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五篇)

时间:2019-05-13 12:1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

第一篇: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

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

人物通讯是通讯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的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及成长过程的通讯文体。其报道对象可分为五种类型:

1、先进模范人物即典型人物;

2、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和精英人物;

3、凡人奇事与奇事凡人;

4、命运及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的“冰点”人物;

5、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人物通讯当如何起笔呢?要反复考虑,仔细斟酌;须写得具个性,不雷同;有新意直至深具感染力。总体写作原则概言之应该是“新颖别致、不拘一格”。一般要求做到:开头紧扣主题,与全文的立意巧妙吻合,全力承担“报幕”的角色;新鲜生动,变化多端,勇于探索创新结引人入胜之果;同全篇的格调、气氛保持高度一致,定调精准。

从当下包括新世纪以来一些优秀的人物通讯看,成功的经典开头有如下十一种:

一、概述型,就是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如《人民日报》(2008年4月25日)上的人物通讯《“工人教授”窦铁成》一稿的开头部分:

29年,工工整整地记下60多本工作笔记,洋洋洒洒100多万字,见证着一个人的毅力有多强。

29年,解决技术难题50多项,排除送电故障300多次,负责安装的45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验收通过,见证了一个人的技术有多高。

29年,培养徒弟300多人,培养电力工技师40多人,见证着一个人的作用有多大!

29年,一个从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众人眼中的“工人教授”,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窦铁成,用他朴素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当代工人的不凡历程!

这类开头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较为简捷明了,因为是“直线交流”,所以易为读者理解人物的整个闪光点。

二、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描述型开头。新华社2005年6月2日播发的长篇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一文,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该精品力作的开头便是属于描述型的,请看张严平和田刚两位记者笔下的王顺友是个啥模样:

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才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

„„

人物通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其“点睛”之笔,是记者观察与思考的结果。

三、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评述型开头。《南方周末》记者黄广明采写的《“五毒书记”和他的官场逻辑》(2002年3月21日见报),是一篇引起较大反响的佳作,在众多关于“五毒书记”张二江的报道中,它独树一帜,为境内外多家媒体转载。此人物报道的开头可归入评述型,黄广明稿件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

自命为“荆楚一帅才”的张二江,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会以“五毒书记”的外号扬名天下。2002年1月29日,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省委召开的典型案例通报电视电话会议上痛斥张“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从此“五毒书记”之称不胫而走,成了2002年反腐的标志性词语之一。

上述开头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和引起共鸣,令读者对首段之后的“如何”以及“为何”产生兴趣。

四、用重要的情节、细节开头,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2008年4月7日,坐在轮椅上的金晶在巴黎传递火炬时遇到“藏独”分子的袭击,火炬险遭抢夺,人也多处受伤,这不仅是对金晶本人的伤害,更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玷辱。上海姑娘金晶家乡的报纸《解放日报》,9日刊登的《“那一刻,我只想保护火炬”》一文,开头写道: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到巴黎站,上海姑娘金晶在等待火炬交接时,受到了藏独分子的干扰,关键时刻,她不顾一切地保护着奥运火炬:“那一刻,我只想到要保护好火炬!”

情节尤其是细节虽然至小至微,但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却不可小看;用之精当会给人物通讯增色不少,使通讯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生命力以至魅力。

五、选用鲜明的对比作为开头。复旦大学教授周胜林认为,对比鲜明,就有色彩,有个性,有生气,会使人饶有兴味地读下去。这里,以《湖北日报》2006年8月12日上的《知荣明耻去浊取清——疏捞工刘玉梅的平凡追求》一稿为例:

刚当上疏捞工那阵,刘玉梅觉得丢人,干活时总是压低草帽遮住脸;如今,在下水道、窨井、化粪池中,她带领伙伴们清理污秽,疏通城市“经脉”,大方而自豪。

对比,这种表现手法在新闻作品中是经常被运用的。正如俗话说的:“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不同的事物在相互对照、比较中更能显示它的特点和意义。《知荣明耻去浊取清》的首段通过对比,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对比具体生动,因此既有真实感,而且还富有感染力。

