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研究[合集]

时间:2019-05-13 12:4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研究》。

第一篇:《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研究

《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从高校开课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等方面对《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在国内高校的本科教学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以求从中吸取经验,更好的服务于本科教学工作。

【关键词】光电材料与器件 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光电材料与器件》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编号:k20160500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9-01

光电材料与器件在信息产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微电子、信息通信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国内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增加。很多高校则设置了《光电材料与器件》的课程,以培养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有人认为《光电材料与器件》应该作为电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光电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国内高校开设这一课程的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等方面做一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1.《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开设情况

国内大多数院校均开设了光电(子)材料和相关器件的课程。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开设了《光电功能材料》;苏州大学开设了《有机光电材料》;北京化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开设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南京邮电大学开设了《光电子器件》课程和《光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

2.《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

通过研究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除LED、液晶显示等出现频率很高外,其它讲授内容不尽相同。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在《光电功能材料》课程中加入了电功能材料比如压电铁电材料的内容;而东莞理工学院使用《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作为教材,因此讲授内容主要也集中在薄膜材料。究其原因,一方面,光电材料与器件在有些学校开设在电类专业,在有些学校开设在材料类专业,还有些学校开设在机械类专业或物理类专业。由于学生所学的基础课程不同、将来的发展方向不同,因此教学的内容也因而各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教学特色。比如,为了让学生追踪光电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南京邮电大学在《光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中涉及到诸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拓扑绝缘体等新型光电材料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

在教学手段上,各个学校也各有特点。比如,苏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均使用了双语教学;而长沙理工大学《光电材料导论》课程设置了2学时的专门讨论课。

3.《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材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了候宏录主编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然而该书涉及的理论知识较深,对本科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些院校使用了英文图书作为参考资料来进行双语教学。

近三年有一些新出版的教材。中文教材方面,王?h、李刚和李彩霞编著的《光电子技术与新型材料》,2013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汪贵华编写的《光电子器件》、2014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张道礼、张建兵和胡云香编著的《光电子器件导论》,2015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教材方面,由国际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家S.O.Kasapa教授编著的、由Pearson Education出版的《Opto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是一本经典教材。该书201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可以作为一本经典的教材来用。考虑到各个学校课时的不同,可以选择部分内容讲授。该书还包括一些科技先驱的介绍、先进技术和产品实例,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实际上,国人也有编写的英文教材,比如上海理工大学郑继红编写的、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光电子技术导论》,内容覆盖全面,且以原理介绍为主,通俗易懂。

4.结语

通过对国内《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看出:(1)国内众多高校开设了与《光电材料与器件》相类似的课程。(2)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各个学校都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部分学校使用了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3)虽然众多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但是经典教材还是比较少。近3年出版了一些教材,一方面表明国人开始重视这一课程教材的建设,也表明尚没有比较合适的通用经典教材。在此情况下,使用国外的经典教材、选取章节讲授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林承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54-155.[2]杨洲,王冬,何万里等.光电功能材料课程研究型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国冶金教研,2014,(6): 25-27.[3]杨晓明.双语教学在《有机光电材料》课程中的实践.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78-79.[4]林承友,邵晓红,祁欣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创新教育,2014,(26):154-155.[5]万洪丹,施伟华,李培丽.《光电子器件》双语课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探究――以小班化教学为视角.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23-224.[6]杨涛,周馨慧,王磊等.《光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科技信息,2013,(23):46.[7]叶辉,时尧成.突出“设计”特色,调动学习热情――《集成光电子器件及设计》课程建设探讨.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2010-07-25.[8]龚丽,陈召勇,李灵均.《光电材料导论》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28.

第二篇:我校课程与教学研究

我校课程与教育教学研究

我校是湖南省最早招收智力障碍学生的学校,启智部创办于2000年9月,十年的风风雨雨,十年的坎坷,我校智障教育也犹如一颗嫩芽茁壮成长起来了,现已将自己的教育优势跻身于湖南特教行列的前列,初步形成了智障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启智课程改革的发展历史 1、2000年9月—2002年7月,以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六个领域——沟通、认知、劳动、运动、娱乐等设置课程。

(不足:课程设置不配套,目标内容不具体,教师评价不配套)2、2002年9月——2004年7月,实行主题教学,以“生活经验取向型”作为课程模式,其中综合主体单元侧重于节日、季节、校内外活动,生活单元课程的设计侧重于居家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

(优点:能教授孩子较完整的生活经验,利于孩子有效的应付现实生活综合学科知识,利于孩子形成实际的知识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能提高学习兴趣;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3、2004年9月——2005年7月,以《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课程体现了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综合化,减少了文化课程,增设了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课程。4、2005年9月,根据学生智力程度分成了四个班。即轻度班、中度班、重度班;轻度班、中度班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重度班采用顺德的“人性化”课程教育模式。5、2007年9月以《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第三期中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课程。

(不足:对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具体的大纲和教材。)

