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9-05-13 12:3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篇: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录用申论解析

河北省:这次试点改革的试题不是很难,主要是概括、分析、对策、写作。

第一题是分析题,但要明确“宜居”城市的内涵,第二题是概括主要问题,第三题是提出对策,第四题是写作,基本题型和大纲要求是一致的,其基本解析如下:

解题分析:

各段落大意是: 材料1:“宜居”城市是在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充分尊重历史和后代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并且是为人的福祉进步而努力的,社会和物质方面协调和统一发展的共同体。

材料2:第1段:概念的提出

第2段:“宜居”城市自然和人文条件的一体化。

第3段:以人为本,设施建设,充分就业,协调各方利益,可持续发展

第4段:“宜居“城市应是居民的各方评价和政府意愿的综合体。材料3:第1段:“宜居”标准的提出和划分以及对其的争议。

第2段:是动态和开放性的概念。(反对上述标准)

第3段:制定标准的积极作用。(支持上述标准)

第4段:标准的操作性不强。(反对上述标准)

第5段:标准的认可和评价对象。(反对上述标准)(引申其含义:标准更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居民和民众的意愿)

材料4:第1段:居民的考虑的标准:个体居住,社区空间,城市公共空间。

第2段:社区空间的主要内容。

第3段:城市公共空间:交通不畅是主要因素。第4段:生态环境:噪音

第5段:标准上等级(阶层)差别(言外之意:“宜居”城市应该充分考虑阶层平等)第6段:市民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意指:应该提高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平)

材料5:(国际经验:专家观点)第1段:

第2段:生态环境保护,以人为本(邻里关系)

第3段:环境、生态。多方支持,成立相关组织。

第4段:生态,以居民为本,传承文化

第5段:反对硬性标准;主张政府和个人的参与,尊重民意,提高居民意识

材料6:(国内案例的经验教训)第1段:现象频发

第2段:以上海为例说明“宜居”城市的标准:生态,城市公共空间,完善的安全

体系,信息交流规划。

第3段:杭州的指标:和谐的人文环境,安全,信息,(对策:政府主导的,社区配合,多组织(主体)参与,提高居民意识,共同营造)

第4段:大连的指标:传承历史文化: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传承城市文脉,让市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5段:重庆的指标:统筹城乡;统筹贫富(注意均等,克服阶层差异)等,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住房品质,房屋配套等 材料7:第1段:传承历史文化

第2段:文化的重要性(国外经验)

第3段:原则和措施(国内经验)

第4段:文化的破坏(教训,呼吁要加强文化保护)

第5段:文化的保护(国内外的经验:措施)

第6段:警示中国应该保护文化(改正、纠正以往的措施)

材料8:第1段:问题:不注重生态、公共空间等基础建设

第2段:公共空间的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居民为本,关注民生。材料9:第1段:问题:人际关系差,需要主要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名人名言)

第2段:社区是人们的共同体,邻里和谐是社区的基本要求(文献概述)

答题解析:

一、概括分析题:首先我们要依据材料明确什么是“宜居”城市,即“宜居”城市在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内涵(注意全面);其次,我们依据材料中提到的“宜居”城市标准,进一步判断问题中提到的四条标准是否正确,在进行这一步评判之前,我们需要判断给定的命题是否正确,如果本省命题就错了,我们只需进一步指出其错误在何处即可。从上述内容很容易可以判断第一题中的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答题思路:首先要说明A、B、C、D和材料一致与否,进一步指出在材料中宜居城市考核因素,并分析选项和材料的不一致之处,说明理由,共四项,要求是不超过450字,每项约110个字即可。

分析上述资料可知A、B、C、D是片面的,和材料都是不一致的。

材料1就就明确提出“宜居”城市是在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充分尊重历史和后代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可见A的不一致主要忽略了后代和历史的需求。

材料2的2、3段,材料5的2、3、4段,材料7、8、9等都可以看出“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和谐邻里,以及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并且追求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B的不一致体现在只关注了环境、硬件设施,而忽略了公共空间,关注民生,邻里关系等

材料3、5提出硬性标准固然好,但还是硬性标准,要求一个动态的考核标准,并且充分尊重民意,提高居民意识,营造“宜居”环境。并且材料3的第4段提出很全面的标准的操作性不强。可见C的不一致体现在只关注了硬性标准,忽略了其硬性标准和操作性和动态标准的综合性。

材料2、3、4、8、9等材料中都有段落提出应该是“宜居“城市应是居民的各方评价和政府意愿的综合体,并且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想法,即“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的,所以D的不一致体现在只关注了政府的责任和评价,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居民意愿。

二、概括主要问题:这是概括题,只要有条理的概括出即可,切记做到全面。

答题思路:首先概括句,即说明材料中主要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一句话概括即可(50字左右)。其次,再分点结合材料概述即可(250字左右)。

