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邮政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分析
邮政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分析
【文章要点】
1998年邮电分营,拉开了中国邮政改革的序幕,随后又进行了政企分开、邮政储蓄改革、速递物流改革等重大改革,到如今,邮政已经走过了15年独立发展的历程,这15年,邮政努力探索和开辟适合邮政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但是,邮政业在机制体制与经营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邮政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就邮政业的现状以及阻碍邮政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展开论述,尝试探索邮政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邮政业的现状分析
邮政业通过10几年的改革,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不断开拓业务市场,增强竞争实力,努力提高企业效益。但是,邮政业毕竟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因此具有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方式陈旧、人员素质偏低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营管理模式落后,阻碍邮政业发展
多年来,中国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经营。长期计划经济形成政企不分的经营模式,造成邮政经营中的“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邮政各级企业从领导到员工缺乏竞争意识,也不习惯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邮政与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进行接轨,部分员工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不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难于突破自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思维僵化、管理模式因循守旧,激励机制不够灵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年轻经营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在管理与决策上进行创新与改革的积极性。
由于受传统机制体制的影响,邮政业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往往论资排辈,另外部分单位存在干部“终身制”的现象,部分年轻而有能力的人员很难得到重用,极大的影响了具有创新意识与先进管理方法人员的积极性,其创新意识不能得到认可,也发挥不了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政企业的发展。
(二)支局管理薄弱、亏损严重,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
衡水市邮政局共有邮政网点110个,其中农村支局78个,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有27个农村支局经营亏损,为农村支局总数的34.6%。通过对邮政支
局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出支局在生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员工思想认识不够,业务宣传、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没有落到底 2.工作积极性不够、主动发展意识淡薄 3.支局所人员营销能力不强
4.支局所基础管理薄弱、业务发展渠道不畅、平台不够
(三)营销体系建设推进缓慢,对企业收入拉动作用不明显 1.部门协调不畅,营销体系建设推进遇到障碍
营销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场、财务、人力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有序推进,由于部分单位存在部门协调不畅的问题,对于达到晋级标准的人员不能及时落后待遇,为此,极大的挫伤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营销效果明显降低,营销员不积极主动的创收,对企业收入增长极为不利。
2.客户深度开发能力不足
邮政不了解集团客户内部运作流程和产品,双方合作业务的切入点通盘考虑不够,难以达到多方位的插入主题; 对存在竞争关系的集团客户之间,利弊权衡和综合思考不足,在谈判上容易存在劣势;客户数据整合分析能力不足,对企业内部客户数据应用和分析范围窄、使用少。
3.对项目和市场研究不到位
对项目前期策划开发的运作时间过长,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产品的宣传、造势和推广,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反映效果预期不足,导致产品销售不理想;部分项目的方案策划不接地气,不接市场,没有经过前期市场调查,很容易造成方案水土不服,不符合真实的客户需求和市场规律;缺乏一支真正有市场营销经验的项目策划队伍,导致没有能够有效拉动收入增长的项目。
(四)员工素质低,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
1.员工素质低,不能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
受邮政传统机制体制的影响,邮政企业多年来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内部存在很大一部分“接班”人员,这部分人多数都是初中毕业或者是高中毕业,为此导致邮政企业的员工素质整体偏低。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职工文化素质低,竞争、创新与市场营销意识薄弱,不能与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
2.领导与管理人员思维陈旧,对企业经营发展不利
目前,存在一部分邮政企业的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思维陈旧,在下达收入计划时,对收入计划进行简单分解,不结合县局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环境进行具体分析,仍然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模式;在制定激励政策时,仍沿用前任或前几任领导的激励模式,不懂创新,不会创新,激励机制不灵活,导致员工发展业务积极性不高,使激励政策起不到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邮政业发展之路分析
(一)改变思维,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1.明确发展格局,确立各项业务发展重点
坚持以经营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实现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把金融类业务作为各项业务发展的龙头,重点抓好,逐步调整定活结构,提升效益;函件业务市场潜力巨大,是最能体现“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的专业。要以“媒体”的理念来经营函件业务,善于策划营销项目,学习行业分析的发展思路,提高市场分析和数据整合能力;集邮业务要加大邮品开发和个性化邮票的收入比重;报刊发行业务要树立差异化理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强力推进畅销报刊和形象期刊规模发展;电子商务专业要继续坚持“抓电子商务是抓长远、抓高效”的理念,以项目拉动,规模发展代收费、短信、票务、自邮一族业务,确保收入规模的迅速扩大;分销专业要以网络商业化经营为方向,以超市化运营管理为手段,进行商品销售,丰富产品引进种类,同时理顺市、县、支局、三农服务站的管理模式,围绕市场需求开展主题营销活动,针对不同季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代理速递要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大力开发区域性单、证、照业务,提高同城业务的比重。
2、强化财务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强化邮政企业财务管理一是要合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进一步压缩会议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规范组织奖、车辆费用、宣传费等可控成本管理,完善费用归口管理,促进增收节支。二是规范财务核算,促进专业健康经营。严格会计核算,严禁一切虚假收入行为,并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确保收支真实、准确。三是加强欠费和库存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把清收欠费和压缩库存放在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加大清欠考核力度,实行清欠工作常态化。
3.固本强基,向管理要效益,实现管理模式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 坚持以理念做引导,以流程为核心,以制度做保障,做到“让数据说话,按 流程办事,用制度管人”,推进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制度化、流程化。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一是把管理理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积极落实“像抓经营一样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严格管理就是对员工的爱”等科学管理理念,把管理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的落实中。二是建立问责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各类会议,实施职能部室包挂基层单位制度,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作督导体系。三是加强安全与服务管理,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案件的发生,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以客户满意为核心,树立“服务客户无小事”、“做客户的辩护律师”等服务理念,实施“以训代查”,建立“谈事例,学规章”的学习的平台,鼓励员工主动学习规章、遵守规章。
(二)强化支局管理、加快支局业务发展
1.大力宣贯企业发展观念与格局、统一支局员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企业发展理念和政绩观,让每一位员工真正从思想和行为上理解和实践企业的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培训教育等举措,促使其从解放思想、激发活力、勇于实践、质效并举、响应市场、高效彻底六方面发生转变,以实现闭环螺旋式上升,要从观念、市场、管理、服务四个方面抓好各项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按照“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原则,促进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和统一,企业为员工搭建增收平台,员工通过发展业务增加个人收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稳定员工队伍,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要进一步完善员工激励机制,通过“正向激励”营造“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企业内部竞争,收入凭贡献的积极向上氛围,努力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全力推进农村支局加速发展,把农村支局打造成推动全市邮政业务高速增长的“发动机”。通过深入开展“(若干)强农村支局评选”活动,对发展好的农村支局的支局长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形成以若干强农村支局为主攻方队、其他农村支局为助攻方队的农村支局发展格局。
3.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加快业务发展
为营业员搭建平台,按照“经营邮政超市”的理念,在营业支局(所)支局营业厅开展邮政产品销售工作,在原有函件、包裹、汇兑、短信、航空客票、代收费、私费报刊收订业务的基础上,新增分销(酒水、农产品、日化)、集邮、报刊文化图书、礼盒等。以实现整合邮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邮政营业综合平台的作用和营业人员的营销潜能,调动广大营业人员开展营销工作的积极性,以增强邮政营业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多功能的邮政产品超市,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策略,带动邮政业务更好、更快发展。