三、启智教材的使用

(一)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它是以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有《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整套教材完整,知识全面,对学生要求高,难度大,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经验的内容极少。为了很好的利用这套轻度教材,2005年9月在我校轻度班使用。当时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数学》,教师上课上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但是效果不明显,往往是一学期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下学期的教学又很难以进展,并且学生好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对自己今后融入社会的指导性也不大。另外,在提倡全纳教育的今天,中、重度智障学生已经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这些学生注意力差,思维迟缓,容易遗忘,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都不会。这套教材已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对象了。可是目前,特别是音乐和美术,我校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材,现在仍旧使用全国轻度培智教材的《音乐》和《美术》。

(二)顺德启智学校“人性化”教学设计

顺德启智学校“人性化”教学设计,2005年9月在我校重度班使用。当时采用顺德教学模式,实行主、助教协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搬顺德的“教学设计”,可是,由于我们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学习环境等很多方面都不同于顺德的学生,这样很多的“教学设计”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显得“水土不和”。这样我们的教师也试着自己设计“教学设计”,可是“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北京海淀“单元主题”教材

北京海淀“单元主题”教材,2005年9月在我校中度班使用。这套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教材内容侧重于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阶段都注重了文化知识、康复、生活实践、技能发展的训练,各主题都是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为主,找出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形成单元主题,比较适合于学生,但难度偏大,且教材没有形成体系。

(四)上海卢湾辅读学校教材

上海卢湾辅读学校教材,以中度智障学生为教育对象,教材主要有《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本套教材的建构建立在奥苏伯尔提出的课程组织应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根据中、重度弱智教育大纲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潜能,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实用语文》围绕生活单元主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识字、写字、说话、阅读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低年级课本偏重识字教学,围绕《生活》教材的内容,通过单元主题的横向联系,选择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字词和句子作为课文,同时注重了字词的复现率,穿插了识字部分。课文还选择了大量的儿歌,通过跟读,以达到语音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结合。

1、教材的设计

(1)教材字体相对较大,插图真实、清晰,所有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便于中度弱智学生学习和使用。(2)《实用语文》低年级段分为三年,每年有两册,每册教材有八个单元和四个综合练习,并适当安排了集中识字,每课后面安排多种类型的练习,如:“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进行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生活》也安排了适当的练习。

(3)教材内容有个人卫生、着装、进餐、安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劳动生活、社会生活这些单元主题及相关内容,围绕弱智学生解决生活技能的各方面,每个训练内容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如:第五册安排的是 《勤洗手 勤洗澡》,第六册就安排了 《洗脚》《常换鞋袜》,不断提高训练、教学要求,体现了训练、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有序性。

2、教材的使用

(1)明确教学重点和要求。低年级《实用语文》教材的重点是进行语言、生活技能、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的训练;要求学会汉字笔画、部首和简单汉字、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写字习惯等。通过游戏、儿歌、实物、情景练习,进行语言、思维和动作的训练;学习跟读句子、儿歌;学习用铅笔写字,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并学会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2)适当选择和制作教具。

准备教具时,始终坚持直观性原则。能采用实物的就用实物;能演示的,就提供场景,如:《红灯 绿灯》、《对不起》;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就用图片或录像进行教学。另外,还将需要孩子掌握的字词制作成卡片进行教学。

(3)设计恰当的活动方案

由于本套教材是以中度智障学生为教育对象,而目前我校每个班级学生都是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我们在使用《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三科教材时,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将全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类,再根据A、B、C三类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收获。

四、我们的追求

继续坚持以科研精神开办启智教育,走“医教结合”的道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药物治疗和感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情操,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建立训练中心、发展中心、职教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实现智障学生从早期训练到职业训练的全过程,形成科学、全方位的智障教育体系。

1、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乡土教材。

2、完善课程、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促进启智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努力探索一套有本校智障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继续加强学生的个案研究,积累智障教育经验。

5、注重学生的康复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得到有效的发展。

6、发展特奥运动,打造学校品牌。

7、重视对学生进行“休闲娱乐”方面的培养。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休闲方式。

8、努力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职业教育体系。

启智部现有在校学生50多名,共5个教学班级,其中高年级1个班,中年级1个班,低年级3个班。先后有30多名智障儿童从这里步入了社会,其中2名学生参加了工作,8名学生转入普通小学。学生毕业后发初中文凭,已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能够做到了自食其力,还可以帮家庭分担经济负担。