至于问题上述材料段意中已明确提出:

材料4:第3段:城市公共空间:交通不畅是主要因素。

第4段:生态环境:噪音

第5段:标准上等级(阶层)差别(言外之意:“宜居”城市应该充分考虑阶层平等,即)

第6段:“小毛病”:市民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意指:应该提高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平)

材料7:

第4段:文化的破坏(教训,呼吁要加强文化保护)

第5段:文化的保护(国内外的经验:措施)

第6段:警示中国应该保护文化(改正、纠正以往的措施)

材料8:第1段:问题:不注重生态、公共空间等基础建设

第2段:公共空间的关注缺失,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应以居民为本,关注民生。材料9:第1段:问题:人际关系差,需要主要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名人名言)

找到问题即把相同点归类概述即可,所以这题的关键是定位问题所在的资料,并把把相同点归类后概述,但切记不要表述成对策性话语。

三、对策题:首先我们需明确对策的目标即使怎样建设宜居城市,但宜居城市的标准是什么,这个在第一题和材料中有明确说明,按照标准去做,并且克服第一题中的错误即可,同时要避免材料中提到的其他问题,最后还有吸取国内外相关的经验教训。

我们分政府层面、社区层面、居民层面即政府主导,社区配合,居民参与,最后吸取国内外相关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在政府主导下,多方支持,成立相关组织,以居民为宗旨和落脚点,充分尊重民意,保证“宜居”城市建设的城市文脉、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和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概括句:74字)“宜居“城市应是居民的各方评价和政府意愿的综合体,政府和社区应以人为本促进邻里和谐,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可持续发展;完善个体居住环境,健全社区空间建设,保证充足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社区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安全体系、信息交流规划,特别是解决交通不畅问题和噪音问题,“宜居”城市还应该充分考虑阶层平等;市民应该主动提高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平。(分层次提出:165字)同时还应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营造和谐的邻里环境,关注居民的生活等各项配套措施等。(国内外经验:59字(共298字)

第四题:此题主要是阐述在进行城市建设中城市如何给人以定位。本文可分以下几部分:从上述材料可知围绕城市建设中应以人为本(100);确定论点后,围绕论,进行论据的选择:材料中表现和问题,(200)以及进行“宜居”城市建设参考的标准(200);材料中问题的影响和原因(300),进行对策分析(300)。

(参考题目:“宜居”应以人之本)

第二篇:2009年河北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河北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解析

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的试题不是很难,主要是概括、分析、对策、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题是分析题,但要明确“宜居”城市的内涵,第二题是概括主要问题,第三题是提出对策,第四题是写作,基本题型和大纲要求是一致的,其基本解析如下:

解题分析:

各段落大意是:

材料1:“宜居”城市是在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充分尊重历史和后代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并且是为人的福祉进步而努力的,社会和物质方面协调和统一发展的共同体。

材料2:第1段:概念的提出

第2段:“宜居”城市自然和人文条件的一体化。

第3段:以人为本,设施建设,充分就业,协调各方利益,可持续发展

第4段:“宜居“城市应是居民的各方评价和政府意愿的综合体。

材料3:第1段:“宜居”标准的提出和划分以及对其的争议。

第2段:是动态和开放性的概念。(反对上述标准)

第3段:制定标准的积极作用。(支持上述标准)

第4段:标准的操作性不强。(反对上述标准)

第5段:标准的认可和评价对象。(反对上述标准)(引申其含义:标准更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居民和民众的意愿)

材料4:第1段:居民的考虑的标准:个体居住,社区空间,城市公共空间。

第2段:社区空间的主要内容。

第3段:城市公共空间:交通不畅是主要因素。

第4段:生态环境:噪音

第5段:标准上等级(阶层)差别(言外之意:“宜居”城市应该充分考虑阶层平等)

第6段:市民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意指:应该提高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平)

材料5:(国际经验:专家观点)第1段:

第2段:生态环境保护,以人为本(邻里关系)

第3段:环境、生态。多方支持,成立相关组织。

第4段:生态,以居民为本,传承文化

第5段:反对硬性标准;主张政府和个人的参与,尊重民意,提高居民意识

材料6:(国内案例的经验教训)第1段:现象频发

第2段:以上海为例说明“宜居”城市的标准:生态,城市公共空间,完善的安全体系,信息交流规划。

第3段:杭州的指标:和谐的人文环境,安全,信息,(对策:政府主导的,社区配合,多组织(主体)参与,提高居民意识,共同营造)

第4段:大连的指标:传承历史文化: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传承城市文脉,让市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5段:重庆的指标:统筹城乡;统筹贫富(注意均等,克服阶层差异)等,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住房品质,房屋配套等 材料7:第1段:传承历史文化

第2段:文化的重要性(国外经验)