六、讲故事型开头。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说,旧传播模式的一个根本东西,就是“宣传味”;宣传这个词在国外是贬义的,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正面使用这个词。李希光强调,运用讲故事的理念能有效地摆脱旧的宣传模式。

山西农民申纪兰是著名劳模,全国惟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郝斌生、王占禹和张维敬三位记者合作采写的《申纪兰的市场观》(首发于2006年12月9日的《长治日报》,后《人民日报》和《农民日报》等媒体转载),其第一部分就是一个典型的讲故事型开头。请看原文:

鸡刚叫过三遍,申纪兰就起床了。她穿上藏青西服,裹上那条嫣紫色围巾。像往常一样,用一把锁虚挂在家门上——这是向找她的人传递一种信息:她出门了。

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脚下踩着白茫茫的积雪,留下这位76岁老人的脚印。村党总支书记张高明对老申说,今天是12月8日,是焦化厂点火的日子,你要多说几句鼓励的话。申纪兰一边答应一边思索着讲话内容:技术不过关,一次次停业整顿,企业会诊,应该抹去客套话,借此机会敲敲警钟。来开会的都是合股人,一切都是市场化运作。亲兄弟,明算账,犯不上谁谢谁。她想强调的是责、权、利,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记者在采访、调研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技能,但在新闻的具体写作中,只能运用一样技能:小说家的叙述技巧。西方新闻学教授们普遍认为,讲故事型开头是有感染力和战斗力的。除非是突发性事件写作,记者应该尽量在写作中,追求报道的故事化、人情化和戏剧化的过程,注重细节与现场描写,使新闻一开头就有声有色,能够把读者吸引住。

七、生平型开头。在所有对任长霞事迹的报道中,新华社7000字的通讯《警察任长霞》最为独特:文字不露悲伤,可却能让读的人几次落泪。女记者朱玉如此这般写出长文的开头:

任长霞5岁时就喜欢拈枪弄棒,精神头大得很。

开始读书,任长霞喜欢读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书籍,有空就抱着啃。当时的警服上白下蓝,任长霞喜欢,大街上一看到穿这类衣服的,就盯着看。

高中毕业,任长霞要报考警校。可她1.58米的个头,根本达不到警校女生1.60的最低录取线。这姑娘有主意,她穿上高跟鞋,再穿上能盖上鞋跟的长筒裤,昂首挺胸去体验,量身高时使劲往上拔着,恨不得把头发丝都乍起来„„

她如愿变成了警察任长霞。

据通讯的作者朱玉介绍,记者们写任长霞,几乎把所有自然界的植物都比喻遍了,可她偏不这么写。“警察任长霞”这几个字在朱玉脑海中挥之不去,怎么绕都绕不过。朱玉知道,找到方向了——任长霞首先是个警察,得把警察味写出来。以上稿件之首不到200字的生平介绍,把“警察”二字凸显出来,奠定了文章的基础。

八、悬念型开头,悬念系挂念之意,指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

《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5日刊发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作者:陈峰、王雷),开头抛给众读者的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悬念:

孙志刚,男,今年27岁,刚从大学毕业两年。

2003年3月17日晚10点,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上网。在其后的3天中,他经历了此前不曾去过的3个地方:广州黄村街派出所、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和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

这3天,在这3个地方,孙志刚究竟遭遇了什么,他现在已经不能告诉我们了。3月20日,孙志刚死于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广州市脑科医院的江村住院部)。

他的尸体现在尚未火化,仍然保存在殡仪馆内。

如上人物报道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的戏剧性,记者在写作时,从新闻内容的实际出发,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然后用事实予以解释,揭示结果,解除悬念。

九、肖像型开头,此类开篇法在一些小通讯中尤为常见。一篇《民主是个好东西》让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博士,成为2007年度我国最耀眼的政治学者。在当年12月27日的《南方周末》上,《俞可平:大言不希声》一文的开头:

48岁的俞可平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著名政治学者的睿智,而是看起来远低于年龄的面庞。“好年轻。”一些人描述第一次见到俞时都这么说。

这种印象在十多年前甚至更让人吃惊一些。1990年代初,在中央编译局做副研究员的俞可平去北大找一位师弟。事后有人转告此人,“刚才有个高中生来找你”。

记者为主人公运用描写手法作文字画像,恰似一幅肖像画,使之更具立体感;“瞻言而见貌”,读者因而能观其形而识其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学者官员俞可平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第一印象。

十、散文型开头。新华社著名女记者赵兰英有关上海文化名人的通讯在中国新闻界享有盛名,她的代表作之一《送巴金》,开篇即亮出了“散文笔法”:

满墙的中国结,飘逸的红灯笼„„一切还是那么鲜亮,那么耀眼。然而,这一刻:2005年10月17日19点零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问红尘,何久存?无也,无也!