我们坚持以科研精神开办启智教育,走“医教结合”的道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药物治疗和感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情操,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国家教育部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音乐、体能、美术、劳动技能、感统训练、语言康复、生活技能等课程,另外,为了我们的学生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我校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先后开设了种植、洗车、穿珠、四门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实施了湖南省首例IEP个案训练试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不仅实现了科研融资10万元,还为智障教育积累了推广性的经验。此项试验的得到了家长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现有17名教师和护理人员服务于启智部,全体教师都分别到北京、重庆、广东等接受了智障教育的专职培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保证。启智部实行班级包班制、办公教学一体制、学科考核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启智教育管理模式。广大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积极撰写了论文,多次获得在国家级和省级论大奖。本部门多次被评为了“优秀教研组”。湘潭都市、湘潭新闻、《湘潭晚报》、《湘潭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启智部的优秀事迹。作为全国奥林匹克示范性学校和全省特奥训练基地,我校长期重视对智障学生的特奥训练,学生多次参加国家和国际的特奥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年,代表湖南在东亚特奥足球运动会上获男子足球铜牌。2005年,代表湖南在全国特奥会上获地滚球金牌一枚,银牌三枚,铜牌三枚;高尔夫球金牌一枚,银牌二枚。2006年代表湖南参加全国特奥会,获男子足球金牌一枚,滚球金牌三枚,金牌三枚,铜牌一枚;高尔夫金牌一枚,铜牌一枚。2007年,代表中国参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特奥会,获高尔夫金牌一枚,铜牌一枚,女子足球银牌一枚。2008年参加东亚区特奥足球运动会,获男子足球金牌。

我们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党和政府对特殊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有一群“甘为春泥护弱花”的特殊园丁的默默奉献,只要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科学探究,智障教育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这群孩子的明天定是美好的!

第三篇: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英文)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类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学 分:3 课 时:54课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是一门新兴交叉和前沿学科,是将电子科学与有机材料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尖端学科。它凭借着有机光电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独特的分子特性、软物质行为和超分子结构,已成为继真空电子、固体电子、光电子之后的国际研究热点。当前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已经从基础研究走向产业化开发,并渗透到许多领域而迅猛发展,为人类文明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日益突出的贡献。

本课程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子器件,讲解光电信息技术领域中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所涉及的相关原理、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习本课程的目标是掌握有机材料及器件的基本理论、器件原理,了解该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应用前景,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为学生将来进入有机电子、信息科学领域打下基础。

课程根据专业的特点,重点掌握目前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技术、了解和掌握最新国际发展趋势,使学生获得对有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便为进一步开展有机光、电子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涵盖多学科领域,其中主要的学科是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材料学,同时还需要具备有机化学和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识,并且还要应用半导体平面工艺技术等,因此本课程需要先修的课程包括:半导体物理、有机化学、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工艺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

《分子材料与薄膜器件》,贺庆国、胡文平、白凤莲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

1.黄春辉等,《光电功能超薄膜》,北京大学出版社 2.朱道本等,《有机固体》,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黄春辉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M.Pope, Clarendon Press,《Electronic processes in organic crystals》,Oxford

5.Joseph Shina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Springer 6.马丁.波普,《有机晶体中的电子过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高观志等,《固体中的电输运》,科学出版社 8.黄维等,《有机电子学》,科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简介(绪论)第一章 有机材料与电子学 § 1.1 有机材料概念及发展简史 § 1.2 电子学与有机材料

§ 1.3 有机半导体与无机半导体比较 § 1.4 有机光电材料中的电子过程及相关性质 § 1.5 有机电子学及其应用

§ 1.5.1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OFET)§ 1.5.2 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OPV)

§ 1.5.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OELD)§ 1.5.4 有机传感器和存储器(Organic sensor,OS;Organic memory,OM)第二章 有机材料中的电子结构 § 2.1 有机分子内成键及相关概念 § 2.1.1 固体物质的成键方式 § 2.1.2 原子的电子轨道和电子云 § 2.1.3 原子之间的杂化轨道

§ 2.1.4 σ键与π键,单键、双键与三键,饱和键与不饱和键 § 2.1.5 价电子、σ电子、π电子和n电子 § 2.1.6 典型实例:化学成键与材料性质 §2.2 有机材料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理论简介

§ 2.2.1 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MO理论)§ 2.2.2 配位场理论 § 2.2.3 能带理论 § 2.3 有机材料中电子能级

第三章 有机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及其晶体堆积方式 §3.1 分子作用力 §3.2 有机分子晶体结构

第四章 有机材料中与光、能量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 §4.1 分子内光激发态及其衰变过程

§4.2 聚集分子中的激发态及衰变特点(指晶体、固体时的特点)第五章 光跃迁规律 §5.1 光跃迁本质 §5.2 光跃迁选择法则

§5.3 Franck-Condon原理(Franck-Condon Principle)§5.4 Einstein方程:激发过程与辐射过程之间的关系 §5.5 光吸收强度分布

§5.6 光的发射效率及激发态寿命 §5.7 物质的发光 §5.7.1 发光物质/体系 §5.7.2 有机发光材料 第六章 激子 §6.1 激子的产生 §6.2 激子的分类

§6.3 激子输运——能量传递/转移 §6.4 激子扩散

§6.5 激子的动力学过程

第七章 有机材料中与电学性能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 §7.1 有机材料电学性质研究历史 §7.2 描述电学性质的基本概念 §7.3 有机材料中载流子类型 §7.3.1 光生载流子