(三)强力推进营销体系建设 大幅增加企业收入
营销体系建设是邮政企业转变销售模式、有效拉动收入规模增长、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要条件。
1.注重营销体系建设的整体性
全面推进营销体系建设要做到组织机构到位、人员配置到位、激励措施到位。充实营销队伍、深化大客户管理和服务,实现营销方式的迅速转变。以满足市场变化和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用邮需求为依据,统筹规划、系统实施、整体推进,确保营销体系建设的整体性。
2.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大客户的业务拓展
邮政企业的大客户除政府机构外, 主要集中在金融、电力、通信与IT、公用事业等行业,逐步完善和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就要与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处于重要地位的行业加强合作。从上到下按照客户级别建立不同等级的大客户档案, 统一健全和完善大客户制度, 开展针对性强的市场调查, 形成信息反馈分析和营销策划、综合研究等一系列健康的运行机制。一是认真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做好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开发优质客户;二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综合团队,为客户提供综合团队专业化服务。分行业、分级别对客户进行开发维护。三是按照时间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营销活动,结合社会热点、企业热点等将项目做出规模,实现邮政和目标客户的双赢。
3.以产品促效益,以项目拉动整体收入
项目开发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整体业务要以产品为抓手,以效益为中心,以项目拉动整体收入,重点拓展几个市场领域:一是重点做好中小企业市场的开发;二是以定制型企业形象宣传册为切入点,做好行业客户的开发;三是做好校园市场的开发工作;四是发展代理渠道,重点做好期刊招商、广告代理业务。同时要扎实做好营销项目的跟进和指导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及时通报项目进度,做好项目的售后评估以及典型案例的总结和复制推广工作。通过项目运作,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4.加强业务培训,提升队伍战斗力
销售团队要加强业务培训,以培训带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以营销意识、文字写作、市场策划开发能力、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为培养重点,培养全方位的营销人才;二是要加强销售团队凝聚力、协作能力的培训,通过团队PK赛、阶段性项目营销比赛,激发团队整体战斗力,从而打造出业绩卓越的销售团队;三是要帮营销员规划职业生涯,通过周培训、营销峰会、销售人员定期交流会等活动,加强个人、团队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提升个人定位,提高市场拓展能力。
(四)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员工素质的高低,也是制约邮政业发展好坏的因素之一,要把“育人”作为影响邮政发展的百年大计来抓,把“人”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靠思想改造人,靠制度约束人,靠培训提升人,靠精神激励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促进员工成长。1.坚持学习培训制度
建立每天学习制度,即每天晚上下班后集中学习半小时,基层员工学习业务规章制度,管理人员重点学习市场营销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遇有集团公司或省公司下发重要文件时,在一周之内及时组织管理人员和科级干部进行学习,学习后及时做好文件精神的传达;周二、周四晚为营业和营销人员学习时间,重点培训新业务和营销技能;定期邀请知名大学客座教授、专门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机构专家对全局职工进行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文明教育活动,每月评选一次“文明员工”并进行公布,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2.加强干部人才培养
坚持用战略的眼光,积极培养、选拔和使用好各类干部。注重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发扬和继承好其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大力支持中年干部放开手脚开展工作,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业绩;采取挂职锻炼、交流学习、跟踪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快青年员工培养步伐,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合理安排挂职,使其在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老中青相结合,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
3.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投资建立远程培训教室和电教室,为农村支局配置远程培训专用微机。把 学历教育培养放到培育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拿出一部分费用,来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切实做好员工队伍学历层次提升工作。鼓励目前不具备大专学历的农村支局长,通过学历教育在三年内取得大专学历;鼓励已具备专科学历的员工积极参加本科学历教育,让员工在提升学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拓展个人发展空间,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要根据邮政的实际和环境的变化制订经营发展策略, 持续不断、循序渐进、不断优化、求真务实, 不断的从实践中探索新的思路,不断提升邮政的发展能力,我相信,在邮政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坚持发展现代化邮政,邮政业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邮政业现状
一、前言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为经济社会提供邮递(寄递)服务,既包括满足社会普遍需求的寄递(邮递)服务,也包括多层次、多样化的快递等竞争性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邮政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邮政业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定位,正确认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国邮政业发展的关系,加速推进整个行业向现代邮政业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对中国邮政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旨在把中国邮政享有的地理优势、庞大资源与覆盖全国的邮递网络等转化为独特的经营优势,以便邮政行业更好的发展。
二、中国邮政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邮政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国邮政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整体实力有所增强。据统计,2013年邮政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业务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17.4%;从业人员达百万人。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我国邮政业正向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迅速发展。
1、业务规模增长,效益稳步提升
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函件69.5亿元;包裹9103万件;报刊160.4亿份;
物流业务量534万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支持,西部各省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网初步呈现东中西部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2、网络建设加强,结构、功能优化
目前,国家邮政服务网络以实物处理网为节点,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为连接,以营业网和投递网为终端,以信息网为支撑组成。网络内部按功能划分存在三个业务处理网:普通邮件网、快递(航空)邮件网,物流集散网。截止2013年底,国家邮政服务网络拥有邮政局所、代办点合计6万处,其中电子化局所3.6万所。拥有一、二级邮区中心局77个,区域物流集散中心8处,专用邮政运输飞机12架,各类邮政汽车5.7万辆。该网络拥有一个联接全国236个中心城市信息中心的骨干网络,在此基础上形成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功能于一体的邮政专用信息网。该网络拥有的邮路总条数为2.1万余条,长度达353.3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9.9万条,长度达363.8万公里,覆盖全国62.4万个行政村。
3、业务整体结构得到优化
2013年,邮政企业业务整体结构继续得到优化。集团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如:函件、速递、一体化物流、增值业务等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速递业务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尤其是特快物品类业务快速增长,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一体化物流收入增长达到48.4%,一体化核心项目保持稳步增长,中邮快货省际业务量创新高。
4、多元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
从竞争的主体看,国有、私营、外资等经济成分都已涉足到我国的快递服务市场,快递服务市场三足鼎力、多元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从业务领域看,国有企业凭借其固有的网络、品牌等优势,把握着国内异地市场的主动权;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低廉的成本、方便的服务以及众多的从业主体,在国内同城快递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外资企业依靠其遍布全球的运递网络、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优良的管理与服务,主导着高端国际快递市场。
5、促进就业作用明显。邮政速递企业(EMS)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同期城镇就业人员增幅。快递服务的发展对于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潜力很大。
(二)中国邮政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长期向好,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有力条件下,邮政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和公共服务业,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我国邮政业发展过程中业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1、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邮政业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支撑邮政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现行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邮政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没有形成包括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所有邮政业涉及领域的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须对现有法律规范体系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2、法律素质亟待提升