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穆青同志对“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推崇备至,他认为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好的传统,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

十一、直接引语型开头,由说话看出人来。古人云:“言,心声也。”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者们则称:直接引语会使新闻增加色彩,提高可信程度。较近的一个个案,2008年5月1日《人民日报》上的《好人杨丽——记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杨丽(上)》之开头部分:

“杨主席,我这次来,就说三句话:第一,您不能老;第二,您不能病;第三,您不能退休,因为,我们工人需要您!”

在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人,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只为亲口对杨丽说这么一句话。

干了33年工会工作的杨丽,顿时泪流满面。

报道新闻应该进行“展示”而非“陈述”的定律就是:必须把直接引语写入新闻的重要部分。美国新闻业者也普遍重视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直接引语。在美国新闻界,记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热衷于直接引语的采访和使用。

第二篇:人物通讯的十种开头法

人物通讯的十种开头法

高尔基说过:“文章的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之所在。”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但是在传播环境复杂、受众偏好速读的时代,怎样才能做出既吸引眼球又保持品位的标题与导语?

2010年9月初,中宣部组织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在内的20多家中央及部分省市媒体集中采访报道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笔者作为《辽宁日报》采访团中的一员有幸也参与其中。9月中旬起,从相继见诸报端的郭明义连续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们在采写上的确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每篇人物通讯的“头”开得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笔者搜集了有关郭明义的报道,并归纳出比较精彩的十种开头方式。

一、开门见山式

就是直截了当落笔,达到“先声夺人、直接扣题”的效果。

《辽宁日报》发表的通讯《平凡岗位上伟大的人》开头如下:

“人们仰视伟大,崇敬伟大,可有时很难发现伟大,更难想象伟大会在自己身边。但郭明义,却实实在在是他所在的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干部和群众,在一个叫做‘采场公路管理员’的平凡岗位上找到的伟大的人。”

二、设置悬念式

在人物通讯开头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郭明义,你并不孤单》开头如下:

“生活半世纪,助人30年。用常人的观念看待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有人会问:在这个社会,他属不属于一个特例?他撇小家、为大家,到底图个啥?”

这种设置悬念的开头方法,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关注,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三、数字排比式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人物通讯中与主人公有关的一些令人震撼的数字,排比式地列到人物通讯的开头,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经济日报》发表的通讯《无限爱心筑就高尚人生》开头如下:

“15年来,他累计献工156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16年来,他资助过180名贫困学生;2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累计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在人物通讯的开头,喜欢用排比句式的很多,但运用数字排比法并不多见。如此数字一罗列,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一来表明郭明义奉献之无私,二来表明郭明义奉献之永恒,彰显了郭明义“平凡中的伟大”。

四、特写镜头式

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缓缓向我们推来,有画面、有情景、有人物、有历史,内涵丰富而厚实,牢牢吸引住读者。

新华社播发的另一篇通讯《与爱同行》开头如下:

“九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际的瀑布,朝着齐大山铁矿倾泻而下。经年的采掘,在这座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里挖出了一个深230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盆地……在高楼般的车辆脚下,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中,有一位手持步话机匆匆穿梭其间的步行者,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

通过这种现场描写,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读性大大增强。

五、名言警句式

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

《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题记如下: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

通讯以康德名言开头,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增强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

六、正反对比法

一“正”一“反”,在强烈反差中衬托出人物的伟大。

《人民日报》发表的另一篇通讯《郭大傻?郭大侠?郭大使》开头如下:

“一个人感动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生活在感动之中。因常被感动,所以内心温暖如春;一个‘典型’人物,得到外人的肯定并不难,难的是让周围人认可——距离越近,看得越清晰;一个人,在别人关注下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做好事……”

