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生命续写生命 用年华谱写华章
用生命续写生命
用年华谱写华章 ——学习杜晓刚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
杜晓刚同志扎根乌蒙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7年,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心系群众、亲民为民,真抓实干、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勤奋敬业,严于律己、清正廉明。他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经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45岁。8月6日,省委下发《关于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的决定》。(四川日报)
生命不在乎长度,而在于宽度,杜晓刚用生命续写了生命的宽度;年华不在乎华丽,而在于华实,杜晓刚用年华谱写了华实的乐章。在群众眼里,他是“接待农民先倒茶,反映问题把笔拿,送客掬容呼慢走”的好领导;在同事话中,他是“忘我工作,多为群众做事”的“拼命三郎”;在后辈心上,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公仆。他一生,有脚阳春,他的死,重于泰山。笔者认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杜晓刚同志为榜样,学习弘扬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正能量。
学习杜晓刚心系群众、亲民为民的“舟水”信念。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用今天的话来说,统治阶级为舟,人民群众为水。只有正确处理好舟水关系、干群关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杜晓刚同志深谙此理,在日常工作中心系群众、亲民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效果的最高标尺。在职期间,杜晓刚同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用水尾镇5年100万字的“民情笔记”时刻撼动我们的心灵。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用自己并不宽裕的收入帮助困难群众和学生,而自己确是两袖清风、囊空如洗。这样的“舟”,怎不为“水”所拥护。
学习杜晓刚真抓实干、勇挑重担的务实精神。汉代文学家桓宽在他的《盐铁论〃非鞅》中这样说道:“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这句话旨在说明,贤人总是先务实,后求其功效,而不是以一纸空文“蒙混”政绩、欺骗群众。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党最忌讳的便是以新形式主义代替形式主义,大搞“机关”作风,谎称“走基层”而不肯“下基层”,徒喊口号而无实际行动。而杜晓刚同志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真抓实干、勇挑重担,事必躬亲、干群连心。工作中始终坚持发现问题在一线、调研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敢于直面矛盾,敢啃“硬骨头”,主动请缨援助藏区。他在真正做到了干群一条心,共铸鱼水情。这样的“干”怎不受人所敬仰。
学习杜晓刚恪尽职守、勤奋敬业的奉献精神。“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这是罗佐夫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只要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履职就能够拥有幸福进而享受幸福。身为为官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生命的火光点燃别人幸福的希望,甘于奉献、甘当路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杜晓刚同志一生之中,始终对工作饱含热情、无私奉献。在身患癌症前后做了15次手术的情况下,他不顾病痛,经常瞒着家人和组织,一边治疗、一边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心甘情愿地选择当群众的“孺子牛”。这样的官怎不受人所爱戴。
学习杜晓刚严于律己、清正廉明的廉政精神。包拯在《乞不用脏吏疏》中这样说道:“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廉洁奉公的官吏是人民的楷模,而贪污腐败的官吏则是国家的盗贼。做官成贼,实为己之不幸,国之大哀。岳飞也说过:“文臣不爱财,武臣不惜死,则天下太平也。”因此在当今社会,要想让天下永享太平,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对为官者的要求首先是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明。杜晓刚为官一生,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从不利用职权之便为亲友谋私利,且弥留之际仍不忘交代后事要从简办理、不收礼金。悄悄的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或许他又带走了什么,而他带走的不过是两袖清风。这样的廉怎不为民所拥戴。