§7.3.2 非本征激发----掺杂型载流子(另一个是杂质缺陷型)§7.3.3 注入型载流子 §7.4 导电有机材料 第八章 有机半导体器件(专题讨论)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1、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利用教材,围绕知识点组织教学内容;(2)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讲稿、Movie演示;(3)考试:闭卷笔试。

2.学时分配:

(4)本课程共54学时,讲授7章,课堂专题讨论1章。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2学时)第一章(6学时)第二章(8学时)第三章(6学时)第四章(10学时)第五章(6学时)第六章(6学时)第七章(8学时)第八章(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以学科特点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加强理论概念和技术应用的讲授,重点讲授有机光电材料中的电子过程及相关性质、有机材料中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理论、有机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及其晶体堆积方式、有机材料中与光、能量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光跃迁规律、激子的产生输运理论及其动力学过程以及有机材料中与电学性能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搜索和阅读相关文献,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堂上进行 讨论典型的有机光电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存储器、有机激光、有机传感和有机光电探测器等)的原理、结构、材料、性能参数以及制造工艺。

【重点掌握】:有机光电材料中的电子过程及相关性质、有机材料中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理论、有机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及其晶体堆积方式、有机材料中与光、能量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光跃迁规律、激子的产生输运理论及其动力学过程以及有机材料中与电学性能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

【掌握】:有机光电器件的原理、结构、材料、性能参数以及制备工艺; 【了解】: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一般了解】:发展中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难点】:有机材料中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理论、有机材料分子间作用力、有机材料中与光、能量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光跃迁规律、激子的产生输运理论及其动力学过程以及有机材料中与电学性能相关的概念及电子过程。

制定人:李海蓉

审定人: 批准人: 日 期:2017.1.5 6

第四篇: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绪论 例举信息技术与光电子技术所涵盖的几大方面: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产生、传输、获取、存储、显示、处理等六大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光电子技术主要包括光的产生与转化、光传输、光探测、光存储、光显示、光信息处理。2 简述光电子技术的定义及其特征: 光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光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及其能量相互转换的相关技术。

光电子技术的特征:光源激光化、传输波导(光纤)化、手段电子化、现代电子学中的理论模式和电子学处理方法光学化。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第一阶段——电子信息技术

其特征是:信息的载体是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等

第二阶段——光电子信息技术

其特征是: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激光器,光纤等 第三阶段——光子信息技术

其特征是:以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全光通信,光计算机等 4 简述光子传递信息的特点:

(1)极快的响应时间,可用于超高速、宽带通信(2)传输信息容量大

(3)信息传输过程中失真小(4)高抗干扰、高可靠性

(5)光储存具有储存量大、速度快、密度高、误码率低的优点 总之,超高速、抗干扰、大容量、高可靠性是光子技术的特点。

太阳能电池

1、举例说明太阳能利用的优缺点

优点:普遍(不受地域及技术条件限制,无需开采和运输)

洁净(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无噪声,不影响生态)

巨大(1.68×1024cal/年,相当于20万亿吨标准煤燃烧的热量)

缺点:能流密度低(1kw/m2,需要相当大的采光集热面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不稳定(受时间,天气影响明显)

大规模使用的成本和技术难度均很高(5~15倍)

2、例举太阳能电池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事件

1839年法国科学家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现象)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关于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制成功,在太阳电池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3、光电效应包括哪几类?举出每类的代表性器件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物体吸收了光能后转换为该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而产生的电效应。根据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的不同行为,光电效应可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金属

§其主要应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内光电效应: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激发出电子-空穴对而使半导体产生了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半导体

光电导效应是指光照射下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从而引起材料电阻率的变化。其应用为光敏电阻。——本征或掺杂半导体

光生伏特效应是指光照射下物体内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其应用主要有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敏二极管、光(电)敏三极管等。——PN结半导体

4、简述太阳能电池的光能-电能转化原理

当光照射p-n结上时,如果入射电子的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g),就会在半导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它们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空穴往p-区移动,使p-区获得附加正电荷;而电子往n-型区移动,n-区获得负电荷,产生一个光生电动势,这就是光伏效应(光生伏打效应)。当用导线连接p-型区和n-型区时,就会形成电流.5、说明太阳能电池结构中金属梳状电极以及SiO2保护薄膜的作用

金属梳状电极:一方面金属收集载流子,要比半导体有效;另一方面梳状不会完全的阻挡阳光,增加了光的入射面积;

SiO2保护膜:硅表面非常光亮,制作者给它涂上了一层反射系数非常小的SiO2保护膜(减反层),将反射损失减小到5%甚至更小;