通过“不难”与“难”的对比,反映出郭明义既平凡又不平凡。

七、小中见大式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人物通讯开头往往富有哲理,感染力强。新华社播发的通讯《一个人,一条路,15年》开头如下:

理解郭明义要从他脚下走过的路开始。

每天5点,他准时走路上班。那时整个鞍山市似乎还没有睡醒,偶尔只有出租车在街头徘徊。他的身影在樱山路上显得孤单、寂寞。

……

郭明义的人生就是从一段路到另一段路。这么多年,无论哪段路,他都坚持走了一条自己的路。

在这篇通讯开头,记者将郭明义每天上班所走的脚下小路与人生大路联系起来,多么巧妙!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八、一问一答式

把最具价值的新闻作为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经济日报》发表的通讯《无私奉献成为自觉追求》开头如下:

“清晨4点30分出门,一个人步行1小时,提前2个多小时走上采场岗位——这样义务献工,你能坚持多久?在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的一次调查中,有人说最多能坚持一个星期,有人说能坚持一个月,但没有一个人说能坚持一年。而郭明义就这样坚持了15年。”

可以说,文章开头将问题一抛出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在一问一答之间郭明义的“与众不同”便跃然纸上。

九、自我叙述式

这样的人物通讯开头近似“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显得尤为鲜活亲切。

《解放军报》发表的通讯《我过得很幸福》开头如下:

“今年八九月份,经常有记者采访我,几乎每个记者都会问我:郭明义,你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学雷锋做好事,你难道不觉得辛苦吗?你别说,这么多年过来了,我还真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仔细琢磨了半天,我觉得我这样的人生挺好的,没有多苦多累啊!”

整个通讯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一人称“我”自述形式完成的,拉近了典型人物与读者间的距离,读者看到了一个感情丰富、血肉饱满的“雷锋传人”,使得典型人物事迹更生动、更可信、更感人。

十、直接引语式

恰当地运用主人公的往来信函、日记、诗篇等作为人物通讯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添人物通讯的深度和感染力。

像《辽宁日报》另一篇以“一面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旗帜”为题的郭明义通讯中,开头如下:

“‘我常被感动。当坐在车里看到年轻人给颤颤巍巍拄着拐杖的老年人让座时,我被感动了……’这是郭明义在他写的散文《常被感动》中抒发的内心情感。其实,他自身又何尝不是在时时感动别人!”

运用这样的直接引语,很自然地引出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称得上是独具匠心。不过,要想获得有价值的直接引语关键在于采访要深入。

典型人物通讯无论采用哪种开头方式,笔者认为有三个字要牢记,即“情”“势”“深”。“情”,就是要感人;“势”,就是要有气势;“深”,就是要深刻。最终,人物通讯都要落在一个“真”字上,只有真,典型人物才可信、可敬、可亲、可学。(志军辑)

第三篇: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平凡的他给了我不平凡的触动

——记我平凡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时间:2013年6月23日 访谈方式: QQ、电话、平时交流 被访谈人:我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人:罗姗艳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有着这平凡的感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渴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所谓的平凡,是不出众、不耀眼,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那些所谓平凡的小事、小人物中都能映射出不平凡的精神:自强不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这些不平凡的精神本身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不平凡。然而,在他的身上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平凡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感动!

先苦后甜

摆脱现状

“先苦后甜”,这是小时候经常在我耳际响起的一句话,哥哥时不时用这句话去勉励我、教育我;虽然他只比我大三岁,但懂得的道理却比我多很多很多,他也喜欢用自己所学来的东西再注射给我,我的一生出生到现在无不受到他的熏陶。后来,长大了,每当我遇到挫折,他总会用孟子那句励志座右铭为我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也是他面对各种挫折与苦难的箴言。曾经的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高考落榜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次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为了考上一所好点的大学他吃尽了苦头,眉宇间多了几分愁云,甚至有很多青丝都变白发了;曾经的他为了理想从未放弃考研,哪怕现在他去工作了,他还告诉我他还想去考研。这一切只因为他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我们家庭的现状,为将来更好的生活而先吃点苦头。