第3段:原则和措施(国内经验)

第4段:文化的破坏(教训,呼吁要加强文化保护)

第5段:文化的保护(国内外的经验:措施)

第6段:警示中国应该保护文化(改正、纠正以往的措施)

材料8:第1段:问题:不注重生态、公共空间等基础建设

第2段:公共空间的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居民为本,关注民生。

材料9:第1段:问题:人际关系差,需要主要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名人名言)

第2段:社区是人们的共同体,邻里和谐是社区的基本要求(文献概述)关于申论试题的解析:

概括分析题:首先我们要依据材料明确什么是“宜居”城市,即“宜居”城市在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内涵(注意全面);其次,我们依据材料中提到的“宜居”城市标准,进一步判断问题中提到的四条标准是否正确,在进行这一步评判之前,我们需要判断给定的命题是否正确,如果本省命题就错了,我们只需进一步指出其错误在何处即可。

从上述内容很容易可以判断第一题中的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答题思路:首先要说明A、B、C、D和材料一致与否,进一步指出在材料中宜居城市考核因素,并分析选项和材料的不一致之处,说明理由,共四项,要求是不超过450字,每项约110个字即可。

分析上述资料可知A、B、C、D是片面的,和材料都是不一致的。

材料1就就明确提出“宜居”城市是在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充分尊重历史和后代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可见A的不一致主要忽略了后代和历史的需求。

材料2的2、3段,材料5的2、3、4段,材料7、8、9等都可以看出“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和谐邻里,以及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并且追求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B的不一致体现在只关注了环境、硬件设施,而忽略了公共空间,关注民生,邻里关系等

材料3、5提出硬性标准固然好,但还是硬性标准,要求一个动态的考核标准,并且充分尊重民意,提高居民意识,营造“宜居”环境。并且材料3的第4段提出很全面的标准的操作性不强。可见C的不一致体现在只关注了硬性标准,忽略了其硬性标准和操作性和动态标准的综合性。

材料2、3、4、8、9等材料中都有段落提出应该是“宜居“城市应是居民的各方评价和政府意愿的综合体,并且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想法,即“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的,所以D的不一致体现在只关注了政府的责任和评价,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居民意愿。

概括主要问题:这是概括题,只要有条理的概括出即可,切记做到全面。

答题思路:首先概括句,即说明材料中主要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一句话概括即可(50字左右)。其次,再分点结合材料概述即可(250字左右)。

至于问题上述材料段意中已明确提出:

材料4:第3段:城市公共空间:交通不畅是主要因素。

第4段:生态环境:噪音

第5段:标准上等级(阶层)差别(言外之意:“宜居”城市应

第三篇:2010黑龙江政法干警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推荐)

2010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申论试卷(本硕类)

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近日,S市今年有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仍在持续生效中,全市有14个自动观测站记录到35℃以上的高温,路面气温更是高达60℃左右,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水泥路面的温度高达57℃,柏油马路地表温度更高达61℃

虽然烈日灼人,路面热浪滚滚,但高温下默默无闻工作着的人们保障着这个城市的高速运转。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不少在室外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而言,高温补贴仍是一份可望不可即的“蛋糕”。

小张是华强派出所聘用的一名治安巡防员。记者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带着一名男孩往对面站台走。

“这个男孩刚从大连来到S市,身上只剩下20元,准备去罗湖人才市场找工作。因为不熟路,我带他到对面站台去坐车。”小张说。

小张负责S市总工会站台的治安巡防,上周才换到这个站台来值班的。早上7时半至下午3时半是早班,下午3时半至晚上11时半是晚班,11时半之后就由摩托车负责巡逻。小张喜欢上晚班,“中午热,一天下来衣服要湿透好几次”,他指指自己的黑色制服,说:“也没见发过高温补贴”。

罗湖区一家水行的送水员杨师傅也从未享受过高温补贴,“公司是私人老板,哪里来的高温补贴,不过有时会买点西瓜吃、煮点凉茶喝”。清凉饮料和清凉食品能否代替高温津贴?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每年6月至10月期间,用人单位应视高温天气情况向职工免费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但不能代替高温津贴。

而按照《S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补助,是不能算在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最低工资里的,即员工在高温天气中工作领取的高温津贴不得列入最低工资;员工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内中暑,并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认定为职业病的,可向市社保部门申请工伤。

虽然根据相关规定,在高温、高湿场所因工作原因引起中暑,并经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可进行工伤认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没有按时按量给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的企业,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出台明晰的处罚规定。2.据载,我国至今没有统一的高温津贴标准,各地也缺少甚至没有专门针对高温津贴的相关规定。法律法规的缺位让高温津贴面临可有可无、遇热即“化”的尴尬。