邮政速递(EMS)所在的快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邮政速递子公司依法经营管理的意识淡薄,法律素质较低,服务质量较差,在经营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须大力提升和改善企业的法律素质。
3、竞争实力有待提升。以DHL、UPS、FEDEX、TNT为代表的国际跨国快递企业拥有全球性的航空和地面网络、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良好的管理,规模优势明显,竞争实力雄厚。邮政速递(EMS)网络虽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但在资产规模、员工素质、运输能力(特别是航空运力)、技术手段等方面和国外竞争对手存在很大的差距,竞争实力不强。在国际业务方面,对海外市场准入、政府管控、竞争情况缺乏了解,对当地海关的相关规章制度等本地化要求也不熟悉,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和能力。
三、邮政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邮政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的流动。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为统一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这位国际邮政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1、世界统一邮政业市场逐渐形成在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主导下,以德国、荷兰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邮政,通过并购、参股或控股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迅速扩大业务领域与经营规模,成为具有竞争实
力的全球化公司。这些跨国快递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利用快捷优质的服务,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在世界邮政业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我国邮政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我国已成为跨国快递公司扩展市场的重要目标。2005年底,外资在中国建立独资公司的限制取消,实力强大的跨国快递企业改变以往的合资或代理的方式,获得直接进入我国市场的权利,成为国内邮政速递(EMS)的强劲竞争对手。这些跨国快递公司加大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邮政速递(EMS)及其他民营快递公司展开激烈竞争。
(二)邮政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邮政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起着极大促进作用,邮政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表明邮政业有越来越好的政策环境。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新世纪后继续快速发展。到2006年,私营企业达497.4万家,从业人员6396万人;个体企业达2576万家,从业人员7500万人。为继续破除各种体制障碍,重点为推进公平准入和改善投资条件,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全方位推动了邮政速递(EMS)以及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通过合理调配交通资源,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建立起一个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平台,邮政行业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大力拓展服务网络,加快传递速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
运行成本。
(三)邮政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呈持续发展态势,GDP增长速度平均在8%以上,进出口业务持续增长,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初见成效。同时,与快递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如电子商务、分销服务等也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化,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规模显著扩大,信息交流、物品交换和资金流通等活动更加频繁。上述经济形势为我国邮政速递服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四)邮政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邮政业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优势日益显现,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包裹业务的新的增长点。我国开始重视和充分利用邮政网络基础设施,通过邮政服务网点开办各种代办业务,带动邮政服务向社区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既实现了邮政的多元发展,加强了邮政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主导地位,也拓展了公共服务的范围,使邮政能够更好地发展。私营快递公司和跨国快递公司进入邮政业市场,成为邮政业市场的新生力量,都在通过传递实物信息载体提供通信服务,这可以促使邮政业市场的发展。
第三篇:快递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我国民营快递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快递的概念,快递行业是20世纪末在美国出生的一个新兴行业;快递,是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捷送达。快递的特色是,点到点,疾速便利。
快递行业从名义上看来和传统的邮政业仿佛没什么差别,都是通过网络从事文件和物品的递送服务;但是他们也有很大的不同,其货物轻、体积小、价值更高,递送时间要求更高;
快递的基本特征快递产业拥有服务性、网络性、时效性、规模经济性等特征。
1:服务性。快递需求是衍生需求,快的产业是属于第三工业中的服务行业。服务是快递产业的根本特点,因此服务品质决议了企业的经营状态。
2:网络性。网点的增加对业务量的影响有两个,一是因为新增网点的快递业务直接增添业务总量。二是因为方便性的进步及公司影响的扩展,原来网点的业务量也间接的增加。但另一方面网点的增加也使成本在增加,增长网点是否能使总体的利润增加,以及网点扩大到什么程度使利润最大化,值得已经具备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思考的问题。
3:时效性。在寰球都讲求效率的条件下,时效性更是快递的本质要求,时效性是信息、物品类传递服务的基本要求。快递的什物传递性,决定了快递在服务保障平安、正确的前提下,传递速度是最主要的服务质量权衡标准之一。
4:规模经济性。规模效益是所有企业都寻求的,当然也包括快递业。当快递数目到达一定规模时,无论是分拣仍是运输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资料显示: 快递作为一项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度、快节奏的新业务,一经推出就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尤其在80年代后期,邮政业放开了快递业市场,民营和外资的快递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国有、外资和民营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有力地促进了邮政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完成快递业务量由1988年的153万件增加到15.1亿件,年均增长41.2%;完成快递业务收入408.4亿元,占邮政业业务收入的42.5%。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具体如表1所示。快递企业适应了社会多元化寄递服务需要,已经成为邮政业中重要的从业主体,其提供的快递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12月11日快递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后,DHL、UPS、TNT、FedEx等国外快递公司纷纷入驻中国市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在面对国内EMS的同时,还要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和先进管理技术的国外快递企业的挑战。可以说外部环境很是严峻,如何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一席之地,发展壮大起来,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
一:我国民营快递的发展示状
由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同一组织,行业缺乏自律,使得国行家业市场竞争很混乱,同时民营快递企业在经营理念、服务水平和网络构造等各方面与外资巨头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民营快递总体出现“散、小、弱、差、多“景象,主要表在以下方面: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目前,我国从事快递行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根据一份上海考察局的讲演;09年上海民营快递企业467家,注册资金在20万以下的占9成,按员工数量,20人以下的占8成;超过千人的仅4家;而上海正是中国民营快递发展比较敏捷的城市;
2:缺少行业尺度
快递行业是一个比较年青的行业,还没有列入国民经济统计之中,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普遍运营很凌乱;
3: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还很落伍,主要靠人工操作,在宅急送这样民营巨头里,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还是手工操作实现;这和外资巨头存在很大差距;
4:遭受“资金瓶颈”
在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诸多制约因素中,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渠道及流动资金缺乏,成为最主要制约因素。融资难表示在:缺乏有效的畸形的融资渠道,大多民营企业以自在资金为主,少数企业建破了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资金等融资渠道。其次是银行信贷难,民营以及快递这两个新概念词加剧了贷款难度,融资担保系统不健全,目前银行主要已不动产做担保,对于快递行业主要是动产的特点又增加难度;
5:专业人才缺乏
快递行业是一种服务型的产业,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优质的服务。因此要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赢得企业的发展。作为民营快递企业,既没有外资快递那么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像EMS那样的政策支持,因此只能抓住消费者,以更多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赢得市场。这就要求民营快递企业必须注重提升员工素质,在企业内部开展一些培训的课程,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客户服务意识,民营快递的从业职员的整体素质都不高,为了节约成本应
聘基本上都不要求学历,只有少数高层管理要求本科生;导致企业的服务、业务上以及工作效率等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民营快递企业的竞争对手和竞争力剖析
目前,民营快递业务范围都是在国内市场,主要对手主要两个;一是外资巨头,如联邦快递、UPS、DHL、TNT等;二是国内的对手ems,它是国内传统的快递行业开拓者,领有完美的网络;
通过分析外资巨头、EMS和民营快递,可以得出一个总结:
优势:
1、价位低。民营快递企业占有价格优势,在国内市场上比EMS和外资巨头都低很多,相当有竞争力。民营快递企业的快递费用在同等条件下,较EMS和外国快递公司低。EMS国内统一资费标准为500g以内20元,500g以上的邮件续重资费实行分区计费;民营快递公司的资费根据运程的远近决定。以笔者实践结果举个例子,如果要将一份快件从荆州市荆州区寄到荆州市沙市区,宅急送0.5到1千克内收10元,续重资费是2元∕kg;顺丰0.5到1千克内收8元,续重资费是1元∕kg。很明显,民营快递资费较低,迎合了顾客低消费的心理,有助于民营快递公司招揽顾客,扩大业务量。
2、便利性高。民营快递实行Door to Door式的服务,例如顺丰快递公司,接到客户需求电话可以派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件及收款服务。人性化周到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
3、速度快。国内快递业务速度比EMS和外资巨头快很多。这也是赢得很多顾客的要害,EMS平均3天左右到货,有的地方慢点,而民营快递统称一两天就能到货。
4、经营模式灵活。大多数的民营快递公司成立的年数不久,规模小,管理层次比较扁平,没有过多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定性思维的约束,有利于创新及调整企业经营模式。对政策的环境变化比外资反映快
劣势
1、行业竞争无序,缺乏自律性组织。快递市场的政策法规不是非常健全,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在看到快递市场这块大蛋糕,各地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快递公司涌入快递市场,使得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趋于白热化,也出现无序竞争状态。
2、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网点小,信息化程度不高。虽然民营快递企业中有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影响的大中型的优秀企业成长起来了,但是大多数的还是些小型的快递企业,只是经营同城快递或者省内的快递业务,网点少,业务量不大,缺乏资金,无力提高企业快递信息化程度,这是个非良性的循环。
3、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客户服务水平低。在民营快递公司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企业能提供的快递服务就是使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客户服务水平差。取件不及时,派件延误,丢失损毁快件现象时常发生,客户索赔困难,给公司的形象带来很消极的影响。
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民营快递多为家族企业,公司员工很多是由公司领
导的亲戚朋友等裙带关系的人员构成,不方便企业的行政管理。有些快递企业还是个人老板,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机构设置不合理,对员工缺乏绩效考核,股全单一的管理模式等都制约了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壮大。
机会
1、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日益兴起。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快递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全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达到2000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2%,其中淘宝网的日交易额达到600万笔,其中75%的交易商品要通过实物递送,由电子商务带动的邮递包裹就达到10亿件这些网络的商务机会都给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
2、快递市场广阔但开发程度低,潜在市场很大。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现在中国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的1%左右相比差距很大。而目前,我国有8亿多的农村人口市场没有开发出来,潜在的市场机会很大。
威胁
1、快递公司多,竞争激烈,价格战使得快递公司的利润不断降低。目前,我国快递市场是国际快递巨头,国营快递和民营快递并存的格局,民营快递生存在国营快递和国际快递巨头之间,与他们的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众多快递公司以低廉的价格谋求发展,迫使其它在相同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以降价来还击,导致快递业的利润不断降低。另外,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成本上升,压缩着快递业的利润空间。
2、国际快递巨头的挑战和威胁。DHL,UPS,TNT,联邦快递抢滩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挤压着民营快递业的市场份额,虽然这些巨头仅在国内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设立网点,相对于民营快递的网点方面没有较大优势,但是要看到,随着国际巨头快递公司“钞票换地盘”措施的推行,这种优势日渐失去,威胁将越来越大。
3、新《邮政法》的颁布。《邮政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规定模糊,对民营快递企业是一份隐形的威胁。
三: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策略
战略的公道制订和挑选是是企业于不断变更的市场机会相适应的管理过程,企业基本战略的选择,要以获得竞争优势为目的。机会和威逼同在,如何才干捉住机会、应用优势,如何战胜劣势、躲避危险取舍战略,无疑是民营快递企业广泛存在的问题。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想不被EMS和外资巨头挤出快递市场,在夹缝中生存,不断发展,必须充足利用其竞争优势和机遇,避开其劣势和威胁,制定出合适本身的发展策略,博得目前的市场竞争,并在这进程构成本人的中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气、谋求更久远的发展。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以取得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和合作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事先战略又称低成本策略,即企业的全体本钱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最低成本。如零售行业中的沃尔玛一样;成本当先战略的基石是范围
效益跟教训效益,它请求企业的产品必需存在较高的市场占领率。而价钱是民营快递的上风,因而成本领先战略对民营快递企业讲是重要抉择,而此战略的重要办法:
(1)通过企业并购或联盟扩大企业规模
目前国内绝大多民营快递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在信息网络、经营理念等方面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有的企业甚至呈现亏损,在同行竞争中处于显明的劣势,这时企业可以鉴戒战国时代群雄争霸时采用的方式通过合纵连横,在商战中即并购或同盟,借助外部力气强大自己的实力。在乡镇地区和许多产业区,民营快递企业尚未发展业务,而在这些地区业务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一些处所小企业,那些小企业在部分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开辟新的区域,扩大覆盖范围;对于实力小的企业来说,通过哥品牌企业配合,可以增大业务量,提高运输车辆的装载率,减少不用要的挥霍,实现规模经济,还可以借助着名企业强盛的信息网络和成熟的经营理念,加速发展;此外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信用度,赢得更多的客户。
(2)优化运输路线减少配送费用
民营快递企业的经营成本中,运输费用盘踞了很大一局部,企业必须下降运输费用能力有效的节制成本,运输路线有决定了有效的把持成本,运输路线决定了运输用度,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人才和没有足够的征询费用所以运输线路问题并没有引起民营快递企业的器重。优化配送路线,减少旁边环节,可以减少运输行程和车辆节俭配送时光,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对于业务量小的偏僻地区,采用转让的方式,将承揽到的快递货物转让给同行,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没有必要所有业务都自己做,对于有些亏损的路线甚至坚定不做。
(3)加大信息化和主动化装备的投入,减少人工成本
由于我国快递也业起步比较晚,发展程度比较低,在信息技术方面和外资巨头间有很大差距,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还主要靠手工操作为主;我公民营快递企业应该有意识、有重点地去采取一些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如治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打算体系、辨认技巧、自动跟踪技术等。从而不断的提高信息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购置设备固然投资很大,然而一次性投入,通过提高效力能够回收,但人工成本却必定要支出,而且当初趋势是劳动成本在不断的上涨,比拟较加大自动设备投入更经济,此外应该引进物流人才,专业的人才工作效率更高,有助于实现低成本领先战略。
2差别化战略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另一条前途走差异化战略,快递企业提供的产品实质上是服务,而对于服务需求绝对于产品需求而言,更须要个性化和差异化,民营快
递企业个别具有规模小、管理档次少、机构扁温和运作方式机动等长处。因此业务范围大多是区域性的,这也便于将所有的业务集中在一个范围更好的施展,这要求民营快递企业为区域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要求快递企业在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产品服务时,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将快递的基本功效进行延伸,在配送方面的延长包括集货、分拣包装、配套包装等。而事实上很多快递的增值服务部分被疏忽了,假如民营快递能发掘这些潜在的服务需求,本质上就是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而民营快递企业区域性的特征以及灵巧的管理运作方法,使其在提供增值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民营快递企业应充分的利用这种优势,借助外资快递胜利的经验,可以从多少方面入手:
(1)品牌形象差异化
说到品牌形象差异化,广告与公关天然占到其中的重要位置,电视媒体报纸等宣扬手腕都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除此,品牌的命名、定位、包装设计等也是不容小视,由于品牌差异具有一定的“形而上”性质,所以他可以防止科技化带来饿的同质化,而转向常识力的竞争,知识力低的企业更多的是模拟,品牌的晋升也难,唯有高知识力的企业可以在差异化、形象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冲破,而品牌形象差异化一旦形成,就会确立一种消费观点、消费行动模式。在品牌差异化定位时,必须以花费者个性差异化需乞降产品核心优势为导向,建立赫然的品牌形象,企业必须通过做广告,找形象代言人等形式造成自己的品牌。例如在5?12地震中顺风快递第一时间派自己的飞机为灾区免费运送物质,在消费折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入驻中国市场,虽然他们占据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但截止到2009年第一季度,其占据我国国内快递市场的份额仅接近30%。这表示,超过70%的国内市场份额仍被我国本土的快递企业所占有。如表2所示,在国内快递市场,民营快递企业占据了相对优势,因此,国内的民营快递公司想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应坚守国内快递市场,集中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拓细分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
(2)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
经由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在低端市场已浮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但中高端市场则供不应求,特殊是在当前市场有基础快递需要因素向保险性、信息跟踪和个性化差异需求时,民营快递更不能停留在本来的简略运输货物范畴,而应当贴近市场,一直翻新,依据客户的需求供给各种增值服务,包含为大型企业客户代管产品业务、代收货款、签单返还、提供开箱验货服务、网上配送等。
快递的特征决定了公司的仓库大部门时间处于闲置状况,民营快递企业可以和一些大型客户企业签署一些协定为其提供代管仓储业务,当客户有业务时只要一个电话搞定,甚至一封邮件。这样对言勤俭仓储资金投入和管理同是节约收货时间,从而达到双赢成果。