6、简述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电二极管工作原理的异同 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二极管都是基于光伏效应的光电器件。其主要区别在于:①光伏电池在零偏置下工作,而光电二极管在反向偏置下工作②光伏电池的掺杂浓度较高1016-19从而具有较强的光伏效应,而光电二极管掺杂浓度较低1012-13③光伏电池的电阻率较低0.1-0.01 Ω/cm,而光电二极管则为1000Ω/cm④光伏电池的光敏面积要比光电二极管大得多,因此光电二极管的光电流小得多,一般在uA级。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经过驰豫、扩散、迁移等过程复合而产生光子。

7、推导理想光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公式

8、画出理想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写出通过负载电阻的电流公式,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公式。

9、太阳能电池按材料分分哪几类?例举各类型中有代表性的太阳能电池。

10、简述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能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三个主要问题,并逐一举例说明。

开发宇宙空间所需要的连续不断的能源:太阳电池非常适合空间应用,因为它不消耗燃料,不消耗自身、不排放废物,目前通信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都广泛采用太阳电池。地面一次能源(天然能源)的获得,解决矿物燃料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最重要的地面应用为并网发电,包括城市与建筑结合得并网光伏发电系统(BIPV)和大型荒漠光伏发电站.目前60%的太阳电池用于并网发电系统,主要用于城市.日益发展的消费电子产业所需要的电力供应:太阳电池也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如太阳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太阳能喷泉、太阳能城市景观、太阳能信号标识、太阳能广告灯箱、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钟、太阳能计算器、汽车换气扇、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游艇等。

光通信

1、从通信波长、传输速率、中继距离等方面说明各代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光纤通信: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 1.频率高、频带宽、容量大 2.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3.保密性能好 4.抗干扰能力强

5.原料丰富、成本低、重量轻、寿命长

6.耐高温、耐高压、抗腐蚀、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2、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3、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纤通信系统一般由电端机(收发)、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中继器以及光缆等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互连与光信号处理器件,如光纤连接器、隔离器、调制器、滤波器、光开关及路由器、分插复用器ADM等。

4、分别计算光信号在衰减系数为0.2dB/km、20dB/km与1000dB/km的光纤通信系统传输1km,5km以及20km距离后输出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的比值。

5、分别计算光信号在衰减系数为0.2dB/km、20dB/km与1000dB/km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传输时,光功率衰减一半所需要的传输距离。

6、简述光纤通信发展所经历的三次技术飞跃。

20世纪60年代。1962年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诞生,随后半导体光检测器也研究成功。特别是1966年英籍华人科学家高锟与Hockham提出用玻璃可以制成衰减为20dB/km的通信光导纤维,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先制出了20dB/km的光纤,这标志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实际研究条件得以具备。

20世纪70年代。1970年发明了LD的双异质结构,使得光源与光检测器的寿命都达到了10万小时的实用化水平。1979年发现了光纤1310nm和1550nm新的低损耗窗口,紧接着单模光纤问世。光纤的衰减系数一下降到0.5dB/km。这使得光纤通信迈进了实用化阶段,从80年代初开始光纤通信便大步地迈向了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1989年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研制成功是光纤通信新一轮突破的开始。EDFA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光纤传输衰减的补偿问题,而且为一批光网络器件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使得光纤通信的数字传输速率迅速提高,促成了波分复用技术的实用化。

7、光纤通信常用的低损耗窗口有哪些?它们的最低损耗系数分别是多少? 光纤通信常用的三个低损耗窗口:

0.85 m :2dB/km、1.31 m:0.5dB/km、1.55 m:0.2dB/km

1、计算n1=1.52,n2=1.51的阶跃光纤在空气(n0=1)中的数值孔径,对于这种光纤来讲,最大入射角是多大?

0i12

2、设光纤的纤芯半径为25um,折射率n1=1.46,n2=1.45,光纤的工作波长为0.85um,求归一化频率及传播模式数。如果工作波长为1.3um,传播模式数为多少?

3、当工作波长λ=1.31μm,某光纤的损耗为0.5dB/km,如果最初射入光纤的光功率是0.5mW,试问经过40km以后,输出光功率?

4、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入射光功率为200W,经过1km传输功率变为100W,又传输一段距离后功率变为25W,问后一段距离为多少?

5、影响光纤通信传输损耗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目前有几个通信窗口?为什么光纤通信要向NAnsinnn1.55um的长波方向发展。

包括本征吸收、杂质吸收、原子缺陷三种。

影响较大的是在1.39、1.24、0.95、0.72m,峰之间的低损耗区0.85,1.30,1.55 m构成了光纤通信的三个窗口。

光探测

1.简述光电效应与光热效应的区别。

光电(光子)效应:探测器吸收光子后,直接引起原子或分子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光子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对光波频率表现出选择性,响应速度一般比较快(ns~us)。

光热效应:探测元件吸收光辐射能量后,并不直接引起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而是把吸收的光能变为晶格的热运动能量,引起探测元件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的结果又使探测元件的电学性质或其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一般对光波频率没有选择性,响应速度比较慢(ms)。2.光电探测器中的常见噪声有哪些?简述它们产生的原因。