原则性的规定不是没有。2007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对支付高温津贴做了原则规定,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由于法律对高温劳动保护的规定比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该通知又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在执行和监管上有难度,一些省市尚未制定实施高温津贴的相关细则,发多少津贴基本上是靠企业和用工单位的“自觉自愿”。

规定模糊、执行被动、监管困难,让高温津贴这项暖人心、惠民生的好政策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如何打破困局,尽快把原则性规定细化落实,考验着各地相关政府部门的执行能力。中央 的精神有了、原则性规定有了,各地就该马上行动尽快落实,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中央的惠民规定细化为可操作、见实效的具体行动,让广大劳动者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毋庸讳言,好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遭遇重重障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导致可操作性差。在没完没了的推委扯皮中,好政策始终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难以走进现实发挥威力。高温劳动保护涉及劳保、安监、卫生、气象等多个部门,只有在制度设计中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界限,加强相互间的配合联动,形成合力,高温作业保护措施才能更加完善、更为有效。此外,让工会成为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有力监督者,也会大大提高高温津贴一类好政策的覆盖面,惠及广大劳动者。

3.让高温津贴制度难以执行的,还有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高温津贴属于“劳动保护费”,是在有碍身体健康环境中工作的保健费用,是为了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福利,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权利。

高温不断刷新纪录,高温津贴也不能按兵不动。H人社局公布,高温津贴标准翻倍:室外露天每人每月从不低于60元调整为不低于120元;33℃以上室内工作,每人每月由不低于45元调整为不低于90元。

夏日炎炎,高温酷暑。高温津贴,给处身恶劣环境中的劳动者以一定的补偿,是对劳动者的关怀,更是对劳动本身的尊重。从某种程度上看,高温津贴翻倍,体现了劳动权益保护的回归。

虽然媒体报道很多,但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高温津贴这一类要从兜里掏“冤枉钱”的规定,并没有很当真。而即使知道这回事,很多劳动者却不能也不愿寻求帮助--相比金额有限的高温津贴,还是手头的工作更重要。

很多时候,高温津贴却被当成了一种福利。福利的好坏由单位性质、经济效益、领导价值取向等决定,并没有强制规定。与其说是福利,不如说高温津贴这样的“劳动保护费”,与工资更为类似,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津贴则是为补偿特殊劳动消耗而支付的报酬。如果以此来认识高温津贴,则执行效力、救济措施,都当大为改观。

高温津贴本身,也处于法规的“灰色地带”。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相关规定,只是卫生部、全国总工会等四个部门在2007年联合下发的通知:“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而对于“应当”支付的数额、方式、范围的规定,尚属空白,这使得高温津贴性质不明、概念不清,也难以监督执行。因此,高温之下,其实更考验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的水平,需要有关部门把工作

高温天气是一种考验。考的不是忍耐、考的不是意志,考的是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高温关怀,是一种责任;高温关怀,也折射着我们城市文明的细节。

持续的高温就像是一场长“烤”,它“烤”了我国在劳动者权益保护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有些问题在前些年就已经暴露出来了,而且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热议。既然明显“不及格”,就应该尽快“补课”

存在明显缺陷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50年雷打不动,这难道不是一大“奇观”吗? 许多汗流浃背工作着的人们并不知道“高温补贴”为何物;而某些冷气十足的办公室里,窄窄的工资条上赫然开列着“防暑降温”的条目,下面的数字从60、100、300……直到上千。

“高温补贴”被现实一拆为二:有高温无补贴,有补贴无高温。

当走到烧窑车间,地板上的温度超过了50℃,我穿着皮鞋走也感觉烫脚。那些窑工一个个汗如雨下。按理这群人最需要防暑降温,但偏偏是他们享受不到防暑降温费。

原来,目前我国唯一一部高温作业可参照的法规是1960年7月1日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上面只规定了防暑降温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防暑降温的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组织措施,针对的也只是冶金等特殊高温作业的行业。如今不能领到高温费的户外劳动者,大

部分出生年月都在该暂行条例颁布后,所以这个“暂行”近50年的“条例”已明显过时。而欧洲一些国家的劳动法规都有高温期休假的相关规定,我国的一些城市偶尔试过高温停产,但都是临时或不成文的规定。

法律法规疲软、过时,已是大问题了。可是,目前许多城市一些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像农民工,由于待遇不高,基本上都是按出工天数计算,这使得他们即便在高温的天气条件下,也不忍放弃施工,因为他们即使有机会休息一两天,但这一两天就没有了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他们主动去为高温补贴维权,就是企业给他们放高温假,他们也不愿意选择休息。由此看来,围绕高温环境下的作业问题,需要政府和立法部门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行啊。中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认为--国家实施高温补贴条例已经有50年的时间了,没有修订也是因为它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它是一个已经过时的法律。

最近,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说明高温天气愈演愈烈。高温天气也使社会冷暖愈演愈烈,不是吗?坐在空调房里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能享受高温津贴,而在烈日下,民工们却不知如何防暑。