杜晓刚同志为官如此一生,实属民之万福、国之万幸。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应该以杜晓刚同志为榜样、为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竭忠尽智,死而后已;学习他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学习他埋头苦干,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将学习他的精神转化成为民务实的的自觉行动,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谱写中国梦四川新篇章而不懈努力、奋斗终生。(作者:荔枝香)
第二篇:用生命谱写华章
用生命谱写华章
------田彬峰事迹有感
他是一名平凡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是奋战在储运部检修岗位上的一名普通的钳工;他也是我护理过的千千万万病人中的一个。他,年仅38岁,却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用毕生心血书写12万字的工具书;他,是酒钢破格聘用的首批13名首席技师之一。他,就是田彬峰。我作为田彬峰的护员,见证了他与病魔生死抗争,却心系自己的岗位,忍痛工作,忘我著书的全过程。也就是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护理期间里,我了解了他看似平凡却足以让我们仰望的人生。
今年4月,田彬峰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医院检查带给他的是生命安排的一个大玩笑:胰腺恶性肿瘤晚期。这声声震耳的几个字如晴天霹雳一样,让田彬峰的生活跌入了万丈深渊。作为长年奋战在癌症肿瘤护理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我深知,疼痛来时的无力抵抗和撕心裂肺。原以为他也会像一般人一样,接受治疗,等待死神的宣判。而他却在6、7月份检修繁忙的时候,忍受着剧痛又出现在检修现场,他那空置了许久的办公桌前又响起悦耳的敲击键盘的声音。
住院期间,我们护理人员总是会见他时不时地抱着笔记本电脑专心致志的坐在病床上的样子,大家都以为他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在玩游戏。然而,当我们了解到他是在圆他的写作梦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触动了。在书籍的写作过程中,疼痛成了田彬峰最大的困扰。疼的厉害的时候,他坐也不是,躺着也不行。我们科室
只能想尽办法最大程度的的缓解他的疼痛,减少在疼痛时呕吐的频率。他也只能在半坐半卧的45度病床上,在妻子按摩减轻疼痛的时候核对底稿中的数据。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在酒钢集团相关部门和储运部等各方帮助下,田彬峰的毕生心血,累计400页,近12万字,酒钢第一本由自己技师编写的教材《储运部原燃料系统机械设备维修及故障查询手册》在病床上完成并得以出版。他说:“生命尽头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完成著书梦想,希望自己写的教材对员工日后的工作有帮助,希望在提高操作人员和新招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其操作过程中的理论思维能力。”每每说到此处,田彬峰的嘴角才会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今天,他终于圆了自己的梦。
在工作中,他有很多名字,公司授予的“金牌工人”、因设备检修技术精湛而得的“大拿”、在遇到各种检修任务,他能直接准确迅速的说出检修的重点和各种备件的尺寸,职工又送给他“设备大夫”的名号。在走向“大拿”道路上,田彬峰有两个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技术的执着。日常工作过程中,不管是谁管辖的设备,只要发生棘手的故障,他都会帮助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制约生产的设备瓶颈问题,勤观察,细分析,进行各种小改小革,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科室所有人无不对他的这种信念和坚持打动。从那时起,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越发的吃苦耐劳了,没有抱怨了,没有人偷懒了,没有人急着下班了。田彬峰的那份对工作的执着像春风一样,融化了大家心中沉睡了许久的工作的热情,成为了大家勤恳工
作,爱岗敬业的动力和榜样。
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经常奋战在检修现场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工人,一个因技术欠缺虚心向徒弟请教的工人,一个因手绘技术高超却不会CAD制图的,每晚拿着儿子小学课本从拼音学起,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全掌握了电脑的各种操作功能,而且他用CAD软件绘制出的施工图案,又成了储运部最准确、最工整的样板图的工人,向我们身体力行的诠释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进取的“铁山精神”。同样是基层工作者,医护人员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呢?
