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中心将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通过定期对各法律援助联络员进行专门的法律援助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尽快熟悉
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业务能力,适应工作需要,切实保障法律援助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
3、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为了从多方面便利群众,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中心将继续在完善窗口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一是继续配合市法援完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平台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对窗口接待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培训,强化制度管理,树立亲民服务观念;努力在目前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接待窗口的功能设置,对来访人员提供更为周到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知晓率。采取多种载体帮助辖区群众了解相关维权知识和申请法律援助途径。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系点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到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农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宣传,进一步扩大群众尤其是乡镇农民的法律援助宣传覆盖面和宣传效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第五篇:法援新闻稿
开创“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7年6月26日,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分队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教会议室举行了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会议。
景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景勤老师在会上做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首先谈到了调研地的范围,在这些调研地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范围的划分分队队长也表达了有关意见,就是把调研的地方扩大在精确范围在这些选定的范围内去做调研,其次讲了有关法律援助的突发状况以及怎样应对这种状况,法律援助还离不开法律援助中心的支持,景勤老师还建议把分队的调研与法律援助中心有关事务相结合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把法律援助中心做出一个宣传这样更能贴近调研小分队的调研主题,最后在会议上讨论了怎样在基层调研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小分队调研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介绍。
此次会议的举行确定了调研的方向,表明了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的决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贯彻落实,把法律带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用法律去解决他们所以遇到的困难。
曾泽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