在高温天气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给予高温关怀、支付高温津贴理所当然。但是发放高温津贴并非硬性规定,有些企业老板往往不予施行。老板敢不发,是因为发放高温津贴的规定没有强制性,缺乏相应的追责和处罚机制,2007年颁布《通知》也只是让人知道有这回事,很难落到实处。由于没有法律与制度与他们撑腰,民工实际上处于无助又无奈的境地。

农民也没有享受到高温津贴这一福利。农民“双抢”是最苦最累的,早稻收割、晚稻栽插。收割早稻,割了稻子,要用打谷机脱;烈日下,脚要用力踩踏打谷机,手要不停翻着禾把;累了饿了,还要把收割的稻谷挑回去晒。而插秧是更难受的活,头上太阳晒,双脚热水烫,身子汗水泡,体验过夏热插秧的人,才深有体会什么叫高温作业。但农民从来就不知道还有高温津贴,就是知道了他们也享受不到。

有多少底层劳工能领到高温津贴?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40.6℃。5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报出了这个温度。这是自1951年以来,北京7月上旬首次出现这样的高温。据监测,昨天白天,除了延庆地区以外,北京其余地区的最高气温普遍超过了40℃,最高是古观象台,为43.8℃。

如此高温之下,不知道孤儿寡母、老人、流浪乞讨者等弱势群体,能否享受到当地政府的高温关怀,是否在滚滚热浪中分享到一丝丝国家制度性凉爽呢?户外作业的劳工群体同样是最为令人关注!他们顶着烈日,依旧奋战在城市建设的最前沿。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能领到高温津贴呢?

关于高温津贴,据北京市总工会法律部门人员介绍,目前各省市自行出台地方法规,但大多缺乏强制性。“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工人可找工会反映,工会协调无果时,可向各区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提起劳动仲裁。”北京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总工会还没接到领不到高温津贴的相关投诉。“

7.劳动者举报后一定能领到高温津贴吗?C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昨日表示,对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劳监支队并无处罚细则,也就是说,因缺少硬性规定,劳动者即使举报,也未必领得到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发放到不到位,普罗大众有目共睹。劳监部门为何不主动出击,把不发津贴的企业揪出来?市劳监支队负责人直言,在高温津贴问题上,执法层面缺少能为劳监所用的强制性措施,所以很难以津贴之名组织专项行动。

”不发放津贴怎么办?没有任何说明,执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我们只能在接报后督促企业,最终能不能发给劳动者,还是要看企业。“

市人社局工资处负责人也表示,高温津贴是政府规定的一项福利,室内工作人员是否发放,由企业与职工商定,但对露天高温作业者,就是硬性规定,一定要发。

但他坦言,相关文件和通知中没有任何对应处罚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行政责任,所以碰到拒不发放的企业,劳监部门可能”无计可施“。

”企业要推行人文关怀,应该无条件执行政府文件,这样的企业才能和谐、有发展。“该负责人说。

得知C市人社局”企业不发高温津贴,劳监部门无计可施“的答复,向本报投诉所在企业不发高温津贴的陈先生很不满意,并提出两大质疑:

违规不惩,政府规定沦为一纸空文?

举报不惩,让民举报岂非劳民伤财?” 8.近几天来,罕见的高温不断创造着一项项新纪录,一个个“坏消息”不断映入公众眼帘:北京路面68度可煮鸡蛋、公交车自燃、一名男子疑因高温猝死,等等。媒体为此呼吁国家用强制力,以及动用立法资源,把高温补贴政策执行到位。

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有四大高温权益:一是停工不停薪,减工不减薪;二是高温作业中暑属于工伤;三是高温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四是高温加班每日最长不得超过3小时。尽管如此,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这些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合法权益,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在一些地方甚至变成了一纸空文。劳动者高温权益被架空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为劳动者维权机构的无力和监管执法不够。有的维权机构和监管部门每年高温季节的声音,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善意“提醒”,更是让充满期待的四大高温权益沦为空谈。

因此,维护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不能仅止步于“提醒”,也不能只盯着高温补贴,而在于严格公正执法切实保障权益的落实。工会和劳动监察部门理应切实履行自已的职责,代表弱势的企业职工群体,向无视和恣意侵犯劳动者高温权益的企业和用人单位,依法声张正当权益,鼓励和引导更多员工,要求企业自觉主动地兑现高温权益。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根据目前高温补贴的现状及高温补贴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25分)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评议准确。

2.给定资料6中提到“制度性凉爽”的问题,请谈谈你对其中内涵的理解,(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超过250字。

3.假如你是资料7中C市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当接到陈先生的质疑部门将做哪些工作?为了保证劳监部门对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不再■施,请你制定一份具体的工作方案供领导参阅。(20分)