对于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企业,也可认为客户提供综合的物流配送解决计划业务,快递领域已经被瓜分的差未几了,国际快递市场只剩20%,民营快递企业更因根据自身的特点开立异的蓝海,才能避开EMS和外资快递巨头的挤压。
3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是企业选择产业内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地域市场,即选择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通过实施其战略达到挤走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细分可以减少企业间的直接价格战,使行业的竞争者各得其所。集中战略有两种情势:一是成本集中;二是差异化集中;前者是企业努力在目标市场追求成本优势,后者是在目标市场尽力追去差异化。实行成本和差异化战略实际上有一点抵触呢的,实施差异化成本就会回升,因此企业因根据自身的情形选择性的实施战略;
4合作战略 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网点建设远远落后于EMS和外资企业,许多网点设施简陋建设极不规范。而网络是快递企业营运的基础,关系到快递企业的作业水平,也是快递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建立健全的网络体系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资本,还可以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应在全国各地区建设服务网点,以扩大服务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和客户间的资源共享,以提高管理运作效率,减低运营成本。
(1)加强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营快递应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据了解,当前快递市场 1/3 的业务量来源于电子商务贸易的需求,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也表示,下一步邮政部门要积极将电子商务与邮政快递业捆绑发展,以培育和壮大邮政快递市场,打造邮政快递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民营快递应尽快加强与电子商务的合作,以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民营快递企业强强联合。面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国内各家快递公司都是弱者,弱者就应该联起手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共同发展,以应对那些跨国快递公司的挑战。随着国外快递巨头在我国快递市场份额增加,我国快递企业应尽快建立民族快递品牌,加强民营快递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结成战略联盟,联合发展业务,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和网络营业点、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以实现优势互补。
小结
我国民营快递从无到有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面对实力强大的外资快递和EMS,虽然有顺丰、宅急、申通等知名的民营企业,但是与同行相比,差距却甚大。民营企业如何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一席之地,发展壮大起来,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本文通过用 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都应该秉着以诚信谋发展,以科技求突破,以人才促成长,以服务创声誉的理念,才能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
第四篇:茶馆业的现状与发展
茶馆业的现状与发展
1998年以来,中国茶馆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整体处于成长期。截至2003年9月30日,北京茶馆数量已超过46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15%以上。其中,开有连锁店的达17家;最多的是茗仁茶艺馆,有8家分店。同时,自2000年以来,北京倒闭和转让的茶馆,已超过40家。
重要的是:茶馆业经营状况呈现枣核型态。即:获得超额利润的是少数,如北京有20多家,占茶馆总数的5%左右;在倒闭边缘徘徊的有10多家,占茶馆总数的3%左右;多数茶馆的利润在30%至45%左右。这些情况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
一、茶馆行业特点
1.茶馆是茶文化事业和休闲产业的重要窗口,对茶产品消费有重要拉动作用。比如,很多有闲工夫、闲钱和闲情逸志的消费者,是在茶馆学到了科学的茶叶泡饮方法,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比如,台湾冻顶、梨山、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等高档名优乌龙茶就是从茶馆走向民间、走向大众的。通过茶馆的辐射功能,茶业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和茶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得到了加强,到茶馆消费成为休闲时尚,海内外资金和项目找到了更多的、更安全的结合点。
2.茶馆业与游业关联度较强。现阶段,茶产业属于资源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旅游业则属于支柱型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好茶往往长在好山好水之地。如何使茶产业的重要行业茶馆业具有竞争优势?低成本扩张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强与旅游业的关联度,优势互补。很多茶产品,如茶叶、茶具、茶邮票、茶音乐CD等,完全可以包装成旅游产品,茶馆可以成为旅游景点,还可以将茶园、紫砂制造企业、茶叶博物馆、茶膳饭店等与原有旅游景点相配合,整合成茶文化旅游项目。比如,在北京可以销售精美的茶礼盒、金书茶经、景泰蓝茶具,安排周末茶膳茶艺两日游等。
3.平均利润率较高。为什么技术含量不高的茶馆业发展速度这么快?为什么不少中产阶层人士热衷于投资茶馆业?为什么房地产商、金融家、IT业者、上市公司老板开始投资茶馆业?除了时尚的拉动作用、“(招待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将办公室和会客室或会议室延伸到茶馆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茶馆业的平均利润率较高。在经营管理没有大失误的前提下,可以达到30%至65%,超过了银行业11%、汽车工业25%的利润率。
4.项目开发空间较大。现阶段,茶馆单纯打拼硬件的时期已经基本结束,服务也在逐步完善中。相对而言,影响茶馆利润的主要因素是项目和项目储备。这方面,给茶馆投资者与管理者留下了较大空间。当然,项目和项目储备不足,也会带来较多的遗憾。
5.其他。从技术层面看,茶馆业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比如,人员流动较频繁,基本工资不宜过高而活工资不宜封顶,单间与大堂、男生与女生、店内经营与店外经营、营业额结构等比例要合理等。同样值得认真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茶馆业发展趋势
1.茶馆规模。目前,茶馆规模大体可以分为3种。一是200平方米左右的;二是300至600平方米左右的;三是800平方米以上的。其中,现有茶馆和正在筹建的新茶馆中,三四百米的居多,约占50%左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我想,原因很多。比如,部分茶馆投资者从“试一把”开始向“多投资、多挣钱”迈进了一大步;部分茶馆投资者虽然看好茶馆业的前景,但流动资金不够充分,或者缺乏项目和项目储备,因而还不能或还不敢大投资。今后一个时期,茶馆规模方面有两种发展趋势。
第一,一二百平方米的茶馆将开得更多。这种茶馆,硬件和价格中挡,服务一流。而且,主要开在中高档社区内或周边,融入社区文化。硬件和价格中挡,服务一流。这是基于以下消费心态:有些朋友,在办公室见面不方便,而到家里见面,关系的火候还没到。此时,在住所附近或小区内的茶馆等休闲场所见面往往成为首选。同时,社区文化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越来越重视。这使得投资者看好把茶馆开到社区的前景。
这种茶馆的经营策略是:以休闲风格为主,营造温馨的氛围,硬件和价格中挡,服务一流。切勿因价格中档而降低服务水准,而应努力提供充满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使茶馆成为社区的优秀住户。
第二,七八百平方米以上的茶馆也会有一定的发展。这是因为投资者追求规模效益和连带效益。这类茶馆,会更多地开在城郊地带(如北京四环、五环周边)或公园内,以自然景色和多种特色项目取胜。对规模大的茶馆来说,经营性项目与项目储备更为重要。否则,将难以支撑正常的营业额。
2.茶馆功能。通常,消费者在茶馆可以休闲、会友、洽商、言情、聚会、购物等。近几年,一些茶馆做专业沙龙、茶艺培训、旅游定点等新业务,使茶馆的内涵更加丰富,也使人们对茶馆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实,茶馆是一个大平台。端起茶杯,可以谈茶、茶文化,也可以谈政治、谈股票、谈女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馆原有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也将被赋予更多的功能。这方面,有几个具体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一是可不可以陪聊?茶馆是文化含量比较高的休闲企业,搞“三陪”肯定不行。同时,茶馆消费者中,有一些对本地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感兴趣的、特别是外地出差来的顾客,愿意与茶馆员工聊这方面的话题。或者,客人在茶馆等人时,也愿意与服务员随便聊聊。这时候,如果让茶馆中相关知识储备较多的员工大大方方地与客人聊聊,或者事先请一些比较专业的离退休学者、干部来,有偿地与这些客人交流一下,行不行?我看,完全可以。这样,既可以满足特定消费者的正当需求,也可以增加茶馆的人气和营业额,何乐而不为?
二是可不可以打麻将?外地茶馆大多数允许客人打麻将,北京也有部分茶馆这样做。我认为,既然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前几年已经将打麻将列为全民健身运动了,茶馆没有理由拒绝。当然,只能在单间打,而且隔音要好。同时,不要赌钱。这是可以要求消费者做到的。三是可不可以吃饭?有条件,当然可以吃。客人吃饱饭,可以来茶馆喝茶消食;客人在茶馆喝茶喝饿了,能吃饭该多方便。再说,老祖宗留下的那么多美味佳肴中,还有茶菜茶饭呐。
当然,在茶馆吃,不要太甜、太咸、太油;还要注意及时通风,以免影响品茗环境。
3.三结合发展策略。从茶馆功能的角度看,由于消费者的个性化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化,茶馆的经营项目也应该多一些。而且,要实行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其中,实施三结合发展策略既是一种发展趋势,又是一种明智之举。
第一,吃与喝相结合。茶馆的“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佐茶之食。二是茶膳。现在,北京乃至全国的茶馆,茶食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不多,整合在一起的更少。像老舍茶馆、碧露轩茶艺馆比较精美的、含有茶叶成分的和没有茶叶成分的茶食,客人赞不绝口,利润也不薄,多好!干嘛老是花生瓜子开心果呢?至于茶膳,微酸、微甜、微咸,清淡、精巧,有凉菜、热菜,也有正餐、简餐,可以办春茶宴、婚礼茶宴、生辰茶宴、庆功茶宴等,又符合美食时尚。应该创造条件,逐步推广。1993年至1995年,我与北京青年旅行社小天鹅酒家合作,试办茗缘阁茶膳厅,推出茶膳项目。虽然没能坚持下来,但毕竟开了大陆商业性茶膳项目之首。而且,至今初衷未改。
第二,休闲与娱乐相结合。关键在于怎样结合?茶馆讲究静,适合安排下围棋、玩飞镖等传统休闲项目,也可以安排花艺、书艺、影艺、美容、美发、美甲、泡脚、沙弧球等专业休闲娱乐项目。但是,绝对不能搞三陪。
4.茶馆、咖啡厅、酒吧三足鼎立。看看北京的现实:茶馆450多家、咖啡厅200多家、酒吧500多家。继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之后,北海后海又兴起了新的酒吧一条街。这与茶馆业的蓬勃发展遥相呼应,显示了北京休闲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几年前,有位开茶馆的朋友对我说:陆先生,咱们联手多开茶馆,打败酒吧、咖啡厅。我问他:这有必要吗?有可能吗?我接着说:您喜欢茶,这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是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您的客人可能刚从酒吧出来,到茶馆解解酒;也可能从您的茶馆出去,又到咖啡厅去消遣。而且,茶馆、咖啡厅、酒吧有不少方面正在趋同。比如,微笑服务、柔和的灯光、舒缓的音乐、大量使用绿色植物等。如果三者能取长补短,各自办出特色,使休闲产业健康发展,该多好!