田彬峰说:“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这是他对生命的追求,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坚韧顽强打动人心,为自己短暂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其他工作人员乃至后生树立了标杆。
有田彬峰这样的共产党员,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医务人员更应以田彬峰为楷模,恪尽职守,救死扶伤,扎实工作,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第三篇: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身边的感动——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之后的《身边的感动》栏目中,播出了反映扎根基层、献身企业的好干部,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副总经理石明记同志先进事迹的新闻专题----《我的爸爸--石明记》。节目在感动中国铁建员工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
《身边的感动》节目通过石明记儿子独特的视角和稚嫩的语言,通过石明记生前战友、同事真实的讲诉,把石明记在平凡工作和生活中的普通而撼人心魄的点点滴滴,平实而感人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给无论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石明记的人们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人们在思考、在感动、在流泪,不知不觉的被带入石明记同志的精神世界之中,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
石明记同志生前所在的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兰渝铁路项目部全体员工观看了《身边的感动》节目之后,反响更加强烈。“石经理虽然走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大笔精神财富”,新任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项目经理胡恒千说,“石经理的所作所为一直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大家都始终觉得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一直在用石经理的事迹教育大家,扎根基层,吃苦奉献,在各自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他说,西秦岭隧道工程在铁道部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最近的检查中成为兰渝全线第一个受表扬的施工单位。
“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正是那些平凡的点点滴滴,铺垫了他近乎完美的短暂人生路。朴实无华的事迹,构筑了他足够让所有人感动的那份责任心”,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宣传部部长刘凤翥说,“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也许有人会说,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的,但我们细细想来,怎样才算尽职尽责,怎样才算做好本职工作,是否每一项工作都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值得反思。我想,是否应这样来评判:你的岗位,你的职责,做到了非你莫属,离开你能转,但有你会更出色!那么,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做到像石明记那样,依人之常情做人做事,而且尽可能做得完美,我们才能够对得起肩上的这份责任。”
“一个把毕生心血都倾注于一项事业并对此至死不渝的人,他的内心该有怎样深厚的一种感情和信仰?”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潘永学说,“看完《身边的感动》,并再一次全文阅读了《中国铁道建筑报》的长篇通讯,石明记同志的事迹就像一股暖流打湿了心房,我似乎听到了一首灵魂的歌。他作为一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并担任了6年得项目经理,经手管理的项目投资累计达30多亿元,而他的老家却是只有3间没有院落的破旧土坯房,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遥控失灵的老式彩电……。按照时下一些人的眼光,石明记有着很多„发财‟的条件和机会,他完全可以让老家成为另一番景象,让家人过上富裕的日子。但是,他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道”,始终把手中的权利看做是为企业、为集体、为职工谋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为个人谋私利。”
“清贫,不是共产党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一个手中握有权利的共产党人来说,清贫却是一块照得见心底的试金石”。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政研会秘书长刘德联表示:“石明记这位我们身边让人敬仰的战友,用13年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心锻铸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企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忠诚‟!”
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某项目部的80后技术干部刘保强认为:“不管什么时候,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技术干部,更是要以石明记同志为榜样,扎根一线,为企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这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实在太感人了!”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党委宣传部何毓轩部长感慨的说:“石明记同志的事迹很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细细品味,催人泪下。”他说,“我们兰渝铁路兰州枢纽项目不少老职工(老铁道兵)看完电视后,又在电脑上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都会两眼含泪。因为他们和石明记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一样的,大半辈子都在艰苦的施工一线,很少能与家人团圆,看了《身边的感动》,从心灵上感觉到一次强烈的震撼!”正在沪昆高铁坚守岗位的二十局职工辛启才说,“身为中国铁建员工,我们也许愧对父母,也许亏欠家人,但是我们绝对没有后悔过自己的抉择!我们将以榜样为标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做一名石明记同志一样的当代工人典范。”
“身边的榜样更感人!”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林贻嵩表示,“看了电视节目,感动之余我在想:石明记事迹的感人之处,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平凡细节之中。他短暂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豪言壮语,但他来自于我们这个群体,他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是我们企业的骄傲。”
十八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郝趁义和总经理彭仕国在工地现场与职工们一起收看了节目。郝趁义说,《身边的感动》的确让人感动,石明记用忠诚、挚爱、青春和生命讴歌壮丽人生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石明记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范,展示了作为企业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传承了铁道兵的传统和精神。在被感动的同时,我们每一个铁建人都应该努力做到像石明记那样,热爱企业,心系企业,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放到时代的坐标上,放到企业发展的格局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中国铁建的兴旺强盛建功立业!