要求:内容合理。措施可行,表准准确。

4.结合给定资料,请以《莫让高温权益论为空谈》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论述,评议简洁流畅,10000字左右。

第四篇:(联考+政法干警)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模版)

2011年9月17日公务员联考《申论》试卷

材料1:

2011年2月,科技部和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某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是中国首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学术风气遭遇信任危机。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某,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某,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成果清单,被免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6月,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消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据调查,陈某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成果,其实结构简单,并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

韩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头人黄禹锡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被调查有涉嫌造假。首尔大学决定撤销他的首尔大学教授职务。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检察部门以诈骗、侵吞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等罪名向黄禹锡提出指控。韩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一年6个月,缓期2年执行。

王某于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被公认为是最能不顾其它杂事只管埋头做科研的人,因为要做意义非常重大的课题,到青年基金三年期结束的时候,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他用这三年的全部精力做了一项非常杰出的研究,但当杰出青年基金三年期验收的时候,因为没有论文,很难通过。最后,迫于验收的压力,他把本可以发表的长达100多页的关于他三年里所做的那项杰出研究的论文生生拆成了五篇来发表,就为了能凑够论文数量以通过验收。

有权威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当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

材料2:

某报记者小S,就最近几年我国学术浮躁问题,采访一位教育界评论家刘某,刘某说:“近几年来,我国学术浮躁事件曝光日益频繁。民众对学术浮躁的质疑、举报和批评日益激烈。刘

某认为目前学术浮躁呈现多样化。举例:“请人代抄是中国大专院校中帮忙的流行造假手段。大专院校的领导老师们平时工作繁忙,自然要请人代劳。老师教授请大学生代劳,成为各科专业教授老师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大学生帮忙主管老师撰写学术论文的事件时有发生。拼凑编辑造假也成为当今常用的造假手段。一篇用拼凑编辑手段造假完成的文章或者着作表面看上去非常完整,也非常有条理,有数据案例,还有历史上名人名家的经典思想观点佐证,文笔文法基本上也没有大的错误。可是仔细阅读研究就可以清楚发现:作者根本没有自己创新的思想观点,所有看上去比较重要的思想观点不是引用历史名人的,就是抄袭民间大众的。

刘某告诉记者小S,几年前一位回国的朋友揭露,曾经在中国畅销的欧美名家撰写的经营管理著作,绝大部分是中国内地的编辑出版机构杜撰造假的。就连欧美名家的姓名,个人履历,所在机构名称等都是假的。

今年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记者听到委员们最多的发言就是:目前,科技界浮躁虚假之风大肆盛行,学术腐败、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许多科技工作者不能够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浮躁虚假之风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整个科技界,更成为阻碍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绊脚石。

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共同的原因是在平时培养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在审阅学生的论文时,导师放宽要求,甚至有的老师根本就没认真审阅。现行制度下的中期答辩、论文盲审等,都很难真正避免论文质量不高、学术不端问题。不改革制度想避免学术不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防治学生论文抄袭,导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学术品德。

某省人大代表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赵某分析,现在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论文,这就给造假“行业”存在提供了土壤。政府应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背后的“造假产业”。

某省人大代表也是大学校长的胡某也表示,对学术造假,法律上很难界定,国内也曾有几例因学术造假告到法院的,但论文毕竟不是专利,怎么算造假不好说,也没对他人造成直接的危害,最终都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越来越多,也而且越来越长。学术著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厚,但是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却越来越少。材料3:

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采访发现,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如果说此前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抓抓利益熏心的销售商家源头,问责一下管理不严

的监管部门,尚还算一种对食品安全的把控。可此次冒头的新型瘦肉精事件背后,竟赫然站着个浙大教授的身影,这又让对科学怀着无比景仰之情的公众情何以堪?原来,这些严重损伤公共利益与公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竟还有所谓专家学者与之共谋的魅影。这些“天才的发明”让人叩问,究竟是什么让学界人士堕落如斯?

浙大教授究竟在这起瘦肉精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仔细分析,不难想象。就在几年前,就曾有报道揭示,绵延多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本可在源头上避免。在西方早已发现瘦肉精的危害,并禁止使用时,国内一些学者却因为课题经费、职称、地位、技术转让费等利益诱惑,集体屏蔽瘦肉精负面信息,最终造成后期一系列瘦肉精中毒事件。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与利益靠得太近,又缺少相关规范制约。当学者将科研建立在贪婪的基础上,则公众安全必然被科技反噬;当科研成果缺乏监管,则“科学无禁区”就必然演变成“科学道德无禁区”。科研精神最核心的理念理应是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倘若科学研究无视公共道德,藐视法律与科学伦理,则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可怕的伤害,更会让科学者个体陷入道德与法律的挞伐漩涡。有鉴于此,浙大教授涉案瘦肉精事件,理应成为公众乃至学界反思科研道德与伦科学理的契机,不仅需建立详细的规范与细则规范科研,更要让食品监管深入科研领域,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路途上。