热噪声:或称约翰逊噪声,即载流子无规则的热运动造成的噪声。

散粒噪声:也称散弹噪声,穿越势垒的载流子的随机涨落(统计起伏)所造成的噪声。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表明:散粒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来源。

半导体受光照,载流子不断产生—复合。在平衡状态时,在载流子产生和复合的平均数是一定的,但在某一瞬间载流子的产生数和复合数是有起伏的,这种起伏导致载流子浓度的起伏,由这种起伏引起的噪声产生—复合噪声。

1/f噪声:或称闪烁噪声或低频噪声。由于光敏层的微粒不均匀或不必要的微量杂质的存在,当电流流过时在微粒间发生微火花放电而引起的微电爆脉冲称为1/f噪声。3.根据量子效率的定义推导量子效应与电流响应度之间的关系。4.光电倍增管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每部分的作用。

光入射窗:光窗分侧窗式和端窗式两种,它是入射光的通道。由于光窗对光的吸收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吸收越多,所以倍增管光谱特性的短波阈值决定于光窗材料。

光电阴极:光电阴极由光电发射材料制作。光电发射材料大体可分为: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

电子光学系统:(1)使光电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尽可能全部会聚到第一倍增极上,而将其他部分的杂散电子散射掉,提高信噪比;

(2)使阴极面上各处发射的光电子在电子光学系统中有尽可能相等的渡越时间,以保证光电倍增管的快速响应。二次发射倍增系统:倍增系统是由许多倍增极组成的综合体,每个倍增极都是由二次电子倍增材料构成,具有使一次电子倍增的能力。因此倍增系统是决定整管灵敏度最关键的部分。阳极:阳极是采用金属网作的栅网状结构,把它置于靠近最末一级倍增极附近,用来收集最末一级倍增极发射出来的电子。

5.某光电倍增管具有5级倍增系统,倍增系数(二次发射系数)δ=100。如果用λ=488nm,光功率p=10-8w的紫光照射倍增管的光电阴极,假设光电阴极的量子效率为10%,试计算收集阳极处短路电流强度。(h=6.63×10-34J·s,e=1.602×10-19C,c=3.0×108m/s)

NN解:

89

519

348

1、简述PN结的形成过程以及PN型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上时,能量大于或等于带隙能量Eg的光子将激励价带上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跃迁到导带上(受激吸收),产生电子-空穴对(称为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对在反向偏置的外电场作用下立即分开并在结区中向两端流动,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光电流)。

2、比较PIN型以及APD型光电二极管与PN型光电二极管的异同。

PIN光电二极管是在掺杂浓度很高的P型、N型半导体之间,加一层轻掺杂的N型材料,称为I(Intrinsic,本征的)层。由于是轻掺杂,电子浓度很低,经扩散后形成一个很宽的耗尽层,这样可以提高其响应速度和转换效率。

利用PN结在高反向电压下(100-200V,接近反向击穿电压),光生载流子在耗尽层内的碰撞电离效应产生的雪崩效应,实现光电流倍增(电流增益达106)。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3、列出热电器件的种类以及其代表器件。热敏电阻—辐射热计效应 热释电器件—热释电效应 热电偶—温差电效应

4、画出热释电探测器的原理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温度恒定时,面束缚电荷被晶体内部或外部的自由电荷所中和,而观察不到它的自发极化现象。因此静态时不能测量自发极化。

当温度变化时,晶体表面的极化电荷则随之变化(驰豫时间约10-12s),而自由电荷中和面束缚电荷所需时间长(一般在1~103秒量级)因此跟不上它的变化,在来不及中和之前,热电体侧表面就呈现出相应于温度变化的面电荷变化,失去电的平衡,这时即显现出晶体的自发极化现象。

5、简述各类热辐射探测器的特点。

热电器件的共同特点是,光谱响应范围宽,从紫外到毫米量级的电磁辐射几乎都有相同的响应。而且响应率都很高,但响应速度都较低。

1)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差电堆:响应率很高,但机械强度较差,使用时必须十分当心。它的功耗很小,测量辐射时,应对所测的辐射强度范围有所估计,不要因电流过大烧毁热端的黑化金箔。保存时,输出端不能短路,要防止电磁感应。2)热敏电阻(测辐射热计):响应率也很高,对灵敏面采取致冷措施后,响应率会进一步提高。但它的机械强度也较差,容易破碎,所以使用时要当心。它要求踉它相接的放大器要有很高的输入阻抗。流过它的偏置电流不能大,免得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影响灵敏面的温度。3)热释电器件:一种比较理想的热探测器,机械强度、响应率、响应速度都很高。但根据它的工作原理,它只能测量变化的辐射,入射辐射的脉冲宽度必须小于自发极化矢量的平均作用时间。辐射恒定时无输出。利用它来测量辐射体温度时,它的直接输出,是背景与热辐PPIeehhc10488100.11001.602106.63103.0103.93A射体的温差,而不是热辐射体的实际温度。另外,因各种热释电材料都存在一个居里温度,所以它只能在低于居里温度的范围内使用。

光显示

1,什么是三基色原理?