勤思苦学

放飞梦想

“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追求梦想的脚步!”,他说他注定是为梦想而生的。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的他,同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纯朴、勤劳。小时候的他,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着班上前五名,只不过那是倒数的,为此,因为读小学二年级了还不会数从一到一百的数字而被母亲拽到祖宗面前用菜刀把耳朵割得鲜血淋漓,母亲的恨铁不成钢乃至用极端体罚方式在他心里留下了无法抹掉的阴影;所以,越是母亲强迫,他就越反抗,导致他对学习也越来越倦怠,对母亲更是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恨,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当着母亲的面称呼过她“妈妈”。

后来,也大概是他读高中的时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对他的管制反而减少了,而他也在无声无息中成长了,他开始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了,曾经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告诉我他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虽然这个梦想在我看来离他太遥远了,也很不实际,但是他愿意为他的梦想去努力;所以,读高中时的他还在为他小学的不努力买单,努力了三年到了高考终究还是落榜了,填志愿勉强被贵州的一所专科学校录取了,可是去那学习不到一个月又独自偷偷跑回家去复读了,这件事是在他复读一个多月后才写信告诉我的,他知道家里是不会同意让他去复读的,所以他发誓要刻苦学习,努力改变现状,不能让家里人看扁他,同时,他也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不能重走他的道路,有什么不懂都可以问他等。那个时候的我被他字里行间的每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从那时起他也就是成为了我的榜样,成为了我奋斗的动力。

如果说第一次高考失利是上天对他的考验,那么第二次高考的失利只能说是老天对他的沉重打击了,这次他上了三本的线,可是那不是他的目标,他想凭借努力考上二本。于是他又在网上找到了一所外县的复读学校,义无反顾承载着自己沉重的梦想、背负着父母瞧不起的眼光、忍受着巨大的压力远离了家乡。在他去之前,我觉得他压力太大了,就劝他放弃复读,可是他对我说“不先吃苦,以后怎么能甜?再说,我怎么能这样放弃我的理想?如果现在我放弃了,将来我会遗憾的,何况,我现在是为我的梦想去拼搏,你们不但不支持反而想扼杀我追求梦想的心……”。后来我上大学时问他成功是什么,他说“并不是别人眼里的荣耀,羡慕。而是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朴素大方

自立自强

“少麻烦别人,多服务他人!”他说人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他还说他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去麻烦别人,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能自己做好的事尽量少去麻烦他人,实在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别人帮忙也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为这世上除了你父母没有谁会替谁无偿的做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是一个平头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并且贴近左边额头上还有一个漩涡,他穿着及其朴素,但是很整洁,这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典型的土鳖形象,然而他自己确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小小萝卜,小小萝卜有你们这些土壤的营养和阳光的温柔陪伴,现已经不在那么弱弱,叶子已经散开,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挡阴,保留水分,根长的更长、更深了,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保持大雨的淋浴而不致于留失。亲爱的阳光,是你给了我冲破土壤的动力,向往阳光,合成自身的物质基础,我将用这笑容灿烂的叶片给你回报!”。

他从高中时就被检查出的了慢性支支管炎,医生说这种病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只能慢慢养,如果医学得不到发展,这病就会伴随他终生。面对病魔他没有畏惧、没有气馁,他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在学校病发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病,住院了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一年,是我的高考年,他在长沙读大学,病情突然加重了,他自己去湘雅医院看了病,医生要他住院半个月;哥哥在我入高中以来就有每个星期给我写一封信的习惯,目的是鼓励我好好学习,有不懂的题目在信上也可以问他;虽然那时他在住院,但是从未间断过给我写信,他甚至鼓励我要好好锻炼身体,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我不要为他担心,他的事都能自己搞定。我无法想象他住院期间一个人是怎么面对病魔、面对孤独的,也许这就是他自立自强的一面吧,更是令我为之感动的一面吧!

