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鼎琦老师“好人”先进事迹
张鼎琦老师“好人”先进事迹
张鼎琦,男,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庄浪县南湖中学,他除承担音乐、美术教学任务外,还担任学校文艺辅导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1996年-2002年连续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他是享誉县内外的学生喜爱的老师,更是十里八乡人们熟知的孝子、模范丈夫、优秀父亲、尽其所能照顾哥侄的好人,提起他,人们总会赞不绝口地说:“张老师是个复合型人才、是个孝子、是个好人。”
一、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上/传/永惠工作室
三十多年前,张鼎琦怀着初为人师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跨进了学校的大门。他深知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他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守教师向社会的公开承诺。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谱写歌曲。他的论文《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绩效》,发表在《中国校外教育》;他谱写的歌曲《立志》被校园歌曲编辑部誉为“校园歌曲曲作家”的称号,他谱写的《庄浪二中校歌》被编入《校园歌曲》杂志;他的文学作品《颠倒歌》编入《长江文艺》。几十年来,数十篇书画作品获市县各级各类奖励。良好的师德,过硬的教学,使他赢得了同行及学生的赞誉。
他以校为家,是南湖中学早来晚走的模范,他从不利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也从未因家中有事而耽搁工作。对待学生张老师倾注了满腔热忱,有困难的学生他鼎力相助,绝不吝啬。有一位同学
名叫柳勇进,他父母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张老师为他买来衣服、学习用品,帮助他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后来柳勇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美院雕塑系,毕业后被西安一家艺术公司录用,现在西安一家艺术公司任经理,他母亲逢人就说:“我儿子能有今天,多亏了张老师。”
二、孝敬父亲,多年如一日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张鼎琦老师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知情达理,善解人意,工作以后,更是懂得孝道,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尽心竭力赡养年事已高的父亲,用真情无私的付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张鼎琦老师的母亲去世已二十年了,他父亲现已年届九旬,作为一名耄耋老人,子孝孙贤、安度余年是他最大的心愿。老人因年事已高,耳目不聪,再加上长期的慢性疾病,生活上多有不便,为了使老人尽量过得舒服点,为老人多尽一点孝心,张老师坚持每周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人问安,看他是否穿得舒服、吃得顺口,并把自己买的老人喜欢的蛋糕给他吃。同时,张老师还坚持定期给老人检查身体,做到小病休养,重病住院,从不延误治疗良机。记得1986年的夏季,张老师正在满怀信心地准备参加其时将要进行的师范考试时,前一天夜晚父亲本就肺炎吊针,又突发带状疱疹,他顾不得夜已深,独身寻医,彻夜未眠,在孝道和个人前途的抉择面前,他毅然放
弃当年的师范考试,好多天陪伴在父亲身边,直到父亲病情好转。第二年他才参加考试,如愿进入平凉师范就读,圆了读书梦。近年来,每逢节假日或寒暑假,一旦农闲,父亲身体允许,他还会带父亲到附近的景点旅游,他说是为了让老人了解社会、开开眼界,体味人生的乐趣,诸如庄浪的紫荆山、云崖寺,平凉的崆峒山,天水的麦积山,他都带父亲去过,他说,他喜欢看见父亲乐呵呵的样子。只要在父亲身边,给父亲揉肩搓背,沏茶端饭,剃须洗脚是张老师经常做的事。
三、照顾哥侄,从不言苦
张老师有个二哥,是个先天聋哑的残疾人,现年年逾花甲,从张老师记事起,他们就生活在一起,后来,姐妹相继成家,哥弟结婚有了子女,也都分了家,二哥照旧还是和他住在老院子里,照顾二哥的责任无疑落在他们两口子身上,问题是他二哥性格古怪、脾气很大,聋哑人有时在他们家人交流中不遂他愿时会发怒,他两口子动辄还要挨他二哥的打,但是,这些张老师能理解,从不发怒,并且还要给妻子好言相劝。张老师说,他觉得自己好歹读过几天书还有个固定工作,有固定的收入,能养活这一家人。好在他的妻子也明大义,没有向他抱怨什么,任劳任怨,既侍奉老人,又伺候丈夫的二哥,还要抚养孩子,所吃的苦可想而知。张老师逢人边说,要不是老婆的支持,他哪会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确,正是相互恩爱理解,他的家才让人感觉出了温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来照顾年迈的父亲、残疾的哥哥就已经够苦的了,而张老师的侄子出生后又患有急性吸入性肺