从首都北京的地铁施工现场到青藏高原的西部铁路建设工地;从地处雅砻江流域的四川锦屏水电站到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的青岛海底隧道;从国内到海外,连日来,石明记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十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和人民铁道报、中国建设报、中国交通报等省部级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已经在中国铁建全系统、乃至全社会广为流传,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把石明记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已经成为中国铁建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洪流的一种精神力量。“为建设好我们的企业,为使自己的人生更多彩、更有价值而不懈努力”,正在变为中国铁建人用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具体行动。
工人日报副总编张刃在观看了石明记同志的电视片后这样说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靠宣传、靠描摹打造的,而是靠自己走过来、做出来实现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但他活得很实在,活得有价值,这就是宣传石明记的基本意义。”
第四篇:用生命谱写英
爱,不只是路过人间
---学习长江大学学生结梯救人事迹读后感
2009年10月24日下午二时,两名小男孩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玩耍时不慎滑入江中,长江大学的十多名学生途径此地听到呼救后,毫不犹豫的冲上前去救人。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游水,于是十几名大学生一个个拉着手形成“人梯”到江中央救人,最终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因为江水喘急,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吞没。他们分别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这是一条沉重而欣慰的消息。沉重的是,三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他们却献出了生命,沉没于救人义举的瞬间;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90后”大学生用实际行动、用生命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价值,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英勇行为,也让我们为这些被称为“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垮掉的”“90后”的重新认识。
中华民族自古重义。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这句不朽名言,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人需要“义利观”,但义应在“利”之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困难、痛苦甚至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种大义与大爱,不正是中华民族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与高贵品格吗?然而有些人认为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是不容易,用三个大学生的生命去换来两名落水少年不划算,还有些人认为既然 1
这十几名大学生都不会游泳,冒然去江中救人是一时冲动更是不明智的选择。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国家文明水准的集中表现。这种行为出自个人良知和良心的驱使,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所以更显出它的高尚。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其实是社会失范的表现。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生命的真正可贵在于无私奉献,在于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任何事先考虑救不救得起来、值不值的念头,都不是一个崇尚生命的人在此时的选项。面对危险,为了救人,从来就没有值不值的问题,只有一个生死时速的问题。当三名大学生处于两名少年落水的紧张关头,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救人,想尽一切办法尽全力去挽救生命,所以才有我们为之动容的人梯救人的场景,此时他们考虑的不再是自我,他们满心装的是别人,是大爱。他们的义举挽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间关于舍身为人的猜疑。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落水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他们的生命绽放着异彩,这样的生命才真正的可贵!作为大学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其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足以感动中国。
向英雄的大学生致敬!你们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你们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最可爱的人!我们为这一代大学生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舍己救人、尊重生命必将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行动。3名见义勇为的大学生在最危急的时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性本善”的真谛,谱写了当代大学生的壮美诗篇,用可歌可泣的壮举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正如长江大学党委书记在悼词中所说,三位英雄是“父母的好孩子,长大的好学生,时代的好青年”。他们是父母的骄傲,是社会的良心,是民族的精英,是时代的楷模!三个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了,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如此绚烂。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舍己救人的美德,汲取精神营养,弘扬英雄正气,让爱不只是路过,而是永存人间!
第五篇:用生命谱写群众路线之歌
用生命谱写群众路线之歌
-----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给了我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礼。电影放映完毕,我一边感慨,一边低头思索:为什么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怦然心动?
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就在于他那种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电影里的“第二书记”跟焦裕禄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那人说工作要先让上级领导满意,焦裕禄却认为工作要先让人民群众满意,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个思想和我们时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启迪作用。
其次在于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那种“车”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那种“从”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在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今天,焦裕禄的这种身先士卒一心为人民群众的思想,一直在延伸。
第三在于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影片中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在得失之间,焦裕禄在全家尚未温饱的情况下,克己奉公,这种境界何其高尚!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种崇高的抉择!
最后在于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需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维护。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他认准的只有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当时那么拥戴他,人民群众现如今那么怀念他,就是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