自然界中任意一种颜色均可以表示为三个确定的相互独立的基色[红(700 nm)、绿(546.1 nm)、蓝(435.8nm)]的线性组合。将三基色按一定比例相加混合,就可以模拟出各种颜色。2,光度量有哪些?单位分别是什么?

(1)光通量: 单位时间内所发出的光量;单位:流明(lm)。

(2)发光强度: 在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辐射的光通量,单位:坎德拉(cd)。(3)光照度:单位受光面积(S)上所接收的光通量,单位:勒克斯(lx).(4)亮度: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单位cd/m2 3,黑白CRT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简述其工作原理。CRT显示器的核心部件是CRT显像管(即阴极射线管),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i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其中电子枪是显像管的核心。

工作时,电子枪中阴极K被灯丝加热发射大量的电子,电子束首先由加在第一控制栅极的视频电信号调制,然后经加速和聚焦后,高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体,荧光体发出可见光。电子束的电流是受显示信号控制的,信号电压高,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流也越大,荧光体发光亮度也越高——不同灰度级的实现。

最后通过偏转磁轭控制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描,从而将图像或文字完整地显示在荧光屏上。

4,简述彩色CRT中荫罩的作用。

荫罩的作用——为了防止每个电子束轰击另外两个颜色的荧光体,在荧光面内设有选色电极-荫罩。当电子束到达屏幕后部时,还要通过一个非常薄的,大约只有0.1MM厚的荫罩板,只使有用的电子束通过,无用电子束击打在荫罩板上做无用功发热。对于原来孔状的荫罩板,其上每一个孔都与屏幕上的一组三个荧光粉颗粒相对应(一个点有红绿蓝三个荧光粉颗粒组成)。

5,简述CRT显示器件的优缺点。优点:

1、亮度高(可调)

2、对比度高

3、视角大

4、色彩还原度好

5、色度均匀

6、分辨率高(可调)

7、响应时间短 缺点:

1、耗电量大

2、尺寸大,重量大

3、无法制造较大面积的显示屏

技术上的困难:较大真空玻璃外壳容易破裂

显示面积较大时,扫描频率降低,无法显示运动影像

4、受电磁场影响,容易发生线性失真

5、存在辐射,影响使用者身体健康

1,按照液晶分子排列状态分类,液晶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它们的分子排列特征。按液晶分子排列状态,热致液晶相可分为三大类:

近晶相液晶:棒状或条状分子按层状排列,二维有序,层内分子长轴相互平行,其方向可垂直于层面或与层面倾斜。分子质心位置在层内无序,分子可在层内转动或者滑动。

向列相液晶:由长径比很大的棒状分子组成,保持与轴向平行的排列状态。分子的重心杂乱无序,并容易顺着长轴方向自由移动,像液体一样富于流动性。

胆甾相液晶:具有层状结构,分子长轴在层内是相互平行的,而在垂直于层的平面上,每层分子都会旋转一个角度。整体呈螺旋结构,螺距的长度与可见光波长相当。胆甾型液晶具有负的双折射性质.胆甾相和向列相液晶可互相转换。2,何为液晶的电光效应? 电光效应:

液晶材料在施加电场(电流)时,其光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这种效应称为液晶的电光效应。

3,说明TN-LCD的工作原理。

当入射光通过偏振片后成为线偏振光,在无外电场作用时,由于扭曲向列液晶的旋光特性,线偏光经过扭曲向列液晶时偏振方向跟随扭曲向列液晶旋转90°,在出射处,检偏片与起偏片相互垂直,旋转了90°的偏振光可以通过,因此呈透光态。

在有电场作用时,当电场大于阈值场强后,液晶盒内液晶分子长轴都将沿电场方向排列,即与表面呈垂直排列,此时入射的线偏振光不能得到旋转,因而在出射处不能通过检偏片,呈不透光态。

4,何为液晶显示器的“交叉效应”?该效应存在于哪几种液晶显示器中?

若半选择点上的有效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在屏幕上将出现不应有的显示,使对比度下降,这就是交叉效应。TN、STN-LCD存在所谓的“交叉效应”。由于每个像素相当于一个电容,当一个像素被先通时,相邻像素将处于半选通状态,产生串扰。因此对于多路、视频运动图像的显示很难满足要求。5,简述LCD的优缺点。

优点:低压、低功耗;平板结构;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缺点:显示视角小;响应速度慢;亮度相对较低;对比度低;画面均匀度相对较差、存在点缺陷。

6,PDP如何实现彩色显示?。

PDP显示原理:PDP是利用气体放电发光进行显示的平面显示板。这种屏幕采用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大量等离子管排列构成屏幕。每个等离子管对应的每个小室内部充满惰性气体(AC: Ne; DC: Ne, Ar, Hg;彩色:Ne:Xe, Ag:Hg)。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后,封装在两个玻璃之间的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产生紫外光照射三基色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第五篇: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摘 要:介绍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内容特点,结合软件工程教学的现状及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