炎,他的弟弟外出打工无法联系。1998年腊月十六日早晨,张老师的妻子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张老师用自行车带着她们不畏严寒碾着冰雪来到二十里外的南湖卫生院急救。因为婴儿病危需要保暖,张老师和妻子轮流解开衣襟贴在胸口为婴儿取暖。就这样在医院里度过了四十多天,连个团圆年都未过。在侄子一周岁时,弟、媳因关系不和,婚姻宣布破产,他的弟弟在家呆不住又外出打工,出门后两三年不回家。照顾侄子的重担又落在他夫妻俩身上。毕竟孩子是无辜的,并且他还是个半脑瘫儿,张老师和妻子视侄儿如己出,同情他爱护他,侄儿身体不好,多次住院,侄子阑尾炎手术和囊肿手术都是他们守护在病床前直至病情痊愈,不离不弃。现在,侄子已十七岁,虽然不能像正常的孩子生活在多彩的校园,但有像叔叔、嫲嫲那样的照顾,他也应该感觉足矣。
四、关爱子女,子遂父愿
张老师从他父母那代开始素有喜爱艺术的家风,对于子女,张老师希望也走上艺术道路,他对子女严格要求,悉心培养,教儿子习学美术,让女儿练习音乐,如今,儿子走上美术道路,在西安一家艺术公司工作,女儿学习音乐,现在平凉幼儿园工作,他希望子女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他,一名好教师,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弟弟、一个好叔叔、一个好父亲,他用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谱写着一曲平实、动人的人生赞歌!
第二篇:张鼎奇老师好人事迹永惠版
张鼎琦老师“好人”先进事迹
张鼎琦,男,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庄浪县南湖中学,他除承担音乐、美术教学任务外,还担任学校文艺辅导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1996年-2002年连续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他是享誉县内外的学生喜爱的老师,更是十里八乡人们熟知的孝子、模范丈夫、优秀父亲、尽其所能照顾哥侄的好人,提起他,人们总会赞不绝口地说:“张老师是个复合型人才、是个孝子、是个好人。”
一、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上/传/永惠工作室
三十多年前,张鼎琦怀着初为人师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跨进了学校的大门。他深知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他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守教师向社会的公开承诺。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谱写歌曲。他的论文《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绩效》,发表在《中国校外教育》;他谱写的歌曲《立志》被校园歌曲编辑部誉为“校园歌曲曲作家”的称号,他谱写的《庄浪二中校歌》被编入《校园歌曲》杂志;他的文学作品《颠倒歌》编入《长江文艺》。几十年来,数十篇书画作品获市县各级各类奖励。良好的师德,过硬的教学,使他赢得了同行及学生的赞誉。
他以校为家,是南湖中学早来晚走的模范,他从不利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也从未因家中有事而耽搁工作。对待学生张老师倾注了满腔热忱,有困难的学生他鼎力相助,绝不吝啬。有一位同学名叫柳勇进,他父母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张老师为他买来衣服、学习用品,帮助他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后来柳勇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美院雕塑系,毕业后被西安一家艺术公司录用,现在西安一家艺术公司任经理,他母亲逢人就说:“我儿子能有今天,多亏了张老师。”
二、孝敬父亲,多年如一日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张鼎琦老师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知情达理,善解人意,工作以后,更是懂得孝道,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尽心竭力赡养年事已高的父亲,用真情无私的付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张鼎琦老师的母亲去世已二十年了,他父亲现已年届九旬,作为一名耄耋老人,子孝孙贤、安度余年是他最大的心愿。老人因年事已高,耳目不聪,再加上长期的慢性疾病,生活上多有不便,为了使老人尽量过得舒服点,为老人多尽一点孝心,张老师坚持每周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人问安,看他是否穿得舒服、吃得顺口,并把自己买的老人喜欢的蛋糕给他吃。同时,张老师还坚持定期给老人检查身体,做到小病休养,重病住院,从不延误治疗良机。记得1986年的夏季,张老师正在满怀信心地准备参加其时将要进行的师范考试时,前一天夜晚父亲本就肺炎吊针,又突发带状疱疹,他顾不得夜已深,独身寻医,彻夜未眠,在孝道和个人前途的抉择面前,他毅然放弃当年的师范考试,好多天陪伴在父亲身边,直到父亲病情好转。第二年他才参加考试,如愿进入平凉师范就读,圆了读书梦。近年来,每逢节假日或寒暑假,一旦农闲,父亲身体允许,他还会带父亲到附近的景点旅游,他说是为了让老人了解社会、开开眼界,体味人生的乐趣,诸如庄浪的紫荆山、云崖寺,平凉的崆峒山,天水的麦积山,他都带父亲去过,他说,他喜欢看见父亲乐呵呵的样子。只要在父亲身边,给父亲揉肩搓背,沏茶端饭,剃须洗脚是张老师经常做的事。
三、照顾哥侄,从不言苦