材料4:

有学者指出,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高校扩招本来是为了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来提高民族的竞争力,但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急于求成的扩招是一种高等教育的“虚胖”,各高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突然拥进校园的膨胀数倍的莘莘学子们的需要。扩招使师资大量缺乏,高校不得不以降低招聘“门槛”来充实老师队伍。一些大学教授把赚钱当作正业,而把教学和科研当作副业。另外,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教师如果在2-3年内没有发表文章或者申请到课题,便要被解聘或者降级。这导致许多教师不潜心研究,而是抄袭他人论文予以发表;有的则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挂个名;有的则出钱请别人写文章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的靠胡拼乱凑,学术垃圾成批从这些人手中生产出来。

某报曾经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仿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学业似乎沦为副业。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出勤率很低,而学生们对此早已就习以为常。一位大四学生说:“我们可不是玩儿,好多人都是参加实习或是找工作去了,老师也都是支持的。说实话,现在学费这么贵,上大学还不是为了找工作,这些专业课可以不上,找工作才最重要。”在谈到毕业论文时,另一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正忙着面试、实习,刚“东拼西凑”了一篇开题报告,“论文到下学期再说吧,写论文不仅对找工作没有帮助,还要花费不少精力,我看不少学长一周就能搞定论文,这已经算认真的了。”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对做学问、搞研究我一点没有需求感,考试嘛,“60分万岁”,平时自己拿谈恋爱来

消磨时光。

材料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至今,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改革开放、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者。但放眼当下中国教育界,的确如钱所发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由“钱学森之问”,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当前高校教育质量日趋下降的矛盾,还有当前存在的学术造假等教育界乱象,我们不难看出,无法培养出创造性、发明型杰出人才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校长为给学术更大自由而主动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教育家朱清时,在2009年接受凤凰网访谈时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除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2010年6月张清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讲中表示要营造学校“学术至上”的深厚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这也说明了从国家到学者对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思索。

材料6:

2004年中国科学院完成《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对中国科学界许多违背科学道德规范,败坏学风的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失范及学风浮躁现象进行全面评估。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11年1月26日,由我国热心科普事业的两院院士和科学专家学者共同评出的2010年全国十大科普事件在京揭晓,“张悟本事件”上榜。张悟本本为纺织厂下岗职工,由于有人“包装”、“炒作”,其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售火爆,而被称为“养生食疗专家”。2010年2月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为他做了专题节目后,其知名度更是迅速窜升。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学历有造假嫌疑,他大讲特讲“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长条茄子可以吸油、降血脂,还能治肿瘤”,此种食疗理念也遭到质疑。5月26日,张悟本煞有介事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质疑。但不久,经媒体和相关单位调查证实,张悟本所称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曾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并是卫生部首批营养专家,等等,均系子虚乌有。

就是这样一位伪专家,用他的伪科学,把“悟本堂”变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神仙台,找他看病的人趋之若鹜。据《成都商报》报道,有人因按张悟本的方子喝绿豆汤导致胃病、痛经。还有网友发帖称,他花2000元找张悟本看病,开的方子是绿豆汤和冬瓜汁,用了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

张悟本的神医骗局被拆穿,其“行医”场所悟本堂也很快被拆除,一个靠着绿豆汤、白萝卜、长茄子“理论”忽悠民众的假专家,终于无法再混迹江湖了。包括张悟本在内,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受到群众如此的追捧,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有许多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他们在理论素养、临床经验方面都有上乘水准,也出了不少论著。但是,他们往往忙于教学、诊疗、写论文、做研究,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术圈,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养生常识,或者说这种转化的力度还不够。所以,假神医才占有了市场。

浙江的姚某曾经是张悟本的粉丝,作为一个平民,他曾被张悟本的理论深深吸引,他曾试着生吃冬瓜汁,晚上不吃荤,还动员别人也跟着做,“我现在为自己的无知愚昧感到惭愧”。不过,他又继续发问:“张悟本出事了,每个人都恨不得踏上一脚,但他走红时,那些高贵的脚在哪里呢?”如果专家和有关部门能更早更及时地戳穿张悟本“假神医真骗子”的嘴脸,那么受蒙骗的公众应该会少得多,中国科普研究所专家H表示:“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

材料9: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 2011年9月17日公务员联考 《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2011年9月17日公务员联考及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考试已经结束,除河北、吉林等个别省市,公务员和基层政法干警考试使用同一套申论试卷,材料及题目略有变化,具体可参考以下申论题目解析:

(一)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限400字。【华图解析】

情况汇报,公文特色的综合式概括,要求概括给定资料1~6的主要内容,做一情况汇报,以供领导参阅。侧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一是明确资料话题,围绕学术浮躁,科学精神缺失展开。二是答案要点,信息点相对较散,可摘抄关键词,提炼整合。三是答案结构,建议分成学术浮躁的表现、原因、对策三部分作答,同时注意此题带有公文性质,答题时要兼顾公文格式。【华图参考答案】

关于当前学术科研问题的情况汇报 XX领导:

现将当前我国学术科研情况汇总如下,请参阅。

一、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科研诚信缺失现象严重,表现在:1.学术界浮躁虚假之风盛行,个别专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假。2.个别专家丧失社会责任感、道德失范。3.部分学生学风浮躁,治学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

二、问题原因

反思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1.个别专家盲目追求利益,无视公共道德。2.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少相关规范制约。3.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不完善,以论文数量为主,忽视质量。4.大学培养体制不完善,导师对学生低要求,缺乏道德引导。5.学术造假团伙猖獗,败坏社会风气。

三、相关建议

科研诚信的缺失,不止败坏了学风,而且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针对以上问题,相关各方建议如下:1.完善科研体制,建立与科研相关的规范细则,同时加强监管。2.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职称评定体系,探索教授治学治校途径。3.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4.借鉴国外经验,严厉处罚学术造假行为。【中公解题思路】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根据给定材料1~6进行概括归纳,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材料1~6”,需要我们重点研读,从中提取要点。同时题目将材料限定为“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因此,我们应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归纳概括这些信息。从作答要求来看,“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这条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内容全面”,这预示着我们要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作答这道题,我们首先要把握“给定材料1~6”中每一则材料的所反映的内容。

首先看“给定材料1”,这则材料包括五段,其次,我们要根据给定材料归纳概括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一要点主要集中于给定材料2、4、5、6。具体包括: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盲目扩张导致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同时对学生在衡量专业与就业方面缺乏正确引导,此外仅将学术成果作为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职称评定体制失当,使得一些科研人员或教授只重研究成果数量而不重质量,导致学术抄袭行为严重;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学术造假现象多发的主要原因。相关对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和原因提出。【中公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科研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表现: 2.完善导师制度,减少学生人数,减轻老师负担,对学生的诚信加强道德引导。3.倡导科研诚信,营造学术至上的良好氛围。4.完善职称评价体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研。

5.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学术监督,同时,加强和兄弟院校的合作,相互批评促进。【中公解题思路】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就“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作答时首先要明确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写出建议。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尽管题目没有明确指定作答范围,但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本题的作答要点主要集中在给定资料2、4、5中。“给定资料2”提到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他认为我国目前学术浮躁多样化,主要造假手段包括请人代劳抄袭和拼凑编辑造假,引出大学学术浮躁的 科学方法被大众所掌握;调整学术浮躁的不良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以经济或者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和发明,以鼓励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有关政府及相关单位不仅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科学精神,而且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

第五篇:2013年江西政法干警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2013年江西政法干警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考德上公培公职究研院 张安威 熊艳星

一:结合材料2,材料3,概括我国粮食面临的问题,150字以内(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

二、根据材料4,分析土地撂荒的原因,200字以内(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

三、假如你是杨乡党书记,向县政府做报告,写汇报提纲,不要求格式,400字以内(25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流畅,身份定位准确,对策建议具体

四、材料3中“什么时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自选角度,题目自拟,800-1000字(40分)

要求:中心明确,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语言流畅 参考申论范文:

下载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河北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专科类)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专科类)——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推荐阅读: 2013年安徽政法干警面试课程体系 2013年......

    2011年河北省政法干警(专科)笔试申论真题答案

    2011年河北省政法干警(专科)笔试申论真题答案 华图教育 韩敏 一、当前政法系统三项重点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一是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从源头预防控制社会稳定风......

    山西政法干警历年真题解析,申论真题解析

    2013年山西政法干警《申论》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

    2012年新疆政法干警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

    2012年新疆政法干警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 2012年新疆基层政法干警考试公告 考试真题 真题解析 在线估分 面试名单下载 复习备考资等考试信息资料,新疆政法干警考试真题真题解析......

    2012年云南省政法干警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

    2012年云南省政法干警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 一2012年云南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公告考试真题 真题解析 在线估分 面试名单下载 复习备考资等考试信 息资料,云南省政法干警考试真题......

    基层政法干警考试面试真题

    贵州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面试真题 1、针对最近广州、湖南等地发生的酒后驾驶事件,谈谈你对酒后驾驶的看法。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综合分析题中的社会现象题,通过考生......

    2011年政法干警申论真题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题本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

    2009黑龙江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精选五篇)

    2009黑龙江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真题 1.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25分)(不少于200字) 解析:这个题目不难。概括题一般分为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主要内容稍难,一般需要概括现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