兴趣广泛

其乐无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只要是干自己喜欢的事,24小时都可以工作”。他的兴趣很广泛,喜欢烹饪、看书、钓鱼、绘画、跑步、骑行、爬山涉水、挑战极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在我有记忆以来就会炒菜做饭了,感觉自己是吃了他做的饭而长大的;他的厨艺在我看来很精湛,不会做的菜看别人做一遍就会了,而且有的只吃过没现场见过怎么做,只有他记住那个味他都能做出来,甚至他也会琢磨出很多新的做菜方法,他就是我们家的厨师。他在学校喜欢看书,我问他最喜欢哪本书,他说他最喜欢达尔文的《相对论》,喜欢他的原因是“不管是古代,现代,还是未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理想都是相对的”。

在他所有的兴趣爱好里面,他说最喜欢的就是爬山涉水和骑行,他有很多驴友,在大学期间他有过环游洞庭湖、环游湖南,骑行韶山等等,环游湖南的路线是骑自行车走国道,途经益阳、常德、沅陵、泸溪、吉首、凤凰、怀化、邵阳、湘潭等市县,他说那是他最黑最瘦的一段时间,一路上虽然很累很苦,但是也很刺激,他还说能在痛苦中欣赏沿途大自然的美也是非常美妙的。他喜欢登山,他去登过华中最高峰——神农架,登过湖南最高峰——雪峰山,登过我们县里镇里最高峰等,我问他每次登到山的顶峰时是什么感受,他说“我感觉我又征服了一座山,我比他更高,看得更远。”。他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喜欢去寻找灵感,他说他最喜欢去寻找灵感的地方就是衡山,他大学期间去过衡山四次,他还去过张家界、江西武功山、永州韭菜岭、大围山、北京长城、广西北海……,他说他下一个目标就是骑单车去西藏,这个计划他做了很久了,只待有时机去实行了。

“只有在与思想在一起时,我才感到不孤单,才感到力量”他说他喜欢思考,喜欢去空想,也喜欢玩魔方,他说玩魔方能开发他的智力,能让他去观察一个多维的世界。他还这样描述自己“热钟于自己的学习,热钟于别人的批判。热钟于自己的执著,热钟于别人的放流。热钟于自己的空想,热钟于别人的现实。热钟于自己的思想,热钟于别人的冲动。热钟于自己的孤独,热钟于别人的悲欢离合。”

诚于做人

至善至美

“人无信,不立”,他说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和别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真诚,说话做事要表里如一。在我印象中他从不撒谎,他说撒谎会很累,做人诚实点活着会轻松很多。他喜欢分享属于他的东西,每次有好吃的,他总会分我一半,就算我不在家他也会给我留着。他在我们学校吃饭,在所有人把餐盘放在餐桌上时,他主动把自己的餐盘放在回收的地方,并且告诉我“这点小事不要去麻烦别人”。

在学校时,他会经常回家看看家人,并经常嘱咐我多回家。其实,他很孝顺,经常给父亲打电话问问近况,母亲去世时他哭得最伤心,每次在家吃饭会给奶奶盛饭等,他学的专业是生物技术,他告诉我毕业之后想去西部发展农业,但是现在受到现实的诸多因素的阻挠还不能实现这个想法。他还说以后等他不想拼搏了就回家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哪怕回家种田种树也和他专业对口……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平凡朴实”,是我对哥哥的形容,人生的价值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事迹来表现,在平凡的工作中依然不减其含量,平凡的我们也能折射出不平凡的光芒,所以,我们应当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得到启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平凡中成就非凡的自己。

第四篇:人物通讯

“京城好人”刘学军

本报记者 杨明方

《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04日02 版)

10月1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蓟门小区街道上,两岁多的小女孩张慧语过马路时摔倒。此时,一辆汽车正往后倒车,眼看将要轧到孩子,只见一位男子冲上前一把将小女孩抱起。周围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仔细一看,他走路还有点儿跛。施救者是刘学军,住在附近,平时每天都在帮助别人,被称为“京城好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烧饼背后的温情默契

11月27日,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罗庄西里社区。在进出小区的巷子边上,有一家黄桥烧饼铺。得知记者打听刘学军,店主杨师傅竖起大拇指:“是那个总穿着军裤的同志吧?真是个好人啊!”