张老师有个二哥,是个先天聋哑的残疾人,现年年逾花甲,从张老师记事起,他们就生活在一起,后来,姐妹相继成家,哥弟结婚有了子女,也都分了家,二哥照旧还是和他住在老院子里,照顾二哥的责任无疑落在他们两口子身上,问题是他二哥性格古怪、脾气很大,聋哑人有时在他们家人交流中不遂他愿时会发怒,他两口子动辄还要挨他二哥的打,但是,这些张老师能理解,从不发怒,并且还要给妻子好言相劝。张老师说,他觉得自己好歹读过几天书还有个固定工作,有固定的收入,能养活这一家人。好在他的妻子也明大义,没有向他抱怨什么,任劳任怨,既侍奉老人,又伺候丈夫的二哥,还要抚养孩子,所吃的苦可想而知。张老师逢人边说,要不是老婆的支持,他哪会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确,正是相互恩爱理解,他的家才让人感觉出了温暖。“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来照顾年迈的父亲、残疾的哥哥就已经够苦的了,而张老师的侄子出生后又患有急性吸入性肺炎,他的弟弟外出打工无法联系。1998年腊月十六日早晨,张老师的妻子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张老师用自行车带着她们不畏严寒碾着冰雪来到二十里外的南湖卫生院急救。因为婴儿病危需要保暖,张老师和妻子轮流解开衣襟贴在胸口为婴儿取暖。就这样在医院里度过了四十多天,连个团圆年都未过。在侄子一周岁时,弟、媳因关系不和,婚姻宣布破产,他的弟弟在家呆不住又外出打工,出门后两三年不回家。照顾侄子的重担又落在他夫妻俩身上。毕竟孩子是无辜的,并且他还是个半脑瘫儿,张老师和妻子视侄儿如己出,同情他爱护他,侄儿身体不好,多次住院,侄子阑尾炎手术和囊肿手术都是他们守护在病床前直至病情痊愈,不离不弃。现在,侄子已十七岁,虽然不能像正常的孩子生活在多彩的校园,但有像叔叔、嫲嫲那样的照顾,他也应该感觉足矣。
四、关爱子女,子遂父愿
张老师从他父母那代开始素有喜爱艺术的家风,对于子女,张老师希望也走上艺术道路,他对子女严格要求,悉心培养,教儿子习学美术,让女儿练习音乐,如今,儿子走上美术道路,在西安一家艺术公司工作,女儿学习音乐,现在平凉幼儿园工作,他希望子女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他,一名好教师,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弟弟、一个好叔叔、一个好父亲,他用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谱写着一曲平实、动人的人生赞歌!编辑:南湖微生活
第三篇:张明老师先进事迹
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材料
八台镇赵案庄小学
张明
2011年10月20日
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材料
我叫张明,现年30岁,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在八台镇赵案庄小学任教。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责,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以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教学第一线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博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尊敬,也赢得了上级领导、同事及家长的认可。思想政治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言行举止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为人师表,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 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以身作则,并能用自己的品 德言行来教育感染学生。在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团结同志,积极服从领导和学校的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成绩显著。
响应八台镇中心校支边工作精神,2010年的 8月份,我主动请缨,到最边远最艰苦的马庄小学支边教学,自从我踏进马庄小学起,我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流水教师”,而是把自己当作本校正式老师对待,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的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跟同事融洽相处,对学生处于一片爱心。
在马庄小学,我勇挑重担,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品德教学、书法教学、劳动教学、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二年级品德教学,还担任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少先队工作及新教育工作。在担任以上工作的过程中,任劳任怨,从不向校领导讲条件,认真、热情地对待每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教学、教研工作上,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进信息技术教学的传统方式,把课程内容与现代科学知识紧密结合。我手把手地教会其他教师使用电教设备,从而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学习、研究、奉献是成长的基础。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我对工作充满热情、一丝不苟。我除了认真教学以外,还负责起了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在负责远程教育、电教工作中,经过他一个人的刻苦努力,我校拥有了良好的远程教育、电教环境。比如,学校具有了闭路电视网络、接入计算机互联网、三室互连等设施。