三、风格与功能定位
茶馆风格与功能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与茶馆业的成败。因此,要高度重视。
1.风格。现阶段,中国大陆茶馆的风格,基本上可以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和综合风格3种。如北京传统风格茶馆有老舍茶馆、天桥乐茶园等;现代风格茶馆有五福茶艺馆、茗仁茶艺馆等;综合风格茶馆有圣淘沙茶楼、碧露轩茶艺馆等。
其中,综合风格茶馆的增长幅度大,增加数量多。因为其是集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于一体的茶馆,有互补优势。而且,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茶馆风格出现了趋同现象。一是有的传统风格茶馆增加了现代风格的单间。如老舍茶馆准备拿出二楼500平方米的面积,装修成现代风格茶室。二是有的现代风格茶馆,增加了快餐项目,方便了想用餐的客人,如五福茶艺馆阜成门店、小小茶艺馆等。
时代发展到今天,是否可以把有没有茶膳或正餐作为衡量综合风格茶馆的标准之一呢?或者,是否可以把圣淘沙茶楼等即可以喝茶、喝咖啡和酒,又可以吃饭的场所称为茶馆呢?我看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衡量是否综合风格茶馆的基本标准有4条。第一,是否既有传统风格的经营场所,又有现代风格的经营场所。第二,是否既有中国风格茶室,又有外国风格茶室。第三,是否既可以喝茶,又可以吃饭。第四,是否既可以喝茶,又可以喝咖啡和酒。我认为,满足其中两条以上标准的茶馆,就可以将其归入综合风格茶馆了。
从发展的角度看,综合风格茶馆最适应个性化消费时代,成长空间最大,利润最大化的可能性最大。
2.功能。茶馆功能大体有以下几项。一是休闲功能,包括会友、下棋、闲聊等。二是商务功能,包括接洽、商谈、签约、应酬等。三是情感功能,主要指异性朋友相约茶馆。四是教育培训功能,如独生子女教育沙龙、茶艺师培训等。五是延伸服务功能,如代客养壶、茶馆筹建咨询等。
随着茶馆业的发展,商务功能、教育培训功能和延伸服务功能等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四、企业文化建设
1.茶馆企业文化。茶馆企业文化有3个显著特征。一是时代特征。现在是讲求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时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裕起来的高消费群体,包括大款和公款,是茶馆业的消费主体。二是行业特征。茶馆是文化含量比较高的休闲企业,是茶文化事业和茶产业的重要窗口,是沟通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的高效平台。三是老板性格特征。老板的个性、人生观、追求等,将直接作用于茶馆企业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茶馆企业文化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经营理念、宣传口号、发展战略等。其中,发展战略是茶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短期发展战略与长期发展战略两种。研究、确定茶馆发展战略,可以目标明确,滚动发展,把重点放在短期方面。在茶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制度建设不容忽视。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馆业经营业绩好与不好,关键在于制度建设搞得好不好。目前,笔者为茶馆业起草并被不少茶馆采用的规章制度达15个,并在不断完善中。希望这些规章制度能帮助茶馆业搞好经营管理。这方面,有5点建议。
第一,规章制度宜细不宜粗,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细致和量化便于操作。否则,容易流于形式。
第二,制度建设要全面。而且,相互间要协调。应涉及环境卫生、产品与服务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等各方面。为保证其效力,宜适时增补或修改。
第三,要体现“奖惩严明,以奖为主”的精神。茶馆员工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要多鼓励,严要求。奖惩,既要有物质的,也要有精神的。不可以偏废。
第四,规章制度不能朝令夕改。不能有随意性,要确保其严肃性。
第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员工中的亲属和骨干更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亲属和爱将,可以增加制度和老板的威信,收到“少投入,多产出,良性循环”的效果。
五、茶馆经营管理难点与对策
21世纪对茶馆业来说,同时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和较大的竞争压力。要搞好茶馆经营管理,首先要坚定信心,正视困难,理清发展思路。然后,要有一定的对策。
1.拓展客源市场。这方面,也有规律可寻。比如,北京茶馆消费者,有明显特征。第一,从行业与职业看,大都属于金融、房地产、电信、IT、外资外贸、旅游,律师、医生、记者、教师(大学中学)、公务员等。第二,从收入情况看,大都在10000元/月以上,而且比较稳定。第三,从年龄方面看,相对集中在25至45岁之间。第四,从茶叶消费习惯看,大都喜欢喝乌龙茶、绿茶。近两年,又增加了冰茶、苦丁茶和普洱茶等。至于茶馆消费者性别方面,男女大体相等。
在开拓客源方面,可以分为两个主渠道。一是集团消费客户,二是散户。也可以将客户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大款和公款。实际上,侠客岛就是为大款和公款服务的。从思想上明确这一点,很有必要。同时,茶馆的营业额70%左右是靠回头客支撑的。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回头客,推行会员制。
2.扬家族式管理之长,避家族式管理之短。目前,中国大陆95%以上的茶馆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被消费者和学者戏称为“夫妻店”。
其实,在茶馆实施家族式管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一定的好处。通常,采购、会计、库管等岗位,由老板亲戚打理。因为这些岗位十分重要,需要安排可靠的员工。
当茶馆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般会遇到可靠与能力的矛盾:亲戚可靠,也能适应茶馆初期的工作;但能力有限,短期内提高较慢。怎么办?建议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有关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亲戚;亲戚能力有限,就要优先培养其他基础好的员工;避免人才断档。
另外,在家族式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实行股份制。把一部分股份售予或奖给茶馆骨干。这样,在茶馆业务大发展时,可以分散部分风险。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留住业务骨干。
3.特色生财。主要指环境、产品、服务,都要有特色。靠特色挣钱,靠特色竞争,靠特色发展。这方面,要重视将时代特色、行业特色和老板个人(性格)特色融为一体。这也是茶馆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从实践方面看,有特色的茶馆人气旺,利润高,后劲大。
4.在使用中培养员工,尽量保持骨干稳定。茶馆老板们越来越认识到:“得人才者得天下”。在一定的意义上讲,茶艺师是茶艺馆的支柱。过去,餐厅老板爱说一句话,叫做“人不够,菜来补;菜不够,人来补。”现在,搞茶馆经营,茶要好,人也要好。不能靠补。实践经验表明:茶馆业与旅游业一样,人员流动性较大。往往达到30%至40%左右。怎样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成了茶馆老板们比较头痛的事情。其实,只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第一,招聘时把好专业关。同等学校条件下,优先从有茶艺专业的学校和职高饭店管理、礼仪、公关、文秘等专业录用;同等个人条件下,优先录用文静、白净、身高1.60至1.70米、喜欢茶、会讲普通话、手指细长的应聘者。
第二,努力把现有员工培养好,帮助他们成为优秀茶艺师。
第三,从制度安排上,屏除只管用、不管培养的意识,鼓励员工岗位成才;80%以上的管理人员宜从本店提拔;奖惩严明,以奖为主;使员工在本店呆着踏实、舒心,愿意在茶馆长期工作与发展。
第四,保持与人才市场、茶艺学校或有茶艺专业的学校的密切联系。除了满足现有人员需求外,还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这既可以随时补充人员,又可以对工作一般的员工起到督促或必要的警醒作用。
第五,适当地从别的休闲、服务企业挖人。这方面,宜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不要从1公里半径内的企业挖人;二是特殊人才可以用高薪特殊对待,但对原有员工(特别是经理领班)要做好疏导工作。
5.有比较充足的项目和项目储备。未来茶馆业的竞争,将是人才与人才储备、项目与项目储备的竞争。这里指的项目,包括产品营销项目、服务营销项目和延伸服务项目。
6.搞好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茶馆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是5000年官