攀谈中,记者得知,附近一位70多岁的“空巢老人”赵大爷,常来买烧饼。几个月前,烧饼价格从五毛提到七毛,老大爷嫌贵,就跑老远去买六毛一个的。“刘同志得知此事,找到我们说,以后大爷再来买烧饼,就按五毛卖,中间的差额他来补。”

刘学军又对赵大爷说:“您老以后别再跑那么老远了,这家烧饼卖给您不涨钱,还是五毛一个!”老大爷很高兴,又成了这里的常客。

“每隔一阵儿,刘同志就过来问一下大爷买了多少烧饼。”杨师傅说,刘同志每次给20元,他替大爷付的烧饼“差价”已达百元。好人刘学军和杨师傅之间的“烧饼默契”,赵大爷至今被蒙在鼓里。当记者找到刘学军求证此事,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老人上了岁数,拄着拐棍,为节省一毛钱,跑一站地买烧饼,万一摔着碰着,太不值!”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印在刘学军的名片上,很特别。刘学军一直默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名言。

刘学军今年53岁,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在北京市运输公司第七分公司招待所当所长。30年前,他在扑救单位油库旁的大火时负伤,昏迷7天7夜,做了开颅手术。半年后,他才能拄着拐杖走路。因吸入一氧化碳过多,导致脑萎缩。出院时,他被告知“只能活两三年”。“我不能在家等死啊。”刘学军下定决心,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要给社会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后来,因身体三级残疾,他从单位领了退休证,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别人。

他买了辆摩托,每天骑着到公园、河边、公交车站转悠。他随身带个公文包,里面装着外伤急救包、血压计、速效救心丸、雨伞等。看见路边有老人不舒服,他马上给老人量量血压,帮忙打120;看见有人落水或轻生,他就立马跳下水救人……

用生命“演绎”奇迹——

一条新闻“曝光”人间大爱

多年来,刘学军做了好事——无论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都不愿留名。很多曾被他舍身相救的人,时隔多年终于找到他……这样的“人间奇遇”,在刘学军身上一再发生。

2008年3月8日,涂女士从一档电视栏目中看到一名奥运志愿者,正就环保话题侃侃而谈。涂女士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他不正是6年前的救命恩人吗!”

原来,6年前的一个傍晚,涂女士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散步。途经圆明园东路一河堤时,孩子不慎掉入河中。情急之下,她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就在她大口灌水的“绝望”时刻,只听身后“扑通”一声,有人也跳入水中,向自己和孩子游来。很快,那人先把孩子托出水面,接着把她推向岸边。上岸后,只见那人浑身是血。涂女士问对方姓名,他说:“我是谁不重要,你们平安就好。”

此后6年,涂女士未放弃过寻找恩人。终于,“苍天有眼”,在记者的帮助下,涂女士领着8岁的儿子与救命恩人见了面。这时她才得知,为救她和孩子,刘学军头被石头磕破,脚被一根钢筋戳了一个洞,所以“浑身是血”。

2008年3月14日,北京晨报以通栏标题“母子6年踏遍京城找恩人”,配发大幅照片,报道了他们三人相见的感人一幕。

这篇报道引起一位老人的关注。这位老人是王芳的母亲。当她看到报纸上刘学军的照片,一眼认出,“这不正是26年前,把女儿王芳从死神手里救回来的好心人吗!”

时光倒流。1982年7月的一天,天降暴雨。刚做了开颅手术出院不久的刘学军,从小营附近家中去清河医院取药。他进入一户农宅避雨,只听屋里传来凄厉的哭声,一个婴儿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原来,孩子误喝农药,孩子的母亲一时慌乱不知所措。刘学军没多想,抱

起中毒的婴儿就向大雨中冲去。因腿脚残疾,他没走几步就倒在了泥水中。脑萎缩影响右半身,他左膝跪地,左手撑地,右手抱着孩子,在暴雨中爬行了四里地才到清河医院。王芳说,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在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2008年5月6日上午,27岁的王芳在丈夫陪同下,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敲开了刘学军的家门。刘学军没认出王芳,倒是一眼“认出”她怀里抱着的孩子。“跟当年救的那孩子,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刘学军感慨地说,“真不可思议,当年的婴儿如今都当妈妈了!”“爱能放大,爱能传递”——