软件工程是为了解决“软件危机”的困扰应运而生的一门工程性学科,它指导着软件开发人员以工程化的手段规范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利用实际项目及实践教学环节对软件工程的核心理论进行深入的讲解。

一、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传统的软件工程的教学围绕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展开,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内容。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的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现在的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UML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度量、软件复用及构件工程等知识。在讲授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向学生介绍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能力成熟度模型)以及ISO9000等国际标准。布置学生课后了解敏捷开发、软件复用、构件接口等新技术。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软件工程领域中项目管理这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CMM指导之下的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方法越来越科学,软件质量和开发过

程的评估体系也逐渐完善。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和

技术。

二、软件工程的教学模式

软件学院和常规的计算机专业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有纯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常规的计算机专业在软件工程上采用纯英文教学的目前极少,但有不少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对于软件工程这样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阅读国际软件工程权威们召开的研讨会报告原文,了解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1)授课者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握好教学过程中使用英文的比例;(2)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软件学院基本选择国外软件工程专家专著类英

文原版教材,如,Roger Pressman的经典教材:《软件工程?实践者之

路》(第六版)(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3)毕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有别于传统的中文授课方式。教师课后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映,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并做好课后辅导和答疑工作。

三、软件工程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采用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教师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讲解理论知识中的重、难点,学生通过网上课件浏览、自行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其余内容。没有扎实的理论做指导,在今后很难成为一个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当然,要很好地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体系是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的、易于理解的、实际的软件项目案例,在教学中结合该案例讲授每个知识点。该案例最好来源于授课教师参与过的项目,授课教师对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比较了解。讲解项目的每个知识点后,再布置一些让学生做的案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2.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实践”注重学习中人的因素,采用反思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教育家Donald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中指出,作为一个实践者,要不断地在行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并不断地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在学生的课程设计或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学生从软件系统的开发开始,反思自己和他人如何开发和使用算法。然后,再进一步反思与开发和各步骤相关的策略、规则和理论等。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的体验、教学心得、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反思以随笔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上,学生通过阅读,将这些言传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不停的相互追问中,教师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3.注重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布置大型项目,将学生划分为6~10人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担任项目经理、客户、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等角色,小组成员角色可以互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阶段的任务。教师、助教可以扮演用户的角色,帮助学生提高在需求分析中的谈判与沟通技巧。最后,学生分组上台,讲述本组对项目的理解、分析、论证和决策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提出意见。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间不仅能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整合,拓展并完善自己,还可以从中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负责。经过课程设计,学生的创造性、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

发展。

四、构建多元化教学辅助平台

1.建立网络学习的平台

可以设立软件工程学习网站,教师在网站上公布教学课件、课程进度、作业和实验要求等内容,并且将要补充介绍的一些先进技术放在网上供学生自行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学习经验,随时和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和答疑。

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软件工程课程实践环节的主要场所,软件工程的课

程设计要求实验室配备合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工程工具软件,以便为教学研究和学生实践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应该与管理规范的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伙伴关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且经常请企业里有丰富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为学生作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规范方面的专题报告。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软件开发的实际问题、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确定自己今后的专业研究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让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就业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五、综合考评方式

软件工程课程的考试方式要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不是考核的重点,应该采用结构合理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由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程设计、期末笔试组成的综合评价学生的考核体系。我们的考核方案为:作业、课堂表现占20%,课程设计(小组为单位)占40%,笔试占40%。

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密切注意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软件行业需求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

力,造就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软件行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备军,宋超.反思和抽象在“软件工程中人的因素”课程学习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6(1):52-56.[2]肖春景,乔永卫.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7(2):133-135.[3]林怀忠,杨小虎,陈越.软件学院中“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4):34-36.[4]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

工程学院)

编辑 韩 晓

下载《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研究[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电材料与器件》类课程教学研究[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复习提纲

    《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复习提纲基础:半导体物理基本概念、物理效应,p-n结。 重点:双极型晶体管、JFET、GaAs MESFET、MOSFET。 了解:材料物理参数、器件直流参数和频......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 学习计算机语言并进行编程训练,是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一个突破口,是熟悉计算机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何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

    地方课程教学研究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研究计划 刘爱青 一、研究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F.BOBBITT)出版《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博比特继1918年出......

    电子材料与器件总结

    Chapter 1.Introduction 1. What are electronic materials? 电子材料是用在电子电气工厂的材料,它们是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 2. What are the functional electro......

    基于设计的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类课程教学研究工学论文

    摘 要:在分析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以及工程技术类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现状的基础上,并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本文提出基于设计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教学......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兴趣:首先培养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直接兴趣主要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

    关于《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范文大全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身边及生活中获取的各种课题为学习载体,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开展主动性研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不断构建及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