本位的国家,主动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指导与支持非常重要。前几年,有的城市政府主管部门曾把茶馆列入娱乐行业,按18%的税率征税;有的则要求茶馆把单间打通;一度影响了茶馆业的发展。后来,茶馆业通过政协、媒体等多种渠道,积极从正面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化解了不少矛盾;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广州等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也主动关心、指导茶馆业发展。如2003年夏天,北京市有关部门主动减免了茶馆“非典”期间两个月的营业税,受到茶馆业和消费者好评。
茶馆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关系到茶产业的明天,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明天。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愿意继续为茶馆业服务,与茶馆业一起成长,为弘扬民族茶文化、繁荣中华茶经济多干实事。
第五篇:美日邮政业改革与发展情况介绍
美日邮政业改革与发展情况介绍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4-08-06 00:13:40 来源:广东省快递行业协会
2001年,美国政府开始进行新的邮政改革。邮政改革委员会向参议院提出《邮政责任加强法案》(POSTAL ACCOUNTABILITY AND ENHANCEMENT ACT,简写为PAEA)。2006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签署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法案。根据该法案,邮政监管委员会(Postal Regulatory Commission,简写为PRC)取代邮政资费委员会,对美国邮政实施监管。美国邮政负责经营国有邮政资产,运营邮政网络,承担公共邮政服务义务。
2001年开始执政以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就致力于推动邮政民营化改革。根据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日本邮政将在2017年前完成私有化。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包括邮政民营化法案、日本邮政股份有限公司法案等6项法案。邮政民营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解散国有的日本邮政公社;在日本总务省设立邮政服务与政策规划局,负责邮政事务的监管;成立由国家完全控股的邮政控股公司,下设:邮政事业公司、邮政窗口公司、邮政储蓄银行、邮政保险公司。
美日邮政业改革发展呈现的特点:
一、邮政普遍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是实施邮政业改革与促进行业发展的基本诉求。
美、日两国在推进邮政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把普遍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服务水平的改进,作为邮政业改革、行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评价因素。这一点在美、日邮政法律修改、改革方案制定、监管职能与运营制度设计上都得到了体现。
v
美国
1.强化对美国邮政的监管。
根据PAEA组建了邮政监管委员会(PRC),PRC由5名委员组成,委员由参议院同意并经总统任命,任期为6年,除了总统其他人无权撤销委员会委员。委员会下设5个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
美国PRC的主要职责:发展现代化的邮政资费监管系统;跟踪监控美国邮政的成本、纳税及服务状况;对邮政服务标准提出咨询意见;裁决客户对邮政投诉。
PAEA赋予美国PRC的新的监管手段与职权:传唤邮政相关人员;直接要求邮政部门调整资费和采取其他整改行动的权利;对于不执行相关法律的行为予以罚款的权利等。
通过强化监管机构的权利,确保美国邮政依法经营,有效保障邮政普遍服务义务的履行。
2.确定具有弹性的业务定价系统。
根据规定,美国邮政(USPS)可以根据成本的现实情况灵活地提出邮政产品的调价方案报美国邮政监管委员会审定(PRC)后执行。其中市场主导型产品(一类邮件、标准邮件、包裹等,占美国邮政总收入的90%)资费的调整幅度不能超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增幅。
这为美国邮政提供了更为广泛、灵活的价格调整弹性,为邮政普遍服务提供了合理的收入保障,有效缓解了邮政运营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使邮政的资费水平控制在民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体现了邮政普遍服务的公共服务特征。
3.确立竞争性业务的资源占用补偿机制。
PAEA规定,美国邮政在内部运营核算时对所经营的竞争性业务(优先邮件、快递邮件、国际邮件)必须承担邮政设施的综合运营成本。2008财年,根据财务成本预算计划,竞争性业务所承担的综合运营成本(共计315亿美元)的比例不能低于5.5%。这一方面消化了部分综合运营成本,同时也防止了美国邮政不正当利用公共邮政资源,采取低价策略,开展不正当竞争。
v 竞争性业务的资源占用补偿机制示意图
v 08财年综合运营成本预算总额:315亿美元
4.限定工作分享折扣避免业务收入流失。
所谓工作分享折扣是指,批量信件提供者(银行、电信公司、政府部门、快递企业等)在为邮局提供符合预处理标准的邮件时所能享受的邮资折扣。预处理工作内容包括:名址打印、邮件封装、分拣条码打印、邮件交寄、邮件前期分拣、邮件运输等内容。
由于批量信件提供者提供了部分环节的劳务,降低了邮局作业处理成本,也提升了邮局的作业处理效率。新法案对美国邮政工作分享折扣(worksharing discount)提出限定,对提供折扣分享的业务种类、环节折扣范围作出限定,以确定美国邮政的外包的业务种类与处理环节,确保邮政普遍服务收入不流失,同时提升邮件的处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5.建立服务标准有效监督服务水平。
PAEA要求美国邮政建立起一套市场主导产品的服务标准,经PRC审定后公布实施。该标准建立和实施的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公共邮政服务对于寄件人、收件人的价值;确保民众在社区,特别是在农村及邮政局不能独自运营的区域能够使用定期的、有效率的邮政服务;确保提供与合理的资费水平、优良的运营水平相一致的客户端投递服务,保证投递的速度、频度和可靠性;建立邮政服务实施的评价系统,将各类市场主导产品的服务情况、邮政运输系统、分拣设施、处理网络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
同时PRC责成美国邮政建立用户投诉处理的报告机制,开展邮政用户满意度调查,以强化美国邮政的客户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邮政服务的监督作用。
6.建立邮政服务基金对普遍服务进行补贴。
美国邮政自1971年开始建立邮政服务基金,该基金用于邮政营运资金流入、流出的集中管理以及邮政补贴资金的拨付及支出。邮政补贴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对竞争性业务所征收的联邦收益税,当前税率是35%。该资金用于弥补普遍服务所形成的亏损。
v
日本
1.强化国家对公共邮政资产的绝对控制。
在改革初期,邮政控股公司持有邮政事业公司、邮政窗口公司、邮政银行及邮政保险公司的全部股份。根据邮政民营化实施方案,在10年的过渡期内,邮政控股公司将要全部出售其所持有的邮政银行及邮政保险公司的全部股份,到2010年邮政公司要将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2/3售出。但邮政事业公司、邮政窗口公司的股份不得出售。从而保持国家对公共邮政服务资源的绝对控制。
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全国约有1000余家的核心局所资产划拨给了邮政事业公司,而不是窗口营业公司。其目的在于,规避窗口公司的过度逐利倾向,防止其为追求更高的商业利益而忽视函件、包裹等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的经营。
2.严格限定邮政窗口公司对局所的裁撤。
按照邮政窗口公司法,邮政窗口公司网点的设置、裁撤要得到邮政事业公司的核准。同时法律也规定,窗口公司对邮政业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不能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在与窗口公司的交流中,其局所企划部的经理深山中立介绍:“便捷的邮政服务网点,对于维持和提供邮政服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对于边远地区的民众而言尤其重要。”
3.政府强化对邮政普遍服务的监管。
根据法案规定,在日本总务省设立邮政服务与政策规划局,负责邮政事务的监管。同时在法律中明确了监管部门对邮政企业实施监管的具体措施,如:事业计划书的核准;财务运营报告审议;新服务和新的隶属机构的审批;对邮政业务的监管和指导;开展政府审计;企业联合重组方案审批等;同时组建研究委员会,制定邮件投递的控制时限,独立地开展投递时限评估,为加强普遍服务的监管提供客观依据。
4.建立社会和地区贡献基金。
根据法律规定,日本邮政控股公司建立额度不超过2万亿日元(198亿美元)的社会和地区贡献基金,基金的来源是邮政储蓄银行及邮政保险公司股权出售以及基金的投资收益。该基金用于支持邮政事业公司和邮政窗口公司的正常运营。
邮政事业公司在如下困难条件下可动用社会贡献基金:难以承担灾区死难者邮件寄递费用免除;难以承担社会福利组织邮件寄递费用的免除;难以承担盲人盲文及语音记录材料寄递费用的免除等。