一张挂了46年的雷锋像

记者注意到,刘学军家里放着很多雨伞。记者随手撑开一把,只见雨伞内侧用黑色笔写着他的姓名、手机号码,上面还有一句话:“爱心伞给您温暖,用完后,请您放在一个地方,给我打电话,我会自己去取。”

去年7月,一天下着大雨。刘学军把伞递给一位孕妇,并帮她拦了一辆出租车。一周后,刘学军接到孕妇丈夫打来的电话,约他面谢。第二天,刘学军在约定地点看到100把崭新的雨伞和一封感谢信。

“爱能放大,爱能传递。”刘学军说,好几次收伞时收回10把、20把雨伞。“每当这个时候,我也十分感动。”

在刘学军家客厅左侧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伟大战士雷锋”像。记者仔细一看,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年9月第1版、同年10月第4次印刷,定价0.15元。

“雷锋的事迹影响了我一生。”刘学军说,他刚上小学时,正赶上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他跑到书店买了5张雷锋像,“家搬到哪里,雷锋像就挂到哪里。”

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的黄飞同学在知春路下天桥时险些晕倒,当时正在那里撕小广告的刘学军上前把她托住。那个天桥坡度很陡,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黄飞特意给本报写来一封长信,希望“把像刘学军这样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到整个社会”。

除了社保每月发放的一两千元退休金,刘学军几乎再无其他收入。他省吃俭用,一年四季换着穿两条褪色的军裤。但在资助困难户和贫困学生方面,他却很大方,甚至不惜变卖家里祖传的物品。他的爱人是一家医院的大夫,对刘学军很支持,有时还要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交给刘学军资助别人。

HTC董事长王雪红入选央视人物

12月9日上午消息,中央电视台日前公布2011年中国经济人物,一共有20人与团体入围,包含多位央企、民企与政府官员,HTC董事长王雪红也名列其中,成为该评选成立以来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

市场人士指出,王雪红入选这次央视经济人物,可视为是大陆认可台商经济贡献的一种表现。而HTC不但是少数能从海外“红”回大陆的品牌,更能在海外的手机市场与苹果分庭抗礼,相当具有代表性。

王雪红是新一代创业家的代表,虽然有着雄厚的家世背景,但却能独树一格自创品牌,并在国际科技巨头的合攻之下,杀出重围,让HTC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领导品牌。而这样挑战权威的创新之路,也成为王雪红入选的主要理由。

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从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王雪红虽然是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但却不是第一个获选的台湾人。林毅夫在2008年时,就曾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获选当年的经济人物。

据了解,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普遍被视为是当中国经济表现的缩影,而在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景气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质量”则成为今年主题,高科技、文化创艺、网络则是入围企业最多的产业。中兴、联想、宏达电等企业更被视为是高科技企业走出海外的象征。

在历年的经济人物入围者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大企业外,也常常会有知名度较低的公司,今年内蒙古蒙草抗旱公司董事长王召明的入围,除了该公司在绿化种植技术上的创新之外,更被视为是大陆积极发展绿能环保产业的缩影。

作者:晨晖来源:新浪科技

第五篇: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范文《人物通讯》。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下载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编辑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

    英雄赞歌 ——记独臂英雄丁晓兵 冯春梅 朱玉 张东波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

    人物通讯

    快乐向前冲 ——冶金工程事业部钢材加工配送工程部积极开展“十佳文明窗口”创建活动 莱芜讯近日,冶金工程事业部钢材加工配送工程部又收到用户的一封表扬信,对该部职工快乐......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成员 顾丽娜 颜玉姣 朱彬 人物通讯 定义――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

    人物通讯

    这是一篇由xiexiebang.com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宫崎骏的人物通讯,希望对尊敬的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的读者有帮助。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范文追溯到多少岁月的顶峰,千百年风云变换,是发展指使这科技,是思想酝酿着传奇。千百年来的想象空间,一个个连成的精神片段交织在一起,动画的孕育而生满足的不是一个人的......

    人物通讯

    一、 什么是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

    人物通讯

    用挚爱和赤诚点亮精彩人生 ——记王营镇长安小学田海林校长 本报通讯员王 永 翻开长安小学田海林校长的履历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历程:1981年淮安......