支边学校离家远,我经常中午自己在校做饭,有时吃住在校。这样我有更多时间备课、辅导学生,还经常家访学生。有一天早晨,我发现班里的一位学生没来,我赶忙去学生家,并进行家访。我一进学生的家,就看见妈妈正在学生给喂药。原来学生生病了,我就叮嘱学生好好养病。随后,我就每天放学给他补课,直到他病好后为止。学生和他的父母很感动。
总之,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在教育教学中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因此,我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一致推荐我为优秀教师。
第四篇:好人的先进事迹
长白县向阳小学季从云“长白好人”提名事迹材料
季从云是长白向阳小学一名普通教师,1999年毕业于白山师范学校,从教12年,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倍受学生家长称赞。
孝心撑起家的天空。
(一)精心护理 无怨无悔
2004年季老师结婚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是丈夫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腿脚不灵便,奶奶常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儿女都不在身边,只有他们这对孙子和孙媳妇和他们住在一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季老师的肩上。
(二)久病的床前定有孝媳
为了丰富奶奶的晚年生活,季老师和丈夫省吃俭用为老人买了一辆轮椅。经常推着奶奶出去散心。
(三)孝敬父母不忘本
季老师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她勤劳、朴实,凡事她都要尽善尽美的去做。她不仅善待公婆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也疼爱有加。为了弥补自己所做的不足,孩子刚刚一生日时,他就到父母家的地里忙着春耕秋收。以便减轻年岁已高的父母的负担。
八年来季从云老师就这样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自己的小家和学校这个大家努力奉献着。像一支蜡烛,照亮着老人暗淡的心境,燃起小家庭的希望。在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夸她做得好,周围的年轻人们更是佩服她的孝道,生活中她时时处处都低调做人,谦虚做事,她的真诚、朴实、热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第五篇:敬老好人先进事迹
敬老好人先进事迹 xxxxxxx,分别出生于xxxx年4月和xxxx年4月,现为xxxx镇窝村村民。夫妻二人抛弃旧的世俗观念,用孝心为瘫痪在床的老人撑起了一片晴空。xxxx年11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xxxx公公xxxx撞成重伤,也打碎了xxxx在县城扩大业务的梦想。公公出事之后,xxxx日夜守在病榻前,经过了开颅手术之后,从死亡线上挣扎着活了下来的xxxx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吃饭穿衣和大小便都要靠别人料理。面对瘫痪的公公和年迈的婆婆,xxxx跟丈夫商量决定,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面食店盘给了别人,在商道和孝道之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孝道。这个决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每年几十万元的盈利被xxxx看得很清淡。用xxxx的话是这样说的:“我要在老人需要的时候尽孝心,生意等到有机会时再做。”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伺候病人,特别是伺候年迈的病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确实是需要毅力和心血的。老人从发病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的时间了,700多个日日夜夜,xxxx始终如一,周到体贴地照顾着公公。一大早,xxxx就开始一天的忙碌,做饭、洗尿布、拆洗被褥„„一天天都是单调的重复。针灸、按摩、站立床......一圈下来4个多小时,xxxx累得满头大汗,中间还要喂水、接尿。病床、轮椅、病床,一步之遥,xxxx却要付出很大力气。丈夫邢本涛回到家时,看到妻子忙碌的身影,非常心疼,他主动包揽全部家务,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家里的农活和重活从不让妻子插手,家里吃的用的基本是他下班路上采购。儿子邢树程也非常懂事,读书住校期间,经常打电话回家,先问爷爷的情况,跟爷爷聊会儿天,然后就是跟母亲说话,帮母亲宽心。放学回家后更是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顶着烈日下地干活,从不叫苦叫累。邻居眼里的一家人和和睦睦,婆婆对自己的儿媳妇更是赞不绝口:“俺丽儿就像亲闺女一样好。”xxxx用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xxxx一家人至孝至善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