邮政窗口公司动用地区贡献基金的条件包括:银行代理服务、人寿保险代理服务发生经营困难,难以维持;提升地区居民便利性的其他服务难以经营等。
该基金的建立和使用,体现了国家对邮政普遍服务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普遍服务中所蕴涵的国家责任和政府义务。
二、以明确的邮政专营范围为基础,国有邮政企业与私营企业竞争与合作不断深化。
1.美日两国信件专营的具体范围
美国法律规定,信件重量为12.5盎司(354克),资费在6倍资费以内的信件由美国邮政专营。
日本对信件经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准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普通信件业务准入,一类是特殊信件业务准入。
普通信件范围:指重量在250克及以下;外形尺寸不超过40cm×30cm×3cm;投递时限在3日以内的函件业务。
普通信件范围准入条件包括信件信息安全和保证普遍服务义务。普遍服务要求全国均一资费、全国范围每个工作日邮件(含1件)收投、遍布全国的公共邮箱等收寄网点。
由于准入条件过高,除日本邮政外,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能够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法律在事实上限定了“普通函件业务”为日本邮政所专营。
特殊信件范围:长宽厚度之和超过90公分或重量超过4公斤 ;投递时限不超过3小时;资费在1000日元以上。准入条件为颁发许可证。
美日两国在法律上明确界定了信件的专营范围,为邮政业各从业主体清晰界定了各自的业务经营范围,既有利于普遍服务的保障,又有利于邮政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也为企业间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2.邮政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合作
v
美国
美国邮政与联邦快递公司基于各自的竞争优势,自2001年9月起在产品开发、作业外包、局所资源分享等方面开始了广泛的合作。
美国邮政的一类邮件、期刊、快递邮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联邦快递的运输网络进行运输,以提高邮件的运输效率,确保邮件时限。目前美国邮政每天交给联邦快递的邮件总重量超过181.2万公斤,双方的该项合作协议已延续至2013年。
同时美国邮政允许FedEx、UPS、DHL在邮局设置快件收集箱,有效扩大经营的覆盖范围。联邦快递在美国邮政的局所设置的快件箱的数量多达7000个。
2003年双方推出了面向全球的快递服务合作品牌产品GXG(Global Express Guarantee),全球快递担保服务。在美国,用户可以在邮局购买该项快递服务,经联邦快递分拣处理后将快件运抵寄达国,在寄达国快件通过联邦快递的网络进行投递。联邦快递在全球范围内收寄的GXG快件,进入美国后部分由美国邮政进行投递。
目前,美国邮政已成为联邦快递最大的客户,而联邦快递也成为了美国邮政有效提升公共邮政服务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依托。
v
日本
为加强在邮件投递环节的开放与合作, 有效提升邮件的投递服务能力及水平,日本政府在邮件投递端业务领域实施开放,允许私营企业经营。开放范围包括:信件、期刊、包裹三类。信件中包括:无地址信件、特定信件。特定信件包括:长宽厚度之和不超过73公分或重量不超过250克,投递时限在3天以内。
在信件投递能力紧张,投递水平达不到服务标准的地区和时期,日本邮政委托私营公司进行投递。这样,在信件投递领域引入了合作的机制,私营投递力量已成为邮政投递力量必要的补充,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信件的投递水平。
在法律明确界定业务经营范围的基础上,国有邮政企业和私营企业在法律的规制下,细分市场,明确各自经营方向和业务发展重点,不断强化各自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合作中深化互信,实现普遍服务与竞争业务的相互促进与共同繁荣,有效推进邮政产业的有机融合。
三、国有邮政企业在强化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普遍服务的运营效率,努力拓展经营服务空间。
1.两国邮政都注重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2.注重发展函件业务,强化核心业务优势,包括:开发新的客户资源和业务种类;使用先进技术装备提升分拣处理效率;大力开发新的寄递业务种类。
四、快递企业的发展特点
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商业因素、消费者因素、行业因素共同作用于商业和经济活动,这些活动又推动了快递产业的发展。在需求的强劲拉动下,美国的快递企业发展迅猛,规模强大,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集约化运营、资本运作、规模化发展
从UPS、FedEx的发展看,要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实力的公司,就必须在发展战略、品牌塑造、网络布局、业务开发、质量考核等重要方面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以保证企业具备全球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品牌、统一的网络建设规划、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从而保证企业有高效的组织、运营能力,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两个公司都尽可能地采用合资、独资的运营模式,以确保总部对旗下各公司的有效控制,确保网络的运营效率和质量。
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均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购并相关企业,迅速的扩张网络覆盖范围、完善业务结构、整合业务资源,提升竞争能力,迅速扩大经营规模。
通过大规模的收购,UPS,FedEx迅速地完成了其在全球的网络布局,迅速提升了网络处理能力与经营规模。
2.航空运力资源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掌握强大的航空运力资源,对于构建全球、高效、稳定的运输网络,对于实现区域乃至全球的集散处理方式,为全球的快递及物流服务提供强劲的网络支撑,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UPS、FedEx在飞机采购、机场枢纽建设、购买航权等航空运能的建设上不惜重金,巨额投入,航空运输能力极为强大。
3.快递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延伸
当前,快递企业的业务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满足用户到用户的小批量快速寄递业务即C to C 型业务;二是满足商家(含以电子商务模式运营的企业)到用户的大批量快速寄递服务B to C 型业务。
发达的快递企业在重点做好这两项业务的同时,正在凭借其覆盖广泛的投递网络、快速高效的陆路与航空运力资源、丰富的国际业务运营经验,积极提供供应链设计与规划、货物运输、物流配送、国际货运代理、退货管理、设备组装、售后服务等供应链领域的相关服务,正逐步向集快递服务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变。
4、美国快递企业成功发展的原因
国内邮政市场向国内快递企业开放得早,培育了本土快递企业。美国是实行邮政改革最早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推行邮政改革计 划,制订了《私营快递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明确将美国邮政的专营业务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专营业务之外的邮政市场向私营企业开放。这一政策为私营快递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造就了美国UPS、FedEx两家跨国快递企业。
美国的金融市场对快递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快递是需要大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实力较小,企业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企业升级,必须依靠股市和银行业的资金支持,才能发展壮大。
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对路,能够抓住改革和经济发展机遇。美国的两大公司都抓住了邮政改革、信息技术革命、经济结构性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成为集快递、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跨国企业。
美国政府积极为本国快递企业谋求国际市场。美国的快递企业诉求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响应,在新一轮WTO谈判中,美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提出了开放邮政快递市场的要价,同时在双边市场开放谈判中也积极为本国快递企业争取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